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日记;初中;数学;运用;策略

关于记笔记还是认真听讲一直是学生无法平衡的一件事情,很多学生反映: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如果全身投入听讲就没有办法记笔记。所以,很多学生为了贯彻落实“认真听讲”这一理念,直接放弃了记笔记。但也有俗语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可能已经理解了。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出现记忆曲线下滑的情况,尤其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案例讲解的时候,由于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案例题目的思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在学生自己做练习题的时候,出现的普遍问题就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差,没有对案例知识融会贯通,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数学日记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讨论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策略。

1、促使学生认识到写好数学日记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数学日记的重要性,并养成课堂学习小结的数学日记良好习惯。

如在进行初中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图形的全等”本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分为“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以及“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个部分,由于第一部分知识非常简单,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纳入到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中,而对于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全等图形”主要提及的重点知识为全等图形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本单元教学比较核心的部分,由于三角形的特殊性,在分析全等图形的时候以三角形为例,在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某教师针对全等三角形举出了数个案例与学生一同分析,第三部分教学内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性内容,教师将本单元教学重点放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上,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基本明白了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在本章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数学日记,通过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教学知识的梳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内容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的5个条件,第一,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第二,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第三,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且这两个角所对的那条边也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AAS);第四,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且这两个角所夹的边也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第五,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HL)。教师检查学生的数学日记,发现学生基本掌握重难点知识,这对于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让学生学会怎样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不同于心情日记,不单是要求学生记录对数学课堂的想法和意见,也需要学生在数学日记中重点突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这样才能使数学日记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还是以初中数学苏教版“图形的全等”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现、教学氛围、听课认真程度、存在的疑问写数学日记,通过教师检查学生的数学日记发现,有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反映“老师讲课速度比较快”、“课堂死气沉沉”、“根据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什么不可以以‘两条边对应相等,除其夹角外,其他两个角中任意一个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SSA)’”等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将影响数学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因素提炼出来,并放在优化和创新的任务中,而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则用事实案例进行证明,例如,在锐角三角形的情况下假设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BC延长线上一点 。则ADC和ADB满足SSA: AD=AD,AC=AB,∠D=∠D,均满足条件,但是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让学生学会写数学日记,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疑问,再进行疑难问题解惑,就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这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师针对数学日记进行课堂教学整理

在初中数学苏教版“图形的全等”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本单元课堂教学活动写下了数学日记,为了使数学日记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就需要认真阅读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日记。通过对全部学生数学日记的阅读发现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例如,针对“老师讲课速度比较快”和“课堂死气沉沉”,某教师做出的调整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放慢了讲课速度,为了确认绝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教学知识,教师在一个重要知识点结束教学之后,都会询问学生的意见,而针对课堂气氛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采取情景式教学等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也为数学课堂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即学生无法平衡记笔记还是认真听讲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策略,利用数学日记在一定程度取代数学笔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对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日记,而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数学日记就可以全面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适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严红琴.小日记,大智慧――浅论数学日记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J].初中生世界,2015(20)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2.4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92―01

课堂笔记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得非常整洁和认真,并且相应的重难点都用不同色调的彩笔做了明显标记,真可谓细致入微,用心良苦。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成绩少有提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堂笔记的实际功用,没有将记笔记和用笔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只是被动地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罢了。对此,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做好和充分使用好课堂笔记,使课堂笔记真正发挥效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第一,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都应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地预习。通过预习,明白哪些内容是课本上有的,哪些内容是课本上没有的;哪些是自己短时期内还无法弄通弄懂的,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一标记。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老师补充的内容和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内容可作为重点部分来认真记录。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听课的压力,也能避免教师“满堂灌”所带来的枯燥和乏味心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听课做笔记,防止有些学生不懂装懂,蒙混过关。

第二,要求学生在听课时,必须本着“先听懂后记笔记”的原则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虽然一直在做笔记,笔记记得非常整齐、全面、细致,但就是不见提高学习效率,问题就在于他们整堂课只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对笔记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提醒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尽力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做好相应知识点和相关内容的记录。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控制讲授节奏,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来整理和消化笔记上所记内容。

第三,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做好课堂笔记

在教学中,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都与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接近或相吻合。这就意味着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每位学生不能没有自己的认真取舍和准确判断。比如说,如果本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大部分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相差甚远,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接近,那么,学生记笔记的重点就应放在这“极少部分”上,而不应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无法理解的内容上。

第四,要求学生课后对当堂笔记进行认真的整理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把所需要的知识点和内容都完整且准确地记录下来,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本节课的课堂笔记加以认真整理,通过借抄同学笔记或请教同学、老师等方法,及时将未来得及记录下来的部分课堂笔记补充和完善。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加深对难点、重点的理解。

第五,要求学生尽力做到每天翻阅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的主要功能就是把老师对于课本知识适度拓展的相应知识点加以完整记录,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内容,并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能够准确应运。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善于运用课堂笔记,勤翻课堂笔记,不断地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并循序渐进地掌握所记录的内容,以求真正地发挥课堂笔记的实际功用。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建立有意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心智联接”,最后结成知识之“网”的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之间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

高中政治第5课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银行及银行业务”,我在单元教学的设计中,从第二单元整体入手,组织知识点进行备课。学生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案了解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但是这个时候留在学生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无结构的。本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形成逻辑结构图,即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让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在学生脑中变得有组织、有层次。另外,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方法,即对知识的分类、归纳演绎、发散和联系。

脑神经专家认为,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排列、分类、逻辑、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在现在的中国教育背景下,善用左脑的学生一般能够比较快速地进行笔记记录,接受并记住新知识。但是传统的课堂笔记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增加记忆负担、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在笔记上、阻碍大脑作出联想、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等。右脑发达学生的课堂学习也许更加有趣和鲜活,但是无法形成系统的有逻辑的知识链。思维导图在这里同时利用了左右脑的优势,把两类思维模式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又不失生动形象。在减轻学生课堂负担的同时,也更加全面地训练了学生的左右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种银行的地位、职能和关系,掌握央行的重要调控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政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难点:组织学生一步一步设计思维导图,来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呈现知识点

本单元知识点主要有以下8项:

中央银行的特殊性: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调控。

商业银行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账结算、买卖国库券、收付款项、买卖外汇、保险和基金业务、提供保管箱业务。

转账结算工具: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国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来源: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差额。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取得收益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费。

这些知识点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但是在学生脑中没有形成稳定的网络架构。加上如果没有机会运用的话,大部分内容在一周之后很有可能被遗忘。所以在这里教师打算让学生自己归纳、分类并最终架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教师把这些知识点打乱,呈现在PPT上,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画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教师再呈现自己画的图。

2.对于知识点形成分类

教师要求学生把同层次的知识点先聚集在一起,然后进行分层归类。

构建思维导图的第一步便是对知识点进行分类。陈述性知识有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之分,上位概念是内涵比较大的、比较笼统的知识,下位概念是包含在它对应的上位概念内涵之内的。这样一层一层地把知识点区分开,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上下关系,也就是纵向关系。在学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架构知识之后,可以省略这一步,让它直接自动在学生脑中发生。

3.完成初步思维导图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初步的思维导图。要求最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完成不同脉络的知识结构。

4.完善思维导图,连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初步的思维导图只能反映知识的纵向关系,但是无法反映它们的横向联系。政治课中不同内涵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尤其繁复,所以在最后一步中,教师要求学生把知识点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画出来。在这一单元中,有联系的知识点有:

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的差是我国银行的主要受益来源。

央行的任务与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金融调控,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央行特殊性中“银行的银行”的体现。

四、教学反思

之前的单元,学生做思维导图时还显得比较茫然,在本课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思维导图训练,大部分学生开始能够积极地跟着教师的意图和节奏进行思维导图的展开。对于少部分未掌握的同学,教师在课后进行单独辅导。

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概念性的知识,非常抽象地用语言描述事物的本质。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定义而没有使用的机会,也许很快就会忘记。然而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分类和归纳,知识和经验在这时得到统一与整合。这样学生就能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把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同时在体验中获得成长,也会伴随着自己相关价值和态度的改变不断深化。

图5和图6是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思维导图。从图5中我们看到,学生A的思维导图虽然具体,但是在第二级知识点的分类上有一些不清晰,他没有把央行和商业银行这两个点作为一开始的发散点,被繁杂的知识体系套住了。学生B的思维导图看似凌乱,但是他很好地把握了一开始的思维出发点,然后再一层层展开。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高中化学 单元过关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85-01

高中化学单元过关教学法,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教师主导的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过程结束后,举行过关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把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当作教学资源,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力求达到课标要求,再举行第二次验收考试。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探究了“单元过关教学法”,初见成效。现介绍如下,意在与同行分享、交流、探讨。

一、教学过程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学生在校期间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而科学技术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在校期间不仅要教给学生双基知识,而更为重要的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理论已经明确地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可提供“捷径”,当然这“捷径”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鉴于此,本人将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分作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高一化学教材第一章“卤素”为开始的近四周时间,课前教师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是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某个方面、物质的制备等。课堂上以教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阅读教材、启发思维和进行印证性实验,从而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读书笔记(每节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每节课的后半段由教师按学习目标进行点评、讲述,同时发课前编印好的思考题答案、教学目的要求及知识体系纲要,供学生对照和参考,以便发现自己读书过程和笔记中的不足,课后进行完善和复习。

2.第二阶段――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

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但尚未养成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想象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思考力等尚处于较低水平,故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第二章“摩尔”至第四章“碱金属”,教学侧重点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继续第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但阅读教材与课前预习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前检查)。课堂上的工作,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印象,结合教师印发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约15min;另在约10min的时间内写出本课的内容提要等知识体系;然后在约20min的时间内,教师结合印发的提纲侧重讲解知识体系、新旧知识联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新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最后以个别例题讲解的方式,使新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3.第三阶段――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大约需要一学期。经过一学期的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至高一下学期初,在学习第五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内容时,学生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阅读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实验,编写读书笔记,基本上能独立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具备了联系原有知识进行想象、对比、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知识面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和发生一些缺点错误,因此他们无法完全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那么第三阶段也就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教学工作的进行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家完成阅读教材和编写知识提要,然后就学习内容(尤其是重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知识要点)和解答习题(订购的系列练习和课后习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以备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提问和讨论。那么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主持下或教师在场请某些学生主持,就知识体系和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难,通过互相争议、讨论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煅炼表达能力。若上述方面学生都无问题,则这段时间就进行小组作业,完成一些要求更高的习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每节课的最后(约10min)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进行单元过关检测,激励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的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15-02

英语课堂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课堂决定了其教学应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具体的过程。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审视课堂教学观,寻找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备课模式

(一)系统建构

优秀教师普遍把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看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笔者在学生初一的时候就构想好了他们初三时的英语学习结果,甚至为他们进入高中具备英语学习竞争力作好准备。

笔者在初一阶段重视语音教学,并坚持认为“凡是后面英语学习跟不上的同学都是初一的语音关未过。”语音关过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词汇记忆,没有足够的牢固的词汇量,要学好英语或呈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就成了空谈。实践中,笔者将《GO FOR IT》教材中初一阶段三个Starter预备单元浓缩为一个单元为语音教学争取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初中的语音教学要求学生正确读写26个字母和其在单词中的发音,掌握字母及常用的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两个单元时间的语音学习结束,学生要能写能读,能熟练的给26个字母标音,能熟练的写出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

(二)目标明确

课堂低效的最大原因就是备课目标不明确,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如无本之木,只限于课堂45分钟的走过场。因此备课环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明晰的可检验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备课时做本单元所有相关试卷,找出难点、易错点和教师自己都不清楚的点。通读本单元的教学材料,明确单元教学的语言功能,找出需要学生掌握的有生命力的知识点。对本单元结束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能力达成有清晰的认识。

(三)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条条大路通罗马,目标确立之后,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学生达到同样的学习结果,既可以积极主动也可以消极被动,而决定的因素就是课堂过程的设计。课堂过程的设计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尽管这一点无法在考试的成绩中直接显现,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命质量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研究本班学生的兴奋点和起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主动建构其英语知识结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灵活使用所学内容。有效教学既要结果有效,也要过程有效。既要显性的成绩有效,也要隐性的生命成长过程生动绚烂。

二、有效的上课模式

(一)单词教学:集中、应用、检查

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直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引出单词,这种方法比较流行,但其弊端是效率太低,教师需要挖空心思创造情景把单词一个个引出来,进行课堂教授,而且往往花大力气创设情景教授的单词却还只是单词某一方面的用法,不全面。实践证明这样教授单词,占用了课堂上大量的宝贵时间(单词多的单元有63个),学生学到的却只是单词片面的用法,相应的配套练习仍无法完成,甚至在教学导入结束,学生连读都不会读,课堂上设置的任务型活动的质量更使无法保证。

笔者认真反思总结后,认为单词教学应该教学前集中,教学中巩固,教学后检查。

1.集中。单元教学前集中教授单词。笔者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的时间集中教授整个单元的单词。单词教学重点讲解最常用的单词及其n.v.adj.adv.等形式、单词的固定搭配、短语、易混淆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同根词等,让学生通过单词讲解了解单词的整体用法,并利用早读或课后时间及时巩固所学单词,为课堂上的综合语言应用做好准备。实践证明这样教授单词,学生的单词学习比较全面,

2.应用。单元教学过程中,在情景中巩固应用单词。在任务型设计任务型活动,为单元教学语言功能目标的达成而努力。

3.检查。听写单词和重点短语句子等,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二)做实传统经典课堂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传统经典课堂的环节如复习、导入、呈现、巩固、迁移等都可以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中清晰的观察到。且优秀教师对各个环节的解读很到位,能充分应用各个教学环节为自己的教学目的的达成服务。

1.复习。每节课的正式开始,复习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通过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问、生生问答、值日报告等环节准确了解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有的放失的进行弥补和拓展。

2.导入。导入环节是和复习环节连接在一起的,由易到难,不露痕迹,或是通过复习中学生的一句答语、或是复习中的一张图片等自然引入到新课。

3.呈现。呈现环节是全新内容的教授过程。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都能够从以往的教学中找到衔接性的或者是解释性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授课的内容。学生在有控制的练习中半自由发挥,巩固所学内容。笔者提供语言支架,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进行模拟演练。该环节师生互动频繁,笔者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巩吲,保证学生第一手信息的正确性。

4.迁移。迁移环节,笔者会设计2―3个类似的情景或任务,让学生灵活应用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学生结合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学生个体真实生活情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5.回归。在课堂的结束阶段,笔者会再次回归到课堂的核心内容和能力要求上,通过句子英汉互译、造句、看图表说话等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

(三)自悟、互助、点拨

以往的试卷讲评以老师讲评为主,经过笔者的实践探索,自悟、互助、点拨的试卷讲评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1.自悟。试卷发下去之后,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和订正试卷。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很多时候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并作上正确的笔记。如有同学做词型转换How about (see)the film on weekend?

There is going to be ona new film.的时候,误写答案“see”,卷子一发下来,立刻就悟出了“应该是seelng”,并在题目旁边标上了“介词后面用动词ing”的笔记。

2.互助。自悟是还不懂的同学,学生四人一小组,互相核对答案,并就不一致的进行讨论,向小组内的同学请教,同学的视角很多情况下是一致的,对错误的原因更能够感同身受,解答的更清楚。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对做题的思维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生生互动的同时,思维参与度大大增加。

3.点拨。学生在自悟、互助之后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点拨;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并解答疑问,就遇到的共性问题全班讲解。

三、有效的作业模式

(一)作业布置针对性加综合

一般意义上教师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笔者在布置作业中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自己确定书面作业的进度,在单元教学期间,自己调整安排,把相关英语作业全部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另外,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角度,笔者都很重视口头作业的布置和检查,学生每天都有口头汇报的作业。

笔头作业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使用语言,这既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又是课堂技能训练的补充,有力的促进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口头作业是布置背诵本节课的重点句子、短语或文章,让学生加强语感,熟练掌握语言功能,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同时也为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作业批改抽查订正

笔者的批改有几种形式,一是全批全改;二是每组抽查10个小题,不同的组抽查不同的题目,根据已改作业给学生定等级;三是学生做作业,讲评前进行检查,讲评后检查订正和笔记情况。批改作业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督促学生认真做作业,努力提高作业质量,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抽查不同的内容,通过样本了解全部学生的掌握情况是高效可行的。同时又能在作业讲评中有的放失。批改作业省下的时间,能够为老师备更高质量的课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三)默写与应用接轨

相信每位英语老师都认识到了听写和默写的重要性,所有的老师也都在听写默写,但是不同的老师听写默写的内容不一样,效果更不一样。有的老师反复听写单词,有的老师反复听写句子,有些老师听写重点短语。笔者的实践证明,听写短语以及含有重点短语的句子,事半功倍。原因在于学生一开始记忆,就整体接触语言,所学的短语或句子都是拿来可用的,而接触和记忆均为单词的学生所学的单词在使用中又要考虑到短语和搭配,可能记住了也不会灵活应用,徒增挫败感。

四、有效的评价模式兼顾过程和结果

笔者在教学评价上,实行激励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强调人人过关。课堂教学LJ教师在英语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给学生创设安全的课堂环境、激发其积极性。

听写、默写、背诵等内容,笔者要求学生人人过关,时间上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有早晚,但必须过关。笔者会物色有很多课代表和小组长,他们分别负责一项内容的人人过关。

作业上,通过两次批改进行评价。第一次,通过样本抽查,对每个学生抽查一道题目,进行批改,并打等级。第二次,讲评之后,学生订正、做笔记,教师全面批改学生的作业,目标是学生有否把自己错误的和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真正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