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魔幻现实主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影《无极》;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分析

电影《无极》自从2005年公映后,可谓是引起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从电影制作人到影迷,对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大片可以说是褒贬不一。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凯歌,《无极》是陈凯歌倾注了心血的一部力作,其一贯的哲学思考主题,诗人话的电影都在这不影片上有所体现。只是《无极》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影片,所以在一些地方并不受观众喜爱,可以说,《无极》打破了电影的常规,和以往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是整部电影的核心。电影的故事是在不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开展的,其中所有角色和道具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寓意。

一、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简介

魔幻现实主义通常表现为通过特异功能产生一种脱离现实的幻境,再通过这种幻境来表达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这种手法最早是用来绘画和小说等艺术领域,后来将其应用到了电影上,当时在国内还并没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无极》是一次突破,成功与否暂且不论,至少陈凯歌导演敢为人先的这种勇气和魄力是值得称赞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很鲜明,将现实从真正的时空中剥离出去,形成一个魔幻的世界,而这个魔幻世界本身就是现实的写照,这样所表达出来的现实能够更加强烈的表现出所要描述的思想。而在其结构上,通常是运用大量独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常规分布,将现实与虚拟充分结合与混淆,人非人,鬼非鬼,人既为鬼,鬼既为人,角色台词并不多也并不犀利,全在于场景的部署与切换之间所表达角色的思想,语言不锋利却有很深的寓意,能够发人深省。《无极》这部电影利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述出了一个宏大的虚拟世界。

二、电影《无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无极》中利用魔幻现实主义将世界分为雪国,现实,满神出现时这三种,表面上看,时间与空间都是紊乱的,包括各种顺序以及逻辑,但是在转换的时候就达到了内容的统一性,其内蕴含的思想直击人心灵深处。《无极》深谙魔幻现实主义真谛,开篇是没有时间与背景的,这是真正的魔幻世界,这种叙事手法的好处就是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可以利用想象中的魔幻世界来消解。雪国世界是一个充满和谐与爱的世界,这里没有现实里的诸多恶事,没有欺骗,没有杀戮,人们的内心都是平和善良的,这是现实世界人们的向往,这个自由理想的世界就是无极界,在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这个世界能够对于现实的人类做出预言,这些预言不可被避免,所以在电影里,现实界对于这个虚拟的无极界充满了敬畏。可以说在《无极》中,雪国世界代表的无极界就是自然和纯真,而现实界就是对应的文明世界,在电影中有很多的细节能够体现出大道理,将军的鲜花盔甲代表着权利与地位,公爵的衣帽代表着俗世的嫉妒与仇恨,而黄金的鸟笼则代表了束缚与反抗。随着剧情的发展,现实界对于雪国也开始了征服,这似乎印证了现实世界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文明对于自然和纯真是有破坏性的。

有人说陈凯歌的这一作品迎合了商业市场的需求,可以说魔幻现实主义本身就符合这种需求,其恢弘的场景与充满梦幻的构造都是一场视觉盛宴,这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方法。《无极》中有一位命运的使者叫做满神,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魔幻色彩的角色,她能够预测别人的命运,导演将这种充满神性的角色与灵性的场景结合,所体现出来的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无极》中的特技镜头非常多,在05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冠绝所有电影,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铸造是给观众带来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

魔幻现实主义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很多从西方流传下来的现代主义手法。《无极》在人物的设置上也遵循着象征主义手法,光明代表着人类的本体,昆仑是是人性中执着的部分,无欢是邪恶的象征,鬼狼是结合了多种性格的一个角色,本身就很复杂。在电影中各个角色都很好的诠释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除了角色,一些道具也有着强大的象征意义。盔甲,金权杖,黑羽衣等都代表了其特定的寓意,并且能够让人充满幻想。

三、结语

魔幻和虚幻是不同的,虚幻是虚无缥缈的,一切都是凭空的想像,而魔幻确是基于现实,或者说是为了将现实更好的表达而开辟出的另外一条道路,并不是一味的虚假。《无极》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是陈凯歌导演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有小小的瑕疵,但是毕竟这种手法是必须由小众向大众逐渐转变的。而《无极》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作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是电影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苏柏亚. 在音乐中思考用影像记录人生――陈凯歌和音乐在一起. 琴童. 2011(03).

[2]王一川. 从双轮革命到独轮旋转――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 当代电影. 2005(03).

魔幻现实主义范文第2篇

Netflix的重磅剧集很少令人失望,例如在国内已经耳熟能详的《纸牌屋》。去年推出的《毒枭》依然延续了Netflix的良心和野心,但《毒枭》在国内的声望与其水准并不在一个级别上,虽然该剧入围了金球奖和美国编剧工会奖,其两季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惊人的9分以上。《毒枭》无论如何都是应该与《权力的游戏》《真探》《绝命毒师》并称,是近年来最高水准的电视剧集之一。《毒枭》第一季获得巨大成功后,第二季依然保持了杰出的品质,并有过之而无不及。

《毒枭》两季的故事都发生在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这个国家并非偶然,因为在哥伦比亚的现实生活中,似乎每天都在发生着荒诞、荒唐、扭曲现实的事情,在《毒枭》中也同样如此。一口气看完该剧之后,每当提起这个徜徉在加勒比海风中的遥远国度,令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咖啡与美女,不是玻利瓦尔或马尔克斯,而是一个叫巴勃罗・埃斯科巴的一代枭雄。他从一个走私商人成为权倾四野、名震美洲的毒枭,从第一季的发迹到第二季的覆灭,伴随着、性和枪火,《毒枭》把他的“光辉”历史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犹如一部毒枭发迹到覆灭的史诗。

这部史诗作品在第二季结尾中达到,并在一代毒枭的毙命中走向死寂。导演尽力在纪实和高度风格化中寻找结合点,大量新闻纪实画面的插入意在强调该剧的真实度,但大量风格化的华丽摄影和剪辑却又将观众沉浸到魔幻的氛围之中――从片头慢慢浮动的浓郁拉美音乐开始,慢慢展开的蛮荒丛林,鲜亮的植物,鲜血的杀戮,还有落败和堕落,死亡和升华,救赎和沉沦。这就是导演和编剧用极其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现的一个经典魔幻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现实和魔幻在该剧中的对立和融合趋向完美。同样值得赞叹的是该剧对历史年代和毒枭真实生活环境的还原度,有着好莱坞大片般的真诚。服装造型道具等等,方方面面流露出的逼真细节都时刻将观众深深地卷入该剧所营造的80年代的拉美世界之中,难以自拔。

该剧的优秀也来自于众位演员,他们的表演恰如其分,尤其是饰演毒枭的男主演马拉,当他晃荡着臃肿的身躯,扬起两撇胡子目空一切时,一个真实的“巴勃罗・埃斯科巴”跃然“屏”上。同时其他各色演员的表现都集体在线,尽管没有巨星压阵,但该剧的表演完成度依然达到了很高水准。

这是个应被很多人铭记的电视剧系列。《毒枭》前两季的出色表现让我们更加期待第三季,但随着前两季剧中的哥伦比亚毒枭的殒命,新的剧情如何展开,这是观众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

魔幻现实主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魔幻;魔幻现实主义;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66-01

我们在浩瀚的电影史中条分缕析,逐渐发现我们可以将那些有着相似的艺术风格的电影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而在这一些相同风格的影片当中,又有一部分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票房收入的影片,有些人把这些优秀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分忻,加以艺术的批评,最终总结出一套具有着独特审美心理的电影美学体系。

那么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魔幻”。“魔幻”可以理解为创作构思的更深一步发展,是既不同于科幻也区别于宗教幻想的二重幻想,魔幻题材影片是以历史为基础,综合利用民俗、神话传说和文学典故等因素,发挥瑰丽的想象,描述一个从前、现在和未来都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并把故事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拍摄而成的影片,简称“魔幻电影”。它的文化溯源可以回溯到20世纪末,伴随着西方的新时代运动,一股新的文化思潮以西方为基础,迅速的席卷了全球,这就是“新神话主义”浪期。区别于旧的神化主义,诞生在20世纪末期的新神话主义带有了更多主动向神话魔幻靠拢的色彩。而利用电子计算机制作特技的技术的成熟,也使新神话主义的表现形态得以向更多的领域延伸。这一切,都使新神话主义旗下的各类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与20世纪中期以前的幻想类作品的风貌。

“魔幻现实主义”则是泛关指一种艺术流派。在文学、绘画、电影、音乐等艺术门类中均有体现。该流派的作品将魔幻、神秘元素加入列了在对普通的,现实的事件的描述中,创造出了一个丰富的.喧闹的世界,使人一眼看上去既熟悉又梦幻。但是近些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巳成为当代拉美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并且今天,除了文学和绘画艺术以外,“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更多领域得到了运用。影片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导演在刻画吉普赛人辛酸的生活的同时也不忘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吉普赛人神秘浪漫的一面。比如利用卜噬行医的祖母,靠意念控制勺子的贝汉。看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古怪的人物和离奇的经历总会超出我们的期待视野,带给我们别样的体会和感悟。导演通过这种方式将现实的场景和超现实的场景融合为一体,将吉普赛民族在异地异族的社会边缘乞求生存的空间,充满艰辛但看起来似乎又很神秘浪馒的民族命运史诗般地呈现出来。库斯图里卡重量级别的作品是《地下》,这部作品标志着库斯图里卡事业上的一个高峰,导演以其天才的想象力将南斯拉夫从1941年到1995年的混乱历史浓缩成了一出喧嚣、噪杂的喜剧。整部作品既充满讽刺与滑稽又发人深省,使我们不得不审视与怀疑我们所置身的意识形态世界的虚无。而那些被疯狂的历史风暴席卷的疯狂的人们,则展示了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在随忍和期待中坚强,在系虐和歌唱中乐观,在乱世中身不由己和忘却道德。荒诞,超现实仍然是导演的惯用手法,况且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戏剧化地将南斯拉夫这一段复杂混乱的历史包容其中。被德国土兵电击又被炸弹袭击仍旧不死的黑仔,死去的人肪水下重生相聚,通往邻国的地下通道,以及片尾那片与陆地割裂漂浮在水上的“伊甸园”.整部作品中充满了导演独特的象征和隐响,虽然是一部悲剧,但是在结尾却体察不出一丝伤感或仇恨,有的还是主人公对生活的乐观对朋友的友善,导演或许是以此来寓意对祖国的感情,面对战争和苦难带给南斯拉夫人们的伤害,片中的一句台词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不能原谅,但是可以忘却!导演通过这部电影映射了南斯拉夫的当代史,特别是国家分裂后的道德危机。其实,无论是残酷的历史,还是哀伤的爱情,抑或是温馨的亲情,导演都不忘在其中插入一些幻想性的情节,使原本沉重而残酷的现实生活变得有些轻快,让观众暂时脱离了那种为惨败的现实哀怜的心境。电影于他,就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当你像我一样拍电影时,你把你所有的一切都投入进去了。他说:“我想表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动物、幻想和滑稽,而是强调人类及其生活酌价值。

魔幻现实主义范文第4篇

许多影迷以及影评家形容蒂姆·波顿的时候,总是喜欢用魔法世界的意象来形容,例如“巫师”“魔法师”“鬼才”等,从这些词语就能够看出蒂姆·波顿的主要电影风格。从总体来说,蒂姆·波顿的电影中总是充斥着黑暗、恐怖、神秘的内容,影片的整体风格带着一丝神经质,但是这种神经质和阴暗却又用非常天真和单纯的叙事风格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非常快速地抓住观众的心灵,并且这样矛盾且阴暗的风格也为蒂姆·波顿的电影打上了一个独有的标签,这个标签就证明了蒂姆·波顿在电影界所拥有的独特地位,也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导演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二、最独树一帜的导演

现今比较知名的导演,每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形成了他们影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影片能够成功、获得大部分影迷喜欢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些导演中,蒂姆·波顿是一位非常特立独行的导演,他的影片内容一般都是非常夸张的,童话、哥特、魔法、阴暗等,这些因素是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但是观看他的影片可以发现,他并不仅仅是在讲阴暗恐怖的内容,恰恰相反,他的影片所讲述的主题一般都是矢志不渝的爱情、细腻温柔的亲情,或者仅仅是某种奇特的、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小小心意,这样的反差让他的影片能够直击观众的内心。

与蒂姆·波顿类似,很多导演都喜欢将荒诞、离奇的事情融入电影当中,但是这些导演的荒诞离奇多是将某种奇特因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或者将时间设定在某一个奇特的时间段。但是蒂姆·波顿不是这样,他影片当中的玄幻世界仿佛真实存在一般,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生活在那样的世界,如同童话故事一般,恶毒的巫婆、摆着下午茶宴的王后、没有双手的机器人、长生不死拥有奇特能力的人类、能够制造最奇特糖果的工厂等,这些影片,类似于一种童话叙事,从这一点来看,蒂姆·波顿的确是最独树一帜的导演。

(一)蒂姆·波顿

蒂姆·波顿是美国的导演,他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每一位比较有特点的艺术家或者文学家一般都有一个相对于其他人比较特殊的童年,而正是这样的童年,让他们的思想与众不同,最终形成非常奇妙的作品,蒂姆·波顿也是这样。他童年时曾经度过一段非常封闭、孤独的时光,而这样的时光使他养成了喜欢将自己沉浸在奇妙的小世界中的习惯,在这个时段,他喜欢用绘画来表达他对于世界以及人生的看法。后来他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艺术学院,在这一阶段,他得到了迪士尼公司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一笔奖学金,这笔奖学金是专门为了年轻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而设立的,在这笔奖学金的帮助下,蒂姆·波顿开始正式学习并且从事电影动画的制作工作,并且最终从动画导演转到了电影导演,开始从事电影的导演以及制作工作。

蒂姆·波顿被称为“好莱坞鬼才”,这个称呼是从1981年开始流传的,当时他执导了一部卡通短片《文森特》,后来又以第二导演的身份执导了剧情短片《小科学怪人》,之后又导演了电视片《阿拉丁神灯》,这几部影片都是以神怪内容为题材的,主要讲述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许多镜头的设置以及情节的构思都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蒂姆·波顿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在这几部影片中,他把之前所学过的所有电影和动画知识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做了初步的融合,给这几部影片打上了极其浓烈的蒂姆·波顿的烙印,而这些影片播出后,许多观众惊艳于这几部影片当中的绚丽光影和独特影像,他的导演才能也引起了好莱坞业界的注意,而他“好莱坞鬼才”的称呼也开始流传于世。

蒂姆·波顿擅长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这些手法在他所有的影片中基本都能找到。他本人是非常喜欢独辟蹊径的,所以在一些影片中,即使是讲述了一些传统的爱情故事或者观众非常熟悉的不容于世的爱情故事,他也喜欢用非常独特的叙事角度以及充满个人风格的光影和色彩,并且常常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这样就让他的影片充满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观看体验。

(二)主要电影及内容

蒂姆·波顿最为人所熟知的,同时也是他代表作的影片是《剪刀手爱德华》,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不容于世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很多电影中都有所体现,但是蒂姆·波顿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叙述方式以及镜头构成。一般影片中的男主角会是吸血鬼或者狼人或者僵尸,或者是某一种独特的生物,但是蒂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男主角是一位机器人,并且这位机器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他的双手是许多把剪刀,所以就造成了影片最经典的场景,他想要拥抱女主角,但是想到自己的双手,如果拥抱心爱的女人的话,会伤害到她,于是他选择回到孤单的城堡中。这样的剧情非常动人心弦,再加上蒂姆·波顿式充满魔幻风格和哥特美感的画面,让观众在感动于爱情伟大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极具美感的影片画面。

除此之外,蒂姆·波顿还有许多经典电影,包括《决战猩球》《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黑影》《蝙蝠侠》等,在这些影片中,都有非常鲜明的蒂姆·波顿式风格。其实与其他电影导演相比,他的电影成片并不多,但是每一部都非常扣人心弦。

三、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魔幻”,一个是“现实”,这两个艺术因素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最主要特征,即将现实放到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当中去表现,表现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包括荒诞、夸张、扭曲、黑色幽默等,这些表达方式都是为了整体表达效果服务的。从整体上来说,魔幻现实主义打破了现实与非现实的界限,在非现实的世界中表达现实世界中司空见惯的情感。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一般都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因为它将人们幻想中的或者是无法想象出来的事物以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并且融入普通人类的感情,让观众在感叹导演出人意料的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够在观看电影时与角色和故事情节产生共鸣。从这一点来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两点,一点是想象力的急速飙升,一点是情感的共鸣,失去第一点就不能算 是魔幻现实主义,失去第二点就只能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空架子,而不能达到真正打动观众的目的。

(一)荒诞

魔幻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神奇、荒诞的幻想,但是仅有幻想还不够,还需要将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幻想与新闻报道一般的写实原则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现实又虚幻的表达效果,这样充满矛盾的表达效果能够将魔幻现实主义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表达出来。

但是从本质上说,做到这两点还并不能将魔幻现实主义的真正内涵表现出来。其实,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够给观众造成一种奇妙的观影体验,主要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并且颠倒了因果关系,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产生一种不适应,而这样的不适应,经过影片剧情的发展,又变成一种震撼感。例如在《剪刀手爱德华》中,一个本来应该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却深深地爱上了一个人类,这种事情本来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个机器人怎么可能为了这个女孩愿意做任何事情,但是在魔幻现实主义影片中,不能思考这种看似毫无逻辑、毫无因果关系的故事情节,只需要去仔细感受影片中所要表达出的细腻感情。

(二)夸张

夸张是一种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一种表现效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常用手法之一,就是将人们所熟知的事情陌生化,并且通过一种完全陌生的叙事角度和描述角度来细细表达这些事物和剧情。

例如在《大鱼》这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次大鱼,而这条大鱼亦真亦幻,让观众难以拿捏它的真实性,例如爱德华的离奇出生以及幽灵镇等,这些事情的解释和介绍占据了影片的绝大多数内容,但是魔幻现实主义影片的特点就在于,这些所有的奇怪、异常都是为最普通的现实所服务的,例如以上这几个奇怪的故事和事物其实是为了介绍影片主角爱德华的一生。

四、哥特风格

哥特电影指的是用哥特文化做背景,或者表达悲伤、死亡、绝望和痛苦等负面情绪的黑色风格电影。这些电影风格一般是非常华丽的,营造出来一种黑色的颓废和华丽,这类风格的电影与哥特文学和哥特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一类影片,虽然内容上表述的是绝望、痛苦、悲伤等充满负能量的情绪,但是其本质并不是为了宣扬阴暗和绝望,恰恰相反,它是在借黑暗表达光明,表达影片中的角色以及观影的观众对于光明和希望的渴求。

蒂姆·波顿影片中的哥特风格非常明显,最著名的电影是《剪刀手爱德华》,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塑造任何哥特的因素,没有吸血鬼、狼人、巫术,有的只是一个不能拥抱别人的机器人和一座巨大的孤独的城堡,但是故事的内容同样讲述了绝望和挣扎、死亡和爱情,这是蒂姆·波顿对于哥特的全新解读。

有一些词是与哥特同时存在的,例如孤独、黑暗和高贵,孤独是因为哥特电影中的主角一般都不是正常人类,他们不能与人类正常沟通,不能与人类相爱,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明显地诉之于人。黑暗是因为笼罩在主人公心上的永久的绝望和孤独,同时也是电影中充斥的暗色调,例如《剪刀手爱德华》中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古堡,颜色鲜明的玫瑰以及暗色的城墙,造成了一种非常妖艳的视觉效果。

“因为孤独,所以高贵”,这句话是对哥特式电影最恰当的评价和诠释。高贵是因为影片中的主角一般都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惯于品尝孤独,惯于享受黑暗,但是不擅长与人类沟通和交流,这样的高贵是从举手投足以及每一个神情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人类有极大的不同。

例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男主角爱德华被好心的派格带回了家,但是由于他常年生活在孤独的古堡中,没有与人沟通交流过,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最终也就无法融入人类社会当中,于是他只能逃回古堡,继续品尝他特有的孤独与高贵。

五、结语

蒂姆·波顿是一位顶级的造梦师,他就像是一个守着一堆积木搭来搭去乐此不疲的顽童,他总是靠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为观众制造出一个梦幻的、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中产生一些细腻的、温柔的、神经质的感情,这些感情互相交织,最终又形成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失真  ;波顿来说,现实世界的无聊与苍白是他在影片中极力避免的内容,他让充满无趣的现实世界充斥了幻想因素,这样就让观众仿佛回到童年,在他的影片中找到失去的童真。

[参考文献]

[1] [美]艾莉森·麦克马汉.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M].姜静楠,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 刘万里.浅论表现主义电影的审美初衷[J].电影评介,2007(14).

魔幻现实主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字;文学流派;地位;变迁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0-0070-02

文字,自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们用它来传播信息、记载历史、表情达意等,自文学出现以来,文字又多了一项审美娱乐的功能。但传统文化中,因为文字距离性、间接性、含混性等缺陷,人们普遍认为文字不能忠实地传达言语的声音,因而,文字的作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文字的力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卷帙浩繁、若星辰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文字以崭新的面貌呈现,被异彩纷呈的各文学流派以不同形式展示,文字的功能被发挥至极。

最先让文字的地位引起重视的流派当属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艺流派,它最早流行于19世纪70-90年代的法国,而后期象征主义则波及整个欧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文流。阿瑟・西蒙斯说:“没有象征主义就不可能有文学”,由此象征主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象征主义以它的象征性、内心描写、以丑为美和通感契合等特征对后世影响极大,而它在重视文字方面的贡献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象征主义对文字的重视,与其着重表达心灵内部的复杂和通感契合的原理是分不开的。区别于以往小说对现实生活及社会题材的广泛关注,象征主义把目光转向人物内心的感受,着重人物细微的感觉,而这些必须在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于是,作家们不得不借助象征、暗示、隐喻等修辞方法,并赋予文字以音乐性,凭借各种途径来最大限度地给予暗示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幻觉,从而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内心深处的世界及与宇宙间的契合。兰波在他的著名诗篇《母音》(1871)中,给五个法语母音赋予了色彩:黑A,白E,红I,绿U,蓝O,并通过具体描绘,将字母与形状、颜色、气味、声音、动态等联系在一起,使得简单的字母变成灵动的精灵,直接与人的感官交汇,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及审美体验的满足。在《地狱一季》的《字的炼金术》中,他说,“我发明了母音的色彩……我把每个子音的形状和运动安排定当,我以创造了一切官能都能感知的诗歌语音而自豪。当初这是一种实验。”[1](P105)兰波对母音赋予色彩的尝试,何尝不是对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革新。那种所谓根据著作来“判断天才”无异于“根据尸体画像”[2](P22)的观点似乎过于偏激,因为只有“天才”的作家笔下,才能生出有灵魂的文字。

各派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不断转换是他们探索从迥异的文字表达方式上实现写作目的的不懈努力。未来主义是继象征主义后风行于意大利的文学流派,他们紧随物质社会的高度发展,颂扬机器、技术、速度、暴力、竞争等,否定传统文化,向往未来。未来主义对文学中语言文字的使用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实验,在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中,他宣称“迫切要求解放语言,把它们从拉句式的牢笼中拯救出来!”[3](P51)为此他制定了一系列的使用规则来约束文字的使用。他规定必须毁弃句法,将名词以不固定的方式任意罗列;应当使用动词的不定式,使之灵活地与名词搭配;应当消灭形容词和副词;每一个名词都应当是成双重叠,也就是说一个名词后面应当紧跟着另一个名词而不须使用连接词;还应当消灭标点符号,为了强调某些运动和标明它们的方向,将采用数学符号:+-×÷=<>以及音乐符号。[3](P51-52)未来主义尝试一种全新的规则去开发文字的潜力,尽管这一文学流派存在的时间短暂,却给后世文学流派在文字表述方面以及大启发。

意象派是兴起于英美的颇具影响的文艺流派之一,他们高举意象的旗帜,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意象派在文字表达上的要求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他们提倡尽力使用凝练的词语,运用日常口语,用音乐性短句替代冗长的反复节拍,讲求明朗、清晰、凝练。寄此创作方法,意象派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而意象明确的诗句,如庞德著名的诗《在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短短两行却是意象主义不朽的丰碑。

表现主义者侧重表达丑恶现实下人的悲哀、忧郁和异化。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懑情绪,反映在文字上表现为一种冷漠和平静的态度。他们极少使用描述性或修辞性语言,用以展示客观世界的冷漠,而电报式语言和强烈的语气则是他们愤怒干脆的表现。他们有时甚至破坏传统语法的规则,任意使用新奇的语言、随意的倒装、省略定冠词、重复词语、扭曲句子结构等方式表达一种紧张而急促的节奏,突显人物内心的不安情绪和涌动的狂躁。人类的灾难感和孤独感在表现主义者们笔下显得异常冷峻严酷,而人在社会泅渡挣扎的画面也随文字激越流淌。

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小说间接叙述描写人物心理的手法转向作者撤离小说,让文字直接再现人物本真的复杂感情,让读者感受裸混乱人物的心理变化,体验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意识流动过程。为最大限度展示人物内心活动,意识流作家在文字选择和使用上颇具匠心,李维屏曾阐述意识流语体的特点与功能,以此证明意识流作家在文字方面的努力和卓越贡献及对作品自身的意义。他根据三部经典意识流作品的语言特征,将现代意识流小说的语体变异归纳为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域变异四种,充分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为后世作品在文字表述方面开拓了新路。

超现实主义与政治结合紧密,反对传统及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崇尚梦幻和无意识,妄图通过个人的精神解放来解放全人类。超现实主义通过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意识书写”或“自动写作”来支撑他们的艺术创作方法。他们视文字为神灵,崇尚不假思索的意识里流淌出的随意语言,展示文字自身的强大组合力,给人以无法预料的意义。他们颠覆了以往一切以理性创作为基础的文学活动规律,崇尚个人意识直接不假思索的表述,为文字的使用掀起一阵狂潮。一切固定的主题、形式、意义在这里土崩瓦解,甚至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也被冲垮。然而,自动写作在创造非凡和惊讶的同时,也产生出大量不知所云的东西,本身不追求意义的东西也很难寻求到意义。

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第三世界的拉美地区,但同样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魔幻现实主义基于魔幻二字但同样是对现实的反映,表面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矛盾,但这正是拉美社会真实的反映。拉美长期落后封闭,传统的印第安文化,人们的魔幻意识、神话传说在拉美人眼里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魔幻现实主义在创作方法上受超现实主义影响较大,但超现实主义强调脱离现实,而魔幻现实主义基于拉美人们生活的客观现实。平铺直叙的自然主义写实手法无法表达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生与死、真与幻、过去与未来杂糅,拉美复杂的社会生活、政治历史、人民的磨难与痛苦在这种杂糅中以奇异的方式呈现,让人们在离奇甚至难以置信的另类世界里感受更加真切直观的冷酷社会现实。魔幻现实主义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时,隐去了传统叙事艺术中叙述者的前置语,直接将心理描写的文字呈现在上下文中,反映真实的语言环境,达到一种更接近现实的逼真效果。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原则,寻找适合的文字表达方式营造魔幻气氛。

文字从隐匿于文章主旨、思想、情节的幕后跳出,成为展现作者意图的直接武器。作为作者与读者的唯一媒介,文字的力量无与伦比。而后结构主义者德理达更是从传统语言学着手,颠覆了西方一直以来遵循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即言语中心主义。逻格斯主张“言语与存在绝对贴近,与存在的意义绝对贴近,与意义的理想性绝对贴近。”[5](P190)亚里斯多德在《解释篇》中认为“言语是心境的符号,文字是言语的符号”, [5](P190)因此言语作为第一符号的创造者,它与心灵有着本质的直接贴近的关系。传统的二元对立认知方式也认为在言语与文字的二元对立中,言语要优于文字。而德里达认为,言语并不是清澈透明地达于真理的,而被索绪尔所贬抑的文字的距离性、说话者不在场、易于曲解等特征也正是语言的特征,因为要说到颠倒是非、混淆视听,言语并不逊于文字。德里达通过考察言语与文字在众多文本中的体现,处心积虑为文字,其目的在于避免重建 “在场”形而上学等级结构、避免重新出现新的中心,通过提高文字的地位,对语言重新进行界说,使言语与文字各得其所,从而真正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6](P424-425)

当然,由于时代的发展,商业社会讯息变化飞速,文学逐渐走向边缘。文学的这一边缘性地位及文学研究的自我封闭性使得文学陷入空前的困境。[7](P281)鉴于信息社会的技术支持,都市社会的现代情绪和市场社会的商业原则等原因图像风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图时代”的来临。[7](P284-285) “读图时代”的来临给我们显示了阅读风尚的新走向。图像的出现和风行使得它从以往的装饰性地位一下子跻身到与文字平行,甚至超越文字的地位,考察当代图像兴起的原因,图像所起的作用和图像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7](P284)

参考文献:

[1] 袁可嘉. 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2] (法)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 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 李维屏. 意识流语体的变异与表意功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 63-69.

[5] 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相关期刊更多

杂技与魔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少年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保定市文联

民族论坛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