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旦其中某一环节没有合理配置和协调运行,就会出现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本文就陇南市的农村教育管理提出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陇南市农村教育管理的现状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现辖武都区、成县、徽县等九个县区,其地势地貌决定了陇南是偏远贫困地区,然而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素质能力不强、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农村学困生面积大等是制约本市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教师结构不合理

一是不同学科的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短缺,一名教师带好几门不同门类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因此,农村音、体、美课程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也说明农村学校不重视这些副课课程的学习。另外,物理、化学、外语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这将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不同年龄段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这几年通过教师招考进来的年轻老师多数为大专文凭,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大多是待很短的时间,然后离开,出现外面的老师分不来、里面的年轻骨干教师留不住的现象。

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而且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大多采用集中培训、课堂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对大批教师进行培训,也经济实惠,但不利于参训者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不利于提高参训者将学得的教育理念融入具体教学的实践中去;不利于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较低,习惯于从教的角度看待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看待教,这样严重制约了我市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

3.城乡学校差距大

城乡学校差距大是当今教育公平的焦点问题。城区学校校园活动场地宽敞,活动器材充足,每间教室都有电脑、空调、投影和语音设备。农村学校虽然教室都宽敞明亮了,但是由于地方狭小,许多学校没有活动场所,更不用说那些电子设备的配置了,甚至许多山区学校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过“电脑”“计算机”这样的词语。近年来,大量的学生向城里流动,农村学校班额越来越小,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现象极为普遍;而城区学校普遍存在班级超额现象,每个年级六七个班,甚至毕业年级达到十来个班,每班人数也都在六七十人以上。据统计,陇南市武都区共计有各级各类学校402所,教职工5198人,学生93789人。而乡镇学校、中心校、村校教学点中属市直管辖的中小学校只有两所,教职工近400名,学生总人数不到5000人。

4.“择校热”的出现,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率高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使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在城里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上学,如假户、搭户、租房、买房、托关系、批条子、权钱交易等。这种做法使得城市学校生源过度集中,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生源流失。武都区南部山区的三仓闹院小学于2007年建成了新教学楼,建筑面积260多平方米,当时尚有220多名学生。可从2008年开始,学生人数急剧下降,2014年有13名学生,现在全校仅剩10人。如今,武都区已有74所乡村完小或教学点因无生源已成“空校”,其中8所教学点或村小的闲置校舍被改建为村卫生室。

二、陇南市农村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投入不平衡

农村基础教育是关系农业人口素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陇南地区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教育经费在地区间、城乡间、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间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不平衡,也导致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生源流失。

2.农村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赶时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资大、成效少。据统计,2015年甘肃省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97.2亿元,可就陇南而言,农村的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和城区相比有很大差别,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的也只是聊胜于无,教师培训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

3.教学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僵化

目前,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依旧采用行政手段,以指示和命令手段为主体,一贯强调学校的入学率、升学率等硬性指标,重视文化课的过关率,忽视了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来提高学习质量。这样陈旧的管理方式、不健全的教学管理系统、不明确的职责范围,不能与时俱进地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

4.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流失严重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是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偏远的陇南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环境恶劣,信息闭塞,许多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正式老师较少,大部分是由民转公的教师撑着,绝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到山村给孩子们教书而转行转业。

5.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教学颓败

在经济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农民生活并不富裕,为了追求城区学校优越的教学条件和支付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学杂费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里,一可以做点小生意,获取额外的报酬;二可以让孩子在相对优越的教学环境下受教,照顾自己的孩子上学的同时,也可以赚取额外的收益。因此,农民工进城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这也导致了乡村田园的没落,乡村教学的颓败。

三、完善陇南市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的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陇南是全国贫困地区,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应当适当地倾斜,多加关注。在学校建设方面遇到困难时,上级能够有效及时地解决;在一些学校应当投资建设学生公寓,使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也要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如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赞助等方式争取资金,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再次,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班级优良风气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2.明确规定年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学校要合理分配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校自有资金的使用,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

市县财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保障学校安全问题;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保障教师待遇;三是维修和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相关的项目,如教师培训、实验学习、文体活动、购置仪器设备及图书材料等产生的费用要由学校公共经费支出,这些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要制定实施细则,并且划分具体参照比例,明确经费使用的检查与监督方法,建立控制和审计机制,及时处置不按规定使用的做法,预防出现挤占、挪用、截留、平调教育经费等违规现象。

3.发挥学校特色,形成多元化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层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摸索适合学校情况的管理方法,组织学校教师集思广益,探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组织教师学习其他学校的特色文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努力实践,争创特色,为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来,必然会带来学校间的竞争,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通过各种课题的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并能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品牌的发展之路。

4.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农村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和教育祖国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因此,办好学校,搞好教育,一要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二要加强师资进修,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教师进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薄弱与优质之间的轮岗互派,互相建立起紧密联系。三是加大科研力度,抓好课改培训,让教师在课改和教学工作中,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发展农村教育。

5.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给予极大关心与支持,引进专家能手、帮扶队员深入贫困乡村开展帮扶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开发增收产业,实施智力帮扶,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和种养殖优良品种。根据当地不同气候类型和地质结构发展农作物,突出地理优势,整合农村资源,以电子商务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农村教育的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农村教育提到与城市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农村教育一定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在现实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新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作为新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新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1 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2 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身体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训练和作用。

3 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耍,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2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蔺永琴;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06年06期

[2] 徐小鸣; 浅谈体育课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0年09期

[3] 魏志明;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34期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大量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留守儿童”。伴随这一现象而来的便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本次调查针对被访对象的不同身份设计两种问卷,问卷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卷二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他们或是留守儿童的祖辈,或是父辈即父母的亲朋好友,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一方。问卷一共发放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为186份;问卷二发放200份,收回172份,有效问卷为152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基本掌握了在监护人监护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就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

1.监护状况

一是隔代监护型(有106人,占57%),由祖辈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隔代监护人年龄大、身体弱,造成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隔代监护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身体较好的,还要承担家里的劳动任务,繁重的劳动和家务,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身体不好的,有些反倒需要留守儿童对他们予以照顾。二是亲朋监护型(有57人,占30.6%),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姑舅、叔婶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旨在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与精神上的需要却关注很少,一切顺其自然发展。三是同代监护型(有13人,占7%),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与留守儿童同属一辈的孩子,这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同代监护人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在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上与留守儿童相近,所以被监护人在心理上不承认监护人的监护地位,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给同代监护家庭教育带来了困难。四是由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监护(有10人,占5.4%),这种监护方式也不利于在儿童心中形成健全的父母权威形象,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借助这种权威形象的影响开始正常的社会互动来逐渐健全和完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2.家庭教育状况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给予个人的感情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几乎对所有人来说,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但是,对缺失父母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在监护人的照顾下能否享有同在父母身边一样的关怀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放为第一位的监护人占63.2%,25.0%的监护人把品德放在第一位。但是,44.2%的监护人辅导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6.5%的监护人从来不辅导,只有36.3%的监护人经常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53.4%的监护人认为照管孩子最困难的方面是学习辅导,16%的监护人认为与品行不好的孩子交朋友是他们觉得最困难的事情,30.4%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品德的培养是最困难的方面。就监护人是否主动教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一问题,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0.8%的监护人经常向教师咨询孩子的情况,46.8%的监护人偶尔咨询,32.4%的监护人根本没有去过学校或者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情。

在农村留守儿童看来:5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时最大的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28.9%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大的影响是生活没人照顾。对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调查数据统计表明:80%的留守儿童都愿意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

3.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状况

儿童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地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取向,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就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更不利于儿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就监护人平时是否与留守儿童有谈心沟通的习惯这一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得出:53.2%的监护人有空时才问问孩子,沟通一般,只有30%的监护人会选择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还有16.8%的监护人则从未和孩子谈过心,甚至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对监护人认为孩子有心里话时会和谁讲这一问题的统计表明:31.2%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会和自己的同龄朋友讲,28.6%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会将心里话告诉他们。

遇到困难时36.3%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靠自己解决,29.7%的留守儿童选择向老师求助,17.6%的留守儿童选择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仅有16.4%的留守儿童选择向自己的亲戚求助。据统计,当他们犯错误时,60%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受到家人的打骂,21.3%的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受到家人的打骂,15%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受到家人的打骂。

二、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通过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53.4%监护人认为照顾孩子最困难的事情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5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时最大的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这就构成了留守儿童期望监护人指导监督学习与监护人无力对留守儿童辅导学习的矛盾。这是由于监护人自身文化欠缺,留守儿童的父辈或祖辈,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导致(见表1)。

其次,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不足。53.2%的监护人有空时问问孩子,沟通一般。有16.8%的监护人从未和孩子谈过心,甚至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见表2)。这就是说有70.0%的监护人没有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留守儿童有心理上的距离。由此,我们得出监护人只注重留守儿童外在的物质生活,没有深入留守儿童内心观察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在监护人照顾下的留守儿童,多半还是没有享受到家庭般的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多,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导致其产生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产生感情脆弱和形成消极孤僻的性格,这是极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年龄相差悬殊,代沟明显,两代人之间难以沟通,这种矛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愈加明显,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儿童尤为突出。由于老年人对年轻人缺乏理解,加之两代人之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导致有的孩子一天甚至几天不和老人说话,而老人也对此习以为常。第二,亲朋监管的留守儿童难以找到归属感,寄宿在监护人家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作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也比较冷漠,缺少关爱和交流,更有甚者,居然打骂和虐待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留守儿童有的脾气暴躁、逆反心理强,有的胆小怕事,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由表3我们可知:仅有16.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向自己的监护人求助,这足以证明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沟通严重不足。36.3%的留守儿童选择自己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及监护人深省的数据。年龄处于8―13岁之内的留守儿童,有的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有的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知整个世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在本身就缺失家庭关怀的情况下选择自己解决,其解决方式能真正排除他们心里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吗?其解决方式是正当合理的吗?是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吗?29.7%的留守儿童向老师求助,那么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援助就尤为重要。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不丰富(见表4)。63%的留守儿童都把课余生活用在做家务和农活上,既没有趣味活动又没有什么兴趣培训班可上,与城市儿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农村地区没有城市的优越条件的一个事实,丰富的课外活动除了能让孩子掌握一种技能、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外,还能使孩子通过学习带动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单调的课余生活,不仅不能启迪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技能,积累知识,反而无法完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做好学校工作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得力的情况下,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乎都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监护人由于自身有限的条件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的前提下,监护人与教师的互动十分不足(46.8%的监护人偶尔咨询,32.4%的监护人根本没有去过或者认为是不关他的事情),但是对于遇到困难除了倾向于依靠留守儿童自身解决外,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都依靠于教师的帮助,这种矛盾的出现就更要求学校做好相关的工作。

首先,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优化其寄宿条件,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其次要增设相关的课程,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通过学校设置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辅导课程进行真正的对话,从而增强监护人与教师的互动,加强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沟通与互动。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由于经费的影响,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还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也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

2.做好政府工作

我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政府在发挥着中坚作用的同时,更应协调好学校、家庭的角色和定位。

首先,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缩小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巨大的差距,所以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又一举措。其次,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大大增加了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的难度,迫使多数父母放弃了这种想法,从而在农村出现了过多的留守儿童。政府应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最后,政府应颁布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笔者相信,现代化的推进会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做好家长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要考虑到孩子的前途是整个家庭的前途。父母双方都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留守儿童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家庭教育来说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交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成就动机、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父亲的言传身教,尤其有助于女童形成对异性的正确认识。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外出父母,要慎重寻找考虑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要看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同时,平时要勤与孩子交流沟通,也要勤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动向,要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4.做好农村社区工作

农村社区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地,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在农村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组织可牵头,联合当地妇联、村委会共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或在农村社区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在课外把各村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为他们辅导作业、进行心理辅导、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关爱帮扶活动,通过农村社区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专门的帮教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农村社区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维权中心,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在留守儿童维权中心登记注册,中心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其亲生父母进行访谈沟通,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释:

①参见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

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第4篇

【Key Words】Elementary Education, English Phonetic, Current Application , Countermeasure

【摘 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条件的限制,河南农村地区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基层教育领导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地区发展不均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现状都对英语语音教学产生了影响。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河南农村基础语音教育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有效方法,进而提高河南农村地区基础英语教育水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语音;现状;对策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起开始英语课程。因此,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语音习得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英语语音,它也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语音的学习对于以后记忆单词,学习语法,练习口语,提高听力都大有裨益。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语音教学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重视,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语音基础。

一、河南农村基础语音教育现状

笔者之前做了针对小学生的语音学习调查问卷,抽取了河南部分典型地区的小学生进行填写,并且随机采访了若干处于基础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根据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河南农村基础语音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基础英语

调查发现在所有参加问卷的学生中,35.4%的学生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接触了英语,30.0%的学生是在小学六年级之后接触并学习了英语,在三至六年级有不超过50%的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总体看来,70%左右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进入初中前开始学习英语,由此看出,小学英语普及教育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在小学阶段有过英语学习经历的所有学生中,66.7%学习过英语音标,这说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音标学习。英语音标的习得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汉语拼音之于汉字。对于48个英语音标,45.4%的同学知道它的具体数量是48个,除此之外,13.9%的学生认为英语有28个音标,31.5%的学生认为是26个,有将近10%的学生表示并不知道具体数量。长期以来,对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来说,英语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教育主管部门看重语数这两门学科的地位,不自觉地削弱了英语的学科地位。在期末考试等成绩考核中,英语成绩往往不计入总分,甚至部分地区小升初等重要考试不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得教师和学生潜意识里忽略英语学科的地位。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随机采访的若干名基层英语教师中,有57.4%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大学本科阶段没有受到系统的英语教育知识,非英语专业而从事英语教育工作的教师比例占所有被采访老师的63.0%。专业英语教师不够用,造成其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由于英语老师的匮乏,大部分老师在教授语文数学课的同时兼任英语教师。术业有专攻,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现阶段农村基础英语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优秀的英语专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偏远地区任教,生活条件简陋,生源条件差,薪资待遇不高等都拉大了农村专业英语老师的缺口,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的之间的差距。我国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六年级结束时要求达到课程规定的二级要求,即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简单信息,表演对话,根据提示写句子等。反观河南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现状,这些要求对于农村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程课设置无统一标准,教育发展不均衡

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河南省境内共有108个县市,其中,山区县 16个,丘陵县26个,平原县66个,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县是最小的县的12.68倍。根据河南省人口众多,面积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人们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客观情况,表现在教育方面,各地区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各异。部分发达县区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有能力聘请专业英语教师任教,并且能够定期给予教师技能和知识培训,教师对于英语语音教育认识也比较全面,这间接引导了学生对于英语语音学习的兴趣。而经济欠发达的县区或者山区,地方财政资金匮乏,最基本的教育投入尚不能满足需要,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留不下,有的学校因为课本,教具等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在小学阶段根本不为学生开设英语课程,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容易接受语音教育的时期根本不知道英语语音为何物。部分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南农村的基础语音教育面临的问题。鉴于这些地区间的不均衡,省内一级教育主管不能无法制定统一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考核标准,河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语音教育的两极分化程度不断扩大。

(四)教学内容乏味,学生缺乏长久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汉语学习是一个重点。汉语学习的重心是拼音,汉语拼音中的生母韵母a/o/e/b/p等与英语音素/i://l//e//?/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发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容易混淆,记忆不清楚。所以很多学生抵触学习英语音标。很多专业教师也表示英语语音枯燥,数量较多,授课难度大。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授课技能提出了考验。调查发现,现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有的教师会抽取两个到三个学时集中讲授语音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期内快速掌握语音。但是结合小学生记忆力好但是容易遗忘的特点,这种方法效果不明显。也有部分教师在讲授课文新单词或句子的时候穿插讲授个别音标,这样不对会学生认知造成压力,但是英语语音知识是系统化的内容,分散繁杂,细琐的个别记忆无法收到预期效果,会令学生混淆其与汉语拼音的用法。有部分一线英语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教授语音内容,采取跟读或者听磁带的方式,死记硬背单词的读音。但是,英语单词的词汇量惊人,仅仅凭借死记硬背它的读音而不掌握发音会令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困难重重。

二、河南农村基础语音教育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 建设教学试点区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经济支持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硬件保障。结合河南农村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语音教学模拟试点,探索施行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语音教学模式,各地区要统一英语教学的教材,扩大语音内容在英语基础教材中的比重。如可以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后面加上pronunciation part(发音部分),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些跟语音有关的听力练习,英语语音与汉语拼音的区别特征,英语重音语调与汉语声调的比较等,或者对本单元中出现的发音容易出错的单词句子等重点讲解,分析读法,教师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放给学生听。在教材的编排方面,也要精心设置,鉴于小学生处于知识启蒙的阶段,认知能力较低,教材设置应该秉承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的宗旨,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同时产生别样的外语学习兴趣。

(二)组织一线英语教师接受专业培训

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习得知识起着很大的作用。鉴于河南部分农村地区英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状和教学能力无法满足英语语音教学需要的现实,短期内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讲课技能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包含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邀请教育界的英语骨干教师到学校演讲交流,在县或者区内定期开展英语技能讲课大赛,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一线教师进行能力培训,让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抓住机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目前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基层开展的“国培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建立语音智能教室

目前河南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学。每个学校在每间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学校可准备一间教室作为英语多媒体学习室。三年级以上的任课教师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到多媒体英语学习室学习。学习室内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专业话筒,智能白板,音响扩音器,语音检测设备等。教师可利用这些多媒体辅助设备短期快速教授学生语音知识。英语的听说读写是一个体系,语音面貌的改善不仅帮组学生了解单词的读法,而且准确的发音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进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语音智能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

(四)丰富英语语音教学模式

英语课本是英语知识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每一个部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语音部分可以每节课都介绍若干个音标,令学生一遍遍的跟读,学生短期的循环记忆可以牢牢记住新的知识。注重复习的过程。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还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所以在每节课开始新的知识学习之前,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语音知识,可以找若干同学依次拼读已经学过的语音音标,看掌握知识的情况,遇到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应该细心的矫正,按照检验的结果安排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具。小学生的思维跳跃很快,传统的教学方式令小学生感觉枯燥,无法集中精力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音学习的小游戏,可以是一些原版英文的小诗,歌曲,民谣等,将重要的音标标识出来,令学生分小组阅读,然后互相指出存在的错误,同学之间共同学习。一些有趣的教具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印制一个音标,从元音到辅音,每个音标的周围是不同颜色的含有此音标的单词,学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在读准音标的同时练习单词记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总结出来一些发音小规律,如“元音字母音多变,熟记规则也不难。辅音字母显易单,见面就把音来念”。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方便语音学习。

三、结语

十报告中指出,要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通过对河南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语音教育现状的调查走访,深入了解了基础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大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培养教学主题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改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语音面貌大有裨益。除此之外,也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江.甘肃陇南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155-156

[3]刘旗.李D.河南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2-53

[4]黎昌茂.曾美良.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6):196-197

[5]王陈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J].学园,2014.(2):109

【作者简介】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第5篇

有这样一幅趣联:“十年寒窗学英文;无言以对外国人”,横批是:“哑巴英语”。这幅对联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从中也能折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学英语有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却忽视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倾向,尤其是农村。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用、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就首当其冲,它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根据多年在农村基层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以教给训练方法和传授听力技巧为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很多时候不是你没有能力去做,而是你没有勇气去做。不少学生就是这种情况:一做听力题,畏难、紧张、急躁的情绪也就接踵而来,从而大大影响了听力水平的 正常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所以,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让学生意识到听力训练的渐进性和长期性。在训练中应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内容包罗万象、由易到难,并且尽量使用多种电教设备,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英语对话、中文字幕的经典大片,比如《泰坦尼克号》、《珍珠塔》等;平时若是学生有兴趣,也可以组织多学唱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snore》(昨日重现)、《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等,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学习,以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激发追求,只要自觉追求,何愁学无所获呢?

二、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水平

听力是一种语言的领会能力,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必须强化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意语言基本功训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种语言都有它最基础的语言要素,比如英语中的字母、语音、单词、词组、句子以及语速、语调等等,应该从这些最基础的学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准确的语言训练,还要让学生懂得连读、重音、清辅音浊化、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等等语言现象。

2、多听地道、纯正的英语磁带。英语课本配套有语言语调地道的磁带、光碟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这一点对于初学者尤其重要。播放磁带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暂停、复读键播放重点内容,让学生不断复习巩固并纠正自己的发音;下课前也要放听录音,课后好让学生模仿,做到余音不绝于耳。 转贴于

3、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的是整段话的大意,或关键性句子,一般听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即可;精听注意的是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注意细微的语法现象,听完后能进行简单的复述或听写一些关键的句子。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开始最好都不要看文字材料,如果看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是耳朵在辨音,头脑在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的默读,遇到新的材料就又听不懂了,这样都达不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还要注意训练内容先易后难,而且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多练习。听力主要是在具体练习中培养起来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听、多说、多练,在课堂教学中要用英语进行教学,尽量少讲或不讲汉语,上课前安排3—5分钟时间和学生进行自由会话,如班级情况、重大节日、天气状况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或让学生到讲台前讲一些简单的英文小故事。在课外,教师也要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听英语,如收听磁带、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开展“英语角”活动等等。此外,同学间要相互交流,进行口语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使学生在听英语时较好地分辨不同的表达和内涵,从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掌握听力技巧,破解听力难题

1、平心静气集中精力地“听”。在做听力题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要消除对听力测试的畏惧感,静下心来,集中精力,仔细聆听,不能因为一个单词、一句话没听清楚而焦躁不安,影响后面的答题,不妨把它放弃,马上听下一题。

2、快速读题有目的地“听”。在听材料前,要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目与选项,捕捉一切可以从题目与选项上获得的信息,并可适当做一些标记,同时对考核的内容进行大胆预测,做到带着问题、带着预测去搜索答案,有目的、有准备地听。

3、做好准备有记录地“听”。由于听力时间短,信息量大,所以在听的过程中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记录要有重点、讲技巧,比如一些数字,可用阿拉伯数字记,涉及时间、价格等注意其表达方式、单位等等,总之,记录不求规范,自己能看懂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