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社区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过志愿者的示范指导,老年学员们掌握了中西式点心制作的工艺。每当一道道色、形、香、味俱全的点心呈现在众人眼前时,老年学员们格外开心。志愿者说“学员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欢乐。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社区学校一定会越办越好。”
2016年7月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意见》明确,社区教育要把老年教育作为,重点,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老年人学习场所和老年大学。
社区老年教育是根据人的老年期生理、心理特征及需要而进行的一项特殊教育。它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在近几年中才开展起来的一项教育。培训内容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而定,涉及老年人的终身教育。实质就是让老年人人人参与、接受教育,提高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夯实和谐社区的基础。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到了什么水平,社区居民是否满意,还有哪些期盼,未来又该如何发展?以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为核心的调查组于2015年6月了《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根据报告,八成以上受访者认同“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近八成受访学习者有兴趣参加社区组织的学习活动。
报告同时显示,中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比例高。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学习者有76%为中老年人。退休人员和农村户籍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分别达到81分、79分。调查还显示,社区教育满意度与学历高低呈正相关,学历越高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越高。
问题与建议
另外,据2016年在杭州做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受个体特征、家庭、学习环境和学习预期等因素影响,其中性别、年龄、帮带小孩、学习距离、收费标准、教学内容和有益健康等因素影响显著,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状况、师资和家庭和谐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为此,老太太也要改变观念,不要一辈子围着家庭转,也可以参加老年教育;适当地增加针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学习项目,如百姓讲堂、专题讲座、长短期班培训等形式;社区学校可以灵活办学,如把学校办在幼儿园附近,解决老年人帮带小孩的问题;社区学校尽量靠近住宅区,也可办“空中老年大学”;收费不宜过高,教学内容以实用性技能为主,如“老年健身舞蹈”、“老年书法绘画”、“老年京剧”、“老年门球活动”等。
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项任务,农村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中心的教育,一方面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又能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生的多姿多彩是通过社会这个大舞台来展示的,而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也成了提升老年人自身价值的体现。
例如,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社区组织的“夕阳红・扶老上网”活动中,老年人积极参加,有的老年人在晨练过后就在机房门口等着参加培训,通过老师手把手地教,老年人用心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上网学习的方法,并且根据自身的爱好及兴趣,有目的地去学习网上的知识,有好多老年人还获得了一到两份素质教育证书,由于老年人的认真学习和在线时间长,这个班还被江苏省社指办推荐为老年教育先进办学点。
社区通过开展各种适应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沟通的机会。
通过在活动比赛中的互动,融洽了彼此间的感情,提高了相互交往的满意度,达到了增强成员间相互吸引的效果,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
社区教育使老年人人人参与成为可能,是他们参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社区老年教育强调互动、参与、娱乐与服务,强调参与者的精神体验与主体性。
几点思考
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宣传,应当采用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与手段动员老年人群走出家庭、走进社区、参加社区的活动。
社区老年教育需要好的教材和师资力量。目前,市场上的老年大学教材比较少,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亟待提高。好的师资也是吸引老年人来学习的重要因素。
社区老年教育的满意度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调查表明,非实验示范区(县)、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三者的社区教育满意度是依次递增,这既表明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的工作卓有成效,又说明政府的重视力度、保障措施等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46-02
为了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防病治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工作中,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1 实施步骤
1.1 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由总务护士担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保管健康教育资料,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体片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1.2 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沟通技巧
加强全体片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业务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与不同的老年患者都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精神卫生教育
首先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防止思想偏差,正确对待外来刺激,消除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习惯,积极防治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2.2 生活卫生教育
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个人嗜好,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劳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
2.3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合理调配饮食,三餐均衡,限油限盐。制订、发放营养膳食处方。
2.4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知识普及、防治教育
包括内科病、肿瘤、眼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要使他们学会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医治、合理用药。
3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应从老年居民进入社区医院的开始,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离诊等各个环节。
3.1 候诊健康教育
社区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老年居民,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详细讲解,通知所在片区的片医、护,给予就医指导,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健康处方、宣传彩页等,使老年居民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
3.2 就诊健康教育
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老年居民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根据老年居民认知程度与掌握疾病知识和信息程度,进行“一对一”或集体的指导,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体征、一般的诊疗常规、药物知识、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
3.3 健康教育专栏宣传
在社区医院门诊走廊、候诊区墙面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季节性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教,内容突出老年人居民特色,每季度更换,做到内容精炼,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实用。
3.4 电视讲座
我社区医院在门诊部分科室,如输液厅、康复理疗区、候诊区等安装了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防病治病知识,不但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同时缓解老年居民候诊等待的焦急情绪。
3.5 咨询教育
我社区医院为医护人员配备专用通讯工具;另外,门诊设有专用电话,安排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负责健康咨询,进行“一对一” 交流,为片区老年居民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满足求医求药需求。社区门诊免费测量血压,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的同时,顺便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在发检验单时,对异常结果的老年居民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服药、就诊等。
3.6 健康教育处方
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将疾病知识、保健措施制成处方,随时发放。
3.7 专题讲座教育
社区医院结合门诊老年人疾病特点,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老年人自救知识等。
4 效果评价
社区通过开展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使老年居民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使其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拉近了片医与老年居民距离,提高了片医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1-3],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作为社区护士自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的实施[4]。
[参考文献]
[1]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66.
[2]袁丽芳,许玉华.门诊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形式[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 23(2):117-118.
[3]刘金萍,褚雪梅,张新艳.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7):716-71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3-01
现代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据统计,全球老年人口约有6亿人,中国约有1.3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1]。人口老龄化极大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做好老年卫生保健服务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种慢性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缺乏保健常识有极大的关系,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控制、保健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开展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老年人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将60岁作为进入老年的标准,我国亦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界定。也有根据老年人的工作能力、健康状态、对卫生保健及社会照顾的需求,分为年代年龄(实际年龄或日历年龄)、社会年龄(社会学)、心理年龄(心理学)和生理年龄(生物学)。按人口学分为:准老年人(55~64岁)、“青年”老年人(65~75岁)、高龄老年人(75岁以上)。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老年期各器官呈进行性衰老退变,出现一系列的改变,主要为:①器官组织的储备能力下降;②对外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③躯体内环境对各种性质刺激的反应调节能力削弱;④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减退;⑤大脑功能衰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联想速度迟缓、感觉器官老化迟钝等。一些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各种肿瘤等的发病机率显著增高。
2.2 心理特点
老年人一旦离退休,由于社会角色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职业功能改变: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发生改变,对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②生活环境的改变:从社会、单位的大环境回到家庭小环境,尤其是几代同堂;③经济水平下降,各种收入减少;④生活节奏的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紧张、快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转变为简单、松弛、单调的生活,如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常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的情绪,导致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身心疾病。
3 老年人群健康状况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还应该达到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好”,因此评价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应该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城市增高的幅度大于农村。上海市老年人患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已从3年前的8%升至现在的19.9%,而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据介绍,老年人出现心理失常、心病缠身等心理亚健康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不少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于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触即发”。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结果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导致忧郁症的出现。再者是各类纷繁复杂的家庭矛盾成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导火线”,由此而感发严重的官能性恐惧症。
4 老年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培训社区健康教育人员
应是政府职能部门及地段医院的职责、义务,需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组成,认真完成传授医疗保健知识任务,确保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到位。健康教育队伍人数不一定要多,而是要精,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帮助社区干部普及医疗保健等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使他们热爱老年健康教育,成为老年人的保健指导者、老年心理问题疏导者。
4.2 建立健康教育专栏
设立教育橱窗、讲座场地,根据不同的季节利用宣传橱窗刊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知识,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设点宣传,如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红十字日、结核病防治日等,积极开展咨询活动。
4.3 利用公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
组织专家到电视台、电台讲座,定期开办退休老人专题讲座,利用地段医院资源开办老年门诊健康咨询热线,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出谋划策。利用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把健康教育作为重要课题。利用公共传媒作用提供有关信息,指导老人按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提供有关刊物上的卫生保健文章供老人阅读,并组织老人们集中学习。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因此,重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4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13-01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平时可以通过媒体或走出家门踏上社会来了解健康知识,从而改变原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通过健康体检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由此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疗的最佳目的。但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加,人体到了老年,各种器官逐渐衰退,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他们需要更新健康知识,在住院后需要得到最佳治疗,更需要针对自己的疾病了解康复知识,这就需要护士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他们在今后更好地把握身体,更好地生活。1 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
1.1 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包括记忆力、听力、视力、减退,反应迟钝,骨骼肌肉功能减退而导致运动功能减退等,由此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使老年人的心理产生一系列障碍;不同的病种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刺激也不同,许多老年人因对有些疾病的了解似懂非懂发生误解而产生心理障碍,猜测自己病情的发展前景,从而加重了病情。
1.2 主要行为因素为缺乏体育锻炼,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做家务也是在运动锻炼,没必要浪费时间。
1.3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暴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服用腌制品和油脂类食品等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1.4 缺乏医学常识和急救知识,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不知所措,如: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现心悸、冷汗、虚弱等低血糖症状时,因不了解糖尿病知识忌服糖类而急送医院救治,就可发生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再如:由于老人的吞咽功能逐渐衰退,吃东西稍快或吃果冻之类的食物往往会哽咽在食道,如不及时吐出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1.5 一些不法商贩和传销组织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在街道、社区举办一些免费的健康讲座,用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老人,老人为了健康购买一些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使他们上当受骗,经济损失不说,有的服用这类产品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这样的事每年新闻报道也不少。2 社区护士怎样做好健康教育,才能满足广大老人的需要
2.1 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社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作为具体的施教者,要提高全科护士素质、明确为病人提供最佳服务的信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长期不懈地采取居民愿意接受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老人在住院期间,应针对所患疾病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宣传应对措施,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指导他们合理饮食、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情绪,以免病情加重。
2.2 生命在于运动,人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适应外界的能力。社区护士要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按身体条件许可规定一定的运动量,项目可做广播操、健身操、散步、打太极拳,并还要学会经常用脑,读报、看新闻、下棋等。老年患者出院后,应根据老人疾病的恢复情况做适当的运动,如做功能操等,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注重他们心理需求,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导其家属和陪护帮助患者的肢体被动锻炼,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其躯体的血液循环和预防坠积行肺炎的发生。
2.3 指导他们合理营养饮食,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低脂饮食等。指导其家属或陪护注意患者的营养搭配及口感,培养老年患者饮食习惯;如糖尿病人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要戒烟忌酒,定时定量,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年龄、体质不同,活动量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不一样。年龄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少;而运动越多,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2.4 通过健康教育让社区老人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让他们遇到特殊的紧急情况可以首先自救。如:上面提到的糖尿病人低血糖休克时,立即给予服用糖水可缓解症状;老人吃东西哽咽是立即用双拳或椅背用力撞击胃脘部,脸朝下,使其吐出堵塞在食道的食物等等。总之,不能错过最佳时机,一旦发生不幸,就会造成终身遗憾。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构成中的比例和绝对数增加,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已成为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力差、理解力差、各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在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中采取多种方法,增强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高血压得到控制,减少或延缓了并发症,晚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就诊、居住在本地社区的高血压患者300例为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活动为期2年。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旨在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300例患者中,男171例,女129例,年龄60~89岁,平均72.6岁。老年高血压标准:年龄>60岁,收缩压(SBP)≥140 mm Hg或(和)舒张压(DBP)t>90 mm Hg。
1.2 实施方法
1.2.1 书面教育 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小卡片,深人居民户和社区,发放宣传资料。
1.2.2 口头讲解 把高血压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定期讲座、面对面交流、电话跟踪随访等方式进行指导。每月1次。
1.2.3 示范教育 手把手的教给老年人或家属正确的测量血压方法,讲明测量血压应注意的事项。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老龄化的加速.高龄老人比例的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应增多。经济条件、行动不便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或家庭治疗。文献报道。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偏差、误差。男女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仅为25.6%~48.9%,而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率60%[1],对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认识不深刻。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2],这一特点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深入社区,步入老年人家庭,将高血压相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教给老年患者和家属,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左室肥厚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健康老龄化,以预防为主”,是新时期倡导的老年保健观,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改变传统保健观的有效途径。送医进社区,送医到家庭,免去了挂号、排队、子女陪护,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是卫生改革工作的具体体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2 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3.2.1 饮食及生活习惯指导 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和家属注意日常生活细节, 如避免情绪的大喜大悲,避免过度劳累,作息有规律,饮食宜清淡,不过多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忌烟酒,保持心平气和,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3.2.2 自我监控指导 自我监控主要是监控血压变化和由于血压变化引起的相关症状。医护人员要告知每个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家属配备一台血压表。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协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一张家庭监测血压记录表,记录测量时间及血压值,有无头晕、视物模糊、乏力等症状,在出现血压过高和过低时,及时就诊。
3.2.3 药物治疗指导 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服用药物较多。应注意抗高血压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服降压药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降压,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即使通过服药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自己随便停药或减量,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类型。与动脉硬化有关,在药物治疗上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单独或联合使用效果较好。老年人记忆力差,医护人员要告知老年高血压的照护人把老年人服用的药物放在易拿、易放、明显的地方,经常提醒老年人按时服药,为老年人制定一个服药记录本,记录服药名称、时间,避免漏服和重服。
3.3 建议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量增大。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出台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加快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鼓励有识之士投身于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建立家庭式老年护理院,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翟聚山.疾病与健康教育.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