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媒体运营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范文第1篇

社群这个词,本来在港台的使用情境中,和大陆这边用“社区”、“社会化网络”是基本雷同的。

最古老的网络社区中的一种应用就是:BBS。

但近两年的发展,社群越来越有了它独特的内涵。

基本上,社群和社区,我们应该视为两种东西。

曾经有人问我,社群经济英文该如何翻译。坦白讲,我也不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下,社群经济并不是社区经济。

社区是有主题的,比如军事社区铁血,体育社区虎扑。

但社群除了有主题之外,更需要三观,尤其是价值观。更有趣的事情是,其实社群的主题,有时候还并非那么鲜明。

倡导社群经济的罗振宇早期曾经发明过一个词:洗粉丝。

洗粉丝的意思就是通过某种内容手段(比如说他曾经公开批判过中医,这造成一些认可中医的人的不满),把三观和他不匹配的“粉丝”给洗出去。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粉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未来很难在这些人身上赚到钱。

社群其实是一种中心化的结构,它以社群创立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的一个小团队)的三观为标准。有的社群的三观标准可能泛一些,有的则聚焦一些。

以体育主题为例。你可以建立一个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有崇拜巴塞罗那队的,也有崇拜皇家马德里队的。后两个,就容易形成社群。皇家马德里队的拥趸,恐怕很难会去购买巴塞罗那队社群倒腾出来的周边。

但这并不是说,社区的概念比社群大。

其实宗教是有社群经济特点的,宗教的概念,很显然不仅超越单个地方社区,甚至超越了国界民族。

社群的建立,自媒体是一个路径。因为自媒体自媒体,既然有这个“自”字,就应该有很强的个人特点。它比较容易形成一个核心三观。

社群经济需要这种人格化的特点。

罗辑思维超过13亿人民币的估值,证明了一件事:由自媒体而社群再而电商,这条路看来是通的。

有趣的事情是,社群因为要粘着三观,也要便于管理,它的规模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变量。罗振宇的方式是:控制规模。

在这一轮13.2亿人民币估值的时候,罗辑思维拥有了6.6万名会员(付费的,并非所谓公号粉丝)。罗振宇宣布,不再增加新的会员。

经过罗振宇几次洗粉,还存留下来愿意付费,这6.6万付费的群体基本上可以视为忠诚的社群成员——虽然我们承认,可能会有些人付了费以后过一阵子觉得也不是太认可会退出,但忠诚成员的比例很高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事。

罗振宇不仅自己倒腾自媒体而社群而电商的事,还反复游说他的好友、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加入到这个领域中。

吴晓波开始他微信公号生涯其实是蛮晚的。在他介入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红利期已过。不过吴晓波凭借他多年积累的各种资源和底蕴,他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上升得非常快。

吴晓波也做过类似洗粉的事,即便不是他故意为之,但吴晓波个人的三观体现在他的内容输出里,不喜欢的,自然会远走高飞。

与罗振宇机构化的罗辑思维一样,吴晓波频道也是一个机构化的自媒体,目前大概有十来个人。

吴晓波频道在全国三十多个地方建立起书友会。这些书友会有些其实是用户自发建起来的,但运营方慢慢介入使之正规化。书友会的组织者被称为“班长”,大体上并非吴晓波频道的员工,但高度认同吴晓波频道的三观。

吴晓波频道通过这种层级,完成对社群的管控。

在这些社群里,吴晓波频道开始尝试售卖一些东西,包括吴酒、课程和旅游或游学产品。他们曾经卖过一个与吴晓波一起南极游的产品,11万人民币的费用,目标三十人,两周售罄。

社群经济的一个难点在于:作为社群创立者,向会员进行商业活动没有问题。但社群里的其它成员,是否可以向他人进行商业活动?

从目前的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运营来看,并没有太明显的迹象。

新榜的创始人徐达内认为,由于在一个社群里,创始人的痕迹非常重,当会员A在社群中售卖商品或服务时,会让某个会员B误以为这经过创始人背书。一旦商品或服务出现问题,会员B一定会怪罪到社群创始人身上。而社群运营者很难去一一核实并为会员A的生意做一定意义上的背书。

吴晓波频道的主编雪虎同意这个看法。在他们的运营中,一般也禁止会员利用社群的流量进行直接的商业运作。但雪虎认为,商业目的并不是太直接的一些资源对接,他们本身并不会禁止。

社群成员的互相服务,主要是通过一些不商业化的行为来完成的,比如会员A向所有会员讲解一本书。如果产生商业行为,吴晓波频道一般都会介入,而不是让会员之间直接发生联系。

但这不一定是所有社群的共性。

万能的大熊,起步于自媒体,现在也在做他的社群经济。这个社群的主题是“微商”。大熊本人通过输出他对微商的理解,以及提供一些资源,来完成大熊会的商业模式。但既然是会员都是与微商、微营销相关,入群的商业目的更为直接,之间的互相生意往来,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大熊本人,也未必能全部管控。

与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不同的是,大熊会这一社群,成员的功利性目的更为强烈。但不能就此而断定,大熊会不是社群。

从自媒体而到社群,这条路径已经为很多人所注意。但社群之后是什么,尚在探索之中。

售卖商品,是一种变现方式,这一般理解为“社群电商”。我个人的理解,售卖课程、旅行产品,也应该归为“社群电商”之类。虽然我们一般不把在线旅游业视为一种电商。

自媒体人胡辛束也有意向社群发展。她原来的自媒体变现方法是“广告”,但2016年可能会有新的计划,比如与打造胡辛束这个IP有关。

另外一个自媒体人石榴婆也有可能介入到社群运营中。她原来的变现方式也是广告。至于究竟是直接介入电商,还是经由社群再到电商,可能性都存在。

运作社群的一个真正动机在于,社群的粘性,比媒体阅读者的粘性强很多,也忠诚很多。阅读公号的所谓粉丝,不一定会由于公号运营者自推一个APP而迁移,但社群成员,概率大很多,但到底多少,也是未知之数。

每一个运营自媒体的人从微信公号起步,但要说没想过“去微信化”这个议题,不太可能。罗辑思维经过漫长的三年运作,终于推出了自己的APP“得到”,而吴晓波频道还尚未有此计划。

社群,是运营驱动的模式,而且对运营的投入,远远超过作为一个媒体对运营的投入。

所有人,都尚在探索。

【后记】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范文第2篇

微信为什么不能只是自媒体?

我们不能否认微信可以起到自媒体的作用,我们也确实看到很多媒体企业或者媒体人团体,将微信的自媒体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品牌企业对微信的认知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就真的是可悲了。

在微博最火热的时代,我听到某安全套的传播案例,讲述者以及听讲者都如醍醐灌顶,因为那个案例被理解为“自媒体营销真谛”。我当时只是有一个疑惑——在一个账号下聚集这么多人,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看品牌企业借着代运营商一浪接一浪的聪明头儿耍宝吗?这种人群的聚集,对品牌以及营销产生的真正价值到底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关注了这个品牌账号的粉丝在线下一定会使用这个品牌的安全套——他或者她可能根本用不着这种产品!

这就是自媒体面对企业销售原驱力时的常见问题,它可以聚集人群,也可以做得很热闹,但却很少能让这些人群发挥“热闹”之外的更多营销效果。以自媒体运营为第一诉求的企业,在这种市场投入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是市场部亮点纷呈的报告,和一份沾沾自喜的晕眩感。

要让自己的粉丝群更忠实于你的最重要步骤,不是持续地耍宝,而是真正将微信平台与企业运营结合起来,让粉丝得到看看笑话、听听心灵鸡汤之外的更实惠的好处!

微信功能化

笔者在文章开头就说过,微信是一个“广适入口”。按照这个定位,微信最大的企业营销价值,是以入口加上各种应用开发,实现企业运营中的各种功能化价值。比如,无线的产品库,无线的服务中心,无线的客户调查系统,或者无线的企业协同工作平台,以及任何一种可能想象的企业运营功能。

毋庸讳言,这种功能化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无线互联不受时间、地理位置影响的特点,随时随地可以提供运营支持。当我们以微信作为支持平台的时候,则不但有这一优势,在物料选择上,还同时拥有了使用图片、音频以及由视频着陆页面支持的视频功能(最后一条需要较大的带宽支持),从而使得功能化运营平台的表现形式,在手机的窄小屏幕中,获得了大大的补益。

我们以产品库为例来设想一下这种微信功能化平台的使用场景。产品库的使用,无非是三种情况:前端销售使用,营销推广中使用,以及用户查询中使用。一个根植在微信平台上的产品库对于前端销售人员来说,意味着不需要多么大的线下店面,就可以展示无尽的产品资源;不需要多么专业的产品培训,就可以向咨询客户提供最准确的产品说明——一切只需要一个基于微信平台的产品库后台,一部屏幕不要太小的智能手机。

当然,客户即使看上了某款产品,可能也不会立刻下单,那么销售人员需要做的仅仅是请客户关注官方微信账号,并且告诉客户一个自行搜索该产品的方法,回去慢慢琢磨。针对这种客户,一个产品库将成为他回想、对比的重要依据,并且成为促成采购的重要基石。

至于营销促销活动中使用产品库就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时候可以给参与促销的产品做出清晰醒目的促销展示页面,并在所有能够放置二维码入口的线下位置、线上位置进行二维码入口投放,未来随着5.0微信的普及,也可以做成产品实物、产品图的扫描入口,只要扫描二维码、产品图片,即可显示促销信息——完全是随时随地让用户感受,这种覆盖将是铺天盖地的!

所以,微信绝不仅仅是一个聚集人群的工具,它的功能化想象空间极为巨大。我甚至可以说,即使没有粉丝,一个功能化的微信公众号一样可以发挥巨大的运营、营销支持能力。但是,更可确信的是,有一两个或者更多功能化应用的微信公众号,将更容易获得并留住粉丝。

微信CRM

但是,有一个功能,却无论如何是需要在微信上聚集人群的——那就是微信CRM功能,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微信SCRM(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功能。

微信SCRM,实际上是将微信粉丝从关注、查询产品信息、接受服务咨询、参与调查或营销活动的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形成用户的特征描述,并基于这些特征将粉丝加以分类、存入CRM数据库,形成后续传播、营销的基础。从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如果微信平台上没有粉丝,我们是无法实现这种行为跟踪、归类以及后续营销活动中的反向触及的。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范文第3篇

荣获奖项:金远奖・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媒体

获奖理由:高铁传媒抓住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建设并运营覆盖高端人群、影响高端城市的优质媒体。

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

武汉到广州,2小时54分钟,最高时速394公里。作为京广高铁的“首发阵营”,武广高铁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的新纪录。同时,它也继京津高铁再次证明中国铁路交通“贴地飞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8年8月,京津高铁开通,被称为“亚洲第一站”的北京南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站内超大LED、巨型灯箱等媒体也在冲击着乘客的眼球;布局同类媒体还有天津站和青岛站。同样,在日前开通或即将开通的武汉站、长沙站、广州站,各类型、规模的媒体形式也是站内亮点。上述站内媒体资源的运营方都是高铁传媒。

高铁传媒自2008年成立后便声名鹊起,原因在于其不仅搭上了高速铁路这条快速路,还因其在媒体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媒体运营一年多,高铁传媒这个新媒体行业的生力军获得行业极大关注。在2009年底,经专家推荐,评委评选,高铁传媒在《广告主》杂志举办的“金远奖”评选活动中又获得“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媒体奖”称号。

为此,我们采访到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

媒体布局网络化

“除目前北京南站、天津站和青岛站,高铁传媒在2010年将陆续运营新广州站、武汉站、长沙站等七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资源,建成联合全国10大高端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网络!”作为媒体运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张帆对未来的发展显然充满信心,而他积极的态度也代表了目前高铁传媒的状态。

高铁传媒的举动大大刺激了高铁所经过区域的广告业,张帆透露,在武广高铁未开通之前,长沙、武汉、广州等地的广告公司已经在与高铁传媒接触,商谈合作的可能性。“高铁传媒愿意与各区域的优秀广告公司达成合作,共谋发展。”

媒体受众商务化

在拥有安全、高效等优点的高速铁路开通后,追求性价比的“高端人群”注定会成为其最忠诚的消费者。他们大多因商旅目的频繁地在各大城市之间往来,高铁的出现将给他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而高速铁路更加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当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也会促使这些人群选择高铁出行。

张帆告诉《广告主》记者:“一方面,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必将有更多的高端人群选择高铁。而未来也会有更多商务人士意识到高铁绿色环保的优点,从而选择高铁出行。”

媒体发展不断追求创新

张帆表示,高铁传媒加大媒体开发力度。“目前十个站内灯箱广告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我们将整合各城市高铁站内的灯箱资源,开发‘会展式灯箱’概念。”

而在LED大屏方面,高铁传媒更是颇费心思。在内容上,高铁传媒将逐步推出天气预报、旅游信息、商务信息等,增加LED的服务功能,提升媒体关注度。在形式上,高铁传媒从08年末即已开始打造LED“助动式传播”概念。

什么是“助动式传播”?张帆解释:“‘助动式传播’,就是充分利用LED屏幕面积大的特点,以静态视频、FLASH等其它视频方式‘助力于动态视频广告’,以求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2011年12月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运营精灵网(中国数字出版全产业链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拥有国内先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体系、数字内容分销体系与商业模式,为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点项目。目前公司旗下主要涵盖业务中心、建设中心,运营中心三大核心部门。除上海外,公司同时在重庆和北京设立分公司,其中重庆分公司除协助上海研发总部进行本项目核心技术研发外,还致力于终端运用研发;北京分公司将与上海总公司市场运营部共同致力于本项目市场运营开拓方面的工作。

自公司创立起,便以数字出版业务为首,秉承着以创意为宗旨的运营理念,一路高歌猛进,业绩突出,2013年下半年起开始营收,2014年一季度业绩即达到2013全年水平。

公司发展历程:2011年12月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2年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运营精灵网;2012年成为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点项目;2012~2014年间成为上海市科委文化创意产业6个亮点工程之一;2012~2014年间成为国内先进的移动数字出版技术体系,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移动数字出版服务提供商;2012~2014年间,ME微杂志App,率先掌上数据库等多款产品。

精灵天下专注于数字出版技术、产品、和运营,整体实力国内第一。公司主要有三大平台:精灵天下终端数字发行平台、数字云出版平台、ME微杂志自媒体出版平台。

精灵天下终端数字发行平台

精灵天下终端数字发行平台,致力于向出版传媒机构提供面向新媒体全终端时代的全线数字出版服务,为应用于国家一级出版社、国家级出版集团、地方大型出版集团、报刊集团建设行业数字内容中心、集团数字内容中心的一体化全终端出版发行云平台。

数字云出版平台

数字云出版平台,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出版传媒机构、期刊杂志社、报社、民营出版公司、广大自媒体用户,为面向高价值内容变现的快速出版云平台。

这两大平台产品不但完全适配“互联网+出版”的行业大势,领先两年应用国家行业标准草案及html5国际标准,并在中国纺织出版社、上海交大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等机构获得成功应用,获得行业同仁和部委高层领导的一致高度认可,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成系列、全覆盖的全终端数字出版发行云平台。

精灵天下这一全线数字出版发行云平台产品近期已获得第国际软件博览会“中国数字出版优秀解决方案”,即将与全国十多个一级出版社、大中型出版集团开展合作,同时也将向全国中小型出版社300多家、期刊社600多家提供云出版服务。

ME微杂志

ME微杂志平台是适合手机阅读的、以图文声像等复合媒介为载体的、具备丰富动画效果的新型掌上数字阅读平台。它是一个革新的移动阅读平台,全部采用html5技术进行开发,充分呈现了图文声像复合媒介的强大表现力,在手机的小小屏幕内,充分利用新兴媒介,完美再现了传统杂志的精美画质、字体和版式。

ME微杂志具有富媒体、强传播的特点,一份优秀的ME微杂志,有声有色有炫酷视觉,可以轻易在微博、QQ、微信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可以轻易获得十万以上的转发和点击率,可以十分自然地在杂志内容中设置精美广告而毫不违和,就像人们在传统杂志中所做的那样。

ME微杂志代表着期刊杂志的未来,为传统刊物的数字化转型指出了清晰的路径,它可以帮助传统期刊杂志将他们的纸介质盈利模式平滑扩展至移动互联网;ME微杂志也引领着自媒体的未来,为自媒体的发展指出了诱人的方向。

ME微杂志平台自2015年初上线以来,短短5个月,已超过100万用户,平台上平均每分钟产生3份新的微杂志,这些微杂志美仑美奂、精彩绝伦。作为平台阅读终端的ME微杂志App,被小米、VIVO等应用市场评为最佳App,连续3个月推荐到应用市场首页。

自媒体运营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与即时通讯类的网络应用不同,博客、个人空间、微博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并被统称为自媒体。自媒体的兴盛,使其成为热点舆情形成的重要推动者,而网络舆情也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媒体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同时又具有匿名性,使用者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很容易产生各种失范现象;自媒体也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监督,对于失范现象难以追溯源头,同时给各方主体带来影响舆论、把控舆论走向的机会,使得网络舆情处于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自媒体的网状结构又决定了网络舆情可以快速发酵,甚至在短时间内多次转向,因此更加难以监控和把握。

而对自媒体勃兴之后网络舆情的监测,传统的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效不佳,早期曾经广泛使用的网络舆情监测手段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早期的网络舆情监测,主要是针对Web1.0设计的。互联网发展至今经历了两个阶段:Web1.0和Web2.0。两者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技术规范或物理设备,而是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网络应用之间的交互方式。

在Web1.0时代,互联网内容主要由各大网站生产,用户和网站的交互主要体现为寻找和接受相应的内容,用户之间也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进行散落联系。早期的网络舆情监测,就是针对这样层次的交互而设计。流程大致是:一、通过相关样本库,把需要监测的网页进行模板匹配,并设定为监测数据源;二、应用爬虫程序抓取数据,存储到本地,再进行数据的净化和简略的分析;三、利用简单的图表模板和文字描述,呈现监测和分析的结果。

早期的网络舆情监测方式有一些原生的问题,譬如:一、由于处理能力有限,只能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监测,无法避免偶然误差;二、文本分析算法的准确度、监测对象和系统模板匹配的程度、对数据的净化,以及分析的算法等因素对于最后监测结果的准确度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无法避免系统误差;三、将监测的对象简化为独立的信息元,欠缺分析网络内容之间联系的能力和预测能力。

早期的网络舆情监测方式,尽管有很多问题,对Web1.0时代的离散的网络内容和单向的交互方式来说还可以适用。随着互联网发展到了Web2.0时代,早期网络舆情监测方式的局限性表现得日渐明显,其监测功能已经弱化而无法适应新的舆论环境。

二、大数据技术下的网络舆情监测

Web2.0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更紧密的网状结构。用户自主生成内容使网络内容生产者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用户与网站之间双向交互,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在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的交互。Web2.0的网络内容不再是离散的,具有强烈的“关系”属性。这种基于各种强弱关系的网状结构,也直接使网络舆情能够快速成型、发酵,短时间内可以多次转向。Web2.0时代的舆情监测,更关注“关系”,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跟踪舆情变化。这正是早期网络舆情监测的缺陷。

新的舆论环境,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而新的网络舆情,需要新的监测方式。大数据技术下的网络舆情监测,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方式。

自1980年以来,全球的数据存储能力每40个月就翻一倍。不断进行量级上的增加的庞大数据量和数据背后蕴藏的信息,带来了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通常指的是庞大、复杂,难以用传统的软件工具来分析处理的数据集。对大数据的处理,又牵涉到从数据抓取、整理、分析、共享、可视化到存储、传输等一系列问题。大数据集合常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与人的行动、交往有一定的同构性,部分条目直接附加了时间、地理等信息。可以说,在大数据的数据集合中天然蕴含着各种关系。因此,大数据集合能提供同数据量的若干小数据集合无法带来的新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数据之间的联系,确立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进而提供多方面的预测。

显而易见,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优势,正契合了Web2.0时代的特点。正因为大数据在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发展趋势预测方面的能力,已经有很多机构借助其进行舆情监测和呈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譬如在新闻业,就有不少国际传媒机构已经在各种项目中采用了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如BBC以及《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

三、大数据带来舆情预测的新可能

“预测”本身就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应用。针对同一主题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数据挖掘和建模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预测模型,进而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譬如奥巴马竞选团队,就在2012年竞选的多个环节运用了大数据技术,特别是在实时监测选民意向、预测投票情况方面。竞选团队每晚都会使用特制的模拟大选的模型,根据实时监测的选民意向模拟大选,并在第二天上午根据模拟结果对各州重新分配竞选资源。这种对舆情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对奥巴马2012年总统连任起到了重要作用。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内森·凯乐斯的一项以2013年埃及爆发的民众抗议活动的大数据预测为主要案例的研究,获取了全球范围主流媒体新闻、政府出版物、社交媒体、博客等各种类型超过三百万个数据源的目标数据。其证明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特定模型来发掘公众的情绪、态度变化,并最终预测以大型抗议活动为代表的大型公共事件的发生,包括事件即将发生的时间地点。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大数据有不同的来源,互联网中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各种原创内容持续爆炸式增长,各种移动通讯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在不停地产生和存储、传递各种数据,除此之外的数据来源还有麦克风、摄像头记录的音频、视频数据,运营数据,遥感数据等等。

按照来源不同,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以自媒体内容为代表的用户原创数据、各种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运营数据(如销售记录、医疗记录等)、感知数据(如各种可穿戴设备获取的数据)。其中用户原创数据对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已经显现,而对其他数据来源的大数据分析、不同数据来源的融合分析,也蕴含着巨大的舆情预测潜力。

相关期刊更多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西部广播电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广播电视台

新闻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