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范文第1篇

(1.陕西银行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5;2.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同时,拓展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人才的需要,组织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将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 :职业教育;素质要求;会计教学;实用技能;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156-03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经济活动体系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就是依赖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而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由此形成的劳动成果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变化,而这种变化过程形成的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成果,没有详细的计量与记录是不能被生产管理所容忍和接受的。反映和监督经营过程,提供为管理生产必需的资源耗费与利润赚取的相关数据信息,就成为企业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必然选择。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任何组织的会计核算、财务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内外部审计以及财务咨询,均离不开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

我国高等院校甚至中等职业院校凡具备条件的,均设置了会计或类似的专业,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供过于求,重视高学历、高文凭的现状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会计类学生难以谋得较好的、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从事财务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内外部审计以及财务咨询等工作的难度之大超乎预期,在中小企业或乡镇企业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也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容乐观。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于超市、酒店、商店或连锁店,担任收银员、采购员和仓储保管员,虽然拉升了学校就业率,但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及学生学习会计类专业的初衷相悖。

2013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毕业生高达699万,同比增加19万人,而企业所提供的职位在比上年下降15%左右的同时,薪酬也有所下降。此外,就业难还缘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生的社会经验。笔者曾经观摩过大量的招聘会,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已将工作经验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此严峻的形势不仅给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职业教育的特点无不体现着就业所要求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出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就业素质。

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及能力要求 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不像普通高校那样划分为“理论教学型”和“实验/实训型”,对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倾向于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双师型”。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要求一定要走出固定思维的框架:认为有了“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了。有会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的人不一定有实际工作经验,因为会计师资格证书是考出来的,考试考的不是实际操作而是理论,有了会计师资格证书并不一定就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能力。所以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教学中除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外,关键是要有当师傅的本领,要能教会学生应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做好会计工作。单一的技术手段是难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的,只会手工记账或传统的珠算,不具备会计电算化水平,或只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录入、保管和呈报等技能而不熟悉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熟练驾驭人际之间的沟通能力,是很难适应会计实际工作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不同的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掌握不同经营环境下会计处理程序、特点及会计核算手段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研进行有效的职业分析,从而确定科学的课程纵向、横向结构,制定符合客观环境的教学大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学生带入社会中去从事实际的会计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会计专业人才基本素质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学生。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特有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步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均在16~19岁这一年龄段,经过激烈的中考或高考竞争后,在升学方面属于搭便车者,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竞争中落伍的沮丧、升学处于劣势的无奈选择、对学习的厌倦,以及对有些学生而言能够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已属不易的心态等,使得这些学生不易管理。再加上从单纯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过渡到以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认知和情感领域的跨度之大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难以驾驭。要想培养合格的学生,除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外,还必须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模仿能力、职业记忆、思维模式的职业化、想象力的具体性等,这与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有很大的区别。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上,如职业模仿的强化,触觉、嗅觉和味觉周而复始的职业记忆,思维方式的职业化养成和更具实际性的想象力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在动机欠缺、控制情感能力差、发展目标不明确及意志品质较差等方面。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要从学生特有的认知和情感特点入手,明确会计专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特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实际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对会计账务处理的每一道程序深刻领会并熟练掌握。要带领学生深入到会计实际工作当中去实习、顶岗培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环境,熟练掌握手工记账,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录入、审核、保管和呈报等会计业务,不断强化点钞、珠算和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训练,多参加类似的技能大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职业选择上的自信心。

专业能力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就专业性而言,由于国有企业大型化、规模化的特点,门槛较高,难以跨越,除个别具备条件的之外,绝大部分会在民办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制造业、商品批发零售以及服务性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用人单位一般要求学生具备从业资格。如果选择地域环境较好的城市就业,只能在超市、酒店、商店或连锁店担任收银员、采购员和仓储保管员。工作环境主要以手工记账为主,在具备会计电算化条件的单位可从事数据录入、保管和呈报工作。从上述职位要求来看,岗位的不同也就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与用人单位多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表明,职业院校应根据这些能力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环节中予以实施。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决定了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同时,拓展其他综合能力,应将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作为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规范会计专业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大学的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其教育目的。因此,其教学环境是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而组织创建的,包括教育导向、凝聚激励、传播整合、操作实训、沟通实践及愉悦身心等功能。面对枯燥无味的会计教学内容,要使抽象而复杂的教学内容及过程为学生所接受,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制作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操作现场场景VCR,制作生动有趣的动漫、图像,配置悦耳的音乐或语言等,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以活跃的教学气氛取代刻板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通过带领学生到会计工作第一线见习,将会计专业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呈报等方面的理论与学生经历过的社会经验联系起来,规避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降低其所学内容的生疏程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和实用性,能够清晰地理解职业生涯的价值。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教学环境必须具备教学媒体、实验实训室和与之对应的实验/实训基地——企业。但不能盲目地追求实验/实训基地的大小或多少,而应根据不同职业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如在选择手工记账的实验实训基地时,应根据账务处理程序的不同选择典型的企业作为特定的教学环境,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学生的社会价值。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手段 职业教育应采取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技能训练方面,除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技术特长外,在理论教学方面应与实际的具体岗位技能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不能采用习惯性的传统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职业针对性的教学。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如果只局限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及发散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即使现在能够入职而不被淘汰,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也必将影响其将来的发展空间,目前社会普遍不看好的高分低能、实践能力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印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应该被中、高职教师所掌握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灵感方面,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如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激励,从而弥补相互间的知识盲点,碰撞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处理相关经济业务,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其内在潜质;可采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能力,把握知识相互之间的脉络、提炼知识要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等。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将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产生共鸣,达到互动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势必会增强其学习压力;学习目标明确了,可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加强;就业前景清晰了,可使学生产生超出寻常的毅力去接受挑战。要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符合客观环境的职业志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及决心,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到具体的会计岗位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以校企联合办学作为职业教育与社会衔接的纽带,以走出去、请进来作为培养人才的桥梁,以多与社会保持良好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熟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掌握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技能、适应生产一线需求、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并具有发展潜质的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国.从实用视角探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成本会计教学[J].商业会计,2011(23).

[2]李明海,王川.试论职业教育的生产力属性[J].职教通讯,2012(1).

[3]刘湘辉.试论职业教育的学风氛围营造[J].价值工程,2010(11).

[4]梁红.试论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2010(35).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 职业性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90-02

一、引 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英语教师、学习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口语与口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训练水平等方面的欠缺,英语应用能力表现一般,很多学生无法应对日常的英语交际需要,有的不能使用英语思维,有的缺乏开口的自信,常常在听说环节卡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通过调查,发现英语口语表达不强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毕业生需要与外商或外籍员工进行大量的专业业务沟通,其听说能力作为交流的第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毕业生表示目前英语使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词汇量不够,有话说不出以及不知道怎么表达,开不了口。因此,如何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突出高职院校英语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提高学生英语职业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应具有职业性特点,指的是在某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英语。例如,毕业生供职于各类外贸企业,可能涉及到计算机、服装、装潢、汽车配件或者机械等行业,就需要掌握该行业的基本英语术语,才能进行业务交流。然而,高职学生又不需要具备达到阅读外文专著提高科研能力的水平,而是能运用英语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如企业介绍、合同谈判等。这就需要口语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行业情景,让学生在具体工作情景中扩大专业词汇、掌握行业英语的行文特点。另外,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还应具有实用性特点。很多高职毕业生入职后不一定马上接触到具体业务,而是在行政文秘岗位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就需要使用到工作场合的一般性语言,或者说办公室通用的核心语言,如迎来送往、日常参观、宴会安排等。相应地,口语教学中应设置各种日常交际情景,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商务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等。

三、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实施

确定了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要求,还需要一系列的教材、教学手段及师资条件作为保障。改变过去片面注重生词、句型和语法的教学,把学生引入到各种生动的、具体的生活和职业情景中,听说并重,让学生体验这些场景下通常包含的交际任务,以及如何使用英语语言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就能自主地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和练习英语的热情。

1.口语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多样性

英语口语教师可在日常交际训练之外,根据学生所在专业选取下列专业题材:计算机、服装、装潢、汽车技术支持、商贸展销、金融机构、科技园区、工厂农庄、医疗设备等,以适应行业需要。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应以交际为目的,遵守需要、够用为原则,使学生掌握各行业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即可,不应盲目提高难度和精度。

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可以自编活页讲义,以企业对员工的英语口语要求作为教学的依据,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就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选用一些和学生生活与就业相关的主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专业英语的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快乐去学。

为了避免所设计的情景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师还可以采用课证结合的方式,把各类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常见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福考试、国际贸易业务员考试等,都包含大量的职业信息,教师可参照其中的职业、行业要求,在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获取专业信息并正确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

2.课堂活动设计

选好口语教材后,外语教师们还要找到适合各种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我国学生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形成原因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通过调查结果可看出,该现象与学生的情感焦虑、性格特征、教师课堂提问技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密切相关。如果在口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能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他们的团队精神、好胜心、表现欲等,尽量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和害羞心理,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是成功的一半。这里归纳了三种口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模式:

(1)竞赛性活动。所谓竞赛性活动是指在活动中分组开展比赛,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口语的目的。譬如,在上《新职业英语》听说Product(产品)这一主题单元时,教师可将课堂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每组抽一个同学背对电脑屏幕,根据组里其他同学对屏幕上不断变化的产品图片的描述猜出产品的名称,看哪组猜对的产品数量最多,通过此活动同学们对用英语介绍各产品的特性非常熟练在行。

(2)真实性活动。所谓真实性活动是指教师恰当地利用教学环境,开展非模拟式的真实口语交流活动。在口语活动中,教师设计各种职场场景,组织小组对话,可选用的职场场景包括:迎来送往、办理手续、宾馆入住、日程安排、宴会招待、电话接听、参观游览、美食介绍、文艺活动等。这些场景都是高职学生工作中所接触的日常行政事务,不需要特定的专业词汇,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礼貌礼仪。课堂上可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短剧表演,完成简单的日常交际任务。

(3)合作分层性活动。所谓合作分层性活动是指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让活动有难易层次之分,以照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争取让他们都有充分锻炼、得到提高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发扬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可以改变学生孤立无援的状况,克服语言表达中的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愉悦的口语环境。譬如,工作面试的模拟活动,扮演面试方的学生重在搜集和询问面试问题,扮演求职者的学生则要多方准备如何回答,甚至要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让基础较差的同学担任面试方的工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求职者的工作不失为合理的安排。如何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同一个活动中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其设计会有一些难度,然而设计合理则会得到大家的欢迎和普遍的参与。

3.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的职业化和实用性特色决定了高职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与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并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学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兼职,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学校应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师继续深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学,它重视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是培养学生成为实用性人才的关键。教师要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授英语口语的水平,才能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探究性教学模式 兴趣 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得到应用,且应用效果良好,主要是其摒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和分析,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它包含了探讨和研究两个方面,通过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它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选择、理解及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国当今的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创新精神。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平等、民主、开放、激励的教学手段,倡导教师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多采用鼓励政策,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帮助学生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导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辩证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掌握知识的奥妙,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们只注重对词意句意的解释,并没有将其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解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应付考试。教师安排的背诵任务,学生大多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最终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当作主要目标,转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顺应时展的需求,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的改革,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兴起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得中学有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探究前提的。教师要重视对课文导读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教材训练内容在整个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幽默风趣的解读体现出教材的新颖性,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对答案的公布,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解题的热情,让其学会自主解题。教师要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传授给学生,首先必须学会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有效的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扎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实践活动,让中学语文中的“言”和“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才能将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好的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合作探究、相互双赢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发挥团队优势,互帮互助,多进行学习方法、思维形式、表达方式、认知风格等的交流,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沟通,根据其学习能力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和掌握中学语文学习的知识要点,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充实感和愉,同时,也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回归整合的能力,让其自主学习,对课文内容、线索、自身感悟都融汇到一起,实现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教师在对中学语文阅读进行解读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要带领他们对知识进行剖析,让其学会对知识进行活化和举一反三。提高他们对听、说、读、写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语文知识,开拓学习的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除了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自主学习外,还要构建相应的知识平台,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

讨和研究,并对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和社会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发扬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使得语文教学更具魅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作为老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必须注重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师;语文;口头交际

幼师语文教材大纲的基本理念是:以“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为主线的,立足学习主体,突出文本感悟,注重能力形成,强调语文应用。理念的终极目的是面向社会需要,培育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需求的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做准备。

幼师专业近年来成为热点专业。原来一些中职学校在转型中多次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形势是幼师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另外幼师语文教师在中学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大学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真正学前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甚至一些长期进行普通教育的老师在做幼师教育。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职业教育普教情节,使得幼师语文教育失去自己的特点。

幼师学生的学也同样存在着理念的偏差,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的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社会上也确实有过没有专门培训的幼儿园老师。这致使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个原因,幼师生本来就是因为各方面素质差才选择幼师专业。

综合以上各方面原因,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不尽人意。幼儿师范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结合幼师职业特点施行教学,是可以避免以上的弊端的。

一、师生要转变教学观念,放弃传统的应试升学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按职业需求教学

幼教老师必须明白:社会对幼师生语文能力构成有哪些期待。其实社会对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要求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需要具备所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又要有艺术技能专长。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语言、自然、社会、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由此看出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幼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

二、优化幼师语文教学内容,注重实用语文能力应用,适应幼师职业发展需要

幼师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师生日后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语言技能。一个是口语交际能力;另一个是应用文书面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包括学会倾听、普通话朗读、做介绍、交谈、复述。这些教学在普通教育中只是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活动,而在幼师语文教学中应该作为主要目标。随着人才就业竞争的加剧和人们合作的日趋频繁,口语交际能力在就业中的作用愈加显得重要。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过程中,已越来越重视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考察。然而长久以来,在幼师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课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幼师学生生源整体素质比以往有所下降,所以,提高幼师学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

口头交际能力培养,具体做法是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朗读时一定要用流利的普通话,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然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朗诵。

口头交际训练还要日常化,每周在晚上自习课专门拿三节课让学生上台轮流演讲或者讲故事,在活动中完善。演讲、讲故事是口语表达的较高形式,需要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台讲。自定主题,接受同学评价,两个月轮一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型演讲赛或者讲故事比赛。教师在表达的技巧上给予指导。

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训练单据、请假条、海报、启事、教案、求职报告等学生日后工作实际需要的文体,这要与普通教学训练应试作文区分开。我个人认为适应幼师职业特点,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参加学校内外的文学社团,在文艺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幼师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测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范文第5篇

Abstract: From the training targets' stud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ethods of setting curriculums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researched, combined with ability requirem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t provides research approaches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olution.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课程设置方法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revolution;curriculum sett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258-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培养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专门人才,就人才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技术型人才也称为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要求,而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也称为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让学生成才。把学生培养成什么类型的人才等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系统研究的课题。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毕业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个主体生源,生源学习习惯、学习素质及学习特点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基于高职学生需要研究一下难题:高职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如何设置课程?教师如何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学生如何能进一步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

1 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于学科型普通高等学校要低,高考成绩普遍中等偏下,仅仅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知识,会进行基本的阅读、计算。他们喜欢动手、乐于参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且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动性不强,学习能力偏弱,不喜欢纯计算、纯理论内容,课堂上容易走神,好动、不爱看书、不喜欢长时间坐在教室听老师讲理论课。所以,动手能力强和纯理论学习差是高职生最显著的特点。

高职学生也深受网络发展的影响而改变其学习模式。互联网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来源,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查询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途径。可是,大部分高职学生上网娱乐的热情远远高于上网学习的热情。多数男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多数女生热衷与电视剧、娱乐信息和网上购物。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课堂内外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所以,上网娱乐已成为高职学生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严重影响其学习的质量。

2 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为了倡导国家提出的培养高技术技能贯通型人才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方面,传承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在三年的教学中,基本采取了理论――理论+实践――生产实践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重视不够。尽管高职院校要求理论和实践课程各占一半,但大一年级阶段开设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忽视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和纯理论学习差的显著特点,加之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从高强度的高三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刚步入大学,先抓紧时间放松娱乐。学生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加上大一年级阶段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两者双重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上网娱乐便成了他们逃避学习的主要方式。如此薄弱的学习基础让他们跟不上大二年级阶段开设大量的实践课和少量的理论课的节奏;大三年级阶段开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最终使他们望而却步。部分学生的高职阶段就草草结束。反思三年历程,多方面原因促成了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给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论指导实践。高职院校离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命的目标甚远。

3 职业教育对策探析

3.1 合理设置课程,提升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三年课程体系建设中,每一年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合理,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大一年级阶段,合理减少理论课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和纯理论学习差的特点,也要从职业实践过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自始至终要把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典型产品或系统与理论知识一一联系起来。学生如果每天面对没有操作的“空谈”课堂,“厌学”和“娱乐”情绪就油然而生。所以,课程设置要让学生看到工作流程,通过产品或系统的实际外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不断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合并传授给学生,便于加强理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强化操作,让学生做到多看、多听、多做、多想,看听做想结合,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逐步增加兴趣学习,逐渐蜕化厌学的心理,为后期的生产实践奠定相对扎实的基础,因此逐步跟上职业教育的步伐。

3.2 合理利用网络,转娱乐为学习

利用好高职学生酷爱的网络资源。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一些贴近学生心理和方便操作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中汇聚着优秀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试题库、实用案例、实验实训指导、在线讨论、前沿动态、学生作品等资源,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结构的知识内容。在开发的过程中积极调动一些特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将一些专业课程以虚拟仿真课件、教学游戏和教学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以年级或班级为基础建立QQ群和微信群。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在群里学习任务和考核标准。教师团队还可以合作开发课程内容的网络平台,让学生下载其APP在手C或平板电脑上,可以授课视频、前沿动态、教学案例、实训指导和学生作品等,也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任务和考核标准。这种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亲自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和主动完成操作,加深对课程的认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娱乐中受益,轻松达到学习的目的。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网络依赖性强,乐于参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他们动手能力强和纯理论学习差的特点,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时,从吸引学生注意力着手,优化课程编排内容。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从实际动手能力开始,结合与操作内容极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理解,而非灌输大量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向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注重实践方面转变,进而达到“自学”向“创新”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的道路上也会少走弯路。大量的高职毕业学生进入企业后,会迅速投入企业生产,减少企业培训过度时间,也会最大程度满足各类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也能完成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凤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8-119.

[2]金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