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制定《纲要》和《规划》,描绘发展蓝图

一是根据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从年12月起,历时4个月,经历了学习调研、研讨座谈、文稿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阶段,出台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提出了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的6条原则、发展目标的6个更、6项发展思路、6大重点建设工程和6项改革试点。二是制定了《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三是从年4月底起,历时3个月,起草了《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任务和重大工程,为未来五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突出重中之重,抓好两基迎检。

一是将“两基”迎国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分解落实迎检工作职责。多次召开相关科室会议,多次深入区县和学校开展调研、督查,及时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配合迎接了省“两基”迎国检督查组对我市“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进行的专项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行动迅速,逐项整改,推动迎检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召开全市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培训会。规范和加强“两基”档案管理,抓紧时间核对和补充基础信息,完善相关佐证材料。四是建立了“两基”迎国检整改情况周报制和整改工作通报制。加大“两基”工作宣传力度,制发《“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12期,及时通报各地“两基”工作进展情况。

(三)启动六大工程,推进《纲要》实施。

一是启动学校布局优化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134891万元,完成总投资的85.53%。校安工程进展综合排位居全省第4位。二是启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完成了高中课改“三员”培训91人,完成了园长提高培训61人;完成省级各类培训送培127人,市级培训1866人,区县级培训1612人。三是启动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通过深入调研,多次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我市《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四是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工程。强化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管理,建立东坡区、彭山县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试点。成立普通高中课改机构,制定课改实施方案,强化普高过程管理和质量指导。今年全市共有21548名考生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本科共上线8264名。五是启动职业教育强基工程。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已通过省厅专家组评审并上报教育部;争取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省控指标1个,正全力做好入围工作;争取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项目2个,资金700万元。青神竹编艺术职业学校挂牌。创建1所市级重点中职校。加强“9+3”学生常规管理,做好招生就业工作。顶岗实习学生共289名,占毕业人数的95.1%。六是启动教育技术装备工程。制定并印发了《市教育技术装备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用5年时间,投入资金3亿元左右,基本完成市教育技术装备工程目标任务。市级首批项目中,集中配置160万元的数字化教室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和教师培训阶段;市级集中配置300万元的教学仪器用品项目,已经进入公开招标程序;市级第二批资金项目正在测算落实之中;各区县6200万的项目,正在分头实施中,将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

(四)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各项指标。

一是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共争取资金1.05亿元,完成1.5亿元目标任务的70%。二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28023名,完成20000名目标任务的140%。三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入园率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四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探索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五是突出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完成中职招生17689名,完成20000名目标任务的88%。完成富士康成都项目招募2655人,完成3200名目标任务的82%。六是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4184名,完成20000名目标任务的121%;资助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1472人,完成1100名目标任务的134%;资助普通高中学生15441名,完成13000名目标任务的119%。七是加强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2284名,完成2000名目标任务的114%。八是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62362平方米,完成120000平方米目标任务的52%。九是加强技术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137人,完成60000人目标任务的60%;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211人,完成60000人目标任务的67%。十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成教师培训3605人次,完成4000人次目标任务的90%。

(五)加强行风建设,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从政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将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大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力度,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基迎检工作整改力度有待加强。二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程项目进度迟缓。三是中职招生任务艰巨。

三、重点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强化整改,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准备工作。

(二)加快学前三年教育计划工程项目进度,确保完成新建、改建、扩建16所城乡幼儿园。

(三)全面加强中职招生工作,确保完成招生任务。

(四)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力争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2亿元。

(五)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工程、部农村初中工程等,完成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12万平方米,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六)统筹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确保幼儿入园率达到8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8%;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中毛入学率达87%。

(七)切实规范办学行为,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反映强烈、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工作。

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摘 要: 学前教育是高职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之一其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呵护儿童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从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分析,一些高职学生表现出职业责任淡薄、劳动意识缺失的特征。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目标,进一步结合专业,开展高职生劳动教育课程已经成了当前的重点教学任务。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出发,结合学前教学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对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同时社会岗位对人才的劳动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需要拥有更高的劳动素养。学前教育是高职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之一,其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呵护儿童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劳动素质作为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现状还有待改进。

一、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课程教学现状

1.一些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学校、社会、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得现阶段学生劳动能力下降,责任意识淡薄。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岗位适应能力弱、岗位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的锻炼,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特点。另外,在当前高职学生生活环境中,由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给大学生生活提供了大便利,但同时滋生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例如:食堂就餐基本实行餐厅花管理,学生吃完东西直接把餐盘往餐盘回收处一放就走人。加上受到偏颇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轻视劳动品质培养的教学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不喜欢劳动,轻视体力劳动,把专业技能、文凭获得作为奋斗的唯一目标和最终追求,甚至厌恶和逃避劳动,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都认为劳动是很辛苦的,近48%的人不喜欢劳动或拒绝劳动,部分学生不喜欢劳动甚至厌恶劳动,看不起清洁工人或劳动的学生。刚毕业的一些高职学生找工作,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不是以单位发展前途适不适合自己为标准,而是以“工作越清闲越好,工资待遇越高越好”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劳而获可耻”的劳动观念正面临挑战。

2.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成果不佳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成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呈现出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轻视劳动品质培养的教学格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消极散漫,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没有意义;甚至一些教师未对劳动教育课程加以重视,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可有可无。二是教学体系存在缺陷,教学内容单一,没有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教育方式过多靠学生在扫地、擦窗户中领悟。对于这种简单乏味的劳动教育课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热情,更谈不上从参与中获得劳动素养。据问卷调查统计,69.8%的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劳动课程内容形式都过于单一,不能起到劳动教育的作用;50.2%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劳动课程的教学方式感到不太满意;58.6%的学生希望劳动课程内容向更丰富有趣的方向发展。甚至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将劳动教育课程等同为岗位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操作,这种单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使得高职劳动教育课程枯燥无味,长期发展下去难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三是劳动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尚未健全。高职劳动教育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其更倾向于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践较短,相关的管理制度、实践体系还不够完善,校企合作项目不足,使得很多劳动实践教学课程难以开展。

二、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探究――以贵阳幼高专为例

1.强化师生对于高职劳动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素质培养的相关内容较为匮乏,劳动素质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有占有一席之地,被排斥在课程体系之外,关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劳动精神的教育则是散落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泛泛而谈,内容甚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贵阳幼高专按照要求,把劳动素质培养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并把其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考核。规定学生在每年必须修够一定学时的劳动课学分,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贵阳幼高专开展高职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让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做好这一点工作,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教师要拟订相应的劳动课程教学计划,以具体教学目标的形式量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教务处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较好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励教师切实开展好劳动教育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培养其责任意识,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未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阐明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2.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并不是任何劳动都能教育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则组织的、作为教育过程总的体系的一部分的劳动才有教育意义。贵阳幼高专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两个方面考虑,即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规划为两个部分――共同劳动课程教育部分和专业劳动课程教育部分。贵阳幼高专共同劳动教育部分安排学生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社会活动(调查、志愿者等),通过这些公共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校生平均每学期要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参加劳动课程学习,有专门的课程表、有专门的机构、有指导教师、有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并以必修课学分制进行规范。专业劳动课程教育部分充分考虑到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劳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规划好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以现场感受(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幼儿园,与幼儿亲密接触,感受其日后的工作环境)、教育模拟(教师模拟幼儿环境,学生客串幼儿角色、家长角色等,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为主,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全日教学活动内容及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制度,增加劳动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将劳动课程纳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范畴,不断完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同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校方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督促其履行好管理义务,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安全性。

3.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投入力度

高职劳动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相关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贵阳幼高专提高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投入。学校相继建立蒙台梭利教学、儿童阅读等多个实训中心,建立系统、全面的操作平台,模拟相关专业的岗位操作模式,组织学习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拥有教学必需的软硬件设施),才能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综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加强其劳动技能的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劳动素质培养的新方式、新方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计划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追求卓越是许多教育先进国家

和地区的目标定位

“卓越教育”是在世纪之交国际教育组织和发达国家调整教育发展战略过程中提出的,美国、英国、苏格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重庆、深圳南山区等地都掀起了卓越教育行动。

有的重在形成卓越的学校管理。如美国的“角逐卓越”计划,从“提高标准与改善测试内容和方法”“建立测量学生成长的数据系统”“招聘、培养、奖励和保留优质教师和校长”“改善最低成就学校”“执行全面标准”等五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英国“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计划涉及“改革学校的运作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新加坡的“卓越学校模式”,将其国内所有学校都纳入“自主发展、自我创新”的运行轨道,给予学校更大的自,运作过程与其成果并重,激励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注重科学操作与客观公正,注重各类学校的全面发展。

有的重在构建卓越的课程体系。2004年,苏格兰提出“卓越课程改革”,其价值导向要求学校将儿童和年轻人培养成为智慧、正义、善良、诚实的公民,让所有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以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有信心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卓越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原则包括:富有挑战性和乐趣、具有深度和广度、进步、个性化选择、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并形成了与之对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有的重在打造卓越的教师队伍。如法国提出追求卓越的教师教育改革行动,特别突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专门设立针对教师培训的大学机构,二是重视教师教育者的培养与提升,三是设立教师教育的国家专项计划;澳大利亚政府从提高教师质量入手,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涵盖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并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

国内相关地区将关注点和着力点放在卓越课堂的打造上,以课堂撬动教育的卓越发展。如2010年,深圳南山区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开放、包容的卓越课堂模式为抓手,以课堂学习、设计、案例评价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提出“以生为本,减负增效,打造卓越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文化建设基本目标。2012年,重庆市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通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优化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可见,以上各个国家和国内地区的卓越教育行动都把“追求卓越”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作为改变教育现状,鼓励教育创新,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未来发展目标。

二、泰州教育改革已具备追求卓越的基础和底气

江苏省泰州市自古崇文尚儒、重教兴学,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教育名城。历史上有胡瑗、王艮、吴贻芳等教育名贤大家,今有洪宗礼、洋思中学等一批名师名校。近年来,泰州教育致力推进转型发展,全面聚焦六大工程,使泰州教育尽快从规模扩张、资源投入、时间消耗中解放出来,转向教育结构优化、学生培养模式改善、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管理创新的轨道,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的“泰”字头经验和做法。

一是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创造“泰州模式”。按照“阶段推进、多元并举、内涵为重”的思路,建立了教育集团、学区管理、城乡结对等“名校+”模式,构建起教师支教送教走教的“名师+”教师流动体系,形成了建设、管理、评价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2014年所有市(区)均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区)”,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泰州召开,“泰州模式”以最高分当选“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秀工作案例”。

二是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呈现“泰州样式”。启动实施以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及区域推进展示、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5+2”工程。该工程实施两年来,已经成为泰州教育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主张和个性表达。教育部制作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片评价:“‘5+2’工程,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未来素养,打造出了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泰州样式’。”

三是“泰微课”开拓“互联网+教育”的“泰州路径”。泰州自主研发的中小学微课程学习平台“泰微课”于2014年升格为“江苏泰微课”,在全省推广;2015年,“泰微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运行,并与中央电教馆签订合作协议,开始面向全国推广,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相互学习提供了泛在的、个性化的、全天候的免费服务,创新开拓了“互联网+教育”的“泰州路径”。

四是教师全面全员培训形成“泰州体系”。率先构建了政府、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培训机制,形成“面向全员、瞄准高端、提升薄弱、项目推进、整体优化”的教师培训体系,重点实施“泰州师说”网络培训、卓越教师培养、音体美兼职教师“一专多能”、重点学科专项培训等项目,使全体教师充分享有培训机会和资源,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从这些“泰”字头的发展经验来看,泰州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条件和入学机会等各方面均呈现良好态势,表明泰州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阶段性发展任务基本完成,具备了追求卓越教育的底气和基础。

三、从“被动转”到“主动立”

“转型”是一定历史时期必然出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泰州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主要是着眼泰州教育发展的现状,基于问题导向,致力于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一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转变课堂教学生态,积极推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分数至上,转变育人方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拓宽资源共享平台,以一市之力、集众师之长打造“泰微课”平台,让学生无论城乡、无论贫富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四是着眼于教师培训中长期存在的供给与需求不对应现象,将培训方式由自上而下的布置式变为自下而上的需求式,实现了“师有所需、训有所应”的“教师全员培训”。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的“转型发展”给泰州教育最大的启示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施项目突破”,用项目聚焦所存在的教育问题,用项目推进聚力问题解决。然而,古人云:“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意思是说,治理天下的办法,有继承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符合时代需要,达到治理的目的。趋时适治的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历史的滚滚车轮快速驶入第十三个五年,泰州教育事业发展到第二十个年头,人民群众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共享教育成果的愿望将更为强烈,教育所肩负的民生责任也将更加突出,加之泰州已有的教育发展氛围、态势和成效,已经使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项目推进”层面,进行“修补式”和“碎片化”的单兵独进。

纵观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各国以及国内部分地区在追求卓越教育的进程中,发表了许多旨在促进“教育卓越”的法案、计划和政策,但其推进实施的路径往往突出的是“课堂、课程、师资、管理”等其中一到两个方面。而教育是个体系工程,必须要协调处理好规模、结构、布局、体制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学校治理等方面整体发力、整体推进,进而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各教育元素的“卓越小体系”建构整个区域教育的“卓越大体系”。

“惟进取也,故日新。”敢为人先,以变革的勇气和现实的行动,从“被动转”到“主动立”,这是泰州教育人最为难能可贵的胆识和气魄。因此,突显“卓越”和“体系”两大关键,主动构建完整的“泰州卓越教育体系”,应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泰州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重点。

四、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内涵定位与目标任务

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紧扣“卓越”和“体系”两大关键,在“卓越”上定位,在“体系”上着力。

有人说,“卓越”难以定义。追求卓越代表着对完美的追寻。把泰州未来教育发展目标定义为“卓越教育体系”构建,好像虚化了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到教育,就是要特别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笔者认为,“卓越”无疑就是“教育质量”和“更高素质人才”最好的注解和定位。因此,抓住了“卓越”和“体系”这两大主题,就抓住了“质量”的要义和精髓。

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体系化”构建,主要从两个维度推进。从“各级各类教育”的维度,明确“幸福教育、公平教育、特色教育、创新教育、内涵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六大主题。一是更加注重幸福感受,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基本建立普惠性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建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让全市幼儿幸福、阳光、快乐成长。二是更加注重促进公平,义务教育全域均衡。深化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的“泰州模式”,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适切优质的义务教育;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三是更加注重彰显特色,高中教育提质创优。坚持适度规模办学,实现优质高中全覆盖;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优质高中教育品牌。四是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全面贯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逐步构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五是更加注重全面提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密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六是更加注重共享实用,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全面建成终身教育体系,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初步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从“教育元素”的维度,明确构建“卓越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卓越的教师培训体系”“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四大任务。一是构建卓越课程体系。随着考试制度的重大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分层教学、走班选课,在不少地区已经成为常态。当前,虽然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出台了相应课程整合的政策措施,但区域层面整体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还不多。未来几年,要在区域课程改革方面作系统思考,并整体推进,逐步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同时,逐步提高卓越课程实施水平,建构各学科校本化课程标准和区别化实施方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人实现自我价值,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最为“卓越”的自己,做属于自己的梦,成属于自己的事,享属于自己的幸福。“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的素质教育“5+2”工程已经让泰州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初具雏形。今后一段时间,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需要逐项破题、逐项深化,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多样化选择,让每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高手,更能成为适应社会、创造生活的强者”。三是构建卓越的教师培训体系。人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校长、教师。要继续瞄准高端,精心组织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总结两轮工程实施经验,推动工程向学科细分、专题研修方向发展,提升工程实施的精准度。继续面向全员,紧密对接一线教师培训需求,建设“泰州师说”网络课程资源,实施全员网络培训。继续提升薄弱,依据国家、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泰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意见》,实施乡村教师“领雁工程”和“助力工程”,做好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提升师资质量。四是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从优秀进步到卓越阶段的学校系统,改革的重点要从政府转移到学校,转变教育治理方式,强化校本和学校系统范围的互动,支持由学校发起的教育创新和实验。要通过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全面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全面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体制与供给方式,让校长们淡化官本位意识,坚守学校阵地,潜心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学校文化精神;让教师们更加热爱教育、爱岗敬业,更加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更加以身立教、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