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字】幼儿园;教学;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0-0050-04

关于“家长参与”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有的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有的指“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还有的将其定义为“家长关注幼儿的所有学习活动,包括在家和在学校内发生的活动”。〔1〕综观这些定义,都强调家长参与幼儿学习活动,这表明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利用这一资源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有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家长参与的孩子的学业成绩会更好,而且孩子对学校有更多的好感。〔2〕可以说,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笔者在长春地区随机抽选了两所幼儿园,并在园长的帮助下分别抽取大中小班各一个,一共向家长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53份,回收率为90%。问卷的内容涵盖了家长对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态度以及具体参与行为等。所有问卷的调查数据用spss11.5做统计分析。另对一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作为补充,最后得出结论。

(一)家长对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

调查结果(见图1)表明,家长对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认识。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家长有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权利,并且认为这种参与是有意义的。

调查还发现,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同。其中职业为教师的家长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支持度最高。同时,学历越高的家长越赞同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这与济南某幼儿园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广度

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如直接走近幼儿园的教学现场,为教学活动准备材料、提供帮助,在家帮助幼儿巩固在幼儿园所学的内容等。其中约75%的家长表示会尽力为幼儿园提供帮助、准备材料等,其他家长则表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愿意提供此类帮助。如果教学内容正好是家长所熟悉的领域,超过一半的家长都愿意到课堂上去当助手甚至登台小试身手。同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会在家里辅导幼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

(三)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深度

本调查显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缺乏主动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幼儿园的邀请之下才会到教学现场(见图2)。即使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配角。只有12.5%的家长觉得在参与中有较大的主动权,有50%觉得有一定的主动权,而21.9%的家长则感到基本没有主动权,甚至有12.5%的家长觉得完全被动。

(四)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式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调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式:一是教师通知家长参与活动方式。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在入园或离园时口头通知或发书面通知”(85.7%),有时是通过电话和书信(15%),没有教师曾用过电子邮件来通知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二是家长了解教学活动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近80%的家长都是通过“入园和离园时与老师的交谈”来了解,有71.9%的家长是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了解,有37.5%的家长是通过活动室外面的公告栏来了解,此外还有家园联系册等。第三是教师为家长提供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研究表明,目前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开放日、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园练习册、请家长观摩教学活动等。鲜有教师邀请家长作为自己的教学助手或让家长组织教学活动。但是,家长期望的参与方式是:请家长随时参观活动(34.4%)、家园联系册(34.4%)、家长会(25%)、亲子活动(25%)、邀请家长当助手(18.8%)、请家长组织活动(18.8%)、开放日(15.6%)、与其他家长交流(6.3%)等。

可见,大部分家长都很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而幼儿园教师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也愿意在某种程度上提供机会。但是幼儿园与家长在沟通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家长对怎样参与的认识不同,有的家长尽管参与了活动却不知道这就是在参与;其次,有近40%的家长希望能给教师当助手或自己组织活动,但是幼儿园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最后,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忽视了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参与。

二、影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因素分析

家长是否乐意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参与的层次与水平如何等,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Mapp,Karen L(2002)〔4〕认为,影响家长参与的因素有社会因素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经历等,而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环境、教师的态度等。笔者认为,家长和幼儿园本身是影响家长参与的直接因素,而社会因素是间接因素,它通过影响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观念、行为等从而影响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参与。

(一)家长的学历、职业等会影响其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

家长的学历、职业等与家长对“家长参与”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参与的能力和信心之间都存在相关。研究表明,学历层次较高的家长和那些本身就是教师的家长对“家长参与”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也更有兴趣去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而一些学历较低的家长则没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参与动机也不强,这使得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较为被动。

此外,时间是制约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幼儿。大多数家长表示自己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不能保证每一次都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开放活动和亲子活动等。

(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态度及行为会影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

尽管很多幼儿园认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对家园工作的开展、幼儿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家长并非教师,也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幼儿园对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存有疑虑。而且组织家长参与教学活动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付出更多精力。幼儿园教师要考虑到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愿意提供的支持也限于他们觉得能控制的活动,这必定会限制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也减少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机会。

此外,幼儿园教师对于家长的兴趣、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了解不多,这可能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精心准备的活动不感兴趣;对活动时间的选择也很少从家长角度考虑,这更降低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三)社会环境对家长和幼儿园的影响

调查发现,在我国即使是那些积极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家长,其参与水平和参与频率仍然低于国外的家长,这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制度上的保障,这导致家长对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清。

按照Swap,Susan McAllister(1993)〔5〕的家长参与模式理论,我国家长的参与只属于保护主义模型。这表明家长的参与行为还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Cheng(1994)在浙江的研究表明,我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干涉受传统文化影响。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教师不可懈怠的职责,父母支持教师与学校的方式就是不干涉、不对抗。〔6〕

三、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建议

既然家长和幼儿园是影响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以提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同时,相关管理机构应提供社会支持与保障以促进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发展。

(一)制定相关制度,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已有研究表明,国外的家长参与水平普遍比国内要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有比较健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如在美国,早在1970年就已经使家长参与成为一种制度,并且从国家到各州政府都设有相关的“家长参与”的机构,如“家长参与研究中心”。这样可以为家长参与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并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提供家长参与的方案以及检查与评估等。

而在我国,目前有关家长参与的理论、政策法规都较少。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要重视家长资源,但并没有明确家长的权利与义务,这导致家长及幼儿园认识不清。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制定制度,成立相关组织以明确家长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在保障家长参与权的同时也约束他们的参与行为,避免家长过度参与从而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开展“家长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家长参与的有效途径。

(二)更新理念,增加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机会

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参与活动时受到教师的尊重,则会更愿意参与活动。同时Gbadamosi, Tara等人(2003)还指出,如果教师能了解家长的兴趣,邀请他们参与其所关注的活动,家长对活动的参与水平与参与广度都会得到提升。〔8〕因此,幼儿园及其工作人员应转变理念,积极为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提供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持。首先,应建立家长资料的收集、研究和分析制度,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家长的兴趣,邀请家长参与他们期望了解的活动。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的家长给予鼓励与表扬,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还应为家长提供各种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提升家长参与能力的机会。如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通过调查表向家长介绍主题及预设的活动,请家长提建议并写明自己可以提供的帮助;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邀请家长观摩,甚至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当教学助手;在主题活动结束后,请家长写反馈意见,包括活动开展后幼儿在家的表现以及对活动的评价等。

(三)家长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参与教学活动的认识和能力

对于家长而言,首先应明确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他人”的地位,积极关注子女的教育,主动与教师联系,为幼儿园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其次,家长可以通过上家长学校,向教师以及有经验的家长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从观念上提升自身参与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从实践上多次或深入地投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使自身的科学育儿能力得以更快提高。

参考文献:

〔1〕ALBRITTON,SHELLY,KLOTZ,et al.Parents as teacher:Advancing parent involvement in a child’s education〔R〕.Biloxi:Mid 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2003.

〔2〕WALBERG,HERBERT J,et al.Family programs for academic learning〔J〕.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1992,(2):12-28.

〔3〕济南市天桥区教工幼儿园课题组.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1).

〔4〕MAPP, KAREN L. Having their say: Parent describe how and why they are involved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R〕.New Orleans: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2.

〔5〕SWAP, SUSAN MCALLISTER.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 practice〔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

〔6〕周欣悦.谈中美家长参与教育的差异〔J〕. 教学与管理,2003, (3): 80.

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形式;装帧质量;阅读素养

一、幼儿园中幼儿的阅读现状

1.阅读形式单一

幼儿园的阅读形式主要由幼儿在图书区自行翻阅图书,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带领下阅读(幼儿阅读主动性差)给少数幼儿园提供幼儿电子读物,由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人均阅读时间短

据研究者观察,幼儿园提供给幼儿阅读的时间主要有:早上来园、区域活动时间、放学等待家长来接。对于入园晚、离园早的幼儿来说只有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进行自由阅读,但是由于每班幼儿人数基本为30~40人,许多幼儿并不能如愿。

3.阅读材料简陋

基本上每个幼儿园都配有专门的图书室,数量和质量各个幼儿园情况不同,但是这部分图书的利用率非常低。而幼儿可以随时获得阅读材料,主要集中在各班的区域角中,而这些图书基本上是由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而据研究者观察,这些材料存在以下情况:内容不适合幼儿阅读、数量较少、印刷质量低劣、图书保存状况差。

4.没有舒适安静的阅读区

个别幼儿园没有专门的阅读区域、幼儿取到图书后需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阅读。有的幼儿园有专门的阅读区,并布置了软垫等,但是空间不够独立、安静。

二、结论与建议

1.幼儿园阅读状况的原因

对于造成以上幼儿园里阅读状况的原因,研究者将从家长、

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幼儿在幼儿园里可获得的阅读资料大部分是由家长提供的,也就是说家长主导着幼儿园里阅读资料的选择权。据研究表明我国有83%的家长简单地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教儿童识字,将早期阅读变成了识字的工具,把阅读等同于识字。持这种认识的家长,忽视了早期阅读的任务主要是对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机械地认识一些汉字。可见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对幼儿早期阅读形成科学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长为幼儿选择阅读资料的决策。并且有部分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把阅读资料带到幼儿园这一举动的意义,因此把家里的旧书或是随便在市场上买的质量低劣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以完成老师的任务,这样的做法并不罕见。

幼儿园多把重心放在图书的配备上面,大多幼儿园有专门的图书室,并且从内容和装帧质量和数量来说,都比班级配备的图书要高,但是对于图书的真正使用率这个问题却值得怀疑。此外,幼儿园对于幼儿在园的阅读并不重视。同教研活动、教师专业成长等相比,幼儿阅读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地位。

从教师方面看,有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教师至今还没有真正思考过幼儿到底需要什么,在阅读上还是在走“告诉你一个道理”的老路子。虽然他们也认为“想象力是吸引孩子的兴趣所在,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却是无限的”,但是在具体做的时候,许多幼儿园教师仍然觉得“虽然孩子喜欢,可是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给幼儿讲这个故事不适合”。可见许多幼儿教师对于幼儿阅读资料的选择依然停留在教育意义上。并由观察来看,幼儿教师对幼儿阅读的组织并不重视,“讲故事提问题”依然是幼儿园集体阅读的模式。

就研究者观察的情况来看,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阅读兴趣并不高,其兴趣远低于幼儿园中的其他玩具,如插塑,橡皮泥等。而且幼儿的书籍爱护意识不高,在区域活动中,如果进入阅读区的幼儿多,很容易发生争抢,导致书籍损坏,许多幼儿在归还图书的时候没有整理的习惯。

2.解决方法

(1)家长树立科学择材观念

许多家长对儿童阅读重视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对儿童读物的选择随意性大,另一方面对幼儿早期阅读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在给幼儿选择材料时应该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选择适合各年龄段的读物。幼儿在听读成人讲故事的时候,往往依靠插图或形象化的语言来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言语的发展,幼儿逐渐摆脱了对图的依赖,而仅靠词的描述来理解,但在有适当的插图作辅助的条件下理解的效果最好。因此家长在给幼儿选择材料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切不可随意购买。此外,家长应对幼儿在幼儿园的阅读情况给予关注,家长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督促幼儿园和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2)幼儿园为早期阅读领航指路

面对当前早期阅读令人担忧的现状,幼儿园应该担负起幼儿阅读的引路人这一重要角色,以避免幼儿园图书室成为摆设。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周活动,各班推选爱读书的幼儿向全园推荐好书,既可以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提升自身阅读素养

教师作为幼儿在园进行阅读的指导者,他们的阅读观念是否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阅读状况。首先,幼儿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儿童文学回归儿童”这一理论,才能在现实中让文学真正走向幼儿,使文学成为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从而使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值得一提的是,需要进行幼儿文学启蒙教育的,不仅是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阅读内涵的指导和对家长的建议都建立在教师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上。其次,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的时候不应该拘泥在传统的集中形式上。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易于接受而又非常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师生共读、伙伴共读。为幼儿提供舒适、温馨、安全、丰富、便于交流、展示的物质环境,以及宽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从倾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大赛,到师生互动的共读,再到因人而异的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看书习惯,如:爱护书籍、看书的正确姿势等,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很难自己养成这些习惯。同时,教师应做好家长工作,使他们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早期阅读工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整个大环境而言,目前我国幼儿读物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引进版居多,原创不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选题重复、内容雷同的读物过多;很多作品在观念、科学性、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专家媒体有义务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广,把优秀的幼儿读物推荐给社会、幼儿园和家长。

参考文献:

[1]翟晓云.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张春莉.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水平.山东教育,2005(18).

幼儿园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本科;学前教育;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5-0030-04

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和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1〕实践教学旨在为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提升教育技能的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养成研究、创新的专业态度,综合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在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2〕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将学生在形成专业素质过程中需要经历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安排,将教学计划中所有学科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育教学实际情景之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逐步获得对学前教育实际工作情境完整系统的感性体验,进而真正理解各门学科对其专业成长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早日做好入职准备。

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对我国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一、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价值

有关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研究,直接推动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在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体系中,不论是中师教育的技能型课程体系,还是高师教育的理论型课程体系,均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师教育的要求。二者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较为单一,课程体系亟待调整。以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当前,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五个基本模块组成。模块一是以理论性为主的学前教育类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等;模块二是以表现性为主的艺术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模块三是以操作性为主的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各科教学法及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班级管理等;模块四是以入职缓冲为目的的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是指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模块五是以获得专业学位为目的的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这五大基本模块的教育目标虽然具有一定衔接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边界分明,五大模块中各门学科间的联系被人为切断,从而影响了培养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尚未落到实处。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以帮助学生早日做好入职准备。

1.为学生职业角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的第一天起,往往就要承担起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承担的所有工作。这就意味着,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不能留到入职后进行,而应尽可能在高校学习期间进行。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入职前基本实现从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的转换,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过渡。要完成这项任务,光靠专业理论学习显然不够,还要依靠专业实践活动,而这正是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意义所在。从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角色转换是情境性的,是学生在自然教育教学情境中建构教育知识、提高教育智慧的过程。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强调为学生提供大量教学实践机会,以期为学生职业角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2.实现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不重视实践教学,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就沦为一纸空谈。如果能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意义,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恰当选择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实施途径,就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正是一种可供参考的具体培养路径,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此外,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有利于发挥“合并型”高校的优势。原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具有专业技能教学的优势,而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理论知识教学优势。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打破以往中师教育偏于强调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理论水平提高的局限,也能改变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偏于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局限,从而发挥各自的专业发展优势,提高“合并型”高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二、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特征

1.注重学科课程的课内实践

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特征之一,是把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按学科逻辑有规律地渗透到各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方案的实施从新生入学即开始。学生沿着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学科逻辑线索,通过学科课程的课内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进入学前教育实践,消化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意识,逐渐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可打破五大课程基本模块的界限,将实践教学元素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入职前就能形成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换句话说,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强调让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开始接触学前教育工作实际,直至毕业,从而确保他们一直与学前教育实际工作保持密切接触。

2.发挥不同学科背景专业导师的作用

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另一特征是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专业人员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背景专业导师的作用。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任务由不同年级的学生、幼儿园相关教师和高校相关教师组成的实践共同体完成,这个实践共同体“是处于同一实习场的全体成员及其行为关系的总和”。〔3〕

三、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

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建设和完善。

1.制订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学期分工、所依托的主要学科、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实践活动的时间总量以及实践场地等项目(见下表)。

2.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做好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推进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有力保障。高校应注重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一方面可扩大高校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办学规模,以积极接纳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可建设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学实践基地,促使其规模化、体系化、制度化,以满足学生教育见习与实习的需要。高校可以考虑将常规教学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相结合,同时加强与社区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在幼儿园、社区开展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志愿服务。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既能为学生提供最鲜活的专业信息,也能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3.建设导师共同体

导师共同体由高校分管领导、高校学科指导教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导师(高年级学生)组成。导师共同体的职责是对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周密的设计,制订既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又符合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实践教学方案,并通过各自的实际工作保证方案顺利实施。导师共同体要激发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愿望,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收集和积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典型案例,鼓励和带领学生根据实践问题设计与改进研究方案,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与反思。

4.布置实践作业

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呈现方式的实践作业是贯彻渗透式实践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实践作业实质上是为学生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调整方案,最终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育智慧。各学科指导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在分析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体的实践作业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循序渐进、动态提高的实践教学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学前卫生学为依托的实践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性印象,学会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并撰写简单的测评报告,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卫生学原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作业的呈现方式有观察记录、测评报告和小论文等。

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托的实践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观察、调查、测验等手段分析个体的心理特征,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作业呈现以小型研究报告为主。

以学前儿童心理学为依托的实践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和运用专业知识,明确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从而激发他们为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调整与训练的意愿,为后续学习提供支持。作业呈现以小型研究报告和评论性论文为主。

以学前教育学为依托的实践作业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视角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呈现以评论性论文或说明性论文为主。

以学前游戏论和学前课程论为依托的实践作业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游戏观、学前教育课程观,为后续各科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奠定基础。作业呈现以游戏活动设计、调查报告等为主。

以各科教学法为依托的实践作业是以各科教学法为主线开展的幼儿园试教活动。在导师共同体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尝试逐步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以逐步做好入职准备。作业呈现方式是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以及相应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依托的实践作业是在基本完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在逐渐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完成的。在高校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课题选定、文献查阅、计划制订、方法选择、资料分析整理以及成果表述等一系列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充分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和类型,逐步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日后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渗透式实践教学方案具有较大的后续研究空间,可尝试采用行动研究法,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内容的过程中,将研究思路逐渐扩展到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渗透式实践教学中导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渗透式实践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等问题的研究上。

参考文献:

〔1〕曹能秀.走向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06(6):34-38.

〔2〕〔3〕秦金亮.走进全实践:反思型幼儿教育实践家的成长之路〔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7:40,5.

An Introduction of Immersive Practical Teaching Plan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Undergraduates in University

Li Lanfang, Zhang Haizhong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Lanzhou Municipal College, Lanzhou, 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