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影响因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104-02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显性方法之 一[2]。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现实中应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只有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才能顺应大学生自我成才的渴望,适应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最终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价值尺度

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提升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评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主要应从以下四个维度分析:一是学生社会认识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自主地面对、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二学生是所学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化。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现实生活和生产第一线,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抽象片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全面的知识。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通过实践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教育与劳动以及知识与能力联结为一体。三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加快。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实现从学习者角色到工作者角色的转变,实现从学生到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四是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受到社会大熔炉的锻炼,能够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品质。

总之,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和品格的必要途径[3]。

二、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社会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其了解社会实际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体现自身价值。但是有的社会实践组织者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忽视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匹配问题,所选课题与专业对口的较少,内容缺乏实际性,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运用,致使部分学生由于实践内容的单调、脱离实际及流于形式而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度

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而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只是为综合测评加点分。另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作赚钱或旅游观光的机会,或者当作提高社交能力的手段,过多地投入时间,从而却荒废了自身的学业。还有的学生抱有“考上大学就有了好工作”的传统思想,忽略了社会上残酷的竞争,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还是一味地沿袭着等、靠的思维,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表现出实践能力的缺失。

3.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的合适度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1],但是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领域不够宽、内容不够丰富以及时代性不足等现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大学生的实践需要。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表现为散兵式的特点,重点不突出,形式较单一,缺乏自身特色,不能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系统集中、智力资源

丰富和优势互补的优势,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发挥出最大作用 。

4.社会实践支持体系的力度

实践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努力。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约2 500万,做好数量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4]。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乏社会为其提供的有效信息。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5]。同时,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自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可见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多个方面的影响,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帮助。

三、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对策

1.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社会实践活动要点、面结合,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课外兴趣活动、暑期“三下乡”以及毕业设计等活动,都是直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的有效活动形式。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不断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学校要倡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做到重要节点有主题,重大活动有影响,常规活动有品牌。另外,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和创业模拟活动[6]。

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 体 [1]。大学生应当把握好“为什么要实践、怎样实践和实践之后怎么办”这三个问题[7],加强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在重视理论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进行实习,增加社会阅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施展才华,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成长,而不是走马观花般地完成任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支持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例如,鼓励学生组织跨专业背景人群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成员从其他专业背景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知识,在互相的协作中开拓思维,塑造性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

“社会实践项目化”是笔者所在学校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每年五月中旬由校团委下发社会实践主题供本科和研究生组队申报,申报的时候要写成项目书的形式,并且要求每个项目团队人数控制在8~15人,这充分保证了项目运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同时每个项目都要经过初审和公开答辩过程,最后经过激烈角逐选出优秀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实践结束后团队回到学校再进行项目验收,并且申报评优,通过评优小组审核和公开答辩评选出校级、市级及全国优秀或最佳项目奖。在这个过程中,广泛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发动了学生们集思广益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在培养学生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更加锻炼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4.强化实践基地的拓展与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桥梁。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桥梁作用,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首先,高校应本着“双向收益、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的协商协作,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高校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等,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实践基地全面开花的态势。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市场,使得社会实践基地不仅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供场所,更可以借助实践之机充分展示自我,创造就业机会。此外要广泛动员整个社会资源来促进高校社会实践的开展。

总之,当今社会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没有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想找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日益困难,社会实践尤其是实习已成为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重要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还可以做到融会贯通,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升华,从而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8],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N]. 中国教育报, 2012-01-10.

[2]孙楚航.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尝试——开展大学 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3]龚涛,徐建军.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 育,2010(4).

[4]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2-02-09.

[5]赵侠.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及其超越[J]. 江苏高教,2007(5).

[6]龙妮娜,等.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第2篇

多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师生认识上缺位,参与面不广,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自身成长的重要环节。中央和教育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强调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指导。然而,一些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认识偏差。一部分高校未能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轻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有些教师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与自身专业教学没有关系,不愿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许多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一项硬任务,被动地接受和应付。有些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种认识上的缺位明显表现出学生主体意识的淡薄,未能认识到在社会实践中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重要价值。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实效性差

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工作不到位,缺乏严密监督和评价等原因,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教师由于认识不足、工作繁忙,缺乏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指导,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的管理,对社会实践报告结果没有严格要求。一些学生存在明显的走过场,比如开展的社会调查对象数量偏少,甚至有学生在社会实践登记表直接找单位盖章敷衍了事。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改革的成果、人民群众生活的深入了解,从而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2]。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僵化,与学科专业结合不紧密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普遍重视社会调查、家教、参观考察、公益劳动等传统形式,与学科专业结合不紧密,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符合。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不利于学生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要彰显育人的本质和功能。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不完善,经费短缺,缺乏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制度是开展和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领导管理制度、目标导向制度、过程监控制度、激励评价制度等,难以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实效性。部分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金支持不到位,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总之,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规范的长效保障机制未能建立和形成。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营造师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育人工程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进行全盘考虑、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因此,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力量,在全校形成“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3]。高校要彻底改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精英模式,避免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的状况,重视师生全员参与,回归实践育人的本真意蕴,满足广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教师应重视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作为教育主体,大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速其自身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通过实践成长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发挥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开展好社会实践,提高实效性,进而从根本上规避形式主义倾向。因此,要让学生提高认识,端正社会实践态度,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二)丰富社会实践内容,拓宽社会实践领域

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的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学习参观以及“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文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具体阐释。本文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既包括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而高校校园也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舞台,如社团活动中的社会实践、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广泛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良好平台,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充分挖掘课程学习、校园内外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拓宽社会实践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三)全方位育人,加强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创业就业相结合

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社会实践要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一是社会实践要与大学生专业教学相结合。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对大学生来说,要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使自己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专业发展现状和努力方向,促进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5]。二是社会实践要与大学生科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三是社会实践要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相结合。大学生创业就业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方面,学校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

(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实践长效保障机制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第3篇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通过体验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大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

教育性:社会实践最大特征在于通过体验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即社会实践具有改造人的思维,优化人的教育功能。

多样性:社会实践的多样性既指功能的多样性,又指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指社会实践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社会性: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身而言,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体验的过程。即大学生接触实际社会,在社会中观察、了解和学习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个体角色体验的过程。二是服务的过程。即大学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个体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换,个体的社会属性增强。

时代性: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实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实践内容又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必要性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从最初的“学雷锋做好事”、“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简单的服务活动,到文明礼貌月活动,扩展到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顶岗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参与主体的层次日益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之初,主要以本科生为主,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相对较低。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创新,其从“受教育”、“长才干”向做贡献的方向深化。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崭露头角并逐渐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并且长效开展,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地方各级团组织和高校,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结合时展的形式,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探索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三、高职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探索

1、丰富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感召性。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要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召性,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活动内容和形式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首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任务具体化和系统化,拓展社会资源,加强教育宣传,构建常态化、长期化的实践模式,加大专业性指导,增加学生对适应岗位的理性认识。其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数量化和分阶段化,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明确目标,结合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方案总体部署对社会实践活动提出进一步的任务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和规范的考核过程,分阶段地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数量上和质量进行考核。

2、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整个社会的事。应该从全社会的层面建立相关制度体系,整合实践教育的各方面资源,这样才能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学有所用、人尽其才的有技术、有专长的人才。

3、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贯穿到实践育人的始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培养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无德则无能”无德则损害他人和损害社会。因此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贯穿于实践育人的全过程,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四、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增强高职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第4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形式范文第5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