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教育调查

城乡教育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教育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教育调查

城乡教育调查范文第1篇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将幼儿园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创设、生活活动、课程和一日活动四个量表。四个量表又分别由室内空间、室内安排、家具设备、游戏材料、布置展示、室外空间、教工需要、入园离园、进餐、午睡、如厕饮水、户内游戏、健康、社会、科学数学、语言、艺术、一日安排、人际互动等19个子量表组成。量表共分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和优秀五个等级。结果表明,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得分低,与城市及县城幼儿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二)教师情况

1.师幼比情况。以大班为例,农村幼儿园目前班额均值为36人,但幼儿园之间差别较大,师幼比均值为1∶22,个别高达1∶50,而城市和县城师分别为1∶16和1∶20。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匮乏,师幼比远未达到规定标准,远低于城市和县城。

2.教师学历、专业及职称情况。在农村幼儿教师最后学历中,初中占12.2%,高中占30.9%、中专占43.6%、大专占12.7%,本科仅有0.6%;在所学专业中,仅有21.0%是学前教育专业;拥有教师资格证者45.9%,其中仅有26.0%是幼儿教师资格证。城市幼儿教师最后学历中,100%为中专以上,其中49.6%为大专,39.3%为本科及以上学历,91.9%拥有教师资格证,其中82.2%为幼儿教师资格证。县城幼儿教师最后学历中,98.1%为中专以上,其中55.8%为大专,25.5%为本科及以上学历,72.5%拥有教师资格证,其中56.3%为幼儿教师资格证。由此可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以低学历、非幼教专业、无教师资格证为主,无论是学历还是专业都比城市及县城幼儿教师相差甚远。

3.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的幼儿教师农村有33.5%,而城市和县城分别为73.5%和60.2%,可见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远少于后两者。

(三)财政投入情况

为使对比更为合理,生均成本和生均年度公用经费以研究对象中的公办幼儿园为例。1.幼儿生均成本情况①。调查显示,农村生均成本为997元/年,城市与县城分别为3273元/年和2618元/年。2.生均年度公用经费情况②。调查表明,生均年度公用经费均值农村为130元,城市与县城分别为790元和513元。3.教师月收入情况③。根据教师月收入调查,比较均值得出,目前城市幼儿教师月收入为1540元,县城与农村分别为957元和783元。由上可见,农村幼儿园生均成本、生均年度公用经费远低于城市和县城,仅为城市的50%左右。财政投入的城乡不均衡及对农村幼儿教育投入的不足由此可见一斑。

(四)儿童入学准备情况

1.数学入学准备情况。数学总分为30分,对测查结果总分进行均值比:农村幼儿数学总分得分率为65.4%,县城与城市分别为75.4%和79.0%(见表2)。由此可见,农村幼儿教育质量较低,并没有真正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2.语言入学准备情况。语言总分为33分,对测查结果总分进行均值比较:农村幼儿语言总分得分率为57.44%,县城与城市分别为56.50%和67.22%。通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及县城幼儿数学总分得分与城市幼儿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说明在语言入学准备方面,农村及县城幼儿整体准备不足,且与城市幼儿存在一定差距。

二、分析与讨论

幼儿教育公平应当包括幼儿享有平等的入园机会、享有平等对待的教育过程,同时应积极消除各种引起教育结果不公平的因素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师资状况还是财政投入,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均存在较大差距,最终反映到幼儿身上的是入学准备方面的差距,反映了幼儿教育的不公平现状。

(一)幼儿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探析

1.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第一,教育环境质量差,大部分幼儿园无钱买教学活动材料,除了桌椅板凳外没有任何游戏材料,除了课本外无其他图书可阅读,户外大型玩具除了土制的木质滑梯外一无所有;第二,教师数量匮乏,班额过大,师幼比远未达到国家规定,且远低于城市和县城幼儿园;第三,待遇低,高素质教师难以留住。第四,培训提高机会少,教师素质普遍较低。这些必备教育资源配置的欠缺,致使农村幼儿享有教育机会少,且质量低。

2.教育过程简单粗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农村,受专业水平所限教师不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加之没有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教师在班级环境中不能为幼儿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更做不到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此,连基本保教工作都做不到位的农村幼儿教师,就无从“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育结果得非所愿。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由于专业水平较低,只能会什么教什么,会怎样教就怎样教。他们最熟悉的教学方式就是自己接受小学教育时的“读写算”和“手背后,都坐端”的小学集体教学模式,加之家长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小学打基础,要求幼儿园提早教授小学一年级知识,这对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如上所述,城乡幼儿在语言、数学方面的差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在教育结果方面的不公平现状。

(二)优化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

1.加大对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生均成本。201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因此,政府应提高幼儿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经费比例,并着力从提高教育生均成本做起。在固定资产、生均公用经费、年度人员总经费等方面提出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标准。

2.优化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监管机制。政府在配置资源时要注重补偿性和农村优先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按比例承担,且县、镇比例应小于省市和国家的比例(县、镇资金有限是造成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长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资源配置实施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资金到位及其有效利用。

3.制定保障幼儿教师平等权利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幼儿教育的公平性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占有和分配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实现幼儿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环节。因此,幼儿教师的配置是实现幼儿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通过设立保障城乡幼儿教师平等权利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比如教师编制、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以此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消除各种对幼儿教育公平的不利因素,以促进幼儿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调查范文第2篇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当前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几年来,以其设备简单、信息量大、受地域条件限制小等优点在全县得以迅速推广并受到广大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欢迎。近几年,由于操作人员不足、缺乏设备维护,很多村队远程教育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了乡镇党员干部的学习渠道。下面结合四道河子镇远程教育现状浅谈乡镇如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2乡镇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村队远程操作员一般是由村两委干部兼任,由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村青年文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青年都选择在城市发展,造成当前农村内青年少、文化程度低。且为了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村两委人员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员,这些干部虽然处事能力强,经验丰富,但是在应用电脑、远程操作系统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困难,要达到能熟练操作、自我甄选实用信息,甚至是自我排查日常故障的水平,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为之。

 

2.2农村远程设备缺乏维护。自远程设备安装后,全镇远程设备均由乡镇远程干事进行维护。当前乡镇工作繁重,远程干事一般都身兼多职,对远程设备的维护就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加之各村远程设备的自然损坏、村队改建、扩建办公室造成的丢失损坏、其他意外事故的损坏等原因,使村队近一半的远程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此外,由于大风影响,往往是上午调试好的远程设备,下午被风刮后就不能正常连接。

 

2.3缺乏经费。一是村队远程操作员工资水平较低。远程操作员所拿工资为村队正职的40%,往往一年下来远程干部的工资在4000-6000元左右,连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村远程操作员往往身兼多职或务工、务农;二是镇远程干事在处理维修调试远程设备的过程中没有代步工具,只能通过搭顺风车或等待公车的方式到达村队,以四道河子为例,最远的村队下八户片四个村距离镇区均超过40公里,打车需50元(无线路车)。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远程设备的维护和远程教育的正常开展。

 

2.4农村远程操作员积极性不高。远程教育点多面广,特别是依托村党员活动室建的站点,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站点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等事情大都由乡镇远程教育工作站代为包办了,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尽快让各村在管理和使用上独立起来,才能真正充分发挥远程设备的重要作用。而村队远程操作员每年只需填写远程教育手册即可,工作单一简单。造成操作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推一步干一步,缺乏工作主动性。

 

2.5是受众面太窄。当前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不仅仅是村级站点的技术使用问题,还存在着受众面太窄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当中文化程度较高、思想意识先进的年轻人们大都外出务工了,留守家中的是大量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这部分人的思想意识较为落后,依靠科学致富的意识不强。而当前远程教育受众一般只有村队干部和党员,人员一般不超过30人,面对上百人的常住村民来说,辐射面积比较窄。作用发挥不明显。

 

3解决乡镇基层远程教育问题的方法

 

3.1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我们广大的基层远程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一是树立远程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的意识,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二是树立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的意识。要充分发挥远教设备的作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必须得摒弃急于求成的想法,扑下身子,因地制宜,踏踏实实投身到工作中去。

 

3.2是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专兼职人员。思想认识到位了,还得付诸行动才能收到实效。首先得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服务机构,明确各自职能和任务,确保经费得到保障;其次得充实专兼职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全县各乡镇大都已经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站,也有自己的工作人员,但普遍存在工作人员数量偏少、兼职过多、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

 

乡镇处于最基层,面临大量繁杂的工作,年轻人偏少,想要落实专兼职人员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此种情况,可采取外人为我所用的办法,即将乡镇中心校、各中心小学、村小的计算机专职人员充实到远程教育工作站,借用其技术资源来推动全镇的远程教育工作。

 

3.3是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奖惩并用,以充分调动站点工作人员、尤其是村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一是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站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管理员为第二责任人,并将管理和使用情况纳入到镇党委、政府对村年终考核的内容中,搞得好的加分,搞得不好的减分。二是结合“七、一”建党节对远程工作走在前面的村党支部和管理人员由镇党委予以表彰,树立先进典型,以便以点带面。

 

3.4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远教知晓率。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利用逢场天发放宣传单、现场咨询讲解、播放学用典型示范户光碟、学用成果展播等方式对远程教育的好处进行大力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远程教育工作中来的积极性。

 

3.5是保持纵横联系,获取指导和支持。上级远程办是远程教育工作的业务领导部门,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远程教育工作经验,兄弟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亮点。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只依靠乡镇自身的力量显然不行,因此,乡镇远程教育工作站一定要与上级远程办及兄弟乡镇远程教育工作站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以获取其最大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城乡教育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疗养员;健康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护士的职能也日益多元化,对住院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我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笔者对我科2006年4~10月期间80位疗养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4~10月来院疗养员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52~9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63例。保健疗养23例,康复疗养57例,其中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6例,其他疾病8例,同时含有2种以上疾病者1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0岁者为老年组,共57例,≤60岁者为中青年组,共23例。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疗养期间可接受健康教育的次数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实施者需求及对教育内容的7项需求,包括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景观治疗的作用、饮食及科学锻炼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调查人员为我科护士,由责任护士将问卷发

放给疗养员,说明每项内容,问卷由疗养员自愿填写,视力不佳者由责任护士解释并代为填写。

2结果

2.1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需求频率的结果老年组57例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 中青年组16例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老年组49例要求在15 d疗养期间进行3次及以上的健康教育,中青年组6例有此要求,17例要求进行2次或2次以下的健康教育。

2.2对各项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者需求的结果少数疗养员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方面的知识可由护士实施,其余疗养员认为医生对上述内容更加专业,是教育的最佳人选;多数疗养员认为在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由护士实施更好一些。不同年龄组的疗养员对上述内容的认同率一致(表1)。

2.3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结果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和景观治疗的作用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低于中青年组,而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高于中青年组(表2 )。

3讨论

3.1 护士要承担起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疗养员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提高疗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一致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应由医生实施教育,而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则由护士实施教育。提示护士要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不仅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相关疾病的专业培训。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护士能较大地提高教育效果及疗养员对教育的满意度[2]。

3.2对不同年龄疗养员的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疗养员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详细了解的比率较老年组高,而愿意参加教育的次数比老年组少,老年疗养员更愿意详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上述结果表明中青年疗养员认为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更重要,可能与中青年疗养员文化程度较高有关,而中青年疗养员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老年疗养员高,不愿意花较多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对不同年龄的疗养员教育应采取不同方法,如中青年疗养员可利用饭后的闲暇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且2次/疗养期,将健康教育内容安排的短而精。而对老年疗养员可在上午或下午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3~4次/疗养期,且对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出版社,2001.88

城乡教育调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师队伍 区域均衡

一、问题提出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点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我省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积极指导、扶持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学前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个世纪就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统筹发展学前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国民素质,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必然导致城乡之间教育事业的不均衡发展,因而要实现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促进每一个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幼儿师资的均衡配置。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政策越来越突显农村教育地位的大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来看城乡之间的教育师资力量在数量分布和结构配置上均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与城市幼儿教师队伍相比,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数量不足、文化程度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等现状。这与我国当前致力于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是相违背的,幼儿教师城乡发展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瓶颈。

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城乡均衡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调查当前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的建议,对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调查的范围为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和福建省武夷山市2个地区的幼儿教师队伍,其中厦门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均走在福建省前列,是典型的福建省城市代表,而福建省武夷山市是福建省比较典型的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二)调查内容

调查以相关地市的幼教专干和幼儿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各地区的师生比、教师的编制情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自编《福建省幼儿教师队伍现状调查表》,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师生比、教师在编情况、教师的学历结构、教师的职称、教师的年龄、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调查厦门市同安区和武夷山市部分地区的幼教管理机构、幼儿园的情况,获得第一手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2.访谈法

深入厦门市同安区和武夷山市2个地区对相关幼教干部和公办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倾听他们更加真实的想法,弥补问卷不足,以得到最真实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资料,提升研究的有效性和准备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截止至日期2012年7月厦门市同安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03所,福建省武夷山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8所。通过对2个地区的师生比、教师的编制情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城乡幼儿园生师比均偏高

教育部规定幼儿园标准配备师资以班为单位“每班配备两教一保”,若以幼儿数来看,参照国际幼儿园生师比标准15:1。从2011年―2012年福建省若干地市生师比比较表(表1)可以看出,同安区的生师比为18.05:1,而武夷山市的生师比为19.82:1,可见这2个地区的生师比都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生师比均偏高。

由此可见不论是城区还是乡区,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都不足,缺口比较大,各班的保育和教育等诸多角色均有数量有限的教师承担,教师没有一丝空闲时间,可见幼儿教师工作负担及其沉重。“幼儿多,幼儿园少,入园难,入公办幼儿园更难”这样的现状在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是导致城乡幼儿园生师比均偏高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幼儿教师编制缺编严重

从2011年-2012年福建省若干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编制情况统计表(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厦门市同安区幼儿教师队伍的缺编情况,武夷山市幼儿教师缺编严重,以缺编人数占编制数比例计算缺编率,武夷山市幼儿教师的缺编率高达100.00%。由于幼儿教师严重缺编,福建省武夷山市多数幼儿园不得不大量聘请代课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具备教师资格的,这些代课幼儿教师属于临时聘用,身份不明确,没有相关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和机修机会,综合素质不高且流动频繁,这样的师资力量令人担忧。此外缺编还导致幼儿园大班比例增加,很多班级的学生数达到五十人,这样的幼儿数超额必然导致教师负荷增加,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农村幼儿教师之所以缺编严重,与多年来幼儿园的发展转型、改制及民办园的发展变迁有关,而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以农业为主的乡区财政能力薄弱问题长期存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压缩教师编制以减少教育财政支出。

(三)城乡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从图一2011-2012年福建省分地市幼儿专任教师职称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思明区幼儿专任教师达到大专以上水平的教师数量高于同安地区,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幼儿教师合格标准,同安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1.3%,而武夷山市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2.7%,学历合格率比同安区略高,但总体来说,城乡地区的学历合格率都偏低,情况并不乐观。同安区低学历的幼儿专任教师比重较大,其中学历低于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达到13.7%,而武夷山市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处于高中阶段或高中阶段以下的达到35.7%。总体来说,城乡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均偏低。

虽然学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没有绝对关系,但不可否认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的幼儿教师在知识结构、专业观念和实际教学等各方面能力远超低学历水平的幼儿教师。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当前城乡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的现状。

(四)城乡幼儿教师职称水平较低

职称是用来评定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图二福建省分地区幼儿专任教师职称分布图可以看出,不论是以处于福建省城区厦门市的同安区还是以武夷山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它们未评职称的幼儿教师比例都偏大,同安区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超过3/4,而武夷山市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更是高达80%。具体分析各地市小中高职称的教师数,同安区和武夷山均没有中学高级幼儿教师,同安区骨干教师比例仅有5%,而武夷山的幼儿骨干教师比例仅有10%。中学高级职称属于幼儿教师职称中的最高级,他们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都是幼儿园的引导者,能发挥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进而可以促进整体幼儿的发展。综上数据反映出当前城乡地区的幼儿教师职称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农村较高职称级别的幼儿教师缺口更大。(见图一)

(五)城乡幼儿教师年龄结构趋合理化

调查发现城市和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均处于较年轻化水平,而年纪较长的幼儿教师也占据一定比例,这样的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从图三2011-2012年福建省分地区幼儿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概况可以看出,在同安区20-30岁和30-40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均占据较大比例,教师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幼儿教师比例为78%,约占所有教师比例的3/4;而武夷山地区55.6%的幼儿教师年龄在20-30之间,超过所有教师数的一半。与此同时,年龄阶段在40-50岁之间的教师比例,同安市占据18.2%,武夷山市占据12.5%。

一般来说,年纪较长的幼儿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年轻化的幼儿教师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年龄结构有助于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互教互长,因此总体来说,城乡幼儿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较合理化水平。

(六)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水平低

据调查相对于同安区专任幼儿教师平均薪资4000元,武夷山市幼儿专任教师平均薪资仅为2000元,城乡幼儿专任教师工作负荷相同,工资却差距在2倍以上。对于教育经费的投放方面,武夷山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仅占4%。

城乡间教师资质水平差距长期存在,农村教育经费欠缺,编制不足,教师资源投入不足普遍不足,而且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乡间差距呈现拉大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二元教育体制,国家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与城市幼儿教师薪资差距颇大的待遇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农村任教。

四、促进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厦门市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师资发展呈现不均衡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应有计划地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来扭转教育师资力量发展失衡的状况,从而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一)加快立法进程明确学前教育地位

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明确学前教育地位。美国和英国通过立法保证本国学前教育的地位和经济投入,保证学前教育发展,这样的方法值得我们效仿。相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立法不足,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均有全国性的专门法律。正是我国缺乏有力的学前教育法律,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学前教育职责及其不清晰。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教育现状,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保障机制,从法律上强调学前教育的地位和性质,明确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职责和义务,并强制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立法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尤其不可忽略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保障他们工资、职称评定、福利保障等各方面权益,促进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二)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

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即财政投入,没有可靠、稳定的投入保障就不可能有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而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更为紧缺,大部分紧靠极为微薄的收费或主管部门申请的少量经费艰难支撑整个农村地区幼儿园的一切开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应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城乡发展与投入不均衡的现状。由于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没有明确的规定,学前教育经费包含在义务教育经费中,没有单独预算,学前教育投入缺乏有力的财力保障,并且城乡学前教育投资结构不平衡,教育不公平凸显严重。因此应增加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专款专用,并增加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从经济上满足农村幼儿园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资金要求,改善农村幼儿园简陋的办学条件,使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享有同样的学习资源;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给他们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困扰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乡村执教。

(三)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主要采取引进新教师,劝退不合格教师和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体制三种方法。其中培训是适用最广,见效最快的解决方式,大部分幼儿教师能通过有效、有针对性的培训得到进一步提高,直接提高保教质量。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应避免当前存在的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培训时间不足等弊端,要切实有效地建立培训机制和监督机制。3年内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省级或国家级培训,而各地在5年对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首先,针对农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内容,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如对不同层次、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内容使用应有所侧重,其次增加农村教师培训的数量与形式,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供机会和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如开展集体观摩、分片研讨、跟班学习、入园实践等,并与导师指导下的自学等教学方式相结合,积极鼓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培训实效。

参考文献:

城乡教育调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0-0015-03

[作者简介]邓泽军(1966-),男,四川南江人,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朱昌渝(1966-),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张丹丹(1965-),女,安徽无为人,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成都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努力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幼儿教师的均衡配置,并力求从管理体制上予以确保。我们对成都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在把握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城乡幼儿教师配置差异的现状

城乡幼儿教师配置状况可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判定和描述,其中教师数量配置主要依据办园规模和班级教师数量,教师质量配置通常是通过教师的学历、职称、教龄、专业水平、工作成绩等指标反映,教师队伍结构可以分解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从本次调查来看,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配置的差异情况如下。

(一)办园规模和教师数量

调查显示,主城六区和县城幼儿园(即城市幼儿园)办学规模在4~6个班的占14.3%,7~10个班的占46.9%,11~15个班的占30.6%,16个班以上的占8.2%;而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即乡镇幼儿园)办园规模在4~6个班的占30.6%,7~10个班的占20.0%,11~15个班的占38.9%,超过16个班的占5.6%。由此可见,城市幼儿园以7~15个班居多,乡镇幼儿园以11~15个班和4~6个班的居多,相对来讲,城市幼儿园的规模普遍比较适中,而乡镇幼儿园的规模呈现过小或过大的现状。调查还显示,城市幼儿园中,班级幼儿人数在30~35人的占38.8%,幼儿人数在36~50人的占51.0%;在乡镇幼儿园中,幼儿人数在30~35人的班级占27.8%,有52.8%的班级幼儿人数为36~50人。可见,城市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的班级规模在总体上比较接近。另外,71.4%的城市幼儿园的班级教师配置是两教一保;而在乡镇幼儿园中,58.3%的班级是两教一保,30.6%的班级是一教一保。

(二)教师的学历和教龄

调查显示,在城市幼儿教师中,有93.9%的人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而在乡镇幼儿教师中,有80.5%的人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其中,83.6%的城市幼儿教师和88.9%的乡镇幼儿教师是通过学校分配和单位自主招聘两个渠道进入教师岗位的。有81.6%的城市幼儿教师的教龄在6~29年,而同一教龄段的乡镇幼儿教师只有63.9%。这表明,相对于乡镇幼儿教师,城市幼儿教师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

调查显示,城市幼儿教师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65.3%,40~50岁的占34.7%;而乡镇幼儿教师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86.1%,40~50岁的占11.1%,这表明,乡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上更年轻。另外,调查还表明,有69.4%的城市幼儿教师具有幼教高级和幼教一级职称,拥有相同职称的乡镇幼儿教师占61.1%,这说明多数城乡幼儿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问题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制度规范的统一体,机构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制度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应包括管理机构与制度规范两方面,由于制度规范是其中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主要从制度规范方面分析其中的管理体制问题。

(一)政策配套不完善,缺少财力保障

成都市从2003年以来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师均衡配置获得了政策支持,而学前教育阶段的城乡教师均衡配置依然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调查显示,在“改善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关键”一项中,选择依靠各级政策的占54.1%,选择依靠教育管理机构的占44.7%,这表明多数幼儿教师更看重政策管理的作用。而对于“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与制度建设情况”,36.5%的教师认为针对性不强,35.3%的教师认为操作性不强,18.8%的教师认为不够规范,9.4%的教师认为重视不够。这说明成都市在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政策与制度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政策配套支持,因而在财力上也缺乏相应的保障。调查显示,对于“城乡幼儿教师队伍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55.3%的教师认为是缺乏经费,27.1%的教师觉得是师资来源问题,20.0%的教师归咎于管理水平,17.6%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因素。可见,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经济因素是导致城乡幼儿教师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达到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认为应均衡薪酬福利的教师占57.6%,有27.1%的教师认为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12.9%的教师赞同均衡进修机会。此外,有69.4%的教师认为福利待遇制度是推行城乡幼儿教师合理流动中最需要改革的管理制度。

(二)配置规划不合理,单向流动频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变化,城乡人口结构对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有了新的需求。在城市方面,受经济建设总体布局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成都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共同形成了新的城市社区人口,同时一些农迁改造项目也出现了大量农转居民,这两部分人群的适龄子女对城市幼儿园及其教师队伍的规划提出了巨大挑战。在乡镇方面,由于人们逐渐对学前教育开始重视以及职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将子女托管在幼儿园,这些状况对乡镇幼儿教师配置的规划也提出了挑战。在调查中,有38.9%的幼儿教师认为缺乏明确规划是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主要问题,而近年来常见的“入园难”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配置规划的滞后。

城乡幼儿教育不仅缺乏合理规划,而且差距明显,这也导致了城乡幼儿教师的单向流动。调查发现,相对而言,城市幼儿园的经费来源较为稳定,这不仅利于改善幼儿园的软硬件环境,还能促进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而乡镇幼儿园由于经费紧张,导致设施场地不足、师幼比低、教学活动单一,抑制了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教师认为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单向流动现象比较严重,其中有15.3%认为非常严重。乡镇幼儿教师由于薪酬福利较低,向城市流动的现象非常普遍,优质的师资更是集中在少数示范幼儿园。

(三)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由于成都市至今尚未构建起个性化的幼儿教师管理制度,现有的制度在实践中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实际需要。调查显示,69.4%的教师认为福利待遇制度是“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需要努力改革的教师管理制度”,18.8%的教师认为是职称评定制度,10.6%的教师选择了教师评价与考核制度。这说明多种教师管理制度共同影响着城乡幼儿教师的均衡配置。并且,有49.4%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幼儿教师配置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的,而42.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幼儿园决定的。这说明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各自设立的管理制度都在发挥作用。由于缺乏针对乡镇幼儿教师应有的激励,教学活动也比较单调,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乡镇幼儿教师管理与激励制度。成都市各区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相应的管理制度未能根据这些差异,体现其针对性和灵活性,未能协调各方利益,难以适应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现实需要。

三、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一)设立管理机构,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管理机构的设立是管理体制完善的体现,有助于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有利于进行舆论宣传、统筹监管和跟踪评估。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统筹制定城乡幼儿教育发展规划,有效地推进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可以支持农村幼儿园更新教师队伍,防止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还可以增加社会对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知晓度和关注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调查显示,有43.5%的教师认为“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实施困难”在于措施操作不够具体,38.9%的认为是缺乏明确的规划,认为主管部门宣传不够占10.6%。因此,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切实承担起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责任,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普遍知晓相关政策。

(二)完善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制度

管理制度是管理体制的核心,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完善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制度。

一是改革城乡幼儿教师的编制管理制度。目前,成都市各区县在编制管理上采取的做法是核编到园(单位)管理,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很难根据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幼儿园布局动态调配系统内教职工的编制。因此,可以将编制核编到园改为核编到区县,即对教育人事管理实行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总量控制,在总编制范围内调剂余缺,形成由教育行政部门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在区县内实行教师无园籍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人才身份”归谁管的问题,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内共享,为幼儿教师在区域内的无障碍循环流动创造条件。

二是完善城乡幼儿教师流动制度。目前成都市幼儿教师流动大多是半自发性、局部性的,以点状为主,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对教师流动的区域范围、时间间隔、年限,以及教师所具备流动的资格、待遇等方面的明确规定。因此,必须以相关政策、法规来确保城乡幼儿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制定和各区县幼儿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细则,建立稳定有效的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成都市幼儿教师在城乡幼儿园之间轮岗执教。同时,还要调整城乡幼儿教师的相关待遇,建立对幼儿教师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实行流动教师的流动成本补偿和差异补偿,对流动到乡村和薄弱幼儿园的教师,不仅要落实相关的补贴政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在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照顾,以消除教师参与“定期流动”的后顾之忧。

(三)提升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