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外劳动实践

校外劳动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外劳动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外劳动实践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勤工助学;权益;对策

校外勤工助学通常是由校外的单位和个人面向在校生开设的临时性岗位,主要包括家教、资料派送、网上查询、餐饮等工作内容,工作的地点以在校外为多。校外勤工助学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及广阔的实践空间深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而在校外勤工助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风险,同学们的合法权益可能遭遇侵害。

一、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现状

勤工助学一方面为贫困学生学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生施展才华的一种渠道。可是学校内部有限的勤工助学岗位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不少学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校外市场。根据抽样调查,笔者所在的学校有校外勤工助学经历的学生高达70%。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在校外从事家教、餐饮、网上查询等工作。但是由于受到上课时间、学习压力等原因制约,有60.2%的学生选择在社会上打零工,从事这种时间较零散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如资料派送、餐饮等。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目前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权利受到损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其一,财产权利被侵害。校外勤工助学工资偏低、中介收取费用、工作时间较长等。其二,人身权利被侵害。同学们很少主动与用人单位签合同,加上一些用人单位不考虑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其三,一些学生无知地从事一些非法工作,如传销、文章等。当权益受损时,多数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这迫切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保障不力。到目前为止,校外勤工助学的法律适用不明确,校外勤工助学不适用《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校外勤工助学不属于劳动就业,一般不适用于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所以,针对校外勤工助学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在进行校外勤工助学时,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首先,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且缺乏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其次,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淡薄,他们很少会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劳务合同;再次,当大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大部分人选择沉默。

(三)政府救济途径有限。与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权益保护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有劳动部门、工商部门以及公安机关,可是这些部门的主要职责不在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方面。所以对于大学生权益受到的侵害,劳动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等都无法提供切实的帮助。

(四)学校对于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管理重视不够。学校都设有勤工助学中心,勤工助学中心一般是对校内的勤工助学进行管理,对于校外的勤工助学工作,只能在单位的资质上进行审查,并招聘信息等,并不能做到对用人单位监察。由于校外勤工助学是市场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如网络、报纸、熟人介绍等,勤工助学中心更没有办法对此进行监管。

(五)当前兼职市场良莠不齐。校外勤工助学市场不乏有条件好的公司或企业,同时也夹杂着不少资质差、管理乱的小公司,还有一些“用工单位”就是某个人。所有的单位或者个人,国家并不能够一一监管,也没有相应的规范文件,校外勤工助学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单位或个人的真伪好坏只能靠大学生自己鉴别。

二、保护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权益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国家现有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的保护。首先,国家应尽快出台适用于校外勤工助学保障的法规,把校外勤工助学市场纳入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实行综合治理。其次,应该规定劳务纠纷的解决途径,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当在校外勤工助学产生纠纷时,政府可以确定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帮助。法院可以对于事实清楚、标的不大的纠纷启动诉讼的简易程序,以减少诉讼的时间、经济成本。

(二)增强大学生自身法律知识。大学生作为校外勤工助学的主体,首先应该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学会在校外勤工助学中,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其次,应该有订立合同或协议的意识,对于协议中的霸王条款,促使对方修改,不要草率地在协议上签字;最后,当利益受到损害时,学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政府救济途径。政府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该加大对校外勤工助学的救济途径。首先,劳动部门也应该调整校外勤工助学学生,对于可能危及到学生安全和合法权益的单位应给予提醒并责令其整改;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对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把关,特别关注有开展校外勤工助学企业的情况,将不好的企业及时公布,为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更多的帮助;最后,公安机关可以走进校园,向同学们普及校外勤工助学的安全知识或当大学生受到侵害时,公安机关可以给与绿色通道办理相关手续。

(四)加强学校对校外勤工助学的管理。学校可加强勤工助学政策的宣传,严格审查招聘兼职企业的有效证件,对招聘的内容进行把关,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同时拓展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以尽量多地满足大学生热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校外兼职的用工单位进行信息跟踪,为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更多的帮助。勤工助学中心还可以好好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广播台等,多方位宣传校外勤工助学权益保护的知识。

(五)提高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作为校外勤工助学学生最直接的接触体,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的权益保障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以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媒体、消费者、行政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批评与评论,批评和评价既是对这些用人单位自身的一个打分,同时也是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监督。

参考文献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素养 教学观念 综合素养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项全新的课程领域,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生活技术、信息技术等常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养成合作、互助、分享等优秀品质。笔者认为,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一实践活动的成败,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的素养究竟应该达到何种要求,才能促使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呢?笔者近几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践,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教学感悟,现结合自身经验,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素养问题谈些想法。

一、教师应及时转变更新教学观念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平等关系,即教师是绝对的控制者、权威者,学生是被动者、接受者。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以学生个性养成基本任务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征,内容大部分脱离课本知识,如果教师依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垄断,那么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实践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的讨论,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动手能力等进行深入且详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及时调控,以保障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有效、顺利地开展。

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常规教学活动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后者的教学场所不再拘泥于课堂,活动内容也富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须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要能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和特有背景及条件等,充分设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项目等。笔者所在是嵊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根据单位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背景条件等,设计了陶艺制作、工艺粘贴、电子百拼、访古参观、自救自护等为主题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因为中心的专职教师具有较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这些实践活动都获体现了很大的教学价值。

三、教师应体现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它涵盖了科学、艺术、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如果教师仅仅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大范围地补充知识,及时充电,如文科教师要多补充理科方面的知识,理科教师要多补充社会与人文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具有多层次复合的结构特征,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并做到对整个过程轻车熟路地把控和掌握。

四、教师要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工具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应将具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具有教学优势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用到教学中。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来使整个过程得到优化,并以此提高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效。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以此作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并使其顺应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比如,教师对实践活动的一些实际操作学生根本看不清楚或者看不见,这时就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以电视录像或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在投影屏幕上,学生就能对整个细节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效果会比教师进行口头语言描述和讲解好得多。以陶艺制作这一实践活动为例,在给学生讲解陶艺制作流程时,一味的语言讲述学生可能会混淆,或者会把某一步骤遗忘,这时我们就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制作过程,并播放一些陶艺制作过程视频以及陶艺制成品的图片等等,这样,鲜艳美丽的色彩和动听悦耳的声音,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流程也能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进而制作出满意的陶艺品。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作为实施者,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广大教师须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修养,才有能力和资本去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生活技术、信息技术等的一些常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 全面发展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要高度重视校外教育工作。校外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校外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各种类型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知识大门,各种类型的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生活体验,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等为孩子们插上了艺术的翅膀,让孩子们怀有科学的梦想。校外教育是很多孩子放飞理想的地方。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它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同时表现为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目标改造自然和社会。社会实践的开展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整体、和谐地发展。

一、深入挖掘区域资源优势

校外教育机构应收集本地区各方面的资料,做成图片,设立兰州人文历史陈列室,收集有关当地历史变迁和发展的影视资料等,形成《地方人文历史教育》课程,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到校外教育实践中心后,就可以观看相关视频,浏览校园网,参观校内陈列室,再说说“我心目中的家乡”的感受。通过形式的直观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所在区域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兰州、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设置了感恩、报恩教育和家乡特色一餐等课程,这些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体验中,提高道德品质,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积极体验,并利用学习日志及时记录实践经验,形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

二、密切关注学生生活本身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为此,校外办应依据《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现代社会发展、家庭教育的需要,关注儿童生活本身,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汲取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构建生态课堂,规划设计并初步完成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使校外实践中心成为我市青少年普及地震知识,进行防震减灾教育的实训基地,积极配合学校的生命教育。

除了进行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外,校外办还应与每一所学校联系,定期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灭火逃生自救等方面的集体综合逃生演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突发的灾难来临时,有序安全疏散、逃生自救的能力。这样的内容更接近学生实际,更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区少儿活动中正在开发的《劳动技术课程》有:电子电工,汽车模拟驾驶,陶艺,手工(钳工与木工、布艺与绢花)等。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必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服务、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社区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的主阵地,是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的基地。

指导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教育时间、空间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学生实现社会化。社区教育委员会由社区教育专干、学校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开辟社会德育基地,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改善和优化育人环境,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合理智能结构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校外办、“少儿活动中心”为了策划好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办领导和科任老师们自觉深化对“两纲”的认识,深入思考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掌握每一次活动的后效,经常听取基层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意见,及时调整并完善活动课程方案。通过和学校德育相结合的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实践的经历,完善学习方式。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第4篇

(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规范呈现不稳定状态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际运行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并未真正落实。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的比重偏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课程设置讲求面面俱到,一些本应该细分、深化的课程都是点到为止。同时实践教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尚未真正树立起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比较明显,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规范都呈现不稳定状态,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操作技能培养,忽视综合能力养成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视野狭窄。重视单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及意识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技能机器人”,缺乏后续发展潜力。酒店业的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决定了酒店业人才必须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更是培养的重点。因此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服务层面的操作技能,限制了培养人才的出口口径。

(三)校方与实习基地存在较大的目的差距

学校和酒店合作利益的出发点存在偏差和矛盾。对学校而言,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希望酒店能为实习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了解酒店的运转流程,体验酒店氛围和企业文化,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对于酒店而言,其目的一般较为简单和功利,完全根据自身的用工需要来安排实习生,只是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和旺季时的劳动力补给,安排操作性的工作,会在服务技能方面给予培训,但对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热情不高,缺乏管理经验和技能学习的机会。

(四)学生校外实习管理难度大,校外实习质量监控很难实现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毕业论文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很难协调学生、学院和酒店的利益。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提供轮岗的机会;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很难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如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等,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五)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很多专业教师缺乏酒店行业工作经历,职业经验不足,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培训经验和培训资格,不通晓教育的规律,也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推广与发展。

(六)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践考评手段单一,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指标,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学校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依据酒方和实习指导老师反馈的信息,如是否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实习评语、实习日志和实结以及是否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等来评定实习成绩。通过这些依据实际上只考核了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而对实习是否达到了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往往缺乏量化的考核依据。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解决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改变院校与企业合作上“貌似神离、行同陌路”的现状。高校应该改变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作风,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拓展课程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增加校外实践教学的频度和深度,将校内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构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毕业时即达到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

(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不忽视综合素质的拓展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已由单纯的岗位能力向岗位群能力、专项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操作型动手能力向心智技术能力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停留在服务技能层面,既不符合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限制了必然约束了人才培养的口径。因此,教学活动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营造酒店文化氛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养成,如在校园内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等;也可将相应的酒店兴趣社团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

对学生校外实践任务重、实习基地分散、实习岗位多样等诸多管理难题,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作为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选派或聘请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高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深入酒店实习现场。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保证信息畅通。定期对在岗实习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随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考核体系的任务在学校。这个考核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这些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巡回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生的自我评价;除此以外,还应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的考核。这项任务的考核应主要由酒店完成或者依靠社会考核来进行。只有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作保证,才能够使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

(五)建立有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适合;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

现代教育不是要选择适应教育的少数未成年人,而是要创造适合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校外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非正规教育,它既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校外教育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它比学校教育拥有更广泛的教育对象,且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和组织形式,没有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授体系,更没有考试的重压,因此它能够创造人人能参加、个个有收益的教育活动,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本质。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优势,以体验教育和实践育人为基础途径,努力创造适合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把握全面性一创造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活动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强调面向全体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素质的各个方面。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十多项大型校外教育活动和数十项中小型活动,参与活动的未成年人近十万人次,而且从不挑选对象,无论是特长生、普通生,还是残疾儿童、贫困学生,都可自主报名,免费参加,有力地促进了机会均等。

“我的暑假我做主”大型儿童嘉年华系列活动是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的一项大型活动。活动中,我们没有将这一庞大工程和盘托给学生,更没有以考试的方法压学生去背诵记忆什么知识词语,而是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行动,每项行动设一个达标奖项,基础好的可冲击“创意奖”、“发明奖”等;基础薄弱的可以力所能及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取“爱心奖”、“清洁奖”等,然后再确立新的目标,争取新的进步。这样,每取得一点进步,或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一次激励,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种面向全体、人人可为、事事能成的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创设了情景,实实在在地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用心喊出“我能行”,增强了自信心,体验了收获的快乐。只有面向全体,才有人人成功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成果才会更加厚重。

2.尊重差异性一创造发展个性的教育活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未成年人的禀赋品性也各不相同。特别是校外教育活动,用完全统一的标准去雕塑,既不可能,也不可取。活动中,我们摒弃那种由教师将主题内容和知识技能强硬灌输,统一传授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性地把学做的内容,以恰当的方式转变成他们各自的实践所需。

今天的未成年人生活在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里,在他们的眼中和心底,有许多与成年人不同的意愿和期盼。如果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取代它们是注定不会成功的。据此,我们开展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雏鹰竞奋飞”技能技巧大赛活动,学生们分别在“小小设计师”、“我是小主人”等6个系列15个比赛项目中动脑动手,各显神通。别看他们年龄小,创造之门一经开启,真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很少模仿,更不克隆,人人有创意,人人有绝活。其中“小小设计师”们用各种色彩的废旧纸张设计了各种样式的时尚服装,充满了稚气并蕴意各异的作品,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接着由一些小模特穿上这些服装进行模特表演,充分展示了他们充满个性的创造潜质。这项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明显创造价值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开拓了他们的智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得到升华。个性不仅属于少数有特长的儿童,也属于千百万千差万别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宫是未成年人自己的宫殿,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实践锻炼的阵地,张扬个性的舞台。

3.体现多样性一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时代在向多元化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当代未成年人自身的天资和发展需求是多样的。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个性、能力的差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灵活、丰富、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小试身手,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涉足不同领域,不同环境去实践,用实践和事实来教育和感化他们。比如,“我与劳模面对面”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孩子们分赴小交警、小护士、小服务员、小售货员、小清洁工等数十种岗位实地锻炼,体味本次活动的主旨“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的深刻内涵;少年军校活动,则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走进军营实地锻炼的机会,强化他们自立、自理、自护的能力,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城乡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引领未成年人走进乡村体察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参与收获式的劳动,如摘草莓、捡鸡蛋等,不仅让他们了解了现代农业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增强了自立自强精神,更使城乡孩子在互动中加深了了解和友谊。正如一名学生所说:“虽然很苦,但很快乐,因为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本领,增强了我们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