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职业化论文

审计职业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职业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职业化论文

审计职业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是近年来在农村财务管理中摸索出的比较实用的农村会计管理方法。但是实践中有些细小的问题还需继续加强管理,继续再教育,定期培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规范行为,明确权责,加强监督等。

自农村会计实行职业化管理以来,公开招聘、异村任职,看似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其实仍存在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职的农村会计部分素质偏低,行为不规范,责权不明确等等。农村职业化会计的管理巫待加强。

一、继续学习、提高素质

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是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有不少农村会计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认为自己不过是村委招聘的打工仔,记账员,无权无责。有的甚至一个月不到任职村一次,村里的会议不参加,大事小事不知道,一些财务活动都让出纳,月底了了草草记记账就算完事;有的虽参加了会议,对会议内容也不关心,自认为是外村人,所以置身事外,还有的本身任职村村情不了解,业务上又不熟悉,甚至对自己的职责都弄不清楚,干起工作来当然不见起色,真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凡此种种,农村会计与任职村之间总难达到工作上的默契与和谐,久而久之导致会计工作陷入半瘫痪状态。不难看出,农村职业化会计的管理堕待加强,如不早下大力气抓好队伍建设工作,将会大大削弱这支队伍的战斗力,甚至会诱发新一轮财务管理混乱。所以,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继续培训学习,使他们开阔思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的第一步。

二、规范行为、明确权责

乡镇经管站要严把审计关,月初将上月发生的收支单据送经管站先审计后入账。这样村干部签批的收支单据是否合理由经管站审计决定,不至于使会计感觉无权无责,只是记记账而已。也不至于使会计为了自己处好与任职村之间的关系,而营私舞弊,甚至为村干部的不合理开支大加掩护。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村干部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合法性、必要性,村干部在审计工作上的配合是村会计下好帐、理好帐的关键。如果村干部不配合,特别是村书记、主任的“一支笔”签批的单据如果很多是不合法不合理的,势必给任职农村会计造成麻烦与压力,长此一往就会使村会计无法工作,无所适从,给会计工作带来艰难险阻、层层障碍。

坚持村财务公开、民主监督,也是减轻村会计工作压力的一条好途径。财务内容公开了,群众的监督自然会使村干部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收入支出单据合情合理了,村会计在审计这一关上顺利了,工作上的部分难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三、措施得当、有效监控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有的村会计挣钱心切,或忙于家庭经济,或不辞而别外出打工,严重影响了村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作风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是坚决要不得的,村会计是一个村集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人物,是村书记、村主任的“内当家”,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村会计,村会计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繁忙的就数村会计,关键时刻寸步难离,所以,保证村会计坚守工作岗位,是搞好村财务的先决条件。乡镇经管站不但要规定好每月的会计报账日,也要定期招集会计会,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但措施要得当,时间上也不能太多占用会计个人的时间,如前所说,会计本来就是最忙的,如若太多捆绑他们,影响他们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也是不足取的。让他们过上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也是搞好村财务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亲耳听到有一个村会计自己说:“我平时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在一年一度的议事会上,听着自己的工作被父老乡亲们认可,拿着上级颁发的奖状时,心里甜甜的,觉得非常充实,一切烦恼得到失和忙碌劳累都烟消云散了。”可见有了有效的监控,得当的措施,村会计是完全能够搞好村财务工作的。

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审计职业化论文范文第2篇

【?P键词】政策;审计;扶贫;策略

【Keywords】policy; audit;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39.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7-02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坦白说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各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将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审计机关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如何在新时期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全力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审计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分析

2.1 认真贯彻基本方略

2015年12月15日,“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会召开,会上扶贫办主任刘永福表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就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项基本方略的实施,变革了现有的扶贫思路和方式,更为形象地来说,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就是将“输血”转变为“造血”,来实现贫困地区的自主脱贫。以往扶贫项目的重点放在了GDP的增长上,现在要转变为注重脱贫的成效,也就是说要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前文我们提到了精准扶贫政策主要涵盖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其中六个精准包括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2 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方案

按照《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和《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进度安排,不断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深入推进“五个一批”,扎实开展十大扶贫行动,深化社会参与扶贫,实施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瞄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困难的地方、最贫困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解决深度贫困摆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还要建立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和监管机制。抓紧出台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具体意见,把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3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3.1 是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在此背景下,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审计部门作为重要的基层职能机构,要深入分析新常态,深化审计重点,强化跟踪审计精准扶贫等重大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性[1]。在新常态的新要求下,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3.2 是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这些是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就要根据这些理念,本着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遵循以人为本,践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开创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局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十三五”时期,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收关期,扶贫攻坚应取得阶段性成果。所以,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贯彻统筹分配、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3.3 是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的保障

从顶层设计来看,精准扶贫是一项较为全面的政策,也被称为“点穴式”扶贫,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坚持”等多个层面。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解决扶贫中的难题,突破以往扶贫的瓶颈,将扶贫具体落实到特定的困难地区、特定的困难群众中。审计机关的工作就是要及时跟进产业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帮扶跟进机制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显著提升,才能保障整个扶贫工作成效,帮助真正贫困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4 强化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策略分析

4.1 完善精准扶贫审计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时效性,这就需要完善审计新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审计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规划部署,对审计项目的思路、重点、方法进行细化,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有效落实;二是要提高审计整合工作的协调性,精准扶贫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开展跟踪审计时要准保把握扶贫地区的优劣势,实现审计工作的多维度融合,针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实现,要做好及时沟通与协调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强化跟踪审计监督效能;三是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审计工作的经验,以及相关的工作情况,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跟踪审计理念及审计方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2 加强高素质、高水平??计队伍的建设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离不开审计队伍的支持,审计人员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审计的职业化水平,引进新的技术方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审计队伍的建设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审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为基本标准,构建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确保干部能够正确引导审计工作。二是加强职业化建设,优化审计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需要进一步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工作其实是一项涉及学科很广的工作,包括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所以针对在职人员,必须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三是坚持依法文明审计,加强审计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审慎客观,文明规范,取信于群众、社会、党和政府。四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管理系统,高度重视跟踪审计过程中关联数据的分析,有机整合数据分析与实地审计工作,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有效提升审计水平。

4.3 加强精准扶贫的跟踪审计监管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结果应做到及时报告、依法公开,让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情况,可以利用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平台来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尤其是对政策不落实,或是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应重点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加强精准扶贫的跟踪审计监管,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审计职业化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涉及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只有按其逻辑关系依次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涉及多个方面,它们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这一逻辑顺序是不可逆的。只有依次解决好每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一、观念创新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探索和运用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有: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以上方法的探索与运用,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教学改革,其作用的发挥是相当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应是全方位的成龙配套的教学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观念的创新。

1.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要创新观念。一般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是会支持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支持是不够的,而要在深刻理解行动导向的教学的真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支持。要为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扫除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切障碍,解决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2.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创新观念。完全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其教学的过程、要求和结果都是有别于当前的教学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完全用现有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来进行教学管理。如教案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评价,甚至课表的安排、上课的场所,以及与此有关的特殊要求等,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欲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3.教师要创新观念。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按其学科体系进行的教学。多年以来,大家都在强调高职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块,减少理论教学这一块,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准。但是怎样才叫适度够用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定量指标。笔者认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来定比例,各占百分之多少,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做;教理论,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吗、能做到更好吗?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是局部的变革,也不是某一层面的改革,而是全方位的多维度的改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彻底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一次革命,它将带来高职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二、教师素质

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的创新,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没有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行动导向的教学不可能得以彻底实现。这是因为,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要靠教师来设计;体现行动导向的教材要靠教师来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靠教师来探索和运用;教学考核创新要靠教师来完成。高职教师要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具体来讲,要提高以下六种能力:

1.开拓创新能力。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这一课题历史地落在了当今高职教师的肩上。它需要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职教师来研究、探索、实施。作为高职教师,首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实践,在改革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2.课程设计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这也是要靠教师来完成的。我们现有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参加课程设计。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参与了课程设计,也是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要完成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高职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践,要熟悉职业岗位的特点、职业工作的过程、职业工作的内容、职业群中相关职业的关系等。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能力。

3.教材开发能力。高职教师不仅要按行动导向来设计课程,还要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以行动为导向来编写教材。这对于高职教师来讲,又是一次自我挑战。毫无疑问,要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高职教师只有接受挑战,通过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其教材开发的能力。

4.职业求新能力。职业是在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原有技能可能不再适用,新的技能不断形成。作为高职教师,要高度关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学的社会实践情况,始终站在职业前沿,做到你变我变,使其教学过程始终反映职业技术的最新水平,增强其职业求新能力。

5.职业操作能力。高职教师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操作能力。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即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做,会操作。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职业操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能讲而不能做的教师,是难以胜任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的。

6.职业教学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高职教师唯有迎难而上,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总之,高职教师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职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三、课程设计

现有的课程是按学科体系设计的,而学科体系的课程是难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的。因此,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重构。这一重任还是落在高职教师的肩上,其中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成为改革的先行者。笔者认为,要成功构建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个性发展三个外部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在课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社会需求在课程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动态发展的劳动市场的需求。知识体系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支撑作用。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体系,而且包括现代以经验知识为主的行动体系。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主要考虑后者。个性发展是课程设计的纽带,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由于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其个性发展与职业情境结合尤为紧密,因此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要为学生个性发展留下较大空间。

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具体实施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实际的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第二,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第三,将职业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处理;第四,进行职业化课程设计。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课程设计职业化,职业设计工作化,工作设计过程化,过程设计具体化,具体设计科学化。

四、教材开发

现有教材是按学科体系编写的,按现有教材组织教学,难以实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高职教材必须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教材开发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变学科体系为职业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体现在高职教材的编写中,就是要坚持以职业行动为导向,教材不再按学科体系,而是要按职业分工科学组织编写,变学科体系的教材为职业体系的教材。如现有的会计教材,就是学科体系的,它是按会计专业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按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划分为若干学科,并编写出相应的教材。

2.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现有高职教材是知识体系化的教材,每本教材都是一定量知识的集成,整个知识化的专业教材体系集专业知识之大成,这种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材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知识体系的教材是按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编写的,行动导向的教材要打破这种体系,而以行动操作为线索来组织教材编写,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某一职业工作有哪些行动(做些什么)?怎样行动(怎么做)?为什么这么行动(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更好的行动吗(还有更好的做法吗)?

3.变静态体系为动态体系。学科体系的教材是理论知识的静态反映,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方法、推理、判断、结论等组成的理论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教材反映职业工作的动态过程,变静态体系教材为动态体系教材。如现有的《审计基础》教材,就是静态体系,包括十一章(各种版本大同小异),这种教材体系除了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审计知识外,无法让学生感受审计工作的动态过程。为使审计教材符合行动导向,就要将静态体系变成动态体系。具体开发教材时,应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将现有的审计工作按其工作过程的不同分成若干类型,每一类型的审计作为一个部分,按其工作过程进行动态反映。如某一类型审计,可按其工作过程编写:接受审计任务、编写审计工作计划、实地审计、记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核实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与建议书等。这样编写出来的审计教材,充分揭示了审计工作过程的动态特性。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有了双师素质的高职教师,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和教材,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学的现状,从而实现以下几个变化: 转贴于

1.变教师主动讲授为组织指导咨询。在学科体系下,教师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虽然有些教师也尝试一些别的模式,但不是因其条件不具备而难收好的效果,就是无法进行下去。有了按行动导向设计的职业化课程,有了符合行动导向的高职教材。教师不可能一个劲地讲、也不需要多讲。教师由原来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变成了多重角色:一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二是职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职业行动的教练员,四是解答问题的咨询师,五是职业工作过程的引路人。

2.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由教师的讲授决定,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应付。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学习,学生面对职业行动操作的内容,他要知道怎么去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能有别的方法吗?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过多讲授,而主要是回答学生提问,指导学生操作,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等。

3.变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上升理论。现在的职业教学大多是先讲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知识,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种模式对高职教学来讲效果不佳。行动导向的教学直奔职业行动(职业实践操作),教学生怎么做,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探讨怎样做会更好。从而改变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变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由于学生边做边学,边讨论,边思考,最后将实践操作上升为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职业操作,还弄懂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4.变传统课堂教学为营造工作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习相应的知识,感受不到所学职业的气息,体会不到所学职业的工作氛围。这种状况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职业习惯的养成。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改变这一现状,尽可能变课堂为工作场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工作氛围,让学生在所营造的工作氛围中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5.变理论实践分离为两者完美融合。在现有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有的还研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都强调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先在学校学理论课程,到一定时候将学生放到工厂等单位中去进行实践。也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先将学生放到工厂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然后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两种做法虽然都兼顾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锻炼,但没能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是相互分离的,因此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从录取进校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的教学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生的整个学习方式都是通过行动来进行的,行动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行动即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工作化操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咨询、指导、参与讨论、启发思维等,将知识传授与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效果。

六、教学考核

在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后,课程设计、教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其教学考核也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1.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在学科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在讲授,学生是处于被动听讲的状况,这种教学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故其考核的关注点在结果。行动导向的教学,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好坏体现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因此,要科学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其考核的关注点应从结果改变为过程,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

2.变知识性考核为能力化考核。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是考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这种考核与高职教学的目标相悖,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型职业化人才。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下,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也试图考核学生的能力,但因其课程、教材和教学都是学科体系的,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而要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教师尤其是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可以说,知识性考核是学科体系的产物,学科体系不可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能力化考核。行动导向教学,使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化,与此相适应,能力化考核必将应运而生。

3.变统一性考核为个性化考核。在学科体系下,从课程开设、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求等各个方面都整齐划一,没有差异,如有差异,只能是考试分数的高低不同。这种考核强调的是统一性,所有学生都按统一要求应试。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同学生,其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同一种能力而言,不同学生有能力的高低之分,表现为不同学生同一能力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就学生所具有的多种能力而言,不同学生也有其差异性,表现为不同学生能力结构的差异性。承认这种差异性,有利于我们在考核学生的能力时,实施个性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挖掘学生的特殊潜能,说不定能从中发现培养奇才。

审计职业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实施办法

由于在中国民办高校的特殊定义,民办高校不是民办高校法人,而是以营利为目的、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民办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决定了民办高校不能定性为民办高校法人。其次,民办高校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利用民间资本举办的。第三,民办高校不属于机关法人。第四,民办高校属于社团法人,不利于高等教育专业属性管理。论文百事通这样尴尬的处境导致中国民办高校在自身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民办高校所得税暂行条例》则要求民办非民办高校单位缴纳营业税和民办高校所得税;同时《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只有向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捐赠的组织或自然人才能享受税收优惠。这些法律无法界定民办高校的定义,民办高校尴尬的定义导致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存在了诸如此类的问题。

1.地方政府无法把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民办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不明,有些地方政府把民办民办高校当做民办高校单位来规划,以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有的则是将民办民办高校当做民办非民办高校单位来规划;有的地方政府虽是按照公共事业来规划民办高等教育,但其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所制定的政策与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时有冲突,无法与公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协调。

2.民办民办高校待遇问题

同为从事崇高教育事业的民办民办高校教师在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的评定、人事档案的管理、科研立项、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很难享受到与公办民办高校教师的同等待遇。例如:民办民办高校教师的个人养老保险无法可依,只能“就低”参照民办高校的相关规定执行,从而与公办教师在退休待遇上形成巨大差别,进而影响了民办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民办民办高校学生在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籍管理、表彰奖励、升学、毕业生就业与户口办理、乘车(船)票价优惠等方面难以享有同级同类公办民办高校学生的同等权利。

3.民办高校管理职能部门缺失

民办学校出资人出资部分所形成的校产所有权和从办学节余中提取合理回报的政策均受阻碍。由于民办民办高校法人属性的不确定性,至今政府相关部门未能出台民办民办高校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核算标准和办法,同时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民办高校的税收政策至今也无法出台,以至某些举办者抽逃办学资金的现象也难以及时得到纠正。

4.民办高校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现实中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一般都按照商业运行方式借贷给民办民办高校,否则不贷款。又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条规定:“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但大多数民办民办高校没有同公办高校一样取得政府划拨用地,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收费也没有获得公办民办高校同样的减免待遇;学校日常运转过程中的公用事业收费,没有与公办民办高校同一标准执行,有的则是按民办高校和商业标准执行。

二、民办高校问题解决对策

1.要明确民办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

根据十七大精神,从目前我国法人分类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意图来看,就民办民办高校法人属性问题,将其定位于“事业单位法人”最为适宜,并可冠以“民办事业单位法人”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法人”的称谓方式区别于公办民办高校事业单位法人,但都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性质。

2.独立院校要名符其实,民办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

新的《高等教育法》要明确独立院校“归位”于民办高等学校,不仅要名符其实地落实三独立原则,而且要在办学资源上不能特殊于一般民办学校。政府在将公办、民办民办高校置于相同的法律监督管理的同时,要落实法律给予民办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在招生计划、税务减免、获得借贷、土地按公用事业用地划拨、会计审计制度一视同仁;让民办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

三、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

高校职业化管理是民办高校发展必由之路,走职业化管理道路是民办高校保持持续竞争力的保证。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要按部就班,不能操之过急,以下即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实施步骤:

1.民办高校主事先要有推进职业化管理的计划步骤

特别要事先定下如何处理好民办高校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要事先谋划妥善安置好创办元老的方案;管理者进入民办高校时,也要同创办者处理好与新人与旧人的关系,学会如何有效磨合达成共识、定下章法步骤。

2.民办高校主要将授权与有效控制结合起来,并用制度做保障

要用有效的制度规则和机制来约束和激励民办高校管理者。制度化管理是职业化管理的保障,对应非职业化管理的是制度缺失,制度不完善,制度是民办高校一切活动进行的准则,是管理者依法办事的关键。

3.民办高校给管理者适当的成长空间

美国的现代经理式企业首先是从多单位大规模的民办高校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对那些成长快、规模不断扩大的民办高校来说,显得格外重要,民办高校也可以仿效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给民办高校管理者更多的成长空间。

4.民办高校管理者持股制

在条件具备时,民办高校主应将管理者的一部分收益转换成民办高校的股份,使之与民办高校的成长结成更紧密的联接。这需要民办高校管理者有更多的制度创新。

5.构建稳定创新型管理团队。

有的民办高校组织资本匮乏,组织能力难以持续提高。如果民办高校管理队伍流失变动太大,那么就会出现原有组织资本下降,新的组织资本又迟迟难以建立起来的困难局面。用规范的制度管理提高民办高校运作的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靠良好的组织资本发挥无形的作用。组织资本的培育和积累的关键是民办高校主。

审计职业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翻译公司 网站调查 商务英语口译 岗位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口译人才尤其是商务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口译不能被狭义理解为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更应该被看成一种发展迅速,对人类工作、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职业。国内学者对口译及口译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波[1]指出翻译的职业化对译员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翻译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杨焱[2]认为口译人才选拔及培训中须对非智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赵恒、高忻[3]认为口译人员的中外语言水平、反应能力,现场情景和气氛的把握能力等非常重要。胡振东[4]认为口译人员在临场翻译之前要尽可能做一些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张捷、宋立明[5]认为笔译与口译存在着不同的标准、模式。吴佳[6]认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任何外语教学中都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李紫凌[7]认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译员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保密意识、合作精神等。韩红[8]认为合格的口译员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敏锐的听力能力、明确的表达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娴熟的口译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记忆能力。高怡松[9]分析了外事翻译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巧,包括外事翻译的标准和要求、互联网在翻译方面的应用等问题。杨焱[10]指出性格也是口译潜能的影响因素。张海霞[11]指出同传意愿应该具备敏捷的思维、出色的记忆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敏捷的应变能力。任文[12]指出译员都很难在交际过程中保持一贯的中立立场。国内学者对口译分类、口译标准、口译译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口译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属于定性研究,缺乏统计数据。为了丰富口译职业研究,有必要对翻译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口译服务领域、薪资水平、译员岗位能力,以及素质要求。

2.网上调研

为了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质量,真正培养能够娴熟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在商务工作领域中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我于2011年6月至9月对本课题组成员在众多翻译公司网站中随机选取了120家翻译公司并进行了调查,其中上海40家、北京35家、广州21家、南京24家。这些公司包括上海语翼英语翻译公司、上海宇译翻译有限公司、上海欧得宝翻译公司、北京奥体汇友翻译公司、北京信德雅同声翻译、广州全意翻译公司、广州粤神翻译有限公司、南京雅博翻译公司、南京新世界翻译公司等。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口译服务领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翻译客户,翻译公司往往都在网站上单独开辟“翻译服务领域”这一栏目。口译是翻译的一类,是口头形式的翻译,因此翻译服务领域与口译服务领域完全吻合。一般来说,翻译服务领域主要包括以下12类。第一,商贸类,主要包括商业信函、合同、企划、邀请函、简报、公司简介、产品目录、产品手册、营销资料。第二,科技类,主要包括科技文献、技术规范、安装手册、网站及网页翻译。第三,法律类,主要法律法规、条例、判决书、政府公文、管理规定、章程。第四,理工类,主要包括机械、通信、电子、电机等。第五,社会文学类,主要包括著作剧本、影视对白、新闻、散文、诗歌、广告、小说、音乐、录像带、录音带、教育。第六,城市建筑类,主要包括建筑、交通、土木工程、用地及都市规划。第七,财经类,主要包括金融、保险、财务报告、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投融资协议、上市公司年报等。第八,工业工程,主要包括工程标书、技术标书、商业标书、行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第九,生化类,主要包括环保、医药、食品营养、农业、染整等。第十,学术类,主要包括论文、参考文献、评论。第十一,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简历、入学申请、求职申请、户口本、推荐信、委托书。第十二,证件、证书类,包括学历证明、结婚证、营业执照、出生证明、身份证、执照。在广泛搜集翻译网站中关于翻译服务领域介绍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表。

商务类口译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商务类口译狭义上指商贸类口译,包括商业信函、合同、企划、邀请函、简报、公司简介、产品目录、产品手册、营销资料等。广义上指泛商务类口译,包括商务活动中涉及的各种材料类型,主要涵盖商贸、科技、法律、理工、社会文学、城市建筑、财经、工业工程、生化类等领域。一般来说,口译译员面对的材料题材广泛,如果在平时教学和训练中局限于商贸类口译实践,译员一旦遇到其他领域的材料时就会束手无策。基于上表数据,我认为在商务英语口译教材的编写和口译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泛商务类材料的口译练习,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上述各领域的口译实践能力。

3.2口译种类及译员薪资水平

3.2.1口译种类

翻译主要包括口译与笔译。我们根据所调查的网站中大部分网站的分类方法,把口译分为英汉口译、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以及本地化翻译。英汉口译包括陪同口译(一般活动口译)及交替传译。交替传译包括技术交流(商务谈判)、中型会议口译、大型国际会议口译。交替传译,又称连续翻译、连续传译,简称交传,即讲话的人讲几句话停顿一下,译员开始翻译,译员翻译完了之后再继续讲。同声传译也叫同步翻译、即时翻译,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翻译间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通过传译设备送出。本地化翻译包括软件本地化、多语桌面排版DTP、网站本地化翻译、音频视频翻译。

3.2.2口译译员薪资水平

我对标明英汉口译价格的59家翻译公司价格进行了统计,发现陪同口译(一般活动口译)的价格为747元/人/天,技术交流(商务谈判)口译的价格为1154元/人/天,中型会议口译价格为1696元/人/天,大型国际会议口译价格为2887元/人/天。以上数据足以证明英汉口译为高薪职业。我对明确标明同传价格的52家翻译公司价格进行了统计,英汉同传价格为8763元/人/天,极高的薪酬反映出同传的工作难度,口译业内视同传为“金字塔”的塔尖,同声传译也常常被称为英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3.3商务口译译员能力与素质要求

41家在译员招聘广告中明确提出了对商务口译人员的要求。我对翻译公司针对译员语言技能、行业知识、工作经验、口译职业资格证书、责任心、兴趣、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翻译(82.93%)公司要求口译人员具备一定的翻译工作经验。由此可见口译是技能型较强的一种职业,口译的熟练程度与质量与译员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口译技能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高职口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技能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生的练习,切不可把重点放在理论分析上。除了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正规训练外,口译教师还应该建立口译测试库、试题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口译不应被狭义地理解为一门课程,而应该被看成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终生技能和一种职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应成为口译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53.65%的翻译公司认为口译人员须具备相关的行业知识。要想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就必须对其服务领域,如:商贸、科技、法律、理工、社会文学、城市建筑、财经等有所了解。另外,一些翻译公司对译员双语的驾驭能力、口译职业资格证书、责任心、兴趣、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4.结语

本文对商务英语口译岗位的服务领域、口译译员的薪资水平、商务英语口译译员的能力,以及素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商务英语口译主要涉及商贸、科技、法律、理工、社会文学、城市建筑、财经、工业工程、生化类等服务领域。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皆为高薪岗位。合格的口译译员必须精通来源语和目标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口译工作经验。此外,译员对口译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为了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口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次调研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口译行业及商务英语口译岗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标准、整体设计,编写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口译教材,改革和创新口译教学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波.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道德[J].上海科技翻译,2004,(3).

[2]杨焱.关于口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6).

[3]赵恒,高忻.简论译员的素质[J].中州大学学报,2002,(4).

[4]胡振东.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张捷,宋立明.口译与笔译机制差异[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6]吴佳静.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08,(9).

[7]李紫凌,刘淑倩,陈洁.论口译员必备的基本素质[J].科教文汇,2002,(1).

[8]韩红.论英语口译员的素质要求与口译技巧[J].经济与教育,2011,(24).

[9]高怡松.外事翻译素质及技巧浅谈[J].东南亚纵横,2010,(7).

[10]杨焱.性格与口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1).

[11]张海霞.同声传译中译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