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支教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情书”的内容不是对心仪姑娘的表白,而是对公益行业的观察与分享。跨界、团队引导、教练、彼得・德鲁克……这些跨界语汇在长微博中交融、碰撞,显示出写作者的热情:“我们很多人都在和公益谈着一场恋爱,祝大家爱情甜蜜!”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字,署名“EV柚子G”的作者刘斌目前最为关注的内容也跟最广大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有关。他目前的身份是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EV)总干事,该中心是一个以支教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益行动力的非营利机构。
“到农村支教”,曾经是在校大学生眼中一件很酷的事情,多以参与支教为荣,“西部阳光行动”是其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支教组织。但是随着支教行动的开展,很多问题和质疑也开始出现,例如短期支教给乡村儿童带来的心理落差、志愿者缺乏专业培训等。2008年之后,“西部阳光”很明确地提出,支教项目更侧重于对年轻志愿者责任感的培养。“这个项目的两个受益群体―乡村孩子和大学生中,我们很清楚受益最大的是大学生,当然前提是更好地服务和应对孩子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大学生的成长。”刘斌说。
2006年,刘斌和许多参与过“西部阳光”支教的志愿者联合发起了“华夏志愿者服务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和学习成长的平台。2012年,“西部阳光行动”青年公益教育项目与“华夏志愿者服务社”因为使命相同而合并,更名“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创办这样一个组织,来自刘斌的成长经历。1985年他出生于吉林农村,自小成绩优异,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顺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之后,刘斌却在毕业时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他发现学校很难传递给大学生真实的社会状况和踏入社会后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时,大二时因室友推荐而参与的“西部阳光行动”暑期支教活动―他大学生活中充满鲜活色彩的重要经历之一,为他的最终走向定了格。
“因为刻苦读书嘛,所以跟人交际的时间大量地减少,我感觉自己天然缺乏一种能够跟人特别畅快地沟通、聊天、交朋友的能力。但是参加那次支教活动后,突然就感觉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打通了很多,包括跟孩子也是,孩子给的一些反馈,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棒的人。我觉得那种环境中幸福感特别强。”回忆起2006年第一次支教的经历,刘斌还历历在目。
毕业后踏入“西部阳光”的大家庭,刘斌感觉这才是他的“第二大学”。“大学的精神土壤日渐贫瘠,竟然有那么多的‘常识’从未有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过,这很难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负责、行动的意识和品格。”刘斌经常在博客中反思和探讨“NGO的品格”、“公民社会”、“多元性别”、“流动人口”、“戏剧教育”、“协作艺术”等话题,“这种源源不断的养分,让我成长为一个更有思想、更有勇气、更有力量的‘纯爷们’。”
NGO的工作经历极大地开阔了刘斌的视野,也丰富了他的思考。“社会发展中,每个人为社会的变化要做什么,社会对于个人本身又影响了哪些?”在价值判断上,他有了新的认知,比如不再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看待过往他那些辍学的同学,“很多人不喜欢学习,但是适合干别的,因为学校并没有那么多空间提供给他。”对于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诚信、大气等品格的塑造,他也有了不同角度的感悟并为此感恩不已。
最初,对于在“西部阳光”的这份工作,刘斌只给自己设定了三年时间,但是,当他越往下走,越觉得再难离开。EV成立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刘斌发现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越来越多,而涉及整个青年群体的服务范围过于广泛。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再次把精力聚焦在大学生支教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就是要跟支教死磕。”
面对各方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疑,刘斌有自己的理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没有办法给他划定一个特别刻板的方向。我们期待先有这样的(支教)体验,埋下一颗种子,成本非常低,但是可能就开启了他对公益的一个理解。如果以后他想做教育方面的志愿工作,或者有能力了,愿意捐赠,他会首先找到EV。我们把这里作为从大学生到公益角色转换的一个入口和交流平台。”
甘肃大学生王赐洲即是一颗“种子”结出的果实。初中时曾有大学生志愿者到他的家乡支教,本来并没有上大学打算的他,受志愿者的影响,去年如愿考上了首都经贸大学。今年,他将作为志愿者队长参与EV的暑期支教活动。
目前,EV支持全国68家高校社团的暑期支教活动,在北京,有13家高校合作社团。“清华大学一个暑假有一百多个团队来做支教,如果我一个机构一年能服务几万名大学生,这个数量就已经很不错了。”
20xx高校迎新年晚会主持稿1
A:尊敬的各位领导
B:盛情的各位来宾
C:敬爱的老师们
D: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A:我是主持人 刘佳秀;
B:我是主持人
C:我是主持人
D:我是主持人 ,欢迎您的到来!
A:又是一年寒来暑往时,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B:今朝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11级的新同学。
C:今朝我们又迎来了百年华诞。
D: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迎11级新同学的到来
A:今晚我们载歌载舞,共庆百年辛亥!
B:;让我们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美丽的校园,
C:让我们纵情起舞,舞出我们共同的大学岁月。
D:让我们释放出心底的豪情,一起畅游在这欢乐的海洋中
A:军训的号角还在耳边回响,希望的种子已开始破土发芽,求学的钟声早经敲响,大学生活已拉开帷幕。
B: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向全体11级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C:现在我宣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多媒体学院20xx级迎新晚会
合:现在开始!!!
A:首先很荣幸的为大家介绍今晚到场的各位领导及嘉宾,他们是:
A:学校党委委员 刘颖副 校长
B:学校学生处 陈正学 处长
C:数字媒体学院 杨欣斌 院长
D:党总支书记 龚海宏 书记
A:数字媒体学院 刘远东 副院长
B:数字媒体学院 徐守祥 副院长
C:今晚到场的还有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生办辅导员、数字媒体学院355名新生以及兄弟学院的相关同学!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们的到来!
A:青春是那么的火热,那么充满激情,犹如夏日的天空,总是高远而明丽。
B:我们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朝气蓬勃,欢乐是今晚的主题,我们将用欢乐来尽情演绎。
C: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千锤百练。让我们的心跟随中华武术之精髓一起跃动
D:下面请欣赏由校双节棍社为我们带来的表演,掌声有请!
A:刚才看过我们学校的校双节棍社带来的精彩演出之后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呢?
B:对~刚才是帅气十足的双节棍表演,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听一首甜蜜的歌曲吧!
A:下面请欣赏由多媒体3-1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爱的华尔兹》。
B:掌声有请!
C:感谢多媒体3-1的同学们!
D:哎~你说,穿越~有那么让人着迷吗?
C:当然啦!你看,孟姜女哭长城成了千古绝唱,七月七鹊桥相会令人荡气回肠。下面的这个《千年之恋》更是不得了啊!
D:那就赶紧请出来自 游戏班的孟庆媛 为我们带来歌曲《千年之恋》 !
A:这场晚会啊,有一个有趣的特定互动节目。
B:没错,我们会通过两次抽奖,总共送出24份奖品。
C:大家看到自己座位上带有数字编号的纸条了吗?没错,这就是属于你的号码,请大家拿好了哦!
D:每一次抽奖,主持人将会从抽奖箱中抽取十二张号码。若喊中的就是你的号码,那请上台来领奖吧!
A:如果念到的号码在确认三次后还是没有人上台,那么很遗憾我们只能重新再抽取一次号码了。
B:每次抽取五份三等奖,五份二等奖,还有备受瞩目的一等奖,两份。
C:奖品有温温暖暖鼠标垫,冬日贴心良品热脚宝,还有就是 魔 音 耳机!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规定座位上每个都有数字纸条,抽奖箱中有相对应的数字纸条。现场抽奖,抽中的数字将会得到奖品。若有抽中的数字无人认领,则本次无效,再抽一次。
此时《爱,因为在心中》大合唱可以趁此空挡抓紧时间准备
C:恭喜获奖的同学!没能参与的同学,是不是觉得稍有遗憾?不要着急,机会还是有的!
D:不过,我们更应该学着抓住机遇,学着去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所有爱你的,你爱的人。
C:让我们在爱的共鸣中,默契而行,让我们在爱的慷慨中,团结相拥!让爱的旋律永远在你我心中流淌!
D:下面请欣赏由 多媒体3-2 为我们带来的大合唱《爱,因为在心中》
C:掌声有请!
A:你最珍贵,珍贵的是父母给我们的哺育,给我们的恩泽
B:你最珍贵,珍贵的是师长给我们的教导,给我们的慈爱
A:信息学院是你是我最最温暖的家,数字媒体学院是你是我最最珍贵的珍宝
B:下面有请来自 动漫3-2的 共同带来歌曲《你最珍贵》!
A:掌声有请!
C:感谢动漫3-2的同学们!要说呀,我们数字媒体学院就是人才多啊!
D:那可不!有会唱的,会跳的,这不,还有会B-BOX的!
C:那还不赶紧请上台来?
D:下面有请来自 动漫3-1的 为我们带来 B-BOX!20xx高校迎新年晚会主持稿
C:掌声有请!
游戏环节
由主持人介绍活动内容,然后调动同学们的热情
D:奖品全都送出去了,我那心可是在滴血啊……
C:可不是吗,尤其是那暖脚宝,冬天天冷时,窝在宿舍里,踩着它,玩着电脑,说多悠闲有多悠闲!
A:诶~我要问问你们几个啊~知道学生中最流行什么娱乐吗?
B:唱K?看电影?打dota?
C:打dota的男人都是寂寞的!
D:我看哪,都不靠谱!我猜~最多人的娱乐方式就是流行的!估计是,看动漫吧!
A:恩~有点靠谱了! 这个流行的啊,就是动漫!
B:可是吗!你看看什么《火影》啊《海贼王》啊《家教》啊……
C:等会儿等会儿……打住! 你不然先问问大家最想看什么吧!
D:同学们,你们最想看什么?
(此处等待观众起哄。)
A:这不,我们 游戏3-2的同学已经为大家带了一场盛宴!有请 为我们带来cosplay!
CD组走秀上台
A:你看他们两个走的还有模有样哈!
B:是呀!看把观众吓的忘了鼓掌!
C:什么呀!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我俩是业余走秀的在这里小卖弄一下而已!
D:红花当然要绿叶配!我们两个只是绿叶而已红花就在后面!大家还想不想看?(想)!想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 数媒文艺部 的成员们为我们带来真正的 走秀!
A:掌声有请!
A:诶,峰臆~我又要问你知不知道最近流行什么了……
B:不是吧又来问啊坑爹啊!
A:别这么说嘛~给你点提示!豆瓣上,微博上,都特别流行的!
B:豆瓣微博……微博……哦哦哦哦!!该不是那个~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什么什么青年吧!
A:矮油,不错嘛!答对了!下面这个节目啊,那可是相当具有文艺范儿了!
B:马上请出来自 的 为我们带来萨克斯《新不了情》
A:掌声有请!
C:走过风雨,走过烈日,越过山岭、跨过江河。无论你在哪里,,爱心的种子定会播散到你面前!
D: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有爱的地方,就有我们微笑的面庞!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C:请欣赏由来自游戏3-1的全体同学带来的大合唱《在你身边》
D:掌声有请!
A:今夜星光灿烂;今夜月色柔美;
B:欢乐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C:欢声笑语留在你我的心中;
D:青春的自由,青春的向往,有梦想的地方就有希望,
A:愿我们的新同学在三年后收获累累的硕果
B:愿我们信息学院桃李满园,愿我们的祖国伟大富强,繁荣昌盛;
C:再次感谢今晚到场的各位领导及嘉宾
D:现在我宣布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多媒体学院 迎新晚会
合:到此结束!
A:感谢您的参与!再见!
BCD:再见!
20xx高校迎新年晚会主持稿2
郭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郑: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陈:大家好,我是来自自动化学院的陈XX
张:我是来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张XX
郭: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理学院的郭XX
郑:我是来自机电学院的郑XX,这里是“勤音逐梦,信韵研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xx年研究生新年晚会的现场,欢迎大家的光临
陈: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地介绍莅临本次晚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校党委副书记杨XX,副校长韩XX,学生处处长郭XX,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久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祥贵,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韩俊彦,校团委书记贾XX,研究生院副院长崔XX,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杨XX,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于XX。
张:同时让我们欢迎来自北京各兄弟院校研究生会的主要学生干部代表。
郭: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陈:下面,有请校党委杨XX副书为晚会致词。
郭:感谢杨XX副书记的新年贺词。回首20xx我们热情洋溢。
郑:展望20xx我们迎风翱翔。
陈:求学的路上,是同学、好友的加油鼓励,使我们斗志昂扬。
张:成长的路上,是领导、老师的指点迷津,是我们不再迷茫。
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怀着喜悦的心情,20xx年新年,如约而至。
郑:是啊,满程收获的20xx即将过去,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xx年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陈:没错,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相聚一起,一同辞旧迎新,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驱除寒意。
张:今晚,我们就齐聚一堂,回首20xx,享受那段美好的时光,追忆缘分带给我们的快乐。
郑:今晚我们就用欢歌笑语展望20xx,伴着跳动的音符,伴着四射的灯光,让我们一同闪亮。
张:下面,我宣布:“勤音逐梦,信韵研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xx年研究生新年晚会
(合):现在开始!
1 歌曲对唱 风吹麦浪
郭:下面请欣赏由邓XX、陈XX带来的歌曲对唱《风吹麦浪》。
2 三句半 奔跑吧,信息科大
郑:刚才舞台的画面真美,听着他们的歌声,放佛真的有一片麦浪在一涌一涌,
陈:咱的晚会可不仅画面美,歌声美,还为大家准备了精美的奖品呢。只要你参与新浪微博互动,在微博墙上分享你的信韵研华,就有机会参加现场抽奖,收获幸运。20xx高校迎新年晚会主持稿
郑:今晚我们将会有两轮抽奖,第一轮微博抽奖,参与方式为:手机短信(移动、联通、电信)用户直接发送互动内容到10690090091XXX;手机彩信用户请发送#勤音逐梦·信韵研华#+互动内容到10668XXXX;网页和微博客户端直接登录微博账号发送#勤音逐梦·信韵研华#+互动内容。 参与我们的互动,将有机会获得我们今晚的幸运奖。
陈:第二轮现场抽奖,相信您进场时已经把副券放到了晚会现场的抽奖箱里,待会我们将凭副券信息进行现场抽奖,三等奖为台式空气加湿器,二等奖为小米移动电源,一等奖为ipod shuffle一部,期待您的参与!
郑:好的,继续我们精彩的节目。接下来下面这个节目啊,是用三句半的形式展现了不一样的信息科大,让我们跟随计算机学院张艳华等四兄弟一起《奔跑吧,信息科大》,掌声有请!
3 萨克斯独奏 暗香
张:爱无处不在,犹如花儿般飘香;暗香浮动,唯美的萦绕唇尖;
陈:柔情的音符竞相跳跃,迸发出爱的火花;在唯美的时代,爱悄然降临,暗香幽荡;
张:让我们放慢节奏,在醉人的萨克斯声中体会这绵绵的情意,请欣赏由机电工程学院杨瑞XX带来的萨克斯独奏《暗香》
4 魔术
郑:都说音乐是我们的第二种语言,因为它有一种魔力,让人不用开口说话就能交流。
郭:我知道一个人他也有魔力,可以从无变到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郑: 你说的是魔术师吧?
郭:没错,今天我们邀请到来自兄弟高校中国人民大学的魔术师邵XX,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魔术世界,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小苹果舞蹈表演) 抽奖
陈:感谢信息管理学院杜XX等同学精彩的表演。
张:现场的气氛也是非常的火爆,大家都在线上线下积极参与互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微博墙上关于你的“信韵研华”。
陈:来看一下微博墙……微博名为“**”的写到……(尽可能对微博内容简单点评)
张: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就要开始了,我们本轮将会产生10名幸运观众,有请抽奖嘉宾韩秋实副校长,究竟幸运会光顾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陈:我们的抽奖结果已经出来了,看一下大屏幕,他们是……,幸运观众可以在晚会结束后到后台找工作人员领取我们今晚的吉祥羊一只。恭喜你们!
张:再次恭喜你们!没有获得奖品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我们还有第二轮的抽奖。接下来灯光回到舞台,精彩继续!
5 独唱 爱不爱我
郭:爱情是世界上永恒的谜,当爱情出现时,或羞涩,或无助,或勇敢,或直接。面对心爱的人,你到底如何选择,是默默关注,还是勇敢表达?与其无缘错过,倒不如直接问一句,你到底爱不爱我!下面请欣赏由我校十佳歌手冠军金XX同学带来的歌曲 爱不爱我
6 古典舞 六月茉莉
陈:漫步在时光的隧道里,我品出了经典的内涵;
郑:在这优雅的瞬间,我喜欢上了古典的风范;
陈:美是多样性的结合,最美莫过于双眸的一刹那感动;
郑: 接下来,请一起欣赏由校XX民舞团带来的古典舞《六月茉莉》
7 小合唱 爱因为在心中
张:晚会的节目越来越精彩,我们主持人却没能坐下来好好看节目,真是觉得有些遗憾。
郑:就是
郭: 你可以关注“信息科大研究生会”的微信平台,晚会结束后,会有相关的报道能够让你领略各个节目的风采。
郑: 我一直在关注这个微信平台,里面有一期关于“知青,行研途路”20xx年暑期凉山“布拖支教纪行”的12篇微文连载,你们有关注吗?
张: 当然有,上面记录了这次布拖支教活动的点点滴滴,讲述了志愿者与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初识到分离的故事。
郭:接下来一曲合唱《爱因为在心中》,让我们跟随这些志愿者的歌声,通过视频画面,一起走进凉山,去感悟他们的故事。
(采访)
张:志愿者们请留步,(走到杨身旁)杨XX,你好,我知道你是咱第研究生会的主席,也是这次支教活动的队长,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杨:当然。
张:咱们这次支教的地点是在哪里?
杨:XX省XX州布拖县亚河村。
张:我知道你说的XX州,是咱们少数民族彝族的聚集地之一,能跟我们简单描述一下那的生活吗?
杨:balabala~~~
主持人:是啊,能想象到当地条件的艰苦和咱们志愿者团队的不容易。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此行的收获是什么吗?
杨:balabala~~~
主持人:你们的故事真让人向往,相信当地的孩子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特别的暑假。 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我们的队长。
(张走到黄斌旁)
张: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同学,通过着装大家也能猜到这是彝族同胞,他叫黄XX,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也是我们此次支教地的联络人,对于促成我们此次支教活动功不可没。黄斌,请问有没有什么话想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
黄:balabala~~~
8 独唱 带我到山顶
张:我们知道,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其实黄XX呢,还是咱兄弟院校清华大学20xx年的十佳校园歌手,黄XX,既然来到了我们晚会的现场,是不是也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才艺?
黄:给大家带来一首彝族歌曲《带我到山顶》,希望大家喜欢。
张:《带我到山顶》,掌声有请。
9 小品 试戏
郭: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郑:哎呦,你这感悟可是够痛彻的!
郭:我刚在后台碰见了一个号称是张艺谋徒弟的大神,在那边试戏呢,场面相当大。
郑:那咱也赶紧一起去凑个热闹吧!
郭:下面请欣赏小品试戏,表演者姜XX、卢XX、殷X。
(小苹果音乐)抽奖
郑:又听到熟悉的音乐了,大家知道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吧?随着晚会节目的进行,我们的线上工作也是非常活跃。我们再来分享一下微博墙上关于你的“信韵研华”。来看一下微博墙……微博名为“**”的写到……(尽可能对微博内容简单点评)
郭:看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要抽奖了,本轮将会产生6名幸运观众,有请抽奖嘉宾校党委杨XX副书记,抽出我们今晚的大奖,这次幸运会光顾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的抽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三等奖….每人获得台式空气加湿器一台,二等奖….每人获得小米移动电源一个,一等奖…获得ipod shuffle一台,幸运观众可以在晚会结束后到后台找工作人员领取奖品。恭喜你们!我们精彩继续!
10. 歌曲串烧 漫步时光
张:懵懵懂懂,我们不断长大,快乐的无忧无虑;
陈:匆匆忙忙,我们拼搏奋斗,闯下自己的蓝天;
张:漫步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们是精彩生活的导演,疯狂却又羞涩。
陈:那些年,我们走过,回眸一笑,路途何等精彩。
张:精彩的漫步,精彩的时刻,精彩的歌曲串烧。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胡XX、王XX等的脚步一起《漫步时光》
11 印度舞 印度新娘
郑:动感的音乐,婀娜的舞姿,美丽的天竺少女款款而来,让我们领略一下热情火辣,带有异域风情的印度舞蹈。下面请欣赏由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1403班全体女生一起舞出的印度新娘
12 相声 口吐莲花
郑:看完了刚才这段印度舞,下面咱们…诶,怎么你上来了?郭一呢?
陈:对啊,我来给郭XX替个班。他啊,跟后台运功呢,说今天要给大家表演一手绝活。
郑:表演绝活?什么绝活说来听听。
陈:这绝活啊,叫口吐莲花!下面请欣赏相声口吐莲花,有请郭一,范荫鹏。
郑: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13 歌伴舞 欢天喜地
陈:今夜声乐飘香, 我们喜笑颜开,欢乐常驻在我们的心窝;
张:今夜花好月圆, 我们欢天喜地,快乐徜徉在每一处温馨的角落;
陈:新春的歌,新春的舞, 新春的祝福;
张:祝福神州万象更新,祝福信息科大前程似锦;
陈:请欣赏由贾旭、王雪、吕晓茜等带来的歌伴舞《欢天喜地》。
闭幕词(4人):
郭:好一首《欢天喜地》,好一派繁花似锦,
陈:这一片艳丽的花,犹如我们的追求与梦想;
张:这曲腾飞的歌,好似我们现在正奋斗与拼搏,主持词大全
郑:花如海,歌如潮,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我们的XX信息科技大学
合: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郭:朋友们,今晚夜空湛蓝,今夜礼花灿烂!在又一村的苍穹下,我们辞别20xx,迎来充满希望20xx。
郑:愿这欢声笑语,愿这温情浪漫,永驻我们彼此心中。
陈:愿美好的歌声和祝福,伴随朋友们新的一年,新的每一天!
张:下面我宣布:“勤音逐梦,信韵研华”XX信息科技大学20xx年研究生新年晚会
1kg的温暖:公益不是施舍
而是给予
改变生活?旅行、游学、挖掘自身兴趣所长……玩转公益?捐款、捐物、兴办各类慈善活动……然而有一天,当旅行遇上公益,一个理念由此应运而生——“平民公益新生活”:不为公益而公益,不为旅行而旅行,将公益融入旅行,用
旅行丰富人生。
安猪,39岁,本名余志海,出生于广东,现居北京,上述理念的倡导者。他做过IT,跑过市场,做过项目管理。然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从一个业余的旅行背包客转型为一场爱心公益行动——“多背一公斤”的缔造者。
2004年4月,安猪的一个朋友从云南背包旅行回到北京。这位朋友在云南雪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遇到了两位支教女老师。
朋友离开村里转道下一个村落的那天,两位女老师找到了他。原来。朋友将要前往的村庄里也有一位支教老师,由于当地环境艰苦,那位老师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两位老师嘱托安猪的朋友:“如果你遇到了她,请一定告诉她‘你并不孤独!’‘坚持就是胜利!’”当这位朋友将嘱托带给那位支教老师时。那位老师闪着泪光告诉朋友说:
“谢谢你!这两句话让我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朋友的故事给了安猪很大的震撼:一句嘱托能重燃一份希望,让山村的孩子受惠、受益,那自己是不是也能为乡村学校的孩子做些事情呢?
一时间,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开来:自己是背包旅行的忠实粉丝,很多背包客都喜欢走偏远的小道,能否将他们动员起来,在旅行中多背一公斤东西,给那些偏远学校送去一份帮助?将旅行和公益结合起来,让旅行不再纯玩,让公益变得更可行?很快,安猪就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并为这个活动创办了一个名为“多背一公斤”的网站。
2004年10月,安猪踏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多背一公斤”的旅行,目的地是安徽歙县的一所乡村小学。从县城坐了40多分钟的小巴,再走七八里山路,安猪提着自己和朋友拼凑的一箱书和文具,走进了另晰小学。
在去那之前,安猪对乡村孩子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等待救助的弱势群体”。但实际上,呈现在安猪眼前的并非如此,孩子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面貌却是开心、快乐,充满了童真的,他们毫不怕生地和安猪说笑。十分热情地拉着安猪打野战。
旅行的第二天,安猪和7个孩子相约在村旁的小溪边野炊。孩子们各自从家中搬来了锅碗瓢盆,还带了自家种的玉米和南瓜。其间路过小卖部,安猪打算买几根香肠给孩子们开点小荤。1块钱3根的香肠,安猪买了21根,总共7块钱。
待安猪付完钱,令他意外的是,大一些的几个孩子纷纷将1块钱递到他的手里。孩子们的自尊、自足和懂事,让安猪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不是施舍,而是给予。
通过网站的传播,一些热爱背包旅行的朋友纷纷加入到“多背一公斤”的活动中。对于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参与者来说,这既是旅行,同时也是一场特殊的公益。他们有的是单身白领。有的是年轻夫妻,也有带着孩子前来参加的家庭组合,而对于这些家庭组合来说,除了在旅行中锻炼孩子,也能让他们走近农村孩子的生活。
1kg的行动:公益是携带物资
与信息的旅行
在安猪的理念里,“多背一公斤”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倡导新公益生活的发起者。他提倡参与者自行组团,多则40人,少则四五人,可同城,可跨区,只要志同道合,便可一起旅行。
每次出发前,每个小分队的组织者都会事先与学校沟通,孩子们需要什么便背什么。而不是像以往的公益活动,单纯以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孩子们的需求——拿一箱文体用品应对所有学校。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孩子们缺少的并不是这些。像安猪就应邀背过10斤猪肉。有的朋友背过鸡蛋,有的朋友背过饭盒。还有的朋友甚至背过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去学校。
2005年年初,几位背包旅行爱好者通过“多背一公斤”的网站加入到安猪组织的活动中,结伴踏上前往河北一所偏远小学的旅行。当淳朴的校长得知安猪一行来自北京时。特意邀请安猪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面对二十几个二年级的孩子,没有上课经验的安猪决定来一回老生常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结果好多孩子并不知道理想是什么意思,于是他换了个问法:“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
令安猪惊讶的是,大部分孩子说长大要当农民。有个小女孩还骄傲地说:“我长大要当工人,每月寄400元钱回家。”其实,孩子们对农民和工人的认识源于他们的父辈,或留守耕种,或进城务工,成为某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员。这让安猪意识到:单一的物质支持并不能开阔孩子们局限的视野,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对未来展开长远想象的空间。视野的局限远比物质匮乏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除了物资,孩子们更需要信息。
于是,安猪开始为“多背一公斤”设计更多的信息支持。他在“多背一公斤”的网站倡导参与者能背一些富有信息的物资去学校,能多跟孩子交流,甚至能给孩子们主动上一堂课,尽可能地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2006年8月,安猪辞去了IT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建设中。他往返在城市间,做调研、找资源,并将更多的、遍布全国的偏远学校的信息公布到网站上,方便全国的背包旅行爱好者能就近了解信息。同时。他还在网站上设置了互动环节,方便志愿者交流心得,分享感悟。
1kg的盒子:旅行中的平民公益
在安猪印象里,曾有一堂课让他记忆犹新,临时的主讲教师是一名念过心理学的女白领。课堂上,她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北京有什么呢?”几个父辈进城务工的孩子纷纷站起来骄傲地说:“我爸爸说北京有高楼大厦。”“我妈妈说北京有大学。”
作为城市人的价值观,自然认为城市比农村好,定会以此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靠知识走进城市。然而那位女白领却没有这样想,她问:“小朋友,你们的家乡有什么呢?”孩子们愣了一会儿,几处小声地响起“有山”、“有水”的回答,女白领笑着说:“对了,这些可是城里没有的呢。老师很羡慕!”她引导孩子们发现家乡的美,给他们呈现出一个平等的形象,以此树立他们的自信。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参与者都能轻松地完成一堂教学课。
于是,2011年8月,安猪又为“多背一公斤”活动开创了一个新的项目“1kg盒子”。所谓“1kg盒子”,涉及手工盒子、美术盒子、阅读盒子、戏剧盒子四大种类,适合3岁以上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
每个戏剧盒子里,都配备了彩色蜡笔、白色卡纸、头箍、双面胶、剪刀。“临时讲师”可以根据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角色头套,然后戴上头套,根据头套的角色表演故事,锻炼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和表现力。
阅读盒子包含《一园青菜成了精》(编自北方童谣)、《小黑鱼》([美]李欧?李奥尼)等10本世界知名的童话故事,以阅读和延伸活动为主。
安猪将“1kg盒子”的申请链接放在了网页上,每个活动的组织者都可以通过“多背一公斤”的网站向安猪提出申请,并由组织者统一免费领取相应的盒子。
直到2012年3月底,通过网站申请的“10kg盒子”已经达到1885个。据“多背一公斤”网站反馈。参与“多背一公斤”活动的人数也已达到6000人次(不包括各地的“多背一公斤”分组)。
“多背一公斤”让公益旅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更广泛的人群,让旅行不再是简单的旅行,也让公益摆脱了单纯捐款与捐物的狹隘定义,在真正的助人者与受助人的互动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有的朋友甚至组织一场暴走十几公里的“多背一公斤”活动。只为给孩子们带去lkg的物资,带去1kg的信息,带去一份满满的爱。
“多背一公斤”让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到一起。对于单身人士来说,旅行时,他们是结伴的盟友;返家后,他们是交心的朋友。对于那些带着孩子一起旅行的家庭。“多背一公斤”的活动让父母从中学习如何与孩子交流。而孩子则在活动中体会乡村孩子的生活,成为彼此的新阅历。
关键词: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限定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1]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提到首位,为哲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在客观规律性与实践主体性的统一中展开的对主体性的研究,对研究教师怎样进行有效教艺迁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教艺迁移释义
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往往把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模仿教学技艺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学者即良师”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知识至上的专业发展观,忽视教师个体内在的教艺迁移对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影响,忽视对教师进行教艺迁移的科学指导,缺乏教艺迁移的理论研究,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艺是教师以内化的方式所掌握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和艺术,体现了教师实际教学的价值追求,是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教艺具有个体性、动态性和策略性等特点。对于教艺的不同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工具主义教育理论思维的模式是“教与学之间的对应性”,即以心理学为基础来设计教师教的行为,这种研究既不是科学的,也不是价值思辨的,而是技艺的研究。教学是技艺性的表述更为恰当,应把教学过程(课堂生活)理解为一种技术过程。[2](60)皮亚杰曾有一个理想,即把教育学最终构建成一种类似于医疗学的学科,能够准确地诊断病症,开出处方,医治疾病。[3]然而,这是把教学活动作一种技艺的简单化处理。杜威对教学过程的思考,除了从心理学角度作技艺性研究之外,还认识到教育过程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因而具有社会学意义,扩大了教师教学技艺研究的内涵。夸美纽斯把教学理解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4]是泛智主义,其实也是泛“艺”主义。甚至哈里·道(Dow,H.)认为,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的选择、训练、职业指导、工作条件以及人员补充的方式等都应参照其他表演艺术的特点。他把教师的工作手段更加绝对艺术化了。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当代,知识的外储化趋向日益强盛,教艺迁移的策略也就真正从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附属”角色,转变为主要角色了。
教艺迁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特指,即不等同于以学科专业为职业的人,具体说就是数学教师的数学智慧不同于陈景润的数学智慧,李吉林的语文智慧不同于文学家的语文智慧。[5]教艺迁移是另一种智慧──实践智慧。教艺迁移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种习得的教学技艺对其他教学技艺的影响,也就是教师把教学技艺拓展到最初形成时的狭窄情境以外,是教师对原有的教学技艺结构进行平移、延伸、改组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技艺的过程。教艺迁移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是教师教育观,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的深刻折射,是教师内在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可以在训练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迁移来掌握和提高。由于教学技能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和阶段,教学能力和在其基础上形成和升华的教学艺术的提高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教艺迁移也伴随着教师发展的始终。教师所有新的教艺的形成都包含了先前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艺,包括教师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上课、如何评价、如何管理课堂、如何组织课外活动等等。
二、五种教艺迁移与教师专业发展
从“技术合乎理性”的观点出发,教艺作为一种实践的技能必须合乎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已经成为理解教师是如何形成其能力的关键。教艺迁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教艺的“消费”价值和直接使用价值;其二是教艺的“生产”价值或发展价值。前者是指教艺可供教师消费和直接使用的价值,比如,数学教师把讲平面几何的教学方法迁移到立体几何教学中,像这些符合一般教学规律的教艺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直接迁移并使用它们,并可能避免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和错误。教艺的“生产”价值或发展价值是指教艺在迁移中实现了对教师的素质及专业发展的促进和完善作用,比如,对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和妥善解决。这种价值显然与前一种价值不同,它不追求教艺迁移对教师的即时效用,而是着眼于对教师教艺的改造、发展和创新。
(一)认知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无论是对教学环境的把握,还是对教学活动目的方向的选择、活动工具手段的利用、活动程序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在借鉴、利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理性分析和创造,避免盲目探索,并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因此,认知性教艺迁移是教师个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方面。
由于教艺是无限复杂的且作为认识主体的教师具有巨大的能动性,所以教艺迁移凝聚着教师个体的心血和智慧。而智慧的获得必须通过智慧才能被认知,否则智慧也成为未知。认知性教艺迁移是指教艺是由作为认知主体的教师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认知性教艺迁移是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基础上,以包括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技艺在内而形成的一个操作性体系。认知性教艺迁移的功能是适应,它有助于教师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
教艺迁移的实现一部分是可体会、可描述、可观察的,因而也是可操作的,而另一部分是模糊的,教师主体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由于教艺迁移直接影响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问题的解决,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对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此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教育实践、培养教师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实践智慧,是教师实际使用和个体建构的对教育教学的主体认识。它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教艺必关联着教师的知识,是教师做事的知识,开发课程资源的知识,行为和方法的知识。例如,对教材结构的认识、一堂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能吸引学生,等等。教育实践性知识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迁移运用,就属于认知性教艺迁移。
(二)效能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主体性是人对世界包括人自身的实践改造性,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特性,是高扬人的能动性和人的主体地位对世界改造意义的特性。[1]教艺的迁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的过程,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是教师敬业的职业道德情感体现。当教师在新的教学情境中,遭遇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时,教艺迁移才能够产生。教学作为一项专业,需要教师作出独立明智的判断、决策、革新和创造,维持一种能力感、效能感,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师主体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是由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组成的,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无意识活动的潜能,使教师顺利实现教艺迁移。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以注重过程、追求自我效能感为特征的教艺迁移使教师意识到了自己理智的力量,找到了自己教学技艺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比如,以往的作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语文老师布置题目,提几点要求,而学生是在编作文、造作文。在一次开放的作文教学中,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六(1)班一堂语文校本课上,谭老师在教学生“折纸桥”。她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大小的白纸,教大家折成一个折扇形的纸桥,纸桥可以载重,能放上5本以上约1公斤重的书。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让他们边做边思考分析力学原理,然后再让学生就此写作文。通过亲自动手、动笔,学生有了切身体会,作文就写得生动具体了。[6]任何教学都应做到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写作,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来研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通过写作学会写作,在做中学,在做中接受指导,使教室变成教师工作室。这样的教艺迁移是对传统“灌输式”作文的颠覆,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归还给学生,走下了令行禁止的神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别需要,“布道者”的教师教艺变成了“脚手架”,教师在学生的乐学中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并成为教艺创新的动力。
(三)情境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不再是仅仅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展开的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是一个活的、流动的情境性的过程。所以教艺迁移有时就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教育机智的临时发挥。如果教师心目中只有教案,坚决贯彻和执行教案,而不能在临时情境中“节外生枝”地迁移教艺,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格式化,缺乏生命和活力。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教学基础上,还要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节奏、语言、机智,以高度自觉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协调能力,成功应付课堂教学的多元情境,“像是脑袋后面长了眼睛”。情境性的教艺迁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与学的问题需要从实际的而不是理论的观点来处理,即不是从相互排斥的理论观点而是从自身局部的“存在方式”来考察。需要一种“具体的、特定的──无限地受情境影响的,因而对意外的变化具有高度反映性”[7](231)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的迁移应是有区别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千人一法”的教艺迁移是不能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旨──“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为此,必须加强团队建设,把学校创建成支持性的学习情境,优化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共同学习体,并建立一种信息快速反馈系统。为了使教师获得学习和理解的洞察力,经常性的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需要监控自己的学习和迁移,主动评估迁移的效果和是否获得有用的知识。教师将一般教育教学理论同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相结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育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即兴发挥,在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在教艺迁移的过程中,就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与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情境,教师实现了:(1)验证自身的判断;(2)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3)征求他人的建议以及改善自身的实践;(4)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看,资深教师的多元教学情境也更有利于灵活的教艺迁移,而新手教师相对单一的教学情境的范例,便会使教艺迁移受制于情境。所以在多元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更能汲取教艺的相关特征,也更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提高业务水平。从教艺迁移的情境因素来看,一种是理想化的,不需要任何提示,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师能自发地迁移合适的教学技艺;另一种是在他人的提示下也能极大地促进迁移,迁移量取决于学习或迁移时的注意指向。例如,在听课、评课、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在同行、专家对课的点评中迁移便能发生,在除弊立新过程中教师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素质。
转贴于 (四)经验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杜威指出,书本上的知识是他人的思想,不等于个体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个体只有通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感受与体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获得经验的生长和发展。教师高质量的经验泛化和概括水平,可以扩大教艺迁移的范围,是教艺获得的捷径,而经验的匮乏必限定教艺的迁移。例如,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的教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一直从事美声唱法的教师,容易实现通俗唱法的教艺迁移。
教艺迁移的实现必须达到足以支撑迁移的一个最低限度,必须考虑新手教师对最初的教艺的理解和所占有的知识,作为一种复杂技能的教艺迁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不是一蹴而就。即便资深教师将很多时间用于教艺的积累,也不足以保证迁移的有效性。教艺的迁移不是简单的教学情境的顺应,因为教学情境是复杂而多变的,所以理解性的教学细节更能促进资深教师的教艺迁移,理解教艺的应用地点、方式和恰当的时间,才能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新手教师由于还无暇关注教学细节,便影响和限定了其教艺迁移能力的形成。
不仅如此,教师在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的经验也对迁移发生影响,有些教师常常会把现在的学生与自己的学生时代情况相比较,以自己做学生的角色把对教师期望的教学技艺迁移到现在的“我”──教师的身上;聆听母亲讲故事和观察一个成人如何解释一个问题的答案,同样能带给他有关的显性或隐性记忆,包括如何讲故事、如何与听者进行沟通以及其他一些对于教育教学有用的知识、技能,无论这些技能、知识多么浅显,也都会影响教师教艺的迁移。
(五)反思性教艺迁移:教师专业发展的升华
教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项“规范性活动”。这里所说的“规范性”更多的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价值、道德取向和教学技艺等方面。在长期的实践中,教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第二天性”的个人品质,所以说教艺迁移能使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体一脉相传的、稳定的教学风格的演进。反思性教艺迁移的核心目的是改进实践,在反思中教师产生内部认知冲突和观念失衡,并对具体情境作出理性思考,对所处的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包括教育的对象、条件、措施、效果等方面)作出思考和权衡,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依据作出解析和修正。经常自觉地进行反思性教艺迁移,可以使片段的、零散的教艺得到梳理,并从薄到厚,从分散到集中。所以,累积教艺的过程就是教师亲历教育策略系统化的过程,并促使教师个体成为“育己”专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例如,某教师在课堂上与一学生发生了冲突,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从教育学生的角度上说并没有什么太过分的,但从学生的角度上说就是过分。当学生说出了一句非常难听的话回敬老师时,老师震惊之下是打他、骂他、把他赶出课堂吗?课后这位老师反思后认为,批评是要讲策略的,更要看火候。如果当众和学生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无论解决得多么好,都不如不发生这个冲突。所以,贵在预防,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千万不要和某一个人发生激烈冲突,在以后的教学岁月中,该教师再也没有和学生发生类似的事件。[8]
如果说场依存型的教师对环境反映敏感,力图使自己与教学环境相协调,容易实现情境性教艺迁移,那么场独立型的教师由于有很强的个人定向,善于独立地对教学状态作出判断,更可能实现反思性教艺迁移。反思性教艺迁移实现了教师对职业的感悟,这种感悟有三类。一是知识的感悟。在不断扩展、加深知识的过程中,能融会贯通运用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二是方法的感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问题意识,并感触和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意境的升华。教师在不断地感悟教育智慧的真谛的过程中,获得了教师职业生涯的人生体验,建立了高尚的教师人格境界,形成了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应把反思性教艺迁移建成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实现从教育常识向教育理论的升华。
三、教艺迁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定
如果教师技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和摸索是不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提高的。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据一项来自上海市教师的调查显示,多达44.12%的教师多年来追求原有教学技术的成熟,没有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作重大调整。对部分骨干教师的调查也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缺乏综合的教学能力,缺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索性活动的能力。局限的、缺乏创造性的教艺迁移限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艺迁移只能完成部分的教师发展目标,而不能完成全部的发展目标
如上所述,教艺迁移主要发展了教师的实践素质和实践应对策略,而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教师个人素质是多方面的,教艺迁移并不能完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目标。教艺迁移虽然生成和发展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却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影响非常有限;教艺迁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但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魂,难以实现教师人格技能的提高;教艺迁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疲劳心理的职业倦怠,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却难以完全提高教师职业的身心素质。此外,教艺迁移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变革教育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教艺的迁移不同于教艺的学习,当教师通过了一系列的努力掌握了某种教艺时,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能应用这些教艺。因此,教师教艺迁移能力的形成比训练单纯教艺更重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有些情况下旧有的教学情境中的教艺会阻碍后继的教艺的发展,因为它会把教师的思维引向错误的方向。教师如果把自己原有的错误教艺作为进一步理解的基础,就会产生错位迁移;或者是仅靠记忆事实、墨守成规,不把新习得的教艺与当前的理解联系起来;有些教师也具备了与新的情境相关的教学技艺,但这些教艺没有被激活,不能应用于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在考试制度下社会、家长对学生升学的期待与学校、教师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发生冲突,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缺乏迁移教艺的自信心,于是限定了个体的职业智慧发展,致使有些人不太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如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教艺,经过一番改头换面,又以“活动填鸭型”教学(盲目追求活动多的低水平课堂教学)、“机器填鸭型”教学(多媒体刻板化的运用)的面貌出现,教师虽然运用了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但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艺,是一种错误的迁移。
(二)教艺迁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的全部
教艺迁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教艺迁移作为教师的一种直接体验、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的实践行动,还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将教育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体的教育素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滋养。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学习,在动态持续的积累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以靠近求真的教育。所以,教师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也要注意走向另一极端: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而使自己的缺点更加突出,在错误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进行错误的教艺迁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应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而错误的教艺迁移将引导教师个体走入歧途。布鲁纳说:“教的理论是以学的理论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2](48)由于教艺在“折旧”,所以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也需要教师以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职业情感和创新的实践能力,在教艺顺畅迁移的基础上实现创造迁移。例如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新课程改革使年轻教师和资深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教师还是全部照抄照搬传统的教艺,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
教师的教艺没有唯一的和终极的目标。“每一完成的行为都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新的和开放的‘目标’的跳板”。[7](168)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个人实践”的构建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逐步发展完善,呈现出动态化的、滚动的态势。教师的教艺从简化、低水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建构开始,持续进行愈来愈多的、厚重的、多维的、立体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智能和情商的发展。教师教艺的迁移以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迁移的结果是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三)教艺迁移是实践的主体性与客体制约性的矛盾统一
在当今世界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某种教育不是以一种个别的文化实体与其他的教育碰撞的,它是作为整个国家、地区、民族这个大文化实体一起而与其他文化实行交流的。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深深内化在教师的教艺之中。所以,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是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不能要求他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理想代表,因此,他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受到现代流行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又构成了他的整体行为模式与态度,影响其教育理想的实现,这势必会造成教师教艺迁移的困惑,从而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错位。在特定约束下的教育的改造是一种教师教学生活方式的改造,它不仅包括观念、思维、话语、价值的改造,还包括礼仪、规则、实践行为的改造。
有潜能的教师的作用可能会受到缺乏想象力和不适宜的课程以及那种令人沮丧的环境条件的限制。正如古德兰德所说,“‘一切事情都取决于教师’的观点过于单纯和夸张了”,[9]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学校的使命感、负责人、政策和中心工作方针,家长的关注与合作、传统做法和教职员工与学生人数的稳定性”。[9]社会文化氛围和环境甚至决定了是否鼓励教师形成、使用和发展新的教艺。教育的功能并不是不变的,因为教育本身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实体,而是依据具体的教育目的而有所变化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起到什么作用,也必然对教师的教艺迁移形成种种制约。校园文化、校风、校训也同样制约教师教艺的迁移。特色鲜明的学校教学风格,可能会使某些教师失去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同时,课堂里教师的实践,不仅有认知性的实践,还有文化性、社会性、政治性、伦理性实践,所以应从多维角度加以审视,比如从哲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语言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自身制度性地位的影响,任意使用话语霸权,表现在:(1)强制、压迫。一言堂式的、命令式的、专制的、不容置疑的、没有商量的话语特征。(2)惩戒、绝对,用言语挖苦、讽刺,即“心罚”。[10]这种一贯的教学语言表述方式和技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改变这种语言使用的教艺迁移恐怕不仅仅是教师个体所能做到的,它受社会、文化、制度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一种情境下有效的教学技艺,在另一种情境下未必适合。教育情境由教师、学生及其数量(班级规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要素的交互作用构成。同一教学技艺在大班效果好,但在小班就不实用,难以实现教艺迁移。我国基础教育的物质设备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从传统教艺向现代化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动手做”或发现式学习等方式的迁移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最近几年,一些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良好的愿望却难以实现理想的结果。据当地人反映,这些高才生不仅知识、观念与山区实际的距离太大,就是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也让当地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城乡文化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差异也难以进行理想的教艺迁移。
一种教育,只有它能够帮助个人获得自由,才是真正的教育;相反,如果教育仅仅是帮助个人去适应社会、适应他人,这就不是好的教育。应该反对教育过程中的教艺对教师的奴役,使教师物化、奴化、异化,教师应从技术、制度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教师应作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而生活。
参考文献:
[1]贺善侃.实践主体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8.
[2]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3.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5]杨启亮.体验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境界[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3—6.
[6]语文课教学生“折纸桥”[N].信息时报,2002-12-11(4).
[7]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张肇丰.试说教师的案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8):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