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走到今天,基本形成了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专业能力素质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为要求设置内容,以技能为本位、以需求为导向的基本思路。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就是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因为课程体系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一开始就需要积极的评价思考,同时进行全程跟踪,根据CIPP模式,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分成四部分。

1.1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背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即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护理保健工作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背景分析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明确护理背景分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方向。在CIPP评价体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毕业实习及选修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加重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之比大于1∶1,同时考虑到现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书写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偏低,课程体系中就大大地加大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将《应用文写作》、《书法与美术》、《演讲与口才》、《求职面试技巧》、《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文书书写规范》等列入选修课,在教师的准备、教学设备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学生走向社会和实习岗位后,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社会效果明显。

1.2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输入评价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判断,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和引进了一些特殊人才,如书法与美术教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通过举行全校性的人才选拔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来选拔特长教师,同时通过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对教师队伍专门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综合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大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本校实训条件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基础实训指导》、《临床实训指导》、《基础护理实训指导》等教材,为更好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编写了人文素养教材2本,对每门科目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在课时分配等方面都制定严格规定。在教学设备投入方面,本校利用省示范学校建设契机,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实训室的建设,大量引进了模拟患者和智能训练等数字化产品,模拟病房建设,开通网络课程等,为提高心理健康,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全天开放,免费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课程考核评价的方面,改革原来的一张纸考到底的模式,采用开放式考试模式,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及综合素质的考核。每期通过输入评价,形成一个最佳方案,呈交课程负责人或相关的教育管理者。

1.3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评价在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理论指导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评价专业课程体系方案落实程度,也就是说,教学方案是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是否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地方落实得较好,哪些地方落实得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教学情况等。二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基本功是否扎实外,还要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无课改意识、职教理念、素质教育意识、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的表现是否受到欢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怎样。对教师考核实行了校领导-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教研组-学生等多级考核及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收集信息。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堂考核,任课老师每节课都要认真填写好学生课堂考核登记表,包括学生出勤情况、积极性、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纪律及表现、随时测试情况等,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其兴趣、参与、感受、收获等。过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反馈,以利于对课程体系方案进行不断改进,目的在于对下一轮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课程体系的质量。

1.4课程体系建构中的成果评价CIPP模式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四个阶段。通过多年实践,本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成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以后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满意度如何,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是否有负面影响,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课程学习的通过率,执业考试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的适应性及临床对毕业生的评价如何;该课程是否需要继续开设;该课程成功开设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分别有哪些;该课程受到什么表彰,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学校的借鉴意义等。通过自制的评价表格,每期期末发放给学生,填写调查意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成效,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综合评价报告,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为决策者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

2小结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教学 实践能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2-01

我国是老龄化人口较多的国家,因此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士的需求不断增多,面对庞大的老龄化人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如何延缓衰老、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等一系列老年护理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老年护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要求老年护理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提高老年护理的实践机会,增强其对养老认知的理解。

一、老年护理教学的含义

老年护理是将人体机能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运用于老年护理中,进而研究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及身体的科学体系,老年护理教学是基于老年护理的基础上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通过系统、科学的实践,将大量研究得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相关老年护理教学的经验传输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老年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实操。进而培养我国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来更好的应对老龄化对护理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老年护理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老年人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对护理的主要需求点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我国传统的故土难离思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来寻求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但是这些老人有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这类老年人主要有这几种对象来照顾:配偶照顾、子女照顾、保姆钟点工照顾。我国目前大多数老人由家人照顾,因此家属的负担较重,因此需要来自护理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1]。

三、老年护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是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根本,如何能够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及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以下三点进行相关研究阐述。

1.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分析目前所需的老年护理专业型人才的特点为理论知识强,并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护理中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关键的是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课的传统意识。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学生由于盲目追求高分数、奖学金等,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求得高分,忽略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的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从事到护理行业中将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提高学生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哲学上说“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存在”,因此只有教者与学者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实践的机会,重视实践的成果,故而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通过教学讲座、职业宣讲等活动请专业的护理人才到学校来进行宣导,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去模范的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及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完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学校以建设校园实验室为基础,开展校外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需根据教学的场地、目标和实践等教学规范性元素,结合自身教学能力,重视当前市场实际人才需求,运用工作岗位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及实践过程给与科学的评价与改进方法建议,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模拟养老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而言之,学校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基地建设,及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加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等等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3.重视校企合作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护理能力为根本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由于校内实践基地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不充足,因此学校应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故而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场,通过给与学生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需护理老人。学校也可以通过和相关老年护理机构学习对了解社会需求及市场导向[2]。学生在老年服务机构中得到指导与帮助,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理论知识的落实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广西中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了老年公寓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老年公寓的规划与发展作为学院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将学校与企业融合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实现老年公寓和护理专业的共同发展。老年公寓对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指导的功能,对毕业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公寓提供人才知识及技术保障,从而达到校企的双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校企合作形式需要进行借鉴的方式进行实施,寻求符合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结语

在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的今天,培养合格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老年护理人才至关重要,针对国家大力展开老年护理的情况,老年护理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完善老年护理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从而获得更好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新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令磷.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14(8):11-12

[2] 余昌妹.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5):12-13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0-01

笔者从事中职教学已经有将近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进行一个非常严格的备课,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可谓是费尽心思,但是即使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还不是很让人满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直都在困扰着我。我们不能够总是强调学生素质不够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客观的因素教师的职责就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同样在中职教学当中这些尤为重要。

1 内科护理教学

1.1 定义。内科护理是一项实践性和责任心很强的一项技术性工作。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加强病人对抗病魔的决心及疾病康复的信心,同时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心情舒畅,保证病情最大程度的治愈效果。

1.2 内科护理的发展现况。内科护理是一项工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往往通过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才能体现。所以实践就成为了内科护理教学最大的突破口和理论知识的重要保障。护士在课堂上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内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护理的学习和认识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护理经验的相互结合,所以在护士进入实习期时经常因为护理技巧问题对护理的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在护理专业的实践中学生大部分是从好奇开始,并希望发表见解,但是沟通中却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不能很好的交流及沟通时,护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因为临床教师不只要教导学生,还要忙于日常的护理工作,所以可能在此方面忽略了实习护士的好奇心。长时间的沟通得不到很好的调解后,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因此慢慢的下降。内科护理要从根本的传统理念进行改变,不能只针对病患的身体进行处理,要转换角色从思想出发,了解病患真正的需要,保证病患的心情及身体更好的康复。

2 内科护理教学中的问题点

2.1 内科护理教材和教学的单一性。现内科护理专业的教材只有三十到四十个病症,所有的知识既不能将所有的内容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不能将护理方法进行一一讲解。在教学中依然使用传授式教学,所谓传授式教学即为老师在讲堂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只达到了理论知识的传递,却遗忘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与理论知识的不和谐情况。

2.2 内科护理教学的内容及课程安排不合理。由于国内所使用的内科护理教学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所以在内容的编写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把现代化护理和中医护理结合到了一起,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全面导致了教师思维选择的困境,直接影响了知识的传递过程与学生吸收的效果。与此同时,内科护理课程的其他课程也因此滞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3 内科护理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3.1 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采用变通式教学方式,通过变通的教学方式来提升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强其信心,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的可持续性。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保持互动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拒绝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理解教学和可持续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批判的一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内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师将丰富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课堂的专业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内科护理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与实践。在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对学到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根据讨论内容简单汇总整理,此后分组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从而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根据分组每个成员分别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给病患做相应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找出护理的诊断和措施。在见习中学生通过病人的资料、对病患的观察和其他因素,整理好最新的评估资料。在见习结束后,将自己的评估资料和伙伴的相比较,从而整理出组别的评估资料,在整理结束后,应与见习前的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整理成报告,全班人员进行统一讨论从而圆满完成任务。在见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整理资料、汇总、比较等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见习的兴趣,从而记忆深刻,是一个很好的巩固理论知识的途径。

3.3 临床护理实习的重要性。在内科护理专业中临床护理实习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知识教育的深化和精神的延续,同时也是将内科护理专业知识变为社会中实际能力的最关键时期。是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帮助病患尽早的摆脱病痛和纾解心情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临床时不仅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帮助病患解决身体上的病痛,而且也要帮助病患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在内科护理学习结束后,进入了临床护理实习,在基础的护理过程中根据理论知识可以操作自如。最初的不善交流和沟通通过时间的磨合也变的应对自如,并敢于提出自己专业的护理意见和观点,从各方面保证病患的病情顺利发展,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结束了理论知识的旅程进入了临床护理工作,但是对于理论知识从未停止探索。在临床护理中会出现理论知识中没有的情况下,需要自己用冷静及思考来顺利解决。在护理专业中不仅要根据理论知识进行护理,同时要培养与病患交流的能力,及时的了解病患的任何情况,在极度了解的过程中,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蕊.浅析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2(14)

[2] 张齐放.高护本科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7)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目前医学院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及其接受现状

调查发现,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护理专业中的专业性质较强,对于综合性的知识要求不那么严格。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之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状况不理想。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连基础的技术都不达标,还有的学生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学习处于被动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需要教师的注意。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作用,才能为了自己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而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程。

(二)计算机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每个人都要学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在国家整体的教学中地位十分独特,因为这门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又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并且还是各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方向,属于国家技术基础教育之一。当代的护理专业在未来必然会依靠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设备和水平,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摆正对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态度。学校要努力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分析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了结合当前医院的发展,将计算机及其人工智能技术和护理的结合下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进行的,但是纵观我国当前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我们发现,现行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的护理所需相去甚远,与医学技术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他们没有具体的医学实践,在教学中无法结合实际的护理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明确计算机技术至于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对其实际应用无法真正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护士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目前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已经引进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这种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并且层次性多,工作量大,数据信息比较繁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医嘱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三大模块,这些内容几乎包含了医院所有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技术,为提高医院的有效运转做好基础性工作。医嘱管理系统作为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模块,主要是对医院病人在医院中的各种活动的管理。比如病人的出入院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医院护理科的密切配合,因此这一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程序也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这种要求就对医院的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护理技能之外,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技术,熟悉医院管理软件的具体操作,为医院的有序管理做好工作。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以及未来护士的专业要求,结合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际需要,医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应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一)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护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实际操作需要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目前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都把计算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且护理专业的教学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护理水平,对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再加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成果。尤其是关注性别差异。因为护理专业中女生的比例较大,虽然她们自身的学习欲望比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对某些抽象的问题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采用随讲随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演示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最好结合学校的实际设备,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最好是在学校的机房中进行,保证学生可以实时的使用计算机,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同时教师应该正确的保证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引导、启发式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伴随者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完全的掌控者;第二,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探讨;最后,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现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鼓励、表扬先进的心理刺激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按照专业发展所需的要求对计算机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

1.结合未来职业所需,对护理专业点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目前医院已经普遍的采取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医院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单纯的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系统的工作。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要联系实际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医院运用的系统软件 操作技能的讲解,比如护理专家系统、辅助教学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也要注意引进专业先进的技术软件和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以及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结合医院的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计案例,重视案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场景,对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有侧重的训练,为未来的职业能力所需做好技术基础准备工作。

2.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质量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以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中英数录入技能比赛、办公排版比赛、广告图片设计比赛、个性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讲授的内容也要围绕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来进行,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还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网络知识、软件编制等内容,以及带教实习时给学生作更实用、更直观的讲解与辅导。所以,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四、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适应计算机科学与实际护理工作的需求,紧跟计算机和护理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基本教学要求,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实践课教学,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基础理论知识,让实践教学紧跟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来源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等,其中高职高专方向的护理人员较多,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相关教学方式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护理专业方向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为此选取了院校内两级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校内护理专业2013级与2014级学生各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2013级学生分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分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有男生4名,女生46名;实验组学生有男生3名,女生47名。

2.方法

(1)对照组培养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专业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述理论知识,其课程教学由校内教师负责,课程设计为常规方案,初级为护理基础学教学,第二学年逐渐加入急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见习培训。

(2)实验组培养方式。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机构选择:经由专业的承办组织选择临近3家医院为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参与教师。

课程体系设定:第一学年与常规教学方案一致,讲授基础护理学理论,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分化课程设计,以急救与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为参考,强调专业领域与全新技术的相关技能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建立综合教学方案。以急救护理相关需求为核心,合理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专业课程与常见急症患者护理技能的培训。

整合教师资源:课程教学由校内所筛选的教师以及院方所提供的急救护理专业护师或教授组建师资团队。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院内教师主要负责实训及技能培养方面教学。其中,实训课程教学于院内建立模拟仿真培训环境,由责任教师进行过程监督,之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整合教学方式:急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变化快、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工作,因此,需要结合其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课程设计,可建立模拟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单项急救技能与多人综合急救配合能力等。

建立考核体系:由校内教师与院内教师以及参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制订考核体系。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不同的考核,其中理论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与应急能力考核为主。

3.评价方法

根据所要调查的核心目的,对参与学生及教团队进行教学方案的回馈意见调查,同时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二、结果

1.学生与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反馈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课程设计、大部分教学方式、实训课程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

2.人才培养效果对比

经对两组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反映出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急救护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三、讨论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基于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对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逐渐增加了急救护理相关专业。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掌握充足的急救类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其掌握急救技能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在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显然不能够充分满足急救护理专业的需求,为此,应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院校合作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参与的教师与学生均对院校合作培养的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等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