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教育振兴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防返贫致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及时发现、分类帮扶,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
建档立卡已脱贫户;已消除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户;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户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20年底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农户的适龄少年儿童。
(二)监测内容
1.农户支出骤增导致的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预警。配合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对农户教育支出骤增情况进行监测。
2.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失学监测预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情况监测报告制度,将6—16周岁少年儿童全部纳入监测对象,重点监测流动、留守、残疾和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少年儿童。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资助落实情况纳入监测。发现疑似辍学失学、漏资助的及时预警。
3.特殊农户监测预警。配合市委政法委对农村特殊人员家庭开展监测。
(三)筛查预警
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入户或其他手段进行筛查。及时向局综合科报送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农户的适龄少年儿童的预警信息。市教育局至少每2个月与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进行一次数据交换。
三、帮扶措施
(一)强化控辍保学
配合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未满18周岁适龄少年儿童就学情况进行核实,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在域外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的整理力度,与学生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信息共享,确保不漏一人。提升特殊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完善返学工作机制,实时监测学生学籍动态。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零辍学。
(二)加强助学扶持
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各学龄阶段各类助学金的审核、发放工作。落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资助我市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通过教师结对帮扶或捐助等形式,免除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本费和相关保险费用。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落细责任
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反馈预警信息,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监测对象的帮扶和联络,做好监测跟踪。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分批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村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各项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摸清村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清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做好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保障有力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保障好脱贫人口基本生活需要,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原因,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举措,实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参与就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制定帮扶措施清单,利用现有政策加以帮扶。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帮扶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摘帽不摘责任,扛实责任担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行驻村责任,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摘帽不摘政策,产业发展不停步。对村集体和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继续按照现有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过度,过渡期内,应扶上马送一程,争取帮扶政策措施和到户产业项目,金融扶贫、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出现“断崖”效应。
(三)摘帽不摘帮扶。要落实好“双包”责任和帮扶项目,协调各类资源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力量不能减,督促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要不定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帮扶干部要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工作队要一如继往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已脱贫群众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有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已脱贫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要严格落实到村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四)摘帽不摘监管,强化监督不松劲。要常态化评估已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加以解决,实行动态清零。密切关注扶贫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排查预警,及时合理处置。
四、方法措施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特别是脱贫之后,防止帮扶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工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维护好供水工程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光伏等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帮扶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一起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紧,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局面,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抓好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较衔接。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即村支部引领作用、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将抓党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围绕“抓好党建促振兴,抓好支部带队伍”,培养有工作能力、发展能力、致富能力的“能人”充实两委队伍。
一、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着力产业巩固提升。新增红梨花椒种植、生猪生态鸡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扩大东西部协作、光伏等扶贫项目带动范围。防范化解43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资金风险。强化小额贷款、创业贷款等金融扶贫措施,拓宽消费扶贫渠道。
2.着力就业巩固提升。完成**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和**移民搬迁点两个创业就业服务站建设工作,推进集镇、**扶贫车间建设。围绕象鼻岭、集镇等搬迁安置点,开发公益性、服务型岗位。继续开展创业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岗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送岗上门服务及务工宣传工作。
3.着力保障巩固提升。做好4100人低保、200人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保障。自来水普及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保持100%。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预警干预、精准防贫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
4.着力扶志巩固提升。持续开展“三讲三评三诚信”活动。进一步完善落实村规民约,深入推进积分激励机制建设。推进“诚信超市”行政村全覆盖。创建市、区文明单位、文明镇、文明村,组织开展“最美昆明人”、“乡贤”、“星级文明户”评选,设置“善行义举”榜,选树更多脱贫、扶贫先进典
(二)加快“1+5”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推进
**镇“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干部回乡工作,并多次召集“四支队伍”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工作。截至目前,村级5个乡村振兴单项方案已经过市、区联审后修改完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行政村规划在有序推进中,**镇2021年编制任务10个村,在进行招投标过程,前期基础材料、地形图整理、单项方案等已经消化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实地调研、走访阶段,其中,**村已经初稿完成,进行审核修改阶段。
(三)加快**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工作推进
1.我镇以规划为引领,全力做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编制好**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行政村规划和《**片区空间统筹及龙东格沿线村庄风貌整治规划》,同时根据示范村74项指标进行查缺补漏,加快象鼻岭安置点绿化、亮化、美化和沥青路面铺设等收尾工程进度,以及整治六不能(不能私搭乱建、不能乱丢垃圾、不能乱堆杂物、不能饲养牲畜、不能乱停车辆、不能乱栽乱种)等。
2.**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推进情况。**乡村振兴示范点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总共两个部分:生活垃圾分类收储和生活污水收集整治,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80%左右,确保11月30日全面完工。
(四)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1.厕所革命。**镇2021年总改造任务2074户,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1471户,开工率70.92%,竣工954户,竣工率46%。公厕建设方面完成3座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完成8座行政村公厕改建,均已投入使用。对易地搬迁半边街安置点6座公厕改造提升。完成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摸底工作,共计摸排出156座问题厕所,整改完成156座,公厕12座,完成整改12座。
2.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集中开展“清五堆、治五乱”行动,完成新街村、布卡村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廉租房等区域的“清五堆、治五乱”工作。开展村庄保洁行动涵盖20个村委会(社区)162个自然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0吨、清理村内水塘35个、清理村内沟渠18.9公里、清理村内淤泥15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4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653人次、清理残垣断壁60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75条。
二、防返贫预警监测及迎检查工作准备情况
(一)认真组织开展2021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暨监测对象“回头看”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区防返贫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培训会有关精神,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要求,认真开展2021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情况。于27日召开了镇村干部大会,结合迎检工作对进行了安排。
(二)认真开展日常查漏补缺工作
1.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认真组织开展查漏补缺工作。聚焦农村道路、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关键项目,认真组织“回头看”工作,查看受损道路是否维修到位,通村道路是否通畅;饮水管道是否完备、水龙头是否有水;农户住房是否安全,是否出现漏水、开裂等需维修问题,是否维修及时到位;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及时修缮完备等。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清单,明确镇村组三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及时整改、补短强弱。研究探索出台长效管理办法,抓好项目后续管理,确保发挥功效,长久惠民。
2.开展收入巩固提升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对全镇因收入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重点户进行了专项核查,及时纳入防返贫预警对象进行重点监测和动态管理,研究提出“一户一策”巩固方案,形成镇村组三级工作联动联防,确保重点对象不返贫。针对重点人群中的老人户、重残户、大病户、无劳力户等特殊群体易返贫户进行重点帮扶和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因突发特殊情况造成家庭负担过重的给予办理临时救助等。因户施策开展一对一帮扶措施和救助措施,保障收入达标。针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开展送岗上门活动,开拓就业渠道,引导脱贫群众实现外出务工就业。针对不能外出就业的劳动力,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班,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引导培训解决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开辟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光伏公岗等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三)认真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
对国家、省、市、区督查、评估、检查发现反馈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重点关注问题是否全面整改,整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同时对历年历次、各级各类脱贫攻坚发现及反馈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确保全部整改到位、指标达标,重点关注教育卫生政策落实、惠民资金兑现等群众关注焦点问题整改情况,决不允许出现口头整改、报告改、重复改等问题发生。真正将工作重心聚焦问题是否销号,整改结果是否真实可行,确保真改实改、彻底到位,反馈问题逐一销号清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供销之干”,把“改革之弦”绷得紧紧的,把“问责之剑”举得高高的,把“担当之责”压得实实的,以治庸强担当,以治懒强服务,以治怠强落实,紧紧围绕我县“六大提升”目标体系,不断增强担当的意识、服务的本领、落实的功夫,持续深入治理形式主义和问题,为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认清方位方向,治庸混强担当。重点整治政治意识不强,贯彻上级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搞复制粘贴,不研究,不挑担,不担责,不冲锋,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在乡村振兴中扛起供销之责,重塑“背篓”精神,在深刻领悟“两山”理念发展内涵,打“强富美高”新**中勇立新功。
(二)立足主业主责,治懒散强服务。重点整治群众观念淡薄,对服务发展不肯上心、不够专心,不把服务当任务、反把服务当“包袱”,推诿扯皮、冷硬横推、效率低下甚至设置障碍变成“中梗阻”等问题,督促供销社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为上导向,精研服务之道、精施服务之策,助推生态农产品价值转换通道,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在深刻领悟“两山”理念发展内涵,打“强富美高”新**中砥砺前行。
(三)坚持创业创新,治懈怠强落实。重点整治执行力不强,执行决策部署和上级交办任务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不当“老黄牛”甘当“慢蜗牛”等问题,督促供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提振干事创业新状态,自觉搭建起干事创业的舞台和比学赶超的平台,在深刻领悟“两山”理念发展内涵,打“强富美高”新**中争创一流。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2020年3月20日—2020年3月31日)。召开践行“十个必须”助推作风建设突破动员部署大会,对作风建设突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单位对照指标体系和保障措施,制定详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常态实施(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按照既定工作方案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定期进行集中会办,及时传达上级相关工作要求,了解掌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半年考核(2020年7月)。结合乡村振兴大突破目标任务,综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和通报情况,每季度对作风建设突破项目化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全局作风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相关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年度兑现(2021年1月底)。本年度结束后,要根据各季度考核情况,对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表现较差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建设纳入讲政治的高度加以对待,引导和教育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守纪律、遵规矩、顾大局、敢担责的意识。
(二)领导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要带头从严要求自己,带头践行有关制度规定,带头转变工作作风,以良好的姿态带动本单位执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促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儿童;乡村;自然教育;设计策略
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描述了当下儿童与自然关系的疏远,旨在唤起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全面认知和对自然教育的重视[1]。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孩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机械,孩子在自然中玩耍的天性受到压抑,患上“自然缺失症”的儿童数量与日俱增[3]。据研究表明,自然的缺失对儿童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差、创新能力弱等[2],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应运而生。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业休闲旅游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不仅促进了乡村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更提供了乡村转变发展的新方向,有力推动了乡村景观业的发展。乡村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具有儿童自然教育得天独厚的场地条件,以自然教育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可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目前国内对于乡村儿童自然教育场地的规划和设计研究较少,有关乡村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的营造也不完善,大多处于实践阶段,乡村尚未形成特定的自然教育营造体系来满足儿童自然教育的需求。大青山泉岗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东北部,群山环抱,村北临海拔861.3m的覆卮山。泉岗村山青水秀,风和日丽,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还孕育了淳朴的民俗民风。泉岗村现有千年古村、千亩梯田、冰川石浪等多处观光农业,这为儿童自然教育营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项目将乡村儿童活动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岗村为例,从自然教育角度对乡村儿童活动空间进行设计研究,以期为乡村发展及乡村儿童活动空间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问卷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儿童自然教育情况,优化大青山泉岗村儿童自然教育营地项目设计策略,项目成员使用“问卷星”系统制作了一份关于“我国现代家庭对乡村自然教育空间的需求分析”的网络调查问卷。本次调点探索我国儿童对于乡村自然教育空间的需求情况,为设计发展乡村自然教育营地提供支撑。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儿童自然教育严重缺失,绝大部分家长愿意并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自然教育,体验自然活动,自然教育前景广阔。在对自然教育项目的选择中,孩子们更青睐博物认知、生态保育以及自然生活教育等项目类型;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们更加关注营地的安全、交通和主题特色等方面内容;家长对自然教育营地的设计环境更倾向于田野、草坪等自然开阔的场地为主,溪流、森林、花丛、沙坑等场地为辅,丰富多样的自然教育营地容易让孩子们更好地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儿童更喜欢自然教育营地活动中的手工艺术类项目、“可供玩耍的趣味性构筑物”的活动设施及互动性装置和互动性强的植物。考虑到现在家庭对自然教育的需求,在泉岗村进行儿童自然教育营地方案策划时,力争做到迎合儿童全方位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达到自然教育知行全覆盖。此外,如何开发形式丰富、具有创新性的项目以及保障儿童安全也是乡村自然教育营地设计策略的重点。
3大青山泉港村自然教育营地项目设计策划
结合大青山泉港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本项目以儿童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将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大青山泉岗村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设计策划的始终,拟将大青山泉港村自然教育营地按功能分区分为5个部分,即“地博讲堂”博物馆、“万物生长”植物乐园、“GOFARM”趣农场、“时空胶囊”人文馆和“童梦奇境”拓展区。
3.1“地博讲堂”博物馆
泉岗村历史悠久,此地块上存有较多废弃旧屋,但同时也拥有“千亩梯田”的壮观景象。设计中拟将两者加以利用,将梯田上废弃旧屋改建成自然教育的博物馆,同时将千亩梯田的景色引入馆内。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是,“地博讲堂”采用多龄段全互动的教学方式,馆内铺装采用防滑地铺,结合道路动线分区规划,更好地普及地理知识。在馆内规划设计中,划分科普和互动两大区块:科普区设立中国代表性地形及大青山地形模型等(采用当地特产岩石制成的模型,包括整个的地形和地形剖面模型),配备专业解说员,并定期开展地理讲座;互动区内开展以矿石元素为主的实践体验,如设置“开采矿石”“矿石猜猜猜”等互动型游戏,打造以“千亩梯田”为景观中心的远眺平台,进行简单的VR感官互动,并开展能让儿童身临其境的“地质演变”等活动,达到集观赏、科普、实践于一体的全新博物馆形态。
3.2“万物生长”植物乐园
覆卮山度假村酒店位于泉岗村旁覆卮山上,是周边城市旅游者到此的首选住宿点,人流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自然教育营地的发展。酒店东部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为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故植物乐园选址于覆卮山度假村酒店东部。植物作为自然教育中为儿童提供天然课堂的重要部分,该植物乐园以泉岗村特色竹为基底,打造“清幽竹径”,利用当地盛产木材,建造了与自然共生的建筑———“鸟巢餐厅”“昆虫之家”及“森林城堡”。为让孩子更好地融入自然,调动嗅觉、触觉、视觉等多感官活动,将植物园中互动版块分为趣味类(如含羞草)、食虫类(如猪笼草)及芳香类植物类(如碰碰香)。此外,植物乐园中的地形设计结合自然教育场地中的游戏场地,在考虑植物安全性的前提下,建造多样性地形环境,使儿童真切地感知自然植物,了解到更丰富的自然形态。
3.3“GOFARM”趣农场
“GOFARM趣农场”拟建于覆卮山度假村酒店西南部,临近覆卮山度假村酒店及设计预建的植物乐园,位于主要交通路线旁,能够联系各个活动区。场地平敞开阔,有天然草地,适合动物繁衍生长。农场建造可以就地取材———选取当地常见的材料作为设施原材料(如木材、石材),这些材料既能满足设施所需的功能要求,又可以凸显场地本土自然特色,同时有助于儿童对自然材料的认知学习。趣农场划分互动区和观赏区。互动区内圈养多种无攻击性的农场动物,让孩子近距离地与动物进行互动;开放动物育婴室,让孩子形成珍爱生命的观念;搭建昆虫屋,展览多种昆虫标本和昆虫模型,摆挂科普展板进行知识讲解,并举办亲子昆虫标本制作活动等。观赏区则是在昆虫屋旁开设观察区,摆放不同种类昆虫养殖生态箱,孩子可近距离观察这些昆虫的生活状态,并通过电视播报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昆虫的形变过程。儿童通过农场中的趣味体验,可以感受到动物及昆虫的生命历程,学习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3.4“时空胶囊”人文馆
在传统地域中,建筑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民俗特色———人文馆,以泉岗村特色建筑风格建造,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形式基础上,使建筑融入当地风貌,丰富当地建筑的功能性。在营地空间布局上,考虑人群动线与分区规划,馆址拟定于泉岗村俞家大院至覆卮山度假村山路中部缓坡地段。馆内拟展出村中的老物件,定期开展人文知识讲座,请不同领域名人为孩子拓展不同知识类型。开放“儿童有机体验田”、牧、渔、打麦场等模拟“教学场地”和配套设施,开展具有吸引力的趣味课程,让儿童在劳动中熟悉农活,学会动手。在参与体验中亲近土地,亲近自然,让儿童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5“童梦奇境”拓展区
地形往往能丰富孩子在自然中探索的形式,空旷土坡便于开展户外活动项目,而且适当坡度与凹地加以利用,则可以营造出更加自然的户外活动场地,既不缺乏自然的氛围,又能增强体验感,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拓展区利用覆卮山现有丰富的地形场地——“冰川石浪”,进一步开展相关拓展活动。“童梦奇境”亲子互动乐园石浪出发地设立攀岩项目参与须知公告牌,制定攀岩相关规则,详细标注攀登注意事项;在现有采摘园基础上,设立相关采摘细则,为亲子采摘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设立果园培育区,孩子们可以抽取井水独立进行植物灌溉;以果蔬DIY为主旨,打造亲子特色烘焙坊,开展烘焙主题活动,提高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
4结语
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世界,乡村自然教育营地是最有效融入大自然的教育环境。在乡村自然教育中,儿童接触自然、探索自然,在真实的环境中打开自身观察、体验、思考、分析和创造的感官,体验自然之美,从而热爱并积极参与其中,是实现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乡村自然教育场地的设计和开发应着重于丰富自然实践活动,为儿童创造更多在自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由于儿童教育的特殊性,设计应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通过年龄段划分、场所设施分类等设计策略,让儿童形成极具想象力的开放空间意识,以便全身心放松投入,从而得到最真实的自然体验。
参考文献:
[1]李从治.自然教育理念下乡村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9.
[2]范艳丽.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森林公园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