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科学的应用

管理科学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科学的应用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第1篇

 

一、工商管理科研必须忠实地为教学服务

 

工商管理科研应与工商管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变“死科研”为“活科研”。牢固树立工商管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基本思想,不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科研真正围绕教学而展开。克服以往科研的盲目性,注重科研选题,明确科研方向,使工商管理科研回归教学,忠实地为教学服务。科研是教学的原动力,教学是否有后劲,关键在于科研。这便要求工商管理科研必须针对性强、方向性强、实用性强。工商管理科研成果应是能回归教学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学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因此其研究主题具有广泛性特征。注重的是实践与成就,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1](P2)在科研选题与科研过程中,应强化的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在应用于教学时,应紧扣教学主题,科研成果与教学主题相辅相承、协调一致,这样便可明确工商管理科研的方向一为教学服务。

 

二、工商管理科研与教学要适应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需要

 

目前高等学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完全实用主义课程比重偏大,而人文科学课程极其薄弱,所谓“左脑巨人,右脑矮子”,导致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脱离。如果使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有效对接,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育加大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2(P12)。然而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内容陈旧,急需重组、改造、更新,不论是企业管理学、领导科学,还是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学,都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尤其是管理伦理学,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己经认识到管理伦理学的重要性,并在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素质教育上看,21世纪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我国将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求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育体现科学人文观与伦理观的工商管理教学内容将占主导地位。因此须加强管理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一整套科学性、可行性俱强的系列教改训练方案,这些方案的研制均须工商管理科研来完成,并不断应用于教学之中,以适应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要求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育专业的重组与改造。这便需要对工商管理教育专业进行大胆改革,强化工商管理科研,强化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标准是能否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接轨;能否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以适应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原则

 

工商管理科学研究离不开方法论,更离不开哲学。正因为如此,才应该铭记大卫。哈维的话:“没有方法论我们将躺着不动,没有哲学我们会无目的乱转出处。[4(P5)因此,若使科研与教学合二而一,真正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就必须建立哲学原则。若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工商管理科研选题。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5(P3)通过工商管理科研实践,深感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好坏或方向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应用。科研初期往往带有一种盲目性,追新求奇,缺少辩证思维。随着科研的进一步深入,渐渐形成工商管理科研选题的基本思路,即工商管理科研为教学服务,且将科研成果全面准确地应用于教学。经过多年实践,逐渐形成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原则。即:服务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应用性原则。工商管理科研的应用性极其广泛,尤其管理伦理科研和深层管理科研,能够研制经济发展规划、工商管理策划、诚信经营模型、企业联盟、环境治理等等,这是为地方经济、企业发展服务。但突出工商管理科研的应用性要强化为人文素质教育服务,将大量工商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这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科研的根本。因此遵循应用性原则,就是遵循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

 

2.服务性原则。工商管理科研紧紧围绕教学而进行。为教学服务是工商管理科研的终极关怀。工商管理教学从哪些方面加深改造,工商管理科研的触角就该伸向哪些方面。虽然普通高等学校科类不同,如理工、农林、医师等,虽然科研的目的目标不同,但科研为教学服务却是一致的。不管哪类院校都在从事高等教育,因此都该遵循服务性原则。坚持服务性原则,就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科研回归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3.需要性原则。科研的目的在于社会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要适应新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工商管理科研能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为教学服务。因为只有明确科研服务于教学,才能明确科研方向。坚持需要性原则,必须确定社会需要什么,工商管理科研优势在什么地方,怎么样使科研服务于教学以及如何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4.创新性原则。只有工商管理科研选题具有创新性,才能使工商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工商管理教学具有创新性。所以创新性是工商管理科研与教学的灵魂。不同科类的科研均需遵循创新性原则,这种创新可以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也可以是新发现、新理论、新思维。对工商管理科研而言,就是在工商管理科学的边缘地带领域开展研究,因为在边缘地带领域很多是空白地带,可以提炼很多新思想。如在管理科学边缘领域的“深层管理学”便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主题有无为管理、不伤害原则、中庸管理、简单管理、整合管理、负熵管理、分形管理、周期管理等等,其研究价值巨大,应用性也强。将研究成果充实教学中,这样既坚持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创新性原则,又坚持了应用性原则。

 

四、工商管理科研的成果分类与服务渠道

 

科研成果分类可以有教师单体、院级群体、校级与省级等。在各级成果中教师单体成果分类十分重要,因为教师单体是最基本的单元,是组成群体成果的基础。在分类过程中,要坚持为教学服务,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作为教师单体笔者将己取得的能够应用于教学的科研成果分类,大致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管理伦理科研成果。如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发表转载的管理论文,“可持续发展的哲学阐释与计算方法”、“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一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后结构主义’思维框架下的企业生命有机体理论研究”,涉及到人地关系、人伦关系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文。

 

第二类是深层管理科研成果。如完成的专著(〈深层管理学》、《周期地理学》,大量的规划文本!〈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规划》、《齐齐哈尔市克东县扶贫规划》、《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区规划》,还有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管理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优秀管理论文以及由科研地图转绘成的大量的商贸教学挂图、幻灯片等等。

 

第三类是工商教改科研成果。如在《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发表的教改论文,“让学生从'面具’后面走出来一'多元交流评价式’小论文教学的行动方案”、“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等等,主编的全国高校教改教材《新概念人文地理学》。

 

依照三类科研成果,建立起3条服务渠道,即深层管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渠道,管理伦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渠道,工商教改科研服务于教学六、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的“12n”基本范式

 

普通高等学校科类众多,包括理科、工科、商科、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等。无论哪类院校,都有科研为教学服务的职能。一些高校忽视科研为教学服务,这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普通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以适应通才教育的需要。同时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中心任务是职业教育,培养跨世纪专业人才,因此要面向21世纪,适应专才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各具特色,应对教学有利的科研成果进行筛选、分类,确定为科研1、科研2、科研3……科研建立n条为教学服务的渠道。

 

通过上述分析,便可拟建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的“12n”基本范式。即1个服务,2个需要,n条渠道的应用模式。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第2篇

(1.四川分时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8;2.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 要:本文对科学管理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企业管理;重要意义;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16-03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朱琳(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大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方向。

一、科学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而不能积极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维持企业持续发展,那么必将会被社会淘汰。而所谓科学管理思想就是指一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企业各项目标,并且帮助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科学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科学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一门帮助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研究市场发展趋势的应用方法,还是一个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更新的理论知识,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学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法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法,全凭管理者的背景、能力以及个人经验等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这种企业管理方法无法进行有效的传授,只能通过实践不断的探索、总结,慢慢积累经验,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很难培养出一批新的能够将这种管理方法延续的管理者,而新上任的管理者也就只能凭借自身的、以往的经验去进行公司的管理。因此,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科学管理方法应运而生。科学管理与传统经验式管理方法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完善的专业化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科学的体系,完善的制度进行,不再依赖于某个人的个人能力。企业内的各项管理工作只要进行合理分工,然后与各类专家统一决策,就可以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各部门分工日益清晰,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化分层管理,这样才能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职责分明,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规范化是一组制度,它规定了每个人在企业中的行为准则,遵守一定的程序来达到既定的质量、数量目标,同时又使每个人能明确地知道其它人的行为反应,保证企业整个活动过程的确定性和有序性。

2.科学管理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能够盈利是企业经营者的最大目标,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效果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企业要想获得利润最大化,不仅要有安全可靠的合作伙伴,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良好的生产环境,还应该拥有先进的设备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利润。除此之外,工作效率也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更换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以及规定生产目标等。只有有效地组织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最大利润。而科学管理方法,就是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组织、合理规划的一种管理方法。

3.科学管理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的系统性理论

第一位将企业管理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整合,提出科学化管理理论的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提出这一理论前,企业管理中的各项管理知识以及技能都是零散、简单、不连贯的,大多数还都是靠经验进行判断与处理。泰勒通过实践工作认识到,企业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够进行传授的系统性理论,并且给人们留下了重要启示:首先就是科学管理是促进人口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关键,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就是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拜托了传统靠经验解决问题的道路,这样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就可以不完全依赖于某一个人,使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准确,不至于在领导更换的过程中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4.科学管理应当是适宜的、有效的组织技术手段

科学管理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而它必须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目前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两种既对立又相关的倾向:一种是认为要实行科学管理,就要运用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如计算机、事业部制、零库存生产等。这虽然在我国不少企业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十分盲目的做法。据调查,在我国企业中计算机普及率很高,但使用率很低,主要用于人事、财务结算等一般的数据处理,而在市场研究、决策和财务预算等方面应用得很少。笔者认为,科学管理不一定就是反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否,不在于工具和手段的先进性,而在于是否能最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另一种是否定管理的科学性或不重视企业管理的创新。其最明显的表现是把企业的管理活动,看成是一种生产性活动和技术性活动,从而使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设置与应用往往带有经验主义色彩。组织的发展要求管理的创新,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治理机构,企业的领导、决策和监督体制等都应进行根本性变革;企业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跨行业的投资,也要求企业在组织机构、授权关系、财务控制、生产组织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

二、积极学习科学管理思想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欲求都在积极的进行改革与转型。可是仍有部分企业逐渐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管理思想的重要性,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可以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可是社会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一些传统管理理论以及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科学管理思想。

1.学习科学管理理论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拥有创新精神,能够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状况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企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管理创新史,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年代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够制定出最适合现阶段的企业管理方法。但是也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就是最完善的,社会在不断地变化,职能在不断段所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自身实力找到最适合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那么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还要努力节约成本,降低价格,而这些都离不开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的发展与创新。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所以说企业积极采用科学管理理论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

2.学习科学管理理论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基础,还应该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可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中的管理者不善变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精神,无论是企业的管理方法,还是生产工具都没能及时的更新换代,生产出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标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希望将自己的企业管理好,可是光有蛮干精神和良好的愿望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改变自己传统思想,要积极的创新,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去支持企业的发展,因为管理企业不仅是一种权利,更多的却是一种真责任,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一旦判断失误,经营不当,企业不仅没有利润可赚,更有可能会面临倒闭,那么不仅会给企业的经营者带来重大损失,还会造成很多员工失业。所以,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事业负责,还要对员工负责,积极的学习科学管理理论,使自己的企业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的运营道路,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达到盈利的目的。

3.学习科学管理理论是巩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取得的成果的要求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是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具有创造性、试验性、冒险性、阶段性等特征。而科学管理则是艰苦细致的经常性的工作。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变为具体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改革的终结,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企业规模扩大了,就要相应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随着企业国外业务的增加,企业将由国内公司向跨国公司发展,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将对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进行不断创新,这都将有利于巩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取得的成果。因此,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是必须的。

三、科学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次次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够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多数企业中都存在管理上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经营理念落后、激励奖惩制度不完善,员工整体素质较低等等。所以,要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要积极的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应用方法表现为以下几点。

1.改变企业管理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科学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重塑市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微观基础。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使企业实现政企分开,真正成为拥有法人财产的独立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因此,企业要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冲破旧体制的陈旧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包括市场竞争,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观念;以人为本、以质取胜、诚实守法、开拓创新的观念;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争取最佳经济效益的观念等等,以实现管理的卓越创新。

2.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社会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各项管理方法也应该随着经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就包括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管理中各项制度、方法以及手段的创新,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近年来,大多数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企业内进行大范围的改革与创新,但光是照搬国外或者是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结合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吸收其他企业的各项管理优势,才能够真正的发展与壮大。公司制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机构,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前提,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保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高效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精干的管理机构。参照发达国家的企业制度,再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等组织形式。公司下属单位可根据情况采取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形式。

3.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加强市场战略管理

未来发展目标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要加强市场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充分了解市场客观发展规律,认真分析企业自身实力、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市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调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为了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传统观念,采用全员营销的方法,无论是市场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要参与到促销的活动中,市场人员本身就是需要进行市场营销的,所以就有较强的专业营销能力,而技术人员作为产品的研发者,对产品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刻与详细,能够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对加强产品宣传、树立良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里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它能将企业的价值准则潜移默化到员工的思想头脑中,有效地引导企业员工服从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为完成企业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带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现阶段,我国企业中仍然存在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大多数员工都是为了赚钱踩着这边工作,对公司并没有归属感,觉得公司未来发展的如何都不管自己的事,如果有企业能够给与更高的工资或者是更好的待遇,那么这个员工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辞职。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不足,没能及时的决绝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没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所以,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要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员工关系的维护工作,不只是领导与员工之间,还有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要加强交流与沟通,提高企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培训工作,注重员工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这样员工才能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使自己也能够得到成长与锻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积极学习科学管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就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落后的经验式管理方法,采用科学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对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建议[ J].民营科技,2008 (2).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第3篇

一、引言

运筹学是是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强调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和方案,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1]。而管理运筹学课程是从管理实际出发的一门课程,它把运筹学看作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2]

根据重庆三峡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运筹学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学分3.0,包含理论教学40课时,上机实践8课时。该课程系统地介绍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存储论、排队论、决策分析、博弈论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生产管理中比较实用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培养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分析模型求解结果并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因此,该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测试学生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求解结果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根据重庆三峡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它相关规定,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期末笔试成绩(60%),实验成绩(20%)和平时成绩(20%)三部分组成。然而,现行的考核方式距离实现“管理运筹学”课程考核的目标尚有距离,有必要尽快实施考试改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考核方式有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运筹学的基本内容包含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方法、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分配问题的匈牙利算法、最小支撑树求解、最短路求解、最大流求解等需要长时间、多步骤计算的知识点,多数例题的手算时间超过30分钟,而且无法借助计算器缩短时间。受笔试时间所限,不得不采用抽考的出題方式,客观上加剧了笔试成绩的偶然性,不利于全面、公平的考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笔试考试环节,计算量大且集中和知识点抽考等问题加剧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和紧张情绪,导致发挥不稳定,进而产生了部分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大相径庭的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说明现有的传统考核方式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3.由于需考察的知识点计算内容较多,所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分散考察。目前主要在笔试环节考察问题分析、数学建模和文字表达能力,实验环节考察模型求解能力,课堂提问环节考察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事实上,把综合能力分开考察并不严谨,也不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和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管理运筹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式和内容

鉴于上文提出的三个问题,有必要对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的全过程进行改革。

首先,对于期末考试时长所限无法全面考察所有知识点(问题1)和计算量较大导致学生记忆负担重、情绪易紧张(问题2)的情况,可以采取“随讲随考,分段测试”的方法予以解决。事实上,该课程中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方法、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分配问题的匈牙利算法、最小支撑树求解、最短路求解、最大流求解等计算量较大的知识点,其计算方法相对独立,可以在一个知识点(或章节)讲解完毕后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当堂测验。测试所需的课时,可以安排在周末、晚上,也可以通过减少课上习题讲解、增加课后作业的方式部分解决。如果学校资源紧张,随堂测试难以实现学生间隔就坐、多个教师监考,那么可以由出题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测试题目给出随机参数并科学设置考试时长,保证任何两个学生的题目均不相同且没有作弊时间,从源头上杜绝作弊的可能性。

其次,对于综合能力测试无法集中考察(问题3)的情况,可以参照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形式,采用学生组队解决开放式、综合型问题,教师团队评分的形式加以改革。改革后,教师在理论教学的最后阶段布置若干开放式、综合型问题,学生随后在上机实践环节结成2-3的小组,组队对某一问题完成从分析、建模、求解到方案写作的全部任务。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仅对全体学生加以适当提示和引导,并根据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定其综合能力个人成绩;在学生团队方案文档质量的评价环节,再次参照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采取2-3名本专业教师分别打分后取平均的方式进行。

最后,各环节测试在期末总成绩中的体现:课堂小测试的总次数预计不低于4次,约占总成绩的50%;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其中个人评定与方案文档质量比例大致相当;考虑到综合能力已有单独的考察环节,平时成绩将只体现学生上课期间的出勤、纪律和作业情况,占比将压缩到总成绩的10%左右。

三、管理运筹学课程考核方式的预期效果

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考核总成绩的一致性普遍增强。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阶段出勤良好、积极回答问题、作业细致认真的学生,其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管理运筹学课程需考察的知识点计算量大、计算周期长,且算法种类多、独立性较强,导致部分学生在现行的笔试考核框架下发挥不稳定,出现了不少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大相径庭的案例。改革后,该课程采取“随讲随考,分段测试”的方式,弱化记忆负担和紧张情绪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根除知识点抽考带来的不合理偶然性,实现平时表现与考核总成绩的一致性普遍增强,更为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素养,并为有类似困难的课程摸索改革道路、积累改革经验。

强调综合能力、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专业比赛的参赛率和获奖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考研热情。上述改革措施在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环节,引入了类似“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可以作为学生参加类似比赛的小型预演,也可以为工作或读研后参与研发项目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院系办公室 科学化 精细化 管理

高校院系办公室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特殊而重要,办公室管理工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目标的控制和实现。随着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应是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于院系办公室本职工作,依据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能,尝试把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中,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

一、充分认识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的全面改革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改革水平与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因此,在深刻理解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上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势在必行。

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客观上要求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推进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也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企业管理中要求的绩效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结果控制等,公共管理也适用。高校院系办公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

2.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高校院系办公室职能作用的发挥都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做好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必须使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得到具体应用。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管理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岗位,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率的要求。具体地讲,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院系办公室管理的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院系办公室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院系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时效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院系办公室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二、高校院系办公室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要实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现代管理观念。

1.全局观念。办公室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性质繁杂,责任重大。每项工作的成败和效率高低,都直接影响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学校全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学校和院系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树立全局观念,能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而不是从局部利益出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由此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重心始终与院系整体工作及学校中心工作保持一致,避免舍本逐末,一叶障目。

2.创新观念。办公室管理创新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是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核心。新时期办公室人员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符合实际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做到超前思考,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坚持从时代要求和院系发展需要出发,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促进院系发展。

3.效率观念。提高办公室管理的效率是办公室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也是整个办公室管理活动的中心。工作效率既反映了办公室资源利用的状况,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对办公室的考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应该牢固树立效率观念,强化办公室管理功能。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更应该牢固树立效率观念,逐渐强化办公室管理功能。

4.服务观念。无论从办公室工作的性质看,还是从办公室工作的职能看,为院系服务、为领导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职责。服务意识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要着力打造办公室高效热情的服务形象,紧紧围绕院系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员工,服务领导,严格工作标准,严格规范管理,切实增强办公室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应妥善解决,要办得好、办得快。搞好院系办公室的服务工作,对提高一个系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责任观念。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保证。办公室工作头绪多,而且每项工作都很重要,尤其是对全局性的工作更是要思考在前、服务在先,将责任意识融入到工作中来,讲质量、讲效率,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干事创业。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这五个观念是构成现代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观念的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无论是决策的形成、目标的确立、措施的选择,还是办公室具体工作的组织开展,都应当按照五个观念的要求,进行全面权衡和综合判断。

三、高校院系办公室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1.办公室科学化管理的途径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所在。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并增强主动服务的观念,不断强化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高度认识和把握对内以办公室工作人员为主体,对外以师生为本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

第二,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人是办公室管理工作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办公室管理的首要资源。推进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办公室队伍政治、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培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文字表达、信息服务、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高校规范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现展需要,为加强办公室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第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现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则,并与时俱进地及时修订和完善,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实现办公室资源的合理化、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首先,制定办公室管理制度。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确保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其次,明确岗位职责。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细化分解任务,从而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运转机制。

第四,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是指遵循客观规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高效管理。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是高校院系办公室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办公室的现代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有利于办公室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结合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2.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第一,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办公室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关系到办公室目标任务能否快捷、高效完成的大事,每位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要形成精细做事、精细管理的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细化管理最终的解决途径只能通过办公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方式实现,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是精细化管理得到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第二,培养精细化管理文化,不断提升办公室软实力。办公室要努力将精细化管理上升为一种文化,使之成为打造和提升办公室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推行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和文化因素在办公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出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自觉认同并努力为之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要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种工作要求,一种精神境界和一种文化素养,逐步使办公室工作由制度约束向文化约束的方式转变,为办公室整体精细工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撑。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 管理学 创新

[作者简介]刘斯琴高娃(1971- ),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47-02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在管理学课程中,经过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发现一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为以后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研究管理方法和技能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与现实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案例与理论的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具体、实际、生动地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的应用性知识和技巧。

一、在管理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要求进行案例教学。管理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要求其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处理各种问题,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弹性地选择各种管理方式。当前的管理学教学过于抽象和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理论与实践结合正是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逼真的管理情境,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现实的管理过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通过情境模拟接触真实的案例与事件,经过思考、讨论慢慢感受和体验实际的管理工作,体会管理工作的广泛性,并且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处理相关的管理问题。

2.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前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适应,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师生互动讨论,教师融入学生,学生可以围绕讨论的案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分析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学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探索,是管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问答、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查询文献资料、分析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案例的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应变创新能力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课前认真准备,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教学的资料和内容;课外广泛查阅和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并对搜集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加工和整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1.案例材料的筛选和准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本科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及教学对象,精心挑选案例,确保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案例的难度要适中,典型性及呈现形式要适应教学对象。可利用媒体挑选和自编等途径,将搜集、整理、分类的案例进行汇编,利用不同的媒介方式来呈现。有时还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编织成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2.案例教学的合理组织。案例教学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教师提前一个星期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同时列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案例,做好准备。第二阶段,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推荐或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和记录员,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记录员如实记录小组讨论中各成员的不同观点和建议,并加工整理,本组在课堂上发言。第三阶段,讨论。教师要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式地引导学生热烈地发表不同的建议和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发掘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方法。

3.总结提升。案例教学完成后,都应进行评估和总结。第一,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本次案例教学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第二,在教师引导下集体总结每个小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特别注意每位学生的得分,从中评选出解决问题最得当的综合性和单项方案,重点分析案例教学的不足,并讨论出原因、对策及改进的方法。

三、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