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范文第1篇

1.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表现及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对教育的支出比例增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办学难的问题,保证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存。但是与城市的义务教育水平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由于观念和方法的落后而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得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问题,就需要对其表现和影响进行研究和阐述,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1.1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表现

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进步是建立在农村落后的基础上,与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基于农村教育的环境和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差距的表现。一方面,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距大,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农村校舍达不到相关规定的标准,还体现在教学设施落后中,办公室,图书馆,室外跑道,微机室等都被城市义务教育的设备拉开差距。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数量的流失和质量的不足都使得教学各个方面落后。如果没有健全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就会对教学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1.2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影响

第一,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影响机会平等。教育平等是机会平等的基础,但如果教育均衡被打破,则意味着社会中机会均等不存在。城市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现状导致阶层流动性差,农村学生失去机会使得农村教师丧失教学信心和农村教育更加落后,形成恶性循环。第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影响社会和谐。因为教育资源更多地流向城市,农村教育失去了社会公正,不同阶层之间互惠互利的稳定性被打破,直接导致社会和谐的目标无法达成。第三,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影响农村的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农民丧失了教育权,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使得农村未来的建设缺乏动力。

2.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问题,我国已经积极地实行相应的政策,在提出应对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做了很多工作。根据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尝试各种策略和手段,总结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对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提出建议,使得其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因为农村义务教育落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基于此,相关政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从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两方面进行,使得公共政策有合理的依据和科学的分析。

2.1增强相关人员素质

在实行有关公共政策时,相关人员的执行能力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缩小差距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或者杜绝由于相关人员失职引发的问题,就需要对执行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能力检验。一方面,在选拔政策执行人员时,需要对其教育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进行检验,设定相应标准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定期进行培训,灌输正确的观念使其树立端正的执行意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改正错误,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2.2完善政策监督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实施中容易出现政策扭曲,政策失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关规范的指导和机制进行监督。首先,在实施过程中保证行政运行的有效性,纠正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制定政策检查的标准,使得政策的实施更加透明化,防止无效行为的出现;最后,监督政策实行的每个环节,有效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的工作,完成监督任务。总之,完善政策监督机制的目的就是化解阻滞因素,发挥有效作用,提高工作透明度,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总结

总而言之,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是实际有效的,既针对现状进行了城乡义务教育水平的分析,从根源上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又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解决提出了建议,为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做好了铺垫。公共政策是针对公共问题的策略,而有关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机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急需相关策略和方法进行缓解和根治。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就需要相关研究和实践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不仅着眼于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建议,还为其以后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胜男.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华章,2013,(1):141.

[2]成刚,孙宏业.省级统筹、纵向公平与省域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基于北京市2003-2013年小学数据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2):11-16.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 收入 差距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面临的生产以及发展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使之收入增长缓慢,进而造成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50年代后,我国城市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农村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城镇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几十年来渐渐形成了城乡两种发展水平的格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是有紧密联系的。农产品的低价收购、对农民的税收、限制农民进城、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等这些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政策虽然有所改进,但是离根本性的改变还有一些距离。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实施的一些宏观政策也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比如城市化方向明显走偏,它不是将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和增加就业作为主要的目标,而是将大量的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向房地产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这样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为了使城市尽早得实现现代化,诸如此类一些在流通、价格补贴、交换、税赋等方面在向城市重工业倾斜后,又向城市全面的倾斜,这样就又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第二,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城乡居民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和信息获取方面的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而在人力资本中,职业培训和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乡居民个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研究生、博士)和是否参加过职业培训,这些代表个人不同的人力资本含量,将会对个人财产性收入(房产、债券、股票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要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人收入水平。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其自身的财产收入水平不高,因此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就不多,而教育投入的不足又会进一步加剧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财产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得人力资本的城乡差异导致了城乡居民个人收入的差异。

第三,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运作来缩小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十分健全,只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职工享受。在养老保险这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都还是通过家庭自保这种方式来实现保障的。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对城乡居民个人收入产生差异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出如果我们要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的力度,在财政、税收和其他方面进一步地向农村倾斜,继续完善并加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的政策来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通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一方面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产出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一般服务支持还包括对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建设的大量投入支持。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有效调节功能,使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建立新型的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机制,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又一根本举措。 此外,努力发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提高粮食生产的收益,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地提高粮食的产量,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的优势农产品,扩大养殖、园艺等绿色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渐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农产业。

第二,政府要下力气大力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政府要促进城乡的教育公平,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不仅有文化、懂技术,还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要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要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持续均衡的发展。在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供给的同时,政府要下大力气搞好农民的技能培训,特别是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培训来增加农民的谋生手段。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大农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缩小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以此来减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政府要从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最低社会救济制度,不断加强政府反贫困的工作力度,逐渐满足农村贫困群众的多层次救济需要。通过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逐步而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地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贫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http://.

[2]黄晓波,周学.关于个人收入城乡差异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http://.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http://.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范文第3篇

>> 农村转型指数:衡量城乡差距 农村社会转型指数:衡量城乡差距 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分析 制度转型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转型时期城乡差距与社会和谐研究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刺激农村消费需求 论发展农村教育与缩小城乡差距 政治决策\农村公共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 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缓解城乡差距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下农村发展关系融资动力分析 从城乡教育差距看农村英语教育 基于泰尔指数分解的宁夏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测算 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成因分析 我国转型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09-07-28.

[9][10]UN/DESA. Madrid International Plan of Action on Ageing, 2002 [A]. Report of the Second World Assembly on Ageing, 2002:1-3.

[13]Hueber, 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tistics [EB/OL]. http://, 2011-10-30.

[15]UNESCO. Sharpening Our Tools (Draft Document), Education for All Mid-term Review for the Arab States [M]. Beirut: Regional Bureau, 2008:43.

[16]UNESCO. 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10 [M]. Paris: UNESCO, 2010:29.

[17][19]UNESCO-PROAP. Basic Education for Empowerment of the Poor [M]. Bangkok: UNESCO-PROAP, 1998:57,82.

[18]Suvit, P. Education as a Tool for Empowerment of the Poor: A Review of Formal and Nonformal Education and Its Impact in Thailand, Mimeo [M]. Bangkok: UNESCO-PROAP,1997:107.

[20]UNESCO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Rural Education (INRULED). Education for Rural Transformation: Towards a Policy Framework [M]. 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2001:8-10.

[22]Kassioumis, K., Papageorgiou, K., Christodoulou, A., Blioumis, V., Stamou, N. and Karameris, A. Rural Development by Afforestation in Predominantly Agricultural Areas: Issues and Challenges from Two Areas in Greece[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4(6):483-496.

[23]Kennedy, J. J., Thomas, J. W. ,Glueck, P. Evolving Forestry and Rural Development Beliefs at Midpoint and Close of the 20th Century[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1(3):81–95.

[24]Muilu, T., Rusanen, J. Rural Young Peopl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Case of Finland in 1970-2000[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3(19):295-307.

[25]van der Ploeg, J. D., et al. Rural Development: From Practices and Policies towards Theory[J]. Sociologia Ruralis, 2000(4):391-408.

[26]Rizov, M. Shift to Individual Farming and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of Transition Agriculture [A]. In 2004 Annual Meeting, August 1-4, Denver, CO 20116,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New Name 2008: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04.

[27][33][35]Long, H., Zou, J., et al. Analysis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J]. Applied Geography, 2011(31):1094–1105.

[28]Cloke, P. J. An Index of Rurality for England and Wales [J]. Regional Studies, 1977(11):41-46.

[29]Cloke, P. J. , Edwards, G. Rurality in England and Wales 1991[EB/OL]. http:///doi/10.1111/1467-9523.

[30]Long, H., Zou, J., Liu, Y.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Coasta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9(4):454-462.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策;收入;城乡;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经合组织的一份有关公平教育的评估中,将其定义为:“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正(fairness),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第二个含义是覆盖(inclusion),就是要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的算术。”它的内涵有三个意思:“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公平的现状

当前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策、法律、教育设备投资以及人力资源上为促进城乡教育发展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承认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仍然存在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拉大?在当前的教育中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

我国当前教育不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教育结果的不公,还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就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大。教育资源实施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就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分配给各级各类的学校,以促进各学校的办学效益。当前我国的城乡教育经费执行状况差距很大,农村普通中小学的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与全国的同比基本保持在80%―90%,始终不足100%,这表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性投入上始终存在着城乡差异。城乡学校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上也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些势必都会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造成的影响

造成当前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的政策。当然制定的政策是受我国的国情所困,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限的教育资源还不能使全国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倾斜。

首先,看一下重点学校政策对城乡教育公平的影响。“重点保证,优势扶持”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政策。这一政策对集中优势资源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历史性作用,但这一政策的最大弊端在于,由于它是一种非均衡的教育发展战略,或者说是受严重的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有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这种不平等、非均衡的战略思想在198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分批分期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中有非常具体的体现。该决定对重点中学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设备和实验室配备、教育经费、基建投资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重点中小学校的几点建议》《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重点中学》)。重点学校政策就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师资、设施与设备、经费等)集中投放到少数学校,供为数很少的、学生中的“精英”享受,它与“人人平等的受惠于教育”和“教育均等化原则”是背道而驰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是:重视重点学校,忽视一般学校;重视名牌、优质学校,忽视困难学校,导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发展极不均衡。而这些重点学校或者说优质学校的分布在城乡间是极不均衡的,重点学校在农村地区分布过少,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重点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分布在城镇地区。同时对这为数甚少的重点学校的过度倾斜性投入加重了农村普通学校的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对农民子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在这样的学校中念完小学、初中、高中。这样的后果是,重点学校政策虽然培养了大批人才,却是以牺牲大多数非重点学校即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换来的。重点学校政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它拉大了城乡间客观上本已存在的教育差距。

其次,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中国户籍制度的核心不是居住地的记录,而是和居民的城乡身份相联系的源配置制度。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虽然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但户籍仍然是一个影响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水平分布的重要变量。

再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对教育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在我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都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象,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数量上,还体现在教师的质量上。2003年,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师比为:小学19.31∶1,普通中学16.90∶1,农村分别为20.09∶1,19.92∶1。从师资质量看,城市优于农村,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同时我国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在图书、仪器、校舍、场地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在现阶段,受经济发展区域和城乡不平衡等条件的制约,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分配方面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现状,决定一个孩子今后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孩子能力的高低和努力程度,而在于孩子所处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是生长在农村还是城市。”城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会明显地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进而影响教育公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的教育差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来说城市的孩子拥有优质教育的机会多,有较好的教育环境,家长比较注重拓展孩子的视野,注重各种智力、能力、兴趣、特长的培养,而这些都是需要教育投资的,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这些教育经费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承担不起的,因此农村的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接受教育、发展个性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国家运作作为强大的支撑。政府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对教育政策取向至关重要,所以政府应该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中发挥重要作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与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差别是互动与同构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教育的公平发展也是可以运用国家的调控政策,寻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的方略,首先需要一种宏观的视野,需要对此做多维度与立体式的思考。从国家的整体教育格局,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政治、人口、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出全局性的、可持续的、和谐的教育发展战略。这样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侧重教育的公平发展。

(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依赖于宏观制度环境的变革与改善,同时更应加强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自身的改革。缩小差距应该成为教育制度和政策建设的主题,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政策导向。

1.取消重点学校政策。重点学校虽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是以损害占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教育利益为基础的,与教育公平的时代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要取消所谓的重点学校,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良好的教育资源更多地流向农村学校,使更多的学生享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促使城乡教育朝着公平的方向发展。

2.深化改革户籍制度。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户籍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作用。户籍制度的存在不仅影响教育的发展,还会影响经济、社会以及个人的自由发展、城乡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流动等,因此说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近日广东已经颁布新的户籍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差异,所有的户口簿上都标着一样的居民户口。没有户籍这一“身份”的限制会大大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相信我国户籍这一道屏障终将会消除的,为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三)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而农村恰好极度缺少这样的人,因此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使农村人口能掌握专门的技术,有效地使用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既能发展农村的经济,增加收入,还能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农村经济发展了有能力投入教育了,不一定就会使教育机会增加,还要转变农村的教育观念,增强农村的教育意识。转变农村家长的读书无用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长远利益,放宽他们的视野,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就让孩子辍学打工。现在普遍存在城市的家长更注重对教育的额外投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还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特长班,而在农村家长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不会额外发展其他特长、兴趣,这并不是要增加孩子的负担,而是必要的校外教育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没有的。

总之,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被人们更多地研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减小这种差距的有效方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同时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效率,促进城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Field, S., M. Kuzera, B. Pont, No More Failures: Ten Steps to Equity in Education

[2]胡华瑞.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财政投入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收入差距;现状;原因;解决对策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通常被用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代表收入绝对平均;0.2~0.3代表相对平均;0.3~0.4代表合理范围;0.4~0.5代表居民收入差距略大;0.5以上代表收入差距悬殊。中国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官方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2013年年初,我国统计局时隔十多年后首次公开我国基尼系数,见下图。

然而,中国社科院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研究组认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61;联合国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5。这说明我国居民间的贫富差距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极度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

官方的统计数据之所以与民间统计不同,主要是因为样本存在遗漏,高收入居民的一部分收入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在调查数据里。如果考虑这部分灰色收入,实际的居民收入差距比官方调查的数据更大。

(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是总体仍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据相关统计部门研究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间收入比在1978年为2.36:1,到1999年扩张为2.65:1,而2012年统计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4565元,但是农村仅为7917元,比率已经达到3.1:1。虽然这个比例已经达到十年来的最低点,但是形势依然严峻。

(三)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物质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观念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就更加突出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居民收入增幅最大的为东部地区,远远高于中西部的收入水平。即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中部地区崛起思想、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是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张的趋势依旧无法遏制。

2012年上海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188元,是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6.89元的2.34倍,而1978年仅是1.7倍。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八名都是东部省市,后十名中基本来自西部。而东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与西部的最高差距达到2万余元,态势严峻。

(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日益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在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中,证券业平均17.2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是平均收入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万元,是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2.6倍。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收入最低的行业的收入分配差距从1978年的1.4倍扩大到2011年的15倍。我国当前诸如金融、银行、电力等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几乎数倍于其他相对完全竞争的行业。2011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而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私营企业收入远低于非私营企业。其中,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最高,达9万元以上,最低的农、林、牧、渔业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两者相差4倍多。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战略不平衡

1.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延续着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业经济的正常生产发展规律,同时也损害了农民的生产利益与生产积极性。

2.从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都是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这就为国家政策向东部地区严重倾斜埋下了伏笔。优惠政策和多重利好条件使得东部地区发展得到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就导致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地与中西部地区拉开了差距,由此形成了东中西部收入差距悬殊。

(二)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体系仍存在诸多弊端。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资本报酬取代劳动报酬占据主导地位,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垄断性企业实现的利润过高,工资分配制度也不健全,个人所得税制也存在缺陷,并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平衡的作用。再加上灰色收入等制度外收入,更是加剧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恶化程度。同时,相配套的社保制度和其他保障制度跟不上也进一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秩序。另外,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备,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得到健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必然导致收入分配体制漏洞放大,从而加大收入差距。

(三)行政性垄断的制约

1.行业的垄断

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一直以来电信、电力、金融、保险、航空等行业保持着垄断经营,而这些行业正是依靠政治体制的庇护实现了行业的垄断,在攫取巨额利益的同时加剧了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垄断行业垄断程度过高,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政府和行业本身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没有完全释放市场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我国缺乏法律的强有力支持,对类似阻碍市场自主运行的不端行为监管不到位,这也急剧恶化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2.土地和户籍的垄断

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是严格限制农民向市民的转化,禁止农民工在城市自建住房及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农村土地的工业化、城市化完全由国家控制。二是大部分的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被聚集到城市的基础设施中,造成城市房价持续飞涨,农民的财富不断被转移和剥夺。

城乡隔绝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农民工在为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挥汗的同时被城市的户籍隔离,融入不了城市又脱离了农村,农村的生产力很难得到释放,阻碍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发展及东中西部共荣的政策

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着力消除城乡在制度上、系统上、利益上的隔阂,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国家发展的最关键地位,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要彻底变革我国的户籍制度,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更好地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融;要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保证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完善农村金融建设,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拨款,再通过农村信贷来提振农村的消费环境,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飞跃;要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带动和扩张,惠及更多的农业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教育等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加紧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中央在宏观调控方面的转移支付能力,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完善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将符合养老医疗保险的人员全部纳入社保范围,尤其强化新农保的实施程度,统筹城乡社保体系,使农村、失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普及社保政策,引导社会群众全面、积极地参加社会保障,重点关注农民工、非公有制体制人员的参保工作。在建立基本社保体系的同时,不断深化社保水平,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的待遇,扩大受益对象,确保将常见多发病纳入医保范围,提高医疗报销额度,实施门诊统筹;扩大失业保障力度,重点强化失业预防功能。尽可能拓宽渠道,加大社保资金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社保基金的规模,同时加强对基金的监督与管理,在保障基金安全筹措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

(三)增加对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

强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免费的保障力度,统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实现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实现相对均衡的配置,尤其要对教育落后地区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效应,要匹配财权与事权,特别是完善县乡一级的财政教育资源调控分配,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统筹规模。国家应进一步平衡教育资源分配,逐步实现对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持力度,保证基础教育的开展,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筹建学校、培训教师、改善办学条件,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四)强化对垄断行业的监督与调控

破除收入分配的行政性垄断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市场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建立一个规范、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放宽垄断行业的进入门槛,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竞争,调控垄断利益,使市场在公平真实的条件下分配资源,遏制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要改变垄断利益被侵吞的现状,必须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理与监督,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供民营和国企公平竞争的平台,促使社会资源加入到垄断行业的分配与监管中来。在破除行政垄断的同时,必须净化市场行为,努力营造法律保障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从替代市场向服务市场的转变,使政府对市场的行政性干预降到最低。政府应将收入分配的职能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自主性,避免挤出效应的产生,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

参考文献:

[1]“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姜玮.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特点及原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2]赵桂芝.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财政调控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04).

[3]嵩建华,李晶.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1(23).

[4]张存刚.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