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
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调查时间: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调查地点:黄龙溪学校
调查对象:黄龙溪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度、参与度,以及同学们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透过问题,对本次改革进行策略调整。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黄龙溪学校地处成都市双流区的偏远位置,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团队意识,本校提出了五四三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学到调查之日我校推进改革已有一月有余,对此我们对参与此次改革的七八年级做了问卷调查。本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五环的理解、小组学习的合作方式、学生参与度、改革后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通过对问卷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对学生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有50个选择题,其中有47个单项选择题、3个开放性题目,主要针对五环课堂、学习四案、三生形成等主题。以下将是针对这些主题,结合问卷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一、 五环课堂:课前预习、自学合作、教师导学、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五环课堂指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中的五个教学环节,而本次改革的重点环节就在于“自学合作”。自学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先自学,然后把自己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收获拿出来与同学交流,然后合作解决困难问题,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团队竞争的能力,同时摆脱了老师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育。本次问卷针对自学合作设计有28个问题,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独立与合作。问卷显示,在自学合作板块95.6%的同学知道要先独立自学然后合作,但是在后续问题中显示67.7%的同学独立思考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一是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由于初中课程的知识量较大,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所以时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二是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让本组处于班级的优秀组行列,急于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造成中等及后进生不需要再深度思考。由于自学时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合作学习板块相应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合作交流时,中上层次的学生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后进生没有展现的机会、后进生又成了组长填鸭教育的对象等等。
(二)组内关系。此次问卷调查组内关系主要是组内角色分配、组员关系、组内纪律三个方面。组内有三个主要角色:组长、副组长、记录员,但是问卷显示32.3%的同学这三个角色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从而造成50.1%的小组内关系不够协调。在合作学习时,成员的发言顺序不够明确,造成上述后进生没有展现机会、优生急于展示成果等现象。并且衍生出部分后进生有被忽略的感受,同学间关系紧张,学习积极性逐渐削弱,甚至是没有被明确分配的同学上课经常偷偷聊天起来等现象。
(三)效率及评价。对自学合作教学环节的效率调查显示15%的同学觉得效果很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训练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很明显他们是优生。约50%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般和以前差不多,而剩余的同学则表示基本没有收获。这些数据也在告诉我们,中等生、差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在合作学习中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受益较少。同时,80%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成果,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小组由优生直接向组内公布答案,另一方面是因为每节课能过展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都希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也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组内协作的氛围等等。
二、 四案:预习单、导学单、当堂检测单、课后跟踪单
对同学们的四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预习单和导学单中有些问题是重复的,45.6%的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希望老师能够进行区分。(二)导学单上有些问题组内无法完成,必须要等老师的演示实验或点拨过后才能解决,所以希望老师能够恰当地介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当堂检测单做了后,老师能够在当天进行批阅、指导,以便于同学们能趁热打铁地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三、 三生:生动、生成、生腾
学校提出三生,旨在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网络,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放飞自我,本次问卷也调查了同学们对改革后的课堂学习感受。从问卷反应出:95%的学生都知道在教学改革后,需要他们亲自参与的环节更多,思考的空间广阔,团队协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只有23.7%的同学反应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甚至高达39%的学生觉得知识的达成度还不如以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改革理论支撑是对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成效还不够,需要针对问题采取符合本校实际的办法。
改进措施:针对问卷反应出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于学生层次不齐,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教学梯度,既能让学生雨露均沾,又能给优生思考和发展空间。这样就避免组内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优生手中,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学有所得带来的成就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尽可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团队协作时,组长负责学业解惑,副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及纪律维持,记录员则负责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或成果。为了培养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记录员由组内的组员轮流担当(组长、副组长除外)。
(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尽靠成果,还需要对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小组协作程度
打分、小组纪律打分、学生知识提高度打分等等。
(四)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做精准的导学,既能触发学生的学习点,又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老师对四案的处理必须及时,学生应在当天内得知自己的学业完成度的反馈信息,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四案的完成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置
一、衔接不紧密的原因分析
1.体育专业院校不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按照专业讲解示范、按照专业教技术、按照专业讲教法等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向着健康第一、灵活多样的快乐体育方向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不了解,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结合中小学实际(培养目标所需),具有盲目性。因此,在教学内容―毕业生―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之间形成一个“断带”。由于这个“断带”的存在,致使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教师与中小学需要衔接的不紧密。
2.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
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没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意见,没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这一变化在给了体育教师极大的自和主动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的变化看,课程设置减少了技术相对难度比较大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运动项目,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教学淡化了竞技运动,向快乐体育方向发展。而体育专业院校学科理论课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所需理论进行设置的。选修课设置了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竞赛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与中小学衔接的不紧密,仍然没有解决由于课程设置所形成的“断带”。
二、构建与中小学相互衔接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1.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
定期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院校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只有主动去了解和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因此,体育专业院校要利用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比较关键的时间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了解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走出去就是派主管领导带领教师到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把调研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请进来就是请中小学主管领导或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到本校,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讲座。并以调查报告和讲座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院校的实际,切实从中小学实际需要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这是实现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互衔接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最有效的途径。
2.更新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构建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施学科教学和分类教学。体育教育专业院校课程设置,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学时,用来增设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增设素质教育理论、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有关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等有关课程。这是理论课程设置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的结合点。
3.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要与中小学接轨。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以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基础。在教学和课程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照顾学生个性差异、性别差异的多元结构模式方向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要以现代的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并能结合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来设计、选择教学的模式,那么,所培养的毕业生就能够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090―01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点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研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境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体育教学展现了广阔的碧海蓝天。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有的体育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浮浅化、形式化,将心思用于课的形式上,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教学内容,走向了伪研究性学习的误区。而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体育尖子学生,而是所有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因此,体育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应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的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三、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1.进入问题情境。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如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或者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如,让学生“调查你所在社区居民的健身娱乐方式”、“调查你所生活区域内的体育教育资源”等,问题的获得可采取如下方式: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范围,学生自行选择题目或同一题目的不同视角;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生自行选择。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避免教师直接向学生指定问题,因为让学生“发现问题”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2.实践体验。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一阶段,学生既可以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新方式。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如对收集、分析信息资料、访谈、实地调查、整理资料和他人交流等的指导等。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有效性
一、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较差
学生们由于长时间在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只注重学生在主科知只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副科,片面的强调智育,这样也最终导致了学生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足,对于体育课的热情不是很高,从而出现了很多学生害怕上体育课,讨厌体育课的现象。例如:攀爬之类的体育项目本身对学生以后的逃生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能够掌握甚至听说过这项训练项目的都很少。
(二)中职学生学习、认知能力较差
中职学生与高中生属于同个范畴内,但是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的学生明显有较大的差距的,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他们在文化基础方面底子薄,也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认识方面的能力较差于普高的学生这一事实。所以,这也给我们作为中职的体育老师如何更好的对他们进行体育知识的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且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也和他们的意志力薄弱分不开。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当碰到困难的时候,由于缺乏一定的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困难面前总是习惯性的选择逃避。
(三)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思想认知不正确
在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及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些中职体育老师认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差生,从而主观的认为学生的基础差,管理难度大,导致在教学中存在倦怠情绪厌倦心理,没有认真的对待教学活动。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上的新纪律问题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没有好的纪律来约束约束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课堂持续,来维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便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体育教学应与新纪律同步进行,并肩齐驱,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也是老师课堂教学读的重要任务,评价一节体育课纪律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教学时间范围内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能否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能否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最总能够得到大大地改善,不会有“一颗老鼠屎扰乱一锅饭”的现象,不因为一点小事大惊小怪,引起骚动。达到“动而不乱、静而不死”的最佳状态。
(二)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一切是事情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对体育运动保持浓厚的兴趣呢?首先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课堂上要真诚友善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建议和需求老师尽最大可能的去帮助和理解他们,要多开设一些具有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和课程,不要采用呆板,无趣,理论性特强的教学模式,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进行表扬,并以此来鼓励其它同学,使得整个课堂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
(三)加强德育同步进行
体育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也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
三、如何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之有效性策略
(一)注重体育教学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
要做好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首先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从基本动作要领和一些基本技能入手,打牢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例如跑、跳、投等技能技巧。第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我们要主动的把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有需要的知识融会贯通到目前的体育课教学中来,以此来实现体育教学基础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的好用的上。
(二)把传统的体育锻炼意识转变为了教育教学的意识
大部分人认为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程仅是锻炼身体而已,就会有我身体好,无需锻炼的想法,却不知体育课堂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是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例如打篮球倘若不团结只依靠自己在篮球比赛中势必会被淘汰出局,所以体育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了教学的内容及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进行育人教学过程的编制。
(三)关注学生“心理”,达到健康教学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人的性格,所以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有些东西是父母决定的,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有些学生因为先天的一些缺陷或者身体素质差而自卑,导致心理素质差,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应该去激励鼓舞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承受失败的能力,告诉他们“胜不骄败不妥”的道理,倘若他们犯错,不要正面去指责和批评他们,要耐心的指导他们,换种角度委婉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足,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同学们都是一家人,不会有人嘲笑或者看不起他们,让他们放下心理的包袱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四)少做“技术性”运动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都是老师做学生模仿的局面,显得一点氛围也没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觉得乏味,大多数学生就是做做样子,混时间罢了;但是也不能不做具有技术性的运动了,只是不要一味的钻研。调查报告显示,有些女生希望不要做高难度的运动,这就需要老师尽量调整课堂内容,少做技术性强的运动,多做学生感兴趣的运动。
四、结论
总之,中职体育教学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死板,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就要求老师不断的反思,大胆的创新,让学生能领会到在体育教学里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天赋,达到师生同步,保证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真正走上活学活用的道路,达到优化中职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