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资源库;检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44-03

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MOOC教学、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在近些年受到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进行了实践,不断推动着教学变革进程[1][2][3]。2015年7月,由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申报的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获得立项,以此为基础,笔者借助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平台(ICVE)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方向以其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为例,引入翻转课堂理念的线上线下(OTO)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一、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

《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实施完成,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师讲授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实施操作演示,学生听讲和观看演示;学生制定计划并进行检测实施,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完成检测报告并展示,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点评。

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学做”合一,教师也能及时针对学生“学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反馈和点评,此时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在该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观看,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化差异及接受程度不同,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无法兼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之后学生才进行计划制定和检测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时间受到挤压,导致学生并未成为有效的学习主体,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将知识内化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打折扣。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讲授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广受研究和倡导,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则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进行颠倒,知识传授也即教师的教借助于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由学习者在课前完成,课中时间主要进行(教师促进和帮助学生)知识内化也即学生的学,实现教师主导而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4]。《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引入翻转课堂理念探索了OTO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借助于ICVEM行了教学实践。

(一)打造“三精四用”平台,奠定混合教学基础

为了推进和开展基于翻转理念的OTO混合式教学,需要借助平台、需要丰富的素材资源、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根据前述,平台采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在ICVE上对本课程的建设首先遵循精细分析原则,充分考虑和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以做到满足用户所需;其次遵循精良素材原则,在资源库素材中心本课程各节点下创建了类型多样粒度大小适中的、碎片化的精品资源600余条,并凸显虚拟仿真、动画、视频类资源及AR等技术的应用,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最后遵循精心设计原则,结合近十年本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在平台上调用各类精良素材,重构排列创建微课,具体见图1,在微课组成的视频中或者其中某个教学活动完成后,可以穿插设置微练习或微测验,一般为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再以一定数量的微课作为基础建设在线《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做到能学辅教,奠定实施翻转、线上学习的基础。

在课程使用上应立足于够用、能用、易用、适用的四用原则,即课程对应各节点的素材资源首先要满足用户所需,应够用,够用基础上必须存有一定冗余,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个体学习需求。其次,对用户要能用、易用,即每一节点的资源、微课要确保用户根据自身喜好通过不同的方式访问平台时均能使用,对特定资源或微课的检索应简易可行,能实现快速定位。最后要适用,主要体现为展现在各类用户前的资源内容正确无误、符合标准,符合学习者的要求。

(二)实施OTO混合式教学,“三动三效”促转变

《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基于翻转理念的OTO混合式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见图2。

第一阶段:课前线上知识传授。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在实践中采取提前一周的原则,通过电子邮件推送、学习群、短信发送三种方式进行,逐次提醒学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采取计算机或手机APP客户端访问的方式通过ICVE在课前以线上学习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对于授课教师,解决了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面对较多学生填鸭式教学、学生个体和层次不一效果差异大的弊端,教师通过平台加以督促,主要采取设置完成任务学习时间节点,通过平台的后台数据记录来确定学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学习,对于滞后学习的学生及时予以警告和记录,确保将课前的知识传授落实到位,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在平台上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时间、地点和方式学习,只需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即可,完成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所需选取课程节点中的冗余资源进一步学习,实现个体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本课程在初始采取该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存有较多的不适应,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通过平台去帮助带动学生顺利地以线上学习方式完成课前的知识学习。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施也能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习自觉性、自主性,能在课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

第二A段:课中线下学习。注重于知识内化,也即知识的应用,基于知识传授在课前的线上学习中已经完成,课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以检测实施为主,学生成为课中的主角,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此时教师只需做好巡回和课堂把控,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仍然主导教学,但主体变成了学生。同时在课中的小段分块空档时间可通过精心设计辅之以提问互动、难点答疑等活动,来着实解决学生在知识传授中存在的疑问及在知识内化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但要更多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自行利用平台查阅相应的素材、微课来解决,推动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由此既解放了教师,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训练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解决了原有模式下交由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间不足而导致难以确保完整实施检测的矛盾。

第三阶段:课后知识巩固。仍然借助于平台和学习群,充分挖掘和使用平台的互动功能,以线上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既实现对学生的统一化、普遍化帮助,也能实现对个体化的精准帮助。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对于少数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经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阶段仍未能完全掌握,督促、鼓励和帮助他们反复多次观看对应的微课或是节点中适宜于他们学习的相关资源;二是对于部分学生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当学生认为提供的微课内容不适合或是所学内容较简单需要加深难度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素材进行学习;三是帮助学生完成检测报告的撰写或其他课后活动。

通过这一模式下三个阶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逐渐实现由教师利用ICVE带动学生学习,取得成效的初级阶段,过渡至学生养成习惯适应这一模式学习,推动其有效学习,到最后实现学生能在ICVE上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促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教学实践成效

在本课程按照新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采取对比研究法,在同期平行教学的另一个班级中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最终采取相同标准的期末考核,两个班级差异巨大。新模式下教学实施的班级其成绩显著高于原有模式下实施教学的班级,班级中80分及以上的优良率为77.1%、平均分为83.9,而对比的班级优良率和平均分仅分别为33.3%和73.1。即使考虑到不同班级学风差异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考核结果上的巨大差异仍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在新模式下完成课程教学实践,对实施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教学成效的4个问题,其统计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采取这一模式教学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度高,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也进一步印证了两种不同模式下教学班级之间巨大差异的必然性。

参 考 文 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8-84.

[3]熊淑娟.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6(6):61-66.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6(4):65-68.

Construc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 Cours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Hong Jie, Yin Guibo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ICVE’ platform and by introduc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idea, taking the ‘Ecological and Safety Testing of Textile’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 cours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was constructed. The course lay the foundation through ‘fine analysis, excellent material, well-designed’, ‘enough, able, easy and fit to use’ in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the online to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are online learning before class, offline learning in class, the knowledge consolidating after class.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examine comparis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was obvious for using this teaching mode.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全国10余家航海高职院校、20余家行业主管机关和航运企业共建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icve.com.cn),为广大学生、航运企业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该资源库设有“专业园地、课程中心、微课中心、职业认证、岗位晋升、素材中心、航海博览、企业案例”共8个主模块,其中课程中心为航海技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职业认证为海员基本能力训练、值班水手、GMDSS通用操作员课程,素材中心涵盖了丰富的教学视频/动画、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清图片等,航海博览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从航海历史、船舶文化、航海地理、航海技术、海员心灵之窗等方面对“航海”这一词汇进行了全面形象的阐述,资源库容纳了大量的试题库、考试样卷、各类航海案例以及行业标准和国际规范。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广大航海类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也为院校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作为一名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师,也应顺应潮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手段,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老大难”问题,变堵为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和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优势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基于“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职教云”网络平台,在高职院校、特别是航海类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来进行课程搭建,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次,开展混合教学可为授课教师提供比较完整的航海实训设备、实训场景和模拟情境等素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不足。最后,开展混合式教学也能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通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为方便教师更加高效地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更加客观、系统的对学生的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进一步研发了利于教师授课的“职教云”平台。“职教云”平台以院校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课程搭建和内容设计,也可由教师自己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自我创建课程。在调用资源时,为确保课程内容的契合性、课程素材的多样性,教师可根据需求,在各大类专业资源库、各门公开课程甚至每一个素材点中来检索合适的资源,筛选保存在个人资源库中以便后期资源调用,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2.1 课程前期搭建

教师首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在线提问情况设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互动内容,来编制授课计划。

在进行课程搭建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情况和学生学情,通过对资源库素材的检索、收藏,丰富课程素材;然后,教师可以在资源库的公开课程中选择需要的内容直接导入为自己的课程;再次,教师对导入的课程进行个性化设置和编辑,可以随性添加自己的素材资源,也可删除冗余的素材资源;最后,教师可通过资源库或者自己本地导入相应的测试题目,完善课程。

2.2 线上自主学习引导

首先,教师需要制订合理的线上自主学习计划。教师基于“职教云”平台,在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设置自主学习方式,如学习安排、学习程序、学习方法等。“职教云”平台设计开发了功能齐全的终端app,为学习者提供了基于“职教云”app的碎片化移动学习途径,自主学习可以个人为主,也可划分小组合作进行,这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完成每一任务点的任务单,以便使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任务单的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直观的演示,也可通过小组任务、问卷测试等形式。例如可以将任务目标云航在通过雷达模拟器模拟物标跟踪与碰撞危险判断的真实航行环境中,建立学习与虚拟现实的关联,这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W习兴趣。

最后,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或者终端app来查阅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在讨论区或者答疑区查看学生的提问情况,归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结合这些疑难点进行课堂混合教学的设计。

2.3课堂混合互动教学

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疑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混合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职教云”app可以以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学生线上学习中突出的内容和问题;其次,教师以提问、抢答、投票等形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读和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现场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注重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教师在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设置相应的投票活动和随堂测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线上学习掌握情况;最后,根据学生自主掌握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电子白板、拍照上墙、实物投影等各种方式对疑难点进行解答总结。教师在课后根据任务内容设置相应的测验内容来验证线上线下学习实际掌握情况,学生可利用电脑、手机在“职教云”平台上完成相应的作业测验。

2.4 状态跟踪与测评

在混合式教学的环境下,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全过程学习状态跟踪尤为重要,因此,课程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同时,结合“职教云”平台数据统计建立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的多维评价体系结构。教师通过平台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状态跟踪,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从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航海?x器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其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程动态跟踪,施行课程学、做、测、评一体化考核对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考查功能进行整体改革设计。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互相完善的功能作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职教云”平台全程自动记录并统计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形成性考核实现学生边学边测,及时反馈,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2.5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在该考核模式应用之初,就已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已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操作虚拟实训设备,很容易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难题。通过讨论区,学生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大量资源的支撑下,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

大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通过手机终端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查找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回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前预习等方法,促使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模式中期末终结性考核仅占比30% ,促使学生在线上学习、课堂互动和平时作业努力,就可以提高成绩。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4-01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它是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项目并实施完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以职业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已经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商务英语专业的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但效果不尽人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它主要是指教师既能担任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及教研能力和素质;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技术和业务。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在校所学的内容大多是语言文学,很少有机会接触商务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的专业培训,更谈不上具有任何商务工作经历了。即使有些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也不是实际的商务职业经验。这些资格大多是通过某些考试而获取的证书。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和过程缺乏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师生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对于以“应试”为主、“老师一言堂”、“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早已根深蒂固。而项目教学法则截然不同。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老师由原来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协助者”;而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完成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学模式的转变使部分教师和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感到不太适应。

(三)学生薄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化时代,能否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这一理念,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渠道和图书资源)收集有效信息和资料,并加以分析和处理为自己所用。然而,有的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学生在捕捉信息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在对其进行过滤、分析处理时,缺少正确的判断力,对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没有果断性。

三、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就业的工作岗位达到“零”对接,就要拥有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不只是手握证书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高质量的实施,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一是经常派送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的工作一线去学习锻炼,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积极引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三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课,来弥补在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

(二)师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项目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使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过渡期。在进行项目教学初期,项目不易过难,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逐步帮助学生由“要我学”学习理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障。

“高效地获取信息、正确的分析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通过讲座,办学习班,甚至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应对不同问题的检索策略,从而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的索取能力,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完成。

结束语:众所周知,任何一次变革都会不可必免地遇到困难和阻力。所以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坚信随着高职教育的日趋完善和成熟,通过高职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打破困境,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静波,胡必波.项目教学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09,10.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世界大学城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多用户

一、引言

光纤网络、移动计算、多媒体通信、智能存储等技术快速发展,使云计算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比如在财务会计、在线学习、智能医疗和在线旅游等领域[1]。教育领域已经开发了许多云计算平台,比如云办公、云教育、云存储等。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云计算教学平台,其采用了XML技术、Ajax技术、断点传续、多媒体交互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强大的远程教学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按需教学服务,是一所虚拟化的全民学习平台[2]。

二、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功能分析

随着新时期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伴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政府信息化水平提升工作的指导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提高管理能力和教学质量关键手段之一。

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学生能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下的学习及资源平台进行自主自助学习,已经成为教学质量能否大幅度提升的关键,也是学校能否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从国家教育长远发展战略来讲,也是贯彻执行我国政府信息化教育方针、改变传统教学学习模式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合理优化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世界大学城”开设的课程数以万计,涉及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幼教、开放教育等多个阶段,能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注册学习社区,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需求。

因此,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可以实现一种混合教学模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资源(平台在线微课、慕课)、平台功能,教师将自己的课程录制好放在平台上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及过程检查,课前预习在线上完成,课中完成辅导答疑(线下集中),课后在平成作业,期末提供线上考试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考核等。

同时,基于“世界大学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并发接入功能和一个沉浸式、虚拟化的教学环境,实时地向用户Push教学资源,统计、分析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将热门的资源放置在优先访问的区域,提高了用户学习的时空效率,创新教学途径和模式,改善教学效果,能够充分满足现有教育体系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及创新教育模式及方法的需要。

三、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功能。具体教学模式设计包括课程导入、教学活动、学习支持、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课程导入主要是师生根据课程内容开展课前准备工作,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用来开展混合式教学,一门课程可能一部分章节采用传统教学,一部分章节采用混合式教学。

课程导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要点、技能要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设置相应的学习情景,熟悉相应的课程资源,并补充相应的资源(课件、案例、习题、虚拟仿真实践、网络微课或慕课资源)等,并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等。学生需具备相应的必要的多媒体和网络素养,具备合作意识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与授课教师保持学习阶段的同步。

教师授课前登陆“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开展课程导入环节,具体包括在大学城云平台设置相应的课程栏目,添加课程章节或项目内容,并在项目内容中相应教学资源(视频、音频、电子课件等);添加班级模型,添加班级学生;创建课程在线互动学习社区;建设课程空间慕课;在空间布置及推送相应课前预习材料,并设计课前测验模块,统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教学活动主要是根据知识要点与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课前预习(在线学习)、在线考核(考核在线学习效果)、分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讨论交流、资料收集、反思和在线阅读等,教学活动主要分为课堂面授及自主在线学习。

在利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充分认识课程内容的每个环节,并熟练利用信息平台的优势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世界大学城”提供了视频在线、在线考核、分组学习、学习社区等形式能够很好的满足各种方式的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习支持主要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为学习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再以讲授为主,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上提供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将整个课程的资源提前上传到空间供学生学习,同时利用空间功能提供在线讨论、答疑及交流互动,教师在课中集中辅导,在课后利用平台集中答疑。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性评价。利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开展混合学习的评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采用这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学生的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利用云平台课前预习的效果、课堂表现、出勤率及平台互动效果;总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的考试(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最终成绩是形成性评价(40%)+总结性评价(60%)。

四、结束语

“世界大学城”教学资源丰富,涉及领域众多,能够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按需服务功能。利用大学城云平台提供的资源及平台功能能够很好的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混合式的教学的新方式,将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世红, 秦浩. 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高职教学模式浅析[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3(4):25-27.

线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慕课;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051-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国内称之为慕课。2012年,哈佛、斯坦福等美国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即MOOC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也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2年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称作“MOOC年”。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的一流大学宣布加入Coursera、edX课程提供商的“MOOC”平台。因此,2013年又被称作“中国的MOOC元年”。2014年6月,高职院校慕课“试水”,上海部分高职院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艺术学院和超星集团合作推出的摄影慕课进入课堂试点阶段[1]。

1 慕课的特点

课程章节碎片化 碎片化是慕课教学的显著特点,所谓碎片化是将课程体系解构并重构,细化成若干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每个视频时间长度10~15分钟。微视频有利于学生利用闲散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符合现今学生习惯短时集中学习的客观规律。传统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中的视频时长多是40~60分钟,单元设计或项目内容一般以一节课为基准。慕课中每个微视频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单元,并非把传统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截断分割。视频中间或设置问题需要回答,回答正确方可继续观看,这种类似解密游戏的设置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打造社交化学习新途径 所谓社交化学习是将社交媒体平台引入教学中,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微博教育。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强大的交互能力,是实现社交化学习的基础。慕课平台也具有交互性,同时提供大量的包括图片、文档、课件及微视频在内的素材资源供学生使用,这是微博教育所不具备的。慕课教学本身也强调实时性,即在线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性是学习社交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进行答疑互助。慕课平台亦可实现线上作业互批、相互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构建基于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慕课教育的重要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者操作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源于美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现今流行的创新教育模式。其本质是教师创建课程视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讲解,课堂上主要用于答疑解惑或交流讨论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大数据技术助力慕课教学 大数据(Big Data)是慕课平台构建的根基,其强大的数据留存和数据挖掘能力强有力地促进了慕课教学的发展。慕课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学生在课程各模块中的各种学习行为自动记录,所有学生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将会汇集成学数据。教师能够随时调用这些学数据,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及推荐学习资源,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服务[3]。

创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慕课教学模式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也具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慕课教学评价体系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将学生也纳入评价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三位一体。通过学生互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慕课教学一改传统教学评价中“期末考试+作业+出勤率”的考核方式,依托慕课教学平台大数据处理能力,创新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包括视频内嵌测试、在线测试、线上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期中期末测试等。其中学生线上学习时间、课程学习进度、问题测试也占有一定的权重。

2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慕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刚刚起步,慕课的出现必将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区别对待,不可照搬本科院校的慕课教育。

高职院校的职能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来开发建设。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高校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都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慕课建设既要体现慕课的基本特征,也要满足高职教育基本职能的需要,并适应高职院校的特点。

高职院校应抓住新机遇,大力发展慕课教育 慕课风潮正席卷全球,高职院校应抓住这次机遇,改革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大力发展慕课教育。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进慕课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于201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对高校利用慕课提升教育水平、推动教育改革等做了规定,并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学分认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从战略高度发展慕课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慕课建设。

1)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慕课平台建设,以此汲取慕课建设经验,提高学校慕课建设水平,亦可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2)高职院校应构建校本慕课平台,开展慕课教育。慕课本身具有开放性特点,但是不同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情况及学生特点各具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应本校情况的校本慕课平台。

3)以慕课建设为契机,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将慕课式教学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行动中[4]。

4)建立高职教育园区慕课联盟,实现学分相互认定,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园区或大学城的建设,笔者认为园区或大学城内高职院校联合进行慕课平台的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此举有助于高职院校合理配置课程资源,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从空间角度讲,更易于实现学分互认。

高职院校开展慕课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慕课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受到高职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高职院校在构建本校的慕课平台时,依然沿用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构架,未考虑到高职院校的职能及特点。本科院校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而高职院校应注重技能的传授,所以在高职慕课建设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必要将部分真实的技术操作环节也进行碎片化处理,形成10~15分钟的微视频,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环节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连结起来,深化学习。

2)高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任课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有效完成,或不愿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影响慕课的教学效果。这将会是实施慕课教学模式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使慕课教学顺利实施,学校或者任课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部分专业课还需要任课教师现场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因此,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训课程仅通过慕课的线上教学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实验实训室仍然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慕课平台不可能取代它,不能唯慕课化,需要区别对待。

4)慕课平台的建设、课程录像、视频的后期制作、网站的维护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的支持。部分高职院校师资相对短缺,教育经费紧张,导致慕课建设的质量无法保证。高职院校慕课建设可以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建议将校企合作的领域拓展到慕课建设中。高职院校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网络素质,使其具备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的能力,逐步加强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5]。

3 结束语

慕课时代已经到来,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并直面挑战,大力发展慕课教育。高职院校要根据其职能及学生特点构建慕课平台,开展慕课教育,不能完全沿用本科高校的慕课构架。培养学生的技能是高职院校重要职责,这些都离不开现场的实际操作练习,仅仅通过线上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高职院校的慕课教育要有选择性,唯慕课化也是不可取的。只要高职院校根据其自身特点发展慕课教育,必将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鹃.MOOC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影响与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4(12):48-51.

[2]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3]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