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教育方式

农村教育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教育方式

农村教育方式范文第1篇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1、建立组织,加强指导和监督。区政府成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区教育局牵头,区财政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编办等部门配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有关事项,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区政府成立区教育督导室,由区教育局长兼主任,采取分片蹲点的方式对乡镇教育工作加以指导和监督。

2、建立“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区政府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统一领导,负责制定农村小学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调整方案;根据市编办核批的教职工编制总额,核定学校的编制;保证教育事业费法定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视对创建教育示范乡镇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验收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对乡(镇)政府和学校进行必要的奖惩。

二、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中心小学的职能

3、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作用。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行政编制内确定专人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事务,在区教育局指导下,监督和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协助教育部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适当安排教育的公用经费;切实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配合有关部门治理学校乱收费。乡(镇)中心小学由区教育局直接领导,同时接受乡镇政府监督和指导。中心小学的主要管理职责是负责全乡(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协助区教育局管理本乡(镇)的师资队伍,实施教师的职评、晋级、考核、培训等工作,负责所辖学校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搞好本乡(镇)的教育统计、管理教育教学资料等工作。

三、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4、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职工工资由区级统一管理和集中发放,确保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和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后的扩建工程所需资金,合理安排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有计划地改善办学条件。

5、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办法。学校作为法人单位,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依法享有学校资产管理权。中心小学必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区级执行教育经费集中结算,按照“收支规范、事财统一、监督到位,快捷高效、方便学校”的原则。杂费实行“校收、区管、校用”办法,加强经费管理。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区教育局在省、市政府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农村中心小学教职工编制,并报区编办备案。区教育局依法按规定履行对辖区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使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交流考核等管理职能;归口管理中心小学校长的培训、考核、交流等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区级教育人才管理中心,组织、指导、协调全区教育系统人才流动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用制度。

四、提高认识,巩固“两基”成果

农村教育方式范文第2篇

一、目标和任务

(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

从*年开始,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全面进行改造,重点改造学生宿舍、饭堂、厕所和冲凉房等学生生活用房,特别要优先改造学生宿舍紧缺、生活设施不符合卫生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中小学校,及时改造生活设施危房(包括学校内教师住宿危房),保证饮用水和厨房设施符合卫生要求,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至*年底,全区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工作,基本消灭生活危房,达到“四有”要求,即: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宿舍,住宿生人均宿舍建筑面积初中生不少于2.7㎡,小学生不少于2.4㎡;一人有一床;有符合卫生要求及基本满足学生用餐的饭堂;有卫生、干净的厕所及冲凉房。

(二)义务教育“五班额”工程。

全区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有效整合、优化和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确保有足够的学校满足学生入学的需要。至*年底,全区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最高班额要控制在50人左右,达到国家“普九”要求。

(三)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

至*年,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到省规定的标准,基本能保证实验正常开课的需要。乡镇中心小学要按规模配备必要的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仪器室、图书馆(室)。初级中学要按规模配备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室),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演示实验开出率力争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力争达90%以上。

(四)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

预计至*年,我区初中毕业生达3995人。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的要求,升上高中阶段学校的人数达3196人,再按普通高中与中职协调发展的比例,应提供普通高中学位1917个。我区现在有普通高中学位1900个,至*年要增加学位17个。我区普通高中建设思路是以示范性高中建设为龙头,加快优质高中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学位数量。

(五)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全面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年底前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以实施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用人制度和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建立校级领导和教师在城区范围内定期轮换制度,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任教。要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供必要条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五项工程”的实施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是重点和难点。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我们把花坪中心小学宿舍楼、*中学冲凉房改建和曲仁中学科技楼建设列为我区“五项工程”项目,分年实施,2年完成。在完成三所学校的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多的学校得到改造。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各单位要从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实施“五项工程”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切实把“五项工程”的工作做好。

区成立以邓彩虹副区长为组长的*区实施基础教育“五项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区科教局成立了以叶东生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二)认真调研,精心规划。

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五项工程”切实解决我省农村基础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意见》的要求,认真做好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情况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工作,全面摸清存在的问题。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五项工程”的总体规划,把它列入我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作为区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并及时上报省、市有关部门。

(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

实施“五项工程”的经费以区级政府投入为主。

区政府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依法履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可能做到及时足额拨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作。

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将学杂费返还学校。学杂费要全部用于中小学校的办学经费支出,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奖金、福利和补贴等个人开支,以及基建、还债等。

省下拨的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用于教育的资金必须达到省批准核定比例,而且要全部用于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校舍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要确保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有所提高。

除政府投入外,学校也要有所投入,特别是用好、用足“一费制”或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中明确规定用于学校设备、图书购置的“设备购置费”。

各级各单位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基础教育“五项工程”的实施,争取社会力量和企业在资金上的投入。

三、做好*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生活设备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的实施工作。

*—*年,我区将完成2所学校的学生生活设施和“新装备”工程的改造任务。

在*年4月,制定实施规划;成立“五项工程”领导小组,并召开动员会,确定*年改造学校的名单和任务并上报市教育局。

农村教育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64-02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农村小学普遍对英语教学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存在先天不足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中英语教学。同时,也导致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怕学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出发点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因此在学习上难免会造成主体性和主动性不强,缺乏动力和进取心。

(二)英语教学条件简陋,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大多农村中学教室里没有电脑、幻灯机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语音室、语言实验室等,缺乏必要的英语教学设备。由于受升学考试等因素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英语的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没有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教育,学与用严重脱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协调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日常生活中很难有英语实践机会,没有较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

(三)英语教师能力素质不高,缺乏英语学习引路人。当前,农村地区很难吸引到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且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导致农村英语教师能力素质普遍不高。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教学方法简单,“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教学态度过于严肃,不能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二、教学方式方法探讨

解决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因素。教师是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逐步改变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 抓“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要提高英语教师的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往往以对老师的个人好恶来对待该老师所教授课程。所以,英语教师要学会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二是要逐步改变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思想。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初中学生对待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的客观现状,要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逐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问题所在,根据基础差异、接受能力高低因材施教。将个别教学方法融汇到整体教学过程中。三是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青春期的学生,往往自尊心比较强,作为教师,在课堂授课、私下交流,都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时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给他们足够的自信。要多从作业批语上做文章,农村学生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不善于直接表达或接受,所以,教师要把作业批语作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恰当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拿到作业后不是先看错题,而是先看批语,好的批语能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离的很近,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等形式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性,在各个方面配合学校抓好教学。

(二)抓“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殿堂。抓“知识”就是要把英语教学真正当作一门语言来教,而不仅仅讲授基础知识点。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流过程中,达到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目的,从而既保证升学需要,又使学生从内心里走入英语殿堂。一是语言教学要赋予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广泛交流。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作为教师,讲授英语不能仅局限于英语知识点,更应该通过英语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要通过引导比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渴望。二是要提倡诵读。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汇、短语、句子、习惯用语,通过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三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英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英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师不能满足于把文化宝库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钥匙。比如,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坚持每天练习听说读写的习惯等。

(三)抓“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简陋,作为农村英语教师,更应当注重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一是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要注重“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讲解忌繁、杂、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时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中用、用中学。二是要搞好课内外结合。学好英语仅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要组织学生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学习英语氛围,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三是要注重开展多样化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方式模式的教学。诸如,交际化教学方式、情景化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型教学方式等。最为常见的情景化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把要学习的语言内容通过不同的情景呈现出来,将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了解语言的应用。以课堂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社会情景为基础,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要尽可能真实或者符合学生的心理,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语言的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穿插灵活运用,注意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三、教学需要对英语教师能力素质提出的挑战

一是要不断丰厚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其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二是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不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成败,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 冯德宪,周祥.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局限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7).

农村教育方式范文第4篇

我任教的是四年级语文课并兼班主任。班级基本情况是:全班共40个学生,优生占的比重不大,大部分学生成绩一般,很多学生还不爱提问。但是我校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我在活动中经过一番苦苦的探索,也尝到了甜头。在探索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尊重个性,诱导求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在教《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把讲台布置成国王的御厨,待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后,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通过对话,看傲慢的铁罐是怎样对待谦虚的陶罐的。我讲完意图后,就有两个学生神采飞扬的来到御厨。一位学生大声地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还带着傲慢的语气。另一位学生平静地说:”不敢,铁罐兄弟。”回答得很客气,也很镇定。接着,又有两位学生表演。连续不断的表演使课堂洋溢着欢声笑语,十分热烈。表演后,同学们都谈着自己的感受:“老师,那铁罐最后的结局不值得同情,因为他太傲慢了,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木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老师,铁罐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陶罐呢?”“老师,铁罐为什么不见呢?是不是有人把它挖走了呢?”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和对课文的描述,使课堂呈现出一片我意想不到的景象。

二、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在探索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课文,通过学生对话来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都会被激活,各种不同视野的碰撞,又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的沟通超越了单独的传递,具有重新构建和生存意义的功能。它可以使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同时也可以使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所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式的语文教学,就是民主和平等基础上的语文教学。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激昂陈词,多的是热情鼓励。我希望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我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动融于其中。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何乐而不为呢?我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就自己当天的事说说。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自由自在地说,无拘无束地说;可以高兴地说,可以伤心地说,也可以悄悄地说:可以站着说,可以坐着说,还可以走动着说。学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能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浪花。

三、创造自主学习情景。俄国心理学家香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最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以疑引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课前巧妙运用课题设问。在讲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是这样设置疑问的: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猜猜课文里会说些什么?我让他们自由地、无拘束地在黑板上写出来。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开始,学生们很多都不好意思,显现出害怕、恐惧的表情。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后来,每次课前的黑板上,总是写满了一黑板的问题。在以后语文课中,我就大胆的运用这样的办法,使学生的设疑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在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时,学生就提出了二十几个问题:(1)为什么妈妈能找到木匣子而科利亚就找不到呢?(2)为什么科利亚的木匣子埋在地里不会被虫子咬坏呢?(3)为什么妈妈过了四年她的脚步却不变大,而我过四年我的脚步就变大了呢?(4)为什么德国法西斯打进他们村子他们家的东西还在呢?(5)句为什么妈妈、奶奶要带科利亚去喀山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班的这些孩子提出来的间题。他们就是这样带着自己提出来的向题去找答案。在这种交流、合作、自主的氛围中去学会自己学习。现在,只要看着一个课题,他们就能够提出自己心中所想提的,问出自已心中所想问的。通过探索实践,让我深深的觉得,课改在我们农村,虽然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学,但是只要我们从实际出来,从一点一滴入手,给学生多一些呵护,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群雏鹰不久的将来就会展翅飞翔的。

农村教育方式范文第5篇

一、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大减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人口正大规模地向乡镇周边的城市迁移。农民要么在外务工,儿童随父母向城市迁徙。要么富裕之后在县城购房定居,向教育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迁移。再加上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影响,造成农村学生人口的急剧下降,这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据河南商报记者在长垣、洛宁、兰考、项城等地调查发现,众多学校已呈衰落和空巢之态。在新郑市某乡,2001年有初中2所,教师136人,在校生1978人;小学22所,教师212人,在校生4245人。到了2011年,初中教师只有110人,在校生955人;小学减为8所,教师165人,在校学生2395人。在偃师市大口乡翟湾小学,长年5个年级20人左右,到2008年只剩7人,该校唯一的教师3年前退休,学校也随之关闭。目前全村仅有的4名学生,只得到5公里外的焦村小学上学。而在乡里规划中,焦村小学也将被合并。洛宁县城郊乡坞东联校校长刘小辉管理3个小学,共100多学生,“学生流失很严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曾派出南阳、周口两个市级调查队和13个县级调查队,对农村中小学现状进行专题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公立中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一个年级十几名学生的现象已司空见惯,郸城县的3个中学目前教室利用率不足53%。淮阳县现有农村初中生人数与应入学人数相比流出40%以上,小学生流出20%以上,2003年以来,因生源不足已有56所农村小学关门停办。

二、农村教育资源短缺

(一)缺乏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重要资源之一,它包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教育知识、经验、资产、费用、制度、理念、设施等。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南农村人口众多,就人均来看,教育资源不均衡更加明显。2008年,根据对河南省57个县127个乡镇所做的调查显示:只有22.8%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办义务教育小学校舍建设很好、15.11%的人认为课桌椅配备情况很好,而体、音、美素质教育情况认为很好的不足10%。对于师资力量,有72.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不胜任做教师[1]。

(二)师资力量流失严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户口和人事政策的限制,教师们大都一辈子在自己的岗位上任职,但是,从九十年代以来,市场化的经济背景让人才流动成为了可能。针对相对落后的乡村,教师们大都“人往高处走”。另外,私立小学的兴起,凭着较高的待遇和福利,也大量地“挖”公立学校的老师,使得乡村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大量短缺,家长对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极其担忧。农村的优秀教师流失特别严重,其基本的流动趋势是:“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流动态势造成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由于缺乏师资,许多地方又不得不被迫使用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的素养、业务水平又很难保证,致使教师队伍长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目前,全省90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农村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占49.35%,比城市低35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2.19%,比城市低41个百分点[1]。2010年10月,中国新闻网刊登出河南紧缺人才前五专业出榜:农村中小学教师最缺.师资流失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2〕。

(三)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督促

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留守儿童已达到500.22万人,与5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约占全国留守儿童的1/10。脱离父母监管的他们,产生大量问题,如营养不良、沉迷游戏、打架逃课等。日常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等,都是由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的。父母和孩子分离,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和信仰,甚至人格成长造成严重影响。现实情况是农村的孩子由祖父母带大,儿童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会缺乏安全感,亲情感,学习上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缺乏必要的教育。因此,一些孩子叛逆、自私、不懂得感恩,学校对这些问题也是无奈。对于未成年儿童来讲,学校,家长和老师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而现在家庭环境的不教育导致的督促力量明显薄弱,势必会影响教育成长的起步阶段。

二、问题产生原因

(一)经费投入不足

在农村,由于河南整体经济实力较弱,所以经费的调拨分配也很难平衡,政府的经费主要用于城镇的重点中小学,尤其是一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在河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则高达700元左右,而农村一些规模小的学校教育经费则寥寥无几[3]。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政府的资金来源还是惟一的途径,社会化的集资途径,企业的赞助还很少。资金来源途径太单一。

(二)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教育的周期长,“收效”不明显,因此,不容易显示出地方领导的政绩,因此,大部分地方领导都把精力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收效更为明显的“形象”工程。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等问题关注不够,导致农村学校的资源短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有国家等各项政策,但是由于执行者的不力,地方配套措施跟不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正遭到挑战与质疑

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消费越来越高。为培养一个大学生,普通的农民家庭要背负上一定的债务,由于教育支出过大,凡是有两个以上的大学生的家庭很多因教育支出过大而返贫。虽然人们认为除了上学和当兵,没有太好的出路,但是,由于“农二代”的家庭背景又让他们对就业前程信心不足,看到很多大学生呆在家里或者大学毕业后又去车间站流水线,很多村民都有了上学无用论的思想。除了考上真正的一流大学,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名目很多的措施加分内容,又使他们很难进入名校。

三、解决当前河南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增加经费投入

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是为走出农村而服务城市的,存在着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中,首先应该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所以,河南农村教育应牢固树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理念,培养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新型人才。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最大促动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上级部门可以考虑纳入年度“政绩”考核指标,在财政分配上,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其次可以多途径地征集社会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如企业的投资,号召有经济实力的校友进行捐助、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我们相信,只要领导重视,动脑筋,想办法,现有局面将会很快得到改观。

(二)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调整措施,增加投入。由于城乡差异大,城市往往以消费时尚的文化吸引着青年人的向往,农村教育要想挽留住优秀的人才,吸引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就必须下大工夫,调整措施,推出优惠的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最起码也要与城市的教师待遇大体一致。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增加考核内容。加强与优秀教师的沟通、交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给予基层老师足够的福利待遇的同时对他们提出较高的培养质量要求。第三,充分利用国家农村教育及对边远地区各种优惠措施,留住优秀人才,培养培育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