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负债融资方式

负债融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负债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负债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一、两种融资方式的定义

地方政府贷款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向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举借债务,用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国际上一些国家允许地方政府作为直接债务人向银行借款,例如法国,就有专门的“法国地方信用银行”作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债权人向其提供贷款。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目前囿于《预算法》第28条的规定,在没有国务院批准的前提下,其必须保证收支平衡,不能列有赤字,也就不能作为直接债务人。但是举债融资的刚性需求又客观存在,因此地方政府通常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进行借款,并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的绝大部分——银行贷款。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近几年来中央逐步探索的一种国际上更为通行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在金融市场上作为直接融资者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值得注意的是,《预算法》并未放松对于地方政府的约束(在2012年6月26日的人大常委会上,重申了《预算法》修正案还将继续沿用该禁令),这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尚在国务院批准的范围之内,这部分债务的占比很小。

二、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的比较分析

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孰优孰劣,目前在国际上尚无定论,但是各方面均认可在金融市场发展到更为成熟的阶段时,债券融资将逐步作为主流的举债方式。在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氛围甚浓的欧洲,最近也出现了地方政府开始转向借助债券融资的趋势,这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地方政府是否应当继续沿用贷款进行融资,抑或是应当转向全部发行债券,应当结合这两种融资方式本身的特点来进一步探究。

一是从债务存续时间来比较。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流动性要求很高,除了房屋抵押贷款这类特别优质的资产,银行基于风险控制以及流动性需求一般不会提供期限过长的贷款。这也就是为什么根据审计署的报告,2011年、2012年两年将会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还高峰期——银行贷款大多为3年,超过5年的都很少。但是地方政府债券则不然,虽然近几年,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试点自行发行的债券,期限只有3年到5年,但是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债券的期限也应当更为多样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券期限有1年、3年、5年、10年、15年、30年等,期限设置丰富,更能匹配举债双方的资金偏好。

二是从举债流程来比较。一般来说,贷款的门槛较低,对于债务人的要求也比较低,通常中小企业以及信用程度低、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的企业才偏向于通过贷款进行融资,而不应该是每年都披露预算与决算报告的地方政府。贷款的审批发放流程比较简易,但是对于资金供给方的银行来说,其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对于贷款的后续资金使用必须监管到位,并且严格遵循“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限制。而发行债券则恰恰相反,对于资金需求方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详细且透明的资金项目用途,并及时披露账务信息以及对重大事件进行解释,一般大中型企业、政府及其机构比较偏向于使用债券进行融资。

三是从举债成本来比较。贷款的利率一般比发行债券要高,因为贷款为间接融资,银行需要在充当金融中介的同时从中获取自身的利润。虽然今年以来,我国已经调低了基准利率,但是就目前来看,3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仍为6.15%,5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4%。2009、2010年中央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2011年四省市试点自行发行的3年期债券利率普遍在2%左右,5年期的债券利率普遍在3%左右,融资成本优势一目了然。

四是从流动性来比较。贷款相当于商业银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在国外可能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提升其资产流动性,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在这一块的业务几乎是空白,因此银行所持的贷款流动性几乎没有,在其到期之前不能进行流通变现,只能等债务人到期还本付息时才可以收回。而地方政府债券则可以在交易所以及银行间交易市场上公开进行交易,其价格与收益率受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或者卖出,流动性良好。

五是从监管层面来比较。上级主管部门能够通过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来控制发行债券的规模,并以此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监管。借助债务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应当举债多少,主管部门可以“了然于胸”。此外,第三方评级机构会根据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债务率等定量分析以及债务结构、政府治理能力等定性分析来定期地方债券的评级报告。上级监管与第三方监督,债券融资的监管非常严格。而贷款的形成则随意性较大,由融资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协商举借,财政部不可能完全了解其形成背景、资金投向、担保物情况以及偿还机制安排等,不利于深入监管地方政府举债,更不利于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六是从资金来源方面进行比较。贷款资金一般从银行获得,地方政府如果对于银行资金依赖过重的话,为了获得更多债务融资,可能会动用自身的行政权力干预银行的正常借贷行为,银行经营风险增加;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又可能由于押宝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中央兜底的态度,因此放弃审慎信贷的原则,盲目乱贷。与贷款相比,地方债券的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除了银行,还有来自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基金公司、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能够分散化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综上,可以看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方法在众多方面存在着非常优越的特点。但是也应当注意到,债券对于金融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监管方面的要求更高,财政透明度的要求更为苛刻。

三、我国地方政府应逐步转向债券融资

转贴于

目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然后向银行贷款融资进行建设的路子已经被证明蕴含着极大风险。各地的融资平台债务无序扩张,并且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突破了10.7万亿(在其中占比达到了5万亿之多)。因此,在地方政府具有融资刚性需求的前提下,对于其债务融资行为不能一禁了之(而且也已经被证明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应当在目前的环境下,探讨地方政府逐步转向债券融资的可行性。

1. 投资者需求强劲,有能力吸纳新发行债券

从中国债券网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等。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最大的投资者,提供了该市场约67.73%的资金量。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最大的投资者仍然是商业银行,但是这跟贷款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从银行的角度看,持有地方政府债券比持有融资平台贷款更为有利,也更加符合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首先,债券流动性更强,容易在金融市场上变现,可以缓解银行自身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第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债务人由融资平台公司或机构转变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安全性有所提升;第三,债务人数量缩减,有助于银行进行更加深入的风险甄别,提高资产安全性;第四,银行摆脱了当地政府的政治压力,投资行为更加灵活和理性,有利于提高收益性。

保险机构是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参与者,这与其投资偏好有关。因为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是通过保费收入来进行再投资获取收益,其承受风险能力较差,但是时间跨度可以很长。近年来中国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保费收入,这部分资金急需寻找到恰当的投资渠道,因此可以在将来适当配置地方政府债券进入其投资组合。

社保基金与个人投资者在将来也会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投资者。社保基金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政府债券通常是其投资的首选产品。但我国政府债券总体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其投资需求,大量社保资金被迫投向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违背了其稳健经营原则。因此,地方政府债券的扩容将有效满足社保基金的投资需求,优化我国社保资产的结构。而地方政府债券最吸引个人投资者的是其利息收入免税的特征,这对于高收入阶层的吸引力尤为明显。

2.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完善

一是证券市场监管不断完善。20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过程中,证券监管主体(证监会)明晰化,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证券法》、《公司法》等)法规不断完善,市场自律组织(证券业协会)逐步壮大。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表明我国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债券置换的外部环境优良。

二是各级政府进行了财政管理机制改革,强化了管理政府债务的能力。通过分税制及其后续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逐渐向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靠拢,财政自主性增强。而政府预算以及部门预算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主体地位,使其权利与义务更加对等,收入与支出更为透明,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债务风险内控机制。

3. 有利于化解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负债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近这几年,我国地方政府性质的债务规模正在不断地增长,而因此所导致的债务风险和债务隐患也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和适度宽容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信贷投放的增长速度与日俱增。在高速信贷投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融资最为活跃,它也是最为引人注目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融资主体,本研究将对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相关情况做出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经济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情况

从财政的界定来讲,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主要就是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其二者的所属单位以直接介入和提供担保等方式所形成的债务,它主要涉及到直接债务和担保债务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债务,它又可以划分为一般债务和转向债务,所谓一般债务就是没有一般财政收入来源的债务,而转向债务则指的是具有相关的制度性收入或者是经营性收入来源为举借的债务。举例来说,湖南交通部门统借统还建设的高速公路,还有其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将土地出让金作为还款来源,此外以高等院校以及医院等事业单位所质押的收费权来举借的债务也在其范围之内。

到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的时候,湖南省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为2670亿,同比上一年增长了386个亿,增长了16.91%,到了2014年年初,湖南地方政府已经面临着一个偿还债务的高峰期,需要马上偿还的债务达到了1182.44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总体分析来看,在湖南省的债务当中,其省本级债务融资金额为865.23亿人民币,占总债务的32.41%。与往年相比,增长了144.84亿,增长幅度为2011%。其市级债务余额有933.73亿元,占到总债额的34.97%,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86.85亿元,增长了25.02个百分点。此外,县乡级别的债务融资金额达到了870.83个亿,占总融资金额的32.62%,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54.45亿人民币,增长了6.67个百分点。乡镇债务融资金额为262.39亿人民币,所占比例为9.83%。

通过以上数据情况可以分析出,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主要存在三个特征。①其负债面比较广而且债务的增速比较迅速;②其举债的形式比较多,债务的用途相当混乱;③其债务的源头较为集中,潜在的金融风险相当突出。

三、基于经济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风险管理

(一)强化银企合作,对举债行为进行规范

湖南省地方政府的融资负债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方面,所以对举债行为需要进行规范,而且应该将其集中在怎样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进行利用方面,以此来强化银行和融资平台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也方便融资平台企业对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协助。一般来说,对举债行为进行规范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是对举债行为当中的信息披露和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做到透明化,另外是对举债行为当中的土地抵押和收费权质押行为进行规范[1]。对于前者来说,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呈现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性质,其主要的原因是融资平台的数目多,形成了多头举债的情况,而且监管部门和融资平台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同,这也导致其总体的负债情况不容易做到精确的统计。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融资平台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还有待于完善[2]。对于后者来说,以湖南的土地储备中心为例,将收储的土地当作抵押物,在法律上是存在瑕疵的,加入是平整的规划好的土地,一般地方政府都会采用立即挂牌出售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将其抵押给银行。所以,银行在这一过程当中承担了较多的风险,为了将这种风险降低到最小,银行应该加强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此来对政府性质的融资平台的建设做出规划,对政府性质的债务风险做出最为直接的防范。

(二)实施项目管理,对举债责任进行落实

这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是实施项目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因此需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性融资行为进行项目管理,假如政府性的融资平台有相对独立的负债行为,那么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就能够将项目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落实到主体上,可以更好地将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起来,进而有效德尔防范信贷风险。对于有收益型的项目,可以对商业银行贷款行长的责任制进行参考,将谁贷款谁负责的制度和原则落实到实处。其次也要实行举债责任,要确保用人的独立性[3]。对政府性债务融资平台的责任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落实,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融资贷款的时候需要通过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和贷款行为来进行,并要做到和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相匹配,不可擅自妄为。此外,根据以往的政府性的负债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官员一般为了顾及其任期内的政绩而不顾及当地的财政实力等情况而大举进行负债建设,最终造成了政府性的负债规模加大,所以,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的负责人应该通过地方政府来进行直接委派,保证其行政关系依然隶属于原单位,其工资也从原来单位进行领取,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集中还款情况的发生。

(三)项目保压共存,对风险意识进行普及

强化对政府官员的教育工作,普及相关的风险意识。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将经济刺激计划当作是千载难逢的融资机遇,虽然说在这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湖南省地方政府所表现的还不算太激进,但是和以往的融资规模相比较,这一次的增长规模也仍然和相关部门的预期规模存在很大的出入。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实力来分析,这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包含着较大的风险,而因此所造成的隐患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的时候需要做到有保有压,这样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必要延续。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屡次提示相关政府性质的融资平台要注意负债风险。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湖南省政府在信贷规模的预测和相关项目的建设现状等方面,为了防止负债融资的风险,对相关的减少项目的融资开始实行有保有压的方法。为此,首先需要对在建和续建的项目进行必要的维持,这些项目是以前局已经参与或者被安排授信额度的项目。然后严格要求申请建设的项目,对于一些重复修建和高耗能的项目,还有一些对当地的经济拉动效应不是很明显的项目等都做出了暂缓建设和停止建设的批示。

负债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其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面对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财务管理问题,如何形成和完善最优的资本结构,通过合理的融资行为促使权益资本跟债务资本之间的合理比例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相比较与西方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加上我国的经济环境正处于转型期,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跟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之间存在着差异,资本结构以及融资方式上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效率如何,是否存在着合理性都是研究的新课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特征分析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应用实际,对比我国跟西方国家以及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以及融资方式上的几点特征:

首先,资产负债率较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低的状况。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负债经营,这一特征的基本原理就是上市公司在保障其财务状况稳健的前提下有效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和作用,已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指标分段统计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低的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所形成的单一融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我国企业存在过度负债的现象,在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以及完成上市之后,公司可以依靠发行新股、负债以及配股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或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但是,外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的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没有充分利用好财务杠杆,在进一步举债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潜力。

其次,负债结构不够合理。作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内容,其负债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上市公司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能否有效管控风险。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在企业总的负债额中占50%是相对的科学合理的。在此基础上如果存在较高的流动负债率就很可能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资金周转风险,这常常会导致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结构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负债结构失衡状况比较严重,长期负债较少,流动负债水平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净现金流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缺陷,不少上市公司都是依靠短期负债来实现公司的生产运营。

再次,上市公司大都存在者股权融资偏好。结合我国现有的融资条件以及融资环境来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大致包括负债、股权融资以及利润留存这三种主要来源渠道,在这其中利润留存属于公司内部融资,而负债和股权融资则属于公司外部融资。按照相关的优序融资理论,这三种融资渠道中内部融资的资本成本是最低的,债务融资次之,而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则最高。正基于此,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融资时应当按照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来进行。而且这一顺序的优势也得到了西方企业融资实践的印证。不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实践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跟上述优序并不一致。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比例相对较高,尤其股权融资比重比西方企业高出不少,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上偏好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比例较低。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仅是在当前不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时的理性选择,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度的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的低效性已直接反映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弊端。

三、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建议措施

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般由于股权融资方式成本较低、债权市场不健全、中长期信贷市场不发达以及市场效率低等诸多原因,大都是采用股权融资方式,长期负债融资的积极性较低。尽管就当前而言,上市公司才采取的股权融资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单一地采用股权融资方式、实现短期内的资本扩张,会对上市公司自身的股权成本、资金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效益、对于经理人的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或者是恶化的状况。正是基于此,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及规范,股权融资成本最终会回归于正常水平,积极发挥多元化融资的优势,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对于上市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实现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规范化,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改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

第一,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的所有权跟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要实现必要的股权约束,就需要股东基于自身利益对公司经理人进行必要的制衡和监管。完善有效的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应该可以避免股权过度分散,同时也应当避免股权过度集中。就我国当前的股权结构而言,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与过于分散的情况是并存的,应当在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的基础之上实现股权的相对集中,积极改善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约束及股权结构,逐步形成既相对集中又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减持国有股权结构,积极引进股权控股意识较强的战略投资者,将战略投资者、发展机构投资者跟国有股减持有效结合起来。

第二,科学合理地计量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科学合理地计量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是上市公司优化自身资本结构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完善资本结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需要进一步调整公司自身的资本结构,同时还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上市公司现有的资产,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盘活公司不良资产,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不少企业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资本成本观念和理念,致使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中长期资本投资失败,资产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普遍。对于大部分通过国有企业债转股产生的上市公司,尽管可以短期内有效减轻企业的债务利息负担,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还是要承担权益资本成本,债转股只是为企业提供了成本负担的时间差而已,企业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有效补偿资金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上市公司的股权优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注重效率原则,股权结构的优化应当将提升企业的绩效及治理结构作为关键点,同时坚持多样化原则,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种类股权结构的优化方式也有所差别,要结合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对股权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完善。

第三,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治理机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权跟管理权相分离,另一个是可能会出现的搭便车现象。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针对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小股东的权益无法有效实施的现象,可以考虑将其剩余控制权授予公司董事会,董事会再进一步将权益授予公司管理者。在股权分离的情况下,监督管理者本身是有成本的,每个股东都希望搭便车,让别人来监督管理者,这样就很可能出现问题,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在监管较少的情况下,牺牲股东的权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资本结构中适当地加入债务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强化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控制及约束。实现股票市场及债券市场的均衡发展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多渠道、低成本资金筹集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形成有效健全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股权约束和债权约束的平衡。股权人和债权人可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相互关联、密切促进的监督关系,有效解决股权分散情况下的人现象,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避免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的损害。正是基于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力度、并有效减少对于企业债券市场的行政干预,以此来实现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资本市场的均衡化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树立成本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

第四,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监管。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都偏好于股权融资,在进行融资时选择配股或者增发的方式。对于低负债率的上市公司而言,这意味着财务政策不合理,过度股权融资,应当进一步强化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监管力度。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考察时要更为科学合理,强化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需求,积极调整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

参考文献:

[1]肖作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2(08).

[2]阎达五,李勇.从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看我国融资制度建设[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05).

[3]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4]孙永祥.所有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研究,2001(01).

[5]施东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0(07).

负债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1 企业与企业融资的含义

我们知道,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融资,因此,在理解企业融资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对企业这一概念做一界定。那么什么是企业呢?一般认为企业是投资者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营利性组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其营利性。其特征:①企业是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和组织性;②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具有商品性和经济管理性;③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具有法定性。而企业融资就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企业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

2 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2.1 内源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目前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是企业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因此,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2.2 外源融资方式

外源融资,即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比如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贷款进行,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筹资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如杠杆收购融资。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3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

3.1 融资成本的高低

融资成本就是企业得到资金所付出的一些费用,如银行贷款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等。融资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进行融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同样条件下,企业应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3.2 融资风险的大小

所谓风险就是事件的不确定性,融资风险就是在进行融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融资风险的大小,尽可能避免风险,有效地融资。风险考虑不当,会造成融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企业融资时,一定要重视风险大小的分析和防范,选择风险小的融资方式。

3.3 融资规模的大小

融资规模就是融资量的大小,一般来说,筹资过多,会增大企业融资成本,加重负债,偿还负担,增加风险(经营与信用风险)。筹资不足,影响业务,缺乏产品实力,相对增加了成本。因此,在企业融资规模上,要切记八个字:量力而行,综合决策。

3.4 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

企业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明晰化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企业融资目的,又要有序地让渡所有权。

3.5 融资时机恰当与否

从企业内部看,要选准经营、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机,配合以适度、及时的资金到位。从企业外部看,要抓住银行、资本市场等融资机构出台最新金融产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良好时机,全力跟进,走在同行的前边。

3.6 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就是指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恰当的资本结构能有效利用负债来提高企业收益,规避风险。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过高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风险,过低的资本结构则不能有效利用非自有资金。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最大时的负债比例(通常用企业权益市场价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来表示)。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以上几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除此之外,融资机动性的优劣、融资方便程度的难易、融资顺序的先后等也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全面、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进行融资,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 结 论

负债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金并购 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

一、现金并购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方式

现金并购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金并购融资按资金的来源不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融资方式,即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所需资金。但由于并购活动所需的资金数额往往是非常巨大的,而企业内部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利用并购企业的营运资金流进行融资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般不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现金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外源融资,指企业从外边有开辟资金来源,向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筹措资金。外源融资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资本的收益具有直接作用。

二、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

1.债务性融资风险。采取债务性融资的企业,可能出现不能按时支付利息、到期不能归还本金的风险。另外负债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投资报酬率高于利率时,就能提高股东的收益。反之,就会降低股东收益,甚至危及股东资本,因此债务性融资还包括使普通股收益变动的风险。债务性融资因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刚性很强,筹资风险最大。

2.普通股融资风险。权益性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故无财务风险。但筹资使用不当,会降低普通股收益,因此存在使股东收益变动的风险。如果完全使用股票进行交易,主要会涉及两个因素。首先是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交易期间可能会引起股东每股盈余被稀释。第二个因素是使用股票交易可能使投资者认为是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高于其价值的信号。这两种可能就能解释为什么使用股票融资不如使用债务融资的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股票价值更为有利。

3.优先股融资风险。优先股股东对公司的资产与盈余拥有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受偿的权利,并取得固定的股息,具有债券者的特征。在正常经营的环境下,运用优先股筹集长期资金来源不会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而避免财务风险的代价则表现为有限股的股息要在税后利润中支付,从而失去所得税的抵减效应。

三、中国现金并购中融资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

1.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

要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必须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方面尽量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利益,另—方面又要尽量避免债务资本带来的财务风险。

(1)债务融资方式。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很可能导致企业权益负债率过高,使权益资本的风险增大,从而可能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使得并购企业希望是用债务融资避免股权价值稀释的愿望相违背。因此,在利用债务融资方式时,并购融资企业应当特别重视在杠杆利益发挥与负债比率升高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2)权益融资方式。采用权益性融资方式,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将有可能会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影响这种情况发生与否的因素主要在于支付给被并购企业股票的数量与这部分股票能为合并后企业增加的盈利的价值比较。另一方面,权益融资中除了要关注EPS与市盈率等指标的影响以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控制权的分散程度的影响,必须合理设定一个可以放弃的股权数额的限额,以避免控制权又落入他人之手的风险。

2.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各类投资银行、并购基金等。

(1)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优化融资结构必须是在融资方式选择的基础上,将融资风险与成本综合考虑。

(2)以优先债务、从属债务和股权部分形成的倒三角图形可以扼要地说明融资的结构安排。在倒三角的并购融资安排中,最上层为优先债务,第二层为从属债务,最后是优先股和普通股。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由上到下越来越高,而风险由下到上越来越大。因此,不同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于整个并购融资项目而言是比较稳健的,使得资金成本尽量减少,融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合理确定融资结构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既要将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筹资成本进行比较,也要对三者分别分析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二是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

3.合理规划并购融资的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一般指企业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管理是实现并购融资优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确定完融资类型后,企业应进一步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趋势,运用金融工程技术,通过融资方案专业设计,不断降低融资成本。

4.借鉴杠杆收购融资

尽管杠杆收购具有高风险性,但伴随而来的也是其具有高收益性。它的强势财务杠杆效应,能带来极高的股权回报率,使之成为一种颇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杠杆收购在我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并购融资方式还很有限,债务融资仍是主要的方式之一,许多并购融资活动中债务比例都比较高,因此,借鉴杠杆收购融资的经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并购动机与绩效变化之关系.现代财经,2006,(5).

[2]张琰,崔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探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5).

[3]黄丽萍.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财会通讯,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