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活动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时间段选择、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健身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参与动机、活动同伴等方面,对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推广和普及中老年广场健身文体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老年 广场健身 行为方式
广场是我国各种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是人们进行晨晚练的主要场所。广场健身已成为体育运动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广场健身人群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研究中老年人群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行为方式可以为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自贡市的6个广场,对在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老年广场健身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老年人参与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以在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从时间段选择、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健身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参与动机、活动同伴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健身时间段选择
调查发现,选择在广场进行晨练的人群比例仅为28.7%,远远小于选择晚练的人群,还有12.3%的调查对象选择早晚都进行健身。究其原因,未退休的中年人由于工作时间等原因无法进行晨练;大部分已退休者也会因为忙于家务或是照顾子女儿孙,只能选择晚练健身,而选择晨练或是早晚都健身的调查对象,大多都是已退休且无家务等其他负担、闲暇时间较多的老年人。
(二)年龄分布
从年龄上来看,选择在广场进行晨练健身的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占晨练人数的89.6%,而选择在晚上参加广场锻炼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占晚练人数的76.6%。不难看出,高龄老人大多选择在早上参加广场健身,而中老年人多是选择晚上进行锻炼。除工作、家务等原因影响健身时间选择外,高龄老人受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认为清晨才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时间。
(三)性别比例
参加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中,整体看来女性人数要多于男性,占到63.3%。但男女性别比例因健身时间选择的不同而呈现差异,选择在早晨参加广场建身的中老年人中,男性多于女性,而选择晚练的中老年人群中男女比例悬殊,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原因是晚上广场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为健身舞蹈,而参加广场健身舞的人群绝大多数为女性。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老年男性大多倾向于选择人数较少、较为安静、外界干扰小的场所进行锻炼,而比较喧闹的广场环境不太适合他们。
(四)受教育程度
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健康概念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一样,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对健康相关知识了解较多,对自身健康很重视,很容易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但是因为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历史等原因,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参加广场晨晚练健身活动人群中,学历为大学或大学以上的占13.8%,高中占21.3%,初中占47.8%,小学及其他占17.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群中参加过或正在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人群占到了54.7%,正确的健康观和科学的健身常识是引领中老年参与健身的重要因素。
(五)健身项目选择
中老年人广场健身活动的项目较为丰富,健身时间选择的不同和男女性别的差异,在项目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在晨练健身活动中,中老年人大多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慢跑,快走、广场健身器材健身等项目,这些健身活动动作舒缓柔和,运动强度比较小,练习形式以单人为主;而晚练健身活动项目则相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广场健身舞蹈、广场迪斯科、交谊舞、扭秧歌、羽毛球、柔力球、太极拳、太极剑等,多以集体练习为主,且女性参与者比例较高。
(六)健身活动频度
由于闲暇时间较多,因此83.4%的中老年广场健身练习者能坚持天天进行健身活动,每次活动时间1—1.5小时。但是,调查中也发现,晨练参与者相对于晚练参与者坚持得更好,男性锻炼者较之女性坚持得更好。在女性锻炼者中,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由于工作、家务、照顾子女等原因,参与健身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特点,相对男性锻炼者来说计划性不强;50岁以上老年女性已无太多工作家庭等负担和压力,生活比较有规律,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锻炼时段比较固定,并且坚持得较好。
(七)参与健身动机
通过调查显示,中老年广场晨晚练健身参与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治疾病,运动康复;愉悦身心,消除疲劳;扩大交往,与人交流;展示自我、参加比赛等,其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占到了59.2%。由此可见,现在中老年人已经逐步改变以前单纯依靠保健品、药物、食物来增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观点。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促使中老年人积极参与广场健身的主要动机之一。
(八)活动同伴选择
在参与广场健身活动同伴选择上,男女性之间呈现显著差异。中老年男性多以个人独自进行锻炼为主,占68.7%,朋友结伴占17.2%,夫妻结伴占10.6%,其他占3.5%;而中老年女性健身同伴的选择中,朋友结伴占63.9%,夫妻结伴占20.1%,个人独自锻炼仅占8.4%。分析其原因,与男女性在锻炼时间和项目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中老年女性心理特征有关。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对在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行为方式的研究表明:晨练与晚练人群在参与人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项目选择均有较大差异;由于性别差异,中老年男女性在健身时间、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同伴选择上差异较为明显;晚练参与人数比晨练人数多,女性健身者多于男性,高龄老人和男性参与晨练较多,女性偏爱进行晚练和集体性健身活动,男性喜爱个人独自进行健身,并且相对女性坚持得更好。
(二)建议
1.城市广场与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融合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广场和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广场健身内容和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体育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广场体育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的现状。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加大广场健身宣传力度,定期为中老年人传授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和锻炼方法,提高中老年人的体育健康观和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引导更多人群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建立广场健身指导队伍,为中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帮助。文体结合,开展符合中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会操、汇演、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广场健身体育更进一步发展。
4.建立健全机制,规范广场健身站点的管理和运行,改变无人管理、松散无序的局面,避免场面混乱、噪音扰民等问题的出现,使广场体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田谆君,张捷等.城市广场休闲者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无锡市太湖广场为[J].人文地理.2009(3):49-53.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职工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企业职工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实施意见
近几年来,我省一些企业在改制和兼并破产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对部分职工采取“买断工龄”或一次性安置的办法,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后,解除了劳动关系。为使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职工能够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职工原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后,要继续参加养老保险。原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的职工被其他单位招用后,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现行规定缴费。原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职工未再就业的,由职工本人按照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缴费办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即以当期上年度所在市、地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18%的比例缴费。以后,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为由终止职工养老保险关系。
二、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前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的,由企业补缴;个人欠费的,由个人补缴。若企业已经解体,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职工个人自愿的,由被“买断工龄”职工以本人当期缴费工资为基数,在补缴个人欠费(含利息)的同时,补缴单位的欠费(含利息)。
三、原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连续缴费的,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按照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和计发基本养老金。职工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后未再缴费的,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和满15年的,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陕政发〔1998〕28号)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不执行原办法),其中职工平均工资以最早中断缴费的上年度本市、地职工平均工资为准。
四、原被“买断工龄”或被一次性安置职工有档案管理或托管单位的,接续养老保险工作或为其办理退休手续,由档案管理或托管单位按规定程序申报办理;无档案管理或托管单位的,由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程序申报办理。
关键词:美;美的本质;人的本质;社会文化;最高价值;最高存在方式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美是对人而言的一种价值,在人类存在之前,世界无所谓美丑。因此,美与人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人的本质中去寻求美的本质,从美的价值中,去反思人的存在乃至整个社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美学界曾有过一场关于美学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所获得的一个重要且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就是把美的本质同人的本质联系了起来,主张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中去探索美的本质,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实现了的善’(对象化的善)与人化了的真(主体化的真),便是‘美’。”①这个观点也被概括为马克思所说的“人化自然”或“自然的人化”。应当说这样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正确的,它为我们研究美的本质问题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途径,为建立美学理论体系,奠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点。但是,从现在看来,实践派美学的这些观点只是提出了美的本质构成的一般条件,而没有解决美的本质构成的特殊条件。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没有进一步去分析创造美的实践活动的特殊要求。
人类实践活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表现为运用客观规律去改造对象以实现自己既定的目的,因而是真与善的统一。二是实践活动又是一种造型活动。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自身的肉体组织外没有带来任何物质,人的实践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人的智慧、才能、创造性等,无非表现为改造扬弃自然对象的既定形式,而赋予它一种对人有用的形式,这是从活动的形式转化为对象的存在形式的过程。显然,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一般来说都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而实践活动就其对客观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来说,也都是自由的,但实践活动本身及其产物,并非都是美的。那么,实践是如何创造美的?或者说什么样的实践才创造美?这里涉及马克思对创造美的实践(劳动)的一个特殊要求。
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劳动之所以是人的本质,就因为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一部人类史就是人在劳动中不断的自我创造的历史。这是劳动的本质功能,也是它的“合目的性”或“内在目的”。但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劳动的这一本质功能或内在目的,是在矛盾对抗中曲折地得到实现的。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是在实现外在目的(财富的创造)的同时,艰难而痛苦地实现着自己的内在目的(人的创造)。这种劳动虽然在具体的活动中也是合目的和合规律的,但它并不是美的。只有当劳动以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时,它的本质功能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时的劳动才表现为自由的活动或活动的自由形式,转化为对象的存在形式也才是自由的形式。这里需要重新解读在美学界曾热烈讨论过但直到今天仍未得到圆满解释的马克思的一句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类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②这段话是马克思在比较了动物的活动和人的劳动的区别后,揭示了人的劳动的本质特征,并批判了人的这种应有的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在雇佣劳动条件下所发生的异化。这里同美的问题相关也是引起激烈争论的是两个概念:“内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关于“内在的尺度”,实践派美学通常解读为“人的主观合目的尺度”即善,以对应于“任何物种的尺度”即真,这真与善的统一就是美或美的本质。这是离开了马克思原文的特定语境,作了一种泛化的也是表层的解读。实际上,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内在的尺度”,并不是笼统地指人的劳动的合目的性,而是特指劳动促进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内在目的性,“内在尺度”就是内在目的所提供的尺度。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这种劳动不是出于劳动者自己的意志,而是服从劳动之外的其他人的意志,因而是一种被迫的劳动;二是这种劳动屈从于劳动者自身肉体生存的需要,仅仅是一种谋身的手段。这两种情况都表明,这时的劳动遵循的是外在的目的,劳动的尺度也是由外在目的提供的,是一种外在的尺度。针对劳动的异化性质,马克思提出了真正人的劳动所应具备的性质,那就是劳动应是自主的、出于人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因而它表现为生命的自由流露,是人的自由创造和自我实现。马克思在谈到自由劳动时说:当劳动的“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自然必然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③(这就是说自由的劳动表现为劳动的自由形式,转化为对象的存在形式,就是自由的形式,而这,就是美。
在对“内在的尺度”作出这样一种诠释之后,关于“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也就好理解了。从行文来看,“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同运用“内在的尺度”进行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内在的尺度”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必要前提,又是“美的规律”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当人的劳动是出于对丰富个性、全面的能力发展的渴望这种内在必然性时,就是在进行美的创造。遵循生命的自由呼唤,尽情地任由内在丰富本性的全面展现,就是美的规律。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反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征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和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靠性减少,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喜好”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但是,学生在由“自我服务”向“自主”、“自制”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功能。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重于引导摘要:①教师应注重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如开展“小小巧手赛”、“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现象。③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决不答应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和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级段获得的各种能力正促使他们朝着“自强”的方面发展,他们已不愿听教师“多余”的“唠叨”,对教师过多的“指手划脚”表示厌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在操作、设计能力方面常表现出超越教师想象的可喜情景。为此,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在指导思想上,应本着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做到摘要:①充分做好后进生的促进、转化工作,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迅速捕捉,给予肯定,并使之发扬光大。②指导实践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级进行同一个活动主题的劳动实践,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别,其性格、喜好、喜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活动的主题确定后,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分类施教。只要使学生在相应的年级段里受到应有的教育,把握需要把握的劳动技能,便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切不可求全责备。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点较为成功的尝试。如,为了配合小学高年级的劳动课教学,我们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六·一”前夕,设计了一个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主体的“争创勤巧队员”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各自发挥一技之长,规定在一个星期天内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献礼。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男同学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学巧手织出柳编工艺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气补塑料枪,也有一般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览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令人喜爱,学生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这次实践活动出现了人人动手、个个参和的喜人场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总体要求
按照“组织领导有力,宣传发动充分,学习安排具体,活动效果明显”工作目标,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形式、转变作风为主线,搞好宣传发动,加强学习教育,务求实际效果,全力营造“解放思想争一流,为民服务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良好社会氛围,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组织动员
1、认真组织学习全县“解放思想争一流,为民服务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召开局党组会议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并做出具体安排部署。
2、制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动员部署阶段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选好配强工作人员。在2月28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作动员讲话,进行思想发动和活动部署。
3、各处室、单位要根据动员会议要求,密切联系工作实际,按照“高境界解放思想、大力度转变作风、全方位优化环境、深层次破解难题、超常规跨越发展”目标要求,在首席技师工作站建立、就业工程、住院网上审批和电话审批热线、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等创新工作上实现跨越突破。
4、主动配合县委活动办举行的宣传活动,结合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的新做法,制订详细的宣传方案,对活动进行报道,形成特色鲜明的宣传舆论强势。认真总结活动中的工作经验,形成一批调研文章,争取在省、市、县党报党刊和电视台及政府网站、县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简报上刊发。在局办公楼显要位置悬挂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标语,定期更新活动展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学习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以“解放思想争一流,为民服务树形象”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不断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1、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谈谈调查研究》、《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等理论文章,认真研读《社会保险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真正做到懂本行、知大局。设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笔记制度,定期举行学习笔记评展活动,营造出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
2、围绕“解放思想争一流,为民服务树形象”这一主题,采取各处室、单位分头讨论和全局大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大讨论活动,讨论要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各处室、单位负责人要做好讨论记录,及时提炼整理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上报活动办公室,并在全系统讨论会上进行集中讨论。通过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找不足,树立学习榜样,争做为民服务的标兵。
(三)对标先进找差距
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通过集中学习,赴县、区人社局和市人社局考察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树立赶超意识,明确赶超目标,集中力量做好迎接全国资金审计工作、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考核、劳动用工备案和基层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争一流、树形象。
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对动员部署阶段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形成分析差距报告、赶超目标任务台账,及时上报县委督导巡视组和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同时做好集中活动阶段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