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军训实施计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的个性发展是相互统一、内在一致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阐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和参考思路,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目标牵引 学业规划 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学”意蕴
“人的发展”这一命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思想家都有过关注和论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究,建立了“人学”,其核心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个体人能的综合式的全面发展,其中,居于关键首位或者充当先决基础条件的是“劳动”。劳动使人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形成新的交往形式,产生新的社会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同时,丰富的社会关系使得人们在各方面形成丰富的社会联系,个人的社会性日益增强。“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在个体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1]17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非常广泛,在性别、年龄、职业等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在体能、智力、情商等方面的综合式全面发展,是个体能力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是个体其他能力全面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人学”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命题时,主要是基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观等视角展开的。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和具体成果体现,最终必须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因此,在考查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时,我们可以将“人学”作为目标分析的基础,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具体特点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
二、“人学”视域中的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
大学时代是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快速成熟,一个人的社会关系、适应能力、个人素质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从马克思“人学”思想来看,个体素养、个性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题中之义。就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历程来看,进入大学读书的阶段,首先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作为提高能力、巩固社会关系、提高素质、形成个性的基础,所以,知识理论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大学生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社会适应、个人素养、个性特征方面奠定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有着特殊性。大W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特点,对学习方法和内容做出准确的选择和科学的判断,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学会思考、注重创新的意识和勇于进取、大胆实践的能力。“人学”思想认为: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性的全面发展”[2]359。个性发展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个性发展必定受到客观物质生活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该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的功能定位,科学界定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合理激发大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因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的大学生全面发展及培养策略
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与追求。因此,在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主导性相统一的同时,高等学校应当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的水平,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策略构想――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
所谓“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是指高等学校以“人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考量、评估学生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等自然属性,分层次、分众化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可实现目标的素质拓展活动群和专业教育课程群,并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协同。“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制订,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坚持以“人学”思想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遵循,以大学生个体素养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尊重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盘活学校育人资源,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间性[3]41。要把“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将素质拓展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过程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分阶段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助力大学新生开展自我认知,进行生涯定位。
大学新生在入校之后,入学教育往往配合军训展开,学生此时通常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及对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迷茫。这时,各高校应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或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高校新生进行形式具体的新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性格测验等,使得新生能够顺利进行自我认知,从而制订正确的学业或职业的规划,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在进行过一定的自我认知之后,高校新生对大学和自我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各班级辅导员或者具体负责老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组织学生通过软件测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生涯定位。
(二)努力提升老生综合素质,制订生涯规划。
步入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我了解,对自身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高等学校应根据学生对学业(职业)规划的不同需求,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实践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自主选择具体的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相应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另外,在开展这一工作前,由学校提供统一模板参考实施。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修正阶段性目标。
每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对照个人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生学年考核工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一些未能完成计划的情况,组织学生全面分析,查找并指出不足,及时提出目标修正措施或整改意见,使得学生的规划更能适应学校的成才环境,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个人成才。
(四)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保障目标牵引取得实效。
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整体推进,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合理规划,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伴随着“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实施,学校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帮助学生,如学生处,这是与学生最密切的一个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应当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使他们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校各二级院系团委也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完善并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体系,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满足广大学生的成才需求。除此之外,教务处、各二级院系、图书馆也应建立健全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唐山学院,唐山 063000)
(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摘要: 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要环节,意义重大,作用突出。本文从实际出发,落脚点在解决班级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提出创新性的举措建议,来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树立良好班风学风,提升综合素质。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background, the class construction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important link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role. From actual conditions, and based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class construction, establish the good style of class and study,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关键词 : 高校;班级建设;创新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lass construction;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90-02
作者简介:孙希跃(1974-),男,河北唐山人,政工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 引言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个性发展及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也日益凸显,当代90后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均不同程度有着自信、独立、特立独行、自我等一些鲜明特点,往往集体主义集体观念淡薄了一些。而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是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个人不能脱离集体,集体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以班级建设工作为抓手,能很好地承载起育人树人的任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包,能富有效果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大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集体对于个人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个人也脱离不了集体,否则寸步难行。每个大学生都是从集体当中一路走来,伴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不断增长,对班集体建设的感触和要求也与时俱进,一个奋发有为的集体还是大家向往的。大学也是集体生活,而这种集体生活又与中学小学大不相同,它是相对的自由宽松,但有更高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每个新生都无数次憧憬过精彩的大学生活,与舍友共同学习,同甘共苦,与班级同学一同上课,一起成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集体生活的印象。而现实往往不注重班集体建设,导致成员们热情不高,发生隔阂,各项工作动力不足,裹足不前,最后往往都是活动冷清,每个人形单影只,只能孤军作战了。从家长角度来谈也是,从小到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最好的班级里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好的集体也是长辈的迫切要求。班级对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说更加重要,它是最小的单元,各种工作活动的载体,细微见著,学校系部的建设目标,往往都要落脚到班级建设上。班级建设是班风、学风、凝集力的集中展现,所以就需要各方用力,来出谋划策,重点在指导落实。踏踏实实地分阶段分步骤做好各项工作,从而不让宏伟目标躺在文件上,躺在纸面上。从而让每个人从中受益,让每个闪耀着光辉的小水滴汇成恢弘的气势磅礴的奔流向前的滔滔江河。
2 大学班级建设的内容
首先一个班级建设得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围绕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中的目标,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了实现目的,需要反复论证实施方案,并且要不断地修葺完善。比如,制定了英语四级通过率和计算机过级率的目标,就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辅导计划来保证,并制定检查督促措施。而且要吸取前几届师生的经验教训,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积累的财富。接下来还要有团结和睦的人际氛围,这是班级建设的人际基础,有团结友爱的氛围,人和才能事兴,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开心愉快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这个要靠自发调适和外界调节干预,需要一个磨合过程,需要大家理解包容,需要同学好友知心老师的调剂。再有更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为班风学风凝聚力的建设,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养成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3 大学班级建设存在的一些不足
班级建设工作是长线工作,有些工作不太容易一下显露出来,而是需要多方用力,校方、系部、专业教师及辅导员老师不同层面都涉及到,学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打造优秀的班团干部积极带领推进,还需要社会有力的富有正能量的支持。经过努力,有些工作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来,需要坚持,需要联动,需要点面工作都要顾及。轰轰烈烈加油鼓劲仪式类活动做好的同时,也需要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工作。正因为多处工作的不易,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关键在于对症改进,促使提高。这些问题有以下表现。
①学校还是重视不够,工作喊得多,活动多务虚,缺乏有效的指导引领。②班风不正,班级建设认同感不强,主动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欠缺。③班级目标因循守旧,缺乏特色。④班委能力不足,水平有限。缺乏坚持的毅力,执行力不够。⑤时间长了容易失去方向感,缺乏延续性和递进性。⑥班级成员涣散,不团结,小团体出现。
4 针对目前的形势和不足,结合十几年学生工作实际经验,对于班级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探究意见
①学校重视班级建设工作,按标准匹配专业导师和专职辅导员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高等教育研究部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工作,并可开展评价评估评比。提供制度、人员、资金等支持和保障。②在系部领导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吸取前几届毕业生的经验教训,在熟悉班级成员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班级建设目标,注意不要定得太高太空,也要注意结合时效性和创新性。③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结合大家的意见,分学期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监督员,制定周期性例会制度,督促实施,还要适时修订。④认真遴选坚强有力的班委成员,通过锻炼提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开创性,组织培训学习提高。适当考虑优胜劣汰良性机制和轮岗机制,给大家每人平等锻炼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出谋出力。班委带领大家要善于学习,学习先进,学习楷模,学习全国省市优秀班集体事迹,启迪启发自己的思路和实际工作。⑤关于班级成员和谐基础的奠定,一定要打牢基础。最佳时点在新生入学阶段,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的节点,利用军训同甘共苦期间增强集体感荣誉感,号召大家拼搏进取,依靠团体的力量取得集体项目的荣誉。比如运动会、军训科目等。好的点子例如:为班级征集班徽口号,为班集体制作印有每个同学头像的文化衫,开创特色,取得成绩,引得旁人的羡慕。这样班级成员有归属感荣誉感,各项工作会好上加好;注重宿舍成员的团结,和睦,一有小摩擦矛盾,积极介入调解,让矛盾不过夜,促使同学间的关系团结,友谊更深更牢靠。再比如好的创意:大一入学指定专人收集整理制作班级活动的影像资料,建立每人的成长档案,累积四年,会是青春奋斗的见证,也是每个人丰厚美好的回忆。类似这样的小点子会起到不同寻常的效果。⑥关于学风建设,学生主体是学习,不要搞各种表面文章,既无实际效果,又舍本逐末。建议可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互相监督保障出勤、上自习等活动,结对扶持。开展学习竞赛,学科竞赛等,奖励先进,督促后进。不忽视每个人的心理问题,积极调试,不让每一个人掉队。⑦针对班级成员基础和特点出发,可以开创自己班级的品牌活动,科技创新类、公益活动类、自主创业类等等,大家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努力实现梦想,实现价值。
好的集体锻炼人,也成就人。大学的经历历练会是人生宝贵财富,也是踏入社会的起点和预演,做好班级建设会收获很多,每个人都要切实负起责任,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懈地奋斗。
参考文献:
[1]方国娟.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特征及构建措施研究[Z].高教论坛,2009.
[2]陈沛然.高校班级管理:特色育特长一宿迁学院“江苏省先进班集体”侧记[J].商业经济,2011.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剖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本科层次有两种,一种是普招本科,4年学制;一种是专升本,2年学制。层次多,学生来源面广。再加上本科设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于此,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专修课课时明显不够,实践课学时较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其次,考核制度和形式不规范;再次,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认识的深度不够。同时,学生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为此,多次组织本系老师对我国特别是本省的教育现状、社会需求、学生学情等开展较全面的调查。先后走访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并和省外其他著名院校就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教改信息和宝贵的教改经验。通过与兄弟校的交流与比较,使我们基本把握了新建院校中文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科学思考之后,我们选择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平台”是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素质平台,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关键,侧重于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模块”更多的是侧重于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分为3种类型:研究型(考研深造)、教师型(教师职业)、应用型(文书、秘书、记者、编辑)。
2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吸取“全纳教育”思想理念和执着精神,让不同层次有着不同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调整。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共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6大类。这里重点阐述后3类课程。
2?1专业拓展课程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设计的延续性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上,我们设置了3大模块。(1)考研深造类课程主要从语言和文学两大类别来设置,提供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的文化阐释、唐诗宋词专题、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五四”文学思潮等课程。(2)教师教育类主要设置了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学解读学、经典文学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代职业礼仪和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不仅要培养普通学校的教师,也努力向特殊教育领域拓展,力求培养全纳型教师。(3)文秘编辑类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等课程。此类课程适合于将来从事文书和公务员等职业的需要。在3大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需求、职业生涯设计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自由选课。这样,学生既有专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
2?2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综合素质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现教师研究专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讲座型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政治外语、教师教育、科学专题和艺术体育等5个类别,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修。实践教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而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等3个类别。除了常规性的军训、生产劳动、专业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活动课程体系。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文学采风、学年论文、文化资源调查、非线性编辑、报刊排版和文书档案管理等。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混同,有的人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当成一种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步骤,而现代教学方法体现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1运用“系统讲授法”,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专业的概念,但尚未形成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实施研究性教学法,提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年打基础阶段,运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合理地使用系统讲授法或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3?2倡导“指导—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指导—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所谓“指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种教学法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更多地表现在组织上和服务上,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3?3尝试“问题中心”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到了高年级,主要是一些选修课和应用技能课。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构建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4强化实践环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形成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4?1适时组织专业见习,使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意义专业见习一般在第2学年进行。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机关、文化单位的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见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机关文秘工作、文化产业管理工作。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情,增强其事业心,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见习以短期为宜,视情况可多次进行,也可按专题进行组织。
4?2组织“顶岗”专业实习,使部分学生能够实习和就业衔接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专业实习拟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2学期,时间是一个学期。跟汉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不同,一个单位接收实习生数量不可能很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指导不方便。从以往实习接受单位的要求来看,他们往往把接受实习和考察用人结合在一起,顶岗实习成了专业实习的特殊方式。它的优点是实习生角色意识增强,因为这种实习是把实践活动与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习生的应用能力、现实表现决定了他的去留。它的不足是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与专业设计的科学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专业实习必须制定统一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并与实习单位交流沟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习的程序并考核及格方可毕业。
4?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载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资助少数学生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地、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