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体育游戏对幼儿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幼儿体育游戏的价值与意义,阐明了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定义,分析了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从幼儿教师素养这一核心要素出发,从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展开,提出了提高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09
引言
目前,“玩的教育学”在国际上广受关注,寓教于玩是一新鲜的教学理念。前辈们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体育游戏具有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是融德、智、体、美于一体的有效形式。孩子在体育游戏中可充分发展感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为日后获得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以后个性的基础,包括学会自我管理,获得自尊等,更是同伴交往非常重要的机会。体育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基本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而且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感性知识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有效性往往直接关系到体育游戏活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与发展幼儿社会性等目的。
一、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定义
所谓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是指从脑科学发展角度,根据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里,通过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表达身体练习的主要内容,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提高。
二、影响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素养
幼儿教师既是体育游戏的设计者,又是体育游戏的执行者,有时还是体育游戏的参与者,具有多重身份功能。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性与教师的基本素养相联系。幼儿教师不仅需要特殊教育、保育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能够科学调节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并会灵活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以促进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发挥。
2、幼儿的生活经验
任何脱离孩子生活经验的学习都是不充实的,幼儿的体育游戏是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幼儿体育游戏是以经验同化为主的活动。同时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发挥更需要情绪情感这一关联因素,幼儿只有在情感里面觉得非常有趣,乐在其中,很感兴趣,这样的孩子才可以真正把学习持续下去,从而实现有效性。研究表明,在关键期内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从孩子玩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幼儿的特点,找出幼儿已具备的关键经验,设计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展跟关键经验相一致的内容,从而在游戏中生成教育或者在游戏中推动发展。
3、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
一方面,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其所认为的有效性也不同;另一方面,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性不能只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还应该参考孩子自己的发展标准。任何教育都必须遵循政治优先、社会优先、道德优先、文化优先的原则。从文化的意义来说,没有文化的教育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价值离开文化是没有意义的,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性即价值更离不开文化背景。
三、提高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的因素,从幼儿教师素养出发,特提出以下策略:
(一)、提高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的有效性
1、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应依据脑科学,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设计或者选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下的体育游戏。引进国外优秀的幼儿体育游戏同时,注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体育游戏。
2、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理念应与幼儿各个学习领域相融合,既要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又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互相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3、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应根据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在设计上体现“自下而上”的特点,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期,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合理运用教具,进行情景化教学设计。
4、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要注意幼儿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体现针对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二)、提高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1、幼儿自主性地“玩”与教师指导性地“教”相结合
(1)让幼儿在自由的体育游戏中学到自主,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充分发展感知,获得大量的感性的知识,为以后获得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以后个性形成打下基础,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获得自尊等。让自由体育游戏为幼儿同伴交往提供非常重要的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从孩子玩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幼儿的特点,找出幼儿的相关“关键经验”,采用情境教学,特别对幼儿不喜欢但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扩展说明,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展与关键经验相一致的内容,让教师指导性地教在点子上。
2、幼儿体育游戏活动量与强度调节
(1)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游戏内容与练习密度,组合强度较小的平衡、投掷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使幼儿体育游戏内容多样化、趣味化。
(2)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游戏内容,使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注意游戏的次数、持续时间与活动范围、距离等,控制生理负荷,减轻心理负荷。
3、合理开发、选择并灵活运用教具与教学资源
(1)结合幼儿的喜好特点,充分发挥传统的幼儿体育游戏优势,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创新幼儿体育游戏,使幼儿体育游戏具有时代特征。
(2)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教具的设计、选择与使用。如可用身体做教具的幼儿体育游戏、用废物(如利用报纸等)做成教具的幼儿体育游戏、用故事做教具展开的体育游戏,以及选择高科技教具开展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等。
总之,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性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发设计,还是幼儿体育游戏教学的实施,提高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性都跟教师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03.
[3] 方学虹.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调节 策略[J].新课程,2010.
[4] 庞桂美.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
[5] 邓友超.“教学如游戏”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3.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前体育教育;民间体育游戏
1研究依据与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人终身发展的起点,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话题。2006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为主题的教育论坛;2010年11月,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学前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2010年12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提出了三点建议。这表明学前教育越来越被我国高度重视。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同样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从世界各国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体育,他们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且教育部门还编写了包括幼儿园在内的体育教学大纲。他们认为“人的协调、灵敏能力在幼儿园、小学时期发展最为显著,因而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最好”[1]。我国对学前体育也十分重视,我国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健康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2];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提出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总理提出的要求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同样应“坚持以游戏为基础”,足见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于一体的身体练习;在幼儿园中,体育游戏不仅是身体锻炼的主要手段,也是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它是由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自发创编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娱乐活动;它既有体育的色彩,又有游戏的味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它完全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个性要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感知、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4]。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指出:“就我国专业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言,学前儿童体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对3-6岁幼儿所进行的体育实践。”[5]通过网络搜索和期刊网查找发现,我国专家学者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学前体育这个处于学前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边沿问题上,并没有多少文献资料。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对学前体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我国的专家学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学前体育进行相关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在我国上海、南京、深圳、汕头已经有部分幼儿园意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学前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在实施中;但是很少按照幼儿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安排体育活动。就目前现状看,采用地方特色民间体育游戏,根据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尚未发现。为此,本研究将以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为例,并根据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这些游戏进行选用。为学前儿童提供更为科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民间体育游戏,为学前体育教育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学前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2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学前阶段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智力、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语言、情感、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前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和游戏,追求新奇、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单易行、随机性较强,特别是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的特征完全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个性要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6]。
2.1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健康发展
学前阶段的幼儿是生长发育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促进儿童身体和动作的发展。但是,如果用一般体育活动的动作让他们机械地反复练习,势必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则能吸引他们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他们同样能对各种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且乐此不疲。这样,既使儿童享受到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根据李玉峰[7]和李向宇[8]的实验研究表明,他们一致认为,民间体育游戏与一般体育活动对发展幼儿身体形态的效果是相同的,且对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李向宇的深入研究表明,民间体育游戏同一般体育活动相比,民间体育游戏对提高幼儿体质的作用更加显著,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跑、跳、投、平衡、协调等方面的运动技能[9]。我国学者曹中平的研究同样指出,民间体育游戏同一般体育活动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体质、运动技能的发展[10]。由此可见,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能更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健康发展。
2.2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因为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民间体育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动、社会交往、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表现欲等方面的需要。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抛开一切心事,敞开胸怀尽情地玩耍。在这种完全放松的环境下,能有效地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情感享受,对幼儿心理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根据李玉峰的实验研究表明,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中,比一般体育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11]。
2.3有效促进幼儿智能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8岁前儿童的智力获得已能达到人全部智力的80%[12]。而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一般处于3-6岁之间,所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是人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学者施小菊的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的智力开发主要是靠做游戏实现的,儿童是在形形的游戏活动中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形成性格,促进智能的发展”[13]。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能、技能和智能于一体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采取行动等一系列反应。通过游戏,对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良好刺激,有效地发展幼儿各种感官的敏锐性,活跃其思维,使幼儿的语言、身体动作、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全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2.4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是多人游戏,一般需要多人合作进行,聚集在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们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小伙伴们随时都必需进行语言交流,在这过程中他们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愿并作出应答,从而使他们的社会语言和交往技能得到不断发展。每一种民间体育游戏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其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地、更好地玩下去。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同伴和对手、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从而促进幼儿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使幼儿的社会性日趋成熟。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规则理解不一致、人员分配不均等问题;幼儿通过对游戏存在问题的协调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绝大部分的幼儿需要扮演某一角色,承当一定的职责,且要与同伴齐心协力争取胜利;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民间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功能上已得到我国学者曹中平的证明,曹中平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14]。总之,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的玩耍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问题的解决以及同玩伴之间的接触、沟通等,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有效发展。
2.5有效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民间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携带着中华民族遗传信息的“文化基因”,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体育游戏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人们的生活常态、文化意识和民俗风尚,蕴含着某一地区人民所积累的智慧。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然而,让民间体育游戏参透在幼儿园每天的体育活动中,经过长期的熏陶,将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悟和认同感。所以,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既是传承和保护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幼儿喜欢的校本教材。
3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选用
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而流传至今,是因为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完全符合人们游戏的心理。而且,民间体育游戏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失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选择。同时,民间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体能、智能、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民间体育游戏更好地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使民间体育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研究将以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为例,以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视角,重点研究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对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用。
3.1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与整理
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且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民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间体育游戏便是其中的一种。通过走访和资料查找,挖掘、搜集了大量的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经过仔细筛选和整理,整理出了最经典、最流行、最具潮汕文化特色以及那些频临消失的潮汕民间体育游戏,具体有:撬寸杆、拥军掠贼、走掠、“盲人”捉“鱼”、“拔河”、掠水鬼、拾子儿(潮汕方言:掉科)、转瓦饼、揭火柴棍、拍安仔、转荔枝核、转“盲人”(潮汕方言:挨青夜人)、铅铜铁锡、跳房子、钩脚击掌(潮汕方言:钩脚拍噗)、蛇剥壳、一鼠二牛、孵鸡仔、捉“蜻蜓”、掷“死老鼠”、滚铁环、丢手绢、厕棋、行龟、放直等。
3.2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用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比较快,不同年龄在动作发展、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不同年龄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在游戏的选择中,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在动作发展、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用。使他们能够“跳一跳,摸得着”,从而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学前教育的班级划分方法,学前儿童一般分为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3.2.1小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小班儿童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发展,骨骼硬度小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该年龄儿童的大肌肉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脑功能的发展日趋完善以及小肌肉的开始发展,手部小肌肉已发展得比较好,手部动作逐渐精细化,手指变得灵活起来。该年龄儿童的神经细胞还比较脆弱,容易产生疲劳,且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同一事物坚持的时间短,一般只能坚持十几分钟[15]。小班儿童已能掌握简单、单一的几乎全部基本动作,但对于复杂的技巧性动作他们仍难以完成。他们已能到处任意活动,能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能双替上下楼梯。一般能掌握双腿向上、向前的跳跃动作,单腿站立能坚持5秒左右,有部分儿童已出现单腿跳跃动作[16]。他们已有进行简单游戏的能力,但理解能力、情绪控制、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还比较差。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游戏应适应小班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动作技能发展特点,使用那些方法简单、涉及动作单一、持续时间短的游戏。根据小班儿童的特点,在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中应选择捉“蜻蜓”、蛇剥壳、拍安仔、转荔枝核、掠水鬼等游戏。这些游戏的方法、规则比较简单,且游戏中所涉及的动作比较单一,只要求参与者能做出基本动作,符合小班儿童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
3.2.2中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中班儿童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大肌肉继续发展,小肌肉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年龄儿童的有意已开始发展,责任感已初步出现,他们已开始学会情绪的控制,对游戏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已开始喜欢与他人交往,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加强[17]。中班儿童已经能熟练、灵活地完成各种基本动作,且动作的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提高。该年龄的儿童已经可以自如地进行奔跑,能较好地做单腿跳跃动作,能抛接球及抓住跳跃中的球,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脚尖对着脚跟直线向前走,能较熟练地进行钻、攀爬等动作[18]。此时的儿童对各种游戏都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且玩游戏的水平逐渐有所提高。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力逐渐增强,已能自己选择、组织简单的游戏。在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根据中班儿童的特点,他们适合进行转瓦饼、“盲人”捉“鱼”、孵鸡仔、揭火柴棍、走掠、滚铁环、铅铜铁锡、丢手绢、厕棋等游戏。这一部分游戏的方法、规则稍有复杂性,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情绪控制能力、规则意识及完成稍有复杂性动作的运动技能。而该年龄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已能达到参与这些游戏的要求,基本上能胜任这部分游戏的角色扮演。
3.2.3大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大班儿童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条件反射的形成已比较稳定和巩固,形成动作技能的能力更加提高”[19]。该年龄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好,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开始喜欢与同伴三五成群一起玩游戏,且合作意识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发展,能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分类,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20]。大班儿童走路的速度基本接近成年人,能迅速自如地奔跑,且跑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较好。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继续发展,动作的力量、控制能力和灵活性明显提高。已能进行有一定复杂性的技巧类运动,能够一边跑一边拍、踢球,能脚尖对着脚跟进行后退走,单腿站立能坚持10秒左右[21]。他们已能坚持较长时间从事同一种活动,一般能坚持40-50分钟,对感兴趣的活动坚持的时间会更长。在潮汕地区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根据大班儿童的特点,他们适合进行拾子儿、跳房子、掷“死老鼠”、钩脚拍掌、拥军掠贼、转“盲人”、“拔河”、行龟、放直等游戏。这些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有一定的复杂性,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部分游戏属于集体性角色游戏,需要同伴的团结协作,所以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角色扮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有部分游戏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参与者需能完成有一定复杂性的技巧性动作。而大班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已能达到这些要求,具备进行这些游戏的能力。
4结束语
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既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传承、保护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不能盲目地、无选择性地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为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功能作用,经挖掘整理得到的民间体育游戏应根据不同年龄层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再经过教材化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学前体育教育中应用。在课堂运用上还必需做到以下4点:首先,充分考虑民间体育游戏的应用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强度及运动量;再次,教师应随时掌握游戏过程,及时排除游戏中的一切安全隐患;最后,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游戏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并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培养儿童对游戏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佚名.发达国家重视儿童体育[J].教师之友,2000(7):47.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29.
[3]于秀,矫祯玉.我国学前体育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47-48,75.
[4][6]梁周全.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教育价值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00-501.
[5]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
[7][11]李玉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2):99-102.
[8][9]李向宇.民间体育游戏对3-6岁幼儿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79-180.
[8][10][14]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5-37.
[12]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02.
[13]施小菊,徐志诚.论我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3(5):35-36.
[15][17][20]佚名.0-6岁儿童生理和心智发展特点[EB/OL].
[16]解毅飞.论学前体育的特点、年龄分期、内容和分类[J].浙江体育科学,1994,16(2):20-22,14.
[18][21]佚名.3-6岁儿童的动作发展特点[EB/OL].
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快乐
《指南》指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因此,我们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而深入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其中教师、家长是最关键的。首先在教师们中间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游戏理论学习,让大家思想达成共识,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然后我们召开了为期两周的体游游戏节,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家长们都乐子其中,这说明只要大家思想达成共识,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它能给幼儿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我园户外场地宽阔,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在各个区域布置了有趣的民间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进行游戏。教师们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还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区材料,如在“投掷区”为孩子们投放了飞盘、沙包、纸球、圈等器械,在跳跃区为孩子投放了皮筋、跳绳、触摸物等,在其它区域,投放了轮胎、钻圈、垫子等,幼儿取放方便,供随时练习使用。我们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器械,用小饮料瓶制作拉力器,用八宝粥瓶子做成“高跷”,玩《踩高跷》的游戏等,孩子们每天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自由玩耍。此外,在自制“器械”的过程中,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总之,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又富有兴趣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幼儿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但在游戏中老师必须参与正确引导,让他们学习自己分配角色,相互商量,团结合作,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必须通过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原来较霸道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喜欢扮“本领大”的角色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互换角色,幼儿的良好品格,得到有力地促进。自从我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来,孩子们还把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带回家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玩,有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大家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了,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四、加强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在游戏时我们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掌握游戏的玩法,明确游戏的规则等,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幼儿能力的问题,以及要预涉回应孩子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在游戏过程中,注意活动量大的游戏要与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结合起来,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前,可根据游戏的内容、目的要求进行场地布置,准备道具,为达到预期效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幼儿的心情舒畅,对要玩的游戏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诚的感觉。但在游戏时我们必须给孩子们一些游戏规则,一方面可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在幼儿游戏前,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要让幼儿知道违犯规则就一定会受到处罚,下次不再犯规。
关键词:小城镇;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儿童发展;重要作用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丢沙包、老鹰捉小鸡、骑竹马、丢手绢等这些充满童趣的游戏,可以这样说,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动手动脑,同时学会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贵的是在游戏中我们获得了童年最快乐的体验。但如今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消失带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快乐体验。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通过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才能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充分挖掘民间游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孩子学好民间体育游戏,必须激发他们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通过子课题前期的家长问卷,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家长们对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记忆深刻,如“打瓦片”“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等。究其根源,不外乎是这些儿歌与口令诙谐有趣,游戏规则简单易学,使游戏者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趣味。于是,我们从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入手,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游戏中来。如中班民间游戏“猎人抓野兔”,我们用纸箱和哗啦圈做成若干个“山洞”,整个活动场地布置成一大片草地,游戏开始,野兔们听着欢快的音乐自由活动,一会儿蹦蹦跳,一会儿吃吃草,累了就躺在草地休息一下。真实的游戏情境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都把自己当成是真的兔子,完全融入到游戏之中。
二、民间体育游戏增强了儿童体质
在我们的童年中,像打沙包、踢毽子、捉迷藏、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游戏,这些民间游戏曾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是现在的儿童,有的被父母看在家中玩玩具,有的打游戏,有的看电视。这不仅减少了儿童的户外锻炼时间,也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建康。
民间体育游戏有着丰富的游戏形式,类型多种多样。而且民间体育游戏基本都是以跑跳等行为方式为主,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就可以得到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户外活动这一特点,可以保证儿童能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加快儿童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免疫力。
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有着不同的游戏精髓,它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儿童的每日生活
教师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选择适当的游戏,让民间体育游戏充分发挥其价值。例如,在早晨时段,安排一些比较安静、运动量小的游戏,类如手拍手、五彩绳、绕口令等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开始一天的快乐生活。在课间时段,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空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民间体育游戏,例如风车转、猜拳跳、拔河、踩梅花桩等,增强了孩子们的生活乐趣。
四、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在对儿童的教育中,民间体育游戏有着非凡的教育价值,游戏中儿童可以结交新的小伙伴,提高沟通交际能力,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间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得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另外,儿童在游戏中必须遵守特定规则才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下去,使得孩子们养成了良好习惯,做到诚实守信。孩子们对民间游戏充满好奇心,期待能将游戏进行到最后,所以在游戏中遇到突发状况,他们就会自发地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民间体育游戏中有不同的游戏角色,儿童在游戏中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自然而然会有领导者与参与者的调换,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与责任感。竞争意识在儿童民间游戏中得到培养,对游戏中获胜的幼儿进行奖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失败的幼儿找出落后的原因,鼓励他们争取下次获得胜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失败,促使民间体育游戏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利用民间游戏,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园联系
民间游戏唤起了家长陪孩子玩的兴致。以往,当孩子们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怎么会做游戏,不是有玩具吗,自己去玩吧。”孩子们只能默默地独自玩耍。而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会了玩民间游戏,并在家中游戏时,唤起了父母对儿时童年的的回忆,他们兴奋地告诉孩子:“这个游戏爸爸妈妈也会玩。”“我不信,老师又没教你,你怎么会做呢?”“不信?那爸爸妈妈玩给你看。”“好的!”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母子俩人玩起了“金锁和银锁”,爸爸当裁判。“嘎啦一锁拉”,妈妈没等说完就把手缩掉了,“妈妈赖皮,不遵守规则,要说完“一锁拉”才能缩掉手指的。重来。”“裁判赶紧出来调解“对,妈妈违规,重新再来。”母子俩的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较量,而此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戏中。
关键词:幼儿体育;困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60-01
一、当前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幼儿教育,2001年颁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健康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幼儿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得以提升。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幼儿体育对提高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教学管理日臻完善,就总体发展现状来看,幼儿体育教育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尽管幼儿体育教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家长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游戏偏离教育属性
体育游戏是当前主导幼儿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并广泛运用于幼儿体育教学,它所包含的趣味性深受幼儿喜爱。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结合,将单调的体育运动以游戏的方式展现,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幼儿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游戏只是具有娱乐功能的一般性游戏,即游戏内容没有融合体育的成份,体育游戏所特有的健身价值没有体现,偏离了教育属性。
(二)幼儿主动探求能力培养不够
培养活动兴趣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没能真正做到,大部分教师是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安排幼儿的角色或位置。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幼儿体育教学中,一是过分强调幼儿的兴趣,忽视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幼儿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脱离了幼儿体育所应发挥的作用。体操类教学内容仍占很大比例,球类教材的开发较少,同时,走、跑、跳、投等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方法也很单一,不够丰富。
(四)专业的幼儿体育师资匮乏
以往幼儿园对教师在技能上要求多才多艺,在人格上强调亲和力、耐心等品质要求,对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基本不做要求。实际上,幼儿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深入了解有关体育知识及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现阶段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完善,造成了幼儿体育教学不能与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相适应。
二、提升当前幼儿体育教育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锻炼促进智力发展的体育教育观
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偏颇,致使出现了重智轻体的现象,使得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缓慢。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有很强的启智作用,是既经济又实惠的有效启智途径。因此,全社会都应认识到强身健体促进智力发展,只有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才能进一步促进幼儿体育教育发展,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充分挖掘各运动项目的潜力,例如可以将普通篮球、排球改造成为适合幼儿使用的小球;提供场地和器材让幼儿主动设计运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创造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运动项目,同时间接表达了幼儿的内心世界,健身益智两不误。
(三)强化幼儿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开展的成攻与否,教师是关键。只有好的师资,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按照教学目标有条不紊的推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幼儿体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体育应知应会的进修教核制度;要引导幼儿教师培养体育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要开展体育教育教研活动,以听课等方式促进幼儿体育教师加强经验交流,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全方位提升幼儿体育教学效果
纵向上,要把园内体育活动和园外体育活动,与家庭体育相结合;横向上,幼儿体育又与卫生保健、合
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相结合。从内部看,要合理安排晨练、体育课、户外活动;从外部看,全社会要形成重视幼儿体育教育的良好氛围。只有全方位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体育教育,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