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企业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范文第1篇

2014年浙江中小外贸企业调查问卷显示,60%的企业年度营业收入在100―1000万之间,91%的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80%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选择向五大商业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举债,而仅有30%的企业会选择股权融资。在银行如何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查中,50%的企业认为银行应当完善中小银行贷款体系,使融资渠道和担保机制多样化、增加新的贷款品种。在融资条件中,60%的企业认为盈利率是贷款的优势,50%的企业则认为抵押品价值和企业财务制度是获取贷款的主要因素。

1.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外贸企业和一般的大企业相比,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中小外贸企业很多都没有大量的高价的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资产流动性很大。二是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不能较好利用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错失较多补助,这使得中小外贸企业被“边缘化”。三是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在创立时就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程序,甚至没有完整的账簿,很多账目都只是流水账,以至于很多会计资料不完善,漏洞百出,甚至还会出现大量坏账,错账。但是为了扩大发展规模,当它们开始向银行贷款进行发展时,却又不得不编造假的账目,几天内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这种贷款坏账使得银行开始不信任中小外贸企业,不敢轻易发放贷款。

2.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是这样的,银行部门是整个体系的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的是其他非金融机构,所以这个体系在结构组织上仍然是不健全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结构失衡,各大商业银行竞争激烈,而且都在提高外贸行业贷款利率。虽然中小企业也有很多时候选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但在可以选择内部融资或者其他性价比高的融资渠道时,它们更倾向于选择向商业银行融资。

其次,就目前来看,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仍有大量不完善的地方,其一是信用担保在我国缺乏严格的法律法规;其二是我国大多数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都不具备良好信誉,它们投资规模不足,缺少专业的人才,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致使风险过大。

3.政策和制度的原因

我国刚建立的时候,非常注重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这就使得大量资金流向大型国有企业,而外贸企业本来就出现的晚,所以这势必对中小外贸企业构成阻碍。首先,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漏洞百出,监管不严,这就导致他们在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降低,大多数金融机构认为对中小外贸企业进行投资风险太高,所以国家更愿意将大部分融资政策指向国有大型企业。其次,在我国,企业要想上市,标准相当高,一般只有大型企业,资金雄厚的企业才可以上市融资,所以,中国小外贸企业无法在如此大的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二、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1.提高企业自身信用水平,拓宽融资渠道

信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好坏,尤其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中小外贸企业要要规范财务制度,编制正规真实财务资料。另外,中小外贸企业应多争取赊销方式进行交易,这样可以避免大量资金占用,又可以提高销售额尤其可以用福费延这种国际结算方式来降低贸易结算风险。

2.充分发挥衍生金融工具

(1)中小外贸企业可以采用譬如期货和期权的衍生金融工具。和交易方签订远期的利率合同,这样就把未来的利率固定下来了。此时,如果企业借入了一笔浮动利率的贷款,这个远期利率协议便将未来利率彻底锁定,就算未来利率再高,企业也不用担心高利率带来的高额融资成本,这种成本的节约又何尝不是一种融资呢?

(2)现在,很多企业都会选用互换交易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一般企业会先选择低利率币种进行融资,然后开始在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兑换成自己所需的币种,在选择合适的时间,把需要还款的币种换回来。

比如,企业可以选用固定利率替换较低的浮动利率,来降低融资成本。

而如果企业现有的负债固定利率很高,或者融资成本过高难以偿还时,便可采用利率互换,这样会大大降低中小外贸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3)可转换债券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衍生金融工具。这种债券包含两种性质。当股票价格下跌时,企业可以不进行股权转换,继续持有债权,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股价下跌所带来的融资损失。但如果债券持有人不行使这个权利,那么本企业就会大大增加财务负担,这样又会增加融资的困难。所以,企业可以收回一些可转换债券,鼓励持有人进行债券转换,进一步减少资金流出,还可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3.重点扶持民营资本融资市场

时至今日,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然而,中国的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国有资本仍然是绝对的主导,这使得民营资本很难进入银行业领域,门槛过高。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通过正规融资渠道得以满足,被迫转向所谓的非正规金融渠道,从而造就了大量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游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股票等领域的泡沫经济以及民间投资总体效率偏低,结构严重失衡。脱离监管之外的民间金融处在真空状态,不受约束,正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当央行收紧信贷之时,民间金融就变得异常活跃,很大程度抵消了央行的操作。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公司理财;理财手段

一、引言

罗伯特・弗罗斯特指出:“所有的守旧或创新都源于逐利的动机”。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风暴恰恰验证了这个道理。正源于趋利的动机,美国政府、金融与按揭机构、房地产商在本世纪初演绎了一场世界范围的风险大戏,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堪称百年不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这些惨痛的教训无疑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本轮世界经济刚步入复苏之期,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理财业务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理财概念

公司理财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行为。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从财务预测到实施财务目标的过程;从静态角度看,它是经济管理行为。因此,公司理财的概念一般描述为:公司理财是公司理财主体对公司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实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并采取各种措施、手段等以实现公司理财目标的行为或过程。

三、理财的必要性和意义

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不顾发展现状、盲目扩张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重视财务管理理念的培育、提升才有可能渡过危机,在危机过后才能迅速进行战略调整,尽快步入发展通道。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继续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实现中央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因此,越是在特殊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规定,强化财务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保持企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措施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金融危机认识的不断深入,对金融危机预测的难度、爆发的概率、爆发的频率和爆发后产生的危害等的研究会不断深入,而企业也需要一套系统、完善、运作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那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如何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呢?为应对这次危机,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金融危机下,现金的重要性更为企业所重视,而“现金短缺”也就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

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应妥善处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关系,倡导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强化资金计划管理,增加现金流入,控制现金流出,保障资金安全。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三)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塑造、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竞争力

财务竞争力的塑造和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外界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收缩规模、降低产能、产品和服务结构调整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企业财务竞争力。敢于发现、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思考对策,采取相应措施。

五、主要理财手段

简单来讲,“企业理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证资金安全,规避资金风险;二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三是促使资金最大限度地升值,即“钱生钱”。归结起来,就是企业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的有机结合。在多年的财务实践工作中,笔者总结出如下理财方法:

(一)利用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进行无风险套息

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是指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汇票,经过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贴现申请人的过程。由于汇票的实际付款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因此该业务作为银行资产中的票据贷款项目来记录。在贴现过程中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就是贴现率。贴现率实际上是作为变相的贷款利率而存在的,当出现了贴现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的情景后,企业便可通过贴现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再将所获资金按较高的存款利率存入银行,即可获得无风险的套息收益。

例如,A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开一个对公账户,存入期限为半年的一亿元存款,然后找另一家企业B(可以是自己的下属企业或关联企业),A作为购买方与B签订一个1亿元左右的贸易合同。A以上述1亿元存款做抵押,可以从银行开出一张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假设此承兑汇票的面额为1亿元,B公司拿着该汇票到第二家银行去贴现,第二家银行根据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公司B。上述套息过程的收益为:首先是A公司在第一家银行存款1亿元,存款期限是半年,年利率为1.98%,半年后获得的利息为99万。B公司按1.2‰的月利率向第二家银行支付贴现利息,折算成半年期利率1.2‰×6=0.72%,即贴现利息为72万,其间支付手续费0.5‰,即5万。由于票据贴现和存款几乎是同时完成的,该过程可认为是以77万元的成本获得1亿资金后,再将1亿资金存款半年,整个过程获取22万元的无风险收益。这种变相的资金套息行为的半年收益率为22/77=28.57%,折算成年收益率高达65%。

(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为满足持有外币资产的企业外汇理财需求,多家银行推出了与汇率挂钩的理财产品。那些在账户上有短期沉淀外币资金的企业,可通过这种理财方式让闲置资金不断滚动,从中获取较高的存款收益。然而,选择外币理财,同时必须考虑人民币升值风险。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17.6%,有外贸业务的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人意料地创出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使得企业和相关机构愈加重视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银行推出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与企业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的人民币兑外币汇率,这样可让企业锁定汇率风险。

例如,某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出口货款500万美元,该企业需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但同时该企业需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的货款。此时,该企业就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3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万美元,买入相应人民币,3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入500万美元。通过上述交易,既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又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进行税务筹划

在现代社会里,国家为了公共建设或均富,要求个人和企业必须对社会分摊责任而缴税。而由于实际征税可能会有不合理的现象,因而产生节税的需求,可以通过经验与熟知法律知识,合法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纳税负担的减少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这种纳税负担的降低,可通过税收筹划来实行。

例如,有外贸企业与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生产型集团公司,可通过关联企业间合作,减轻企业间的整体税负。由于生产型企业与外贸企业出口政策的不同:生产企业计入成本的是征、退税率之差与出口离岸价(FOB价格)的乘积;外贸企业是征、退税率之差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收购价格(不含税)的乘积,因此若将自营出口改为按FOB价(视同含税)销售给集团下属贸易公司出口,将能减轻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

(四)选择融资租赁

动用企业自有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是传统的资本筹集方式,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而租赁不需要动用长期资本投资,只需按期支付租金便可得到所需的资产。使得承租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支付一定租金后便可获得设备的使用权,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此外还有利于避免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升会使设备的价格升高,由于租赁合同一开始就将租金固定下来,并不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这样可避免由于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所造成承租人的损失。

(五)规避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为规避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可以选择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面对钢材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只能是无奈地接受,只有少数企业在利用期钢进行套期保值。因此有必要普遍提高国内企业的认识:套期保值是降低钢材价格波动风险的必要工具,也是国内企业面对国际竞争必须迈出的一步。

例如,2009年12月15日,螺纹钢主力RB1005最高价为4438,钢铁企业为了减少将来钢材价格降低的风险,在生产出产成品之前就可以4438元/吨的价格出售钢材,而2010年5月14日钢材现货价格为4380元/吨,通过期货合约可提前锁定收益,规避了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Z].2009-04-09.

2、郝成林,赖鲲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竞争力研究[J].科学决策,2009(4).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ERP 流程规划 控制体系

ERP系统是大型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ERP系统的实施必然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机制、控制流程等产生全面的影响,基于外贸企业经营的需要,全面或在一定范围内采用ERP系统加强企业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因此将企业财务管理思想与ERP系统的流程紧密结合、提升企业内控水平成为ERP系统实施的主要目标。本文着重于从ERP系统的流程设计出发,结合本企业实施经验探讨在ERP环境下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 基础流程规划

ERP系统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过程,在当前各外贸业务的ERP系统实施中,基本处于整合当前企业资源的第一阶段,业务与管理流程的整合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对外贸企业而言,ERP系统实施的流程主要涵盖了外贸业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企业办公、决策支持等,其中在ERP实施第一阶段处于核心地位是外贸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流程的整合,其整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一体化运作的效率,也是未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基础。

(一)外贸业务流程规划

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因经营产品、客户、地区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异,但依然有较多的共性。一般而言,外贸业务包含报价、成交、签订外销合同、组织货源、签订生产(或采购)合同、生产或采购、成品出入库、储运报关、资金收付、核销、退税等过程。上述流程的组织及管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外贸企业不同于生产企业,其业务细节受客户、地区影响较大,系统中过于体现细节将难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变化。因此,在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规划中,依据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需要,在业务流程中选取了合同签订、生产与采购、储运报关、资金收付作为业务流程的重要节点,进行较为细致的规划与设计,以下笔者以所在企业业务流程为例,简要进行介绍。

1.报价成交

外贸业务的起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一般以报价成交开始,也有跳过该过程直接以签署合同开始的。基于此,外贸企业业务流程规划中仅仅将报价、成交过程作为一个业务人员用于辅助测算的工具,并不作硬性的条款与审核控制,系统为业务人员报价提供汇率、退税率、历史成交与采购信息、费用水平预测等资料辅助决策。如某报价经客户同意而成交,则该部分数据可为后续流程所使用,否则仅仅作为历史数据存档备查。

2.外销合同

外销合同决定了外贸业务的销售价格与数量,ERP系统中的外销合同,包含了实际业务中和外商签署的实际出口合同信息与相关的成本测算信息,系统中资金和物流控制,均以此为基础。因此业务人员必须录入真实合同中的关键数据,如客户、贸易国别、价格条件、付款方式、付款计划、合同金额、采购明细预算等,为提高效率,业务重点数据必须录入,后续控制所需数据可稍后补录。

依据合同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出该合同项下盈亏指标,按审批权限递交审批,合同必须经过审批后方能生效并提交签署,对部分符合预设条件的合同,系统设定自动审批通过。合同条款变更时,必须修改合同信息重新提交审批。

此处合同管理实际是对应财务管理中的 “事前预算”部分,依据该部分内容系统按合同与具体款号商品生成盈亏预测表,涵盖按商品计算的利润指标,后续经济事项均以此为基础进行审核与控制。

3.组织生产与采购

外贸企业生产组织与物料采购所需一切单据,均须以外销合同为基础生成。业务部门提出物料采购的建议供货方与价格,采购部门负责具体采购,并登记料件入库、耗用、商检、测试、交期等信息形成物料采购流程信息,反馈业务人员以供安排生产或出运。同时依据建议采购量、采购与实际采购的价差、交期延误率等指标形成采购部门的考核数据。

采购过程中的价格与数量及其耗用信息全程均由系统按外销合同信息进行比对,如超出合同预算的合理范围即发出预警信息,并要求必须提交审批,该部分的控制对应财务管理中的“事中控制”。

4.成品出入库

基于外贸企业业务特点,成品出运实际为由供货商直送码头,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出入库过程,因此该部分在系统中以登记相关信息,打印出运所需单据为主,并不作审核控制。

5.储运报关

该部分主要为单储部门依据业务信息制单及复核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储运报关流程中单据处于核心地位,其准确性决定了业务后续事项的顺利与否。故而在此节点,系统强化了数据核查与流程管理,保证业务数据与单证数据、实际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并对报关、收汇等单据建立分类跟踪预警体系,形成储运进程、单据流程的一览信息,提高单储部门的管理效能。

6.资金收付

外销业务资金收付主要包含收汇结算和国内结算,与财务部门的关联度较大,故该流程与财务流程紧密相关,主要置于财务流程中规划,与财务流程相对独立的主要是结算核价过程。

所谓结算核价,即是成品出运后,供货商依据采购或加工合同向外贸企业收取货款前双方就成品加工或采购的价格作最终确认的过程。存在该过程的原因主要为采购及加工过程中,因工艺、设计缺陷、单耗变化、客户要求改变等原因导致实际成本与合同发生差异而需要重新确定成品采购单价。外贸业务的核价,是对此前业务成本信息的汇总,在业务流程中实际处于“事后决算”的地位。相对外销合同而言,核价单所需信息要求更为准确详尽,系统按合同、款号、商品种类等汇总在此之前发生的所有成本与外销价格信息,由业务人员与相应数据比对后修改确认。分类采购单价、费用水平、单耗、单品利润、相关在产品成本预算等主要控制指标均在合同范围内自动生成,并作为供货商开票结算的依据;否则,则需按权限提交审批或重新核价。

7.核销、退税

核销与退税属于业务流程的后续流程,不影响外销业务进行,但对业务利润的实现有实质性的影响。核销主要涉及报关、收汇、出运等单据的汇总比对,退税主要设计报关、结算数据的比对匹配。该流程主要以纸质单据的手工匹配为主,信息系统对其效率的提高帮助并不大,故而该部分流程任务主要以单据匹配结果数据导入及差异分析为主,确保后续业务核算中退税金额与实际入账金额一致。

(二)外贸财务流程规划

财务系统的设计首要原则是遵循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相对而言财务系统的流程较为标准化,以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报表体系为主,结合业务流程获取相关信息,为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事实上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具有较大不同;业务流程有一条明确的主线,所有的子流程均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以线性管理为主;而财务流程则具有模块化的特点,针对一个管理目标,形成了多个管理流程,不同流程间并不必然具有联系。因此,本文不再就凭证、账务体系介绍财务流程,而就外贸企业为实现特定管理目标而设的若干主要财务流程作概要介绍。

1.资金流程

本流程的主要目标在于资金流量管理,结合了预算管理的部分理念,按资金流动的不同性质,分为流入、流出、结存、计划等4个主要的子流程进行操作,其中计划流程贯穿始终,起到数据采集与分析的作用。

对外贸企业而言,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为外汇收入,外汇权益的产生源于商品报关出运,因此该流程的起点为业务流程中的储运报关。由单储人员管理信用证、制单、交单、收汇登记,业务人员分拆认定,财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制证。主要控制点分为收汇计划、收汇认定、逾期管理、数据修正等过程。流程中依据业务储运状态、收汇方式、各节点时间属性等自动生成不同的管控数据,并随业务进程的变化动态更新,实现从总体至明细,按客户、合同、运编号、国别地区等不同维度收汇执行情况的管控,分析差异,提供业务操作及决策依据。除收汇外,其他资金流入按其重要性也分别建立管控流程,如信贷资源、国内收款等,在资金流入流程中,贯穿始终的是计划与执行情况的配套管理。

资金流出主要为采购款和费用支付等,该项流程的起点为申请人提出付款申请。为防范风险,本流程控制点适当前移至付款依据,即由申请人在付款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付款申请,在各审批点根据不同的付款依据提供相关审核信息,辅助审核人决策。本流程的重点在于付款依据上,针对发票、合同、协议等付款依据分类,分析相应的数据需求,将其置入付款申请中,在不增加申请人工作量的前提下,实现付款的链式管理。系统按照历史数据及业务员付款信息、单证系统交单信息、储运信息及其他相关的资金类信息预测未来某一时点企业资金状况,设定预警指标,就未来资金状况超限提出警示,为企业相关人员制定资金使用或筹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资金结存主要为存款分布及使用状况等,受限于银行数据实时获取权限尚未开放,当前仅能通过导入银行数据,按日就银行存贷款信息形成一览表、总资金变动图、分银行、币种资金变动情况,并通过汇总历史数据,生成存款状况、汇率等数据的历史变动图表。

2.往来流程

(1)国内往来

国内往来管理流程的核心是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与监控,预防坏账风险,由此目标出发,将往来管理流程分解为基础查询、账龄分析、原因分析、信用额度管理4个子流程。

基础查询侧重于数据获取,按考核单元、部门、客户等主要核算项组合统计分析国内往来情况,该查询又分为业务数据查询及财务数据查询,查询结果分析可逐层穿透,直至原始单据,在任一穿透过程均提供财务与业务数据的比对,分析差异并查明原因,保证后续分析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账龄管理主要侧重于当前往来款形成的时间分析,针对核销后的往来数据,按预设的核算项统计超标往来项目,并向特定人员提供预警信息。

原因分析,重点关注往来的历史形成,提供相应的明细信息,并可直接人工查询。

信用额度管理,即依据历史交易情况,针对某客户或业务人员设立一定的信用额度,往来欠款记录必须限定在额度范围内。该流程主要包含信用额度的计算及额度使用状况动态管理。

(2)国外往来

国外往来主要为收付汇管理,该流程贯穿于整个业务与财务操作进程中,其中财务部分主要为制证与往来分析,包含基础查询、账龄分析、分拆认定管理、汇差处理等。其中基础查询与账龄分析类似于国内往来管理,不再赘述。

分拆认定管理主要为复核外汇收支与对应合同、储运编号的分拆认定情况,其准确性决定了收入及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同时可以按合同、储运编号、客户等考核项反映应收应付状况。

汇差处理主要为外汇实际收付日与记账日、损益认定日之间由于时间差异导致的汇率差,按往来账与成本收入入账时的数额追溯调整。通过自动化处理极大的降低了追溯原始会计记录的工作量,提高了汇差认定的准确性。

3.库存流程

因外贸企业主要出口业务基本都属于零库存业务,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动态管理库存的进销及结存状况,及时发现库存流转中的异常情况。

国产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工厂间调拨或直接销售,其管理流程始于业务部门的采购预算,生产类材料的管理包含于采购预算、订单采购、入库、耗用、核价等业务流程及收受及开具发票、账务处理等财务流程中,其管理全程采用预算管理模式,即以预算单全程控制订购、耗用及结算情况,按合同号、订单号、商品等核算项跟踪购入原材料的预算、使用、结算、结余、单位用量情况,在各个业务环节设定预警指标,对超量订购、超预算耗用、超期未用材料进行预警及监控。

进口原材料管理主要用于进料加工,其管理流程始于外销进料合同,其流程类似于国产原材料,所不同的是基于进口材料手册核销的需要,系统中按合同号、手册号建立进口原材料台账,跟踪进口材料的预算、进口、付汇、使用、结算、结余情况,并设置进口材料分摊子流程,将合同项下进口材料分摊至对应运编号项下,并按实际付汇汇率折算出进料成本直接或追溯计入相关出口运编号项下,同时设定预警指标,对超期未分摊、未核销的进料进行监控。

成品管理主要用于出口销售及国内内销,基于外贸企业成品零库存的特点,该流程相对简单,按合同号、运编号、考核单元等维度统计成品的购入、结算、结余情况,设定预警指标,对超期成品进行预警提示。

4.损益流程

损益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构成部分,经过需求分析,外贸企业损益管理的主要维度为损益区间、利润中心、考核项。

损益区间是指参与分析的损益数据所处的时间段,时间段可以是时间段、月份列表、年度列表等。利润中心指损益的核算项,可以是公司、业务部门、业务组、业务员、客户、合同号、运编号等。考核项指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等,损益管理的基本途径是针对上述维度分类组合,形成所需数据源,通过表单化形式显示,就数据结果分类统计,并可查询数据明细直至凭证,形成类似下列主要损益管理流程:

(1)就设定时间按考核单元、客户、运编号、合同号、业务类别分析: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出口、换汇成本、单位利润、进口、投资收益、内销、费用的构成状况、收汇情况、国内往来情况。

(2)就本年所有月度按考核单元、客户、运编号、合同号、业务类别分析: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出口、换汇成本、进口、投资收益、内销、费用、收汇情况、国内往来情况的构成状况。

(3)按杜邦方式建立先整体后逐级明细的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包含产品、客户、国别、资金、销售、利润、利润、留存利润、在手业务、工厂结算等内容;结合业务信息,按考核单元分析本月报关、本年报关、本月财务出口、本年财务出口、工厂未结算报关金额、未收汇金额,并可实现逐级查询。

(4)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包含资金、利润、销售、趋势预测及经营性指标、财务指标的同比、环比分析。

(5)按业务完整性原则决定业务利润考核,按不同业务类型设定单票业务完成标志,依据考核区间将已完成业务生成业务考核数据,同时将未完成业务结转下一考核区间。

上述管理流程可基于基础数据源任意组合,以满足不同的管理目标。

财务流程的设计,实质上分为基础数据流程与财务管理流程,基础数据流程的任务是与其他业务流程相对接,获取其他业务流程数据并进行财务加工,形成符合财务规范的数据结构,生成符合标准化的财务报表;财务管理流程则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特定的管理目标而设置,其核心是对全系统的数据进行组合分析,按管理目标进行再加工。

二、控制体系

ERP系统的控制体系设置,实质上是基于管理目标,对相关流程中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并进行预警。控制体系随企业管理目标的变化而不断修正,本文仅就当前外贸企业已建立的若干管理控制体系做简要介绍。

(一)管控模型

笔者梳理出适应于外贸企业当前管理的5大管控模型:

1.实现财务控制点前移

(1)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使用价值。

(2)ERP系统依据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经验,在业务流程中设定财务控制预警点。

(3)通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业务数据,按照提前设计的财务管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警,实现在线的财务监管和财务干涉,实现财务控制点前移。

2.成本预算、票据管理、资金控制模型

(1)合同签署时制作《预算单》,实现单品成本预测和盈亏预测。

(2)结算时,在预算单的基础上制作核价单,实现预算与实际两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3)对单耗和加工成本进行控制,对待生产、待采购部分,进行可能单耗和成本的预测。

(4)确定和供货商的结算方式,从而确定双方往来票据金额和应付款项金额,并以此数据作为控制额度,实现对付款时的智能控制和催票管理。

3.基于单项业务的销售费用预算和控制模型

(1)通过《合同盈亏预测表》,预估直接销售费用,如国际运保费、国内费用等。

(2)在实际费用支出时,与预算进行比对,并根据控制模型自动预警或强行止付。

4.单项业务资金风险控制模型

(1)基于单项业务,自动进行资金盈余的计算和控制,如果单项业务的资金盈余小于0,则自动预警或者强行止付。

(2)单项业务资金亏损时,可使用考核单位滚存利润支付,在保证资金风险控制的同时,保证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

5.经营驾驶舱决策模型的建立

总结和提炼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围绕进出口业务量、资金、库存、利润核算等关键指标,实现时间、部门、客户、国别多维度的分析。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不同层面的决策分析内容。

(二)进销存管理

1.销售管理

综合ERP中的报价成交、订购、发运、开票、收款、流程的完整销售流程,区分普通销售、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直运、零售、销售调拨等多种类型的销售业务,对销售价格和信用进行三维管理,形成销售及信用管理网络(见图1)。

通过基于销售订单的全流程预算管理,监控订单进行过程中的利润水平变化,及时对利润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变动进行预警;同时以订单为核心,对其相应的票据、应收、资金状况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应收应付款项的发生与实际权益的变动相一致,避免因代收代付、委托收支、预收预付等经济事项导致的或有经济纠纷。

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包含了从询价、订货、到货、入库、开票到采购结算等流程,区分普通采购、受托代销、分期付款、直运等多种类型的采购业务,对采购价格进行严格控制,对采购时间进行精细管理,对采购单据进行上下追溯,形成采购管理网络(如图2):

其管理核心是控制采购成本、管理物料周转进程,动态监测采购进程中物料、票据与资金的匹配状态,监控采购成本异动,通过物料与票据周转进程严格控制预付款,并随时与采购进程比对,保障资金安全。

3.库存管理与核算

外贸企业业务以零库存出口业务为主,故对存货的管理要求相对较低,仅需满足企业日常出入库、盘点、调拨、耗用等业务需要,并对库存量、库存成本、周期盘点、库龄进行实时反映和监控。财务主要从资金的角度管理存货的出入库业务,核算企业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结余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入库、耗用、结存和资金占用情况。按存货、部门、仓库进行核算,支持多种计价方式,自动进行出入库成本调整,处理各种异常;自动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形成完整的存货账簿,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为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供管理基础。

(三)流动资金管理

1.管理模型

实现流动资金管理的流程模块主要涉及以下8项流程:(1)账户管理:银行账户与内部核算账户管理。(2)票据管理:对票据的购置、领用、作废、报销、催办等进行管理。含对托收单据、承兑汇票、信用证、保证金等各环节进行管理。(3)融资管理:对贷款、贴现、保函、背书、信托资金划转等进行管理。(4)结算管理:内部结算、外部结算。(5)资金成本核算:针对筹资支出,核算各级核算单位的资金成本。(6)额度管理:对客户、各级核算单位实际资金额度进行管理。(7)资金预测:汇总资金收支预算情况,预测未来资金状况。(8)资金决策及报表管理。上述流程最终形成资金管理网络(见图3)。

2.主要控制手段

(1)付款计划包括:对应付款、预付款、应付票据等应付款项及工资和应付费用进行综合管理,并对所有付款事项进行控制;对编制预算或事先预测的付款项目,提供实际付款金额和预算金额的比较,并进行控制;对超预算的付款事项进行预警管理;依据历史现金流出信息,预测未来以日、周或月为单位现金流出;应付管理模块中对供货商账户进行控制,提供账户分析、预警报告、逾期清单以及灵活的信函功能,提供多种形式的对账单和账户清单。

(2)收款计划包括: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出口退税以及其他应收款的综合管理,并对所有收款事项进行反映;建立账龄分析制度和坏账确认、收款确认及催账机制;提供历史的现金流入信息,并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入;结合应付的现金流出管理,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3)资金头寸管理包括:实时查询企业内部各级核算单位资金存量、资金来源及分布管理;集成账务系统、资金系统、应收/应付系统、业务系统相关流程数据,实时查询资金成本并计入相关考核单位;对外建立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数据处理的接口,及时接收汇率、利率、资金变动等外部信息,及时核对账务与实际资金信息差异。

(四)审批管理

外贸企业审批流程应与用户权限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从逐级审批权限,同级业务员不得互相修改查询他人数据。

系统按其业务部门、业务员、合同号建立索引存放数据。实现数据的灵活输入、输出和处理,并按层次性数据设置权限。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员间不能互访数据,但上级可访问下级(部门、人员)数据,所有者可访问其合同执行的后续数据(单证、核算等);设有部门经理、主管经理签字权限,签字后数据将不能进行删改。

系统按其审批性质分为业务审批(合同协议审批、外运单审批、核销单领用审批)、付款审批(出口费用付款审批、内购货款付款审批、进口开证审批、进口付款审批)。业务审批实际上涉及到业务的各个环节。

对同一合同、单证或付款等内容,可同时进行多人汇审,并签署个人意见。

审批功能设置时除考虑到职务上的差别,还应考虑到不同人员审批金额与审批类型(不同类型的合同、不同性质的付款)的不同,比如超过部门经理审批金额上限或换汇水平的合同会自动转交上级主管审核。

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设定自行定义审批内容,在各个审批环节,分析其审批所需信息,提供迅捷的快捷查询功能,浏览历史业务信息、客户往来信息、成本盈利水平比对信息、预算与实际进程信息、资金信息等等,为审批人作出准确判断提供信息保障。同时依据预设的风险管控条件,在单项业务的各审批环节自动提供风险提示信息,如委托付款、代开发票、超限额付款等信息,将风险管控贯穿于整个审批流程中。

(五)决策分析体系

通过建立的决策分析体系,使经营管理层可以及时、准确地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有效分析,以此评价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绩效、财务风险、获利能力等,实现控制点的前移。

ERP系统提供自定义功能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各个业务环节、业务内容的动态实时的进行数据挖掘、取、汇总,以及时、准确地进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动态实时地获得企业的真实经济运行状况。

基于此管理目标,系统建立了KPI(绩效管理)分析体系,基于ERP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外贸企业可基于不同的管理目标快速制定出基于自身企业管理体系的KPI分析体系,如:财务比率分析(标准财务比率、理想财务报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多期比较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趋势分析等。

通过上述KPI分析体系模版,以杜邦比率分析、企业绩效评价、获利能力评价、成本差异、异常财务指标、现金流量分析为手段,建立决策分析体系(见图4)。

在外贸企业的ERP系统中,财务系统具有核心地位,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数据归集与处理中心,一个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在ERP环境下的企业商业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并对企业成本领先战略体系和全面成本管理系统予以保障。作为企业谋求新市场条件下竞争优势的先进管理手段,ERP系统所涉及的方面和应当实现的目标是不断扩展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开发、保持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研究,2010年1~4期.

[2]国家经贸委改革司.中国企业集团制度创新案例精选.

[3]曾毅.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大全.

[4]赵松涛.SQL SERVER程序设计.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范文第4篇

我国的国际贸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有效的强化和提升,进而使得我国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倾销和反倾销是国家贸易中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应对需要提出对应的有效策略。

一、我国反倾销的应诉的现状

我国的社会市场处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其很多产业是处在起步和逐渐完善的阶段,产业结构需要提高优化程度,其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低。在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如何面对激烈的国际经济形势获得国内市场的有效生存,是对我国经济体系的良好发展就有重要意义的。目前众多的民族产业被国外实力强大的企业竞争中,失去了国内市场的先机,也对国内市场进行了倾销,使得国内的众多民族产业遭受到了不合理的严重损害。如何对这些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法律保护措施,使得反倾销保护为我国民族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需要进行研究的。反倾销在短期内保护国内民族产业的生存,在长期上可以获得国家经济避免受到国外经济的侵蚀和形象,是一个长期和短期利益相互密切的关系。

二、我国对反倾销的应诉面对问题

(一)政府主体向企业主体过渡需保障

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一个不断在广度和深度进行扩展的发展过程。对存在的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在过去一直是由政府行为进行协商来进行解决。但随着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出口主体的协议和诉讼成为了主要的解决途径。国际贸易中的倾销和反倾销问题,是我国贸易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此类问题的应对策略,对整个国际贸易市场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也可以对我国的各类产业形成良好的保护机制。同时也是对贸易摩擦从政府之间的磋商解决向着外贸企业自身作为主体形象解决的一个有利的过渡保障。

(二)对倾销和反倾销定义需要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对倾销问题进行了原则的定义,首先,国内的产品价格远远低于产品转移到另一国家市场的销售价格,价格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样行为被称为一种倾销。其次,倾销的产品和进口国家的产品有着实质性质的相同,并对其进口国产品工业有一定的侵害,造成其进口国产品受到了不良的竞争威胁。最后,倾销与损害存在着结果导向的直接联系,当一个国家在向另一个国家进行产品贸易中,出现以上的原则时,则进口国家是有权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有效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国际贸易间的保护行为的。进口国通过提高产品的反倾销税幅度,同时,也利用反倾销法案对国外出口国对本国家的产品进行倾销抵制,以及也从各方面展开多项举措对国外出口国进行相应的反倾销措施。

(三)对国际间倾销法案要提高认识

目前世界各国对倾销的相关法案都相对的类似,我国法律在对倾销进行行为定义,是从200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开始制定的,对一个国家和区域对其产品在进入我国市场后,采用侵害国内产业利益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得产业的实质遭受到侵害,国家是可以对其进行反倾销措施的,因而把这种侵害行为有效的降低。同时,也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也相应的指出,进口产品在使用倾销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其国内原有产业进行侵害使得遭受实质上的威胁,进而对国内产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阻碍行为,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其倾销行为进行认真的调查,得出与之有针对性的反倾销的措施来进行产业保护。同时也规定,倾销是国家贸易中进口商品以远低于正常商品价值的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行为。

(四)对倾销指控案进行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虽然我国加入WTO 的时间还较短,但很多问题必须要及时的面对和解决。目前国内面对倾销的应对经验存在很多不足,使得国家以政策性的防治倾销行为发生为主。但随着国家贸易的深化发展,贸易指控案中的倾销类案开始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如何从被动的面对开始进行主动的还击是我国对外反倾销需要提高的测量,需要对国外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规避和解决,使得国外的倾销行为获得有效的抑制。

三、国内反倾销需要的应诉策略

(一)政府需要进行指导和协调

我国反倾销措施需要政府主导的对相应的各方面进行机制的保障和完善。目前,商务部已经成立了公平贸易局对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行为进行有力的应诉工作,使得反倾销在政府主导上获得了一定的加强。外方的反倾销政府需要设计到多个行业和多部门的信息资料收集,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使得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母犬商务部通过各行业和各部门间的协调,对应诉企业进行倾销相关的资料信息整理和收集,使得反倾销的调查等方面工作可以提高针对性的效果。我国政府在建立反倾销应对方法中,对组织协调机制进行了重点建立,使得反倾销案件的被告开始对倾销企业进行追责,使得政府被派出了反倾销应诉中的主置。政府开始在反倾销中处于一个知道和协调的位置,使得宏观管理上对信息沟通等工作进行了各层次和各角度的整体保障。目前国家商务部在成立的WTO相关事务部门中进行了反倾销职能的强化和建立,获得了有效的实践效果。

(二)企业需要积极主动面对

企业作为倾销行为中直接受到影响的单位,需要合理的面对反倾销行为。要在思想上进行足够的重视。通过传统的应诉方面的被动演变为一种主动,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在对国外反倾销投诉中,对其自身的正当权利需要积极提高应诉的能力,不能被动的接受。需要国内企业,在对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准确合理的收集,使得相关的数据能够完备,证明自身的产品并不存在倾销的行为,也不符合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倾销行为的定义,使得实质性的定义损坏被驳回,获得产品在这一国家或地区最大利益的保护,进而把相应的税款降低,使得倾销投诉无效。

(三)对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要进行细致研究

需要对自身面对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的建立和合理的规划。要对国际营销理念进行认真的研究,进而制定出对其进入国家或地区存在较大价格风险的不正确营销因素的有效规避,是的价格功能被降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整体速率处于完善阶段,并没有全局性的完整考量,使得跨国营销策略受到了多种缺乏长远性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在面对国际营销中的价格策略存在不正确以及不合理的安全。需要对策略进行认真研究和调整,得出适应当地特点的战略方案,从根本上避免反倾销行为的发生。需要企业在思路上进行一种优化和发展,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足够认识,并制定出严格科学的营销组合战略,使得在保持自身产品成本优势的同时,获得相对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位置。把自身低成本的优势合理和有效的发挥到最大,获得战略调整的有利先机。

(四)企业要进行国际化的财务制度建立

我国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获得与国际间贸易各方面的有效接轨。需要在财务制度上突破传统意识的约束,使得财务制度获得国际化整体的提升。在反倾销的案件调查中,需要企业对会计资料进行一个严格和系统的提供,并从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有效性和价值性的判定,随后开始对其的出口产品的真实价值进行一个判定。当这个出口产品的真实价值远远低于在进口国销售的价格后,其真实价值存在超过规定的差额,及对整个反倾销的案件处理产生不利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应诉方上获得一个先机的失去,基恩人使得整个反倾销处理走向发生不利影响。需要企业从产品的生产初始环节开始,对企业的各个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的准确记录,获得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保障,使得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面对国际市场的发展,自身的财务制度获得完善,并进行一个国际化的系统和全面的整体发展。使得在通过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后,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一个严谨而全面的市场化的运作,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和客观的运营成本关系,进而把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中最合理的市场地位得到全面的体现。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一个相对独立和自主的经营保障,从而获得市场上有利的环境支持,为关税的降低和公关效果的建立获得一个相对公平的状况。因而,企业财务制度的国际化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影响是直观的,也是对企业在面对反倾销问题时,可以有效的保障自身良性经营权利的一个重要基础。

外贸企业财务制度范文第5篇

一、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概念

所谓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是相对于原来要求出口企业的出口发票、出口报关单、外汇收汇核销单、外贸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和税收出口专用缴款书等齐全后,连同相关电子信息向国税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税而言,允许申报电子信息而不再需要申报退税原始凭证的申报方式。它是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退税进度,提高办税效率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出口退税申报管理方式。这种申报管理方式的特点是强化电子信息,弱化纸质单证。需要说明的是,弱化纸质单证并不是取消纸质单证,对于纸质单证的管理还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在试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初期,还是需要申报纸质原始凭证,只是可以延缓一定时间后再予以报送。

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基础和要求

以无锡市局为例,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并且目前仍然使用的出口退税申报方式是出口企业必须在收齐上述纸质凭证后,按月到国税退税机关进行申报退税。退税机关在受理申报资料后,先对有关纸质凭证进行人工对审,即申报资料是否齐全,退税凭证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有敏感地区或其它疑点的货源等,然后再计算应退税额。退税额的计算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根据申报资料汇总后人工计算确定,后来通过计算机审核,并逐渐增加了对相关的报关单、税收出口专用缴款书、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等的电子信息进行比对后计算退税。从这个过程来看,出口退税的申报、审核的重点已经逐步由人工审核纸质凭证转向相关电子信息的计算机审核,由此可以看出最终实现出口退税的无纸化申报也是趋势所然。但无论采取什么申报方式,都必须保证退税审核的质量,并且尽可能避免骗税情况的发生。因此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才能实行,而最基本的条件是正确、畅通的电子信息通道;比较完善的出口退税申报审核系统,当然还有必要的追缴保障机制。诚信纳税、依法申报的社会环境是无纸化申报的基础。

三、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可行性

互联网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电子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电子信息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特性比传统的纸质凭证更具优势,更贴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将出口企业与海关、国税退税机关之间电子信息的瞬间传递成为现实;金税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发展,使偷骗税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建设中的外汇电子收汇核销系统也将与国税机关联网。这些已经基本上构筑了一个出口退税审核所需的电子信息渠道。

近年来,国税退税机关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发的出口退(免)税信息申报(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为出口退税的无纸化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依法纳税、诚信纳税观念的深入,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已逐步形成,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

与原来的出口退税申报方式相比,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纳税人的申报质量要有较高的要求。原来的申报方式的优点之一就是,通过对审核疑点与纸质凭证的核对,解决部分责任心不高的企业申报质量错误。如果实行无纸化申报,则没有纸质凭证可供核对,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的申报质量。

2、进行出口退税审核的有关电子信息还需要补充和完善。如外汇收汇核销单的电子信息目前还没有。

3、有关电子信息丢失或与实际不符,需要有畅通的渠道给予补救。从目前的电子审核情况看,无论是报关单信息还是专用发票认证信息或是税收(出口)专用缴款书信息,都存在不明原因的丢失或是信息不符的情况(非申报错误),由于这些电子信息是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不同的部门,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海关、外管局、国税局等相关部门协调一个解决办法,比如报关单函调、货源函调、专用发票(专用税票)协查等等。这些办法目前已有,但是不是很完善,各地执行不一致,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尤其突出。

4、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系统尚需完善和稳定。我们目前的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系统还没有外汇收汇核销信息,以后如果要增加外汇收汇核销信息的审核,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系统则还需要完善和稳定。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目前只能在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四、现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试点企业的情况

仍以无锡市局为例,现行试点企业的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采用的方法是:即企业可以申报相关电子信息齐全的退税资料,相应的退税纸质凭证可以在退税申报的三个月内收齐后报送退税机关,外汇收汇核销则采用半年度或一年按出口总额核销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对于这样的管理方式,国税退税机关也没有经验,出于稳妥渐进的原则,退税原始凭证仍然需要报送核对,只是报送时间可以延缓一点;二是按原来要求报送退税原始凭证,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可以便于国税退税机关的事后监督检查。

从试行的情况看,退税申报的进度的确得到加快,特别是外汇收汇核销方法的改变,大大提高了退税申报进度。如无锡市弘业永盛进出口有限公司,一季度退税申报率就达72.5%,而原来的退税申报率只有30—40%。这其中,企业为使退税申报进度最大化,在内部管理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提高。例如,原来企业出口退税申报主要受制于报关单,核销单等原始凭证的收集,改为无纸化申报后,则主要受制于专用发票的取得和认证的速度,因此企业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时间等内部管理制度也作了相应的修订。再如,原来在配单到申报的时间段内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可以在申报前改正,由于申报速度的加快,会影响到申报质量,因此,对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要求更高。

五、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设想

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是一种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凭工作实践大胆进行尝试的新的申报管理方式,同时在总结试点企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规范和提高。

(一)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

我们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税效率,更多地便利广大出口退税企业。因而,不能为了赶时髦而做表面文章,也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降低退税申报、审核的质量,必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

第一、符合条件的企业才可以实施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所谓的条件至少要包括这些内容:①企业出口额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②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核算规范;③三年内未发生骗税行为;④以往的退税申报质量较高、退税资料保管完好;⑤企业办税人员相对稳定等等。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允许采用无纸化申报方式。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持原来的申报方式。经过整改后符合要求的,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第二、完善出口退(免)税申报(管理)系统。目前的出口退(免)税申报(管理)系统还不是很完善,也不是很稳定。因此,在推行无纸化申报时,还是要谨慎、渐进,待以后外管信息接入,软件运行比较稳定后,再大规模地推行。

(二)结合实际,完善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管理

要在总结试点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和完善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管理制度,包括对实施无纸化申报企业认定标准管理、无纸化申报的凭证管理、无纸化申报企业申报质量管理以及对无纸化申报企业出口退税情况的监督检查等等。

第一、要制定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企业的认定标准。对申请进行无纸化申报的企业,在出口额、企业财务制度、办税人员资格、申请前的退税申报质量、纳税人的信誉等级等要制订具体的规定和标准,这既是体现阳光办税,也是为了操作方便。

第二、制订出适合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退税原始凭证的管理制度。目前来说,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不等于不要退税原始凭证,只是可以延后报送退税原始凭证而已,以后可以逐步取消退税原始凭证的申报。因此,对出口退税原始凭证的管理,还应当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当然也应该根据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的实际执行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这既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更便于以后的出口退税工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