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为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根据县人社局《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施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和县教体局《关于专业技术岗位实施竞聘上岗的通知》,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竞聘范围、聘期及岗位计划数。

1、专业技术岗位等级

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中学副高级分五级、六级、七级三个层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分八级、九级、十级三个层次;中学二级、小学一级分十一级、十二级两个层次。

2、竞聘范围

取得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其中竞聘高级五级岗位的必须原来已经聘任高级4年以上,竞聘高级六级岗位的必须原来已经聘任高级3年以上;竞聘中级八级岗位的必须原来已经聘任中级4年以上,竞聘中级九级岗位的必须原来已经聘任中级3年以上;竞聘初级十一级岗位的必须原来已经聘任初级3年以上。

3、聘期

本次专业技术岗位竞聘聘期为三年(2010年12月3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4、岗位计划数见附表。

二、竞聘上岗的程序及时间安排

1、建立聘任组织制定实施方案。中心校成立领导小组和聘任委员会,具体领导组织这次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任工作。

2、公布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通过后,报县教体局审批,再经教代会通过后,公布实施。

3、公开报名,资格审查。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参与竞聘的人员写出参与竞争聘任的书面竞聘申请,自愿放弃竞聘的写出书面放弃竞聘申请和保证书,以学校为单位按照竞聘岗位级别分类交聘任委员会。聘任委员会审查申请人的资格及应聘条件,决定是否同意其参加相应级别岗位的竞聘。

4、竞聘上岗。竞聘上岗按照高、中、初级逐级组织实施,采取赋分的办法,从高级五级开始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和分配指标依次聘任。

中学系列同资格竞聘人员按照个人得分由高到低排序,首先聘任高级五级岗位,聘满五级岗位后再聘六级岗位,以此类推。具有高级资格未获聘高级岗位的人员优先聘用中级职务的八、九级岗位;具有中级资格未获聘中级职务的优先聘用初级十一级岗位。已取得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本次主动放弃竞聘高级岗位的,直接确定为中学系列中级八级岗位,然后再依次聘任参加竞聘高级岗位未获聘的人员;具有高级资格人员聘任完成以后再按照具有中级资格人员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聘任中级岗位;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本次主动放弃竞聘中级岗位的,直接确定为初级职务十一级岗位,具有中级资格人员聘任完成后,再按照具有初级资格人员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聘任初级岗位。

小学系列同资格竞聘人员按照个人得分由高到低排序,首先聘任八级岗位,聘满八级岗位后再聘九级岗位,以此类推。具有中级资格未获聘中级职务的优先聘用初级十一级岗位。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本次主动放弃竞聘中级岗位的,直接确定为初级职务十一级岗位,具有中级资格人员聘任完成后,再按照具有初级资格人员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聘任初级岗位。

三、竞争聘任赋分标准

原聘职务高等级岗位竞聘。已聘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竞聘原聘任职务对应的高等级岗位的,按照以下标准将个人(1)一(6)项的得分相加,得出个人竞聘总分,按照得分、岗位设置及有关规定,具体确定出竞聘人员的岗位等级(得分相同时,先按照一线教师优先的原则确立;都是一线教师的,按照第(5)项分数高低确定)。

首次新职务岗位竞聘。首次竞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竞聘上岗的,按照以下标准将以上个人(1)一(6)项的得分相加,得出个人竞聘总分,按照得分排出名次,根据各专业技术职务所空余的岗位及有关规定,确定出具体的拟聘任人选,首次聘任的人选按规定只能聘用为该职务最低级别岗位。(得分相同时,先按照一线教师优先的原则确立;都是一线教师的,按照第(5)项分数高低确定)。

(1)教龄分:教龄按每年0.5分核算。(以档案为准)

(2)任职年限计分:按竞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取得年限计算,每年得1分。

(3)年度考核计分:近三年(2008年至2010年),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中,每获得一次优秀加1分。

(4)荣誉称号计分:近三年(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按照以下标准赋分。①各级政府教师节期间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分别计5分、3分、1分、0.5分(本项不累加,只得最高级别分值);②优秀教学成绩奖: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得3分、2分、1分(本项不累加,只加最高级别的分值);③公开课、讲课比赛计分:省级以上公开课,省以上讲课一等奖加5分;市级公开课,省以上讲课二等奖、市讲课一等奖加4分;省以上讲课三等奖、市级讲课二等奖加3分;市级讲课三等奖、市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县级公开课,县级讲课一等奖加2分;县讲课二等奖,市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加1分;县讲课比赛三等奖、市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三等奖、乡镇公开课、乡镇讲课比赛一等奖加0.5分;镇讲课比赛二等奖加0.2分;镇级讲课比赛三等奖加0.1分(本项不累加,获多项奖的只取最高一项加分);④教科研工作计分:获省、市、县教科研成果奖并在县以上推广的,分别计2分、1分、0.5分(本项不累加,获多项奖的只取最高一项得分);⑤齐鲁名师、沂蒙名师、沂水名师、教学能手(新秀):省、市、县分别得5分、3分、1分(本项不累加,只得最高级别的分值)。

(5)千分考核。在职在岗的,按照近三学年度(2007-2008学年度、2008-2009学年度、2009-2010学年度)个人千分考核成绩计算,该项占50分。

具体计算方法:竞聘者个人近三学年度千分考核平均成绩÷参加同职务竞聘人员近三学年度千分考核最高平均成绩×50(保留两位小数)。

新调入人员不足三年的,千分考核成绩按实际情况核算。

内病退人员:属县人事局、教育局备案管理的干部,经批准退居二线的可以同在岗教师参加同一职务的竞聘,赋分标准中千分考核一项按参加同一职务的竞聘人员的平均分计入,其他标准一致。也可以不参加竞聘直接确定为相应的七、十级职务。其他内退人员一律按20分计入(相当于千分中的德、能部分)。

(6)支教加分。根据县教体局《关于县乡学校教师交流和乡镇超编学校教师支教分流工作的通知》(沂教字[2008]36号)和镇党政办、中心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四、其他注意事项

1、由较高等级岗位聘用到较低等级岗位的人员,任原职务(岗位)满5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符合订立聘用至退休合同条件(工作已满25年的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据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的,可以保留原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不变。

2、所有专业技术系列和辅助系列岗位均实行捆绑式竞聘的办法,辅助系列竞争上的,按照核准的岗位聘用最低级别岗位。

3、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秉公办事。要选择公道正派、群众公认的人员担任聘任工作。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参加竞聘人员的各项得分及确定的聘任人选等都要张榜公布、公示。在聘任工作中,有异议的,由竞聘领导小组调查落实,并将落实结果通知当事人,严禁不走组织程序、越级上访等现象发生。

4、竞聘结束,签订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竞聘结果报县教体局、人社局备案。

五、加强管理,严肃纪律

1、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中心校举报电话: )

2、有异议的要按程序逐级反映,严禁越级上访。

3、各中小学要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推荐审查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中层具体负责证件的审查、表册的填报工作。

4、这次竞聘上岗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系关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严格按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严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严禁暗箱操作,若出现问题,经查属实,取消当事人竞聘资格,降级聘任并将严肃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各学校根据竞聘上岗的结果,在聘期内根据聘任岗位职责与要求,加强对受聘人员的年度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今后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

附件:龙家圈镇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计划表

小学年度考核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体现(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 ---- 合作、探究与交流的体现);四是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校评价方式 ---- 对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追求);五是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文化 ---- 教师合作的孕育与生成)。

二、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

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 、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继教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把教科室作为课改领导小组活动场所,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 、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年开学,校领导就要召开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完善《青曲镇中心小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全(区)校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3 、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学校建立了镇级、校级、教研组级课改网络,使课改实验在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4 、保证三个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的落实。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 、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 1 ) . 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

1 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2 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

3 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 2 ) . 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1 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理念,对师生的教与行评价。

2 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 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自然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

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

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2 、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

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 1 ) . 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1 理论性学习方面。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作为全体教师课程理论学习时间,以讲座、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2 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 2 ) . 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

二是建立帮带制度,将专家请进学校或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

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3 、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 1 ) .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鉴赏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 2 )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充分利用校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较为完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30 余万元,千方百计为课改实验创造条件。两年来学校改扩建了电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红领巾”电视台一个,班班配有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教师每两人一台微机,初步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学校面对现实,狠抓了校本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三)、发挥校本培训的核心作用,确保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

1 、明确“三级课程”的价值和相互关系。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三级课程”具有互补性,是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2 、严格执行《郧县 2005 至 2006 学年度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按照地方实际和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识规律,根据时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调整与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