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感悟

劳动实践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感悟

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1篇

根据中央九月二十六日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劳动部党组关于当前劳动力安排和职工工资问题的报告中所确定的原则,现在对有关降低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的工资的计算方法等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降低工资后应发的工资数,由各单位按照各级干部的工资标准和规定的降低工资的百分比,自行计算。降低后的应发工资数的最后一位到“角”为止,自“分”以下的尾数四舍五入。

保留工资和技术津贴,应该与工资标准合并计算,然后确定应该降低工资的百分比,一并降低。

二、“企业、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国家机关十七级以上的党员干部的工资,应该同样降低”,这本来是就干部条件来说的。鉴于各部门按照干部条件来衡量许多没有实行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工资级别的党员干部相应的级别,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简便易行和避免造成同是党员干部、拿同样的工资而有的人降低工资有的人不降的矛盾现象,因此,可以一律按照工资多少来确定应否降低工资,即: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没有实行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工资标准的党员干部(包括由军队转业来的干部和未定级的干部),凡是其现在的工资(包括保留工资和技术津贴)等于或高于当地国家机关十七级工资标准的,应该一律比照国家机关十七级以上各级的工资标准和规定降低的百分比,降低工资。在比照的时候,可以就低不就高。(例如某些工程师、研究员、教授、医师、演员、翻译的现行的工资额介乎国家机关工资标准八级和九级之间,那就比照九级将他们的工资降低百分之一)。

三、这次降低工资的党员干部,如果另有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或地区生活补助的,这种补贴或津贴也应该相应地降低,降低的计算办法:凡是按照本人工资标准的百分比计发的,就改按降低后的工资标准计发;凡是按照绝对数发给的,则按照本人降低工资的百分比同样降低。正在学习或养病的属于这次降低工资范围以内的党员干部,他们的学习期间的工资或病假工资如果是原工资照发的,应该改按降低后的工资发给;如果是按照本人工资标准的百分比减发的,应该改按降低后的工资计算减发。

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活动教学 领悟 感悟 交流探究 操练

品德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与活动型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新课程倡导的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说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在“内容标准”部分增加“教学活动建议”,以建议的形式,引导教师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

一、品德课活动教学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的界定,小学德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这些活动主要以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主,并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德育课堂始终充盈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

二、德育课堂中活动教学的实施

根据活动教学的方式与内容的不同,在德育课堂中活动教学的实施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体验领悟式

体验是学生身临其境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情景模式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等都是体验类活动。所谓体验领悟,是指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时,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在家里主动帮爸爸妈妈干一些事,比如打扫卫生、做简单的早点等,并写下自己的劳动体验。上课时,通过学生常接触的场景,将过去能做的、做过的劳动生动地表现出来,意在调动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回忆自己参加劳动的情景,着重谈谈当时劳动的过程。通过这些积累,再让学生认识学校的岗位,进而扩展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使学生明确完成好一项劳动,也要有一个好习惯。接着模拟“三・一班劳动展示会”,引导学生参与到教材中来,参与到情境中去,展示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成果,抒发自身的情感。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劳动的感受更加明确起来,对劳动者的劳动发自内心地尊重、感激,进而明白了劳动是人生美好的品德。

(二)自主感悟式

活动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因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开展活动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教学《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看看谁的主意妙”这个环节时,我通过展示不同的教室布置示意图引起学生改善教室环境的兴趣,进而针对自己班级平时教室板报、墙报、卫生等方面问题,引导他们出出主意。在环境的创设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我觉得教室的黑板报应该出得有条有理,不能全画画,也要写上字。”“我想同学们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位,不要到处乱放。”“桌凳要摆放的整整齐齐,乱了要及时整理”……不一会,学生就说出了许多改善意见,他们从主观上明白教室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让它变得更美,而不是用一些不好的习惯去破坏它。这种自主感悟式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真切体会,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自主感悟式活动主要包括情景模式、讨论、辩论等。

(三)交流探讨式

交流探讨活动包括讨论、评价、报告会、展览、广播、写标语、辩论等。在教学《我们的合作》时,其中有“谁的功劳大”这样一个故事,通过阅读,我让学生谈谈故事中探子、军师、将军和士兵、樵夫、说客各自做了什么贡献,“如果少了其中一种人,赵国能不能免于灾难?能不能说他们中某一位功劳最大?”在处理这个板块时,我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故事,然后紧扣“谁的功劳大”这一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争辩,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在合作中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对合作有新的理解、新的想法。

学会交流,是与人沟通的前提条件,擅长交流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因而在教学中,交流成为了师生间及生生间互相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

(四)设疑探究式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行为冲突、思想矛盾、真实的问题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探究式学习。观察、调查、搜集、整理、辩论会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教学《我不耍赖皮》中“学校中的规则”这一环节时,针对“该不该守规矩”学生展开激烈辩论,有的支持“遵守规矩真麻烦!”有的支持“自己的一点小麻烦,换来的是大家的方便。”对于这两种观点,我始终处于中立状态,让学生充分抒发自己的观点。虽然在短暂的课堂辩论会上未有结果,但每一次的这种设疑探究式学习都给学生留下了一些思考,激发了他们探索的热情。课后,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查阅资料、向学者求教等获得正确理解。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也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五)操练活动式

操练式活动以儿童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为主,如课标中列举到的演练、竞赛、绘制、办报等形式。在教学《我的同学很棒》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准备好剪刀、纸、彩笔等工具,上课时学生开始制作卡片,卡片内容是“我的同桌真棒”,卡片上不出现同桌的名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最后,进行“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这个活动在动手操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现平时观察中的积累,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所以我们的课堂教育应成为引领学生进入生活的桥梁。扣住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把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课堂教学中任何一次活动我们都不能将其一概归为某种活动类型,因为,课堂可能往往既是体验领悟式活动,又有交流探讨式活动的成分,或者几种活动兼而有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状况合理地组织,合理地指导,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清平.放眼生命的成长:第三章.

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体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42-01

一、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生活中”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实物、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让他们在情景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生活情景中体验,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 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导体验与文本对话

善用生活资源 关注学生的生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寸今难买寸光阴》,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引导做、学、教合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

二、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教学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光说而不去实践,教学就会成为一张空文,毫无意义可言。品德教学要善于链接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使课堂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把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是真实品德课堂的意义所在,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1、在实践中创新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小学生活动可熔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践中成长

道德存在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学生的真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脱离了生活的道德教育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小学品德课教学需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定能让学生通俗易懂,更好地达成目标,受到良好的实效。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3、在实践中养成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引导情感体验

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实践;情境;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真情实感这个失散的作文教学的“魂”顺利回归呢?

一、拓宽感知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1.给学生装上一双慧眼,发掘写作素材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有城里孩子看不到的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课余生活。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发现不了这些,或即使发现了也由于观察不细而叙不生动,描不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就不怕没东西可写了。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尽可能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造写作素材

教师可结合实际,在作文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创造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书面写作。例如,第五册“放风筝”、第七册“烧不坏的手帕”这些作文题,如果只是按传统的指导方法(审题、选材、组材、写作)进行教学,学生必然无话可写。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先实践一番,让学生感知实践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将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自然流露。

二、拓展学生感知形式,培养思考习惯,感悟真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作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真情实感。我们要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察其言,观其行,品尽其中的“酸甜苦辣”。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重视“观察”而忽视了诸如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只有全面调动其各种感官,才能真正体验其中“真味儿”,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另外,还要让学生能从水珠折射的光线中,去领悟太阳七彩的美丽,从而获得富有个性的真情实感。现在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要指导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思考信息来源和成因等并进行联想。他们一旦拥有思考和感悟的能力,便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采集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之中“领悟”到其内涵道理。

三、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大胆显露真情

1.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能否客观地反映事实,恰当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作文记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抒的是“真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只要学生作文中有吐露真情实感的地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尝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师要写好评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评语要真切,以鼓励为主。即使文章写得不太好,指出不足,语调也要用“协商”性的。例如:学生在劳动课学了蛋炒饭,写了日记,文中的蛋炒饭色、香、味俱全。我写了这样的评语:你的蛋炒饭真是色香味俱全,几乎可以评一级大师了,有机会让老师也一饱口福行吗?精彩之作,一定是你爱劳动,勤思考的结果,是吗?文章最后如果写一点自己的感受或许更好些。当他看老师这么欣赏他的作品时,一定会很自豪,喜形于色,对教师的建议也乐于接受,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充满兴趣。

四、作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

1.作文教学应与其他各学科有机结合

要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校教学之中。例如在劳动课学了红烧肉,可让学生回家亲自烧,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习作《学烧红烧肉》,这样既巩固了劳动课的知识技能,又给学生一次练笔机会。

2.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要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的范围和时空。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寻找“巨人”,学会踩着他们的“肩膀”继续向上攀登。

劳动实践感悟范文第5篇

1 作文要真实

首先,要求学生写作必须真实,说实实在在的话,只有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去感动别人。人云亦云的假话、大话、空话只能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谈不上“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做真人,学说真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整理好思路,组织好语言如实地写下来,这就是写作的主要任务。也许,有不尽人意之处,但难能可贵的是真实,是作者的自我剖析,需要在不断地习作过程中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一名学生在写家乡的小河时,本来小河早已干枯了,他却写成“原来清凌凌的河水变浑浊了,美丽的小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色垃圾随波逐流”。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2 写作要有真情

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有些文章之所以感人,其突出特点是一个“情”字。我们要求学生写真话,目的是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我们学过的《再见了,亲人》一课,著名作家巍巍以亲人的口吻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志愿军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突出表现了一种国际主义的鱼水情。读起来朗朗上口,震撼人心,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经典的美丽突出一个“情”字,没有真情,就写不出感人的文章来。

3 写文章要有真知

我说的真知源于“实践出真知”,意思是作文来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你学问多了,写作还会难吗?因此,观察时要细心、用心、留心,要做到下马观花,不能走马观花,否则,观察就会不准确,写作时不具体。如有的同学写秋景时总是写:“庄稼熟了”,“草枯黄了”,“树叶落下来了”,“秋天真美丽”,“农民伯伯丰收了”等空洞的话来概括,谈不上生动具体。理想的观察应该伴随着联想,否则观察到的事物是平面的,没有生机和活力。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联想及时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天长日久,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升。

4 写文章要有真悟

写文章的真悟分两个方面:从文章中感悟;从生活中感悟。我们学习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和我们在对话、在交流、在沟通,因此我们需用心感悟教材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悟多了,积累多了,自会“下笔如有神”。生活像七彩的虹,我们用真心、真情去领悟其美好,意境也会别具一格。如同去野游,有的同学这样写:“树林里有草,还有一股味”。有的同学这样写“密密层层的树林里长满了迷人的芳草,这些草嫩嫩的、绿绿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多生动的一幅画面啊!”真心的感悟,就有了丰厚的积淀,心里就有好多话要说,感到不吐不快。

5 写文章要有真意

文章立意既要创新,更要真。我们确定好文章的题目,就涉及到选材、技巧来反映主题。如写《爱劳动的妈妈》这篇文章,就应想到通过典型具体的事例,通过描写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突出妈妈爱劳动的品质。而文章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就属于布局。至于如何使文章设计的匠心独具,依然体现一个真字,即“此中有真意,成竹在我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