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级大专护理专业1班~9班学生416人,均已完成学校的基本理论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课程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计划、教案均相似,师资力量均相同。按班级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99人(4班、5班、7班~9班)为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培训;另一组217人(1班~3班、6班)为试验组,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抛锚式教学法培训。两组产科护理个案考核方式相同。
1.2方法
1.2.1抛锚式教学法①创设情境:产科护理个案训练均在本校产科实训室进行,产科实训室为仿照产科病房设置的综合训练室。②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产科护理个案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③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④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个案中涉及知识的理解。⑤效果评价: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例如:个案情境:正常产后母婴的护理。确立问题:①分娩后母婴需观察哪些问题;②这些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是怎样的;③怎样去观察,如何与产妇交流沟通;④怎样护理母婴;⑤母乳喂养指导。自主学习阶段:由老师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找出产妇、新生儿需要观察的内容。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效地衔接,如产后出血的观察、子宫复旧的观察、恶露的观察、伤口的护理、新生儿生命体征的观察、脐部护理、皮肤护理、预防窒息与呛咳、喂养知识指导等。协作学习阶段:针对母婴怎样进行护理,把相关知识应用于母婴的实际护理操作中,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型练习,练习与病人交流、沟通,观察病情的方法、健康教育和产后康复的指导等;新生儿日常护理方法,如包裹婴儿方法、换尿布方法、洗澡方法、消毒脐部的方法、母乳喂养的好处与方法指导等。效果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达到本次教学的目的。
1.2.2评价项目
1.2.2.1考核成绩评价产科个案训练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分值列入实验成绩。
1.2.2.2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见表1)
1.2.3统计学方法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对照组考核成绩(83.58±1.53)分,试验组考核成绩(95.26±1.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6,P<0.01)。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英语教学;英语创新型人才
建构主义(Construcf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迸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
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关注教师、教材,学生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是他们在这种教学下形成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联系己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其目的就是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会思考的能力
一、学习是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一)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作为学习观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观点强调学习者主体心理建构的重要性、个体建构方式的自主性以及学习环境的情境性和互动合作性。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知识观的基础上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认同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三)发展不断建构的认知过程
在建构主义看来,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己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结果是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二)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
①强调有利、开放的学习环境;②强调学习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③重视学习的层次性;④学习内容的多元化;⑤学习环境的自由性;⑥教学目的的超越性。
三、用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外语教学
(一)外语学习的本质特征
这个语言体系即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有别与其所学的目标语。起主要特征是具有过度性和开放性。随着学习者对目标语体系理解的深化,中介语语法也在不断被改写、更新,以逐渐接近目标语语法。
(二)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还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的促进者和建构环境的创设者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在教学上的应用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教学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是认知的主动者,是知识与意义的诠释者、创造者、发明者以及问题的探究者;作为教师则是问题和情境的设计者、讨论沟通的引导者和协调者,以及知识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视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指导学生主动地做出合理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就教学的方式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反对知识的外部传授,强调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活动区教育、小组活动教育、集体活动教育等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与丰富生动的学习情境的互动,不断同化外来信息,并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来顺应外来的新信息,建构出新知识。就学习的情境而言,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我们的评价模式也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自于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加工学说,以其为基准的学习观与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引导者,以此达到学生在同化新信息时,能够有所创新,自主构建意义,提高认知水平,完成独立学习,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
一、传统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设计观念落后和理论缺失。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存在观念落后现状,许多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知之甚少,导致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学习结果的落后教学观。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思想理论,仍以经验为主。更有教师将教学设计等同于教案,忽视教学设计的动态过程,导致教学过程单一死板。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情感,只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方式,造成评价方法机械单一。
(二)教师教学设计目标不明确,忽视学生主体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行为主体上并不明确,在设计中以教师为主体,认为进行生物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内在发展素养。在教学设计中仍以教授内容为主,重在考试结果,没有明确此节课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学会……导致一些同学上完课后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
(三)教学设计操作性不强。教师根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过于重视设计流程与理论定义,忽视实际学习内容与存在问题,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操作性不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教师开始重视多媒体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但由于不能将所学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实际操作效果不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一)学习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建构知识意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上,接受外来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完成建构世界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是在不同背景和不同角度下出发的,老师不是统一的引导者,而是协助者。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在生物认识上的独特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认知能力,重视修正其错误。
(二)知识要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最终答案,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设解释,在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革新。知识在具体问题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尽力开展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学习,从而积极构建生物知识的现实社会自然意义。
(三)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组成的网络结构,学习者从网络任何一点都可进入学习。因此,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协作学习,教师通过进行小组合作等协作学习展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理解,构建一个更全面的生物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几个生物教学设计方法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设计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为学生对知识进行构造概念框架,主要教学设计环节为: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时,先要围绕此主题进行知识框架分支构造,了解都需要学习应用到何种知识,明确其在此章节“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中的作用。然后根据知识目标确立问题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进入情境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思考、自主实验并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探索出结论。最后教师、小组、个人分别进行学校效果评价。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抛锚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到真实环境中感受,获得经验,主要教学设计环节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如在学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时,教师先和学生谈论酸奶,引出酸奶的生产是利用乳酸菌的新陈代谢这一探究问题进行“抛锚”,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搜索相关资料,在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小组经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修正得出正确结果。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直接作为评价。(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不是人教新课标的,是旧版的)
(三)随机进入教学。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获得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教学设计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启发学生从多彩的生物界中的不同生物入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主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同一主题探究,随机进入到学习中。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构建思维模式,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思考认知能力。最后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探讨,学习效果评价。
总之,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专注、更加主动,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生物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模式,对建构主义进行不断探索完善,应用于生物教学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陈雪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必将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图文、声音甚至活动影像汇集起来,使学生的阅读对象除了能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之外,还可以用动画、视频资料等把一些抽象而复杂的问题直观地反映出来,如同身临其境,其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多媒体辅助英语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英语情境教学的内涵
英语单词multimedia(多媒体),源于multiple(复合、多样)和media(媒体)的组合,即其本身的涵义即是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把微机与其他教学媒体相互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同时运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方式,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随着此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本、图画、图像、声音、形象等多种信息,建立成彼此连接的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形成兼容性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源于1920年前后,始于学者帕尔默等人在英语教学法的科学化、系统化方面的大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加丰富完善的教学体系。所谓情境教学,是学生置于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情境法也就是视听法,通过看有动感的画面或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颇深。
多媒体教学正好满足了情境教学的各项条件,它改变了传统电化教育的单向传递的情况,采用图形操作界面,具有人机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也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影像、图形、音画及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地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并呈现在屏幕上,然后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家Moore(1989)说过“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模拟大量现实、生动的场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认知规律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认知过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进而发展了自身的认知结构。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建构主义理论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而建构主义理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建立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与会话,只有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实施良好的组织,以及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的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才能不再盲目。
从1990年以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受到教育界相关学者专家的普遍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和革新传统教学手段的主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指示者、专家和权威,而是学习者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引导者、帮助者、协作者等。也就是说,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自始至终的细心组织、引导和指导为前提的。学习者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三、基于建构理论有效实施多媒体英语情境教学的建议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现提出若干建议如下,希望有效结合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以期产生良好的教学及学习效果。
1.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英特尔公司CEO克瑞格?贝瑞特曾经提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传授英语知识的技能,还应主动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尽快熟练地掌握有关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熟练而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展示活动任务。课件是否能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外语教学需要,是否能发挥硬件功能,是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需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一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基础上,鼓励教师间的技术交流,建立和丰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减少制作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2.构建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学习及反馈模式。结合上述建构理论,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从一种平衡发展为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能积极参与课堂,将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多媒体具有直观的、图文并茂的感官刺激,学生在这种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激起内在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令他们更愿意自然地去学习。反馈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学习教学内容后的各种反应。教师不仅要注意授课过程中学生主动接受的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并要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方法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得到课堂学习后的第一手直接资料,并因材施教,再应用到教学中,形成课前、课中及课后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3.建构情境创设,提高学习效率。情境创设是和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一起成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设计,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感受、想象、创造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新的信息,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吸引力。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兴趣是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直接动力,同样,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也在于它能否提供新的信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的刺激,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新的情境,对情境的内容、媒体的运用、组合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晨辉.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合作式英语教学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2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25-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学已成为发展最快、前景广阔的众多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多元化培养中医院校学生,医学生物学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学生的第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发育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理论性强,知识更新快[1],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医院校中学习医学生物学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吃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科研的水平,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临床科研水平,成为我们教学方法探索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较多,重视程度不够。我们总结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各个层面的内容:细胞水平的内容、基因水平的内容及整体水平的内容。而且目前中医院校课程设计中,医学生物学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时较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每堂课把教学任务完成就好,没有时间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二是中医院校招生的学生大多是理科生,理科生在高中阶段多经过生物学的学习。入学后看到医学生物学课程立刻会想起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尽管医学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高中时的课程要广和深,但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生物学了,对该门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2.进展知识介绍不足。医学生物学是一门进展的学科,发展变化快,教材中的内容基础知识和概念基本不变,但很多内容是随着科研的发展而变化的,比如基因组测序成功后确定功能基因有3.5万个,其余的成为垃圾基因,但近年来发现这些垃圾基因在表观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对这些进展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较多,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这些进展知识,而这些知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最早提出来的[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3,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4]。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情境和指导作用,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3)均为硕士毕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以上对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照,以基于教材基本知识教学为指导,结合学生自主课堂、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医学生物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课程设计及安排: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医学生物学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讨论,将每个教学章节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挑选出来,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情境”,如在“细胞膜基本特性”一节中提出“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如果出现问题细胞会怎样”,“有机体会有如何的改变”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去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看看何种过程改变会对细胞及机体造成哪些影响。(2)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自由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5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资料,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3)学生自主课堂过程: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讲解、提问及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从不角度进行评分包括:讲解的过程、讲解的内容以及资料的前沿性等方面。(4)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就课堂所学内容及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后,每组出一份知识竞赛题目,教师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知识竞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了改变了他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很多同学因此申请了大学生科研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效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生物学教学后,课堂效果较好,实验班级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随时会有同学举手提问,在老师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接着提出问题及质疑,有不同意见时,课后学生会主动查询相关文献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及学习气氛较好。此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文献检索、获得前沿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加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生物学发展的动态,主动抓住前沿知识,培养其科研兴趣。
四、结语
由上可知,该教学改革可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上课听课、下课就忘的无趣状态;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这门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其他医学基础课提供借鉴。教师在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发现“教”和“学”的过程相辅相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而且也“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傅松滨.医学生物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郭赫男.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传播学》教学改革研究[J].东南传播,200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