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和策略,对于充分认识建构主义学习、教学理论,对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1数学教学原则

Von glasersfeld (1991)曾针对如何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笔者将其精华部分归纳并结合目前院校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出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了解学生有什么

如果我们认同建构主义,假设学生必须建构自己的知识,我们就不能再假定学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即使是婴儿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们用来建构更多知识的唯一基础.所以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有些什么知识和经验.

(2)认真聆听和应对学生的回答

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都有其意义.因此,学生的答案对老师而言不论有多离谱,多奇怪或“多错误”,教师都应认真解读和应对.

(3)了解学生怎么想

教师若想改进学生的概念及其概念的结构,需要先试着去建构这个学生的思考模式.学生的思考模式是可以被一般化的,但在假设该学生适合某种模式之前必须县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设.不能任意假设学生的想法是简单或显而易见的.

(4)制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对解题有食髓知味的经验

通常学生一开始对解题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若要培养学生对解题有深入探究的兴趣或动机,教师就要去创造局势或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或经历与解题有关的乐趣.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没有兴趣而教师只是简单的去应付,这种教学对学生的概念发展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5)问得很建构

问学生是如何得到他们的答案是一个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如何得到,有何用意,能否举例等,而少问学生会不会,懂不懂,对不对.

(6)奖励耕耘甚于收获

成功的思考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成功的思考即使是基于无法接受的前提也应给与奖励.

为了去工解和欣赏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有几乎是无限弹性的心理准备·因为学生有时会从教师无法接受的前提开始.

(7)了解与熟练并重

区分训练与教学并非表示没有训练的空间,训练总是有用的,但训练本知并不导致了解.一个人除非他已经自动化了一些基本运算,否则他不可能成为数学家.但是如果他只有把一些基本的运算自动化而没有抓住背后的概念他也不能成为数学家.训练与教学要齐头并进.

2数学教学策略

有了原则之后,数学教学何时开始,何处开始,怎样开始等问题是教师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基本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外在环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数学课程的特性、各个单元的重点等等来选择适当的策略.这里介绍了一些可行的策略以供参考:

(1)重点式

把传统教不好或不好教的部分拿来“死马当活马医”.即使实验效果不好也不会比传统的,方法差,当然效果好就更好了.

(2)渐进式

先从自己觉得最有把握或最有信心的部分下手.慢慢积累经验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渐进策略.

(3)革命式

不管是怎样的班级、单元内容都全面的采用革命式的建构教学.这种方式挑战性高压力大但相对的进步也比较神速.

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努力形成广大教师具有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科观”.具体说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二,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第四,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

第五,让现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范文第2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中,曾有三种学习理论对教学和学习产生过较大影响,即早期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和90年代以来的建构主义(Constmctivism)。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更新和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授得到,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悄悄地改革以课堂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亦称之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技术为这种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提供了方便。

根据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原则,即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和效益性原则,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lnstruction),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形成了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Multimedia English Scaffolding Instruction),简称MESI。在进行多媒体辅助英语课掌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时,借用了建筑行业中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从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

根据探索和研究,我们认为,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MESI)应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根据目的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设计、建立课件脚本框架。如设计学生做练习的习题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利用多媒体创建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它要求充分体现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和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做了如下尝试:第一,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第二,设计实际对话,构建口耳并用的活动情景;第三,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第四,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

3.独立探索。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索,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主体性原则。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分析;在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会话。协作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英语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英语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协作学习过程是英语会话的过程,英语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协作与会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主张广泛采用情景对话、问答、游戏或戏剧、诗歌表演等语言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想象的真实情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激发起口语会话的兴趣。协商与会话主要通过语言做媒介,而多媒体计算机正好有语言的功能。多媒体辅助远程英语课堂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

5.“意义建构”及效果评价。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

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可组织协作学习(举办讲座和交流),以便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同时可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自主学习能力评价;2)小组活动、协作学习评价;3)是否完成意义建构,即是否完成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四、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制作了CAI课件并将其挂在校园网上;所有的课件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自学和个别化学习的环境。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课件制作自始自终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关图画,供学生会话之用;把所要掌握的听力内容录入课件,供学生听;同时每单元都给出一个写作题目,并列出提纲(outline),给出关键词(key words)等。另外,我们还在一些课件中收进了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短片,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情境,大大方便了学生自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该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反映:课件内容翔实,提供了学英语的真实情景,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本人认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好模式。

参考文献

[1]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Virginia richardson,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Falmer Press 1997.

[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教学,2003(4).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范文第3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

什么是建构?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很丰富,但核心只有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传统教学通常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在其影响下,国外已经形成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认知学徒教学(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模式、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模式等教学模式。

二、建构主义研究的意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Can do”来描述各级目标,强调学生能用英语解决问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阅读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革“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探索建构主义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一大热点。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弘扬个性原则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原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估者,要在启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还要进行交流,改变过去教师 “一言堂”的局面。

3.全面培养、突出重点原则

该原则反映了教育的全面性、普遍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每个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但同时要因材施教,把重点放在 “两头”上,即尖子生和后进生身上,还要放在个性突出的学生身上。

4.倡导合作、促进迁移原则

该原则体现了建构主义所持的 “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团结合作,通过 “交流”与 “会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各科知识的迁移,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建构主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课例:SEFC 2B Unit 14阅读课“I have a dream” 教学设计方案。

1.学习目标与任务

语言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筛选信息和口头报告,了解有关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并能准确表达。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①教育学生学习马丁・路德・金,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②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

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根据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所提供的互联网相关链接等,查阅有关黑人奴隶制的历史、黑人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斗争等话题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呈现报告。

2.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设计

①学习环境: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环境,接入Internet并采用New class教学控制系统。

②学习资源类型: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

③教师准备:教师课前从报纸、杂志和Internet上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书面补充材料和专题网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前与课上的学习资源。

3.学习情景创设

①虚拟情景

引入:播放马丁・路德・金演讲录像,创设虚拟的语言环境。

分配任务:学生分组,并确定各组的任务。

执行任务:呈现教师课前制作的课件,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上网查询、阅读、收集、整理和内化相关知识。

②问题情景

引入:What do you think King wanted to tell the audience in his speech?

任务内容: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about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e time he lived, and his speech “I have a dream” as much as possible.

③任务项目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black slavery.

The black people’s situation in South Africa from 1948-1990.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Martin Luther King, Junior’s life.

The Civil Right Act and Voting Rights Bill.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peech “I have a dream” and its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4.学习活动组织

①自主学习设计

②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5.学习评价设计

①测试形式与工具:课堂提问、合作完成作品。

②测试内容:课堂提问。

教师预先设计问题或即兴提问,例如:Slavery was abolished after the Civil War. Why was the situation for the black still so bad in the 1960s in South America?

③测试内容:书面报告。

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建构主义的阅读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学习密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建构主义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科学的教学观和方法论,但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要把它真正融合到我国的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有待研究和完善的问题不少。它绝不是简单的可以任意套用的“法宝”,也不是机械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同时也需要理智地反思,决不可简单化、机械化。

参考文献

[1]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 & Martin G. Brooks. 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 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陈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皮亚杰 教学改进 难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28-01

一 文献综述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后叶,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开始盛行于西方并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现实的教育教学。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皮亚杰提出了同化和顺应的概念,认为学习者的认知框架是通过自身对外界的同化或顺应而自主建构的,从而强调了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同时,皮亚杰又指出儿童先天就具有一种求知倾向,且以内发和主动的方式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索与了解,从而获得认知能力,因此教育要注意适时提供必要的知识,符合其需要。皮亚杰的理论被看作是自然预备度的主张。

2.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

不同于皮亚杰认为教学受限于学生认知发展的主张,布鲁纳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提出了教学的四大原则,即结构原则、顺序原则、动机原则和增强原则,并认为最好的增强方式是由外在增强转变为学习者自行探索原理原则而获得满足的自我增强,因此透过教材及语言解说的适当安排,可以突破学生本身的认知发展层次,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升。布鲁纳的理论属于加速预备度的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

二 实验设计

分为四个方面:(1)实验目的:从建构理论出发设计,意在考察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情况,并试图分析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提出教学改进意见的可行性。(2)实验场所:鉴于精读课程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性,本实验选择精读课堂做为实验场所,并精心挑选了两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做为实验目的地。(3)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42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分别来自两个班级,一个班级有3名男生和19名女生,另一个班级有4名男生和16名女生。这42名学生又分为7名好学生、28名中等生和7名程度稍差的学生,正好呈正态分布。(4)实验手段: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并100%有效回收。

三 实验结果

基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筛选了部分问卷调查的结果来说明问题。

结果:大部分的人愿意尝试,近一半的人非常愿意。不愿意尝试的都是中等水平的学生,没有一名是不好的学生。

结果:好学生和中等学生不会害怕有难度的作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14.3%和42.9%)很喜欢,但程度不好的学生却没有人喜欢,甚至有些(14.3%)会害怕。

四 结论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国一样有很大的可行性,从建构主义出发进行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可以截取建构主义的中心精神,融合并用于教学上。

主要有四个方面:(1)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发展层次,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动机的维持,重视内在动机的维持,而非利用奖惩来控制学生的外在动机;(3)教师应注意教材以及呈现方式的安排,配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层次,促进学生认知上的调适和同化,以其能达到潜在的发展层次;(4)教师应注意课本内作业和课外有难度作业的比重,适当增加难度。

参考文献

[1]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职高信息技术课堂 有效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针对中国教育的特点,提出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理论、资源、工具与环境、模式和方法、评价等),并在部分职高课程中进行应用示范,以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将通过一种人性化的、情境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具有开放的、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特点,能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和修订,需要学生掌握的课程核心内容将具有逐渐生成和显露的特点,更适合职高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

一、建构主义―――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心理学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它更是一种哲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取向。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上的应用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以他为首的专家们把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美国,人们对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发展到建构主义。与以“刺激―反应―强化”为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事实,或者说在解释事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它在认识论、教学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个体的经验世界是用个体自身的头脑所创建的,由于个体以往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不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属性,“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建构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中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

建构主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后,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逐渐被应用到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课堂教学内容、目标、活动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程度,而非学生适应老师,并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在此基础上,课堂各教学环节将在“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下,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并引导学生自行认知新的知识。

2.情境加活动原则。

该原则是指重视学习情境和活动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作用,尽可能地在真实岗位生产情境中通过活动方式实施教学;这样情境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和建构新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学习环境,协助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有效建构。

3.动态、开放的原则。

动态原则是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层次进行多次的评价,使评价活动循着“评价―反馈―改革―评价”的动态过程进行。遵循动态化评价过程,可以使评价的指导、监控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开放状态,根据动态评价提供的数据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状态。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建议、课程教学设计等,从学生学习水平、兴趣、能力和教学设施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授课、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质性阶段。

1.及时更新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因此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有更真实的解释。

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材内容滞后于时展步伐。例如在教学某一知识时,教材中的案例往往会与上课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及时更新补充,不仅达到实际教学要求,而且满足学生对最新知识的渴望,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多媒体技术简介》一节时,对于声音的剪辑,教材中是学习使用“超级音频解霸2000”软件进行剪辑处理,十多年前的软件显然有些过时,不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如“酷狗铃声制作专家”等目前较流行的声音处理软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工具软件,更激发学生不断实践探索更多方便、实用的学习软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能力。

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上不断更新、补充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知识结构,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2.加强课堂互动活动,提倡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由于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因而教学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观点不同观点的基础。学生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创造知识的机会。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建构有重要作用。

(1)构建和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实现情境化、活动式的课堂教学。90%以上的学生希望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网上进行,不排除一部分学生是为了玩游戏聊天,但是大多数学生是希望有更多的网上学习机会。因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展示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帮助,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应用”。

例如:对于图片、文字形式的学习任务,我课前先将其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到教学网站上,并在网站首页“网络课堂”栏目中设置醒目的任务超链接,让学生登录教学网站就能清楚看到。由于是以网页形式显示,模式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对于有些需要以文件形式传送给学生的操作任务或学习参考资料,我先将其上传到网络硬盘,然后在教学网站中设置相应的超链接,方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下载,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学生下载操作无疑是对网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巩固和提高。

(2)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课堂教学实施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将经验不断内化、外化、重组的过程。基于真实工作岗位情境、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建构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并尽可能地开展活动性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可以通过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能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合作,实现知识互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增加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下课给学生留任务,比如在教学《使用简单的因特网应用》后让各小组从网页上下载自己觉得精彩的动画。第二节课展示这些作品,并解释用了什么下载工具把它下载下来的,还能用什么工具?

3.创设情境,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抽象的专业知识。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和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情境中感受、体验,而不仅仅聆听别人介绍和讲解这种经验。

职高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升入大学继续学习,另外一部分则直接步入社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走向社会后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加上信息技术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的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强的科目,教师更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上机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教学了Word表格后,我让学生选定一个主题做表格。学生各显神通,做得五花八门:有文静的女生做了一份漂亮的课程表;爱搭配开销大的女生做了自己一个月的开销费用表;爱运动的男生做了NBA赛季日程表,但是无一例外地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可见教师只要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或是热门话题,或是流行时尚元素,设计教学任务,就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要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学习PowerPoint时,在探究完成课本上的实例后,可以让学生为本班同学设计生日贺卡;也可以根据临近的节日制作贺卡,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这些练习,小型的可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复杂的可由小组合作或在课外完成,并由学生将作品到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从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发.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2-13.

[2]王子仁,张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4):168-170.

[3]张立,石岩,张洪萍,王伟嘉,余丛彬.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