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辅导员;360度考核法;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8-02

1绪 论

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着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晋升制度及相应激励手段缺乏,从而导致辅导员对其工作出现缺乏激情,消极怠工的现象。本次研究通过调查辅导员具体工作量出发,结合辅导员个人素质、学生反馈情况、绩效考核制度等切实了解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从辅导员的定期绩效考核作为切入点,研究高校绩效考核中的相关标准和方法及与考核结果相关的奖惩制度,分析其中的不足和缺陷,制定出更全面的评价方案

2 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高校辅导员团队现有绩效考核的制度流程,并进行相关分析,了解辅导员自身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看法和建议。针对调查出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制定出一个新的绩效考核方案。

2.1 绩效考核

绩效是指员工或部门的行为状态及行为结果。绩效考核可以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改进工作,绩效考核同样也是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MBO)、360度绩效考核和要素评定法三种考核方法。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就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征,对高校辅导员品质能力以及辅导员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行综合评定,以便准确掌握高枝辅导员团队工作情况。并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

2.2 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难点

2.2.1工作对象的特殊。辅导员工作的客体是大学生,而他们正处在身心不断成长的阶段。辅导员需要成为大学生的导师,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正面影响,使其受益终生。

2.2.2工作内容繁琐。辅导员工作内容极其广泛。从新生进校开始,直到毕业离校,甚至离校之后的一些学生事物,凡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课外活动相关的事情,都要找辅导员。因此,必须要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时刻准备着帮助和引导学生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

2.2.3工作效果滞后。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但这需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缓慢过程,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可能在学生毕业后甚至毕业若干年才能得以体现,反馈周期很长。

2.2.4辅导员绩效考核分析。

(1)缺乏操作性。长期以来,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考核指标缺乏操作性,考核结果主观性较大。将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辅导员的品德、人际关系较难量化,不能准确反映辅导员的工作情况,不尽合理。所以容易带来考核的片面性。

(2)考核内容不完善。在制定绩效考评时,仅侧重考核与工作结果相关的几个简单的硬性指标,比如所带班级是否有学生违纪闹事等,而忽视对工作投入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因此造成了短期内辅导员工作多做少做一个样的假象,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辅导员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3)结果缺乏反馈。辅导员绩效考评结果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考评结果应作为辅导员奖惩、晋升、培训等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必须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保障。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激励制度如同虚设,辅导员事业发展渠道不畅,培训机会稀缺,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成为一句空谈。

3 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案构建

3.1 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法构建

基于我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上的几大问题,我们提出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来进行完善。同时,根据素质冰山模型来确定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将冰山素质模型具体化,得出相应指标,分别为五大模块(学术水平、带教水平、道德人格、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每一模块下根据各学院具体情况进行细分。

选用360度考核法的意义在于360不仅能强化团体关系、提高辅导员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而且强调了全方位、多角度(自己、同事、学生/家长、上司)的评判,有助于绩效考核实施的科学性,增强绩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辅导员培训的依据,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机会。

3.2 辅导员绩效考核流程构建

3.2.1准备阶段。

一是成立评价机构。下设绩效评价小组,负责绩效评价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各院(系)。各院(系)成立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学院其他领导、学生干部为成员的专职辅导员工作考核小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对辅导员进行测评,根据辅导员本人完成的工作情况、日常收集的辅导员工作的信息资料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绩效评价结果,并将结果上报学生处,同时将结果反馈给辅导员本人,进而确定本院(系)辅导员需努力的方面和发展的方向。

二要进行动员与培训。让评估人员熟悉设置的工作目标、评估反馈、收集反馈意见的方法、要求与流程。

3.2.2实施阶段。

首先,以班主任和同学反响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学期,由各学院随机抽取各班级一定比例的学生和班主任,组织匿名填写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问卷。

其次,重视所在学院领导、同事对辅导员的考核,结合辅导员的个性,从辅导员工作态度和绩效、工作能力、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学院评价。

再次,每学期学校下发辅导员考核表,有辅导员做出自我评价。通过辅导员对自己一学期工作的全面总结以及特色和工作亮点的重点介绍,促进辅导员队伍朝善于总结规律和科学开展学生工作的方向发展。

在综合以上360度评估法的基础上,工作小组给出辅导员评价等级,而后由学校领导牵头,各院(系)、组织部、人事处、团委等一起对辅导员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最后一定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辅导员,使评价结果得到有效的运用。

3.2.3总结与反馈阶段。

在实施完评价工作之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学校应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具体的激励、惩罚措施,使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物质利益和个人的发展前途紧密联系。同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和被评者个体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绩效的建设性意见,以提高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凌峰,张红君.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6):116-117.

2 吴海麒,介俊,谷敏.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8(4):208.

3 漆小平,王自成.学生工作的绩效与评估[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

4 王秀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绩效考核

一、 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

首先,绩效考核帮助辅导员明确工作职责,形成责任明确、职能明晰的教育管理局面。长期以来,辅导员的角色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地位颇为尴尬,导致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必须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其次,绩效考核能够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技能[1]。对于被考核者——辅导员来说,绩效考核是外在的压力,因为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奖惩措施、未来晋升相挂钩。这将使得在职辅导员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努力争优创先,激发出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绩效考核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独特办学特色。绩效考核作为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的统一,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聘任、奖惩、升迁相衔接。当一部分辅导员的工作被认可和奖励,一部分辅导员因为工作失误被批评、教育、降职,这就形成正面的激励,向辅导员传达出学院对辅导员工作的期望。从而在学院内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二、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前,考核者应拟定详细考核细则,并积极在校内组织宣传,努力和辅导员进行沟通,消除关于考核信息的不对称。在考核过程中应秉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防止暗箱操作。绩效考核只有公平公开透明,绩效结果才具有信服力,才能够对辅导员工作产生正面的示范引导的作用,实现考核预期目的[2]。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定性虽明确岗位性质却过于模糊难以测量,定量虽标准清晰却忽视工作质量,只有将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才会既有合理性又有操作性,才能对辅导员复杂的工作做出全面、有效、合理的考核,不会有失偏颇[19]。

(3)目的性原则。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寻找良好的工作方法,明确辅导员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绩效考核工作才不会偏离考核的方向流于形式,不会陷入为了考核而考核的尴尬境地。

(4)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原则。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劳动成果具有不易测定性,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很难用实际的成果来评判辅导员工作的优劣。而且教育的过程本身也具有不可衡量性,过程与结果还存在时间差。因此,辅导员考核必须采取动态的考核,既注重过程的持续,又要关注结果的产出,这样绩效考核的结果才具有评判意义。

三、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路

(一)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实现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目的,同时兼顾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特点,针对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考核的方法、内容、体系要全面反映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承担着大量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实际成效有时很难量化为指标并体现出来,因此考核体系内容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2) 考核的过程要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只有在阳光下操作的考核,才不会弄虚作假,才会让被考核者真正信服,才会更加有力的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从制度上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促进辅导员自身成长和发展。

(3) 考核方式应具有有效性、实操性、实用性。不能有效评价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运用的考核体系,只能被束之高阁。只有绩效考核体系变得简单、全面、实操,才会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更大的影响,产生真正的效果。

(二)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思路

辅导员绩效体系考核体系设计思路即辅导员绩效体系的实际操作流程,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运用到实际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修正和检验,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具体有效的对辅导员的工作加以指导、评判和引导。结合绩效考核一般理论和学院的实际管理状况,主要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构建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相关知识,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应权重,最终形成学院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1) 制定学校绩效考核计划,包括学院绩效考核的目的——基本目的是促进辅导员自身发展和为学校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明确考核对象——全校专职辅导员;确定考核内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三大方面;明确考核时间、考核时间安排。

(2) 根据考核目标,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分析成功影响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关键行为和关键指标,审核这些关键绩效指标与考核目标、流程、辅导员工作岗位是否能够统一。

(3) 对绩效考核的所需的数据进行收集。辅导员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必须在日常管理中注重要求采集的关于辅导员关键工作绩效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确保指标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准确无误,有很高的信度。方法有:原始记录法、问卷调查法、定期调查法、考勤记录法、典型事例法、指导记录法、实地考察法、座谈法等等。

(4)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评价,并恰当选择考评者,如直接领导、所带学生、辅导员同事和自我评估,如有必要可组成考评委员会,从而确定辅导员绩效。

(5) 信息反馈阶段,及时的对考核信息做出反馈,辅导员和部分考评者一起分析考评结果,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结果,分析结果产生原因,并制定下一个个人绩效发展的方案,实现辅导员未来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所有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

四、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人文关怀

为什么提倡要在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加以人文关怀,正是根据辅导员身份的特殊性和工作的繁琐性、复杂性特点。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对辅导员的发展予以关注,对辅导员的生活予以体贴,尊重辅导员的自主性,明确职业发展前景,建立与辅导员工作相适应的薪资报酬体系,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为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绩效考核中对辅导员施以人文关怀,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树立新的考核观念,尊重辅导员工作特点。因而在考核方式上,要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更好的体现辅导员劳动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惩罚性考核向激励性考核转变,注重内部激励效果,关注辅导员内在需要。

(2)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长久以来,辅导员队伍面临专业性不强和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辅导员在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上也面临发展困境,专业化程度低,职业认同感差,大多数年轻辅导员把现在从事的工作当成临时性的选择,未来的跳板。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引领辅导员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保障辅导员个性化发展,使得辅导员将其工作当成一项用心经营的事业,未来腾飞的基础。

(3)努力营造积极的考核文化,提升人文精神,尊重辅导员多重角色的职业体验。考核文化是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在考核实施的全程中形成的氛围,该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用心经营的结果,是全体辅导员对绩效考核的内心认同。积极向上和谐的考核文化会增加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形成奋发向上,一心争先的组织氛围,对实现学院办学目标和辅导员自身发展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选取和确定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反映学生期望价值的辅导员工作行为、衡量辅导员这一人群工作绩效表现的关键业务领域中的关键业绩绩效指标,以明确考核部门主要责任和辅导员承担的主要职责,确保辅导员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能够与院校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深化院系管理制度改革,契合高职院校学生期望,激励辅导员恪守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增强辅导员工作创造性,形成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三者良性互动,并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稳定性,显著增加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归属感、自豪感、价值感和成就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考核是为了激励辅导员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检查和督促辅导员完成工作,同时也是为了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因而必须加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保障措施和关注考核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起到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燕冰,桂林. 辅导员工作绩效科学化管理的意义及实施对策[J]. 产业与科学论坛,产业与科学论坛,2008(08):1-2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科普辅导员,培养方向,评定方案,探索

一、科技馆辅导员培养评定的背景

(一)科技馆辅导员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科技馆建设起步较晚,在历史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现今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科技馆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科技馆迎来了事业大发展的机遇期,一批老馆在更新改造,新的科普展品不断涌现,这都对科技馆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建设、发展、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培养、提升科技馆辅导员素质是重中之重。但从科技馆辅导员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以下几类主要问题。

1、辅导员缺乏专业培训,自身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由于科技馆行业自身的一定特殊性,加上国内高等院校少有科技馆相关专业,目前国内科技馆的从业人员,很少从科技人员中挑选,辅导员专业不对口,科普知识储备不足,辅导员更多担负的是简单看护、操作机器、引导等简单的工作。科技馆辅导员接受的能力培训较少,普遍没有受过科学传播和大众教育专业的专门培训,对科普展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科技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科技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科普展品雷同、方式单一等问题。

2、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体系,辅导员缺乏工作积极主动性。由于国内绝大部分科技馆仍属于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规范和制度,缺少辅导员考核评定标准,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健全,科技馆各部门之间缺少良性竞争与互动,沟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辅导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责任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着科技馆事业的发展,,长期以往,科技馆事业将缺乏生机与活力,很难适应新时期公众提高科学素养的需求。

3、科技馆缺乏创新性综合型科普人才。在现代社会,科普活动不能年复一年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要与时俱进,契合时代科技发展,求新求变,才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当前全球科普工作都普遍面临边缘化、不为大多数人所关注的困境,中国也不例外。要突破当下的局面,就要加强展品展项原创性,加大展品创新力度,创新展示形式,不能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展项,一味模仿复制。这就对科技馆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辅导员的任务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讲解、展示,还要求辅导员能够进行专业的实验设计人员和实验辅导,创新展示内容。可以说创新性综合型科普人才正是当下科技馆所缺乏和急需的。

二、科技馆辅导员培养的方向

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的核心和门面,辅导员又是展览教育的核心。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是决定科技馆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是科技馆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适应科技馆发展的优秀辅导员队伍,必须从日常讲解服务、科普实验设计、展品拓展创新、方言外语培训、观众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展开。笔者认为对于科技馆辅导员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几大方面展开。

(一)培养辅导员与观众灵活互动的能力。科普辅导员是连接科学共同体与大众的纽带和桥梁,诠释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将复杂难懂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现象解释给普通大众,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除了科学知识,科普辅导员更需要掌握有效传递科学知识应具备的技巧和知识。如何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用的沟通互动方式,是辅导员培养中的重点,讲解的语调语速语气和肢体语言、眼神交流都需要辅导员灵活掌握,适时运用。沟通技巧方面,不同的年龄阶层观众有不同的喜好。在跟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时最好蹲下,以便保持和孩子们一样的视线高度。年轻人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在和年轻人讲解时最好保持一拳以上的距离。而老人们则更喜欢亲近,因此拍拍他们的手臂或者保持可亲的微笑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向观众提供服务时,要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菜单式”服务。

(二)培养辅导员创新教育的能力。科技馆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在探索开发教育活动时也要与时俱进,并且符合当下中小学生对于教育活动的口味,开辟新颖的,与时代、与生活接轨的,互动式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科技馆的工作主要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在教育形式上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创新式教育、趣味式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启迪作用。这就需要辅导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创新的方式,把高深的原理通过简单的演示展品和动手娱乐表现出来。一成不变的展示内容和传统的展览宣传方式将使科技馆失去吸引力,造成科技馆核心竞争力的降低。只有符合大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才能受到公众的认可和欢迎,目前科学表演、科学秀、科普剧都是比较新颖、符合观众喜好的教育形式。但是,当下能创作科普剧本、能即兴表演、能调动观众气氛、乐于开拓创新的综合型辅导员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这就需要加强辅导员创新教育能力的培训。

(三)培养辅导员的外语运用能力。当前,随着科技馆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前来科技馆参观的外国游客和团队日益增多。仅仅依靠原有展项图文版上单一的英语说明,已远不能满足外国游客的参观需求。同时,国内科技馆与国外科技馆之间的交流学习培训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包括意大利的欧盟科学诠释者学院,科技馆国际论坛、年会等等,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辅导员原先掌握的简单的日常词汇,已不能满足馆际交流培训的需要,也无法让外国游客宾至如归,尽兴体验。两年一届的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也将英语考核纳入其中,并且是辅导员获得高分的关键。新时代的辅导员必须要加强外语的培训学习,尤其是加强口语能力和科技类词汇的积累,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得将展品展项展示给外国友人。

三、科技馆辅导员评定方式设计——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

辅导员是科技馆工作的灵魂与核心,除了要打造一支召之则来,来之能战的强有力的辅导员骨干队伍。科技馆还要以科学、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加强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和等级考试,以巩固培训成果,提高科技馆服务工作质量。笔者工作的浙江省科技馆,就制定了《科普辅导员综合素质达标评级方案(试行)》,推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辅导员等级考试方式,推行以来对科技馆辅导员素质的提升和员工积极性的激励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力求为辅导员创造一个公平合理、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一)辅导员评级考核制度。浙江省科技馆的辅导员考核实行评级考核制度,分别为一级考试、二级考试和三级考试。考试通过后,由单位分别聘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辅导员。对于不同级别的辅导员有不同的考核内容和任务要求,考试内容随着等级的升高,难度不断加大,考察的范围也更加全面。

一级考内容包括,科普知识笔试,楼层模拟带团讲解和平时表现三大内容。二级考内容包括科普知识笔试,科技馆全程讲解,展项拓展讲解、实验秀表演、日常英语问答和平时表现六大内容。三级考则对辅导员的外语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通过前两级考核的基础上,能够用英语实现全程带团,与外国游客顺畅沟通,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甲以上。每位浙江省科技馆辅导员在工作满一年后,自愿报名参加一级考试,获得一级辅导员等级后满一年参加二级考试,以此类推。科普辅导员在获得相应等级资格后,根据其平时工作表现和实际技术水平,报馆长办公会议批准后聘任一级或二级、三级科普辅导员并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实行聘期制,聘期一般为一年,一年后根据日常工作表现等进行重新复核认定。岗位合同工在获得等级资格后,工资薪酬将获得一定提升。

(二)评级委员会构成和评分。“展厅辅导员综合素质达标评级委员会”,由一名馆领导任主任,馆人事工作负责人和展教部负责人担任评委会委员。并在评级委员会指导下,成立考核小组,成员由馆长、副馆长和各部门部长构成。针对日常英语考核还特别邀请了英语老师进行英语的单项考察。考核的总分为一百分,一级考分数构成为:科普知识笔试40,楼层模拟带团讲解40,平时表现20。二级考的分数构成为:科普知识笔试20,科技馆全程讲解20,展项拓展讲解20、实验秀表演20、日常英语问答10和平时表现10。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素质全面,业务过硬,向综合型科技馆人才发展。

(三)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为了能够让辅导员能够在考核中有更佳表现,浙江馆特别安排了礼仪、讲解艺术、表演创作、英语口语等各方面的培训课程,同时也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科技馆进行了交流研讨。2009年迄今,分批派出优秀的科普辅导员参加上海科学诠释者培训、意大利热那亚科技节、英国曼彻斯特科技节、各大国际科技馆论坛的参观学习,对开拓辅导员视野,提升创新意识,积累科普宣传经验都有较大帮助。

浙江省科技馆自2010年开始实行《科普辅导员综合素质达标评级方案(试行)》后,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显著提升。一定程度上也迫使辅导员不能再死背硬记自己都不一定理解的讲解词,而必须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有关知识。并且在考核中培养出了一批能写会说,能唱会演、素质综合的辅导员。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类科普短剧、实验秀如《神奇的气球》、《5秒钟做冰淇淋》、《法老之蛇》等等在馆内外表演时,都深受观众喜爱和欢迎。

四、结束语

科普辅导员是科技馆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科技馆都缺少对科普辅导员系统、长期的专业培训,辅导员的等级评定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较为滞后,导致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综合型科普人才成为科技馆行业发展的短板。如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评定方式、考核制度,通过学习和评级等方式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是当下工作的关键之一。浙江省科技馆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但也仍在不断探索改进之中,优秀科普辅导员队伍的打造还需要科技馆全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川宁 , 贾志荣. 科技馆员工培训工作与人才培养. [J].科协论坛,2008,3

2 林爱兵,刘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状调查. [J].科普研究,2008,2

3 刘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16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范文第4篇

德育 绩效评价体系 思路 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等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高职辅导员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高职辅导员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一方面,传统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对高职辅导员产生了直接影响,个别高职辅导员敬业精神下降、工作道德失范。这给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基本上是通过对高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高职辅导员的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实行了高职辅导员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这一切工作都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评价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高素质的高职辅导员队伍过程中,能否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高职辅导员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对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进行公开、公平、科学、高效地评价。

一、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首先,从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分析,我们承认每一个高职辅导员都有追求其自身发展机会的需求。但需求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具备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能够区分出优秀高职辅导员、合格高职辅导员、不合格高职辅导员,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才能给予合适人选相应的发展机会,包括给予其进一步发挥才能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的培训机会、淘汰不合格高职辅导员的人事决策等,引导高职辅导员的努力方向,激励高职辅导员的行为,最终达成办学目标。

其次,科学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高职院校的人事决策有密切的关系,包括晋升、薪酬的发放等,提供了学校人事管理科学决策的平台。

第三,学校的发展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基层管理工作是高职辅导员,高职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积极性是否被调动,直接影响到各院系管理的水平。构建一个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承认高职辅导员的贡献,并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各种发挥机会。

第四,学校地位的判断也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一所大学要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诸如教授知名度、科研成果水平、国际学生数量等,也包括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认可的程度、专家的总体评价等,这些因素背后都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

二、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流程和评价方法

推行严格的高职辅导员绩效量化绩效评价在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学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做得不好,将会打乱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因此领导层和人事处必须对此非常重视,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及制定评价标准时,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做法,广泛听取高职辅导员对绩效评价及其标准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经过多次测算和反复修改,最终敲定整个评价体系。学校同时要召开绩效评价动员会,传达学校关于进行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实施方案,以期获得高职辅导员的认可与支持;在整个评价实施过程中,学校随时与高职辅导员沟通思想,收集高职辅导员反映的问题;评价结束后,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数据,作为修订评价体系的依据。

另外,在实施评价体系过程中,学校需要出台一套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以确保绩效评价能按公正、公平的原则及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严惩弄虚作假行为,防止腐败现象,保证每个高职辅导员填写评价表格时做到实事求是。

三、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并形成正面激励

根据评价结果,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评价结果优秀者,给予优先晋升工资,并作为聘任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合格者各单位可以继续聘任,被聘任者享受学校相关岗位的一切待遇。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者,考虑到学校的稳定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是评价结果达到了合格分一半以上者,由本人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及目标,学院可以根据本人的态度及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考虑试聘一年。如一年后评价结果仍不合格者,学校要求学院做不聘或低聘处理。试聘期间不增加生活津贴,不晋升工资。第二种是对少数评价结果还达不到合格分数一半者,原则上不能按原工作岗位进行聘任,如属情况特殊者,需有其本人的工作总结、改进方案和学院领导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方能聘任,一般情况都应低聘或试聘。

四、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办学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没有高水平的高职辅导员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大。因此,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随之提高,相应要求对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新的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方案。

第一,如何进一步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工作的,而高职辅导员工作表现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影响因素,即高职辅导员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鉴于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多年资源的大量投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大大改善,高职辅导员享有的发展机会也趋于公平,因此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成为高职辅导员绩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除了奖惩性的绩效评价之外,还要引入具有长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因此,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高职辅导员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高职辅导员的事业发展目标,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与高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评价手段正确引导高职辅导员的长期努力方向,成为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二,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开展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目前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各项改革是局部性、探索性进行,缺乏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以高职辅导员聘任为例,由于没有进行符合高职辅导员胜任规律和胜任资格的科学研究,也没有市场化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合约制度改革,导致招聘过程中的科学评价缺位,无法把握每年招聘的大量年轻高职辅导员其真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也无法有效处理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关系。系统的高职辅导员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层次的系统,在高职辅导员招聘和聘任的环节就开始仔细评价,并给予一个固定期限的高职辅导员胜任能力评价周期,校方和高职辅导员都有进入和退出的选择权,把符合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高职辅导员评价标准需要具备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特点。现在虽然有了一个较系统的、可操作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但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从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设计方面,如何客观评价高职辅导员的师德、创新能力等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和潜力;如何既强调数量,又重视质量;如何兼顾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成果;如何体现对年轻高职辅导员的培养和评价特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难题。此外,评价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评价的主导思想上和指标的设计上,发挥院系专家的才干和智慧,对各级高职辅导员聘任资格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使评价结果不仅体现在薪酬分配方案上,还体现在高职辅导员进修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让高职辅导员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也需要平衡各种目标,更需要动态地完善。因此,既不能脱离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一些评价体系,也不能过分强调困难,无所作为。总之,启动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关键的一步,正确把握方向,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让辅导员工作成为充满活力的光彩事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15.

[2]陈垠亭.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7):14.

[3]王健.构建高校辅导员誓词[J].思想教育研究,2007,(5):28.

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范文第5篇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是伴随着学生对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诉求下创设的,是做好学生事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职业化引发的职责分工进一步丰富绩效管理的内涵,也对绩效管理提出新的难题,传统的绩效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辅导员职业化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内涵要求,即辅导员管理规范化、辅导员职业终身化、辅导员知识专业化。而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存在职业标准、管理制度不规范、岗位分流严重、辅导员专业背景复杂等现象。

2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困境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受到高校和政府的重视,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还不够准确,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对辅导员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致

高校对绩效管理的了解不全面,没有深入理解和挖掘,执行力度不够。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致,以致辅导员的绩效管理水平提高缓慢。根据2006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国内10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在89.5%的高校建立。但仍然有部分高校管理方法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同学校间辅导员绩效管理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高校内各评价主体之间对辅导员的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致,辅导员和学生主体对绩效管理的概念模糊,绩效管理知识掌握较为肤浅。

2.2绩效管理过程不完整,重考核、轻管理

绩效管理是包含很多环节的系统,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应用绩效管理,只用其一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在制定辅导员绩效目标时往往缺乏具体明确的政策指导,辅导员职责分工不明确,不能集中精力对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对辅导员的绩效评价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层面,简单地使用同种方法将辅导员与行政管理人员放在一起考核,评价工作成效重数量、轻质量;考核结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应用,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不能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2.3激励措施与考核结果匹配程度低,激励水平不高

依据公平理论,对辅导员的激励措施应与其付出和绩效成绩相吻合,辅导员才能感到公平,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考核结果与工作实绩不符的现象,工作成绩显著、学生和同事评价高,但绩效考核成绩却没达到应有的水平。考核完之后,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往往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绩效成绩高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辅导员的表彰奖励水平与其付出水平不对等,以学术型高校的标准要求辅导员,但激励水平却达不到学术型高校的层次,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只会引起辅导员反感。

2.4培训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辅导员培训说得多、做得少,缺少有力措施。一是对培训缺乏科学规划,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尤其是没有针对不同的辅导员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方案。二是培训内容仍然以思想教育为主,专题与专题之间内容不连贯。培训形式以传统的专家教师讲授为主,单一的“满堂灌”教学形式不能满足辅导员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培训投入少,规模小,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次所提供的培训机构有限。四是时间短,次数少,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基础薄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培训,以致辅导员技能得不到提高。

3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由于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优化辅导员绩效管理,提升辅导员工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3.1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的重视,统一认识

提高领导对辅导员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重视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发挥制度的导向性作用。对辅导员加强绩效辅导,让其深刻了解绩效、接受绩效,能正确看待学校的常规考核。考核不是仅仅为了考核,而是通过考核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辅导员平时的工作应以考核内容为重要指导,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最终达到满足学校要求和育人的目的。绩效辅导应全面覆盖所有绩效评价主体,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本着对老师负责的态度评价,通过评价活动,学生可以熟悉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遇到问题知道该如何解决。

3.2构建完善的辅导员绩效管理机制,考核与管理并重

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循环系统,缺少任何一环都会严重影响其效果,考核与管理过程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辅导员职业化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扣职业化内涵制订相应的绩效管理系统,从目标制定到绩效应用,所有的环节都依据辅导员职责分工执行。辅导员能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所学专业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集中精力在自己的领域内将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提炼研究。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辅导员职责分工体系,需要在实践中细化考核指标,对不同职业方向的辅导员分别考核,共性部分采用同一标准考核。各个学校发展的目标、重点、优势存在差异,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必须符合本校实际情况,能指导实践。

3.3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

激励措施以辅导员工作业绩为依据,与辅导员主导需求相适应,及时有效地应用考核结果。一是与薪酬激励有效结合,薪酬设计应体现公平原则,与辅导员真实表现相挂钩。二是与荣誉激励有效结合,高校应使辅导员的荣誉表彰与绩效成绩高度匹配,表彰结果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三是与职务晋升有效结合,高校应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拿出单独的序列和指标面向辅导员职称评定,注重工作实绩,减少科研在职称晋升中的比重,使辅导员能在本职工作范围内有畅通的晋升渠道,某方面工作突出的辅导员有机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3.4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专业技能

政府、社会、高校应从不同层次增加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建立层次培训模式。同类院校之间联合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使辅导员培训常规化成为现实。首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应依据辅导员分工实行分类培训,为每一职业类别的辅导员制定一套合适的技能培训体系。培训的内容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学涯规划、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等。其次,加强专业培训,拓宽专业学历提升渠道,提高辅导员理论研究水平。学校应确保辅导员参加学历教育的机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博士专业。辅导员针对自己的分工,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学习团队,如职业规划师培训等,并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针对某一课题,牵头成立研究小组,将相关的辅导员组织起来,指导辅导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