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行动计划

科技行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行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行动计划

科技行动计划范文第1篇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表现为粮食生产方式的差异,粮食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成本结构的差异。根据成本理论,产品销售价格P的定位与产品成本及其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于成本总量与产品产量和销售量的依存关系,而且决定于产品产量和销售量变化背后的成本结构的变化,成本结构差异对竞争优势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粮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美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典范,从粮食的生产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到,美国的农产品降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和增加农产品市场份额,其实质是通过其特有的成本结构,一方面,增大其盈亏平衡点后的经营杠杆作用,扩大利润空间,并通过转让消费者剩余,培育消费群体;另一方面,迫使发展中国家也降低价格,缩小利润空间或亏损。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增强了持久的国际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与财政信贷政策导向

1.以提高粮食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通过财政信贷政策引导推进农业机械化

从农业补贴总量空间上看,依照WTO农业协议,发达国家农业支持可以达到农业GDP5%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农业支持可以达到农业GDP的10%,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实际农业支持只占农业GDP的2%,距离农业协议支持的上限还有巨大的空间。随工业化发展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大农业政策性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功能和农业的外部性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从农产品补贴的目标上看,目前农业补贴的目标中,提高农民收入目标、粮食安全目标比较突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也比较充分,逐步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特别是实行直接补贴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以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农业补贴项目未受到重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升级,国际粮食市场竞争一方面要以品质取胜,粮食品质改善的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另一方面,粮食专用品质的一致性,要求农业生产方式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需求的需要,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明确了国际市场上主要利益集团利用农业补贴背后的真正原因之后,逐渐通过机械化缩小中国粮食生产过程中成本结构与美国成本结构的差异,增强中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后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农业补贴的结构上看,目前农业补贴主要集中在产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后的粮食产品流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农业补贴政策直接与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的较少,特别是与农用机械应用推广和科技进步目标相联系的补贴较少,没有足够的刺激农民应用农机在内的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更未形成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动力。因此,在农业政策性补贴的目标体系中,应该强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目标的政策导向,增加农业补贴总量,在政策实施上逐步稳定完善农业机械化补贴,更好地完成“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

在农业机械化补贴的具体实施上,首先,按“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的要求,国家加大科研投资力度,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制定新的农业机械化的标准,以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强的中小型高效农用机械的研究开发为主,并结合农用机械推荐、培训帮助农用机械制造厂商建立销售维修体系。其次,通过农业机械补贴降低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成本,提高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补贴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农机使用补贴,可以通过农户(场)应用农用机械的耕种面积来核算和实现,数量上根据国家农业补贴总量进行动态控制;二是根据国家农业机械化标准,对农户(场)购买农机进行补贴。

2.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相结合,提高资金效率

由于农民收入在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粮食生产为主的省份和地区农民自身积累十分有限,2002年粮食大省吉林和河南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00.99元和2215.74元,比全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2475.63元分别低174.64元和259.89元,要实施“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只有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是有限的,应该建立农机购买的中长期专项信贷资金,扩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的业务范围,实现财政政策资金和专项贷款资金的互动,使农民买得起农机,用得起农机。在应用农业补贴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同时,刺激农民加大农机投入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增强粮食国际竞争的潜力。

目前,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由1996年底的1487亿元增加到2004年3月末的8180亿元,平均每年净增加799亿元;到2003年底,农业银行与“三农”有关的贷款余额达9288亿元;农业发展银行认真落实粮棉购销政策,做好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1998年至2003年,累计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9187亿元。在三个银行的这些贷款中,有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有农业产业化贷款、有粮食收购贷款等。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日益明确,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将会重视经营效益,从而在信贷业务上,将突出支持重点,收缩业务范围和业务领域,以降低经营成本,强化存量管理,重视清收盘活等。在贷款对象上,将由国营、集体、分散的农户贷款向农业企业法人、专业户、龙头企业集团转变。在贷款方式上,由信用贷款向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担保贷款转变。这对低积累的粮食产区购买农用机械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在“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中,调整信贷投向,通过国家政策的形式设置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或合作组织购买农机的专项贷款势在必行。农机购买专项贷款与农机财政补贴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补贴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有效注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首先,农机专项贷款授信主体的选择可以是低息的政策性金融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办理,也可以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或农业银行等农村商业金融机构执行,主要对象为农机合作组织、个人农机服务组织,保证农机购买专项资金的安全性,防止信贷资金沉淀。国家对农机专项资金实行贷款期限贴息,保证银行信贷的盈利性,减轻农机贷款主体的负担。为鼓励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购买农机的信贷支持,可以对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农机信贷资金实行差别利率、利差补贴等,实现农业政策资金与农村商业信贷资金的互动。其次,放宽农机购买贷款的授信额度的控制,在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安排上,优先农机购买贷款,做到符合条件的农户随时购买随时贷款。第三,农业机械化是一项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技术部门支持的农业长期发展战略,政府要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粮食种植走机械化的道路,制定农机化的新标准,增加农户农机使用的欲望,扩大对农业贷款资金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农机贷款的承载主体,使农业机械化逐步变成一种市场行为,从而使农业信贷资金运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科技行动计划范文第2篇

下午1时30分,“三下乡”活动隆重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湖北省科普大篷车车载30多块科普展板一字排开,22件“声、光、电”科普展品以方阵形式摆放在宽阔的中央,形成省科协科普宣传活动服务矩阵式区域,也是整个“三下乡”活动中最大的科普服务区。30块科普展板图文并茂,引来众多百姓驻足观看,向崇阳县人民展示了“低碳环保”、“防震减灾”等科学知识;对面的省科普大篷车被现场群众围得水泄不通,五万余元免费科学种植、科学养殖书籍、少儿文学读物、科普光盘和环保袋等科普资料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他们纷纷前来领取。一位老大爷动情地说,“这些资料太好了,既有教我们科学种菜、养殖的,又有孙儿喜看的科普连环画和文学图书,还有能听能看的科普光盘,科协真是想我们农民所想啊!”

声、光、电科普展品更是吸引了现场众多青少年的眼球。展品的设计集知识性和活动性为一体,把过去的“请勿动手”转变为现在的“请你动手”,让青少年在亲眼所见、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激发他们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现场的青少年高兴地说:“科普大篷车带来的科普展品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们学到课堂上没学到的东西,使我们深受启发,增加了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省科普大蓬车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活动现场人气火爆、始终人头攒动,成为“三下乡”活动启动现场的重

头戏。

许晓金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和湖北卫视等众多新闻媒体记者介绍说:多年来,湖北省科协作为“三下乡”活动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教宣传活动,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众多科普惠农项目,大力开展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工作队进行大力表彰奖励,增强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经验和致富本领,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插上了翅膀,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省科协将更加努力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已任,促进科技常下乡、常在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科学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科技行动计划范文第3篇

申报企业与项目名称。项目联系人及电话、手机、传真

二、申报企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地址,企业名称。注册时间,注册资金,注册企业类型,股东及所占比例,员工总数,厂房面积(含办公用房)产品与业务介绍,企业在行业内地位,企业获得的荣誉等。

(二)企业研究开发能力

企业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介绍及主要工作业绩;

如是否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现有研究开发人员数量、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情况。内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数量;

企业近二年研究开发投入额及其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

取得的科技成果情况。企业近年来获得的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及其验收情况。

(三)企业财务基本状况

成立一年以上的企业需扼要介绍企业上年度资产及负债情况、总收入、净利润、上缴税收情况(包括应纳税额、实际纳税额、减免税额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报酬率;提供企业上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仅需提供前三个月的公司报表。对成立一年以内的企业来说。

(四)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营销体系建设情况,企业管理制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企业信用等级等。

(五)企业发展目标

简要介绍企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思路。

三、项目情况

(一)项目来源与背景

阐述项目实施的意义(立项的必要性)符合《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市“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主要内容。简要介绍项目来源与背景。

(二)目前进展状况

(三)项目计划目标

⒈总体目标:包括项目执行期及预计投资总额、项目完成时达到生产阶段、实现年生产能力、企业资产规模和企业新增就业人员规模等。

预计实现的年销售收入、年纳税总额、年净利润、年创汇额等。⒉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

预计达到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项目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项目产品获得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等;项目实施前后的指标对比;⒊技术、质量指标:项目完成时。

目前进展情况。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目标。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项目实施前后的比较。

(五)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⒈项目技术创新性论述

⑴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及基本原理;

⑵项目技术创新点论述;

从项目所运用的关键技术、基本原理、技术路线、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程度、创新难度,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建议附以必要的查新报告或其它相关证明材料,已有产品或样品的需附照片或样本。

⑶详细介绍项目技术来源、合作单位及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

需附上相关合作协议和有关技术资料;购买技术再开发项目,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再开发的主要内容并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企业自主开发的项目,需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或鉴定报告。

将本项目在克服现存主要问题方面与国内外现状进行较详细的比较(可以表格方式说明)⑷简述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⒉技术成熟性和项目产品可靠性论述

包括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成品率;本项目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等。技术成熟阶段的论述、有关部门对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技术鉴定情况;本项目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该技术进行生产条件下小批量、小规模试生产的情况。

(六)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

目前主要使用行业的需求量,1.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未来市场预测;产品经济寿命期,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开发新用途的可能性。

预计投产时间。2.项目产品国内及本地区的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开工率;建项目和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

分析本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预测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3.从项目产品质量、技术、性能、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国家对本项目产品出口及进口国对本项目产品进口的政策、规定(限制或鼓励)

(七)项目实施方案

⒈生产方案论述

包括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的来源、供应渠道、给排水工程方案、电汽热的供应及工程方案、生产场地的选择等。

论述本企业在生产场地、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方面已具备的条件和需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⒉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三废”处理的措施和方案。简述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点、内容及数量。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⒊特殊行业许可证报批情况

如国家专卖、专控产品、医药产品、交通、安全产品、压力容器产品、电信产品等许可报批情况说明。

⒋产品营销计划

相应预测营销费用。论述本项目产品营销方式、营销计划和保障措施。

⒌应用研究项目后续总体发展论述(项目合同完成时只达到中试阶段或中试阶段以前的项目叙述本内容)

包括项目达到规模生产时所需的时间、实现的生产能力等情况。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⒈投资估算

估算项目总投资、已完成投资、需新增投资及主要用途。根据项目实施要求。

⒉资金筹措

按(已投和新增)资金来源渠道,根据投资总额。分别说明各项资金来源、预计到位时间、资金用途。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利率、银行贷款项合同或承诺书(无相关合同,贷款资金视同企业自筹)企业自有资金部分应说明筹集计划和筹集方式(必须有可信的证明)申请资本金注入的项目应说明各投资方情况、各方出资数额、出资资本构成、占注册资本的比例。申请政府资助部分应说明申请资助方式及金额。若申请贷款贴息,应提供银行借款合同、利息单等复印件。若申请贷款担保,应提供银行贷款议向书及还款资金来源及还款计划。

⒊资金使用计划。

编制全部投资的资金使用计划。科技条件建设项目还应单列政府资助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式。

(九)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⒈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估算项目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总成本,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并分别列表计算结果。预测项目完成时项目产品年销售收入、年净利润、年交税总额、年创汇或替代进口情况。

⒉财务分析

对项目产品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其中需以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动态分析为主。

⒊社会效益分析

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对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对节能的影响。

⒋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对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

进而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四、编制说明

科技行动计划范文第4篇

一、台湾“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形成及发展脉络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台湾在经济建设方面积极奉行对发达国家产业的跟进政策,形成了50年代“进口替代”、60年代“出口导向”、70年代“重化工业”这样明显的产业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台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由于70年代的两次能源危机,作为台湾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经济停滞,台湾的经济也备受冲击。从1981年起,台湾制定和实施了十年经济建设计划,其目标是以科技升级为前导,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相继通过几次全台科技会议提出了推动能源、材料、信息、自动化、生物技术等“重点科技”并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期规划”及“六年中期规划”等,试图从战略和政策层次强调以科学技术发展来推动产业升级,但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台湾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地方,企业规模小、技术开发能力弱,如果政府不给予足够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企业在产业调整中往往是跟着市场随波逐流。所以,这一时期台湾行政当局也陆续采取了规划建立科技园区、推动科技专项计划、策略性工业发展政策和《促进产业升级条列》的制定等四项措施,力图提升企业在产业创新领域的活力。这些政策和规划层面的措施促成了台湾70年代以后的一轮产业结构快速调整,推动了台湾重化工产业的成长,显示出政策因素在台湾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在台湾的产业结构中,超过九成的厂商为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的厂商没有研发部门,产业技术也基本遵循的是“面向出口”的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跟随模式,呈现出政府与企业间创新投资不均衡、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小等问题,使台湾的产业调整和升级再次遇到发展瓶颈。

到20世纪的80、90年代,世界范围的高技术革命逐渐向产业界延伸,各国政府为了适应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推动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纷纷加强对科技的扶持和引导性资金投入以体现国家意志。以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为标志,欧盟提出“尤里卡计划”、中国实施“863计划”等高度综合性的科技发展计划,各国政府对高技术的投入及对产业化的支持渐显成效。台湾行政当局也逐渐认识到,只有改善社会整体的创新环境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实现台湾产业从“代工制造”到“高值化制造”的根本转变,修正了以往以产业发展引导科技发展的政策,提出“科技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开始创新体系的构建,相继提出了“科技岛”构想、建设“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亚太研究重镇”和“科技化社会”等目标。

为了发挥台湾的竞争优势并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整合研发各阶段的优势,推动官、产、学、研整体的创新机制建设,台湾“?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国科会”)于1996年提出设立“国家型”科技计划并拟定了《“国家型”科技计划推动要点》。该文件对台湾实施“国家型”科技计划的目的、批准条件,组织机构的构成及任务、经费编列及管理考核等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该“要点”对设立“国家型”科技计划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即:必须有长期而明确的目标、能开发出创新技术,对产业发展或社会福利有重大贡献;具有跨部门、跨领域的且需要政府引导投入并给予长期支持;具有国际性、前瞻性,能够整合产业的上中下游以及官产学研资源并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促进产业投资。在1998至2001年间,台湾“国科会”共批准设立了6个“国家型”科技计划,即:“防灾”、“农业生物技术”、“电信”、“制药与生物技术”、“基因组医学”和“数字典藏”,随后又设立了“系统芯片”、“纳米”和“能源”等计划。

二、各“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概要

台湾的“国家型”科技计划从1998年开始设立至今已有十五年,“国科会”前后共批准设立了十个“国家型”科技计划。其间,有些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因研究环境的变化、承担实施机构的调整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计划的更名、合并或终止等情况,目前尚有七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仍在继续执行之中。截至目前,台湾推动的“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名称、执行期限、预算及主要实施目标见下表:

计划名称 执行期限 总预算

(亿元) 计划实施主要目标

防灾计划(一期) 1998-2001

(四年) 10.4 结合学术研究与防灾专业机构,整合利用研究成果应用于防灾技术;加强政府各部门防灾有关基础及应用研究;建立防灾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维护防灾资讯系统;防灾救灾法规的修订及防灾救灾体系的运行检查和调整;扩大和提升相关国际合作范围及层次。

防灾计划(二期) 2002-2006

(五年) 30.7 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系统开展防灾有关的上、中、下游科技研发工作,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防灾运用技术。防灾计划于2006年终止执行。

电信计划(一期) 1998-2003

(五年) 128.4 开展以3G为主的无线通讯技术研发,以宽带网络基础建设、提高宽带网络服务和宽带应用为主,建设试验网络,成为宽带网络重点技术的综合测试平台。

电信计划(二期) 2004-2008

(五年) 133.5 以无线通讯、宽带网络、应用服务三大领域技术为重点开展研究,配合产业推动、人才培养,推动台湾电信产业技术的提升与产业结构调整。“电信”计划于2009年后转为“网络通讯”计划。

网络通讯计划 2009-2013

(五年) 41.4(注) 以电信应用有关通讯技术(包括通讯、信息与综合应用服务技术)研发为主轴,同时完善发展这些技术所需的法规环境;开展接入技术、通信软件及平台技术、应用服务技术及法规环境研究等。

农业生物技术计划(一期) 1998-2001

(四年) 7.9 开发本土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有关技术(涉及的领域包括:花卉与观赏植物、植物保护、水产养殖、畜产/动物用疫苗、农产品保鲜利用、环境保护及保健/药用植物等),建设相关科技资源及研发与应用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计划(二期) 2002-2004(三年) 19.9 整合农业技术上、中、下的人力、物力和科技资源,加强本土具有产业开发潜力的研究,落实产业应用,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生物技术计划(三期) 2005-2008(四年) 25.72 推动兰花等花卉的产销体系、中草药及保健食品产业化体系、优良猪鸡生产体系、生物反应器生产相关技术开发、基因改性生物(GMO)评估技术及产业认证等15项产业化建设,实现商品化。

制药与生物技术计划(一期) 2000-2002(三年) 10.6 以本地抗癌天然药物的研发为主,从上游的化学药物研究(包括合成、天然化合物)、生化药物(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及生物医学芯片;中游的药物毒理、制剂、GMP生产及临床实验;下游的药物市场开拓(GMP量产)等。该计划从第二期更名为“生物技术与制药”计划。

生物与制药技术计划(二期) 2003-2006(四年) 75.9 重点是在一期计划范围内加强相关资源的整合并增加开展小分子和蛋白药物的研发。

制药与生物技术计划(三期) 2007-2010(四年) 33.96 在整合第1、2期计划成果的基础上,以癌症药物、糖尿病药物、心血管药物及神经药物的4大类药物为目标,开展上、中、下游的综合研发。

基因组医学计划(一期) 2002-2004(三年) 72.7 以基因组相关基础研究为主,开展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特别针对台湾常见病,结合基础研究、动物模型与测试、临床实验、技术转让等开展研发,完成基因药物开发,促进产业技术应用。

基因组医学计划(二期) 2006-2010(五年) 76.16 以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和传染病相关研究为主轴,整合各部门的药物研发资源,促进上游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建设及运营相关核心设施,开发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提供技术支持,辅助生物制药业者投入基因组相关研发应用。

数字档案计划(一期) 2002-2006(五年) 27.8 将台湾重要文物藏品进行数字化,以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典藏。

数字学习计划(一期) 2003-2007(五年) 40.1 整合数字化学习平台,发展整体数字化学习。

数字典藏与数字化学习计划 2008-2012(四年) 36.78 本计划是2007年由“数字典藏”与“数字化学习”两个计划合并而成。计划主要目标:以“以典藏多样台湾,深化数字化学习”为目标,推动数字典藏、数字技术研发与整合、数字核心平台、相关学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推广、推动数字典藏与数字化学习的产业发展、数字化教育网络、语文数字化教学、海外推展及国际合作等。

系统芯片计划(一期) 2002-2005(四年) 76.7 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整合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重点在于建立平台,将系统封装技术应用于实际产品,根整合产学研力量,将台湾建设成全球系统芯片设计中心。

系统芯片计划(二期) 2006-2010(五年) 101.36 建立丰富的知识产权,整合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提供优良的设计环境,加速由系统封装向系统芯片制造转变,创新性产品开发、先进技术的整合及人才环境的全球化。

纳米计划(一期) 2003-2008(六年) 231.9 提升纳米技术研究的原创性,建立纳米技术平台,加速纳米技术产业化,建立国际级纳米共同实验室,加速培育纳米人才,开创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的高附加值知识型产业。

纳米计划(二期) 2009-2014(五年) 62.2(注) 开展纳米前瞻研究,支持纳米电子/光电、纳米仪器研发、能源与环境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纳米材料与传统产业技术应用,使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推动纳米科技产业化。

能源计划 2003-2007(五年) 303.22 提升能源自主与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场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

注:仅为2009-2010年两年的预算。

三、台湾实施“国家型”科技计划的一些特点

台湾各“国家型”科技计划涉及的领域相对单一,主要为经济产业、生物技术及民生科技三个领域,而2009年设立的能源计划则比较综合,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广。从计划实施十五年的变化来看,台湾行政部门在推动和执行“国家型”科技计划时,也采取的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根据计划执行环境、研发方向和目标取向的变化,对计划实施的领域选择、名称、主管机关、承担机构、执行期限、研究重点及投入等都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看来,有以下一些特点:

1.经济产业类计划的领域选择。在经济产业类计划中(含网络通讯、系统芯片、纳米及能源计划),均被认为是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技术,并且是促进台湾产业转型的关键技术。由于从代工产业发展而来的台湾企业在计算机、半导体、芯片制造、电讯和网络等信息技术领域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它也是台湾制造业的优势领域,研发水平也不低,因此在经济产业类项目中列入网络通讯(原电信科技)项目不足为奇,而系统芯片则是在上述领域拓展智能化所必需的技术。因此,网络通讯、系统芯片计划都可以看成是为信息技术产业升级提供支持。纳米技术及其产业在全世界也属于新兴产业,其产业化尚不成熟。台湾在纳米领域原本没有多少基础研究的优势,但看重的是纳米技术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的影响,有可能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和产业创新浪潮,因此将纳米技术列为“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纳米计划以人才培养及核心科研设施建设为主,以推动纳米学术研究及产业化为目标,以期抢占技术先机,获得产业竞争的先发优势。由于经济产业类计划大都涉及到台湾产业的强势领域,因此计划的投入相对较高。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产业基础雄厚,研发人才和研发基础完善,需要较多的投入才能满足业界的需要,同时这些计划也被寄予了推动台湾产业转型、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较高期望。

2.生物技术类计划的领域选择。在生物技术类计划中(含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与制药及基因组医学计划),涉及前沿的分子生物技术,并与民生与健康产业息息相关。由于台湾在农业技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传统和基础,精准农业及其相关技术较为发达,将农业生物技术列入“国家型”科技计划可以在既有的农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能够促进精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并有助于提高台湾农产品的竞争力。而生物制药及基因组医学在台湾并无太大的基础研究优势和技术应用基础,将其列入“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考虑也是期望通过加大对生物制药及基因组医学研究的投入,从而在台湾创造出新的产业或者推动现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样,这两项计划的内容也可能基本限于开展前瞻性的研究,离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但从这些计划的实施过程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涉及农业的研究比例在逐渐下降,计划项目的投入近年来在逐渐向纯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倾斜。

3.在民生类计划中(含防灾、数字典藏与数字化学习计划),与社会安全、教育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防灾”科技计划是台湾最早开始实施的“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由于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台风频繁且台湾属于世界上有感地震最频发的地区之一,有73%的土地和人口处于易遭受地震、洪水及干旱等自然灾害之中,在世界上也属于易受自然灾害损害的地区之一。因此,将防台风(含气象、防洪与泥石流研究)、防震(地震及地震工程研究)及体系建设(防灾救灾体系、社会经济和防灾救灾信息),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等列入防灾科技计划之中开展重点研究,该计划与推动产业化发展关系不大。数字典藏与数字化学习是唯一一项涉及文化教育领域的“国家型”科技计划,主要为适应知识社会发展趋势及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平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产业化方面进行探索,为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民生类计划的投入在整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原本就不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计划的“关、停、并、转”现象,研究领域逐步缩减并且单一化,目前仅有“数字典藏与数字化学习”一个计划尚在执行中。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这类计划被认为与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台湾经济作用有限,与设立、实施“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初衷联系不紧密,因此逐渐被边缘化。

4.能源“国家型”科技计划是台湾“国科会”推动的第十个“国家型”科技计划,其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其性质也比较特殊。由于能源技术是近百年来全球技术开发的焦点,属于相当成熟的技术范畴,因此需要开展基础研发的技术和进行产业化拓展的空间并不太大。由于台湾常规能源缺乏,99%的能源需要进口,而风力、太阳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台湾反倒有一定的空间。因此,能源“国家型”科技计划把重点放在了节能减碳、能源技术(重点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能源技术综合利用、政策规划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广,首期计划(五年)的预算就达到300多亿元。由此看来,能源“国家型”科技计划不能看着是一项单纯的经济产业类计划,它与社会发展和民生都密切相关。

科技行动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项目驱动 情境教学 评价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Course Designing Research of Modeling Design and Animation Movement Regulation

Abstract In terms of cultivating the sustainable abilities of students to emphasize the open type of education. Both elaborating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design procedures, and stating implement suggestions to researc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nimation movement regulation.

Key words work-integrity learning; program-driven; situa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1 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江西地区动漫产业特点及其对高技能动画制作人员岗位能力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素质特征,依托九江动漫教育基地,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到综合的系统化课程教学项目。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团队协作氛围,重视操作能力、方法能力、应用能力培养。

(1)将商业动画制作流程引入课堂教学。将模拟的课堂设计转向与真实的商业动画设计课题结合,从作业设计转向项目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生从设计基础阶段转到专业设计阶段的关键课程,课堂设计与国际、国内的动画设计大赛、动画公司的设计项目结合起来,全方位的促进教与学双方的能力提升。(2)校企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掌握最新的人才培养使用信息。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切实加大了与企业的联系沟通与战略合作,成功建立了一个由相关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以及教育界同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大家共同参与课程设置研讨,保障人才培养规格始终与市场职业需求相适应。(3)坚持“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理念。首先,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素质能力的训练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动画实训项目制作,增强实践、实操能力。其次,以项目任务构建教学环节,设计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进入的最佳时机,精心筛选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2 课程设计过程

本课程总体上按照“调研—提炼—论证—设计—驱动—对接”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见图1),首先调研江西地区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提炼出企业动画制作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联合行业、企业专家设计开发出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Flas教学项目,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分组竞争的方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评,最终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市场)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2.1 设计环环相扣的螺旋式上升课程

动漫造型设计与动画运动规律原理是各类动画制作根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将其技术主要应用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站与游戏、移动设备、影视后期等五大方面。因此,本课程以动漫造型设计与动画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11个单元对应于行业企业职业能力需求。学生在情境教学当中,逐步完成由易至难、渐进复杂的典型工作项目,不仅强化了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

2.2 设置生动有趣又不乏难度的“典型项目”,最终把学生引入仿真实训

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情境载体的设计过程中思考了两个问题:①典型项目综合性较强,如何将项目导入课堂?②项目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如何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项目制作的课后跟踪与监管?基于此,我们以“导入案例+分项任务+实训工厂”构建每个学习情境,具体做法如下: ①按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合理安排10个典型项目的教学顺序。②每个项目所蕴含的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先用若干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导入,每个导入案例形成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子情境,让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掌握难度较高的核心技能,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构建学习情境的项目载体包含的核心技能越来越多(项目复杂度越来越高),但用于导入核心技能的案例却越来越少(学生主导性越来越强,教师指导量越来越小)。

对于“基本技能”单元教学的实施,在空间上,摒弃传统教室(理论教学)与实训室(实践教学)的二元结构,将课程全部置于动画制作仿真实训室进行,依托具有强大交互演示功能的Lanstar网络教学软件和投影设备,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并行。在时间上(教学过程),依据动画制作岗位技能要求,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若干教学单元,将教学单元分解为若干个项目,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边教边学边练边做边评,达到动画制作过程中的“教、学、练、做、评”同步,最终依托仿真环境,从空间上、时间上构建基于理实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见图2)。

2.3 依托行业、企业以及实训基地资源,构建基于分组的专项动画项目实训、顶岗实习和技术服务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

本课程依托行业、企业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优势,课程的“技能应用”单元,在校内,引入真实项目,构建基于分组竞争的动画项目实训模式,在校外,则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岗位工作的真实体验,同时通过发挥学院以及系部专业影响力,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组长负责制、考勤连坐制和组员解雇制。每个小组的组员任务分配、分组讨论和最终的成果汇报均由组长负责进行。考勤采用连坐制,一个小组若有一人无故迟到早退一次,则整个小组排名后退一名,若已经后退到最后一名还不够,则全组本项目没有得分。若在项目执行期间有小组的多数成员认为,本小组某人没有完成自身任务,并连累整个小组成绩,可提前向指导老师提出;指导老师负责协调,若实在无法协调,则由此小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提出申请,并签字同意解雇某人,被解雇者成绩定为不合格。

本课程实训体系第一阶段是核心技能实训,安排在每个导入案例学习之后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核心技能;当学生技能掌握到一定阶段后,引入仿真项目实训,对前阶段所学技能进行综合应用,然后再进行下阶段的核心技能实训;当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进入学生工作室进行订单项目实训,核心技能实训、仿真项目实训和订单项目实训是循环进行的;学生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再进入思科等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在循环式的实训体系中学生的技能是呈螺旋上升式提高的。

2.4 探索CSCL的互动平台,开发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创新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本课程从学生的可持续能力培养出发,着力实施开放性教学。一方面通过FTP作业管理系统、QQ群、Lanstar网络教学软件、虚拟现实技术、麦思教娱网等,构建课内外的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互动平台,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及Flash作品交流渠道,营造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环境,达到随时随地自主开放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院成熟的IT文化节品牌,创新校内Flas技能竞赛,进而走出校园,鼓励师生参与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的动画制作赛事,检验自身的实战与竞技水平,并籍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激发学习兴趣。

2.5 采用基于过程的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实施全面、可控的准确考核

本课程在考核评价上,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构建基于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确保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结束语

依据市场对动画人才需求,项目驱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对相应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作相应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教学资源及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 戴泽淼.初学Flash基础动画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

[2] 胡春荣.Flash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尝试[J].内江科技,2009(1).

[3] 葛美林.职业学校《flas制作》教学思考[J].科技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