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几千年来,中国的体育文化尤其是武术文化,在树立中华民族的人格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体育文化从狭义上讲,即围绕着体育运动而产生的一切行为文化。我国的体育文化着重于人性的“静”,人性的恪守,平衡方面,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我国,体育文化在广义上也把其中蕴含的意识、思想、言论等精神文化也融入其中。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体育事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继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零的突破之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取得骄人战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我国的体育文化在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下承受成巨大的冲击,独有的体育文化内涵得不到认同,我国在体育界的话语权也经常得不到表达,传统优势体育项目的规则经常受到挑战。在国内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的今天,传统的体育竞技精神也受到金钱主义的侵蚀,人们所追求的往往是一场比赛的上座率和转播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前景

2.1 实现体育文化发展的全方位转型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其体育文化自然就带有农耕社会的特点,尤其在传统体育文化方面。面对传统体育文化,我们不能够全盘的否定,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实习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积极向上的科学内涵和民族智慧要给予充分支持;对于落后的糟粕加以改造。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社会更加开放的展示在全世界面前,面对国外先进的体育文化,我们要取其精髓,充分吸收并加以改造,在结合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加强体育文化事业及文化产品的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体育文化艺术精品将创造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体育文化产品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优化体育文化产业结构,重塑市场的主体地位,实行跨越式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体育文化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学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好坏,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校中加大体育文化教育的力度,当前无论是在欧美,还是日韩,在推广体育文化中都非常重视校园基础教育这个环节。国外通常有专门的足球,网球学校,普通学校中普遍设有体育社团、俱乐部,并配有完善的硬件及保护措施,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薄弱,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充分学习和思考的。

2.2 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传播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传播的主体,传播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式。在传播的主体方面,要重视传播队伍的建设,从事对外体育文化传播的人员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准确无误的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体育文化,尤其要加强涉外体育记者,编辑素质的提高。还要充分利用外来留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适当地在留学生中组织体育文化主题活动,推广如太极、长拳等体育活动,并加强体育背后的文化底蕴的交流,使他们真正的喜欢上中国的体育文化,在归国后为中国体育文化的推广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内容上也要进行革新,要注重传播的内容与当前的时代潮流相结合,避免那些离西方生活文化较远的内容,如中国古代体育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宣传更加为人所接受的,如时下流行的“功夫熊猫”等体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电影所产生的效果来得更加实在。同时也要加强传播方式的技巧性,充分考虑到对象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教育背景,采取不同的方式;传播途中,不能只停留于术语表面,要着力解释该术语背后的中华体育文化内涵,以一种人们喜而乐见的方式,努力实现跨文化交流间的最近距离的达成。

2.3 突出重点,推行武术文化的教育

中国体育文化广为流传,为外人所知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其绵绵不断的武术文化。要想使中国的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真正的为老外所接受,那就非得把武术文化纳入国内正规的教育体系不可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有关教育部门就把武术这门课正式的纳入教学大纲,只是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武术教育常常被认为是与学习无关的学科,受到冷落,充其量只是课间的广播体操罢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学生往往只能靠课本上的图片自学一些“花拳绣腿”的套路,离技击程度相差甚远。把武术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就是要确立武术教育的主导地位,将其当做一门与语文、数学同等地位的必修课来抓,成为和军训一样,在学生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4 大力提倡休闲体育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层面的问题却越发突出。失眠、烦躁、恐惧成为当今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显然,此时再推行“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文化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反而以武术、养生为代表的,主张人体内心宁静、和谐的中华传统休闲体育文化的市场显得额外充足。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中的超越、竞争相比,休闲体育并不强调结果的输赢,它更看重体育过程中的精神享受,以达到内心放松,娱乐为目的。这种全新的体育文化价值取向,更符合目前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需求,推广休闲体育文化,将会给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魏晓宁.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探析.人民论坛,2011.24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宏观调控

1 前言

体育经济是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体育与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对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为经济学界重视。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目前经济学界对体育经济的关注程度与体育经济本身的发展状况颇不相称。经济理论研究的滞后已影响到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重视和加强体育经济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界的当务之急。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搜索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论文分析

3.1加强体育经济的研究,必须结合世界体育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国情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目前应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3.1.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大调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还有点跟不上形势。

3.1.2市场竞争乏力。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 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3.2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出路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双星等名品。但挡不住耐克、彪马等国外品牌的强大攻势。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举国上下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但又不乏挑战。面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 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 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体育馆可以以体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小摊亭等其他经营活动。趁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实行多种经营,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

(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 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 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运作方式有如下几种:①与体坛名人联合办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②“出口”优秀的选手和教练。我国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我国优秀选手和教练“输出”到有需求的国家,既可开展两国体育交流,又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③借体育赛事 在本国举行之机,推进国内旅游、博览等业的发展,推动经贸合作。

(4)注重体育的商业策划与管理。体育在国内、国外均拥有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体育的商业策划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能否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等重要问题。1997年令世人瞩目的柯受良飞越黄河令柯受良本人及 其广告策划人身价百倍,但遗憾的是赞助柯受良飞越黄河的内蒙古彩虹电视机生产厂却鲜为人知,有人遗憾地将其喻为“买了鞭炮给人家放”。这是企业不注重体育商业策划的一个惨痛教训:耗费大量资金,却没有将自 己推向市场。与之相比,1998年夏季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可谓登峰造极。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 ,更是一次颇具规模的商业活动。精明的法国人借此良机,充分开发“足球经济”。具体做法包括:独立拉赞助、实行经营性票务,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赛场广告权,全力开发纪念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等。众人感叹:“世界杯开动了印钞机”。

4.1 80年代,世界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锐步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后发现,仅有20%的体育用品真正用于竞技运动,80%的体育用品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用品,于是锐步公司将主要精力投入体育休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一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体育经济有它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对中国体育市场富矿的采掘才刚刚开始。诸如体育竞争的商业策划与管理,体育广告的创意,体育产业的投资决策,体育经济的国际合作,体育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的密切关系,凡此等等,期盼经济学界作深入系统研究的体育经济问题还有许多。21世纪是体育经济大展风采的世纪,缺乏体育经济内容的经济学不可能是完整的经济学,体育经济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青睐,通过国内外体育经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总结和比较分析,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体育经济学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超过3万亿美元,越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因此,现在有些专家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是靠“双引擎”带动的。第一个是美国,作为需求方,通过创造大量需求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第二个是中国,作为供给方,通过大量地向世界供给低价的产品来支持世界经济增长。当前,中国作为“双引擎”中的一个引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明显加快,但能不能持续增长?靠什么增长?这是需要关注的。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投资打头、出口依赖”的增长格局。由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使得经济发展不断地积累起资金过剩、产能过剩、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承载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矛盾问题,同时过去依靠渐进式改革推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已经出现了弱化。面对这些矛盾问题,中国需要对矛盾问题深入分析思考,也急需进行新的战略选择。

一、流动性过剩:不断成长着的一座“金山”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需要思考的现象,这就是经济增长越快,外汇储备增加就越多、人民币储蓄增长也越高。这给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按道理讲,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内资金应该存在双缺口,即外汇短缺、国内投资不足。但中国恰恰相反,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外汇和国内投资不但不短缺,还表现为双剩余。到2007年9月,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居世界第一。9月末全国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38.3万亿元,存差12.4万亿元。在巨大存差压力下,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向外“赶贷”,将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和大的垄断行业集中,形成潜在的投资冲动。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资源价格、资产价格、股票市场开始大幅度急剧上涨,如沪市从2005年7月11日的1.062,5点上升到2007年9月10日5.355点,10月一度突破6.100点,在股市虹吸效应作用下,大量人民币存款出现了搬家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是因为我们的政策安排存在问题。比如说老百姓有钱不消费或少消费,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从1999-2006年,每年全社会消费增加额仅仅是储蓄增加额的1/2、甚至1/3,2006年,全中国居民储蓄额增加了2万多亿元,而消费额仅增加了9.233亿元。有人说储蓄额增加是居民增加的,实际并不如此。我国储蓄增加,不但有城乡居民的贡献,也有政府、企业的贡献。到2007年9月底,企业存款13.33万亿,占全国的34.8%;政府机关存款是3.9万亿,占10.2%;老百姓的存款16.9万亿元,占44.1%。

二、产能过剩:不断成长着的一座产品“大山”

在大量资金过剩的情况下,银行由过去的吸储变成“赶贷”,这些资金不断流向资源、资产和股票市场,而且还源源不断涌向生产领域。当涌向生产领域的资金迅速形成产能后,在社会总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工业品增长速度持续快于需求增长,从而导致我国工业产能过剩。比如,目前电解铝、钢铁、水泥、汽车、冶金、部分化工行业、家电行业甚至纺织行业都存在超过消费增长的矛盾。2006年,我国生产了4.67亿吨钢材、12亿吨水泥、150多亿件服装,10.350万台微电脑、9.390万台彩电、5.1亿部手机、空调器7.943万台,大量工业品被迫出口国外。比如,06年国内只销售了10.919万部手机,出口了38.549万部(含车载无线电话),出口钢材4.30017万吨;由于产能增长过快,每年我国还有大量服装、鞋帽及电子产品向外出口。比如,2005年我国向国外出口电扇54.044万台、DVD播放机14.594万台,23.000万台无线电话、770万辆摩托车。

当前,我国形成了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循环链条,这就是:储蓄增加――产能投资增加――消费不足一增加出口――外汇剩余――贸易磨擦。为了解决内外需失衡矛盾,增加国内需求,国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社会福利结构制度无大变革的情况下,又形成了第二次循环链条:居民增加收入――再次增加储蓄――产能投资再增加――消费仍不足――再增加出口――外汇剩余继续增加――贸易再磨檫。其实,近几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并不低,关键是我国的收入和消费政策对消费激励不足,无法将社会收入有效地转化为消费。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还在不断积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二是有一部分工业已经明显过剩,即“即期过剩”,而另一部分工业正在积累过剩,是潜在过剩或者“预期过剩”;三是我国工业产能过剩虽然有些行业是在市场作用下出现的,但不少行业是在各级政府鼎力支持下形成的。

三、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在全面扩大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态势既存在于初次分配领域,也存在于再分配领域中。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政府收入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中在不断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3.5%升到2006年的18.8%,而居民所占比例则从76.5%下降到71.3%。6年间,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了5.2个百分点。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近几年,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以增加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是扩大了。从表2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2000年还是1:2.79,到2006年扩大到1:3.28。2007年,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更快,两者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仅表现在相对收入水平上,还表现在绝对收入差额方面。比如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的收入高出4.026.6元,到了2006年却高出了8.172.5元,扩大了一倍。

根据社科院有关研究,在考虑

公共医疗、养老、教育补贴、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项目后,目前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暗收入”大约为3.600元,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在1:4.2以上。

第三,城乡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按照5等分法(见表3),城乡内部的高低收入之间差距也是在扩大的。比如:城镇高低收入从2000年的3.61倍扩大到2006年的5.56倍,农村内部的高低收入也一样从6.47倍扩大到7.17倍。

在城市内部,据统计,2000―2006年,20%的城镇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由3.121元增到4.567.1元,年均名义增长6.5%,而20%高收入人口由11.299元增到25.410.8元,年均名义增长14.5%。而困难户与最高户收入差距为12倍;行业差距更大,全国事业单位工资约1.5万,一般企业职工年收入为1万左右,大企业5―6万,能源、电信、金融企业可超过10万。据媒体报道,2005年中国建行行长年收入110.5万元,董事长85.4万元,民生银行行长191.61万,三位副行长110万,深发展行长996万元,中行行长152万元。而这些垄断行业获得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垄断获得的,而不是靠市场竞争取得的。

在农村内部群体,2000―2006年,20%农村低收入者人均纯收入由802元增到1.182元,年名义增长6.7%,而20%高收入者由5.190元增到8.475元,年名义增长8.5%,差距由6.47倍扩大到7.117倍。

另外,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也是扩大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6年,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与上海收入差距达1:2.3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上海差距达1:4.28。

总体来说,当前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极度繁荣,一方面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2006年,按照国家贫困线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5,698万人,其中绝对贫困2,148万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下城镇居民有2,000多万人。若按世界银行每人每天支出1美元贫困线衡量,目前我国约1.3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0%以上,贫困依然严重。当前,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是,经济越发展,收入越向高收入群体、发达地区集中,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公平地让各个阶层群体分享。在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收入向高收入群体和发达地区集中,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这会使社会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将更多的收入变成储蓄,进而形成更多的投资和更大的生产能力,加剧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还会使社会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不足,抑制购买力的提高,这又直接影响了国内消费,造成国内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四、环境超负荷:资源承载能力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世界注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缓慢,使得经济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有关统计,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仅为5%,但石油消耗占到世界消耗的比重为8.19%、原煤消耗占34.44%、钢铁占27.73%、铁矿石占34.82%、氧化铝占20.43%、水泥占44.58%。2000年以来,由于国内资源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进口的能源、矿石及原材料的数量成倍增长,对外依赖度迅速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从7,027万吨增加到14,518万吨,增长1.1倍,成品油从1,805万吨增加到3,638万吨,增长1倍,在2006年的石油消费量,进口石油已占国内消费的55.8%;进口氧化铝从188万吨增加到691万吨,增长2.7倍;进口铁矿砂及精矿从6,997万吨增加到32,630万吨,增长3.8倍,进口比重超过需求量的超过50%。近几年,由于中国大量进口资源性产品,已引起该类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与此同时,土地、水资源的严重稀缺,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高度制约。1998年以来,我国耕地净减少一亿亩,人均耕地由53年的2.82亩下降到1.4亩。今后如果每年各种占地数量控制在500万亩以下,到2020年,考虑占补因素,中国耕地数量还将减少5,000多万亩,耕地的减少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或将带来很大威胁。对我国来说,水资源比土地更为短缺。我国属于水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家,每年因缺水农业损失500亿元,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全国660多个城市有60%缺水,110个严重缺水。200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25.5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9.1%,人均水资源1,945立米,比上年减少9.6%。当年全国有3,578万人、2,93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3亿人引水不安全。根据计算,到2020年我国可供水资源量仍将小于需求。既使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全部竣工,华北地区遇到干旱仍然缺水。

经济高速增长还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2006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2,589万吨,烟尘排放1,089万吨,明显超过环境理论容量,由此产生大量酸雨,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1/3,具环境部门监测,全国696个城市中已有51%出现了酸雨。全国城市河段90%以上污染,每年草原退化200万公顷,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174万平方公里。2007年太湖水污染造成200万人饮水困难;6月15日遵义空中弥漫“毒雾”,6月12日浏阳河污染(氨氮、高锰酸盐、溶解氧、总磷、挥发酚超标),导致5万人供水中断。河南黄孟营村过去十几年,因淮河水污染患癌症死亡118人。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因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为了控制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单位GDP能耗由前3年分别上升4.9、5.5、0.2转为下降1.3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增长5.6%、13.1%减为增长1.2%和1.8%,但仍然没有实现计划4%和2%的目标。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会的全面繁荣,另一方面也给环境污染和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五、渐进式改革对增长作用减弱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经济 现状 发展

一、前言

体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一方面面临着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给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研究体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体育运动的普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1.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速发展阶段,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下,从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体育经济潜力不断提高。

2.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3.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

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体育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在保证行政事务和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设施和设备的行政性资产等非经营性使用体育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并获得一定利益和收益。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近几年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组织冠名权的经营; (2)体育组织比赛的标志、专利以及使用权的开发;(3)体育赛事转播权的电视权的转让; (4)体育组织运动员名誉和肖像权的投资经营的广告活动等等。

4.社会投资不断增加

社会投资办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迅速拓展。许多健身娱乐性很受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道路和过程,可以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主体产业的定位问题

比较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中国体育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无形资产三大主体产业。但是三大主体产业的规模目前市场状况还很有限,运作也不十分规范。体育产业的结构缺陷还表现在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足。除足球外,其他运动项目俱乐部制还未真正实施,尽管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体育资源的交换和交易活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没有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的转会也不是十分规范,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体育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活力,市场的竞争性不强,规模不大。

2.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问题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管理权限的不明确,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楚,体育市场管理不规范,有的体育项目管理还存在交叉管理。

3.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问题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目前来讲,没有政策遵循。

4.体育市场主体成熟度问题

体育市场主体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从供给方看,市场主体在企业规模、组织形式如(公司化、)经营方式跨(国经营、连锁经营、委托经营少等)方面发展都很不成熟,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和方式尤(其是服务营销)、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有大的差距。从需求方看,市场主体在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

5.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问题

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大学有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目前主要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四、我国体育经济开发对策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体育作为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个完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针对目前的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我国的体育经济。

1.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吻合的体育经济政策,加快体育经济的人才的培养,积极抓各地体育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抓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工作,在体育彩票的公益金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资金设立体育的发展基金,对欠发达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行政策倾斜与扶植,在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2.深化体育职业化改革

众所周知,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竞赛表演,这是职业体育产品的卖点,也是消费者观赏比赛的利益所在。如何让这种表演成为经济动力,关键就在于职业俱乐部,在西方发达国家、球员、俱乐部和联盟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制约,这一点正是一项产业成熟的标志。就我国而言,提高职业体育俱乐部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经营管理水平,是培育和和发展我国竞赛表演体育市场的核心。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

3.培养体育消费习惯与消费市场

姚明,刘翔的出现,其蕴涵的价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全国人民的奥运狂潮掀起……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体育与民族情结、国家兴衰联系到了一起的时候,它所迸发出来的潜力是惊人的,完全可以影响国人的体育消费习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育消费市场。然而,体育市场作为一个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目标的市场,它富有弹性,不能以“民族”一词蔽之,体育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是需要经营者去了解和把握的,同时也是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去开发和挖掘的,只有这样,这个市场才能不断壮大,不断向前。

4.培养“两栖型”管理人才

当前,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5.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同时,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1]白涛: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1、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是体育经济的重要决定要素之一,其结构分布和规划的合理性对于体育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本土体育产业败于国外对手、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等现象,阻碍了体育经济的增长和完善。

2、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工作不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给予体育经济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也相继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攀比规划等宏观调控失调的现象,且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导致管理工作仍然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

3、民众体育消费欲望较低,影响体育经济增长。我们都知道,体育市场是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媒介和动力,然而在国内媒介以及体育企业的数量增长中,民众真正需要的体育产品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也没有深入人心,阻碍了体育经济的进步。

二、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探究

1、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体育经济发展。提高体育产业效益以及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推动体育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首先要完善有关体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以及征收年限等,保证体育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其次,深入开发具有价值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强大动力来扩大内需,从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带动产业升级;再者,要按照市场需求采取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扶持明星企业以及名牌产品企业等措施,在提升产品品位的前提下增强体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地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相关体育企业的发展,加大开发本土体育文化以及产品的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产品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总而言之,通过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开拓了更自由和广阔的空间。

2、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体育发展需要。只有谙熟体育经济运作流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将商机逐渐转化为产业的高级体育管理人才,才能为推动体育的发展注入更加新鲜的活力,加快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要根据我们体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等信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在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升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依据实际情况优化培养途径和方式;改变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理念,拓宽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领域,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加强体育人才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需要注重的是,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和满足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探索有效的市场开拓途径,增强体育经济消费市场。体育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消费作为基础的市场,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开拓体育市场,提高消费率,是体育经济飞速增长的源动力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去实现:加强有关体育理念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在广大民众中提倡科学、健康的健身娱乐方式,让体育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引起其消费行动;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消费者的需要倾向,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将已进入竞赛表演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联赛作为优化发展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吸引大众的眼球,激起大众消费的欲望;政府要加强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企业践行常规体育娱乐消费项目与新型体育娱乐项目想结合的开发方针,大力发展符合市场要求的体育产品以及项目等,拓宽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的媒介的领域,从一定意义上稳定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由于发展实际以及具体情况的不同,各地区各企业在开拓市场的途径上市不尽相同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