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期支教的问题

短期支教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短期支教的问题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第1篇

一、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农广校的短期培训涉及到很多专业,相应也就需要较多的专业教师,而学校由于受编制和经费的限制,需要从社会上聘请大量专业教师。这几年在外聘教师的工作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责任心不强

由于兼职教师与学校之间没有行政制约和人事管理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自身利益没有必然联系,有的人把兼职教师工作当作打短工和增加额外收入,并没有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待,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往往只关注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像本校教师那样重视教学效果,因而直接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员学习的热情。

(二)授课时间的随意性大

兼职教师主要是从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技术部门聘请的技术人员、生产一线骨干及部分管理人员,是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管理精英。他们平时的工作任务量往往很大,在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时,由于企业生产和事业管理的需要,常常出现要临时调课、停课、缺课、补课等,另外,迟到早退现象也经常出现,某种程度上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教学过程时断时续,知识传授没有连续性,很不利于学员系统掌握知识、研习技能。

(三)教学基本技能欠缺

兼职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毕业,且长期工作在生产管理第一线,没有执教经验,缺少必要的教学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教学工作,更谈不上教学技巧,只是机械地按大纲和教材要求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中出现内容安排随意性大,总体布局不合理,理论知识传授量少且乱,实践知识过于突出,有时出现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难点不能重点解决等问题。同时,他们的板书不够规范,很少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过程缺乏创造性等,教学效果不佳,学员意见很大。

(四)教学环节不完整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进度计划、备课、书写教案、讲授教学内容、辅导答疑、教研分析等,而兼职教师在这些环节上,常常只注重讲授教学内容和考试两个环节,缺少其他教学环节的紧密配合,不能保证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更是缺少教学反思这个过程,对学员掌握知识不利。

二、兼职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

农广校的发展离不开外聘教师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尤其是短期培训工作更是凝聚了外聘教师的汗水和辛劳,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是促进农广校更好更快发展的保证。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聘请兼职教师是目前解决农广校阶段性专业教师缺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短期培训中,外聘的兼职教师很好地解决了本校教师缺乏,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缺乏的难题。但在管理中要注意,不能因为他们是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要对他们提出与本校专职教师工作标准相近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因受到重视而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规范聘请程序,加强管理

聘请兼职教师前,学校要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并公布聘请信息。对于应聘的教师要求其出示工作经历、学识水平证明、学习背景等相关材料;要求工作单位出据证明和评语等材料;成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由应聘者试讲、考核小组考评打分,合格者发放聘请证书,建立兼职教师档案,签订聘用合同。对受聘的兼职教师提出相关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和义务,说明管理、评价、奖惩要求,讲清楚辞聘、续聘、解聘等条件和制度等。

(三)建立兼职教师的工作档案,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兼职教师的情况

短期培训往往教学时间短,涉及的专业较多,兼职教师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种类较多,有时要重复开办若干期同一专业的培训班,所以兼职教师有时要多次聘用。为保证工作稳步有序,学校对兼职教师建立档案,记录兼职教师的专业、职称、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评价等,以便为以后聘请兼职教师做准备。

(四)做好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

有些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经验,或缺少专业理论基础,在开始讲课前,要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观摩交流,并组织听课学习,参与本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学习和掌握备课、授课、知识过渡、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分析、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让他们熟悉这些教学环节的联系与教学要求,培训他们学会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

(五)灵活安排外聘教师的课程

鉴于兼职教师的特殊性,学校在安排授课任务时,优先考虑外聘教师的时间安排课程。例如,充分利用休息日或晚上等业余时间安排他们进行授课,或根据他们工作特点进行分段或集中上课等。安排兼职教师课程不拘于条条框框,以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为前提来灵活安排。

(六)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

兼职教师的报酬实行优劳优酬,在同等职称报酬上,取上限酬薪。对于上课及时,能按计划完成完整教学环节的教师,在原有薪酬基础上,适当进行奖励。对他们的考核根据教学课程的安排,采取“专人负责、跟踪服务、随时督促、考核纪实”的方式进行。对于没有按计划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外聘教师,在考核小组商量后,根据“考核纪实”的实录,适当进行降薪处理。对于完不成教学工作,同时在学员中反响很差的外聘教师,要及时辞退,避免对培训工作造成大的损失。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定点支教 留守儿童 道路探索

一、可行性――类比对口援汶

对口援汶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受援地区树立地方为主的思想,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2008〕53号)。当下,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高校短期的“三下乡”活动依然存在时效性不长、针对性不强、连续性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对口援汶,我们了解到利用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管理模式、优秀的人才储备、资金等优势资源来援助汶川地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促进作用。因而,类比对口援汶,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对口对落后地区进行定点支教,能够发挥高校的优势资源,平衡教育资源,对当地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共同富裕。

二、必要性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14部委联合开展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相关研究表明,“三下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参与面不广、针对性不强、连续性不够、实效性不高、考评不科学等问题(揭阳新闻网,2011.8),这正逐步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2013年暑假,湖南省花垣县拒绝了两支支教队伍,存在不讲卫生等问题。同时,“三下乡”团队,多数为第一次参加活动,为期4~7天不等,并没有计划对同一地点开展长期性活动,存在时效性不高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然而,只有极少数支教团队明显认识到了短期支教的局限性。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等三所高校学生组成的“蒲公英社”,在普宁市梅塘镇内丰村支教时,支教队员就感受到了短期活动的不足:“高校团队支教须建立在对当地教育情况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但农村教育的数据库、档案库建设又普遍滞后,定点支教需要长年积累。”同时,华南师范大学的齐梅教授在接受“蒲公英社”咨询时表示,短期支教固然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但是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可预计性都较差。针对短期不定点支教存在的以上问题,需要高校长期定点支教。

三、定点支教道路探索

(一)“行为习惯培养为主,日常教育教学为辅”的定点支教模式

本人在去年支教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行为习惯培养为主,日常教育教学为辅”的定点支教模式,放弃以“语、数、外”为主的日常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农村孩子们的日常常识”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教孩子们学习溺水抢救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孩子们掌握了一项求生的技能。

(二)留守儿童问题调研研究方法化,推动政策化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在学校和当地村委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在花垣县吉卫镇机司村小学进行了定点调研活动。我们通过抽样和分层调查,调查从学前班至初三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健康状况。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和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我们研究出应对留守儿童学习和健康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同时我们团队对当地人文地理、经济来源、风俗习惯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调研,我们有针对性地分析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方法化,推动政策化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目前我们团队支教撰写的调研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以及探究分析》和《留守儿童身体现状以及干预措施探究》均被《教育教学论坛》录用并发表。同时,也保持了调研的连续性,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三)体育比赛增留守儿童的健康意识

2013年,我们团队在研究留守儿童身体现状发现,在被调查的27位孩子中,22位孩子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约占调查总人数的81%,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然而,约60%家长只受过小学教育,约11%家长为文盲。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知识淡薄;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文盲,凭经验抚养孩子。约74%的孩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健康知识,约4%主要通过电视媒体获得,约9%通过课外书籍获得,只有约13%通过长辈获得(王春,2014.1)。孩子们主要从课本上获的健康知识。然而落后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使得课本上的健康知识少之又少,留守儿童健康知识空白。因此,我们举行了一次体育比赛。通过体育比赛,我们旨在增强留守儿童的健康意识,增加锻炼方式,丰富业余生活,健康地成长。

(四)文艺汇演培养留守儿童的文艺素养

文艺汇演是我们定点支教成果的展示。机司村小学只有四名老师,三名为代课老师,老师采取包班制,教学条件落后,因而,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支教队员分工合理,每位支教队员承担了一项或多项文艺节目,在音乐课上、课间、还有放学之余,我们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合唱、独唱、小品等文艺节目,每次的文艺汇演都是孩子们的成果展示。通过文艺汇演,我们可以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语

本人深知支教是一个长期性活动,需要大家一如既往地将这一活动开展下去,并且呼吁更多高校学子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这一神圣的活动中来,本人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下,高校学子的共同努力下,长期对落后地区进行定点支教,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和人才资源,平衡城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2008〕53号

[2]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6.12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第3篇

作好一名小小的支教志愿者,除了保持美好的意愿和持续的热情以外,我们也许还需要多一些的理性和单纯。

来去匆匆,就做个纯粹的体验者吧

去年夏季在林芝县逗留的四天,是18岁的陈博韬在步入美国高校生涯前的首次支教经历。他毫不讳言,这次的短期支教,搭的是怡安公司慈善捐赠活动的“顺风车”,不为多崇高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自己获得了锻炼与成长体验。比起很多怀着“奉献”优越感的支教新人而言,他的坦率和纯粹反而显得相当难得。

他所去的林芝县中学,有接待公益捐赠和支教活动的经验,所以无论是校方的安排还是学生的反应,都显得比较自然从容。也正是因为在出发前就有了清晰的自我定位,陈博韬没有在这次的行程当中试图做出什么奉献,而是顺其自然充当了一回纯粹的旁观者、体验者,反倒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赢未来 这次你所见到的学生,跟你出发前的了解与想象有什么不同?

陈博韬 坦白说,以前我对的了解基本等于零,去之前自己还是有挺多顾虑的。我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难免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有一些成见,觉得那边的人长相看起来都挺“凶恶”,见过的世面也应该很有限,很怀疑背景相差如此之大,我们有没有交流的话题。但让我意外的是,那边的学生远比我想象中乐观和友好,对他人的热情甚至比大城市的很多学生都高。初到林芝那晚我在校园里独自熟悉环境,路上偶遇的几名女生非常真诚大方地邀请我去教室和宿舍参观,详细地跟我介绍他们的生活。还有学生跟我说,自己要成为第一个在NBA打球的藏族人,这让我意识到他们绝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般资讯匮乏和落后。

赢未来 那你之前准备好的讲课内容能用上吗?得重新准备吧?

陈博韬 是的。我本来打算跟他们介绍一下近几年对产生影响的高科技,就是那些老掉大牙的东西――青藏铁路、太阳能什么的,当然这都出于我之前对他们知识水平和理解力不负责任的猜测。但他们提前很坦诚地告诉我这些他们都知道,让我说点“新鲜”的。所以我后来对整节课堂内容进行了调整,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跟他们分享了一下自己所感受的美国中学教育。学生们都像朋友一样很活跃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对于首次站到讲台的我来说确实是个蛮大的鼓舞。

赢未来 整个行程,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陈博韬 他们简单、知足,感恩生活,那种幸福感让我很有感触。第一次在他们的饭堂吃饭,伙食的质量比我想象中还要差些:萝卜猪皮煮成的辣汤,一碗白饭上加少许椰菜。我问他们“觉得菜好吃吗?”他们说:“只要吃饱就好了。”那种满足的神情很真诚;还有我们之后去景区旅游时遇到的一个90后的藏族女导游,早年丧母的她读书成绩很优异,却因为家庭困难考上了大学也没法就读,要早早工作照顾父亲,我们听说她的经历都挺唏嘘的,但她却感恩于一边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分担家里的负担,一边还能抽空自学,很坦然和乐观。

赢未来 你对这次短期支教的收获和效果满意吗?

陈博韬 那几天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就已经很足够了,我没想着要影响那边的学生们什么,反倒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不打扰他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去走走看看,让自己多了一个看待生活的角度,不是很好吗?

下乡支教,“送书”不如“送猪”

中山大学2010级的徐德辉,支教去的是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这位爱运动爱文艺的90后理科男,短短10天的支教对他而言,收获远不止接接地气、体验一下生活而已。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的同时,这场公益实践为让他找到了观察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的钥匙。

在城市里,很多人会掰起手指脚趾、拍着胸脯和脑袋思考: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所以“送猪”(物质支持)不如“送书”(送先进文化)。这似乎是一个看起来无比正确的路径:思路有了,出路自然也就不愁了。然而徐德辉却有着不一样的答案。

赢未来 对于志愿者而言,支教前最应该做好的心理准备是什么?

徐德辉 把当地的硬件条件想象得越艰苦越好。生活环境对于短期支教者而言忍忍就能过,但教学条件会大大限制你的美好意愿。就拿我所支教的学校及接触的学生为例,与现在的城市学校相比,那里的硬件设施很差: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在城市学校里,投影仪是很普通的教学辅助设施,一两分钟内能呈现的内容,在农村学校,老师则需要在黑板上“唰唰”写十几分钟;现在城里的孩子也许刚会走路不久,就有机会接触电脑了,而在农村学校,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没机会接触。还有实验仪器和材料,城市里的学校经费充足,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枪实弹地摸索,而在农村学校,老师只能一个人示范,学生围观……这些限制会让你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破灭,成就感很自然大打折扣。

赢未来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向农村的孩子们传播更先进的学习方法、思维观念更重要。

徐德辉 但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啊。你看虽然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参与支教,但统计数据显示,与1990年之前相比,如今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的农村生源比例却是明显下降了。贫困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能让文化扎根的硬件设施。单是硬件的不足就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其平均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农村的孩子不努力,而是城乡差别比以前大得多,在这个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他们从起跑线开始就落下了别人一大截,光靠努力已经难以填补鸿沟了。所以与其想着在这么短时间内去农村支教,送去所谓的先进文化,还不如先实实在在地想办法改善那里的教学硬件。我知道中国现在的确有太多地方需要改善,但有多少“道德卫士”,每天带着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具骂这骂那,其实自己坐在舒适的屋子里,享受着既得利益,从未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做过任何实事。公益之所以为“公”益,就是在于大家实实在在的共同参与,不止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能够真正地行动起来。

不要试图引导和改变,单纯地分享快乐

林冰涛,三年多来一直坚持通过严谨可靠的NGO做支教志愿者,几次短期支教从策划统筹到操作执行的各个环节,他都参与其中,拥有丰富的第一手实践经验。

“支教时间太短还不如捐点东西。别觉得是去帮人,就当体验生活吧。”说起短期支教,林冰涛第一句就泼了冷水。去过地震后的甘肃文县、青海玉树,在苛刻的环境考验下见过形形的志愿者众生相之后,他对短期支教有了更深入的反思和探讨。如果你正满怀热情与冲动打算加入一次假期支教行动,在此之前不妨听听他怎么说。

• 牢记“为人师表”,谨言慎行

“虽说学生都喜欢能跟他们‘打成一片’的哥哥姐姐,但每个支教者却不要低估自己的言行习惯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现在有不少边远地区学校校长,不再愿意接受任何的短期支教,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怕良莠不齐的支教者们‘把学生带坏了’。我在甘肃支教的时候,就听说同去的另一支教小组发生支教老师又抽烟又喝酒打架的事情,影响非常恶劣。校长告诉我们去年来的支教老师在走的时候把学校提供的饭锅都带走了,这是在帮助别人么?”

• 别把自己意愿强加于人

“无可否认,每个去支教的人都怀着不同的动机,去之前有心理预期是正常的。但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千万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做事,有时反倒会给受教对象增添负担。我曾在灾后的玉树遇到过一位支教志愿者,为人特别热心,看到学生们每天吃的是灾后发放的方便面很心痛,让我跟学校的校长和家长说‘这样不行’,要改善下伙食。其实大家都知道光吃方便面不行,但当时的情况十分特殊,当地提供给学生吃的物资有且只有这个,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会给忙着处理其他更紧急事务的校长和家长带来困扰。”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第4篇

早在五六年前,江苏省教育厅就曾推进苏南苏北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当时其声势之浩大,涉及人员之多,经费保障之充足,可谓是空前绝后。

2010年5月27日,为了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壮大薄弱学校的办学实力,有效遏制和降低“择校热”,连云港市教育局与新浦区、海州区人民政府分别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书》。与此同时,市、区教育局还分别与托管学校签订《委托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这样新浦海州的12所学校成功“联姻”。

为了能使托管工作有效的展开,连云港市教育局与新浦区、海州人民政府还就制度、经费、教师流动、督察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给教育均衡发展上了多重保险。这无不表明市、区教育局在均衡教育资源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它必将给教育教学送来一缕清新的空气,给教育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二、帮扶回放

1.支教

2007年3月,在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组织下,丹阳老师来连某中学支教。起初,他深入每个英语课堂听课,课后组织英语教师集体评议,并当面指导,一度带动了学校的英语教研之风。后经英语老师的强烈要求,丹阳老师在多媒体室开了唯一的一节全校范围内的示范课,却没达到预期效果。之后,英语教研活动日趋减少,直至消亡。2008年,丹阳又派一名女教师来支教。这次支教教师来校报了个名,学校根本就没有安排她深入课堂,指导教研活动。支教活动名存实亡。

2.结对子

2008-2009年,连云港市两初级中学结成帮扶对子。但因双方并无具体的帮扶内容,彼此只是简单互访一次,留取照片,交流在饭桌上完成。事后,整理补充材料,帮扶活动也就圆满完成了。

3.走教

2009-2010年第一学期,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中心城区学校与农村中学签订帮扶协议。按要求,中心城区学校派1~3名老师到农村中学支教,农村中学选派1~3名老师到城区中学挂职培训。可是城区教师来农村学校座谈取照后,就再没有见派人来上过课。优质资源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帮扶形同虚设。

三、剖析症结

综观以上三次帮扶活动,无不是形式主义。搞座谈,拍照片,留下帮扶资料。按理说这三次帮扶都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实施的,制度、措施、保障一应俱全,有推行的力度。特别是丹阳中学的支教,那是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由江苏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实施、教育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民心工程。然而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呢?

1.学校决策者的求稳思想,追求短期效应

作为一名校长,大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他们很清楚要想实现教改有所作为是很难的。这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和人力,而且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教改成功,当然是升迁提拔,声名远播;教改失败,上下责难,身败名裂。况且每一个成名的校长,他们本人就是教改的先锋。然而这样的校长,微乎其微。所以大多数校长都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以求稳来维持现状;只考虑眼前教学成绩,追求短期光环。同时,他们也明确地意识到,单凭一两个支教的老师,是不可能改变教学的现状;支教教师对下面学校的环境并不适应,学校更不愿意拿出班级让他们去实验。所以他们对支教帮扶行为并不看好,只是碍于上级压力,勉为其难地执行。而大部分支教老师则抱着评职称、晋级、获取政治资本而来,并没有过多的教改激情。

2.没有充分考察校情、学情、师情,帮扶无重点

无论是支教、走教、结对子、托管等等,都必须要摸清这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症方能下药。比如,学校管理偏差的症结何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改变学生学习的现状等等。有时候可能是一个症结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把支教帮扶仅仅理解为借调教师来上课,难免失之偏颇,更不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如果帮扶无重点,力求全盘推进,那也有可能什么也抓不好。丹阳老师就是没有了解学情,没有充分考虑到南北学生的差异,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水平,造成被动的现象,失去了他在教师心中的地位。

3.盲目听汇报、查资料,督察跟踪不到位

推进教育区域的均衡发展、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这种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在推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方方面面的棘手问题。有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就会阻碍工作的推进。下级已经学会了一套应付上级检查的办法,保证不比实干的差。而上级领导检查又习惯于事前打招呼,盲目听汇报、查资料,过程监控近乎零。形成上下蒙哄、花样翻新倍出、收效甚微的现象。为期三年的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能在中途出现怪胎,乃至畸形,不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吗?

4.忽略了教师衣食住行等诸多现实问题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其居,才能乐其业”。如果连最起码的衣食住行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就更别谈安心施教了。丹阳女教师来连支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生活不习惯姑且不谈,连吃饭、洗澡等问题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她本人处处感觉不适,学校处处感到困窘,还无形中增添不少经费支出。现在,连云港市6月份教育资源区域均衡发展全面铺开,教师不再是“单位人”,而是“系统人”,部分教师即将面临学校互换、走教的问题。随之而来的衣食住行等诸多现实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它必将成为阻碍和影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瓶颈。

四、支招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第5篇

贵阳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女孩经常遭到同学殴打,头发被从头皮上一撮一撮往下扯。她没有任何申诉,只把原因写在了日记里:“我每天要偷一块五毛钱,学姐要偷三块五毛钱,这样我们中午才有一顿方便面吃。”

一个青年作家发现之后主动上门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能解决饭钱。最终,一个老人带着十个孩子、每月生活费不足七百元、家徒四壁的景象使他没能开口。2015年6月,脚里学院理事会上,该院名誉院长、前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讲述了这个故事。

在贵州,顾久当过知青、工人、教师,后来从政,官至副部级,但他自感问心有愧,“看到这些,我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有罪的,我们当年的工作没做好。”

天养大的孩子

曾经,顾久见一个学生字写得非常别扭,惊诧地问:“没人教过你写字吗?”学生的回答让他至今难以释怀:“我们都是天养大的孩子。”

这句话也让脚里学院的企业家理事们动容,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多次深入贵州山区支教,亲眼目睹那片土地的贫瘠与荒凉。脚里学院理事长于淼说,“如果不亲身感受,这种影响没法进到你内心,它和通过新闻去想象不一样。”

脚里学院,是于淼和一群走戈壁的企业家发起,旨在为乡村培训出好校长的公益机构,它的缘分源于贵州东南的脚里小学。

2010年,于淼带着程雯、沈蕾等企业家组成的支教队来到脚里小学时,该校只有40多位学生,一个老师和一个校长。他们各自只能带一年级和二年级,原来带三年级的老师刚刚辞职离开。留下来的老师,也并不全职教学,时常下地劳动,或谋其他生计,学生处于半“放养”状态。脚里小学几乎每年都接到教育局的裁撤指令,唯一一位留守的老师也盼着学校真正被撤,因为那时候他也可以离开了。

但是,这所学校对学生和家长却至关重要,它是附近唯一的小学,一旦裁撤,全校的学生只能到十公里外的中心小学上课。于淼说:“中心小学没办法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孩子一天要来回奔波四次,很辛苦,很不安全,营养也跟不上,他们即使上了三年级,个头也很矮。”事实上,脚里村民的收入全靠种植,每个家庭年均收入一两千元。

支教队到达脚里的第二天就探访了中心小学,在沈蕾的记忆中,通往中心小学的山路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都很难走,遇到雨雪,路况更恶劣。“当时面临特别严峻的一个问题,脚里小学的三年级没人带,只能到中心小学去,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们每天这么来回走,其实挺不现实,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就不上学了。一些家长让孩子来上学,就是因为学校能管一顿饭,还能帮着看孩子。”

更严重的是,脚里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听不懂普通话。脚里学院院长程雯有一次上音乐课时,一个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因为听不懂我们在唱什么,特别着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一二年级不会讲汉语。”

在去脚里之前,沈蕾没有过农村的经历,大多数时候,她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城市。她兴奋地向《中国慈善家》描述支教队第一次去脚里小学的情景。那天,他们各自背着睡袋和帐篷,带着途中买的面条、蔬菜、肉和水,从贵阳驱车近七个小时到脚里,当晚还在学校露天的乒乓球台上给孩子们包饺子。“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在帐篷里睡觉,孩子们就过来了。”

沈蕾说,支教队出发去中心小学时,身后跟着一群孩子,“刚开始以为他们只是送到村口,结果他们一直跟着,然后我们就说,这么多孩子别丢了一个,特别有意思。”后来接触多了,沈蕾发现,很多孩子晚上都不愿意回家,支教队来学校的时候,他们就跟着待到很晚,第二天一大早又围过来。有一次,沈蕾忍不住问:“你们家里人不会找你们吗?” 孩子们说:“不会的,没有人找我。”等支教队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家后才知道,有些孩子家中只有老人,或者干脆没人。对此,程雯的感触很深。她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唱《爱的奉献》时,他们会哭,刚开始,程雯以为他们是被歌曲打动,细问之下知道,这个女孩的妈妈不在了,那个男孩的爸爸不在了,“他们真的是‘天养大的孩子’。”

在这些孩子身上,沈蕾感受到了强烈的“被需要”,“他们真是没人陪伴。其实我们做的也不多,只是给他们一点点微笑,给他们讲个故事,教他们唱一首歌,他们就会觉得,从来没有人对我这样过。”

在去中心小学的山路上,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孩也一路跟着,半道上,她突然上前抓住沈蕾的手不放。“她不跟我说话,就低着头默默地走。我们一路唱歌什么的,她也不唱,最后她还是跟着唱了。长得特别漂亮的一个女孩。”

和孩子们一起走山路时,几个女孩一边采野花,一边给野花搭配各种颜色,“白的花应该配黄的花比较漂亮,这个花应该配点叶子。”沈蕾感到不可思议,“我当时听着真是……没人教过她们,都是这么一点点的孩子,她就能搭配出一束很漂亮的花。”女孩们纷纷把搭配好的花塞到沈蕾手里、戴到她头上,那一瞬间,沈蕾感觉很奇妙。

思路升级

支教队的企业家们原来只是做短期支教,帮学校修操场、厕所,建图书馆,给孩子上音乐课、美术课,还开出相对优厚的条件招募志愿者到乡村小学长期支教。在深入接触到乡村教育的“痛点”之后,于淼等人意识到,相对于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而言,培养当地学校的校长,起到的综合效果会更佳,因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脚里学院理事粟元生说:“一旦校长积极了,他会组合更多的资源,把一片带火起来。”

机缘巧合下,他们结识了顾久。在顾久的支持下,2010年,在长、短期支教的基础上,他们又启动了“好校长计划”,跟贵州威宁、毕节、贞丰等地的教育局长期合作,帮助培训符合标准的校长,直到2015年6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规范化、长远化培训乡村教育家的公益机构―脚里学院。

对于脚里学院的名字内涵,于淼解释说,这5年,他们给脚里小学派出长期志愿者,让孩子们学习他们从来没有学过的音乐、美术、英语、阅读,甚至为学校建设校舍、浴室和厨房,但他们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这所小学的命运,没有办法让孩子们获得持久的喜悦。“那边的教师编制没有增加,新的老师不愿意去,现有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离开。到今天为止,这所小学就只有一位校长,当地部门发出了撤校的通知。对这一切我们不满意,也不甘心,所以我们学院以‘脚里’命名,提醒我们要对乡村教育审慎思考并且迎难而上。”

6月22日当天,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区,40位来自贵州大山的山村学校校长,和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久、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文静、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以及脚里学院的20多位理事会成员一起参加了开学典礼。

通过脚里学院的平台,更优质的高端资源被整合进来,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成为脚里学院有力的支持。

原领导力的聚变

进入脚里学院进修前,被选拔的校长首先要进行一次挑战,就是跟戈友们一起穿越戈壁。这一规则的设置在脚里学院理事会内部曾经引起争议:校长们天天走的都是山路,这样的拉练是否有必要?

事实上,成功走过“玄奘之路”的经历,对每个校长的内心震撼非常之大。每天数十公里的徒步,对于每个参与者的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成功穿越戈壁后,“很多人都哭了。”“这里面就是挑战自己,面临极限,在面临最大挑战的时候,就看你还能不能坚守,坚持当初的信念。”很多校长坦言,“这里面最大的体悟是,让身体来压迫灵魂,当身体面临极限的时候,灵魂还能不能坚持,毅力还够不够。”

有一个参加戈壁行走的校长,原来每年都会向教育局递交辞呈,行走之后,他再也不提离开的事情。还有一个校长,其所在学校的硬件条件很差,厕所破败。参加完培训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厕所修好,于是积极地去找教育局,想办法筹钱,并跟戈友们联络,询问是否可以提供一些资源。

粟元生说:“变化在于,以前他可能觉得这些事情可做可不做,等待,观望,但是培训完之后,他会积极地落实,主动伸手要资源,一定把它做好。如果做不完,就会感觉自己失职,产生了内在的推力。”

培训校长带来的转变不仅仅是对于校长本身,当地教育局看到校长们的变化,对于戈友们的努力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在“玄奘之路”举办地甘肃瓜州,当地教育局也找到戈友们,问能否组织当地的教师参加,后来四川一些学校的校长们也加入进来。

走过戈壁之后,校长们对戈友们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按照戈壁行走的惯例,回访的时候彼此一见面就拥抱,“真是发自内心,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一种情感的融入。”大家喝喝酒、聊聊天,说说心里话。“真正能够把他激发起来,把他内在力量带动起来以后,他会自动积极地把这个学校搞好。”

脚里学院成立以后,理事会计划在戈壁行走的模块之外,系统性增加另外三个模块,对学校现状及切实需求做出更大的支持,包括管理研修模块、校长挂职实践,以及外出访学。未来,脚里学院计划组织校长们到台湾、日本参访,比如了解台湾的原住民学校,那些学校并没有改变当地的情况,而是把当地优势发掘出来。

在之前四届戈壁行走对校长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之后,目前脚里学院着手思考课程标准的系统升级。

“我们有很多困惑,课程和老师是我们花很多精力在做的事情,我们手里并没有很多师资力量,现有的一些教育领域的专家老师不一定适用,怎么找到好的老师,提供符合我们教育理念、又能符合校长现状和接受能力的教学,这是目前我们最大的难题。”程雯告诉《中国慈善家》。

另外,撤点并校的担忧仍时刻存在,理事们思考能否将一些学校的公办性质改为民办,但顾久认为,在目前的政策制度下,“改制的问题非常大。”

和做企业时遇到情况所采取的反应机制一样,企业家们仍在积极寻找新的思路。今年,于淼去成都考察了华德福学校,也研究了陶行知乡村教育的理念,他打算从身边的生活教育、人文传统民俗入手,探索出一种更适合当地的教育模式,植入教学内涵。

他设想,既然山区有太多小学是教育部门资源难以覆盖的,“是否可以跟教育部门谈,我们派驻老师到当地,用华德福或陶行知的理念培训当地老师,编制仍然是公办,但是脚里学院帮助教师解决教育理念内核的问题。”

于淼表示,“这样对华德福也有意义,届时发动社会募捐,大家也愿意支持。这样的理念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更适合农村。”

一切尚刚刚开始,虽然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但是脚里学院的企业家理事们并不着急,他们耐心十足。“我们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一个人参与进来,就能带动他周围很多人,所以我觉得这个事,很大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真正从本质上撼动教育、改变教育很难,我们不过是做一些拾遗补缺,但是能够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关注社会公共事业,这个意义很大,像一种公共实践一样。培养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践行,这个是我们社会特别需要的。”于淼说。

1.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持续组织志愿者到贫困地区进行长期或者短期支教,为偏远乡村儿童开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