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培训课题,分层次、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残疾人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二要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做好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台帐,建立残疾人就业推荐制度,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准确岗位信息。同时要进一步开发公共就业岗位,尽量安排残疾人就业,探索社区残疾人就业新路子。

二、全面完成康复工作

一是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已建的社区康复站作用,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基本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开展以残疾筛查、康复治疗服务、康复训练、康复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康复服务。

二是做好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补助和供应服务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便利。

三是搞好cbm项目工作总结并制订进一步推进cbr康复工作计划

四是全面做好我县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免费医疗救助康复工作。

五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残疾人为本,情系残疾人、利谋残疾人,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是完成市残联布置的其它各项康复任务。

三、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

二是继续协调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提高补助标准。

三是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保障法》和残疾人优待规定,开展扶残维权行动,要继续与县乡司法部门、法律援助站(所)开展法律援助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优质、便利、免费的法律服务。要细心、耐心、热心做好残疾人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杜绝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四、扶贫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社会“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安居工程”等活动。

二是继续做好生活不能自理、一户多残的特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

三是加大扶贫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帮助种养殖示范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增效创收,继续落实中央和省上康复扶贫贷款额度的放贷企业,增加扶贫贴息资金的投入额度,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

五、文体宣传工作

要以残疾人之家为阵地广泛开展桥牌等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逢年过节组织残疾人进行卡拉ok比赛等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组织残疾人开展文艺体育健身活动,同时积极培训、输送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

六、组织建设及自身建设

一是完善规范残疾人协会、残疾人之家建设,加强专(兼)职委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水平。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大力推介腾跃工艺厂创业成果。

腾跃工艺厂现已安置下岗女工和残疾人1300余人,在国、省、市已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弘扬的自强不息精神,我们及时总结和回顾了她的创业经历,把该厂手工作坊式毛线编织这种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创业成果向中国残联进行了大力推介,并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为了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并推介市腾跃工艺厂的手工编织品,学习该厂的就业经验,我们向省残联积极争取,申报该厂为省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项目,已经得到省残联8万元项目基金的支持。

(二)认真做好残疾人需求调查工作

为了全面摸清残疾人各项需求的底数,为制定更多的残疾人优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省、市残联的工作部署,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残疾人需求实名调查。共发放《残疾群众民情调查表》一万余份,深入村(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逐一建立电子文档,为今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确实可靠的依据。

(三)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今年,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虽然没有列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但我区仍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抓。目前,通过筛选已将1名适合康复的贫困残疾儿童送到省博爱医院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脑瘫康复训练。今年已为6名肢残人员免费安装了普及型假肢。为了更好的完成白内障复明工作,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此两项康复需求专项部署。另外,对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2名精神病患者实施特别救助,维护了邻里的安全。

(四)扎实做细培训就业和教育文体工作。

按年初工作计划,今年我区已组织残疾人培训2期:计算机运用技术、大棚蔬菜实用栽培技术,培训学员90名。让学员现场学习,现场解惑答疑,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积极推荐和安排残疾人就业,今年5月我区组织了10名残疾人参加全市残疾人专场人才招聘会,有3名残疾人已安置就业,另外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10人。为了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今年已在呆鹰岭镇、雨母山乡扶持2个残疾人种植、养殖示范点。为确保我区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能够顺利进入大中专院校就学,并得到资助,我区组织了有关乡镇专门人员深入所在学校进行调查摸底,并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相优惠政策。目前已有1名残疾人大学生被录取到南华大学研究生学院继续深造,并将获得5000元的残疾人专项助学金。为了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我区还将组织4名智力残疾人参加市智力残疾人乒乓球比赛。另外,我们还鼓励并支持4名残疾人参加了中国残联主办的“残疾人喜迎建党90周年”征文及书法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更给他们增加生活的色彩与乐趣,有效地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融洽了残疾人的感情。。

(五)扎实开展“全国助残日”助残活动。

在第21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区政府办颁发了《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21次“全国助残日”募捐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区干部为残疾人事业捐助一天工资,积极呼吁全区各级部门为残疾人办实事、作好事,让残疾人能享受社会关爱的阳光。助残日期间,区地税分局干部积极参与,深入辖区残疾人企业为残疾人送政策、送关爱、送温暖。还专程到残疾人集中的雨母山乡敬老院慰问,并送去8000元的慰问金。在助残日当天,区政府将价值2万元的空调设备捐赠给市腾跃工艺厂,给厂里的工人及残疾员工送去了清凉;区残联免费为12名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为6名贫困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共走访慰问贫困残疾36户,全区共发放特困慰问金2万元,及时解决了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达市府发〔2003〕107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一)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十五”期间,我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以下简称“三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85%左右,使入学率和保留率达到或接近我县义务教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大力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让残疾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二)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遍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三残适龄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有计划地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在乡镇中心校附设特殊教育班。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要依法接受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三)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事业,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我县将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纳入“十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积极支持幼儿教育、聋儿语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各级示范幼儿园要带头招收残疾儿童入园。

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一)坚持特殊教育经费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县政府要保证特殊教育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办学经费,并按高于普通初级中学2倍的标准拨付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优先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和大型设施设备购置。县财政局要根据特殊教育实际每年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20万元。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从2003年起,县残联每年从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10%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民政部门要根据福利彩票的发行和救助情况,尽可能增加投入,用于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和资助家庭困难的残疾少年儿童生活。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用于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和购置特殊教育必需设备仪器,启动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培训全县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康复机构。

(三)有计划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用5年左右时间,把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宽、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的标准。

“十五”期间,在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校通”工程的同时,要对特殊教育予以重点支持,在新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应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活动需求。

(四)加快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为特殊学校配备适合特殊教育的教学仪器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极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配备视残、听残、智残等特殊教育的专用仪器设备和康复设备。

(五)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对在普通中小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对在特殊教育学校住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除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书本费外,当地政府还要统筹给予每生每月不低于120元的生活费补助。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师资素质

(一)鼓励和支持在职特殊教育师资参加特殊教育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并把特殊教育知识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配备专(兼)职特殊教育工作的管理干部和教研员,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教职工的生活水平。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特殊教育教职工的待遇;接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普通学校在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时,应对承担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任务的教师予以倾斜。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其主要责任在政府,乡镇政府要承担组织、动员“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将发展特殊教育纳入议事日程,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特殊教育与其它各项教育协调发展。

(二)县上要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定期开展各项督导检查,并将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保持全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为首要任务,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扶持重点群体就业与整体推进就业工作相结合,在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形势稳定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和扩大就业,大力抓好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积极帮助困难企业稳定职工队伍,努力减少失业

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作用,重点帮助一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生产自救等办法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运用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节余,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为企业稳定职工队伍提供支持。具体办法待省政府审定下发后实施。进一步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通过兴办实体和内部转岗等多种形式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国有企业要带头承担社会责任,在危机期间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要制订专项工作计划,采取专项措施重点保护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吸纳和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坚持把扩大就业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积极支持企业吸纳就业

在落实扩大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吸纳当地和省内其他地区劳动者就业的数量,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要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政发〔20*〕26号)的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四、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切实落实各项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政策,依靠劳动者自主能动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农民工回乡创业者,颁发《*省个人自主创业优惠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样式并发放),作为享受各项扶持政策的凭证。可结合我县实际,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提高小额贷款额度,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创业服务质量。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补贴政策覆盖范围,允许将享受岗位补贴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人员范围从“4050”下延至“3848”。

五、实施职业培训特别计划,提高劳动者的岗位适应能力

要把职业能力建设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采取具体措施,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制订2009—20*年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发挥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作用,重点对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回乡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困难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一般应以企业为主,努力将职工稳定在企业内部。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回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要以具备资质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主,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特点开展职业技能、转岗、创业等多种培训。要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促进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对象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及时做好受训人员的技能鉴定服务,对培训合格人员发给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六、切实做好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动态监控,各乡镇要设立农民工回乡监测点,建立回乡农民工基础台账,及时掌握农民工回乡动态情况,同时做好在外务工人员的稳定工作。要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际,积极建立农民工转移就业务工基地,努力扩大就近就地转移容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主动调整输出重点,在巩固现有输出重点目的地的同时,积极拓展长三角地区及环渤海湾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地区的输出市场。积极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帮助回乡农民工尽快找到就业岗位。

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政发〔20*〕55号)精神,对包括回乡农民工在内的各类符合政策规定的创业人员在金融、经营场地、税费、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结合实际设立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园区,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大创业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示范园区开展回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全面优化创业环境,扶持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纳当地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坚决打击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七、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

深入贯彻积极就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多方式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严格落实被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待遇和保障政策,保证其在基层稳定就业;加大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开发力度,吸纳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将高校在校学生纳入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范围,并给予一定补贴;突出抓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其提供重点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公共社会服务岗位就业和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乡镇残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上学。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贫特困残疾人生产发展,为15户贫特困残疾人提供低息小额信贷,每户5000元,补助7.5万元;为300人残疾人免费进行使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每人300元,已下达9万元;安排残疾人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见面会2.4万元;盲人按摩培训补助元;为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大学(大专)提供每人元补助和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高中(职高、中专)提供每人1000元补助,共6万元。区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政府助学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

2、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为切实保障我区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根据《关于做好我市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残联、民政局通过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城乡重度残疾人对象987人,并增发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46万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的“安居工程”,为7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或无房户实施翻建,每户2万元,为22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修缮,每户6000元,共下达资金13.6万元,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

3、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建立残疾人康复站4个,每个站补助标准1.5万元,区级配套4万元;实施“光明行动”,免费为12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补助标准每例1500元,区级配套4.2万元。政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高了残疾人的健康水平。

4、建设残疾人“福乐家园”。建设3个残疾人“福乐家园”,每个家园补助标准5万元,共补助15万元,重点解决16-45周岁残疾人对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

二、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年人均15元的服务标准

1、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莆政综[]33号)的要求,在核编定岗基础上,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核拨;甲类和除山区外的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初预算安排常太卫生院、华亭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和院领导工资及社保、医保等资金272.5万元,已下达130万元,保证了卫生院工作人员安心基层工作,解决卫生院人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生活稳定。

2、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为了给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健康服务,加快社区卫生建设,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全面执行11.64万人,每人按15元/年筹资,174.6万元。其中:省级6元/人计69.84万元,市级2元/人计23.28万元,区级7元/人计81.48万元,区级资金已补助到位。

3、实施乡村医生补助制度。以县市为单位,从年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3元,作为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津贴补助年不低于4000元,市级补助1200元,区级财政补助2800元/年,共计68.6万元。

4、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安排初级卫生经费及预防接种疫苗经费23.5万元;接种乙肝疫苗工作经费5万元;传染病防治经费5万元;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经费10.4万元。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以上几项政策均为我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共需资金536.6万元,省级补助专项328.5万元,区级预算安排208.1万元。

三、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1、提高卫生医疗设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扩展农村卫生院医疗保健服务范围,改善卫生院病房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条件。我区年初配套年完成一个卫生院设备更新项目50万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更新费50万元。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补助灵川卫生院改造提升经费8万元。

2、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度,我区共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500座,补助标准600元/户,区级财政及时下拨省级农村改厕专项经费60万元,区级配套15万元,保障农村改厕项目所需的地面建设部分资金和项目启动、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督导检查等经费,并确保改厕资金足额到位,保障农村改厕项目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3、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财政出资委托学院定向委培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继续完成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任务,安排卫生人员培训费6万元,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81.44万元。

4、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年4057人,政府补助每人400元/年,共补助159万元,其中:省级121、市级14、区级24。

四、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城乡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确保群众生活稳定

1、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城市低保1800人,其中边缘户166人,为保障全区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全年需补助279.29万元,月享受城市低保人员717户共1658人。农村低保对象5449人(五保户549人),新增农村低保户451人,全年需补助460.92万元,已下达资金240万元,月享受低保人员1849户共4931人。为了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争取,加大财政的投入,确保我区农村低保工作正常开展。

2、农村困难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补助6045人共78.59万元,按50元的标准中省市区三级承担的比例测算:省级31.43万元、市级39.29万元、区级7.86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2835人共31万元,其中:省级5.17万元,市级20.67万元,区级5,17万元。革命“五老”人员20人,年600元/人,年1.2万元,其中:省级0.7万元、市级0.4万元、区级0.1万元。重点优抚对象932人,年600元/人,共55.92万元:省级39.1万元、市级11.2万元、区级5.6万元。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省(含中央补助)、市、县级财政对各县(市、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的每年人均资助总额从80元提高到120元。今后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缴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30元。年参合人数243616,各级财政补助:省(含中央)2290万元,市283万元,区350.8万元。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参保人数19302人(困难2734人),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人年,筹资标准120元/人年:省级96元、市级12元、区级12元;区120元/人:省级72元、市级38元、区级12元。共计240万元:省级168、市级48、区级24。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每人160元/年:政府补助每人122元/年,个人缴费38元。医大分校、仙游示范学校参保3039人(困难大学生575人),省级补助年82元/人(困难大学生38人)共计39万元;市属院校学院参保人数10715共计131万元:省级96元/人计103万元,市级26元/人计28万元。

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区10月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我区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并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经测算10月-12月所需资金670.9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393.3万元,市级107.46万元,区级170.18万元。

6、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医保社保历史欠费问题。年初预算安排历年社保医保欠费资金200万元,用于解决差额及自收自支单位历年社保医保欠费问题。由欠费的自收自支单位向医保中心及社保中心补缴所欠单位部分的医保社保总额的50%之后,区财政补助50%,以鼓励自收自支单位积极补缴欠款,进一步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历史欠款问题。目前,已补助区建筑工程投标招标办、水政监察大队偿还医保社保欠费共163744元。

五、加大财政投入,创建双拥模范城区

1、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关心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安排抚恤金总计337.42万元:烈属定补(35人)、一次性抚恤金、病故军人医嘱定补、因公牺牲遗嘱定补提高标准后共55万元;参战人员补助费169人、在乡复员军人定补165人、53年前入伍复员企业工作退休人员29人、失散人员定补1人141万元;在乡在职残废金提高标准,新增2人,年需140.42万元;护理费1万元。切实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送去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军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区两个文明健康发展。搞好双拥工作。大力开展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安排双拥慰问费79.67万元。

六、支持和重视老干部工作,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政策

区级安排74名离休人员(含糖厂14人)春节慰问费、公务费和特需费16.87万元;处级退休老干部专项经费20.43万元;企业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属生活补助1.8万元。狠抓离退休干部四个待遇的落实,使全区老干部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七、明年工作计划:

1、做好2011年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进一步规范基金支出;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汇编工作。

2、以促进就业为重点,配合劳动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配合做好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配合做好妥善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

4、积极配合民政和残联,保障与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投入,如城乡低保、城市医疗救助、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救助等,保证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干部、退役士兵等涉军群体的资金和待遇保障工作。及时发放灾后救助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