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模式

新媒体运营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模式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营销平台;渠道整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传播技术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传播领域逐渐呈现出了社会化、移动化、电商化的趋势,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社会文化,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空间的限制和文化的隔阂[1]。今年来,短视频、直播等网络软件作为了新媒体营销运行的新模式,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编辑和接收信息,依靠社会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加之持续时间短、内容碎片化等特点,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入了大众视野。新传播技术在改变媒介形态的同时,对于社会传播格局与营销传播产业来说,其运作模式的创新事业值得研究的问题。

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的转变

(一)自媒体成为营销的主流趋势。自媒体是狭义理解上的社会化媒体,其形式主要是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会化平台。在当下的Web2.0时代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其流量重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向着自媒体时代偏移[2]。从门户时代走向自媒体时代是互联网的重大变革之一,自媒体是网络对于大众传播的典型性冲击的代表,新媒体在当下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变革的核心也是自媒体,相关的网络用户和相关信息正在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时代下,利用互联网来整合营销模式并维持运营,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媒体逐步地成为了营销的主流趋势,营销传播领域也逐步呈现出了自媒体营销的趋势。(二)新媒体营销的无缝对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全面占据了消费者的零散时间,也成了新增网民的最大来源。智能手机在整合了传统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上衍生了新的应用,电商的蓬勃发展,智能手机功不可没。手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部分人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利用互联网作为买家和卖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电商直接提供购买渠道,在支付方式、物流运输与售后保障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保证商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好无损地送达到消费者手里[3]。网络购物的发展也促进了网络支付的完善,在网络交易中保证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买家提前支付货款到第三方软件中代为保管,当收到商品确认无误之后,完成商家打款流程。在这种支付形式下,新媒体营销大量兴起,网络消费才能得以发展。

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整合措施

(一)整合新媒体营销平台。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无论怎么样变化,都需要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企业想要依靠新媒体进入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必不可少,调查过程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年龄,消费组成偏好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的统计挖掘,可以发现消费者的消费新需求以及隐藏需求,解读市场变化,将其应用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使其成为新的市场机会和战略条件,就能够提高营销成效,摆脱市场肉搏。消费者洞察可以分析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分析消费行为出现的变化,比起单纯的调查来说层次更高深[4]。大部分年轻人平时的消费习惯都是依靠网络购物,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形式,对于商家来说,这种形式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具体详细地展现出来。作为一种动态的研究,企业可以跟踪消费者的购买频次,看是否出现重复购买或停止购买的行为,并分析其中原因。如果出现上述的购买行为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现象,那么就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消费者洞察需要通过定量研究,得到定性分析,深挖其中原因,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消费者的心理研究与消费行为是进行营销模式整合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网络营销能够在年轻人消费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优秀的文案和内容创意也是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5]。企业要想更好地进行网络营销,依靠新媒体进行拓展,在网络营销中进行投入,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就要认识到:内容创意是新媒体平台的运行核心,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整合营销的媒体平台,在新媒体平台中,用户是主体,因此需要获得用户消费信息,这能够提供这种相关信息的平台进行统计和整合,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整合传播渠道。同样,新媒体运行时代进行信息的传播,若单纯地依靠新媒体,也无法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将营销的核心内容进行创新,新媒体携手传统媒体,互补共生相互依存,才能使得整合营销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建设;将以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整合营销,打破以往的片面性,增强全方位的立体互动性,实现新媒体营销模式中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消费者的心理刺激,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呈现出其不同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投放结束后,使用新媒体的互动特点,完成内容的二次创造和传播。还需要通过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的定向营销方法,使相关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这些定向营销过程中,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资金投入比例。如一些老年人经常使用的产品,就可以定向地在老年人经常接触的媒体推出,比如传统的报纸、电视、广告、传单等,但是年轻人不同,如年轻人经常去微博,那就应该注意针对年轻人广告的精准投放。再如年轻人在一些时尚博主得到了一些商品的推荐后,完成相应的消费行为,对于购买的这些产品,企业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查和总结,并进行精准的同龄人广告投放和宣传。此外,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交易平台,各种信息和广告进行宣传和疏导,拓宽企业的网络营销市场。在实现全传播渠道的整合之后,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进行营销模式的整合也是想使自身的产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需要对营销的投入与收益进行评价与检测,判断营销模式与企业发展的匹配程度。至此完成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整合与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的整合对于企业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所处的新媒体时代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的支付形式也改变了消费者使用现金的传统的消费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趋势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分得一杯羹,只有将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进行整合,在营销内容上有所创新,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和行为,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新媒体营销运行模式,在网络营销市场中,注重改变传统的思路和营销模式,迎合消费者的行为,不断进行创新完善,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俊峰.新媒体运营及其各模块内容解读研究——评《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214(02):2+115.

[2]胡碧昱.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策略——评《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策略,方法与案例》[J].新闻与写作,2020(4):114-114.

[3]岳瀚槭.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营销探究——评《新媒体营销+:互联网时代的娱乐营销解密》[J].财务与会计,2019(14):89.

[4]宋文雅,颜毓洁.由”4Ps理论”看新媒体下报纸的营销策略——以《纽约邮报》为例[J].传媒,2019,295(02):65-66.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第2篇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

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一些新闻人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只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互联网现实存在的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第3篇

新媒体运营之道

理解新媒体运营之道需要从技术、模式与用户三个层面去解读。

新媒体的创建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三大技术的综合运用引领了新媒体从web1.0向web2.0的发展,苹果、百度、腾讯等公司的开放应用平台消除了硬件与软件的屏障,改变了一直以来的新媒体内容与渠道的分割。技术是新媒体运营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新媒体创新的前提。应该说,传统媒体都认识到技术的价值,甚至还有技术崇拜、技术垄断的言论。基于这一认识,传统媒体在拥抱新媒体之初最先选择的就是技术改造和技术再造,报业数字化平台、多媒体数字报刊、移动采编系统、手机报、二维码、户外数字媒体等多项新媒体项目无一不是传媒业投入巨大资金和人力,动用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果。但是,产出与投入并不成正比,甚至成反比,微薄的收益非但收不回投资,还需要传统媒体投入后续资金继续维持运转,效益和利润几乎是遥遥无期。

技术投入错了吗?非也,技术投入相当于新媒体运营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基础的地基,楼房、商场、工厂都无从盖起。但是,技术只能是技术,技术不能作为产品来运营,有了技术更需要依托于技术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这就好比有了地基应该去设计、建造高楼,吸引开发商来投资一样。传统媒体在技术投入之后的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没有衔接上,没有将技术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以致出现巨额资金投入而回报甚微的窘况。比如微博技术,新浪网推出微博的时间是2009年8月,人民网是2010年2月,腾讯微博是2010年4月。都掌握了微博技术,都推出了微博运用,推出的时间也前后相差无几,但效果却大相径庭。比较几个网站排名TOP1的微博主拥有粉丝数可以看到,新浪微博约800万,腾讯微博约1500万,人民微博则只有3.9万人。究其原因就在于人民微博没有与技术深度运用结合,没有与产品结合,没有将市场推广、新媒体运营结合。

模式层面是新媒体运营的重点。传统媒体采用发行加广告双重销售模式,既直接售卖具体产品如报纸、杂志给读者,又间接“售卖”注意力,以广告的方式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售卖给广告主,因此传统媒体建立了做好新闻――吸引受众――扩大发行量――赢得广告的运营模式。新媒体拥有海量新闻,但新闻良莠不齐;拥有近5亿用户,但用户个性化、小众化、碎片化;拥有高访问量,但访问量不一定能直接转为广告份额。目前总结出的新媒体运营模式为免费经济、位置经济和增值模式。免费经济近似于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也是通过建立品牌、拥有庞大的用户来赢得广告,但免费经济是一次销售,只是售卖了用户的注意力而无法销售内容产品;位置经济的典型代表是百度,通过人为干涉、安排搜索结果的位置排序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百度帝国;增值模式的电信代表是腾讯,免费的是即时通信软件,增值的是围绕软件开发的QQ秀、红钻蓝钻等级会员等收费业务。新媒体的这些运营模式是传统媒体不曾接触、也没有经验的,以致传统媒体总是用固有的经营思维和模式尝试着新媒体的运营。

传统媒体从进入新媒体至今一直在围绕内容收费进行不断的讨论与争辩,也尝试出各种办法试图让内容直接产生效益,这其实是缺乏对新媒体运营之道的基本认识。在免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模式时,要想对内容收费就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排他性的价值和严格的版权管理,将内容的差异化、独特性与不被轻易地拷贝、复制同时解决。随着web2.0的出现,用户贡献内容的广泛、原创和独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内容源的把持和垄断,便捷的转发、分享加速了内容的拷贝、复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如果还纠缠在简单的内容收费上就只会越来越背离新媒体运营之道。据调研公司Hitwise2011年4月12日监测发现,在纽约时报网站3月28日设置付费墙之后,该网站访客数量已经连续下降12天,平均访问数量下降了5%到15%,普通读者被付费墙吓跑,忠实读者或因不愿付费而减少阅读量。

在新媒体运营的设计与开发中,关注最多的一个词是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度的高低决定了新媒体运营的最终成效。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人们对于正在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也就是“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用户体验的背后是对用户的尊重,对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高度重视。网站围绕着用户的各种需求进行页面设计、模式开发、内容提供和环境打造,尽可能提高用户体验度,以此增强用户对网站的粘度和忠诚度,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拥有了用户也就拥有了运营的基础,拥有了用户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内容、人气和网站活力。

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以宣传、灌输、垄断为出发点的运营理念,这一思维惯性自然地传承和延续到新媒体的运营之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传统媒体在设计网站主页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页面上放置更多的内容,如何让页面更美观,如何突出自己想要让用户知道的内容,因此页面上堆砌的内容密密麻麻,大图小图、动态Flash图片充斥网页,各种颜色、字号交杂,这样的设计虽然满足了网站的要求,但却忽略了用户打开网页的速度问题,忽略了用户在浏览中的感受和体验。根据Alexa提供的数据,网站页面的平均加载时间,腾讯网为1.51秒,搜狐网为1.29秒,网易网为0.49秒,北青网为2.84秒,环球网为2.93,湖南红网为2.97秒,看似差距只是一秒,但用户可能就是在一秒的瞬间改变了鼠标的点击。

善用新媒体之道

“道”者,自然规律,自然法则也。新媒体之道即为新媒体运营之规律,新媒体发展之法则。总结报业进军新媒体的种种举措和行动会发现,大凡取得一定成效、获得用户认可的都市报、晚报,无不是对新媒体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全面的掌握和坚决地贯彻运用。

善用新媒体首先要对新媒体有准确的认识。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说:“据我了解,现有网站新闻产品、内容产品本身已经不是盈利的主要手段。我跟腾讯、新浪的老总聊,他们会觉得‘内容好像很重要’,但是潜台词很明显,就网站的核心而言,内容不是最重要的筹码。他们更看重自己所拥有的网络生存或者说是技术上的优势。我认为,这种技术模式或者盈利模式上的优势,对于平面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恐怕比资金门槛还要大。”

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则提出,平面媒体做新媒体就是要用新媒体的规则,用新媒体的标准,用新媒体的体制来做。如果仅仅是把报纸搬到网络上,让报纸的读者增加一个阅读报纸的渠道,这不等于有了一个新媒体。 “新媒体是基于新技术的发展,技术本身没有禁入使用限制。新技术也不排斥现有平面媒体工作人员或从业人员使用新技术。现在,很多报社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数字报,但有不少还只是限于用新媒体的技术把报纸搬到网络上,实际上,报纸还是报纸,不是新媒体。”

善用新媒体需要及时掌握新媒体的各种技术、传播方式和新型渠道。Web2.0技术开发之后,互联网的互动手段多达十几种。传统媒体在多样化的互动手段面前,并不是要对每项互动手段后面的研发、后台、代码、编程等方面都深入了解,而是运用好互动手段,将互动手段与报纸特点、受众需求紧密结合。羊城晚报2009年8月与腾讯公司合作,在广州地区媒体中率先开通QQ报料平台,最初只是将其作为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渠道,但随着对QQ报料平台运营规律的掌握,羊城晚报将QQ报料平台延伸到交流民意、引导网民参与的全面互动平台,让编辑24小时值班,与平台上的网友在线直接交流,同时还在报纸上开辟了《Q友聊天室》栏目,将与Q友聊天互动最精彩的内容刊出,在“都市圈・广州”版开设《评头品足》栏目,由主持人提出话题,网友跟进,各抒己见,再由主持人点评,增进互动。

大多数传统报纸进军新媒体都是从将母报内容搬移至互联网开始,但最终也止步于此。新京报则在报纸网站之外又与百度合作推出“京探网”,“通过在线和线下互动方式提供实用消费生活和商业资讯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爱好和消费需求、满足商家销售需求,进而帮助商家进行品牌传播获取价值,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区别于报纸网站的新定位和新运作模式就是基于对互联网运营模式之道深刻认识之后的大胆举措。北京作为首都,市场庞大,尤其是消费市场十分可观,但北京并无一家具有绝对优势的、相对全面的消费体验分享互动社区,这是一个市场机会。新京报作为北京有影响力的都市报之一,在信息采集、发行渠道、内容制作、用户群以及广告客户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互联网的最终发展方向是从信息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向商用、消费互联网转变。抓住市场的空白点,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互联网的运营方向,三者的密切结合最终能体现出网站的价值。

善用新媒体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合理利用各种新媒体渠道拓展用户群,扩大用户覆盖面。下表是根据Alexa提供的数据统计的几家都市报、晚报网站的相关数据。从中可以看到,北青网、环球网的全球排名、用户量、人均访问页面量和停留时间都远远高于其他几家,而搜索率与蹦失率又低于其他网站。究其根本,并不是这两家网站的内容特别突出,用户体验度特别高,而是他们与msn网站的内容合作。

在北青网的用户中,分布于子域名msn娱乐频道(http://msn.ent.ynet.com/)有49.42%,子域名msn资讯频道(http://msn.ynet.com/) 有12.70%,在环球网的用户中,分布于子域名msn博览频道(http://msn.huanqiu.com)有10.5%,这些意味着msn网站为北青网和环球网分别导入了60%和10%的用户。msn网站与msn即时通讯工具有紧密的捆绑关系,也就是msn网站的用户和即时通信的用户都会成为两家网站内容的浏览者。msn在为两家网站导入用户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对两家网站的页面浏览量和访问时间。此外,用户还会通过对内容的浏览进而认识到两家网站,提升对网站其他新闻的浏览和整体的粘度。(见表1)

现如今,传统媒体都在研究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的运营之道,作为进军新媒体扩展用户群的渠道之一。新民晚报的“新民即时快讯”与移动公司合作,现场记者通过电话连线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送后方,后方编辑再通过快速采编、审核及推送流程,第一时间送达用户手机终端;南方都市报推出智能手机平台的南都阅读器,全面整合南都报系优质原创内容,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新闻及观点,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新闻, 随时随地可以拿起手机阅读。

但是,在利用全媒体工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思考内容与用户的关系问题。过去我们提出“一次采集多次利用”,但“多次利用”是所有媒体都用同样的内容还是将内容切割,针对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用户群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呢?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南方都市报在手机阅读平台上,为使客户端浏览更方便,操作更便利,特别量身定做了手机页面的版式设计,包括字体、栏目的设置,图片的滑屏等,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在新闻内容上,摒弃了海量的新闻登载模式,精炼新闻内容,让用户对重要新闻一目了然;针对手机移动性强、与用户贴近度高的特点,让阅读器与南都网络互动平台无缝对接, 用户可以实现投票、评论、报料、发文章等全面互动。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机报;战略联盟;运营模式;正和博弈

中图分类号:G206.2,F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1―0116―04

手机报的出现标志着移动通信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形成。手机报在日本起步比较早,而且发展运营得也比较成功;在我国手机报则是近几年来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尝试创新的一个新成果,其发展速度之快、来势之猛已日益凸显了其作为电子媒介新宠的意义之所在。

一、手机报发展动因的主体考察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我国首家“手机报纸”以来,其凭借着传播速度快、随时随地随身接收以及传播功能全面、互动性强等优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无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传统的报媒都纷纷抢滩手机报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手机报1000余种。那么,作为手机报的利益各方,传统报业、移动运营商以及政府在手机报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何种考虑,又充当了哪些角色呢?

(一)报业取向:数字报业的战略转型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分析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将重塑报纸出版业形态。数字时代将消除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娱乐业、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业的传统行业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整合在内容产业的旗帜下。未来三五年内,加快战略转型、向“数字报业”发展将在报纸出版业形成共识。报纸出版单位将顺应发展潮流,树立“数字报业”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传统报业制定了向“数字报业”战略转型的发展目标。手机报作为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尝试,面临着与电信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共同竞争的格局。在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报媒的运营观念和角色定位都将有所转变,在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的优势的同时,不断地向内容产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消费等领域全面拓展,从而完成从传统报媒集生产、印刷、发行于一体的集成商的角色向数字内容供应商角色的转变。由此可见,中国报业正面临着一场战略性转型和结构性再造的挑战。

传统报纸提供的新闻和信息只有图文,而且是单一的、单向的、有限的、一次性的传播。网络时代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方式、途径、界面、手段和容量。传统报媒作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权威平台,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权,拥有专业化的记者队伍、职业化的编辑经验,在大众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传统报媒转变成数字内容供应商,是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调试自我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向数字新媒体进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

(二)电信取向:规模报酬的递增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8年1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6.3384亿,与2007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17.51%。以目前中国国内的总人口大约为13.4亿,手机用户的数量占到了47.3%。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手机用户总数大约为30亿,中国的手机用户约占全球用户的21.1%。由此可知,由于手机现实客户和潜在客户数量的相当可观,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也是令人无限畅想的。

由此同时,手机正在从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逐渐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随着3G技术的推进和发展,手机将跨越所有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实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的所有传播形式;并且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也必将把现有媒体的特性融为一体,即把网络即时性、电视直观性、广播覆盖性、通讯快速性、报纸信息性聚集一身,突破传播时空的限制,以海量、快捷、互动、无界、多媒体等特点决定引领新媒体领域,成为未来最理想的移动接收终端。

正是基于渠道的垄断经营和手机媒体的发展机遇,电信部门不遗余力地发展手机报用户,迅速占领手机报用户市场,旨在追求规模经济,实现市场利润的最大化。规模经济理论指出,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对于电信部门来说,每增加一个手机报用户不仅不会给其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相反还会因为手机报用户的不断增加,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因此,手机报备受电信部门的青睐,也是无可置疑的。

(三)政府取向:推动媒介融合的有效竞争

政府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推动了手机报的利益主体方――电信和报业的加速融合,从制度安排和规制创新的层面上培育手机报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在我国,电信业历来是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而报业则属于行政垄断的行业。面对全球放松规制的浪潮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情景,如何推进媒介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由此同国外巨型传媒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优势,成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的重组不仅打造了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格局,而且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我国政府对于电信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意图。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人中国移动。经过重组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已成为固定、移动全业务运营企业。中国电信市场由此进入了“三国演义”的争霸时代。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同意发放3G牌照,此举让目前各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建设变得名正言顺;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了3G牌照,3G业务竞争的大幕也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至此,中国移动、中国连通、中国电信都拥有移动业务和网络业务,在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起跑线上,政府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市场。诺思指出:“制度安排能够使经济单位实现规模经济(股份公司、企业),鼓励创新(奖金、专利法),提高要素市场的效率(圈地、汇票、废除农奴),或者减少市场的不完善(保险公司),这些制度安排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

二、手机报已有的几种运营模式

从全国和地方手机报的运营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媒体合作模式,一种是移动运营商自有模式,还有一种就是委托运营模式。

1、媒体合作模式。媒体合作模式一般是由报业与技术服务商合作,报业提供原创的内容资源并对内容进行加工、制作形成最终产品,技术服务商提供相关技术和软件服务,最后再通过运营商的信息发

布渠道传递给手机报产品的受众。目前,国内大多数手机报都是采用的这种运作模式。

2、移动运营商自有模式。运营商自有手机报模式完全是运营商本身通过购买新闻信息然后对各种内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出成形的手机报产品,并最终通过自有的渠道来发行手机报。

2005年10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上线了一系列“手机报”自有数据业务。2007年,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主推自有手机报《新闻早晚报》,并列入考核指标,令各地方分公司大力推广。也正是从那时起,报业集团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分成比例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在地方性手机报上面。中移动和地方移动都退出与报社签订的合作关系,而由其控股的卓望科技出面与报社进行签约合作,在利益分成中,报社由原来的50%利润下调到35%,最高不超过45%。中国移动的“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3、委托运营模式。据了解,《南方都市报》手机报的业务是由第三方公司运作的。于2005年8月8日,开通了手机报业务的南都手机报始终以WAP和彩信两种方式向读者“输送”第一手新闻资料。以WAP版为例,用户通过手机登录“移动梦网”首页和“广东风采”首页就能看到WAP版“手机报”――一份完整的手机报刊,具备丰富的内容并模拟传统报纸的发行模式。彩信“手机报”则是浓缩当天报纸信息的“精华版”,主要包括当天各家报纸的精华新闻内容,每天对定制用户进行定时发送。习惯于阅读手机报的读者早已对这两种模式耳熟能详。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到2008年10月31日与第三方公司的和约期满后,《南方都市报》将收回手机报业务自己来运作。他们未来的手机报会在层次、精神和内容上与《南方都市报》更为接近,并强调突出其平面媒体的“精华部分”,如评论、突发事件、娱乐报道等。在形式上,新的南都手机报也会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改变原来的单向传播模式,让读者参与新闻事件和话题讨论。

三、战略联盟:手机报发展的另一种模式

手机报的发展过程中,报纸需要一个更广大的平台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移动运营商需要更具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来保留及吸引更广大的用户群,因此借助彼此的影响力来寻找新的盈利空间,是双方结成战略联盟、取长补短、形成综合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的现实基础。

(一)报媒与电信的互利双赢

按发起人的不同,手机报的产业链形成可以分成媒体发起模式、SP发起模式以及运营商发起模式三大类。三种发起方式各有利弊:媒体发起的手机报优势在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对于内容的采写编评是行家里手,但门槛比较高,媒体必须具有相应的SP资质;而SP发起的手机报优势在于技术的成熟应用,长于资费和服务的打包处理,乏于媒介的内容生产;运营商发起开发的手机报的优势则凸现在其丰富的渠道资源上,但劣势也相当明显,即缺乏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

因此,从各自的优劣势来看,移动运营商拥有渠道,报媒拥有内容,前者可以根据手中丰富的用户细分资源,与掌握着稀缺内容资源的后者组成战略联盟,一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手机报服务。“企业战略联盟是独立企业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联盟以共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共同实施项目或活动为表征。”基于新媒体开发的战略联盟,不仅是电信业与报业在手机报市场中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而且也是双方在以手机报为依托的转型战略中的双赢选择。毕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战略联盟将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有效地占领新市场,从而产生协同效应,由此真正实现“1+1>2”,而非仅仅是形式层面上的合作。

(二)媒介融合下利益集团的正和博弈

传统报业正面临着一场战略性转型和结构性再造的挑战。报业集团将不再是报纸品种的单一组合,而是向着多媒体方向的渗透和组合,通过网络向音频、视频(及IPTV)等多数字报业和手机报的战略定位,不可避免地与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战略相碰撞。

电信运营商以市场、用户、渠道、信息网络的诸多优势,力图整合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设备系统和终端制造商以及终端用户,形成以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新型产业链,实现信息时代“君临天下”的霸主地位,在其看来,手机报仅是无线增值业务家族中的一员,报业也仅是无线增值业务产业链中末端的内容提供者。如果报业将争夺综合信息服务商领导权的重任交给手机报,无异于以卵击石,异想天开。因为在手机报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地位决不是内容提供商所能撼动的。

手机报是典型的报业和电信业融合的产物,报业和电信业都在积极争取手机报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但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刚刚开发的市场而言,联手做大市场份额比各自为政更有可能实现其共同利益。两个利益集团在追求市场利益时,如在向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更低的税额和更多的优惠政策时,彼此的利益是相容而非排他的,更有利于获得双赢。报业与电信业在手机报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期,面临的是“做蛋糕”的问题,而非“分蛋糕”的问题,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讲,报业和电信业作为利益主体,此时二者之间应该是一种正和博弈的关系。因此,二者携手更有利于获得手机报市场的共同利益。

四、对于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配置效率怎样保证

报业和电信运营商在手机报领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对产业链领导权的争夺,进而演变为实现同一战略转型目标的碰撞和博弈。电信主管部门认为,因为手机报向用户收费,应将其定为短信、彩信或WAP业务运营,属电信经营行为,理应取得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而目前已有的手机报大都没有到电信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报业管理部门则认为,对手机报进行舆论引导非常必要,监管应首先考虑手机报的社会责任。因此,应将手机报资质的审批权收归政府新闻出版部门审批,以确保手机报内容的健康和报业的合理经济收入。

从对手机报监管职能划分的不同观点不难看出,在如何监管手机报中潜藏的不仅是传统媒体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微妙关系,更反映了在相同战略目标下对控制权的争夺,双方在内容整合、终审及权的博弈,将伴随着手机报的繁荣而持续加深。

由于目前手机报资源配置还悬而未决,报业管理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各执一词,能否合理地整合手机报的资源,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配置,现在还尚未有定论,那么,这其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就更加值得注意。配置效率是以整个社会来判断的:如果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能再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来增加至少一个部门的产出而又不减少任何另外一个部门的产出,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手机报能否优化资源配置,并且使这种配置有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在作决策时,不得不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

(二)寻租行为如何规避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垂直媒体 精准定位 多元价值

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老牌媒体陷入经营困境的同时,各种面向行业的小型垂直媒体却在互联网时代纷纷涌现,并焕发出蓬勃生机。今天,门户网站在大众舆论中呼风唤雨,垂直媒体却在行业内独领,并受到各种资本的追捧,形成了互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从美国VOX MEDIA旗下各垂直网站的风生水起,到国内“汽车之家”“久邦数码”纷纷上市,再到近期VR行业垂直媒体“87870”获得北京掌趣科技千万级战略投资,垂直类媒体在传媒领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同时,也得到国内外相关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媒体“既要打鸣也要下蛋”,既要承担媒体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同时也要具备盈利的经济功能。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大量行业垂直媒体,其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甚至许多垂直媒体的创办本身就是由于创始人对某一行业领域的个人爱好。尽管说垂直媒体“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彻底剥离,媒体不再承担经济价值,而只承担社会价值”①的论断有绝对化之嫌,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垂直媒体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要大于对经济价值的追求――至少是绝大多数垂直媒体如此。正是由于垂直媒体的这一特点,才使得互联网时代的垂直媒体以服务为核心,通过对一系列服务的多元开发凝聚行业影响力,进而形成与传统媒体不同的运营模式。

一、垂直媒体的传媒经济本质重构

互联网的出现,对众多行业产生了极大冲击,传媒产业也不例外。皮卡特所提出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传媒经济本质的主要观点。②在皮卡特看来,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电视节目、杂志文章等传媒内容产品;第二种是受众,被娱乐和新闻内容所吸引的受众成为传媒企业有价值的产品,接近受众的途径可以被包装定价,然后销售给广告客户。学术领域对传媒经济本质是“注意力经济”还是“影响力经济”的争论,也正是在这一框架下展开。传媒实践领域,绝大多数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都是通过新奇的娱乐内容、创新的节目模式等吸引受众,再将受众数量打包出售给广告商。正是由于此种运营模式,“唯收视率论”才会在一定时期内风靡一时,众多节目制作方与电视台等传媒企业之间的合同也采取“对赌”等方式,如浙江卫视与灿星在《中国好声音》方面的合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与一般大众媒体不同,传统的行业媒体运营在“影响力经济”框架下展开,这种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网络垂直媒体之间具有相似性,二者都具有比较精准的受众定位,都专注于某一行业领域进行精耕细作。如《经济观察报》便将读者目标锁定在“中国社会拥有财富、拥有权力、拥有思想、拥有未来的实力阶层”,以“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形成高黏性的读者群体。但此类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仍受到传播单向性等因素的限制,即使具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能够对专业广告客户形成较强吸引力,但在运营模式上仍不得不依靠广告、活动等传统方式,其服务价值、客户价值、渠道价值、大数据价值等都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与传统专业媒体不同,当今的垂直媒体依托互联网优势,具有了更多价值开发的维度和可能。而这种多元开发在表面看来仍具有传统媒体的特征,以专业化的资讯服务为基础,将互联网时代的垂直媒体仅仅看作媒体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垂直细分类网站的创始人可能是媒体人,另一方面可能其盈利模式是通过广告、论坛等形式。”③从更深层的角度看,互联网时代垂直媒体运营的根本依托是服务功能而非媒体功能。互联网时代的垂直媒体正是以服务功能为基础,对传统传媒经济的本质进行重构,它们的主要运营模式不再是简单的“二次售卖”。除此之外,立足于服务功能和良好的客户体验,不断打通资讯服务、社区聚合、交易服务、大数据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以全产业链的方式不断延伸传媒产业的价值链条。

二、以服务为核心的多元价值开发

与传统专业媒体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垂直媒体具备了更多价值开发的可能,在“平等、互动、参与、分享”的互联网世界,垂直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精准受众定位为基础,对媒体价值、服务价值、渠道价值和大数据挖掘价值的多重开发。

(一)精准的受众定位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面向所有受众的市场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失去所有受众。顺应当今媒体由“广播”向“窄播”的转型,面向细分市场进行精准受众定位,是垂直媒体与传统专业媒体的共性所在,也是垂直媒体发展的首要前提。

垂直媒体的受众往往具有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美国知名垂直媒体The Verge因为专注报道新潮的消费电子设备而获得大量关注。国内最大IT垂直媒体泡泡网的用户聚焦“计算机/IT类、制造业及教育/科研”行业,其用户平均年龄约为27岁,近半数用户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本科生占41.7%,硕士及以上人群占7.6%,较高的个人月收入为他们较高的消费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地域分布上,泡泡网用户一级中心城市(北上广)和二线省会城市用户占到65%左右,另外有34%的用户来自于经济较发达的三级城市。④

(二)以专业的资讯服务沉淀粉丝用户

提供资讯,是媒体最为基本的价值功能,也是包括垂直媒体初级阶段在内的绝大多数传统媒体运营的根本。在2000~2005年的中国垂直媒体1.0时代,绝大多数垂直媒体都是将主要精力聚集在提供资讯服务方面。这是由于在垂直媒体起步阶段,运营方尚未找到成熟合理的运营模式,更多的是从传统媒体的运营中吸取经验,按照传统媒体依托资讯服务吸引广告投放的方式进行运营。即使是在运营模式相对成熟的今天,垂直媒体也必须将专业性资讯服务做好、做精、做强,否则便会失去其后续发展的基础。

在精准定位、提供优质专业咨询的同时,以社区化方式沉淀有效客户,是垂直媒体进行粉丝变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国内纸媒潮流垂直网站YOHO将主要目标受众锁定为年轻男士,在依托《YOHO!潮流志》起步后,YOHO于2007年5月推出潮流交互社区,之后又通过SNS社区转型、社交图片分享类App开发等系列手段,不断强化社区功能,以达到“先围住核心用户群”再“放长线钓大鱼”的目标。2012年,国内汽车垂直网站“汽车之家”也大力强化社交业务,推出用户互动产品,不断强化用户体验。⑤

(三)立足优质服务布局电商平台

“媒体平台+专业社区+电商平台”是当今成功垂直媒体最为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从媒体功能到社区凝聚进而布局电商平台,也是垂直媒体运营过程中合理的商业逻辑。无论媒体平台还是专业社区,都是企业进行投入的领域,二者成功运营和投入后,依托其高精准、强黏性的客户群体,进行专业化电商布局顺理成章。以上文提到的YOHO为例,在2005~2007年依托媒体和社区完成粉丝沉淀后,YOHO在2008年从媒体进军电商领域,以售卖潮流品牌为主要业务的“YOHO!有货”,正式完成由媒体到电商的总体商业布局。进而,以“潮流”“时尚”为核心,将目标受众从年轻男士向年轻女士转型,于2013年创办女性潮流杂志,并举办潮流行业展会。

垂直媒体在进军电商领域时,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具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区别。其一,前者行业细分并不明显,主要依靠海量用户和强大的网络外部性在各个行业全面开花,而垂直媒体则依托其行业优势在某些具体行业重点发力。其二,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成功依靠广阔的货源、快速的物流等业务组合,而后者则依靠专业化服务取胜。比如,汽车之家便是凭借买车、用车、养车等全面、专业、可信赖的内容,在塑造专业口碑的同时,构建优质的产品库。从汽车之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它由论坛起步,逐渐建立起较优质的产品库,塑造媒体口碑。从这一意义上说,垂直媒体所涉足的垂直电商领域和阿里巴巴、京东等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格局,得以在激烈的互联网商业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

(四)多元业务组合

来自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平均来看,企业市场营销支出的20%都花在了各种商业展出上,全球每年在活动和会议上的支持高达5000亿美元。“媒体平台+专业社区+电商平台”是垂直媒体进行业务布局时的重要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垂直媒体舍弃传统线下活动这一金矿。在凭借互联网优势进行上述业务布局的同时,接下来进入垂直线下活动领域也就顺理成章了。YOHO从2008年底开始举办“YOHO!音乐季”“YOHO!潮流盛典”等落地活动。除了落地活动外,虎嗅网、艺恩网、36氪等行业垂直媒体都以大数据服务的方式拓展其产业链条。36氪等垂直媒体网站甚至成立专门的研究院,定期VR、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企业服务、互联网+汽车等多个行业的研究报告。

三、垂直媒体的未来之路

从2000年至今,中国垂直媒体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从1.0时代专注于产业资讯和行业评论,到2.0时代对行业挖掘数据库、产品信息的深入挖掘,再到专注于对用户购买产品的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3.0时代{6},中国垂直媒体的运营模式逐渐成熟,立足于服务的产业链条得到了极大拓展。但垂直媒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一轮成长的瓶颈。垂直媒体在“做精”上具有门户网站、大型电商平台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同时由于受到客户数量和行业的限制,它们往往也面临难以“做大”的苦恼。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依托资本杠杆、提升管理能力,进而以媒体组合的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是中国投资人和企业家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垂直媒体在运营上实现更大目标的合理之路。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如果有人能够在所有的垂直细分行业都入股一家有影响力的垂直媒体,那他就是事实上的中国的默多克了”。{7}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如美国知名媒体集团Vox Media便手握6家垂直媒体,其内容涵盖科技(The Verge)、运动(SB Nation)、游戏(Polygon)、地产(Curbed)、美食(Eater)、时尚(Racked)等诸多领域。国内知名垂直媒体集团盛拓传媒也是以整合的方式,进行垂直媒体运营,旗下拥有IT168、泡泡网、汽车之家、二手车之家4家垂直网站。但在媒体组合之后,如何继续以服务为核心保持“做精”的心态,避免出现美国在线收购Weblogs后“营收为先”对垂直媒体从业者带来的伤害,是垂直媒体运营者必须不断考虑的问题。

注释:

① 曾航.行业垂直媒体投资的黄金时代[ J ].中国传媒科技,2015(1)

②Picard,R. Media Economics: Comcepts and Issues, London: Sage, 1989. 17-19.

{3} 刘胜男.行业垂直媒体的运营能力是关键[ J ].中国传媒科技,2015(1)

④泡泡网官方网站介绍,网址:http:///site/about/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