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二课堂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第二课堂的功能作用基本都定位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上,还没有与该专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更没有与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第二课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普遍存在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缺乏科学评价与激励等问题。
1.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目前,第二课堂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很多学生由于自身主动性较差,再加上相当部分社团本身就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实际活动,以致很多学生在后面的三个学期中基本只有课堂学习。
2.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目前,第二课堂教学项目主要由学校、教学院系两级学工部门、团委负责安排,由学生会或班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这样一来,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质量保障。
3.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基本都是由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包场,实际参与学生数很有限,覆盖面小,无法让全体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受益。
4.缺乏相应的评价与激励。目前,对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既没有开展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的过程分析与评价,也没有开展面向活动参与者的状态、优缺点、改进方向等的分析与评价。由于缺乏评价与激励,学生完全凭兴趣和个人感觉参与活动,直接影响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质量。
二、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既然第二课堂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那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将其从后台推向前台,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其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利用。
1.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要想科学有效利用好第二课堂,就应对其功能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形式等均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
(1)在功能定位上,可以根据第一、第二课堂的教学特点进行一个相对分工。
(2)在教学内容方面,第二课堂可以进行环境与职业认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的教育与训练。其中,环境与职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形势教育、实习与就业辅导等;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等的训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案策划与组织实施能力、现场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的训练。专业素养训练主要包括: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等素养训练。
(3)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晚会、竞赛、社团活动、参观考察、以及学术报告等形式实现。
(4)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素养形成规律,结合第一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2.对第二课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策略。一是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即针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的科学有效。二是建立学生参与评价体系,即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次数与效果等,分单项、学期、学年以及在校总体表现等分别进行评价,目的在于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打下基础。如对比赛类活动,一方面,通过设置单项奖,并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到位的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激励;另一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应分别组织开展活动总结和参与者个人总结,即要对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进行系统总结与评价,引导和帮助组织者反思活动过程,积累经验教训,为下次类似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也要帮助参与者正确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其对症下药,加以改进。对综合表现突出、效果较好的,给予学期、学年、大学期间实践积极分子、优秀实践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档案,既作为其学期成绩的一部分,又作为其参评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的重要依据,还作为优先推荐其实习、就业的依据。
[关键词]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3-02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作为高等教育者,要清楚意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必须构建顺畅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然而现实实践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好有效互动的局面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鉴于此,通过数据调研,了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存在的矛盾,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则是本文主要阐述的。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是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务计划课程之外有组织或者自愿参加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科研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74.83%的同学表示,知道或者了解第二课堂。45.03%的同学喜欢或者非常喜欢第二课堂的开展。有54.97%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的帮助作用很大或者非常明显。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问题上,54.3%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甚至有18.54%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因此可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如何形成协同共建机制,共同发挥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25.83%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47.0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缺乏专业老师及时指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师资方面,教师自身的第一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又存在难以确认、量化问题,使得教师很难把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层面上,一直将紧张的教育资源倾向在第一课堂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虽然在教育总体导向中,特别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实际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另外,31.79%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资源相对不足,设施较为落后。在硬件方面,活动场所、设施等主要是为第一课堂教学配备,专用的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上的错位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课程内容都显得过于随意化。调查结果显示,37.09%的同学觉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活动与专业知识匹配度低,39.7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课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建构人格的重要教育中介,目前的第二课堂在课程化的背景下进行建设,要求课程内容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然而有效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能够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衔接化,或者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做一个好的延伸与升华,在现实活动开展中却没有做到。另外,有些时候为了片面追求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抛离了第一课堂的主引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太吻合、活动层次较差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得与第一课堂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相对单一化导致第二课堂的培养功效得不到认可。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都是以第二课堂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同时,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且评价主观化倾向比较明显。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前期设计或者课程安排比较满,在投入过程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以课程或者活动结束作为考核标准,仅仅凭主观的感性评价作为考核结果。忽略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了课程的影响力或者影响深度。结果就导致了第二课堂的课程评价主观化,与第一课堂相左,第二课堂倾向于形式主义,使得实际的第二课堂功效没有得到发挥。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载体的不协调性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参与;角色 ;作用
《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指出“英语课程既要传授语言知识,也要培养语言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 规定:“经过180~220 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尽快提高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下面结合我院教师实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教师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根据其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和外部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学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的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教师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还可以强化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一)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偏低
高校课堂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通常只在上课时才露面,上完课即拿书走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容易给学生造成距离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模式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转变也让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参加英语角传授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给学生讲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风土人情,和学生一起排演英语话剧等。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教师流利的口语、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和丰富的语言知识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
(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强调环境对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行为主义者B.F.Skinner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经过模仿(imitation)、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实践(practice)后养成习惯的结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视听技巧的运用和受控制环境下口语的练习(the implementation of audio-visual techniques and the practice of oral skill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社会文化学习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主张语言学习不仅是一项认知任务,更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参加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进行语言实践,增长知识的过程(Language learning is not only a cognitive task,but more of a social activity where the process is participating in a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y,a community of practice,or a communit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根据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语言学习的个体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教与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和老师都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参加者。
以上两种理论都强调了环境和实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单纯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场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很难兼顾每个学生, 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不消化”的局面。第二课堂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组织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分级教学。通过创设不同难度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情境达到最佳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同时,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能很好地避免学生自由组织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师生共同处于controlled environment之中,从事语言学习这种文化活动。
二、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角色
随着外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倡导师生互动的双向参与教学法受到普遍重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责任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化。教师从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和参谋、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挚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这些角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一)教师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
在教师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前,我院的第二课堂主要由英语爱好者协会这一学生团体发起和组织。活动主要有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和每年一次的英文演讲比赛。由于开展活动的单一性,第二课堂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参加的学生较少。教师参与后,第二课堂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定期举办的英语角和演讲比赛外,新增加了英文歌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话剧演出等多种形式。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及四六级应试技巧;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英语角;鼓励和指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办英语辅导班。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增强了其趣味性,更多的学生被吸引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师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
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在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后,教师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利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水平悬殊大的特点和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需要,我们购买了难易程度不同的英文书籍和音像资料,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增长其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和调频发射台开展分级视听教学。生动形象的图象和声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
(三)教师是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者和参谋
语言学习应遵循情境性原则。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索,大胆实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学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老师现身说法,传授英语学习经验和听说训练技巧,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其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优秀生的经验介绍也让一部分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
(四)教师是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绩效的评估者和改善者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的试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以及对他个性的理解和尊重,便会被激发积极的情感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了解了教师期望效应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担任英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评委评估学生的学习绩效时,应本着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原则,以鼓励为主,肯定每个同学的表现,指出其优点。同时委婉认真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避免了竞赛等活动使部分同学自暴自弃,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又可以很好地促使其进步。
(五)教师还是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亲密伙伴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应该进一步弱化。教师作为活动的参加者,与学生在人格和身份上做到真正平等,让学生摆脱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压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
三、教师参与后第二课堂开展的成效
(一)扩大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影响和规模
教师广泛参与第二课堂教学后,开展的活动有了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机会,参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前,历届英语演讲比赛参赛人数均为30~40人。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半年多后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参赛人数达到63人。英语爱好者的队伍也不断壮大。英语爱好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历年会员人数从未突破200人。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后,仅2005年一年,英协就新增会员203人,新老会员合计350多人,是学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年。问卷调查显示,从不主动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比例从教学实践前的54.47%下降至活动开展一年后的32.5%。第二课堂的影响和规模的扩大使全院形成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在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有89.17%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其中87.5%的人表示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连续两届有数十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以上结果表明,教师参与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和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改进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堂还调动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交互与反馈。
四、结语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掌握这门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证明,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教学实践满足了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连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动态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2]王雨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促进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25
1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的内涵和功能
11内涵界定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属大专学历,基本学制为三年,其定位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技能教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活动以达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第二课堂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既包括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还包括社团活动。第二课堂范围广泛,寓教于乐,非常适合青年学生。
此外,第二课堂还具有渗透性、隐蔽性、自主性和随机性,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功能与优势。第二课堂围绕育人目标,开展有目的的各种活动,是第一课堂的补充。
12功能定位
第一,有利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提升。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枯燥的道理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比第一课堂的枯燥讲解更有效。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具有自由和广阔性特点,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第二课堂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真正把成长成才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同时也把社会新动态反馈给学校,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
第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第一课堂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仅靠第一课堂的作用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拓展。综合素质包括德育素养、智育素养、美育素养、体育素养、科学素养等,其中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B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第一课堂对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缺乏的,第二课堂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点。第二课堂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第二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另外,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有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增强。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能让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得到很好的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第二课堂中为他们提供舞台,只要有斗志,充满希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就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2]另外,在第二课堂中发展高职学生的智趣,第二课堂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多角度的互动,他们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在第二课堂,学生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心理也得到了锻炼。
第五,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第二课堂活动更具实践性,学生在活动中既动手又用脑,要观察、查阅、实验、设计,克服困难,独立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具有创造的能力。第二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选择,通过实践的锻炼,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2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传承与创新的原则
21思想引领原则
高职教育要培养职业技术的人才,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具体实践要求,坚定政治信仰、积极引领高职学生把握正确方向、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3]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参与者体会到高尚的思想情感,享受到劳动和创造的美感和快乐,领悟到有益的人生理念,树立正确价值观,这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灵魂所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为让高职学生乐于参加,应该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有一定的群体性。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要安排适当,要当好配角,不宜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2兼容互补原则
当前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接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我们要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吸收、融合不同的文化。同时,发掘和弘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更好地融入当代世界文明中去。目前,第二课堂的文化内容很丰富,不断地从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所以,高职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也要兼容并包,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3创新融合原则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展和主题,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对其进行有益补充,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文化的合理融合。[4]另一方面,我们开创新文化要重视律动的脉搏和活的灵魂,在开展活动的国学中,不断开拓创新,开创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
24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都是间接知识,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大力贯彻实践性原则。
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发展的创新路径
31调整第二课堂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高职的第二课堂活动项要向着多样化、层次化发展,高校的领导要充分地重视,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工作列入常规工作,并给予充分的保障,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全方位育人,制定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立足学校资源,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开发校外资源,将更多的企业项目引进学校。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 “校园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包容性强的活动,健全第二课堂活动结构,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2改变投入方式,重视第二堂课师资力量的培养
第二课堂辅导教师团队建设严重不足,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要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对第二课堂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使有限的资金用到确实为学生服务。学校应扶持有重大影响的第二课堂项目,统筹每学期的培训、竞赛,并加大宣传力度,给第二课堂开放活动场所。通过合办有偿服务等形式吸引社会投资,发使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论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刁益韶第二课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探索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2]李强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2)
关键词:应用型创意人才;第二课堂;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77-02
创意经济时代,创意就是生产力,创意阶层作为一个新的职业阶层异军突起。新的时代需求和职场生态对于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务实、更加严苛的要求。作为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高校人才培养通道中的第二课堂,在学生应用型创意能力的培育及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在新的人才需求情势下理应受到更多专业建设层面的关照。
一、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目前,高校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课堂教学,普遍面临着创作氛围营造难、实践能力培养难、专业指导团队组建难这三方面的问题。而第二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并解决这些难题。
(一)条框限制少,易于形成轻松高效的创意氛围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主要依靠学生兴趣和自我管理来运作,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开发和深度提升,因而在考评体系、日常管理等方面更加灵活松散,淡化了成文规则的限定,无形中增加了对90后学生的吸引力。
(二)承接课堂教学,深化创意理论与技能的学习
第二课堂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演练场,延伸教育链条,同时打破时空及专业、班级等束缚,促成学生组建志同道合的创作圈子,引导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消化、应用、检测及强化课堂所学,提高创意人才专业教育效果。
(三)拓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创意来源
生活是创意创作的催化剂和营养剂,对生活深刻独到的体味与感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更能丰盈创意作品内涵。
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涉及生活各层面,既包括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更有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参与式体验,可帮助学生积淀更多的人生阅历,更为开阔地进行自我认知和专业思辨,从而启迪个人潜能,开拓创意思维。
(四)融通多类关系,提高创意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效率
通过第二课堂的运作,将师生、同学等角色关系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创意实践中不分彼此,平等关联,不断磨合融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同时,盘活学院各管理环节,软硬件齐动为创意创作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创作环境。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不单单是实践技能的演练平台,更是创意人才全面积淀、综合提升的基础平台。
二、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
如何培养出紧扣业界需求、既上手快又后劲足的专业人才,是这些年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鉴于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第二课堂来构建全创意链条,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厚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失为一种选择。笔者以所在广告学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尝试为例,对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运作思路作如下归纳。
笔者所在广告学专业分为广告(文)与广告(艺)两个方向,分别侧重于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制作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强化了专业方向的区隔,用人才培养目标来引导课程板块搭建,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强化创新教育。同时,90后学生群体在个性特征、信息接触习惯、专业知识接受偏好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启发并要求我们同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一)第二课堂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二课堂是专业教育平台”这一定位是我们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根本性认知。我们要做的第二课堂不同于学校社团活动,其运作核心是广告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大创意”思路,延展至整个创意链条,搭建起四大平台。
(二)第二课堂四大平台的搭建
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之于广告专业,很容易被片面地局限于对“广告创意”这一环节的过度倚重。但广告活动中涉及创造性的所有环节都可称之为创意,“大创意”观的启用更加契合应用型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思路,因而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我们将创意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四大平台。
1.硬件平台。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对创意想法可行性、审美性、商业性的验证与表现,更加注重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桎梏,引入市场视角,用作品说话。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意热情,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认知自身创意能力,我们申请了广告专业创作室,并采用创作立项的设备管理方法。
(1)申请广告专业创作室。向学院申请专业创作室作为第二课堂运作的主要平台。固定的创作室,一方面便于课下创作项目的指导,开展各项训练活动,并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提高第二课堂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产生归属感,利于交流,组建相互扶持的创作共同体。
创作室由专业导师组负责日常管理,面对四个年级的在校生开发,采用学生提交创作计划书、导师审核的方式确定最终进入创作室的人员名单。
(2)设备管理。我们使用创作立项的方法来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只有拿出拍摄剧本和详细的拍摄计划,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方可提交设备借用申请。
此外,凡利用学院设备进行创作,都需要提交作品给设备管理室。一来是使学生绷紧信诺这根弦,也从一个侧面强调拍摄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创意筛选和执行规划的差异,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2.分享平台。分享平台主要针对专业知识积累薄
弱、创作理念缺乏沟通、学生个人意识较强而合作经验欠缺等问题。依据广告学复合学科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遵循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厚基础、精专业”的指导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知识的储备,广泛涉猎经济、营销、管理、文学、心理学、科技等,凝聚多向智慧,提升作品内涵,增强创意人才发展的后劲。
目前分享平台主要包括广告案例分享、创作讨论会、广告赛事资源库建设。交流主要依托于每周一次的案例分享会、不定期的创作讨论会、随时的电话、飞信、QQ、人人网互动。
3.创作平台。在对应用型创意人才的考量评定中,创作能力是诸多能力的凝聚体现,作品说话、效果说话为公认的准则。正因为此,在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始终把创作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发起组建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为掌握学生创作意愿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面向本专业所有在校学生,推出“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由导师组成员担任指导教师。训练小组每个月给定一个广告主题,各小组分别创作,每月末对作品进行集中播映,即时点评。
学生不限年级,只要有创作热情均可自愿报名。报名情况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名,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不是学生没有创作热情,而是缺少学生创作平台,第二课堂的缺失及建设不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2)建立严格的创作通行机制。我们虽然十分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以提升应用型创意能力,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创意想法全都无条件予以支持。
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对于学生创作我们依据“大创意”的理念,将广告创作的每个环节细化,结合专业课程建设,一步步落实,帮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真正将课堂所学使用起来。
4.批评平台。广告批评包括审美批评和非审美批
评,主要针对学生的创作,包括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每月的命题作业、广告赛事学生参赛作品、学生习作、日常广告创作等。
课堂教学大多将学生创作以作业形式予以布置批改,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反馈,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点评。在第二课堂中开设广告批评板块,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作品角度重新认知创意,通过听取大家对作品的理解及评价,了解广告中传者编码与受者解码之间的差异,牢固树立“市场”和“受众”概念。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要点
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建设需要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平台搭建后的日常维护与创新管理思路会影响到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一)第二课堂与专业课堂教学共生共荣
第二课堂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虽然其相对于课堂教学具有灵活、实践性强等特征,对学生创意实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这并非意味着能过分倚重或片面依托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建设须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构建学生创意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全方位平台,不能厚此薄彼。
(二)第二课堂要“因材施教”
第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创作的热土,学生创意能力整合塑造的得力助推,针对学生特质、创作项目特质等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可把第二课堂当做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更不能把第二课堂当做课堂理论灌输的硬性延伸,让第二课堂也变成了上课。
(三)丰富创意训练素材,强化互动教育
第二课堂对应用型创意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项目的引入。相对于实验型项目的案例模拟,实战项目能更为有效地刺激学生参与的热忱,更能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意职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需要加大与业界的联络,吸纳更多的训练选题,通过人才合作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公益服务平台建设等,让学生切实接触校外社会;同时,甄别创意赛事,辅导学生通过参赛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