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第1篇

围绕“和谐教育”办学模式的构建这一核心目标,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为指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和组织工作,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如下: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根据小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内容组织开展。1第二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2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主要包括:舞蹈、合唱、书画、电脑、经典诵读、趣味数学、趣味英语、篮球、田径、棋类、鼓号等。

校把学生的经典诵读放在突出位置,3本学期起。并把此项工作延伸到课外。要求语文科组利用全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

三、活动时间:从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中安排一节课(每周四第7节)作为全校第二课堂活动。

四、活动目的与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各辅导教师要落实点名制度,1加强管理。学校值日行政必须加强巡视检查。每次活动要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让一位学生流失课堂,确保活动质量。班主任老师要协助管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各兴趣班进行活动,各兴趣班老师,将缺席学生名单及时上报给巡视行政,巡视行政将记录缺席名单汇总给各班班主任。

让学生做到爱参与,2丰富内涵。班级第二课堂活动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在丰富内涵上下功夫。乐参与,主动参与,力争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必须做到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3坚持“四性”五定”五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定时间、地点、学生、辅导教师、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

开展文艺、经典诵读、英语、书画、科技等各种展演活动,4成果展示。元旦前后。评出最优秀活动组或个人进行表彰。

按各活动组招收人数,5全员参与。各班根据学生兴趣。尽量将全班学生均衡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并将参加各活动小组的名单用电子文档报体育组备案。6制定方案。第二周各活动小组(含校、班队)拟好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五、各组具体任务:

让学生大胆学、自信学、轻松学,趣味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现玩中学和学中玩。

培养学生的语感,趣味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浅显易懂、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并提创学生在校园里用英语简单问候用英语写作。

接受人文精神熏陶,经典诵读: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继续训练书写要领,书画组:书法。提高练习的密度与力度,注重书写的笔顺及结构,真正做到平衡端正、疏密得当、结构严谨、清晰美观,争取在街道以上比赛中获奖。绘画,培养学生审美的素质,重视绘画的基本功训练,重点练习撕纸画、记忆画及想象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

扎实训练基本功,文艺(民乐、舞蹈、合唱、京剧、声乐)培养学生对文娱的兴趣。不断提高表演艺术。

树立他从小掌握科技的信心。电脑:使学生在键盘的敲打声和鼠标的点击声中感受网络时代带来的优越性。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韩语专业 活动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3-02

1 背景

早在1983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等就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1]。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2]。”第二课堂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狭隘、课堂形式单一等问题,还拓展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第二课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的形式,先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开始访谈,之后对全体韩语专业2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每个年级任意抽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点面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加全面。接着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的看法,从而反馈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对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访谈,询问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意见,使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 韩语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3.1 从本次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学生入手,以对韩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士的访谈内容为参考依据,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1.1宣传不到位,“无人参加”

在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与负责人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网络平台及宣传,而活动策划的传达一般都由班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这样就不能保证信息都能反馈到学生那儿去。活动策划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人员的稀少,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3.1.2 宣传到位,不想参加

为了激发韩语专业学生对学习韩语的热情,提升学习兴趣,学校也特意为韩语专业的学生创建了专门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具体过程的实施,从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通过调查结果反应,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总结一下,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活动表现形式单一。我们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比赛来完成的,例如针对韩语专业的翻译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展示比赛。现在想来,整个专业的活动只能以比赛一种形式展开,而比赛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活动需求,这就意味着不愿意以比赛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永远被排斥在第二课堂之外。

(2)对韩语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突破性的作用。在“你觉得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升自己的韩语水平起到的作用大吗”一题中,我们发现将近46%的人认为活动对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活动多数只是以韩国或韩国语为主题,参与过程中无法提高韩语能力。这就严重打击了想通过韩语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参与第二课堂的想法放弃。

3.2 虽然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韩语第二课堂的存在现状,但是校方在某方面的管理引导不足,也会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产生问题

3.2.1 管理层的不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韩语教学必将精力放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成果,而无暇顾及第二课堂的开展与深入,从而淡化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管理层在思想上对其体系建立的模糊与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

3.2.2 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在韩语的第二课堂建设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其一,很多高校对韩语第二课堂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限限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权责不分明的情况;其二,诸多高校在韩语第二课堂教学上,并未出台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其三,一些高校对开展韩语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责任人没有明确的规定,长此以往,致使开展过程中指令交错,缺乏统一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

3.2.3 活动经费短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实践证明,活动经费是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足,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不愿意将经费投入到该领域中;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确实运营困难,各项资金捉襟见肘。

4 解决对策

4.1 学生角度

4.1.1 针对宣传方面

(1)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者及相关责任负责人必须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2)建立一个官方公众网络平台。将本校所有韩语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到该平台中,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该平台的日常工作,维护持该平台体系的正常运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4.1.2 针对活动积极性方面

要摒弃以比赛为主要途径的活动开展形式,开创出更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开设韩语角,成立韩语短剧配音、韩文朗诵、韩文书法等兴趣小组,在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的同时,既丰富了韩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展现形式,又扩展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4.2 学校角度

4.2.1 重视程度方面

首先,要摆正态度,将韩语专业的发展与同校其他专业的发展放到同一地位上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4.2.2 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方面

首先,校方要把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当中,要根据韩语专业的特色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该专业的特色的第二课堂体系,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其次,可以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体系构建交由专人负责,由负责人规划出整个活动体系的活动进程和活动方案等,确保整个体系得到统筹安排,有条不紊进行,使第二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

4.2.3 活动经费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学校的投资资金中发放专款进行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在花费学校资金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获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学校也要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本领。

5 结语

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韩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韩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韩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代l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 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作者简介:王秀芹(1994-),女,江苏连云港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系朝鲜语专业学生。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第3篇

 

软件开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为更为有效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开展了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项目化课改的一部分,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紧随其后,笔者所在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卓越技师”实验班,从考核方式改革入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一、以学习小组为考核主体

 

借鉴企业团队合作的工作思路,在学生入学初期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立后作为独立的开发团队,有自己的名称,在以后各门课程实施过程中,小组是学习的主体和考核的对象。考核小组以3到5人为宜,成立后为每个组建立小组工作档案,记录各种考核的过程性材料。

 

过程考核和答辩考核是面向课程的,不同课程在工作档案中有自己的课程子档案。过程考核是每次课形成一个过程文件,答辩考核是针对项目个数形成相应的过程文件。两类考核的成绩加起来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每类考核占有50%的比重,即: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各次的平均分)?鄢0.5+项目考核(各项目的平均分)?鄢0.5.

 

面试考核是针对个人的,每次考核的记录也存入小组对应的工作档案中。三次面试测试均不通过的不允许参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工作。

 

第二课堂考核的结果决定学生的综合测评分,用于在奖助学金评定、推优树先等工作中进行参考。

 

二、结合慕课学习平台,明确过程考核的要点和方式

 

结合软件开发的特点,在小组工作档案中为每次课设计《任务实施过程记录表》和《实施过程考核表》,考核表将工作纪律、自我学习等10个方面作为考核要点,重点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工作纪律、团队合作、职业态度等各方面的水平。授课教师负责为各考核小组打分,然后根据小组的得分名次为各个组分配不同的总分。得分第一名的小组总分为:人数?鄢100?鄢1,得分第二名的小组总分为:人数?鄢100?鄢0.9,依次类推。每个考核小组的组长根据得到的总分为组员分配分数并记录在工作档案中。对学生个人而言,小组分数与个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本次课程的过程考核分数。

 

三、用项目答辩考核代替期末终结考核

 

每门课程取消期末终结性考核,改为按照课程项目划分进行的项目终结答辩考核,多个项目的总分取平均即为该课程最终的终结考核成绩。答辩考核能够直观的考核学生运用技能的情况,通过成果展示应用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能够考查学生掌握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和技能拓展水平,也为所有学员提供了一个增长见闻,交流信息的平台。答辩考核能够培养学员的勇气、才能、智慧,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面向课程体系进行面试的综合考核

 

借鉴社会培训班的考核模式,从第三个学期开始增加期末综合考核——面试考核。对于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而言,成绩与技能的最好展现方式就是能够被企业接受。模拟面试可以有效的告诉学生欠缺的技能和素质,以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弥补和完善。因此增加期末的面试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成立专门的面试团队,在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所学课程的岗位面向,选取一至两个岗位进行模拟面试。面试的结果计入学生的工作档案。对于连续两次没有通过面试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访谈,帮助其分析原因,树立成长目标。连续三次没有通过面试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最终的毕业设计工作,需提交延期毕业申请,进行相关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加强第二课堂的考核

 

第二课堂的考核成绩作为综合测评的主要依据[3]。第二课程考核在每学期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社会服务、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二课堂考核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内容包括社会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校内工作室服务等,由学生每学期自由选择一项,并在学期末汇报工作内容,相关项目的负责人给予考核评价和工作量认定。

 

在“卓越技师班”中应用以上评价体系,有效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现有的一届毕业生中,对口就业率和学生满意率均达到100%。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考核体系,以提高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第4篇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独特的高等教育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末江浙一带诞生的按成本收取学生学费的“国有民营二级学院”演变至今,历经10多年迅速发展。到2012年,全国共有303所独立学院,其本科在校生约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10,在江苏、浙江、湖北等省更占三分天下,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教育部26号令明确指出,自2008年4月以后,独立学院将独立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至此,作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所依靠的母体学校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独立学院自身的实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将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在这一背景下,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社团活动积极的优点,因材施教,在第一课堂之外,重视和发展第二课堂。以学科专业教师为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实践,建立学科性社团;以社团为载体,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竞赛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发展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以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性社团建立原则

1.符合人才培养定位要求

许多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二本和一本学校的学生来说较为薄弱,因此,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多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科性社团的建立必须符合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符合学生兴趣特点

与一本和二本学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控能力普遍不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欠缺,学习动机多来自于学习以外的因素,如找工作、听从父母安排等,对学业感兴趣而主动学习的较少,很难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创新思维活跃,活动积极,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学科性社团的建立应符合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参与学科性社团的积极性。

3.符合专业学习要求

学科性社团的建立以学生专业及所属学科门类为依据,以补充第一课堂学习为目的,鼓励跨专业和跨学科发挥学生兴趣和爱好。针对学院的学科门类及所拥有的各学科优秀的教师队伍,共同研讨专业和学生学科社团的关系,找出专业培养中的重要知识点,围绕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之间的衔接,制订详细的社团活动计划和内容,尤其鼓励学科交叉类型社团,提高社团活动的创新和实践水平。

比如人文类社团结合法学、汉语言和日语等专业,建立法学社、文学社和日语俱乐部等社团;化纺类结合服装工程与设计、化学工程等专业建立服装展示设计和化学工程师训练营等社团;商学系结合会计、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等专业建立财会学社、南湖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社团(电子商务方向)和南湖学院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协会),结合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建立数学建模与高等数学竞赛协会、高等数学学习交流协会等。

三、社团活动目标

为培养学生创新竞赛和创业实践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结合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依托第二课堂,建立以社团为基础的加强师生联系的师生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学科性社团活动质量监控、评价及奖励体系,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一年级学生通过社团讲座深入了解南湖学院各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为一年级末的专业分流打基础;

(2)二年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结合现有专业,学习和训练创新和实践的基础技能;

(3)三年级及以上学生以社团活动为基础,参加创新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实施保障

在多年办学活动中,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既不同于二本的学生也不同于专科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也介于二者之间。独立学院学生的优点是:兴趣广泛,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高,特长突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针对这一特点,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开展了10学分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科性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教学体制保障和依据。具体保障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行政体制保障

建立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系(部)联动机制。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工作综合评定,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文化社团管理、学生的综合测评,系(部)注重过程检查和评比,指导教师负责社团活动和指导。

2.社团活动考核

建立和完善学科社团的活动内容指南和考核方案,建立健全学科社团质量监控、评价及奖励体系。按照社团成员(学生)所属年级不同,社团活动分为:准备阶段(学习社团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等)、参与阶段(参与高年级社团成员的创新竞赛和创业实践等社团活动)和实施阶段(自我组织社团的创新竞赛和创业实践等活动)。根据这三个阶段,建立健全学科社团质量监控、评价及奖励体系。将社团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为社团初期的各类讲座、交流和活动提供物质、实验室和活动场地等支持,以促进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学科社团整体水平的提高。

3.开展学科性社团活动交流和成果展示

了解并掌握学科社团活动效果及学生参与情况,建设社团活动实物及模型等展示室,建立定期开放制度,用于各学科性社团活动学习与交流。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已经开展多年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了大量的学生创新、竞赛和实践活动,这也为学科性社团的建设和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依据和指导。

五、结论

实践研究表明,学科性社团一方面可以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可将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的同学向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等方面引导,将动手实践能力强、社会交往活跃的同学向大学生创业和实践方面引导,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发展综合素质的平台,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注:本文系2011年嘉兴学院重点教学改革项目(85151105)成果。

参考文献:

[1]翟卫东,暴丽艳,杨宏伟.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2(2).

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第5篇

一、开展职业素质问卷调查的意义

(一)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层面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践看,注重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型教育转变。现代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的岗位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科技迅速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力。从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是当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应“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近几年,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是也出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功利化、片面化的趋势,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仅仅理解为培养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忽视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由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发展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他提出“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的办学原则。因此,高职教育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二)企业需求和学生需要层面通过与企业的沟通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就业稳定性差,离职率高,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设计,缺乏感恩和责任意识。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尤其是过分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的熏陶;二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脱节现象。近几年,虽然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上强调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做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尝试,但与企业的需求还是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更注重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和主动奉献精神等,但是这一点没有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从学生角度看,要实现顺利就业并在职场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知识和技术,其它85%靠做人做事的能力和方法”。只有具备更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学生走向社会才会有竞争力。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要求,为全面掌握我院在校生综合职业素质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明确学生工作的重心,我们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涉及大一、大二两个年级所有专业,回收问卷250份。

二、职业素质问卷调查的整体分析

此次问卷共设计题目32个,问卷的统计情况综合分析如下:第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认为最需要培养的职业素质前五位排序为:社交能力188人,占75%;专业能力186人,占74%;职业道德175人,占70%;合作精神172人,占69%;心理素质133人,占53%。第二,为了进一步确认上述选项的准确度,我们又设计了单项的选择,分别考查以上的素质能力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问卷,学生认为以上能力“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均占到80%以上。第三,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与岗位适应情况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程度为:非常重要150人,占60%;重要75人,占30%;一般24人,占9.6%;不重要1人,占0.4%。第四,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认为竞争意识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程度为:非常重要169人,占67.6%;重要69人,占27.6%;一般12人,占4.8%。第五,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154人,占61.6%;“职业素质差,缺乏竞争力”49人,占19.6%;“就业信息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20人,占8%;“不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不能为学生就业提高有效帮助”27人,占10.8%。第六,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毕业时的打算:选择求职的123人,占49.2%;选择创业的43人,占17.2%;选择继续深造的26人,占10.4%;选择求职与深造两手准备的58人,占23.2%。第七,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认为影响就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分别是:平和的心态114人,占45.6%;名校与高学历25人,占10%;具备多项技能证书25人,占10%;较强的职业素质65人,占26%;良好的人际关系13人,占5.2%;其他8人,占3.2%。第八,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认为提升综合职业素质的最重要途径分别是:专业课堂教育112人,占44.8%;专业实习实训54人,占21.6%;第一课堂合计占66.4%。校园文化活动17人,占6.8%;社会实践61人,占24.4%;第二课堂合计31.2%。技能培训与自学考试5人,占2%;其他1人,占0.4%。第九,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提升与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程度为:非常重要149人,占59.6%;重要76人,占30.4%;一般25人,占10%。第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愿意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排序为:社会实践类147人,占58.8%;思想政治教育类101人,占40.4%;专业技能提升类85人,占34%;兴趣爱好类77人,占30.8%;其他8人,占3.2%。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学生比较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均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尤其愿意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和专业技能提升类活动。但也存在着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职业资格证书重视不足等问题。

三、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教学改革,发挥专业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主渠道作用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试点,把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项目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全要素的有机融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动项目化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活动载体,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深度融合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此作用,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强化学生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提高核心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是说,第二课堂必须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开展才能找到立足点,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第二课堂提升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要紧紧围绕“专业”特色,依托“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文化节、技能运动会和专业作品展示等活动,涉及核心能力竞赛内容的可在学院各专业和年级中开展,涉及专业类竞赛可在专业(群)中开展。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二是创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要在学生中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发挥就业创业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就业创业社团,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社会调查,举办创业大赛和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市场意识,拓展第二课堂的深度,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三是企业文化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建立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构建职业素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和企业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鼓励和倡导更多的企业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强化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四是典型树创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特点,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和自信心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知自我,找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要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职业素质的平台,鼓励他们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要重视选树各种典型,如优秀毕业生、十佳大学生、十佳励志大学生等先进典型,强化宣传教育的正效应。五是社团活动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发挥社团的素质教育载体作用,坚持“让每一个加入社团的学生增值”的理念,实施精品社团建设工程,形成“一团一品”,把社团打造成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六是新兴媒体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微信、博客等现代交流途径,开展适合学生在网络上参与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七是日常管理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学生的日常管理要融入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的内容,例如在学生的寝室文化管理中引入企业文化的5S管理模式,也就是把企业的文化要求融合推广到学生宿舍和教室卫生规范化管理中,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和融入企业环境,从而缩短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

(三)重视社会实践等第三课堂作用,使第三课堂成为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通过引企入校、前校后厂、冠名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职场环境中加深了解企业精神、职业规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职业素养。与此同时,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围绕经济新常态、就业创业、新型城镇化、环境保护、“中国梦”等主题,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环保实践、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