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项目;设计管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61

[中图分类号]F273.1;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约设计成本、完成设计任务、保证设计质量,进而为电力建设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电力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若没有制订科学、有效的设计管理方案,将导致设计成本增加、设计方案不合理等问题,进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电力项目设计是电力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若电力项目设计管理整体水平较低,将对电力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运营、维护与管理造成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电力项目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综合的提高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是一个专业性、系统性的过程,不仅需要专业性的电力工程设计知识、人员和流程,还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管理机制,但从电力项目设计管理现状来看,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1.1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电力项目设计管理采用的是以专业分工、职能主导的管理模式,这种多层级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项目设计管理“勤沟通、快响应”的基本要求。另外,受传统电力项目设计专业技术单一性的影响,各专业间沟通交流不便,难以迸发出设计新方法和新理念,不利于电力项目设计管理整体能效的发挥。当然,在近些年也在不断推行项目式的管理模式,但受权责分配不明确、沟通协调不到位、各部门利益冲突严重、项目周期过度侧重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仍不太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完善空间。

1.2 各设计流程未能规范执行

随着电力项目设计行业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设计流程,以规范电力项目设计工作,控制设计质量,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设计内容繁重、设计工期紧迫等因素的影响,未严格按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来执行设计工作。例如,在成品校审过程中,需对设计人员提交的设计图纸进行校核,但校核相关人员未能按照相关规定仔细校核,导致没有及时发现设计错误,一旦存在设计问题的图纸提交上去,将会严重制约电力项目的整体建设。

1.3 设计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

在力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承接的电力设计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电力设计项目管理呈粗放式的增长趋势,设计管理部门往往形同虚设,设计问题管控力度不足,设计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甚至有管理缺失的现象。且现行的管理方法、措施往往留于表象,对已经存在的设计问题不能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无法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1.4 外部社会环境的制约

目前,电力行业正处于改革与转型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受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对电力项目提出一些非常规建设的要求,超常规的设计程序也会时常会出现,例如设计资料、设计原则确定滞后或拖延施工设计;可行性调研报告未得到批复就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设计人员不能严格设计管理体系,在工期至上的项目设计管理评价体系下,普遍存在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进而难以保证电力设计的质量。

2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的提高策略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涉及电力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多个专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只有以统一的管理方向为目标,以健全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全过程管理为手段,才能持续改进电力项目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设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多个维度探索分析提高电力项目设计管理质量的综合策略。

2.1 优化管理组织模式

信息化发展的当今社会,为响应电力项目设计管理需求,减少管理中的层级结构,实现信息的高效沟通,应优先选择矩阵式的管理组织模式。即针对具体电力设计项目,由专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对项目参与人员调配、指导及提供资源,项目经理与职能部门配置的专业人员有效组织形成项目设计团队。该管理组织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可以平衡项目设计进度、成本及质量要求,减少人员冗余、整合各方资源、响应各类需求,进而提高项目设计管理整体效能和质量。同时在选择和应用矩阵式管理组织模式时,应明确各参与人员的权责,构建信息化沟通平台,并提高项目设计管理标准及要求。另外,在电力项目设计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项目设计计划》《质量计划》以及《专业设计计划》等,明确设计标准、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深度、技术接口要求、设计参数等。通过细化、量化的设计管理指标,提高设计管理质量、保证设计水平。

2.2 实施全过程管理

根据电力项目的设计特点,电力项目设计管理可分为多个阶段,设计管理行为和活动应渗透于设计各阶段和全过程,因此,加强电力项目设计全过程的管理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

2.2.1 设计投标阶段的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受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一般的招标文件未能进行充分反映,因此在设计前期,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详细勘测,以便充分了解环境信息和收集招标文件未反映的状况。投标书的编制应体现电力项目设计重要技术指标、设计要求、设计侧重点等内容,例如项目结构及规模、项目功能和标准等,阐述设计的范围与深度,突出新技术、新材料。还应有详细的进度安排,应考虑电力项目建设超前性,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工程经验,使电力项目定位具有合理的超前性,以突出在设计方法、设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2.2.2 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

方案设计是电力项目设计的最初阶段,从设计工作初始,就应加强设计过程的管理,以确保设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应侧重于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布局,核实各专业设计人员的配置及就位情况,检查设计大纲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明确设计工作需达到的标准。

各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应遵守设计规范和要求,合理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尽可能提供多个设计方案,以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以保证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及经济合理性,还应分析方案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是否可靠和可行。另外,应及时审查相应阶段的设计成果,检查设计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重点是设计图纸的完整性、设计说明书的科学性、技术方案的质量要求等。

2.2.3 初步设计阶段的管理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深化、完善前期的设计方案,形成初步的设计成果。作为电力项目设计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初步设计更为具体,可进一步明确电力项目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该阶段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各专业设计进度符合进度计划要求,以及各专业的设计方案符合质量计划要求。

在初步设计阶段管理过程中,需及时排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督促改进,以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应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初步设计按时、按质完成,重点对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以及设计概算进行审核。设计说明书的审核主要包括设计范围的完整性、设计原则的科学性、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设备参数的准确性等。设计图纸的审核主要包括图纸的完整性、深度、范围等。初步概算是保证设计方案经济性的重要环节,设计概算应覆盖初步设计的全部内容,从而确保投资范围的全面性,一方面保证设计概算在投资范围内,另一方面保证概算编制依据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2.2.4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

作为电力项目设计的最终成果,施工图是设计人员意图的全部体现,是指导现场施工最直接的资料。通过对初步设计的进一步细化,为电力项目现场施工提供全套、详尽的结构、设备及接线相关图纸等。同时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预算、计算工程造价。设计人员应在初步设计确定的范围和投资额度内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深度需满足现场设备、材料施工安装的要求。

该阶段管理主要是施工图设计过程的规范化、设计结果的科学性。相关人员应投入足够的各专业设计人员开展施工图设计,并确保设计方法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落实设计管理w系和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级设计人员的权责明晰度,确保岗位责任制有效实施,并要求各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设计意识,能合理利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完成设计活动。最终的施工图及相关资料需完整、精准、科学和可靠,应包括电力项目的所有部件、设备和土建结构等设计,具有详细的设备规划、电缆布局、规格标准、技术要求等,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

对于施工图纸的审核,主要是检查施工图是否满足功能需求,是否在规定的造价范围内,技术的可行性等。例如,图纸准确度;新技术、新材料使用的科学性;设计内容的规范性;设计方案的深度等。

2.3 健全管理机制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应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规范、引导、约束设计人员的设计活动。管理机制包括人员管理、工作协调、奖惩激励制度等。相关人员应通过电力项目设计管理手册的编制与推行,落实管理机制,以约束设计任务参与各方的行为。

管理部门需要及时采集反馈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和遇到的问题等,为评价管理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管理机制的改善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管理部门应深入到设计工作一线,了解管理机制的执行情况及相关问题。

设计回访是设计创新的基本和动力。相关人员对已竣工的电力项目进行设计回访并记录,通过对常见设计问题的分析、交流、总结,可以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进一步完善设计管理。

相关人员可及时整理分析收集反馈信息,从而对制定的管理机制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漏洞、缺陷等进行改正,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不断修正、改进的过程。

3 结 语

电力项目设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组织结构,还需要基于设计全过程的管理措施,本文只是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策略,在具体的电力项目设计管理实践中,还需结合电力项目的内容及特性,进行相关调整和完善,同时注重设计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塑造,为电力项目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瑞.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2]胡蓉.火力发电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改进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how better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has been is what we are after dire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model and how to improve.

Key word: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mode;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化常见设计模式

现今, 设计已经走向市场化。国家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 加之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知识储备不够, 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开展进程缓慢。由于建筑智能化设计收费标准悬而未决, 这部分设计很多时候推给了智能化施工单位, 名曰“深化设计”。

工作中, 笔者所遇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

a. 设计院虽然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施工图,但未提供明晰的设备材料清单, 系统构成仅为框图,并在图中注明由施工方做深化设计, 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业主根据施工图请招标公司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 中标施工单位一般均放弃设计院的施工图, 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化设计进行施工。

b. 业主直接请招标公司做智能化招标方案进行施工招标, 中标施工单位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

化设计进行施工。

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是在设计程序中, 由于没有设置一个对技术的控制节点。方案、设计、施工都是项目承接方自己说了算。常常是在中标之后就开始施工, 无图纸或连所谓的深化设计图都没送施工图审查通过就开始施工, 与建筑设计的其它专业没有配合,造成业主心里无数, 监理无从把关。超投资、返工浪费、使用不合理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 主要是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智能化施工单位在设计上的出发点不一样。设计单位在收取设计费后提供给业主的是满足需求的施工图成果, 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提供服务。而智能化施工单位虽号称免费设计, 但在商言商, 其目标还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 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在笔者所在单位接受省内重要工程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任务时, 分析了上述两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利弊, 对常见模式作了改进, 采用了不同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按此设计模式, 这几个项目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工程均已验收完毕, 投入使用。下面对该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流程作简要的说明。

a. 项目立项后智能化设计的流程: 设计任务书 智能化方案设计 专家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 施工图审查 施工招标 施工阶段服务项目验收。

b. 智能化方案及初步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的框架, 了解业主需求, 分析研究收集业主对智能化系统所提出的设想、要求、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从功能、性能、实施和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智能化系统设备, 在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下, 确定智能化系统的构成。在此基础上, 向业主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

以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作为依据,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费用, 设计单位向业主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并提供多家技术相当的设备供应厂商供业主方决策。

业主方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供应厂商进行询价, 而后锁定价格, 提供给设计单位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这点非常重要, 设备供应厂商为了能使自己的设备进入施工图阶段并得到业主的采购订单, 往往会报出其真实的价格。

c. 专家技术评审: 由业主组织智能化方案设计技术评审会, 邀请业内或智能化专业协会专家组成专家组, 对方案设计进行技术评审, 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方案设计再交专家组审核、确认。

d. 初步设计: 设计单位在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设计的基础上, 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完成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e. 初步设计批复: 以初步设计的批复作为依据,展开施工图设计。

f. 施工图设计: 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批复的基础上, 根据业主提供的已锁定价格的设备型号规格,与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互提资料, 相互配合, 展开施工图设计工作。

g. 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 提供包括能指导施工的施工图纸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在内的设计成果, 并在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后, 交付业主。

h. 施工招标: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招标。

i. 施工阶段服务: 施工图交底, 现场服务。配合监理, 协调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配合。若业主有新的需求, 配合业主变更设计。

j. 项目验收: 配合业主和专业验收专家组进行验收工作。

3 总结

通过在几个工程项目中采用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笔者有如下的感受:

a. 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系统集成商在设计方面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前者在施工中只是提供服务, 后者在施工中寻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b. 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产品档次、采购单价在方案及初步设计中已经业主确定, 施工图设计可提供设备清单中的设备型号、规格。在相同的工程量清单下进行招标, 能节约投资。

c. 智能化工程的招标, 若不是按工程量清单招标, 只是以一个方案文本的技术要求或深度不够的图纸进行工程招标, 施工单位会根据自己的设备和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去投标, 并尽可能地把系统做大。投标成功后, 再进行所谓二次设计或深化设计, 实际情况大多是由于工期原因, 最终结果是边设计、边施工, 无法和其它专业沟通配合。甚至有的施工单位竟然是无图施工, 监理也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d. 由于不是按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如此多的投标单位和不同的设备, 在很短的评标时间内, 评标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 也不可能做出最合理的评价。反之, 可以降低招标难度, 规避各家投标单位不同方案的投标文件造成评标困难和有失公平的问题。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就像一个模子, 用一个预先设置好条件的模子去评鉴施工单位投标经济性, 能最大限度地去保证投标和评标的公平、公正。

e. 设计指定产品是有悖于现行规定的。如何能保证不花冤枉钱就能采购到符合设计技术要求的智能化系统设备, 于设计方、业主方来说都是新的难题,有待于更好的解决方法、政策出台。

f. 智能化设计虽是专项设计, 仍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建筑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各专业协调配合, 可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费, 这恰恰是设计院的优势, 设计院目前推广使用的三维信息化协同设计会进一步扩大这一优势,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BIM技术;室内设计;应用

1前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作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其在维护、装修、施工和设计等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运用,能够带来良好的效益[1]。通常BIM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依据,构建集合设计到施工全部信息的建筑三维模型,有效解决传统设计图纸绘制中的一系列问题,以此实现材料统计、碰撞检测、虚拟现实展示、室内参数化设计等一体化设计,降低错漏风险,提高室内设计的效率。

2BIM技术应用于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BIM技术应用于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各专业协同工作。BIM技术可以打破传统2D和3D的建模,实现4D与5D的信息建模,达到协同设计的目标。在以往的室内设计中多是以不同人员次数的转换为基础,严重影响了设计意图表达的准确性;而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室内设计则是在同一模型上进行操作,不会涉及到转换问题,有利于各专业和各环节分工的高效协同工作。②准确表达图纸。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其涉及诸多复杂的装饰构件,如果采用传统的二维图纸,往往会增加施工的难度,不能准确表达图纸意图。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任意生成不同位置的剖面图,导出准确的二维图纸,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直观地掌握构件设计,促进技术交底和设计查询等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实施。③准确预算。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模型中直接计算出项目所用材料的尺寸、数量和名称,还能自动处理复杂繁琐的计算工作,保证设计与信息的一致性。例如:涉及方案发生变更之后,BIM模型可以对相关的施工明细表和文档进行自动更新,所需材料尺寸、数量、名称也随之更改,从而减少错误发生几率和工作量,便于业主的正确决策[2]。④可视化。传统室内设计中效果图的表现,多是由设计人员绘制二维图纸和手绘草图来完成静帧三维效果图;而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BIM模型来直观了解项目的立面设计和平面布局等,保证虚拟现实渲染的高质量,为业主核查设计和设计人员调整设计提供平台。⑤实时更新。室内设计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图纸,而传统的设计在更改空间材质、饰面和布局后,还需要对相应地图纸进行单独修改。但是BIM技术可以在更改这些信息的同时,也随时更新所有的图纸,保证所获得的数据的协调性、一致性、可靠性。

3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室内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改变以往的设计模式,不再是不同软件完成不同任务,可以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出现效果图失真和设计图纸错漏等问题。由于BIM技术的专业性较强,不仅可以在同一模型内开发,还能对比分析对个设计方案,便于室内设计的研究[3]。通常在运用分析方法、算量和可视化方法时,应该以室内设计实际需要为依据,多模型中设计选项进行适当关闭与开启;而设计投标方案时,则可以实际所需时间为基础来制作和保存施工文档,出台重要的设计决策后方可选择是否存档、弃用、采纳其备选方案。一般而言,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建模检查阶段。如果项目已经使用BIM技术,可以在BIM模型中直接开展后续的工作;如果项目中没有使用BIM技术,那么设计人员需要从项目具体信息数据出发,对BIM模型进行精心绘制,并适当添加相关的信息数据。二是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以建模为基础,完成构件模型中的软装饰品的调入、检查碰撞、初步建立等,初步实现初步虚拟显示渲染的明细表和施工图;然后和预算人员、项目经理、客户协同工作,高效完成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和工程造价估算。三是深化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成果,设计人员可以对构件模型加以深化设计,完善项目的虚拟现实渲染,保证各项协同工作的有效实施,完成方案的深化设计以及工程造价概算。四是施工图阶段。在BIM模型中导出完整的材料明细、虚拟现实渲染、详图和施工图,在此基础上绘制重点空间的BIM模型,并与预算人员、客户等协同完成,确保工程造价最终预算的准确性[4]。五是施工阶段。设计人员应结合预算和施工图,完成物料表和BIM模型的调整变更,并和材料人员、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客户等协同工作,完成方案的造价控制结算、设计变更、施工等一系列工作。六是竣工阶段。设计人员可以从具体施工情况出发,准确绘制竣工后BIM的模型,并和施工人员、预算人员、资料原酸、客户等协同工作,完成竣工资料及竣工图纸的整理,提高工造价结算和决算的准确性。

4结束语

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传统的室内设计理念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改变了以往的设计手法,为维护、装修、施工和设计等阶段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与便利。在室内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可以集合水电、结构、施工和设计等信息,对现实状态的优势和特点加以模拟,保证信息可视化设计更为高效、直观和全面,提高室内设计的效率,促进室内设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但发展,BIM技术的优势和特征会更加明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也日趋完善,相信该技术在未来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会更为广泛。

作者:任倞杬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晶,刘爽,刘钰,郭志强.探讨BIM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2015(8):32~35.

[2]何罗平.谈BIM技术在室内设计领域应用的尝试[J].山西建筑,2016(12):257~258.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的技术与经济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所谓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是指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个设计人员、概预算人员和施工人员中去。也可以说,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既涉及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又具有较深入的经济内涵,二者兼顾,缺一不可。只有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关系,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才能实现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核心目标,即达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最佳点。

一、当前设计阶段技术与经济结合的现状

当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现象。在设计时,设计单位不能很好将“项目增值”的理念贯彻到设计中去,不善于运用价值工程等优化理论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忽视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忽视了“项目增值”理念。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思想保守、过分加大安全系数等现象。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中忽视工程经济指标,只注重追求建筑造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等概略性指标,对具体的工程经济指标很少认真审查和核算。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不注意设计中的投资控制和经济技术分析,没有在设计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而概预算人员则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事后计算,仅单纯从工程造价角度审核费用开支,而不是去主动地影响设计和施工,致使技术与经济指标相分离,忽视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性,从而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二、技术与经济结合的作用

(一)技术与经济结合可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选择

设计就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拟建项目确定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对于该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工程技术人员对同一建设工程都有多个设计方案,这时,如何从中选取最优便成了关键。在这个阶段,将技术和经济紧密地结合,采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即可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选择。

(二)技术与经济结合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组织设计尤为重要。同一工程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其经济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确保工程基本功能的原则上,从价值的视角去分析施工组织设计,从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战胜对手,赢得竞争。

三、技术与经济结合控制工程造价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造价意识

要强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首先要强化工程技术人员的造价意识,不断强调和督促工程技术人员以提高工程造价效益为目的,把控制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在设计过程中时刻考虑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加强工程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的协调关系。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加强设计阶段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手段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满足。方案优化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在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以控制工程造价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通过限额设计,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

一般,在工程项目中实行限额设计,应做到:①合理确定设计限额,以作为限额设计控制投资的主要依据。②将规定的投资限额分专业分配限额,以促进各专业设计人员能进行多方案比较,力求将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范围之内。③应严格将施工图设计的投资额控制在概算范围以内。④应建立激励机制,即在原设计计费的基础上,对因设计而节约的投资,按节约部分给予提成奖励;因设计变更增加投资也按增加部分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以促进设计人员能在设计过程中能时刻谨记限额设计,从而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将导致经济变更。因此,应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对变更引起的造价进行计算,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报有关部门及负责人批准,避免设计变更的随意性,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应加强对设计变更项目的审查,在审查时,审计人员应做到:①对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的,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②必要的变更应先做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章,出具相应的图纸和说明方可发变更通知。③监理公司发现设计图中的问题,需要进行变更时,必须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意见,否则不予认可。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有效进行技术与造价管理结合管理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的信息技术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解决了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量不易采集、加工、的矛盾,提高了原有工作效率和预决算编制精度,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材料价格信息,并且已深入地拓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

工程造价信息化从功能上划分,由四大模块组成:①动态价格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②造价资料积累、储存与分析系统;③计算机辅助计算系统;④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工程造价人员可很好地了解市场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工程造价指数等,而工程画图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等也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因此,在设计阶段,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及科技平台,促进技术与造价管理的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总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最有力的手段。因此,要想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析,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从而确保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岂勇.技术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S).

信息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通信工程 站点设计 站点管理 Turnkey工程

1 引言

近几年在整个通信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通信企业正走向海外为国际高端运营商提供技术服务。笔者在从事多年的海外通信工程中有幸参与了某国际高端运营商位于香港的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及扩容工程(本文简称P项目),该项目为包含征地在内的Turnkey工程,其新建站点和改造站点合计达2000多个。此项目中运营商对站点设计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在一年多的站点设计及管理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对站点的建设及维护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以香港P项目为例,解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高端运营商对移动通信站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同时为国内的移动通信站点设计及管理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国际高端运营商的移动通信基站设计及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分阶段设计,全过程服务”的理念

国际通信工程越来越趋向于包含站点获取在内的总承包发包模式(即Turnkey工程),这对站点设计业务提出了“分阶段设计,全过程服务”的要求。所谓“分阶段设计”主要是指站点获取前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站点获取成功后的详细施工图设计以及站点建设完成后的竣工图,也就是说站点设计业务及服务贯穿于站点建设的全过程。如香港P项目在站点获取前需要由无线、传输及土建等专业人员首先进行站点查勘并完成站点技术查勘报告(TSSR),同时要求相关专业协同完成站点的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图纸需表达如下内容(图1):

(1)无线及微波天线的大小型号、位置、挂高,设备的摆放位置及安装方式,电力引入方案,站点走线路由,相关的初步结构方案等;

(2)明确标定征地的详细位置、征地面积大小;

(3)提供较直观的包含所需布放的天线及设备的外形与尺寸的站点合成图片等。

初步设计图纸经征地人员送交业主后,站点所在的业主委员会通常会据此商讨征地的可行性及租金等事务。

3 各专业设计图纸的融合

现阶段国内的站点设计往往是各专业相对独立而分别承担设计业务,设计文件由各专业分别提交给建设方的接口人,在图纸输出前无统一的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图纸的一致性进行检查核对,导致建设方在站点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土建图纸与无线图纸不一致而影响施工的情况。从降低运营商管理成本的角度来看,站点的全专业设计总包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设计分包模式,此分包模式要求站点设计的图纸应该是无线、土建及传输等各专业图纸的融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整合,以避免各专业之间的图纸矛盾引起站点施工建设困难的现象。香港P项目中的站点详细设计图纸就包含了无线传输及土建等各专业,图纸内容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1)以字母S命名的图纸,体现的是站点的总信息(图纸需包含各专业的通用信息,尤其是站点总平面图需同时体现无线传输和土建等专业的相关信息以避免各专业间信息不对称);

(2)以字母A命名的系列图纸,主要体现的是无线和传输部分的详细信息,包括系统原理和接线图等;

(3)以字母E命名的系列图纸,主要体现的是设备及电源方面的详细信息,包括电源设备的系统原理和接线图等;

(4)以字母Z命名的系列图纸,主要体现的是土建(结构)方面的详细信息,这部分图纸需与总图相对应且在总平面图中有相关的图纸引出说明以方便阅读。

这种全专业同模板的作图模式,其最终输出的设计图纸相当于含有多道工序的产品,每个专业的工作就相当于产品流水线生产的一道工序,各专业只需按严格的分工界面在作图模板中完成属于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并移交给其他专业。由于作图的过程也包含了对其他专业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这大大减少了由各专业独自出图所带来的不一致现象;另外,由于各专业的工程师是在同一模板中作图,即各专业工程师可直接在作图模板里添加属于本专业的信息,避免了大量的重复绘图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

4 规范化设计与精细化制图

国际高端运营商对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站点查勘及设计要求有现代化的分工管理模式,即站点查勘和站点设计制图由不同的工程师来完成以提高效率,这就需要对站点查勘和图纸设计有清晰的分工界面和明确的规范化要求。设计图纸的精细化和站点查勘的仔细程度是紧密结合的,在站点查勘细则中需明确规定查勘草图所包含的内容,如楼电梯间或水箱等参照物的位置、走线架路由、影响站点建设的障碍物等详细信息都需要在查勘草图中示意;结构专业还需尽可能地获取站点中一切与结构相关的信息,包括梁柱墙的位置尺寸、已有天线抱杆、铁塔等结构的详细做法,并需对已有结构进行初步评估;同时需要有代表现场情况的相关站点照片,这样在站点的方案发生调整时就可以尽量避免重复勘查。

香港P项目对详细设计图纸有着更精细的要求:细化到画图比例(1:1比例作图)、出图要求(模型绘图布局方式出图)、特定的图层及文本字体大小等;由于存在2G&3G多频率的网络共存,复杂的网络系统要求在无线图纸中对所有的设备天线及元器件都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命名和编号;甚至连馈线、电源线、监控线及接地线与接地排等都需要按规范做详细的命名和编号(图2)。这些设计要求虽然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精细化的设计为物料准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非常有利于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提高站点施工的规范性,更有利于今后的网络维护及管理。显然,规范化的设计和精细化的制图会大大减少整个网络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5 人性化设计理念

所谓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备料及施工的便利性,以及根据业主的喜好选用易于被业主接受的方案。如针对发达地区征地困难的特点,香港P项目在土建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新加结构做到经济、少占地、尽量不破坏原有房屋结构和防水层,并考虑现场的搬运长度及施工的可操作性;所有新加结构物都要求工厂制作组装,不允许现场焊接。其设计不仅考虑设计本身,而且更多地考虑对征地、采购备料、施工进度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并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减少后续环节的困难,提高整个网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6 信息化管理模式

通常国际高端运营商对移动通信站点建设全过程的文档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同时文档系统的管理也较为完善,如香港P项目的原2G网络在十年前已初步建成,每个站点的基本信息包括现场的相关照片、平面布局、设计文本等都在内部的服务器上有较为完整的电子文档记录。其管理人员无需到站点进行查勘,只需用办公电脑连接至企业内部服务器即可查阅关于该站点较完整的信息资料。而香港P项目也明确规定了总包商需提供一个包含所有站点电子文档的服务器作为给运营商的一个交付物,每个站点的电子文档都需包含一切和设计、征地、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相关的信息。和国内通信运营商相比,国际高端运营商早已抛弃了纸质图纸和纸质文件的文档管理模式。客户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的同时,也需要设计人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香港P项目对所有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命名等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设计文件的提交也是通过特定的服务器来进行的。其文档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给后期的网络运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大大节省后期的管理成本。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在国内变得越来越普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今后运营商进行站点建设及维护的主流方式,相应地对设计文本专业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7 结语

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信行业发展要领先于国内,其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也远远超过国内。这对正在走向海外的通信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一切都需要国内通信企业不断学习国际高端运营商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站点的设计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SITE-CD-0020 Drawing Standard for Project Pioneer v2[S].2008.

[2]RPD-CD-0003 RAN Naming and ID Convention v6[S].2008.

[3]SITE-CD-0006 Site Labeling Guidelines v4[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