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内部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起步较晚,医院在经济管理上知识局限在简单收付之上,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根本就可以使不存在的。一般来说,财务管理就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有实际区别的。医院的财务管理指的是组织医院财务活动,处理医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医院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主体,财务管理带有一定特殊性[1]。如何适应新的经济政策,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在现代的医院管理中极为重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虽然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医院,但是面对经济大改革的浪潮已经迈向了市场化经济,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是医院的公益性与市场性的矛盾结合使混淆医院的管理目标。以市场性为重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对医院造成了不良的负面效应,影响原来的医疗体制;以公益性为主又会加重医院运行成本,严重降低了竞争力。财政管理目标的不明确或错估都会对医院的整个管理层直至整个医疗体系在成破坏性的影响。

2.建设投资具有盲目性。医院在进行购买固定资产具有很大的自主盲目性,一般就是申请就批准,缺乏可行性评估和有效性分析,随意采购,造成资金的浪费与流失。片面的最求高端、大气、精良,最后却是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设备,使使用与实用价值都得不到完善发挥。

3.债务流失量大。一般在医院的财务上,都会有很多应收的债务无法及时收回。最通常的欠款是一包所拖欠的费用,医保还款不及时就导致了医院财务出现了差价,这就导致了对医药商的拖欠,导致了医院的财务陷入了不良的循环中,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营。医院又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再次加重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4.财务制度不完善。规范的医院财务制度是保证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制度还是沿用以前制定的。大度搜狐还是为了应付检查草率编写的。这就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事故出现时互相推卸,指责,不能及时得到完善的处理。

5.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医院的财务管理并非像企业的财务管理那样有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大多数是来自非专业院校,缺乏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低下,业务能力不足以支撑医院的日常财务管理。更甚至于一些财务人员基本的计算机也不会用。这些财务人员的水平已经难以跟上医院的前进步伐,可以说是阻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6.医院管理者不具备经济管理能力。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是在医学方面的带头人或专家,对经济管理这一项缺乏认知,全部精力都关注在医术研究上,很难分出精力去关注财政管理事宜,间接忽视了财务的价值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流失,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再加上长期以来都认为财政部是医院运行的辅助部门,对医院的竞争力没有任何贡献,就直接忽略了财政管理的重要性,最终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医院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创新,都是以公益性为主题的,市场化不是医院的改革方向,公益性依旧是医院财政管理的目标。医院是救死扶伤,顾全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卫生服务单位。市场只是医院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政府才是主导者,要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市场优化设置。明确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准确给其进行定位,完美完成社会赋予医院的职责与任务。

2.做好资产流动管理工作。流动资产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周转期短。在实际财政管理工作中,要对此特别重视,谨防贪污、挪用与浪费,既要保证开展正常工作,又要防止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影响资金使用效益[2]。对于资产的使用与调动要从实际出发,各个过程都要严格把关,让资产的使用获得最大收益。

3.加强收账管理。加强医院每位员工对医疗政策与医疗制度的培训,熟悉各项费用的限额与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合法的行为,对各科室进行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督促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保规定,合理收支。时常与医保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医保政策制度新动向。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医院财务管理质量。要开展多种思想道德活动,促进财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履行自身职责,自觉遵守财务制度,自觉维护医院集体利益。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业务能力。财务人员不仅要有强大的业务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能力。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观念,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只有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才能全部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提高医院效益。

5.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资产都要归档记录在案,认真进行财务登记,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进行财务盘点,核对账目。对于投入和支出的账目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财务内部监控,更新完善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流动,以期达到收支平衡,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小结

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医院的财务制度要积极适应国家财政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新观念,改变财务理念,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增强使命感与竞争意识,使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顾伟忠.财务管理原理与应用一基于企业价值的提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社,2011.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在目前财政资金补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外力,走负债经营的路子,这样势必存在着各类财务风险,只有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在经营中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制度风险

它是指国家机构或行业组织为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协调不同财务主体之间财务关系而制定的外部财务制度,以及医院管理层制定的用来规范医院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协调医院与相关利益主体财务关系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而产生的风险。

(二)负债风险

它是指过渡举债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出现负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心中存在医院贷款、政府“买单”思想。某些公立医院领导为加快发展规模和提升规格层次而负债。一些医院领导短期行为十分明显,给医院留下沉重的债务。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三)管理风险

由于开源不够和节流不力导致的风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医院经费自给能力不足,而随着医院运行成本的逐年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势成必然,催生财务危机。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使日常开支及不合理开支日益膨胀,各种支出大大增加,从而给医院的运营带来潜在风险。

(四)运营风险

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医院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医院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财务运营风险。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医疗机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往往存在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设施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存在于公立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评价和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造成医院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需由医院垫付,对医院营运资金带来重大风险。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费用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一类资金也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情况下会给整个医院资金带来风险。

(三)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这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很多业务都需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客观、公正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如果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财务风险。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的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公立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流动比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医院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最佳值为150%。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再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医院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高层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经营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3.完善财务监控体系。建立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事中控制需要通过具体的复核的岗位来实现,重点是对预算、定额、合同的执行、资金的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把关、审核。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检查,在医院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或岗位建立安全防范屏障,杜绝和有效防范岗位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基建维修工程决算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等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检查,通过经常性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控制系统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

2.加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消耗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相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3.强化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管理。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临床、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预备”。

4.实行有效筹资。首先要合理确定医院发展资金需要量。其次,要正确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无论选用任何一种渠道或方式进行筹资,都要付出相应的筹资成本代价。因此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渠道和方式的优劣,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选出最佳的渠道和方式,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最后,要资金的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筹资是为了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安排明确的资金用途。在资金筹措中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5.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应在探索、认识投资风险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以防范或控制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现有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框架下,结合医院资金流量及其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财会人员的专业优势,依托其他行业的优良业绩与优质服务,对暂时闲置的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理财筹划,实现医院资本和现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科学周密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投资决策科学化,根据资金实力,选择投资机会及投资对象;最后,制定最佳投资组合,使投资风险分散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金,防范因投资失误带来的种种风险。

参考文献

[1]于丹,李楠.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J].法制与社会,2008(06).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农合 支付方式改革 医院 财务管理

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服务不同的支付方式,达到对其相应的医疗服务进行监管的目的。每一种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都有着征服两个方面的作用,即激励作用和抑制作用。在支付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支付方式,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在新时期医改方案当中,应着重强调政府机构对卫生体系投入的增大,同时也要兼顾供需双方,从而使得医保机对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控,进一步完善支付制度。

医疗保险机构主要是基于不同的方式来支付相应费用的监测,以及任何形式的付款条件,其中有正反两方面的激励,单付款但它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医改方案的新时代,它强调的是,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在卫生系统,供应方和需求方,加强对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险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了支付系统。

一、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概述

所谓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其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从项目付费为主体的医疗费用后付制,逐渐转向按照单元、病种、人头支付的医疗费用预付制的过程。从当前的现有状况来看,供方的支付制度一般来说,能够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后付制,一种是预付制。上述两者的主要差别体现在时间上面,就前者来说,其主要发生在患者费用发生之后,患者到相关的机构和部门进行报销就可以,并且一些项目的费用是可以减免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关于一些报销或者是减免的费用,需要按照实际发挥色鬼的比例来进行相应的计算。就后者而言,其主要是在费用发生之前,强调的是对于医疗机构的预先拨付,这与患者实际发生费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按照我国现有状况来看,最为典型的支付方式就包括两种,一种是按病种付费,还有一种是总额预付制。

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促使医院在预算约束之下拓展收入增长内涵

伴随着我国医改方案的不断推进,政府方面的投入也呈现出了不断加大的趋势,并且以

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来了医院发展依靠政府、运行靠医保的投入模式,医院所得到的专项补助将增多。医院依靠政府发展,依靠医保运行的投入模式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医院所或得的专项补助也会增多。就现有状况来看,在医院总收入当中,医保患者的收入所占据的比重呈现出来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相应的医保支付方式以及补偿水平等方面的调整,使得医院的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活动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医院内部成本的控制

充分的利用支付方式的杠杆作用是实现新农合医保制度最为重要的目的。首先要进一步的提升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将医疗服务的管理逐渐将重点放在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内部成本控制等方面。从医保偿付方式上来看,要想达到较好的费用控制效果,首先应当采用的是总额预付的方式。所谓总额预付,其主要指的是在医疗保险管理当中,对于供方预先支付一些医保费用。采用总额预付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使医院主动降低成本。就现有状况来看,我国的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河南等省市的医院已经陆续展开了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在抑制供方诱导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其他的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按照病种收费的试点,逐渐实现收费公开透明。某种程度上,建立强制性病种费用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减少服务供方的信息垄断,从而减少患者的就医边际成本。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按病种成本核算

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病种费用管理是有效缩短平日住院的主要措施。对于医院这一方面来说,应当将相应的财务方面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将成本定价的方法作为财务制度改革的基础所在,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价格与价值。按照病种付费试点中,应当制定病种临床路径,以此来使得医疗行为呈现出来相对确定。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成本核算,应当首先要考虑到各个类型的病人在住院之后能够接受的治疗流程,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确定了病种的临床路径,就能够进一步对于病种标准成本进行计算。

(二)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整体的医疗费用增长率受预付费制度推进的影响会造成下降趋势,随之医院的财务压力也会增大。因此如果医院要想将收入和成本之间差额最大化,所能够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医疗成本控制得当,选择更为有效、更为可靠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及时、准确、有效地对于医保病人的费用状况有一定的掌握。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通过自己的工作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来保证医保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考虑因医保费用的超支部分给病人所带来的损失。 对于财务人员,除了要对住院医保病人的费用情况充分掌握,还要在保证病人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将医院因医保结算费用超支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医院为了减少拒付风险,除了医保、财务、药剂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也要以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目录为准,对耗材和设备进行收费。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并且在新农合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收

费方式专拣转变为医保付费。对于医院以及相关部门来说,应当意识到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应将医院的发展从规模扩张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而相对传统粗放的经验式管理,精细的信息化管理也将成为财务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以此实现医保改革下的财务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 成本控制 绩效考评

课题项目:潍坊市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会计专项研究课题―基于绩效的医院成本控制研究

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统一部署,新《医院财务制度》已于2011年7月1日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试行,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执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行对医院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成本管理方面,新制度提出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但是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是以前医院财务制度所没有涉及的理论及内容,这给我们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医院的财务人员更新成本管理的方法,创新成本控制措施,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首先医院成本管控制度建设不全面,医院成本控制起步较晚,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前,旧的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没有要求,所以医院缺少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其次,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刚刚起步,大多数的公立医院也没有成熟的成本管理经验,欠缺适合医院的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措施,更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管理体系;第三,医院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控制的动力缺乏,成本控制的效果不很理想;第四是政府部门对药品、耗材定价机制不完善,管控缺失,市场环境影响,药品成本、医用耗材促成了医疗成本居高不下,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利益链条受种种因素影响想要打破困难重重;第五,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标准成本很难预测,成本管理比任何企业成本管控都难。

二、医院成本控制的意义

医疗改革对医院经营最大的冲击是药品加成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但医疗收费又受医保、物价等医院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收入增长有限;而且,目前政府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尚不完善,财政拨款对医院来说是杯水车薪,同时政策成本、质量管理成本日益加大,医院想要在维持正常的业务活动的同时发展壮大,成本控制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

2011年7月施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中首次增加“成本控制”的理论,并且提出了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所以,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医院要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生存并且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控制,追求合理的结余;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基于绩效的医院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完善医院数字化建设,构建医院成本核算系统

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成本管控的基础和前提,最快捷有效的办法是将医院成本核算嵌入到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当中,与医院医疗活动衔接,便于提取原始数据和信息,生成各核算单元乃至每个诊疗环节的成本费用,监督各种费用特别是消耗性可控成本。同时便于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分析异常的成本数据波动,达到控制各项成本的目的。要达到以上目的,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医院数字化建设,保障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以及覆盖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保障成本监控视野到核算单元的最末级,并保证监控的时效性。

(二)医院成本管理方法

医院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业务量降低单位固定成本;降低物流、仓储成本;审计控制;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健全招标体系,规范招标管理;制定并实施消耗定额管理;健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以上控制方法应用,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准确判断与成本费用相关联业务活动的特点,管控工作流程,并考虑成本与效益等方面,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包含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辅助、行政后勤等,把医院办公费用、安全保洁费用、能源消耗,设备维护成本、药品及医用耗材、医保超支费用、医疗赔付费用等区分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达到优化成本管控的流程,从多层次、多角度控制成本项目的目的。

(三)成本控制的措施

医院日常成本控制的措施有很多,主要有加强物资购入、领用、消耗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的单机核算;医疗风险基金、医疗欠费、医保超支费用等多种费用的定额管理等;对医疗辅助科室开展成本核算等。控制措施的灵活科学的运用成本我们财务管理人员的研究课题之一。

1、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实现减员增效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群众的服务需求,所需人力资源也日益增多,像三级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到了医院总支出的30%左右,基层医院比例更高,人员费用并且成为医院的刚性支出。同时,医院内部机构臃肿、科室人才梯队不合理、人员涣散、办事效率低等弊端仍普遍存在。医院的用人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机构臃肿、人员涣散的状况,实行机构归并,人员精减,特别是后勤及管理人员,积极推行后勤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同时临床及医疗辅助科室根据工作量定岗定编制,合理规划人才梯队,推行全员聘任制。同时改革分配制度,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 实行成本费用定额管理

根据科室的业务特点,科学筛选科室的可控成本,作为科室成本管控的重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措施之一是制定可控成本的动态控制定额。动态定额的制定可以用以上三年的实际发生数作为当年的成本控制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定本年度的目标成本,同时必须考虑科室收入结构的差异,以及成本结构特点,制定定额成本必须建立在先进的基础上,一般要求达到平均先进的基础,同时开要考虑一政策因素。制定合理的成本项目费用定额其中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成为控制费用的重要手段。定额的管理应用广泛,医院管理部门的办公用品、交通、通讯、培训、差旅等开支;医辅部门的材料消耗、水电能源,业务科室的病种成本等等都可以采取定额管理。

下面以科教项目为例介绍费用的定额管理。医院的科教项目一般分为:学术经费、科研经费、教学经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学术经费的定额管理:学术经费是指医务人员用在学术交流方面的会务费、资料费以及交通费等方面的开支。学术经费按业务人员的职称正高、副高、中级等分级定额分配,按科室核算。正高600元,副高500元,中级400元,初级300元,市级重点学科的科室在此基础上,增加25%,省级重点学科增加50%,国家重点学科增加75%。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指立项课题的研发、查新、以及鉴定、推广等投入的费用。每项地市级的课题费用定额5000元(含财政补助经费);省级课题按定额在5万元或者按1:2比例配经费(财经补助1医院配套2)。国家级课题100万元或按1:3配套。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地市级重点学科定额费用每年12万元,省级20万元,国家级1000万元。进修人员、实习的带教经费均实行费用包干。带教经费也是按带教学生数量经费定额包干,每个学生100元。

3、利用信息化系统的预警平台,实现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控制

科学设置成本控制指标,根据成本不同性质和内容设置警戒线,实时监控科室成本控制情况,系统自动、及时提醒科室成本支出中的异常情况。同时,便于管理部门对相关科室成本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及时分析科室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束语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医院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能促进医院用较低的消耗换取较大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经济效益,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前群众看病贵的社会难题,达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改革目标。

医保内部财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保险费用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机构可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员工收缴医疗保险基金,这部分基金往往属于专项管理的范畴,在对保险基金进行管理时,要由保险机构管理和组织,能够为参保人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并将其用于医疗费用的偿付。从构成形态上来看,保险基金具有一定后备性质,其主要形态以货币形式体现。例如,基金筹集方式、医疗活动付费模模式等。在实际工作中,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一、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

(一)参保率逐渐提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均以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障系统作为引导,很多种类就职人员均被覆盖,同时也包括企事业众多离退休人员。例如,在很多中小城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高效

以我区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为例,2015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人次达到1万左右,在大病救助上也有所增加,住院率接近14%。在住院费用方面,人均水平不断提高,达到8000余元,参保人自付比例约为29%。而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及住院上,首次突破3万人次。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基础匮乏

以当前医疗保险财务核算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现阶段在开展保险基金财务核算过程中,需要相关软件系统的有效帮助。但是,由于核算软件通常需要在独立环境中进行操控,与医疗保险相关业务失去联系,导致系统前台数据无法进行共享[1]。医疗保险财务数据处理工作依然采用人工输入方法,然后通过核算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此种核算方法不仅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显著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造成基金财务管理相关数据错误。上述情况的广泛存在,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严重制约。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构建不够完善

目前,在医疗保险缺乏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同地区的医疗单位,在对医疗保险的掌控上,缺少相关规章制度是约束,每家医疗单位对医疗保险的执行标准都存在着不小差别,在相同参保条件下,每家医疗单位对病患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并使其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险失去信心。然而,有些医疗单位完全无视医疗保险的规章制度,在他们看来只要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完全任由参加医保人员通过医保基金购买任何药品。

(三)财务监督职能逐渐被弱化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从事会计行业工作人员日常主要工作是对财务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目前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只负责基础核算、记账、付款等工作,这种情况会使会计工作与出纳工作发生重合,不仅影响办公效率,同时也浪费时间,致使财务管理无法正常发挥监督与审计职能。即便会计审核,大部分也是在事后进行审核工作,在医疗保险行业本身存在特殊性的情况下,若财务人员执行事后审核,无法从根本上对审核费用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正是由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费用审核方面频频出现漏洞[2]。

(四)财务管理未发挥相关作用

由于现阶段缺乏相关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加之受到地域的限制,一般的区县城市通常都是有两到三名财务管理人员对医疗、工伤、居民等多项保险财务进行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参加保险的人数日益增加,结合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财务人员每天大部分工作精力都用于记账、算账、制作报表等基础工作上,从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财务基金运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也没能及时做好相应的风险规避工作,使其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能起到相关的分析和管理作用。

三、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强化基础核算工作,提高核算自动化水平

实践经验表明,财务核算系统即使能够达到独立运行,但是其仍然无法进一步缓解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压力,加之数据录入、数据处理等烦琐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效率。为切实解决这种现状,应对相关核算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利用技术改造、系统升级等功能,逐步时间线其与前台数据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同时,对软件系统性能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入口端、出口端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对数据进行自由转换,并将数据传输情况自动反馈给前台系统,方便记帐。在进行各项收入、支出情况核算时,要对其进行汇总和处理,利用软件系统进行生成,有效替代手工数据录入方法,进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我区医疗保险审批报销一体化软件技术为自行开发,能够实现全区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网络化、自动化需求,部分医疗保险业务相关数据能够直接通过软件生成财务凭证,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完整、准确。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

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相关规定,结合《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内容,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内涵进行不断明确。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兼顾到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核算方法、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确定。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相关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权限进行规定,事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重点岗位,要采取轮换制度,并推行责任分离制度,形成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对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现象。

(三)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高监督管理职能

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建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不断进行深化。根据审计制度相关要求,对会计凭证、银行账户等情况进行定期核查,确保账实一致。对医疗保险基金相关支付业务进行明确,监督支付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报销、支付、结算等情况进行核实。针对医保经办环节,重点对其进行控制,并重视其薄弱环节。为此,要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计划,独一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对其合理性进行详细检查。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参保单位、个人的缴费基数进行稽查,同时对定点合作医院的相关执行数据进行审查。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不断规范,并有效落实内部审计职能,逐渐形成监督、制约与管理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只有充分做好上述工作,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支付的合理性,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数据核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四)切实履行应有职能,提高财务管理实际效率

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能有效发挥基金支付预警作用,并对基金用途进行监测。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能够进行预算、结算、资金筹集、结算支付、决算,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对基金基本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保证其完整性及准确性。充分利用多种财务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监测医保基金相关状态,并明确其主要走向。针对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况,要及时开展预警。如,对基金支出重点项目(住院特殊疾病、门诊严重疾病等)进行监测,并对专项支出情况进行了解。而对于基金运行相关指标,则要对其主要变化趋势进行掌握,及时发现纰漏及比较隐匿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有效分散基金财务管理风险,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基金作为专项基金,在征收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体制运行的物质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对相关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职能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审计管理,深化内部控制,从而建立更加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显著提高基金运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旭.基于社会分工论的我国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及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