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普活动计划

科普活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普活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普活动计划

科普活动计划范文第1篇

移动电子商务科普知识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创业前瞻

二、 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普及移动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引导会员参与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使用、开发、创新。

三、 活动背景

全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大赛和科普大赛。

四、 前期活动宣传和准备

(一)海报宣传

1、展板宣传

活动前三天左右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放在宣传栏予以宣传.

2、通知

讲座前一天或当天准确及时通知主讲人员和起航创业社团人员参加。

(二)准备

1.由外联部联系主讲的相关人员;

2、由外联部负责找一个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员和做简单的开场白;

3、宣传部负责现场的照片、视频收集。讲座结束后,及时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汇总上交。

五、 具体安排

时间: 5月24日

地点:3001教室

内容:1、移动商务技术和应用;

2、移动商务价值链模式;

3、移动商务开发、管理、运营和安全。

主讲人:程坤 (08电子商务)

汪兴宇(08国贸)

程昊 (08计算机) (排名不分先后)

参会人员:起航创业社团全体会员和其他自愿到场的同学

主办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起航创业社团

六、活动当天具体工作安排

1.六点外联部负责组织学生入场,并组织同学尽量向中间和前面坐。

2.人事部负责电脑和话筒的调试,生活部负责主席台各类物品的摆放。

3.六点十分主持人做排练和准备工作

4.预计讲座六点半开始,外联部负责迎接嘉宾或主讲人员进场、就坐。

七、讲座流程形式

1、引导学生和老师进场。安排就坐,维持秩序;

2、主持人宣布讲座开始,并简要介绍讲座的流程和讲座期间的纪律制度;

3、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员和参加的主要人员;

4、如果有提问环节的话,中间休息时可由主持人宣布进入自由提问环节;

5、讲座结束主持人致感谢词;

6、用掌声送主讲人员离开,安排学生有序地退场;

7、全体理事会成员清理会场。

八、突发状况的处理

1、若主讲人员迟到,可先由主持人稳定在场同学的情绪或播放有关讲座的PPT;

2、开始如果观众少,可以先让工作人员也坐如其中并且组织到场的人员都向中间就坐;

3、活动时,相关人员要负责维持秩序,必要时主持人要发挥作用;

4、如果在互动环节出现冷场的情况,主持人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或者工作人员积极地配合提问。

九、经费预算

1、展板四个(40元);

2、材料费用50份(50元);

3、其他用品(10元)。 共计:100元

科普活动计划范文第2篇

1月9日,记者从*市科协200年度学会工作会议上获悉,*市科协将出台《资助科学技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科普活动重点资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动*市科普工作和学术活动的发展。

据*市科协副主席刘兵介绍,近年来,市科协着力各项制度建设工作,出台了诸如《科普活动评价体系》等一系章程,以使科协工作科普工作和学术活动工作细化,有章可循。设立这两个资助办法,旨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挥所属学会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推动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资助科学技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学会所开展学术活动的类型,每年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申报,学术活动的水平越高,得到的资助就更高。学术活动之后,市科协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验收。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项目市科协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受到奖励的学会下一年度申报学术活动资助有优先权。对于完不成活动项目,或者项目不达标的学会,市科协将取消项目承担单位下一年度的申报资格,并给与通报批评和停止资助余款的下拨。

《科普活动重点资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是针对*市各个学会开展的科学性、知识性、时效性强的各项科普活动,活动项目要求必须有良好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项目设置的活动内容涵盖了农村、城市、社区、乡村、企业、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科普出版物的编写制作出版等。科普项目完成后,市科协将按项目计划组织验收,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科普活动的学会,市科协将作为学会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和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今后立项科普活动将优先考虑;验收不合格的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的项目,市科协将对项目承担学会给予通报批评,追回部分拨款,并在2年内不得申请科普活动重点资助项目。

科普活动计划范文第3篇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科普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研究确定加强全市科普工作的重大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挖掘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各级各类科普示范基地,推进全市科普工作社会化、责任化、经常化、制度化,促进科普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联席会议组织机构

按照《科普法》规定,联席会议设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群众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常务副组长单位由市科技局担任,副组长单位由宣传部、科协担任,成员单位包括财政局、教育局、农委、卫生局、环保局、文广新局、气象局、地震办、人口计生委、民政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等。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由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一名主管领导担任,并指定一名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

在联席会议领导下,对我市科普工作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组织制定科普工作规划、计划,并提交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处理科普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各部门协调的相关事宜;承办联席会议的会务,处理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并承担交办的其它工作;负责催办、督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四、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科普法》、《科普条例》的相关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内容,将科普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之中。职责范围如下:

科技局:牵头制定全市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全市重大科普活动;牵头组织召开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收集、汇总全市科普工作情况,总结全市科普工作经验并进行推广;指导、监督、检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科普工作情况。

市委宣传部:把科普宣传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科普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思想教育阵地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

科普活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学普及 实践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92-02

1 引言

科普工作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新时期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拥有大量优秀科研力量和人才,有义务组织和支持科普活动,有责任参与科普工作。近年来,高校科普工作取得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思想、体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难题。本文以重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科普实践为基础,具体分析高校科普工作的现实困境,总结实践经验,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2 当前高校科普工作困难与不足

笔者分别以“高校+科普”,“大学科普”为检索词,在全国最大的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以篇名、关键词、主题词等多个途径进行检索,剔除新闻报道等不相关文献,最后得到2000年至2012年相关论文数量仅为52篇,平常每年不到3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高校科普工作实践的薄弱。

2.1 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不足

目前,在高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科普氛围。首先,人们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高等院校有责任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场地,但由于缺乏具体内容、队伍建设、经费保证等配套措施,缺乏可操作的细则,高校科普工作积极性并不高,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迫于精力、时间、职称等压力,无暇顾及科普工作。

其次,人们对科普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认识片面。谈起科普,认为只是搞搞活动,简单传授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忽视科普活动的双向交流,忽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传播,也忽略了科普作品的写作和科普展教品的研发。

2.2 科普活动主体与对象不清楚

高校科普工作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学生。对大学生的科普教育还没有被人们充分重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中提到的科普工作重点人群包括未成年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个大类,高校大学生被排斥在重点科普对象之外。但科技素质不能替代科学素质,学历提高不等于科学素质提高,大学生仍然需要侧重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更高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普及。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因为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常常在对社会的科普实践中与高校教师一起充当着积极的主体角色。在现实中,对大学生的科学普及存在简单化、低层次化,也没有发掘潜力,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对社会的科普活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科普中的主体与对象双重角色定位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2.3 科普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管理

一方面高校有着丰富的科普资源,另一方面,却由于人员、体制、经费等因素,缺乏统一管理。高校普遍成立有高校科协,挂靠在科研处,负责高校科普管理工作。而重点实验室等设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面向不同的科普对象。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以科协非常有限的人力是难以将它们统一协调起来的。因此,高校普遍存在部门沟通不足、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共享率和利用率不高,也就很难营出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2.4 科普活动影响力有限

近年来,高校虽然开展了一定的科普活动,但创新性和主动性不够,有时只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是一时的应景,存在突击搞科普活动的现象,费了很大力气组织的板报、展品,可能只展出几天或几个星期,参与的人数非常有限,缺乏经常性和持续性。在宣传和策划力严重不足,除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外,其它地区很少出现高校科普活动品牌,高校的科普活动影响力相当有限。

3 我校科普工作实践研究

3.1 我校科普工作概况

我校一直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和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多次获得“下三乡”优秀组织奖和多项大学生科技创业奖。2005年学校主体搬迁到大学城之后,面对大学城周边资源匮乏的局面,我校积极与沙区科协等部门联合,率先对社会开放图书馆,我校图书馆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对市民免费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吸引周边居民和学生参与。2010年我校被重庆市科委等部门联合批准成为首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以图书馆为依托,由科研处主管,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共同开展科普活动。基地批准成立以后,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如何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更有效地整合校内各种资源,调动更多的师生参与科普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课题。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和修正,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以资参考。

3.2 我校科普工作主要措施

3.2.1 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保障和规范的管理是高校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科普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有关科学的活动,参与科普工作的师生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因此很注重制度的建立、流程的规范,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科普工作。我校根据科普工作实际先后制订了科普基地管理办法、项目制管理办法,科普分中心管理办法,志愿者培训等一系列制度。另一方面,为规范管理,每一次活动都有活动方案、经费预算、人员安排,活动结束后有总结、有报道。当然,高校科普工作的制度和管理没有多少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在制度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个高校科普工作的实际参与者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最终建立起完善的高校科普工作管理体系。

3.2.2 多渠道资金筹措

近年来政府对科普经费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总来的说,我国基层科普经费投入存在来源单一、权责不清、地区差异显著等问题。现阶段,高校科普工作有别于企业科普或是科普产业,高校科普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需要多渠道经费作保障。我校的科普工作经费渠道来源有:学校科普工作专项经费;上级科普工作管理部门如科委、科协、社科联等拨款;校内其它部门联合分担经费,比如三春湖讲坛作为科普讲座品牌,同时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实践课程,教务处对此项活动给予了经费支持;周末故事姐姐由科普基地、西部儿童文学研究所、校工会共同承担经费开支;学生社团申请的科普活动项目,各挂靠学院都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寻求社会资助,以冠名的形式获得商业性赞助,比如我校每一届读书节活动都得到了一定数量公司的支持。

3.2.3 多元化人才培养

人才,始终是科普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科普人才的支撑,科普工作就会缺乏后劲。根据我校专业实际,我们采取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推动我校科普工作的发展。(1)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我校设有科学教育专业,从2002年首次在全国招收本科学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中小学科普专门人才,致力于科学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如今已为中小学输送毕业生300余人。(2)实际参与科普工作的员工包括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科普需要创新,科普工作者同样也需要知识的更新换代,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专门制订了相关培训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对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邀请专家讲学,组织交流、及时总结提高,还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成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3.2.4 注重资源共享与合作

今天的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科普行动或计划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日益需要各相关部门间多方位、多层次的配合与协调,任何单一部门、单一机构的单打独斗单兵突进,都将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科普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高校而言,在科普资源的拥有上具有相当的优势,包括先进的科技设备、优秀的科研人才、大量的学生科普志愿者。资源共享与合作首先表现在高校内部要统一布置、聚集力量、形成合力,对校内大学生进行较高级别的科学普及。另一方面,当高校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资源共享与合作则可被视为一个必需的条件。无论是开展走社区、走学校、走企业各类科普活动,或是高校专家参与地方科普政策制定、开展科普讲座或是让大学生担当校外科普场馆的志愿者等,都离不开相关单位的支持与合作。这种资源共享与合作是双向受益的,公众的科普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科普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科普成效得以提升。在我校的科普工作实践中,深度的、稳定的合作与共享更受双方的欢迎,比如,向相关单位派出专业志愿者,与基层组织合作建立科普站等。

4 我校科普工作探索与创新思路

4.1 建立基地与分中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科普基地批准成立以后不久,为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方便联系与管理,根据学校科普资源分布情况与活动开展情况,我们在历史与社会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化学学院、校团委设立了四个分中心。基地对分中心实行动态松散式管理,分中心设负责人一名,联络员一名,独立开展科普活动,接受基地的指导。科普基地作为学校统一的科普活动平台,负责科普工作的对外联络与协调,给予各分中心一定的经费支持、不定期举办业务交流、进行业务指导,对各中心的科普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适者有权取消资格,对其它科普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也可增设新中心。实践表明,基地与分中心的管理模式理顺了校内从事科普工作的各主要团队的关系,使我校的科普工作形成了稳定的组织构架,对外有了统一的窗口,对内联系更加顺畅,各单位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普工作队伍。

4.2 推进科普活动项目制

科普分中心的成立,将有特色的科普资源统一在基地之下,但是它的覆盖面毕竟较小,还难以将学校其它优质科普资源统一协调起来。基于此种情况,2012年,由科研处牵头,科普基地具体实施,针对科普活动我们尝试推出了项目管理制,旨在为其它有志于科普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挖掘有创意的科普活动。根据设想,我校制订了相关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项目制实施的各项要素:项目每年申报一次;项目申报对象为学校二级单位以及学生社团,为保证科普活动的实施和效果,原则上不接受个人申报;项目管理流程包括申报、审批、实施、结项;项目经费使用办法等。2012年至2013年共批准项目22项,批准经费5万余元,有9院系(社团)共930余人通过此项制度加入到科普工作的大军中,资助昆虫爱好者协会、历史爱好者协会、“幸福之家”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学生社团开展的科普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高校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使高校优秀科研人才和科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本文为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高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2gg-kplA0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05):47-51.

[2] 李军平.城市社区科普工作的主要问题[J].科技导报,2012(30):11.

科普活动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普;科学传播;5W模式;资源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24-02

引言:

科普资源是科普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有用物质,是科普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了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以及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等一系列目标,“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如何深入发掘和利用科普资源,以开展科普工作,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科普资源的分类体系,学界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有的学者立足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构建科普资源理论体系,有的学者则从科普具体实践的角度将科普资源界定在科普内容资源及相应的载体上。然而,在具体的科普活动设计中,如何流程化的整合资源,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科学传播学的角度,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研究工具,提出一种科普资源的分类方法,为具体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 科普的概念

本文所理解的“科普”是“科学传播”的一个分支。所谓“科学传播”(或曰“科技传播”、“科技传播与普及”等),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的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以及技术推广等一些基本的形式。本文所指的“科普”,是这四个部分中“科技普及”的简称,往往又被称为“科学普及”。科普是指“面向普通民众的一种科学传播过程,功能是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技术素养,具备参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政策讨论的知识基础[1]”。

二 科普的“5W模式”

从科学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本文引入传播学者拉斯韦尔(Harold Dwinght Lasswell)的“5W模式”分析科普活动。拉斯韦尔曾提出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这五个要素构成了“5W模式”,奠定了研究人类传播现象的基础。它们可以表述成: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科普作为科学知识传播活动,是人类传播现象的一个分支。在科学传播学的语境下,我们可以将“5W模式”引入到科普研究中,根据这个模式可以分析科普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要素。(见图1)根据“5W模式”中的五个要素,“可以展开科普主体(控制分析)、科普内容(内容分析)、科普媒介(媒介分析)、科普对象(受众分析)、科普效果(效果分析)的五项研究”。

图1 科普的5W传播模式

三 科普资源的内涵

关于“科普资源”概念的理解,关注的角度不同,对其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广义的科普资源是指:“科普社会实践和科普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一切有用物质”。狭义的科普资源则是指“科普活动、科普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及组合资源”,主要指科普活动过程中的信息及相应的载体。如学者莫扬指出,“我国的科普资源主要是社会公共财政开发的公共科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系统、行业、部门之中”,“我国科普资源包括网络化科普信息资源、非网络化科普信息资源、科普展品资源、科普活动综合资源四大类”。本文从科普活动的需求出发,采用广义的视角理解“科普资源”。科普资源是指科普活动所需要的一切有用物质。

四 科普资源的分类体系

根据科普资源的定义,结合科普的5W模式,我们可以将科普活动过程中具体发挥作用的科普资源分为科普主体资源、科普内容资源和科普媒介资源三个组成部分。此外,在构建科普资源的体系时,还要充分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对科普资源界定的要求。考虑到科普资源是一个系统,科普活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需要其它因素的支持,受到其它要素的影响,所以科普资源还应包括科普保障资源。

有学者曾提出,从科技传播学的视角可以将科技传播与普及的资源分为“内容与载体资源、传播渠道资源和保障条件资源”。“科普内容资源是呈现科技传播与普及工作中的科学技术内容要素以及表达和承载这些内容要素的作品、产品与载体;渠道资源包括被用来传播普及科学技术内容的各种渠道及媒介(如媒体传播、科学教育、基础设施传播、科普活动等),保障条件资源则包括政策环境、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基础性的支撑要素”。从科普活动的过程分析,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传播主体的资源,传播主体是科普活动的一个独立环节,因而可以作为一类单独的资源呈现。此外,“在传播过程的结构分析或要素分析中,还是用'媒介'为宜”,因此渠道资源可以称之为媒介资源。由于本文所理解的科普属于科学传播的一个分支,不包括科学教育的内容,因为传播媒介资源中也应排除科学教育的内容。

所以,科普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科普主体资源、科普内容资源、科普媒介资源和科普保障资源。

1.科普主体资源。

科普主体资源是指在科普活动的发起者和传播者。包括科普工作者、专家学者、科普志愿者等资源以及组合形态的科普主体资源(如媒体组织)等。

2.科普内容资源。

科普内容资源主要指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载体,包括:文字、声音、影像、展品、展板等以及它们的复合形态。它们在不同的科普媒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组合形态。

3.科普媒介资源。

科普媒介资源则是各科普内容传播的渠道中相应的媒介,根据传播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媒体类、场馆类、画廊、橱窗以及流动设施类。媒体类科普资源主要指大众传媒组织所使用的传播媒介,包括网络、影视、广播、报纸等。场馆类科普资源主要指以固定场馆为特征的科普资源,它们藏有和维系着丰富的其它科普资源,不仅可以使许多科普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如:科普人才、科普挂图、科普展品等等),同时还可以使科普活动呈现真实性强、体验度高、内容丰富等特点。场馆类科普资源主要包括科技类博物馆、科技馆、天文台、动植物园、实验室、工程中心、专业陈列室、标本室等。画廊、橱窗及科普大篷车类科普资源是指活跃于固定场馆之外的科普设施,主要包括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科普大篷车、科普列车等。

图2 科普资源分类体系

4.科普保障资源。

科普保障资源则包括科普经费资源和科普政策资源。根据上述对科普资源分类的分析,可以构建科普资源的分类体系,见图2。

五 小结

科普作为科学传播的现象,与其它人类传播现象一样,都有一定的传播过程。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我们可以了解科普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相关的要素。在具体科普活动设计中,可以以科普受众为核心,根据科普流程整合相应的要素(科普资源),以使科普活动发挥更好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翟杰全.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6-90

[2] H.D.Lasswell.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Harper and Brothers,New York,1948

[3] 潘启龙.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一个科学传播评价框架[C]//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2:20-26

[4] 尹霖,张平淡.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J].科普研究,2007,5:34-63

[5] 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心.上海科普资源状况(2008版)[R].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6] 莫扬.我国科普资源共享发展战略研究[J].科普研究,2010,1:12-16

[7] 俞学慧.科技馆搭建科学传播交互平台的浅析[J].科协论坛,2011,5:45-47

[8] 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

[9] 张允若.对传播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J].杭州大学学报,1998,1: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