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神经病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9
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主要特点之一[1]。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向临床医师的关键时期,临床教学工作对医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基层医院,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患者拒绝或不配合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们从多年的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基层医院的带教方法,现将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规范临床教学查房
实习生在神经科实习期间,每周都要安排1次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被安排查房的病例,多为神经科收治的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对某些症状与体征均典型的少见病种,更要及时示教。规范教学查房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实习医生要熟悉病情,做好汇报病情及体检的准备;②临床带教老师应结合病人情况,选择最需要解决的诊断或治疗等临床问题为目标;③实习医生简要汇报病情后,要作重点体格检查,同时带教老师给予纠错及正确示范;④密切结合病人,深入分析病人的诊疗问题;⑤归纳总结要求实习生掌握的内容,点评实习生在查房中的表现,布置下一次查房内容。我们在临床分析中,通过启发教学、示范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形成医嘱,解决了病人实际问题,从而病人很乐意配合我们的教学,认为我们不是把他们当作“教具”,而是帮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房传授给实习生相应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不但能使其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建立诊断和选择治疗的方法与过程,从具体病人提升到理性认识,加深了他们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典型的少见病种的认识,提高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方式的一场改革[2]。在神经病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文本、图像、视频和动画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信息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神经内科与基础学科,尤其是神经系统解剖学关系密切,认为神经病学难学、难懂,这是很多实习生的共同感受。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正是他们“头痛”之处,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讲小课或看录像的形式,把临床常用的神经解剖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指导,使实习生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另外由于基层医院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具有季节性、地方性疾病少见,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急性脊髓炎这类非常重要而病人相对较少的病种,我们就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制作相关疾病生动的课件,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地区较少见的病例及季节性少见的病例,弥补了基层医院这方面的不足。
重视临床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是一个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实习生临床病例讨论中,教师作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们选择适当病例(如典型、疑难或罕见病例),讨论其诊断或治疗,提前印发病历摘要给实习生,提出能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如归纳病例特点、定位及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诊治意见等,要求实习生必须提前书写发言提纲。为更接近临床工作的实际,病历摘要只提供初次接诊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从主诉推导假设诊断,进一步结合病史和体检,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然后再依次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基础与临床知识展开讨论。不必要一开始就提供全部有确诊意义的资料。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教师应积极互动与及时引导,最后教师再作出总结与点评。病例讨论的意义在于培养实习生的逻辑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慎密清晰的思路。通过上述措施,使实习生逐步养成了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其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
加强临床操作指导
神经内科基本技术操作(如腰椎穿刺术),要想在很短的实习时间内熟练掌握是不易的,加上基层医院有时病人拒绝让实习生操作,所以我们采用操作指导“三步曲”进行培训:①术前讨论:包括本项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器材准备、操作过程(包括术前准备、、穿刺点选择、消毒与无菌操作、麻醉方式及要点、穿刺手法及要点、抽液速度与数量、标本处理、拔针后穿刺点的处理)以及术后对病人的处理等。主要由实习生讲述。②术中指导: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用适当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及时指导操作和纠正错误,要全程监督每个细节,必要时应立即补位,保证该项操作过程规范、准确、顺利。操作完毕指导学生清洁用过的器材。③术后总结:点评学生在本次操作中的优与缺点,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通过对临床操作的系统指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规避差错事故的发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外,神经系统体查是实习带教的重点,也是难点,实习生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体查的正确手法和理解病理体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录制了高年制医师进行神经系统全面体查录像带及典型阳性体征病人录像带,组织每一批实习生入科时观看。在每天查房的病人体格检查中,带教老师示范和实习同学动手实践相结合,力求手法准确到位,并理解每一项目的临床意义。
培养实习生的人文素质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当前医疗的重点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本领以及应对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神经病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传授给实习生,还要把良好的医德医风、伦理道德规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传授给实习生。我们在入科教育中,增加了医患沟通技巧内容,包括倾听、表达与解释、情感交流及对患者的鼓励等。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仪表语言和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渗透对学生的医学伦理、人道主义的人文教育,塑造实习生的健康人格和崇高医德。
综上所述,通过神经病学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使实习生掌握了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高了人文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帅杰.神经病学教学中素质培养及互动式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5,4(5):295-296.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络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缠绵,反复难愈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减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单纯西医治疗难以发挥最佳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中医手段在该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80例,西医诊断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感觉减退或异常。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9~80岁,平均56.5±7.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降血糖措施,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强化治疗等,使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肌肉注射,剂量分别为100mg和500μg,1次/日;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组方:黄芪25g,太子参、丹参、麦冬、当归、川芎、山药、葛根、生地、赤芍各15g,红花10g。水煎取汁,日1剂,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
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麻木、刺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MCV较前增加或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腱反射有好转,MCV较前略有增加。③无效:上述指标均未改变。
统计学处理:所得资料全部采用SPSS 11.0数据处理软件,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讨 论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承受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失调等痛苦,尤其以双下肢末端对称性麻木、疼痛常见,同时该病也是导致糖尿病足和截肢的主要诱因[3]。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仍未完全阐明,多数观点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后果,但最主要因素是糖类代谢异常。西医治疗该病多以营养神经和血管的药物为主,如给与维生素B1、尼莫地平、甲钴胺等,虽然能对改善症状做出一定贡献,但疗效不如中药[4]。
在祖国医学中,并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确切表述,目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痹证”、“消渴”范畴,即该病主要由于机体阴亏经久不愈,阳损严重,气血瘀滞而致气无以运血,津亏而致无以载血,渐成顽痰死血,而使肢体肌肉筋脉濡养不足、麻痹疼痛,表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本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具有一定困难[5]。根据上述中医理论,笔者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气虚血瘀是关键,故选择具有益气活血的益气活血通络汤为治疗药物,使通补并行,瘀化新生,方中黄芪性甘温,补气行血,改善患肢体麻木、气虚津亏症状,现代药理学也表明,黄芪能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对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挥效用;太子参为补药中之上品,能大补元气,益气生津,现代药理学表明其能够减少神经细胞中钙离子的浓度,从而减少过氧化物的生成,阻止了其对神经细胞的损害;而麦冬、葛根、生地、山药养阴生津,赤芍、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全方各药互补,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从而促进患者的微循环恢复,增加神经的血供,也就达到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6]。在本研究中,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腱反射明显好转,MCV也显著恢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0%,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72.5%,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通络汤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机体的综合调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配伍合理,作用温和持久,效果良好,弥补了西药不良反应大,疗效不佳的缺陷,因此应该予以进一步推广研究。当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虽然在疗效上得以证实,但其具体的治疗机理尚未明确,而本研究由于条件限制,病例数较少,下一步应开展大样本研究,对益气活血通络汤的疗效做更进一步的客观评价,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翁建平.对糖尿病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基础研究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2):166-171.
2 杨涛,谭洪辉,刘中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6(9):1063.
3 刘伟芳,吴伟琼,陈利强,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3):2323-2325.
4 李全波,郑宝森.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研究与治疗进展-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五[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5(1):69-72.
通讯作者:李钦柱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活血化瘀治疗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后并发深层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51例,采用手术治疗后单纯抗炎治疗,中西医组53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治疗。结果 西医组有7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中西医组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深层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治疗和预防DVT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手术; 活血化瘀; 股骨头置换术; 深层静脉血栓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由各种原因引起股骨头邻近关节面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循环血量减少,压力增高,骨髓内组织缺氧、水肿,是骨科临床上难治病症之一。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手术方法,但其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很大威胁。据临床研究显示,近10年来我国深层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尽一致,介于10%~70%,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髋关节功能,预防DVT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不断探讨总结,开展手术结合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2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63例,女41例,年龄28~66岁,平均(48.2±2.6)岁,病程1~7年,平均3.4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外侧或膝内放射、关节僵硬、跛行、髋关节运动障碍等,经X线、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原因:外伤骨折42例,激素治疗21例,大量饮酒36例,不明原因5例;其中有9例为双侧病变,按Ficat标准分期:Ⅰ期19例,Ⅱ期33例,Ⅲ期31例,Ⅳ期21例[1]。CT检查显示:骨小梁毛糙增粗、变形,骨板壳出现厚薄不均或中断现象,髋臼周围可发生骨质增生等,患者心、肝、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西药组51例,采用手术治疗后单纯抗炎治疗,中西医组53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程度、分期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摄片检查,明确手术部位和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用固定架固定耻骨和骶骨,髋关节屈曲45°~90°,充分显露股骨头。自髋后上棘前方6~7 cm,沿臀大肌和大转子前缘向远侧延伸做一切口,长约12~1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将皮瓣及皮下组织翻向两侧,钝性分离并显露臀大肌、臀中肌及大转子。用电刀切断臀大肌腱的股骨止点,暴露关节囊的前部及外侧部并“T”型剪开,暴露股骨头及颈部[2],注意保护坐骨神经,避免压迫。轻度内旋股骨,使髋关节脱位,用剪刀剪断髋臼内组织,使股骨头脱出髋臼,切除股骨头,测量原来的股骨大小,用直钳凿穿髓腔,并用细号髓腔锉插入扩大髓腔,操作时注意力度,以免锉伤股骨大粗隆及股骨皮质,导致大粗隆爆裂及皮质穿孔,将人工股骨头放入,填塞混合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做前曲、后伸、内收、外展患髋无脱位,依次逢合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24~48 h后拔除,给予抗生素3~5 d治疗,手术1周后,可开始功能锻炼。
中西医组在手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方法治疗,组方:丹参10 g、红花4 g、生地10 g、川芎10 g、毛冬青20 g、益母草10 g、元胡10 g、甘草5 g,给予内服并熏洗外用,治疗7 d。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术后西医组有7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其中4例发生于股静脉,3例发生于静脉,近端完全栓塞2例,附壁血栓5例,经溶栓治疗后好转,1例伤口感染;中西医组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2例发生于股静脉,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个月~1.5年,有1例患者发生脱位,股骨头脱落,1例因肺栓塞死亡,其余均骨整合良好,无松动、脱落、功能活动良好。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上的难治之症,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如发生骨折或其他因素导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旦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很难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并发症较多,术后并发深层静脉血栓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中药在治疗术后并发深层静脉血栓上具有一定作用,DVT在中医上属“脉痹、肿胀、瘀血流注、股肿、血瘀证”等范畴[3],认为本病是由创伤、手术等因素影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之外来损伤,导致瘀血阻于脉络,脉络滞塞不通,回流不畅,引起疼痛[4],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其治疗根本。本组病例中采用中药内服和外用,从体内到体外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再通和侧支循环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深层静脉血栓的辅助治疗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深层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查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5,8:511-512.
[2] 孙博.愈骨定痛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6例临床观察.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46.
[3] 李慧英.中药结合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正骨,2007,19(8):78.
[关键词] 网络教学;传统教学;神经病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15-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教学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对全面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医学教育服务,是目前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了神经病学教学中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的教学结果,分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较之单纯传统教学在启发医学生思维、提高神经病学的教学水平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改组
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5班学生,研究对象共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
1.2 对照组
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3班学生,研究对象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两组学生的性别构成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χ2=0.390,P>0.05)。
1.3 研究方法
教改组:建立神经病学网站教师课堂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布置网络作业在线答疑、病例讨论并将教学资料公布在网上网上教师进行归纳。
对照组:教师课堂演讲临床病例示教教师归纳总结。
1.4 检验项目
两组学生均采用同一试卷进行学科考试。试卷按照题目方式分为传统考题及病例分析试题两大部分,传统试题考查知识点40处,病例分析试题考查知识点20处,主要分析两组学生回答每一类试题时错误的知识点数目及错误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题知识点的错误数目,采用两样本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选择相应的t检验方法,设定P=0.05。对于试题知识点的错误率,采用两样本间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设定P=0.05。
2 结果
传统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部分,教改组学生回答错误的知识点数目及错误率均稍低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表1、2)。
病例分析部分,教改组学生回答错误的知识点数目及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2)。
表1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7-5班(教改组)和2007-3班(对照组)学生回答不同试题错误知识点数目比较(x±s)
表2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7-5班(教改组)和2007-3班(对照组)学生回答不同试题错误率比较
6 讨论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具有高度逻辑性、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有以下特点:①基础要求高: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神经解剖通路、组织结构和功能,才有助于神经病学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理解;②教学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③实践性强,操作性强[1]。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2];而且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与能力培养,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神经病学的理解。已往学生学习结束后都感觉没听懂,考试时以死记硬背为主,临床思维及应用能力极差。
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则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强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既重知识学习,更重能力培养,实现知能并举、发展学习能力,既可保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又能保证获得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化[3]。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教研室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形成了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课后建立了神经病学教学网站,布置网络作业,进行病例讨论,提供在线答疑及国内外优秀神经病学课件及相关网站的链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改组的临床思维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教改组还及时反馈了教学上的信息,有助于更好改进临床的教学工作。哈尔滨医科大学在七年制神经病学教学中也已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的尝试,包括讲义、网上问答、国外神经病学英语在线教程及神经病学网络资源等。他们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方案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手段,也适用于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为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4]。
总之,既往的教学改革及本课题研究证实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具有以下优点: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进行面对面教与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②网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网络教学可拓展教学空间,补充教学资源,有利于精品课建设,有利于开展研究型教学[5]。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更好结合,发挥其优势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生,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罗海彦,胡长林.高等医学教育中神经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2-285.
[2]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前沿.2008,1(2):55-57.
[3]张文英.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24):161.
[4]王维治,矫毓娟,于永发,等.多媒体网络教学势在必行[J].西北医学教育,2001,9(9):150-151.
[5]刘进,宋恩强,刘进志.网络教学推广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0,1(2):23.
情景教学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等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是神经科医师的基本功。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际操作,不利于临床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神经病学涉及复杂、抽象的神经解剖学知识。神经系统功能多样;检查内容繁多,专业性较强;临床诊断需要在病史、查体及恰当辅助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因此,要求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便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和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建立基本的临床思维,是神经病学临床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
神经病情景教学是基于上述现状提出的一种新的实习教学方法,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典型的情景或案例,通过学生设身处地的实际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任务为中心,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将此两种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运用到神经病学实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在模拟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下学习,充分利用其优势的互补,不仅能够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其思维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
一、教学对象
选择辽宁医学院2008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33名,以班为单位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年龄(22.12±1.52)岁;4个班级学生年龄、性别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班神经病学见习课任课教师、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完全相同。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选用《神经病学》(第6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根据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完成对比教学。
对照组:按照教学要求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和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法进行授课。
实验组:由教授设计相关教学任务,在模拟临床场景下,导入一级任务和若干个子任务;学生分成2~3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扮演等任务选择;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通过病例讨论等方式,对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等理论知识进行回顾性复习;教师总结知识点,并预告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临床实践考查模式的改革:根据我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采用临床技能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资料的准备与问题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任务,将知识点融入其中。模拟临床情景有:准备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检查器具,准备门诊病志、化验检查单、CT报告单等。
2.任务驱动导入
在上述情境中,导入预先设计好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一级任务(即母任务),同时提出若干个二级任务(即子任务)保证一级任务的完成,由多媒体课件展示。
3.自主、协同学习
分组:根据任务安排及学生人数,分为2~3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做小组长,负责协助教师安排同学们的任务选择,并在最后讨论阶段做好总结。
教师先不急于给学生讲解如何完成该项任务,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回忆所学知识并通过查阅文献利用网络资源找到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及纠错。
4.任务驱动演示
由学生扮演不同疾病的患者、患者家属及接诊医生、科室医生、CT室医师、化验室医师等角色。
5.教学讨论、总结
由各组组长进行病例讨论及总结,提出自己掌握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最后由教师总结知识点,并补充与本次课相关的神经解剖生理知识或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三、教学效果评价
1.结果
2.讨论
目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的医疗资源不足,扩招后学生的增加使得原本紧张的教学病源缺口更加明显。长久以来,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临床操作资源不够充足,医学院学生总是陷入“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临床操作资源上的空缺。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在已尝试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任务为中心,介绍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此两种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运用到神经病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下学习,充分利用其优势的互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其独立探索和创新能力,学生还会不断的获得成就感,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4.80±5.23)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理论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构建的良好仿真模拟教学环境中学生自觉投入其中,在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任务驱动下,进入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角色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该项改革突出体现了综合运用情景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在明确目标任务驱动下激发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另外,在仿真临床实景下,培养了学生关爱病人,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的“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协作、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在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体系,摸索、实践、归纳、总结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模式,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靖,李国营,张德兴等.神经系统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J].解剖学研究,2007,29(5):387-389.
[2]张拥波,张健,王得新等.神经病学教学探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