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支教的理解

对支教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支教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支教的理解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中职教师压力排解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制造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的实用人才,在培养产业大军上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产品更新输送一线操作工人,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群体的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希望,国家希望通过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技术工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将来掌握一种谋生本领,能自食其力。来自社会期望,家长的希望。所以每位中职学校教师都感觉到责任重大,广大教师带着极大工作热情和全身心投入来做好自己教学工作。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部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对他们的期望,依然故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秩序,与老师顶撞等,使教师满腔工作热情,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无法表达,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对教学产生倦怠,纷纷调离教学岗位。究其原因:

1.社会原因。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越来越高要求,人们对中职教师都抱着很高期望,希望通过三年中职教育,企业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家庭要求子女能挣钱,职业教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是双师型,不仅能理论教学,还能指导实训操作,一专多能,能文能武,大大加重中职教师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加之有的中职学校面临招生难窘境,学校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得完成招生任务,多重压力集聚使很多教师招架不住。中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每位教师都面临着专业和课程调整准备,随时准备承担新任务和新课程,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压力。社会上更重视普通教育,对职业教育另眼相看,把职业教育摆在了附属地位,使中职学校教师产生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感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并且转化为一种潜在的压力。

2.学生原因。高中扩招,中职生数量逐年递减,招生难度逐年增加,中职学校学生入学标准随之降低。生源的减少,学生素质下降,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缺乏,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到学校来混日子,能得个文凭更好,学习与学生好像没有任何关系。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老师低成就感,使他们感到“心累”和“无奈”,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伤害教师工作热情,出现部分宁可不上课或少上课,也不挨这个累,受这个罪。

3.教师心理原因。中职学校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面临着学校招生难,课堂教学管理难,教师间竞争压力大等诸多问题,教师在社会认可程度相对较低,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如从前。教学付出得不到学生理解和尊重,课堂上学生不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产生严重失落感,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挫伤教师自尊心。教师情绪低落,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对自己不满意,产生不良情绪。长时期处于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经常性产生身体疲劳,精神疲惫,久而久之,表现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焦虑烦躁,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在工作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进而逃避上课,逃避教学,逃避工作。

面对中职教师教学压力形成原因是众多的、复杂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社会的、学校的、教师自身的诸多方面都须共同努力,即使不能马上彻底解决,也能减轻和干预教师教学压力,使中职学校广大教师轻装上阵,精神饱满,信心十足投入到职业教育工作中去,用自己才识回报社会。

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师自身定位从心里解决心理压力。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地位得到不断增强,全社会都在关心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加大,职业教育基础建设飞速发展,职业学校设备投入是前所未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取到翻天覆地变化,职业学校教师地位得到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中职学校教师认清自己社会责任和义务,不要纠结于个人名利,不在计较个人得失,不要考虑个人烦恼,走出自己小天地,把自己放在职业教育大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中职人才,找到那份国家社会赋予给自己光荣责任,用自己热情来闪耀职业教育的光彩。遇到压力要进行自我调节,要从自身入手,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辨证看待自己优缺点,认清自己教师身份,坦然地接受职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针对自己的工作压力认真分析,找到原因所在。摆好心态,摆正位置,使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以饱满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去。

2.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教学环境,打破教师是核心、是主导,高高在上的传统思维,树立师生间平等、友好、和谐师生关系。课堂采用生动、有趣、活泼、健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师上课快乐感。课下多于学生接触交流,有意识参与学生各项活动,创造与学生接触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认识和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感情,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形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教师在愉悦中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压力,只有不断努力的动力,才有不断吸引的合力。

3.参与文体活动,保证身心健康。由于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心理压力也会不断增大,通过体育、唱歌、听音乐、旅游等文体活动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一方面在运动中增强体质,放松情绪,增加抵御压力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文体活动找到一种发泄压力的方式,将烦恼和压力统统甩掉。轻装上阵,用饱满精神状态,高昂工作热情,健康体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挑战。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环境,抱有什么样人生态度是调整工作压力关键所在,是积极面对,把压力变动力,还是消极退缩,自暴自弃,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出的选择。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竞争和压力是随时存在,只有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心,再大的压力也不会压倒我们,职业教育会在我们努力下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

参考文献: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第2篇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课本把几何光学一章放在静力学前面,这一教材结构调整是有深刻意义的.其一,它降低了力学的台阶;其二,它为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从思维、方法、习惯上作了铺垫;其三,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只有充分理解这一结构调整的意义,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好这一章的教学.下面笔者谈谈初浅看法.

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一是新生有较长的心理恢复期.初三后期对多数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煎熬.堆积如山的习题,接连不断的考试复习,还有老师的训导,家长的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觉得身心都很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虽然身体恢复了正常,而心理的疲惫感仍然存在,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心理恢复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也与老师的引导和对学生施加的刺激量有关.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在教学中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恢复期就会短一些.大多数学生恢复期在一两个月,少数学生持续数月甚至1年.在恢复期,学生的明显表现是学习缺乏热情,主动性差.其二是新生有一段时间的兴奋期.高一学生进校后有强烈的新鲜感,因为新事物的刺激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高一新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熟悉环境、建立同学关系上,而不是集中在学习上.这种现象持续约1个月左右,期间学生的明显特征是情绪异常兴奋,不能完全静下心学习.三是多数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和对高中物理的难度估计不足.因为初中物理要求较低,因而许多“玩耍型”学生利用“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心理暗示的结果造成这部分学生自信过头,误认为用不着下苦功夫也可以搞好学习.也有的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一样,只要上课听懂了,公式记住了,考试就不怕了.高一新生这种错误认识,也是妨碍他们学好物理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把几何光学一章置于静力学之前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几何光学的内容有较多的实验,和生活又联系紧密,内容本身趣味性较强,所以极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渡过心理恢复期;另外,几何光学大部内容在初中已有基础,知识跳跃性不大,纵然学生在“异常兴奋”和“过分自信”的心态下学习,也不会欠很多帐,即使欠点帐,因其单独成章,以后也好补.如果从高一开始就学抽象而且是力学基础的静力学,学生在这种心态下不仅学不好,更为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是形象思维,而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再造想象力,要能想象出具体的物理情景,而且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这对高一新生来说,跨度过大,这是造成认为力学难学的根本原因.而把几何光学放在静力学前面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因为几何光学的内容有丰富多彩的实验,也有许多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内容,为静力学的学习作了思维上的铺垫.

初中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习惯于模仿,套用公式,对数学的要求较低.而静力学部分不仅对数学的要求较高(如三角函数,数学课教学进度跟不上),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致许多学生难以适应,产生畏惧心理.而几何光学的内容在这一点上具有承接性,不仅有套用公式的题,也有许多考察学生分析能力的题,特别是三角函数的应用缓解了学生学习力学的矛盾.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第3篇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最复杂的东西变成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而学生学习时表现的心干情愿的、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1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强,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育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在生活中去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先把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每组一张纸或一个蛋糕,并仔细听老师要求,一定要平均分,然后做。先让学生自已动手分。问他们分到多少,是不是一样多,你得到了多少,怎么表示?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3 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如是数学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等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4 用电脑课件直观地进行教学

譬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时:

电脑显示,在天平左边的四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右边的两个橘子和两个苹果,这时天平平衡,还知道一个苹果是200克,问一个橘子是多少,课件直接显示左边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等于右边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是,那么左边有两个橘子,而右边有一个苹果,这说明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是一样重的,所以一个橘子重100克。电脑显示很直观,易懂。

右譬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格和割补法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5 学生讨论,交流也不可少的

把学生自由组合,每4人一组,老师巡视,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再如课堂数学中,让学生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在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5.1 师生互动。

有个别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你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还可以故意出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让学生指出。

在完成作业时,不要过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能完成多少是多少,但要认真,自己做,这个是很重要的,检查作业时要查是不是自己做的,那些做不起,板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5.2 以人为本,和学生做朋友。

用老师的爱和认真的态度去感化学生,让他们觉得不做作业,不认真学习是对不起老师的,当然这需要时间,尽可能的去帮助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嘘寒问暖。

5.3 千万不要打题海战术。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理念;借鉴

教育理念是由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所形成的,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教育理念是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信念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孔子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倡导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对于他所创设的私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由“学在官府”向“学移民间”,实现了时代的跨越。孔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尊重生命个体,包容不同的思想甚至是对立的思想。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精彩答问片段的《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颇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一、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孔子以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利接受教育,才能从政。直到孔子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逐步下移,这就为设立私塾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在这时开始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般的解读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有教无类”折射出孔子秉持的平等教育观。直至今日,这一理念切不可生搬硬套,毕竟如今学生已经没有旧时代的贵族平民之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个别教师仍然有意无意地以学生的家庭背景来挑拣学生。如果自己的班里分来智商稍低或者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更是抱怨不已,恨不得孩子换班转学。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老师,毕竟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绩效工资、评优晋级均与学生的分数挂钩,关键是教师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荣辱得失问题。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据《颜渊第十二》记载,同是问政,针对不同的学生,孔子也有不同的回答。子张缺乏诚实,有点好高骛远,故孔子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夏做事沉稳,注重实践,但容易被小事所蒙蔽,所以告诫他要“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心浮气躁,缺乏耐心,爱指手划脚,故孔子要求他“先之,劳之。”仲弓以德行著称,孔子认为他最适合从政,进而从表率、宽容、荐贤等方面进行疏导,“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类似因人而异的解答,在“仁”和“闻斯行诸”时,孔子也是综合考虑弟子的不同特点而给出不尽相同的答案,这些都是“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展示。因材施教,就是承认与尊重个体差异,不强求每个学生都成为“通才”、“全才”,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进而给予不同的教诲。

三、适时启发,循循善诱

孔子善于启发式教学,不要求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要举一反三,躬身笃行。孔子推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在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就是由此而来的。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先肯定了子贡关于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裕却不骄傲自大的看法,进而指出,“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乐于真理,富裕了却谦虚好礼”。子贡深受启发,由此追问,“《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由于告诉子贡一件事,他能触类旁通,推知另一件事,因此孔子高兴地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正是“举一反三”生动的事例。启发式教学法在教育史上历久弥新,被教育界所津津乐道。尽管如此,由于现在一些小学教材内容繁杂,课时安排有限,很多老师不得不赶课,于是与“启发式教学”相悖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时常出现,教师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已而为之。

四、海纳百川,教学相长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学生也并非是被动式吸收,而是教师与学生可以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做到互相促进、共同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相长”。孔子同其弟子的教学实践中鲜明地贯穿“教学相长”这一主线。孔子鼓励弟子们坚持以“仁”为标准,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在“仁”的面前学生不必谦让于老师,弟子不必顾及师生情面。孔子海纳百川的胸怀,在《论语》中有多处记载。如孔子当弟子巫马期的面欣然坦承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言意之下是我很欣慰,一出现错误,就有人给我指出来。据《阳货第十七》记载,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认为父母死后,服丧三年的时间太长,一年就足够。要一个人为父母守丧三年,与整个社会生活脱节之久,不可理喻。众所周知,孔子在维护道德纲常、规矩章法方面,绝对是形而上学的。宰予发难,无疑是对孔子“无改先人之道”的公然挑衅。孔子不迁怒,只得反问他“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宰予自信而坦然地回答:“安。”孔子日“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孔子只好重复了两遍,等宰予走出屋外,孑L子摇头叹道:“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尽管时常有学生对自己大胆否定,但孔子皆以一颗博爱之心来容纳,从不摆出架子压制学生。对于宰予这样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孔子充分施展其能言善辩的优势,带其周游列国,曾经被孔子训斥为“朽木”的宰予最后还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五、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古代先哲们认为,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为“善”,孔子亦然。孔子言“学”,常与“行”相随,如果一个人能够表现出“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种人称得上“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而对于夸夸其谈,只说不做的人,孔子认为这样的人只是会“巧言”的“馁者”罢了。孔子教学生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他还教诲弟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更进一步的,“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皆表明了孔子以行为达不到言语的程度为耻辱的,他自己肯定是这样,当然也要求学生这样。如今,由于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学”的多,在家里“习”的少,家长们更是铆足了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只求孩子学习好,其他家务活统统包揽,剥夺了孩子习劳的权利,是值得深思的。

对支教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高职院校;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15-02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职业院校在不断增加,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他们的生活阅历和思维方式可能与同年级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他们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郁闷、自卑、暴躁、抑郁、猜忌能不良心理状态。如果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减轻或消除,不仅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然而,从全国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最重视的是招生和就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原因如下:首先,心理咨询是一个不断消耗人力和物力的长期的过程,不能让学校领导快速地看到成效。其次,如今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带有一定的医学模式,它确实可以给不少学生提供帮助,但是学生也不得不面对诸如“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负性标签带来的困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而近些来发展起来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则以其特有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而著称,相信它能在高职的心理辅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念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 Steve De Shzer 和Insoo Kim Berg等人在美国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共同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来促使改变的发生,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五个:

1、正向思考与未来导向 焦点解决模式非常重视当事人想要改变的方向与想要达成的正向目标。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想要实现的目标和梦想,多一些赞美和欣赏可以激发他们“追梦”勇气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小改变会带来大改变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重视引导来访者看到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小的改变会给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不断地促进来访者看到小的变化或改变所带来的积极的意义,借鉴这种成功的经验慢慢地持续地尝试行动改变,来访者就会发现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在不断增强,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力量。慢慢地,小的改变引起大的改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咨询师所做的就是引导来访者意识到这些小改变所带来的力量和意义,并且帮助学生找到这种力量。

3、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与资源,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对自己形成充分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优势不是特别清楚,更不要谈如何去利用自己的优势了。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下,便能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4、事出并非有因 传统心理咨询总是关注事情背后的原因,但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找出的原因未必是真的原因,还不如更多地关注问题解决方法。

5、凡事都有例外 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较差,他们的挫败经验也比较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被不好的情绪所包围,看问题的视角也比较悲观,因此自我效能感就比较低。如果能在咨询过程中,让学生跳出当前的困惑,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那些成功的经验即例外,有了例外就意味着问题能够解决。验的思考。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主要技术: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SFBC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咨询技术:

1、一般化技术 就来访者所描述的事情,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信息给他。让来访者认识到他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来降低来访者的恐惧感,从而可以接纳自己的问题。

2、预设性的询问技术 咨询师使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来影响、改变来访者的认知,促使他积极正向的思考,转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迷在问题中。

3、评量询问技术 要求来访者以1到10的数字对问题或相关的议题做出评估,l可以代表问题最糟的情况,l0代表来访者最期待的情况。同过这种技术可以了解来访者的进步情况。增强的来访者的信心。

4、鼓舞与赞许技术 当来访者找到成功的例外、解决方法时,咨询师要及时的肯定、赞许和激励来访者,这样有助于营造一个正向、积极的气氛。让来访者对改变充满信心。

5、奇迹询问技术。让来访者想象问题解决了的景象,找出适合来访者自己的解决办法,通过奇迹询问可以协助来访者找到目标和解决的办法。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流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会谈时间,和一般的咨询一样,大约为60分钟。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它将60分钟的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1、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钟),它包括对话阶段、目标架构(正向开场与设定目标)、例外架构和假设目标架构四个环节。

(1)正向开始 在咨询开始阶段,心理辅导老师首先需要向来访学生说明咨询程序,与学生发展并建立起民主与合作的咨询关系;其次,对学生所呈现问题的有关情况加以了解,包括问题的层面或程度。再次,询问咨询前的改变,以了解学生已经尝试做过哪些努力及其效果

(2)设置目标 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中,帮助与引导学生澄清咨询目标是心理辅导老师的重要任务。首先,目标是明确具体且可观察的。例如,“当事情开始好转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其次,目标是合理且可达到的。如,“当情况开始好转,你想我们可以最先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再次,目标是正向积极的。如,“如果我们的面谈对你是有效的,你会有什么改变?” 最后,目标对来访学生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如:“目前,你最关切的是什么?在我们的会谈中,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3)寻找“例外架构” 寻找例外架构是焦点解决心理咨询法中最具特色的咨询技术之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探讨目前期待的目标过去是否曾经出现过,即探索在例外情境中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其中的解决方法。如,“以前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困难,那个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作法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探讨学生所抱怨的问题过去曾经不是那么严重时的情形。例外架构主要是利用来访学生原有的成功经验与资源,将来访学生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专家,以此来探寻与建构问题解决的方案。

2、休息阶段(10分钟);心理辅导老师在会谈结束前一般还包括一次10分钟的“咨询休息”。但是SFBT咨询者无论如何得休息片刻,就会谈中的情况与来访学生进行“磋商”,并提供建议。

3、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它包括赞美、讯息提供和家庭作业三个环节。

在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整个咨询过程的重点所在,它又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块:设定目标会谈区块、寻找例外会谈区块、发展未来想象区块。

四、焦点解决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的适用性

目前,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也不强,然后高职学生需要心理帮助的需求却很大。在高职院校,一个心理辅导老师可能要为数百学生服务,不可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迎合了这种需求,减少了个案咨询的时间,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而且,焦点解决心理咨询层次清晰,简单易学,即使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也可以很快掌握。从此可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省时省力,注重问题的解决,具有高成本收益,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丽,骆宏. 2010 焦点解决模式 理论和应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张莉莉. 焦点集中解决治疗模式在青少年咨商中的应用。台湾: 咨商与辅导, 1998(150):17.

[3] 方建移,刘宣文. 心理咨询新模式: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短期咨询. 心理科学, 2006 29(2):430―432.

[4] 戴艳,高翔, 郑日昌.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评述.心理科学, 2004,27(6):1442―1445.

[5] 戴艳,高翔, 等.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 2004, 27(6).

相关期刊更多

气象与减灾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气象局

路基工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临床肺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