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卫生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口腔保健;妊娠期;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患者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问题。临床医师有责任为妊娠母亲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有些母亲口腔状况的改变,可能是妊娠期一系列生理改变的结果,这些改变需要引起口腔医师关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不仅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同时还会伴有口腔状态的改变,如发生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等。临床口腔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治疗时机是必要的。我院近年来对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妊娠期不超过三个月,妊娠后初次因口腔疾病来院就诊,无糖尿病、心血管病、甲亢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3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组一(接受口腔保健宣教且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408颗牙。组二(接受口腔保健宣教,但因患者拒绝做牙周基础治疗,故未进行牙周治疗),412颗牙。
1.2 方法两组均在初诊时检查并记录口腔情况,包括牙周情况指标:菌斑指数(PLI)分4级、牙龈指数(GI)分4级。组1,组2初次检查后接受口腔保健宣教,宣教内容包括:(1)牙龈炎、牙周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了解妊娠期及哺乳期易患口腔疾病的种类、原因及危害。(3)如何防治妊娠期龈炎并指导刷牙的正确方法。组1根据孕妇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组2在初诊检查后接受口腔保健宣教,宣教内容同组1,但患者未接受做牙周基础治疗。初诊后五个月复查口腔并记录菌斑指数、牙龈指数。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资料用SPSS10.0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初诊时组1与组2相比,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复查两组比较,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 (G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2。
注:初诊时两组比较P>0.05,复诊时两组比较P<0.001。
3.讨论
妊娠期妇女易患妊娠期龈炎,广泛的牙龈炎症是妊娠期龈炎最常见的口腔并发症,而妊娠期妇女患有妊娠期龈炎的高达25%以上,虽然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均可 患,但妊娠2-8个月期间最容易发生。妊娠期龈炎最常影响的是前牙边缘龈和牙间,典型的表现是水肿、点彩消失、牙龈色红和出血倾向。较少见附着丧失和牙周袋深度增加。口腔卫生不佳造成的菌斑堆积与炎症发生有关,而加重菌斑堆积的因素是孕激素、雌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这些生物活性因子改变了牙龈的血供,不利于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抑制胶原合成,改变龈下菌丛【1】。Offenbacher于1996年首次报道,妊娠期妇女患有严重牙周炎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比牙周健康产妇高7.5倍;口腔检查中发现牙周附着丧失的早产孕妇较健康孕妇发生率多。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口腔卫生宣教,妊娠期前后应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牙周检查、治疗及维护,以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提高人口优生率。
在妊娠的早期就应该开始对患者进行教育。由于牙科疾病并非直接由妊娠导致的,而是由于生理和行为的改变使已经存在的牙科疾病加重。由于妊娠者易患龈炎,而注重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掌握口腔健康常识的人,可使患龈炎的风险降低。因此,旨在获得良好口腔卫生的预防措施应该尽早开展和实施【2】。
防治妊娠期龈炎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的控制牙菌斑,有效的控制牙菌斑与进行正确的日常口腔维护息息相关,故妊娠期妇女与医生达成共识共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妊娠期妇女对口腔卫生不重视,医生常规治疗后不能进行正确的日常口腔维护,即使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也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口腔医生不断加强对的口腔卫生宣教。本研究选取PLI和GI指数作为口腔卫生状况和牙龈状况客观诊断标准,初诊时两组的口腔PLI和G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的选择符合统计学随机原则;5个月后复诊两组患者的PLI和G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1、表2可以看出,即使组2未做牙周基础治疗,但经过口腔卫生宣教患者的PLI和GI指数有所下降,口腔卫生有所改善。这说明妊娠初期的口腔卫生宣教及合理的牙周基础治疗是防治妊娠期龈炎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口腔卫生与保健和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息息相关,要求临床口腔医生对妊娠期口腔卫生宣教及恰当的口腔干预应作为日常工作开展。防治妊娠期龈炎最有效的方法是孕前、孕中进行口腔保健宣教及牙周基础治疗。建议广大孕产妇重视孕前、孕中、产后的口腔保健,定期检查与防治,特别是孕前的口腔保健宣教及牙周基础治疗作为防治的重点,尽量减女妊娠及哺乳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牙列稀疏; 牙周病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28-01
牙列稀疏是指牙与牙之间存在牙间隙,其产生的机理是牙量相对小于骨量所致,病因为不良习惯,牙周病,先天缺失牙,过小牙以及遗传因素,属于安氏Ⅰ类第2分类。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有牙龈炎症和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松动和移位,是造成牙列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列稀疏与牙周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笔者观察每当牙列稀疏患者就诊时,自述平时非常注重口腔卫生,却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浅见。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人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共16例牙列稀疏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48岁。患者纳入标准: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非妊娠哺乳期妇女;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检查者。
1.2方法
对16例牙列稀疏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临床检查项目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X线检查、牙合与咬合功能检查。生活习惯调查包括吸烟情况、每日刷牙次数、使用牙线情况及牙石洁治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16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逐一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经各项检查后发现87.5%的患者菌斑指数偏高,68.75%的患者牙龈指数偏高,75%的患者探诊深度超过正常值,62.5%的患者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水平型、垂直型或混合型的吸收,75%的患者存在牙合创伤,75%的患者已符合牙周病评定标准。见表1
3 讨论
3.1 牙列稀疏易造成食物嵌塞
牙列稀疏即牙齿间存在间隙,相邻两牙失去正常接触关系,造成接触区不良或无接触,致使食物嵌入。通过临床检查发现,16例患者中有87.5%的患者每天刷牙次数为2-3次,12.5%的患者每天刷牙次数为1次, 93.75%的患者从未使用过牙线,87.5%的患者从未进行过牙石洁治,当食物嵌入时100%的患者使用牙签进行剔除。可见患者本身缺乏保护口腔卫生的常识,致使菌斑指数增高,当食物嵌入时更容易引起细菌定值,进而使牙龈组织产生炎症,牙签的正确使用还可加重牙龈退缩,从而引起急性牙周膜炎,牙槽骨吸收等一系列牙周病症状。
3.2 牙列稀疏易引起牙合创伤
完整牙列的构成是一个弓形整体,牙列中牙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咀嚼压力,分散牙合力,有利于牙齿的稳固和提高咀嚼效率,同时紧密接触的牙列可有效防止食物嵌塞,保持和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牙齿稀疏患者咬合时,牙列中的牙不能相互支持,不能共同承担咀嚼压力,导致个别牙所受牙合力过大,当咬合力超过牙周组织的承受力时便能造成牙周损伤,导致牙周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骨质破坏,牙松动等一系列症状。
3.3 吸烟能促进牙周病的发生
调查中发现,16例患者中有63.5%的患者吸烟,其中100%的患者菌斑指数偏高,10%的患者牙龈指数正常,93.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吸烟者口腔卫生一般较差,牙面菌斑沉积多,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牙龈血管收缩,牙龈出血少,牙龈炎症轻,但是吸烟者易降低局部氧张力,导致龈下菌斑增多,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从而促进牙周病的发生。
4 结论
牙列稀疏患者常伴有牙周病,但却得不到患者的重视。因此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当遇到牙列稀疏患者时,要提出早期治疗的必要性,不能盲目听从患者的要求,并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及重视戒烟的宣传,牙列稀疏患者需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除了刷牙外,要学会使用牙线,进行定期牙石洁治,必要时应用正畸或修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保护牙齿,防止牙周病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等.牙周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 李华芳,等.口腔生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幼儿龋齿饮食习惯刷牙习惯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8-0050-03
龋病是人类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其列为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之后的第3大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龋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高糖饮食、牙菌斑存在、致龋细菌的作用、口腔卫生不良等是龋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近20年儿童龋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及口腔卫生不良有关。预防龋病的发生发展应从儿童着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3所幼儿园3~5岁的儿童龋患情况的调查,分析幼儿龋病易患因素,摸索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家庭三结合的模式,干预幼儿龋病的发生发展,藉此达到减少幼儿龋齿发生和早期防治幼儿龋齿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3~5月在上海市杨浦区83所托幼机构中,采用抽签法抽取3所幼儿园全部3~5岁幼儿518人,其中男266人,女252人。
1.2方法
采用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按随机表法抽取调查对象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龋病检查方法(第4版)[1,2],由口腔科医生按统一标准进行口腔检查。有龋齿者归为龋患组,无龋齿者归为正常组。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基本信息、饮食情况、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幼儿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所得数据均经SPSS12.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
2结果
2.1患龋率
共发出调查问卷518份,收回有效问卷518份。口腔检查发现患龋者149人,无龋者369人,患龋率28.72%。调查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患龋人数有所增加。
2.2幼儿龋齿与饮食习惯
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幼儿食用荤菜与蔬菜的种类及多少无相关性(P>0.05),但与这些儿童平时喜欢吃糖、吃零食及不喜欢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的习惯有明显的关系(P<0.01),见表1。
2.3龋齿与刷牙的关系
调查发现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幼儿开始刷牙的年龄、幼儿喜欢刷牙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刷牙起始时间较早的幼儿患龋齿的人数相对较少,增加刷牙时间或能减少龋齿发生,但刷牙频率与方式对龋齿的发生与否并无多大影响(表2)。
3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肩负着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使命。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希望藉此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防治问题,并以此减轻三级医院的负担、降低医疗成本。幼儿园、中小学都是初级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杨浦区在83所托幼机构率先启动了“医生进校园”的项目,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附近医院的全科或专科医生,定期赴各中小学、幼儿园帮助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监测儿童体质、营养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与食品卫生监管等学校卫生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科医生,防治儿童龋病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龋病的高发病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且医治龋齿的医疗费用较为昂贵。龋齿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儿童期易患龋齿,有可能成年后也易患龋齿。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3-5]。近20年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但龋齿发生率并没得到有效遏制,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关。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或能抑制龋齿的发生发展。成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是从幼儿期渐渐养成的,如能在幼儿期建立以幼儿园为范围、家庭为单位、社区口腔医生参与、依托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体系,对减少与预防龋齿的发生发展将会有积极的作用。
刷牙是抑制牙菌斑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调查发现幼儿龋齿的发生与幼儿开始刷牙的年龄、幼儿喜欢刷牙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刷牙起始时间较早的幼儿患龋齿的人数相对较少,增加刷牙时间应能减少龋齿的发生。有报道称在日本幼儿园的小孩就会刷牙了,而且99.0%以上的日本人每天都会认真刷牙,每天刷牙两次的人数接近80.0%。日本近20年龋齿发生率明显下降或得益于此[8]。世界卫生组织曾倡议普及三三制刷牙法,即每次饭后3 min刷牙、每次刷牙3 min、每天刷牙3次,这也是最有效的预防龋齿发生的方法之一。本次调查发现上海杨浦区的幼儿园内也不是每个小孩都能坚持刷牙2次的。幼儿期是一个特殊时期,认知差但会模仿。父母是第一老师也是监督者,幼儿父母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腔健康。因此,具有一定专业口腔知识的医生应该定期进入幼儿园与保健老师共同拟定预防龋齿的计划。以图片、游戏、刷牙比赛(以家庭为单位)等多种形式教导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营造爱牙护齿的家庭氛围,传授自作的护齿技能,教育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对刷牙的兴趣,对抑制幼儿龋齿发生发展一定会有积极作用。
与口腔健康有关的公共卫生团体已充分认识到饮食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巨大影响,糖消费的后发效应导致龋齿的发生已不容忽视。本次调查发现喜欢吃糖与零食、不喜欢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的幼儿患龋齿的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含糖饮食及精致零食不仅易导致牙菌斑形成,还能降低口腔内pH值,如果没有粗纤维食物的摩擦、足够的口腔自洁(缓冲)能力与正确的刷牙方法来去除这些菌斑、升高pH值,加上致龋细菌的作用,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就会无可避免[6,7]。近几年,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关行政部门已充分认识到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学前教育,希望能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饮食、逐步养成科学的饮食观,从而达到减少龋齿发生的目的[4,8]。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科医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例如走进幼儿园给这些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做一些健康饮食教育,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多食有营养价值的天然食物,而不是精加工的工业化产品;建议儿童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多食粗纤维食品,一定有助于降低幼儿早期龋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海静, 聂红兵, 马力杨, 等.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12岁儿童龋齿及相关因素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7(5): 568-571.
[2] 韩晓兰, 马燕, 高永梅, 等. 两种探针对12岁儿童龋齿检查结果的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 43(11):684-685.
[3] Bankel M, Robertson A, Köhler B. Carious lesions and caries risk predictors in a group of Swedish children 2 to 3 years of age: One year observation[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1, 12(4): 215-219.
[4] Tickle M, Milsom KM, Donaldson M, et al. Protocol for Northern Ireland Caries Prevention in Practice Trial (NIC-PIP) tri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 measure the effects and costs of a dental caries prevention regime for young children attending primary care dental service[J]. BMC Oral Health, 2011, 11(1):27-30.
[5] Huew R, Waterhouse P, Moynihan P, et al. Dental car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et and dental erosion in Libyan school children[J]. Int J Paediatr Dent, 2012, 22(1): 68-76.
[6] Wong MC, Lu HX, Lo EC. Caries years in preschool increment over 2 children: a life course approach[J]. Int J Paediatr Dent, 2012, 22(2): 77-84.
[7] Fontana M, Santiago E, Eckert GJ, et al. Risk factors of caries progression in a Hispanic school-aged population[J]. J Dent Res, 2011, 90(10): 1189-1196.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24-03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f Tangshan City/ZHAO Yan-ping, LIANG Rui-ying, WEN Li-m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th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angshan, to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eleven students from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s in Tangs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knowledge on oral health was rich, but their or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as limited. Only 18.0% mastered the conception of dental plaque. More than 60%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oral health attitude was good,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oral examination and teeth cleaning on a regular basis was weak. Even if they had some diseases of oral cavity, they wouldn't go to see doctors in time; 86.8%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d never accepted the professional cleaning and the usage rate of the dental floss and toothpaste with fluorine was low.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dental plaque and gingival bleeding be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gingivitis, the dental floss help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gingival, oral health attitude, the brushing frequencies and the brushing time, the cleaning teeth frequencies and going to see dentists in time while they discover dental caries(decayed tooth)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ral health attitude is good among the students in Tangshan, the knowledge is poor and the situation is also bad. It is rather necessary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in college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medical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最常见的两大疾病,也是导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笔者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不知道龋病和牙周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医学院校就诊的多数学生是在大四上口腔课程后才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对口腔健康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牙缺失、牙齿松动,甚至过早脱落。本研究通过对唐山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为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唐山市4所院校各随机抽取1个系部,在被抽取的系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共1 0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资料不完全者后,获有效问卷1 011份,有效回收率为98.2%,其中男356名,女生655名;医学院校非口腔专业468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非医学院校543名(男生182名,女生361名)。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表,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学生匿名自填问卷,当场收回。
问卷设计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问卷[1]和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问卷的内容[2]。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校、学历等)、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及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经华北煤炭医学院口腔专业的专家评定,经预调查反复修改。重测信度系数为0.810,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0.631~0.752。内容效度相关系数为0.612~0.934。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核对无误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率描述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问题正确回答的比例;用χ2检验比较医学和非医学院校及全体大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比例,以P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 本调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识结构不均衡,一般性常识知晓率高,偏专业性的知识知晓率低。67.8%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保持口腔卫生最好做到哪几点,62.3%的学生知道刷牙预防龋齿,63.5%的学生知道牙菌斑导致龋病发生的主要物质,57.1%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一种表现,55.0%的学生知道减少和防止牙石的主要方法。38.3%的学生知道氟化物防龋,27.6%的学生知道饮水加氟防龋,仅有18.0%和9.8%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牙菌斑及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及牙线利于牙龈健康2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 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的认知率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但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程度上(除牙齿健康状况会影响找工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口腔健康行为 见表3。
80.1%的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70.7%的学生从不吸烟,6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39.3%的学生每次刷牙的时间至少要2 min或以上。对含氟牙膏的使用者占32.8%,牙线使用者相当少。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的学生比例较低,只有12.7%和1.3%;而86.8%的学生从未洁过牙。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在刷牙次数、时间、洁牙次数3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口腔疾病就医行为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龋损就医率分别占53.2%,牙痛和牙结石就医率占41.3和41.6%,牙龈出血就医率仅占16.4%,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发现龋损就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专业性知识(如牙菌斑的概念)知晓率较低,这一结果与福州市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一致。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比较,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于非医学生,有少数项目(如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牙线有利于牙龈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一些项目(如氟化物防龋、饮水加氟防龋、牙线利于牙龈健康)的知晓率均较低,这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达90%”的目标相差甚远。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医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对口腔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有关。两者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率都在60%以上,说明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而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不吸烟,能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每天刷牙2次,但在刷牙时间的控制上有误区,对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率较低,对牙线的保护作用认识不足。另外,大学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的意识。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对龋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危害缺乏认识,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在遇到牙体和牙周疾病后就医意识淡薄。福州市[3]、德阳市[4]、丽水市[5]、大连市[6]的调查也反映出与上述相同的情况,这一现象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与大学生无收入、治疗费用高、牙科畏惧心理有关。
上述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学生的课程[7]。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应开设口腔卫生保健课,通过选修课或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对调查显示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宣传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显得更加重要,使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与其学识水平相符,并使口腔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使口腔保健成为自觉行为。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可在医疗保险中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如将门诊治疗的一些费用纳入医疗保险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5]。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身健康,对指导全民口腔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深度,特别强调自觉自愿,着眼行为和实践[7],逐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grated package for basic oral care, Questionnaire foradults,Geneva:WHO,1999.
[2]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61.
[3] 王慧明,姚丽艳,张长源.福州市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与行为抽样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61-3062.
[4] 刘红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6-48.
[5] 徐晓毅,蔡章聪,郦芳.丽水市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37-138.
[6] 马晓伟,李文颜,闫建伟, 等.大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89-97.
【关键词】口腔科 门诊 健康教育 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003-02
Or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utpatient care of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DUAN Xiuling PU Li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East ward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outpatients of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and improve the effect. Methods 512 outpatients of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their needs of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s and ways.Results Young and senile patients and those with higher education degrees had stronger health education needs. There was nosignificance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omatological diseases. The needs of health educationincluded: current status of sterilization, performance of stomatological instruments, methods and effects of stomatological examinationsand treatments of common disease, post-operative precautions,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stomatologic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guidance. Ways of health education included: prescrip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atient and medicalpersonnel, demonstration involving tooth models, bulletin boards with graphs and texts and introduction of patient’s experience.Conclus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tent and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outpati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it ispossible to supply scientific,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services to patients. to promote oral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linic health educationhealth
口腔是人体最易患病的器官[1]。口腔疾病可导致口腔功能受损和影响全身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和口腔颌面部器官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口腔医疗保健已成为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口腔健康教育也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一个关注点。笔者对我院口腔门诊2009年11月- 2010年12月的患者进行调查,以充分认识口腔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为探索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口腔门诊患者512例,男274例,女238例;年龄18-79岁,平均47.5岁,其中18-45岁248例,45-59岁172例,≥60岁9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71例,高中或中专182例,大专及以上59例;补牙186例,拔牙117例,镶牙177例,正畸32例;职业:学生106例,工人152例,农民和个体工作者147例,教师65例,公务员32例,其他10例。
1.2 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患者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对即将离院的门诊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就诊时对口腔疾病及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患者认为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专题科谱教育:龋病病因及其防治;牙周病病因及其防治;窝沟封闭剂防龋术;龋齿早期充填;牙齿畸形矫正;如何正确刷牙;延缓避免“老掉牙”;牙齿保健和健康长寿等。另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2 结果
本次对门诊患者发放调查表512份,实际回收并经审核有效的510份,有效率为99.6%。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调查结果如表1。患者要求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治疗后占77.1%(393/510),治疗前17.1%(87/510),治疗中(12/590),另找空余时间接受专题教育3.5%(18/510)。通过健康或专题科谱教育后满意度:完全满意39.4%(201/510),满意34.9%(178/510),基本满意14.3%(73/510),不满意8.0%(41/510),无法评定3.3%(17/510)。
表1 512例口腔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情况分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口腔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围要求不断扩大。以往注重了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常见口腔疾病的常识。现在,患者需要进一步了解医院的消毒灭菌效果和无菌操作方法,甚至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密切监视,想知道牙科器材的性能、进口和国产器材的特点和选用方法、口腔治疗是否有感染爱滋病的风险等,表1的调查结果中对医院及治疗环境的消毒以及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的需求率最高。患者对自身口腔健康状况的重视,能使许多可以早期预防、治愈的口腔疾病得到及时的处理,表1的调查结果中今后保持专业的指导和联系的需求率为27.8%, 提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已非常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
3.1 健康教育方式要多样化 患者的知识水平、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对口腔健康要求与接受教育的方式都会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阶层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1)图片、文字、漫画及宣传栏,候诊厅墙上贴有“少吃含糖食品有益健康”、“如何预防牙周病”、“龋病的预防”等宣传画,并有橱窗,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吸引了许多就诊者前来观看、咨询,增加了宣传范围及力度。(2)针对儿童进行专门教育,儿童龋齿的发病除与牙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外,尤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如吃甜食过多,不能坚持每天3次刷牙或方法不当。由于患儿已有牙痛的痛苦体验,加之治疗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适,护理人员及时采取“疼痛教育”,指出“要患牙不痛,必须坚持每天3次刷牙,每次3min,进食后要漱口”。运用表扬鼓励方式对患儿讲“阿姨相信你是一个懂道理的孩子,你一定能够做到”。(3)对青年人的健康教育,青年患者的思维活跃,健康教育应注意形式的新颖和多样性。青年人理解能力强,并且有爱美心理,针对这一特点,宣传拥有洁白、整齐、健康的牙齿在服务演艺行业人员中的重要性及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对于那些准备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护士积极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主动介绍正畸治疗的方法和步骤,介绍一些尽可能避免影响美观的新型材料,减少其因为正畸治疗而引起的社会障碍(4)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口腔卫生问题,心理状态改变以及传统观念与习惯,认为“老掉牙”是天经地义的事,往往牙痛难忍才来就诊。护理人员告之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老年人也应该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与漱口应坚持终生,避免烟酒,并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甜品,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量。有牙病时应及时就医。同时对有义齿的老年人,保护基牙不受不良因素的刺激,每半年或3个月1次去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对妊娠期妇女的健康教育,龋病是易患的口腔疾病。预防龋病发生,关系到胎儿的安全与孕妇的口腔健康。妊娠期妇女大多数有牙龈炎,多发生在妊娠后2~4个月,妊娠中期达到高峰,分娩后逐步消失。通过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菌斑控制措施的训练,有效提高妊娠妇女对口腔保健方法的正确掌握,即局部用氟,正确刷牙;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保证孕妇营养,促进胎儿健康,特别是在胎儿牙齿的发育阶段,营养不良可导致牙齿钙化不全,唇裂或腭裂,釉质发育不全等。(6)对候诊人员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将其来院就诊这一宝贵时间加以充分利用,向患者发放《健康导报》、《爱牙专刊》等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卫生保健知识。(7)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大、记忆力减退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语言应通俗易懂并尽量口语化,反复教育,不断鼓励,提高患者的学习积极性。
3.2 治疗过程中注意点 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等因素,或有不同程度的对治疗产生恐慌情绪。因此治疗医师或者专科护士应及时提供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告诉患者进行口腔手术或治疗时的感觉和进展情况,如拔牙患者,应告知拔牙时不会痛,但锤击时头会因为震动而不舒服,挺牙时有撕裂感等。鼓励患者的积极配合行为,并尽量让患者有一个心理支持者陪伴[2]。专科护士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三方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注意心理诱导,心理诱导可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便于高质量地完成治疗。临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儿口腔保健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环境,形成口腔健康行为。同时,它们可融洽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3.3 要积极培养专科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与技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实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患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3]。因此应将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放心的进行相应治疗。也增强患者对医院及护理工作的认知信任感。
总之,通过系统的对口腔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自觉提高口腔健康保健行为,以改善维护和促进健康[4],才是提高口腔保健最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震康. 试论我国口腔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39(1):73.
[2] 李小妹.心理护理[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