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教育发展

乡村教育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教育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教育发展

乡村教育发展范文第1篇

作为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发蒙于农村的农家子弟,在长达十年的求学成长路上,对于乡村教师的现状我有着深刻体会,也对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极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有着深切期盼。笔者认为,无论是我国提倡的“三支一扶”,还是“特岗招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现象,但根本上还是要结合*实际,从加大招师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待遇保障、转变意识认识等方面着手去提升乡村教育发展

首先,着力加大招师引资力度。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决定着发展未来。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投入,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社会新闻媒体做好宣传,传播正能量,呼吁爱心人士投资建学,鼓励毕业大学生投身家乡建设,共促教育、经济全方位发展。

其次,着力加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城市教师可以有其它的渠道增加收入,而乡村教师基本上只能“吃”工资。因此,从教育投入中提出部分资金,设立乡村教师岗位补贴,提升乡村教师基本待遇,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异,使乡村教师岗位更具吸引力,从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再次,着力改善乡村教育教学环境。通过政府引导教育资源适度向乡村倾斜,重点改善高寒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加大硬件设施配备,设立简易多媒体教室,开设计算机课程,让学生更加贴切地感受外面的繁华,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坚定走出大山的信念;同时,要进一步美化乡村校园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就餐、住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让乡村教师感受良好的教学环境。

然后,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不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适时适量的选派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学习提高,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全方位的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身,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在职称评比、优秀教师评比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让乡村教师能够看得到职业发展的希望。

乡村教育发展范文第2篇

一、美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1.美国的补偿教育计划

“美国的补偿教育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背景对个人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影响,并认识到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由于他们智力的发展受到文化不利环境的影响。因而,即使进入学校的机会与其他人相同,也往往会比一般的儿童发育迟缓。于是,各级政府开始制定大规模的教育服务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学校与个人给予补偿教育,追求教育机会的实质上的平等。为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教育计划,这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美国乡村学校的合并

纵观美国学校教育史,乡村学校合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解决乡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一直到70年代,学校合并更成为美国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运动。随着教育实践的进行和对教育问题认识的深入,美国社会和教育界开始全面地认识乡村学校合并的问题。起初,学校的合并被认为是给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学校规模扩大后,教育质量不一定就比规模小的时候高。原有的乡村学校如果因为合并被裁撤,对当地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乡村学校合并后,许多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虽然美国为学生提供了校车接送,但是毕竟不如在当地上学方便。

3.美国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

实施公平教育是美国教育“以人为本”的一个突出标志,美国50个州都要求实行12年义务教育,所有中小学生一律免费入学,学区为学生提供教材、簿本和其他学习用品。走读生,由学区提供校车,免费接送。

学校校舍和装备上也有统一标准,保证每一个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条件。如亚历桑那州教育部规定,小学生人均校舍面积90平方英尺(不低于80平方英尺),初中生人均100平方英尺(不低于80平方英尺),高中生人均125平方英尺(不低于94平方英尺),人均面积达不到,学生数超过的,学区则重建新校。

二、美国乡村教育发展对我国发展的重要启示

1.健全法制,保障教育平等

纵观美国制定和实施补偿教育计划,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依法保障教育平等的思想,美国注重从制度和法律着手,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教育平等。如制定《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职业资格恢复法规》《残疾儿童教育法》等,以此为实施补偿教育计划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这对于我国保障教育平等值得借鉴。目前众多的教育不平等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一是许多不公平问题本身就是政策、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二是所有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必须通过政策的修订和制度创新进行调节。建立一个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针对农村教育、特殊教育、流动人口教育、低收入家庭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大针对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各种侵权行为的司法干预。

2.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美国的学校合并通过法律确定,联邦和州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同时,资金来源途径不是单一的国家投入,国家、地方、企业、学校都在为学校合并和改组提供资金。而在我国已经进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由于县一级的地方财政没有得到来自国家的足够的专项资金来保证调整进行必须开支,而其他社会力量又不愿意为无利可图的义务教育投资,导致教育改革的成本转嫁到了广大农民头上。这种状况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耶挫伤了农民让其子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国家应该对教育决策负责,各级政府应该广开门路,在实施政策时保证资金落到实处,并实行专款专用。

3.提高乡村教师培养质量

美国教育部委托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制定了专门针对乡村教师的培养体系标准。在课程设置上规定参加乡村教师项目的人员必须接受四个方面的相关课程学习。第一,普通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为未来乡村教师提供基础性的文理知识; 第二,学科专业课程,即与将来所要任教的学科相对应;第三,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与技能、教育实践等,为未来的乡村教师提供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体现其师范性; 第四,有关乡村的情感知识教育,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乡村文化、责任感等相关精神层面的与心理层面的教育,加强对乡村的认同感,确保将来乡村教师的到岗率。美国教育部认为乡村教师如果留岗率过低,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对美国乡村基础教育也是严峻的挑战,单纯依靠增加收入是不可行的,在职业稳定性上,当收入一定或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态感受和精神追求等因素比收入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与积极。所以,在乡村教师培养标准中,对学员进行乡村文化情感教育的课程就占有一定比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尽量促使其大多数将来从事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资源开发;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16-02

提到农村教育,很多人想到了落后、闭塞、简陋,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把能够送孩子去城市上学,当成了家庭的一项重要事业来开拓。然而,人们太看重眼前的教学硬件设备,而忽视了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风貌等独特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在钢筋混凝土遮天蔽日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分不清猪狗、辨不明鸡鸭、不知道麦苗和韭菜的区别、没闻过田野泥土的芳香……在他们的心中,缺失的正是对淳朴、自然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所以,在资源相对贫瘠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挖掘农村独特的教学资源,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历史任务。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风土人情、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等,均是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的好素材。老师以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顿悟,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地相融合。

文学来源于生活,一切大师成功的秘诀,无不在于他们真实的发现。无数的经典著作中都曾有对农村生活的描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鲁迅自称百草园是他“那时的乐园”、朱自清难以忘怀他在农村看到的这幅“春景图”。乡村是文学一个永恒的母语,通常也成为一个人灵魂永远的栖息地,它以自己独有的景致:青山、绿树、小河、古井、黝黑的石板桥、风雨中的小楼阁、低矮的屋檐、老屋,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素材,怎么就不能成为孩子们认识自然、感悟生活、陶冶情操的领地呢?

一次中考作文《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少学生开始在脑海中搜寻自己见过的奇特美丽的画面,唯独一位同学这样写道“那满眼的鹅黄,柔软细腻;那丝丝的清香,温馨浪漫。清风拂过,它们热情的打着招呼,蚂蚱和蛐蛐也在它们温暖的巢穴中来回地串门。绿的味道让我陶醉了,我被这片温柔所包围!原来生活中的美好不在于争名夺利,不在于尔虞我诈,生活之美就蕴含在这平凡之中……”读到这里,我的心也纯净了不少,多天的辛苦烦恼也一扫而光,转头一看,这位学生描写的不正是教学楼外面的那片田地吗?这样的习作来自学生的细心观察,来自于自身的丰富体验,学生阅读自然更能让他们认识自我,农村自然景致的美好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屏弃一些客观干扰,守得一隅精神家园。同样,农村丰富的生活画卷也在向学生打开,每逢过年时传统而庄重的拜年方式、贴对联、放鞭炮、扭秧歌都有着浓厚的喜庆气息。逛村庄的村会、到集市里去赶集……这些素材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质朴无华天然的生动性。

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辞藻,任何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是“无福消受”的。春节刚过,记得一个电视节目采访一位城市里的小学生:你认为最能传达春节气息的活动是什么?这位城市里的小学生想了半天回答说“吃饺子”。是啊,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快,个人生活空间狭小,人际关系淡漠,每逢佳节,少了很多传统的习俗,很多人把节日文化略减为了“吃文化”:吃了汤圆就算过了元宵节,尝了粽子就算过了端午节,品了月饼就算过了中秋节……

其实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它蕴含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这些传统文化如今在农村的节日里,依然热闹非凡。它对于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民俗单元,如何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开始就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学生开始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例如传统节日:端午节,农村就有着独有的习俗,将艾叶插在窗户上驱风辟邪;冬至那天要吃饺子,母亲喂一个饺子,搓一把孩子的耳朵,包含了一份浓浓的亲情;“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孩童都要去剃头,预示着孩子能聪明一生。“又是一年三月三,背着镢头拿着掀。”古老的言语告诉人们,春暖花开,正是播种的好时节……每逢春节,各家各户那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春联,更是对语言文字学习的绝佳平台。

因为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做深入探讨,他们增添对家乡的眷恋,发现一直生活的故土如此意蕴丰富。这样的语文实践交流活动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它是一次将乡土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相沟通的尝试,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去关注生活,关注语文,朴实而独特的农村生活体验是他们感到骄傲的资本,对乡村不再是一种漠然的态度,更是一种亲切和爱恋。

相对城市纷繁复杂的生活,农村有着特有的清新恬静,人文环境的淳朴,给身处农村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农村,马路上成群玩耍的孩子随处可见;饭时,留在小伙伴家吃饭的也不少;有学生曾经把家乡比做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邻里的和睦比城市钢筋水泥的隔膜要温暖许多,这里没有担忧、没有欺骗,朴实的农民那种勤劳、向上的本色,更让与之朝夕相处的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净化。而这种情商的存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如鱼得水,语文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触及人心灵的领悟,能把农村独有的淳朴的民风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更能让学生守望一份真诚而单纯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农村教师,更应该有效的利用这种情感上的资源,在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在文本与生活的对话中,让学生秉承对真、善、美的世界的追求。

乡村教育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村中学 体育教师 对策

一、前言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关键所在,是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和现实力量。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与体育教师队伍是密切相连。随着小康社会步伐的全面加速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我们比较薄弱的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

(一)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的基本状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远不及国家的相应标准。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从学历结构来看,农村体育教师本科毕业的教师较少,大专居多,成教函授是相当部分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重要途径。另外,从职称比例来看,高级职称的比例极少,少数教师还处于最低级别。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落后、学校重学轻体是体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

科学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较强的科研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大部分乡村体育教师没有科研任务要求,有的从没发表过作品,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低。

(三)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再学习、深造的现实状况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学历方面越来越重视,各学校对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严格把关,越来越多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再学习。对在职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是提高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培养优秀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福利待遇状况

由于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在部分乡村中学里,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教师有所差异,可以发现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个别学校在年终进行评定考核时,将农村体育教师单独管理,将正规体育课时按低百分比进行折算。造成乡村体育教师,虽然课上得多但钱却拿得少。

三、解决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人们对传统乡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观代替以往单一的观念

要将终生体育思想作为乡村中学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国家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结合乡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实际条件相适应。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知识、健身、育心三者并育的原则紧密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娱乐中“促进健康”,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得益的体验和锻炼能力。

(二)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尽量实现教师学历本科化

带动乡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女教师的招聘录用,选择有经验、有责任、能吃苦的女教师,充分挖掘女教师在工作细心、方便,与学生更加容易亲近等优势,使体育教学中男女性别比例的协调性更优化。

(三)要加强体育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由于现在教学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体育教师会教育知识、技能技术等知识。专业知识方面:教师要通过函授、进修、脱产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学历,提升教师职称。教育知识方面:体育教师要懂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简单教会学生学习。技能技术方面:体育教师要能够操作计算机,识别外国书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技能

(四)应该多渠道筹集乡村教育经费

当地教育机构应起带头作用,利用各种手段筹措乡村体育教育经费。特别是动员一些优质企业和个人进行赞助,这样既可以缓解教育部门经费不足的状况,又可以使企业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相互发展。这样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作为乡村教师的补贴,相对提高教师的待遇,组织体育教师的改行或兼职现状。

(五)要加强体育教师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修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求一个人有敬业精神,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师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才能完成对学生情绪、心胸、毅力等各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好本分工作,从而保证乡村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发展。

(六)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精神上得到收获。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采用各种先进、适当的方法增加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求知、求新的需求,巩固学生的基础动作。

参考文献:

[1]吴立柱,司鹏巧.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郊淑玲.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报,2006(7).

[3]翟兆峰,翟连林.山东省农村城镇中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

乡村教育发展范文第5篇

幼儿教育陈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对淮北地区的乡镇、农村幼儿园进行大量调研。淮北市三区内乡镇、农村共有公、民办幼儿园近100多所,濉溪县区域内12个乡镇,其中公、民办园近40多所。笔者从对乡镇、农村的学前教育的了解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建设不科学

由于我国推广自主办学,各地区涌现大量的民办园与学前班。许多农村幼儿园多是民房改造,缺乏相应的儿童活动场地和设施。在乡镇农村公办园中,校舍大都较好,但不足之处是幼儿活动设备太少,室内活动面积小,卫生条件差。

(二)管理不规范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方式、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很多幼儿园只有兼职人员负责管理,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教事业深入不多,也缺乏业务能力,无法具体指导幼儿园的工作,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老龄化严重

由于学校师资配备不合理,加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到位,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下,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学缺乏科学性。

在乡镇农村公办园中,教师队伍普遍出现了老龄化。部分临近退休的教师被分到幼儿园“哄小孩玩”,等待退休。老教师多采用以读、写、算为主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小学化倾向

乡镇、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学化”。

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规范科学的管理。

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教幼儿学拼音、写汉字、做算术题上。教材的紊乱、教学的无序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无法保证幼儿能获得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教学形式小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上课时幼儿不能讲话,下课“放羊式”。

二、推进淮北地区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下园指导,有效推进乡镇、农村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在工作室每季度的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机会与一些乡村幼儿园园长进行交流、沟通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应乡村幼儿园的邀请,多次去淮北朔里矿幼儿园、濉溪福娃乡村幼儿园、濉溪百善爱心幼儿园、濉溪铁佛镇中心幼儿园、濉溪徐楼中心幼儿园、刘桥幼儿园等几十家幼儿园进行管理工作座谈与指导。先后与乡镇教育管理部门沟通现代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与地方中心校领导交换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深化乡村办园体制改革,提升管理理念。努力形成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办园为主,社会力量办园为辅的发展格局。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一些乡村教育管理部门增强了主管意识,真正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的范畴,统筹规划管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纳入日常工作,并落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措施,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宣传、学习。地方教育部门与所辖中心校领导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很多乡村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推进了乡镇、农村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

如淮北市杨庄矿幼儿园、淮北仁和幼儿园快速地提高了办园水平,管理模式上也到显著改善。如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濉溪镇金童幼儿园、濉溪镇育红、濉溪镇新新幼儿、濉溪百善中心幼儿园、百善爱心幼儿园整体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其中濉溪城关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一类园”,濉溪镇金童幼儿园已被评为“淮北市示范性民办一类园”,濉溪百善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县级示范一类园”。

(二)通过结对帮扶、帮培帮教的形式,有效提升乡镇、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工作室年度规划,在淮北三区一线范围内,与20多所乡镇、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教。如与濉溪城关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教单位有:濉溪岳集镇中心幼儿园、濉溪铁佛镇幼儿园。工作室在结对园通过听课磨课、开展教研活动、现场精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结对帮教园所的园长、老师们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她们的教育管理水平,转变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这些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送教下乡,开展名师示范课,进行现场教研活动,在有针对性的问题研讨中,引发乡村教师走出职业瓶颈,名师团队们帮助她们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结对帮扶中,工作室打磨乡镇、农村园所老师的实践课,以充实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调动了乡村教师们的积极性。在活跃的氛围中,大家讨论交流,从而促使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反思、认真总结的活动氛围,促进了教师们将先进的幼教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了她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通过全市大讲堂、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培养等途径,培养出一批优秀乡村教师

根据淮北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年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大讲堂活动。对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学员汇报课等,进行集体观摩。面对全市公、民办幼儿园,包括乡镇、农村的幼儿老师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展示活动。在现场观摩中领会新的教学模式,感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师幼互动。在工作室的说课环节中,名师就课例进行理论剖析,从设计理念到科学环节的揣摩,从重难点分析到教学技巧的把握,使得现场的老师们感受颇多,受到实效性的指导。教师在个人成长中,对现代幼教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并愿意到自我工作中去实践。

工作室各成员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在校际间、县级、市级活动中精彩展示,推广有效教学经验,发挥了示范与引领作用,在全市幼教师风中建立了良好的带头效应。其中,一批青年教师在工作室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在省级游戏化教学、论文、教案设计比赛、技能大赛中获得可喜奖项。如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段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市级奖、赵老师的论文获市级奖、闫老师的游戏比赛获市级奖。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如仁和幼儿园的张老师、杨老师,商幼分园的戴老师、杜集区的徐老师、许老师、濉溪新城幼儿园丁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