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第1篇

将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为六个主要环节,强调校企融合必须全覆盖,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由此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六个校企共同”:

1.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校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由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各系应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眼视光技术专业主动适应云南省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其委员大多来自行业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由委员会商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

(1)紧跟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新世纪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在国际竞争中,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职业和岗位不仅变化更加频繁,个人择业、创业的自由度日益增大,而且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还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这些特点和趋势对技术高职高专院校的影响,集中反映在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上,高职高专院校应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与地方基础工业、特色工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进行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既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学习类型、学习水平和学习期望,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

我校眼视光技术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调整课程体系。调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技术员参与教学计划修订,仔细分析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情况,分析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的需求,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调整,使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按照企业和社会人才培养要求去制定。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是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企业和社会,促进学生良性就业和学院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吸引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合理开发和确定专业,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缓解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走向企业、了解企业;由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及企业家组成“高参”,为学校老专业更新、课程更新出谋划策,使课程设置顺应人才市场需求,贴近企业发展,确保课程设置的新、精、专。

(3)邀请企业参与制订培养方案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特别注意加强专业基础、突出综合应用、强化实践训练,重视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学习与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实验设备投入,改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另一方面,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生成技术能力。学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密切联系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主动与相关企业合作,形成多种合作方式,建立由企业行家(或现场专家)、校内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中的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2.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任职要求或职业技能标准,以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为主线,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引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出版工学结合实训教材。现已开发的专业课程有《验光技术》、《眼镜定配技术》、《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三门课程,并且配备了多媒体课件及案例教学等资源。

3.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首先眼视光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打造“双师”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双结构”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一是聘请一些企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技术实习、实训课教师的不足,保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二是接受企业的聘请,学校教师到企业兼任验光、定配、眼科检查、斜弱视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教师还要深入到企业进行调研,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同时也接触了许多平时无法看到的设备,不仅更新了观念,提高了业务水平,更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相关课程体系、重点难点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为推进课改、提高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重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努力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使学校的专业教学与生产、管理服务有机结合。

4.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教学团队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三个“打破”(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打破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第2篇

(一)满足教学要求

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当与教学相融合,满足教学要求。社会实践为课堂教学传递真实的反馈信息,补充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脱离或滞后的现状,促进学校与教师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4]。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社会实践融入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更加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一方面,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社会实践的本质。高职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通过企业实训、“三下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人”,使高职学生适应并服务于企业。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应企业具体岗位要求,使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途径的思考

(一)开展专业实践

拓宽专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注重组织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一方面,通过学习参观、人物访谈等形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公司、车间、社区等,走访企业高管、劳动模范、行业能手、道德楷模等,了解社会、了解基层,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调研、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使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强调企业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机制,使企业在高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5]。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即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这就使企业仅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与育人环节相脱节,实践效果欠佳。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让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共同制定社会实践实施计划和方案,使企业将其未来发展、人才需求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增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潜力,实现校企“无缝链接”,使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三)加强基地建设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项目化 工科学生 社会实践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体验生产生活,从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但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因管理机制、形式和内容呈单一化模式化、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经费投入不够等原因实效性不强。主要呈现出:一是精英化。主要由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学生等围绕一定主题开展实践。近九成学生分散到生源地或就近生源地实践,其真实性和实效性难以控制。只有近一成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基层实践,而且时间也过短。二是模式化。不同年级的实践内容无差别,不同专业不同年份实践内容也无差别。三是管理机制落后。很多时候是学生处、团委等学生主管部门一头热,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未参与其中,即使参加了也没有真正形成联动,造成时间、经费无法保障,学生社会实践获得学分成为一个“水中月,镜中花”。

2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

2.1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组织实施

(1)基地建设。在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根据本系突出机械和电气专业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先后与重庆三爱海陵等签订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协议,保障了社会实践的基础条件。

(2)项目立项。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研究提出社会实践项目;同时也发动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需要提出项目;做到服务学生的“菜单式”和服务企业的“订单式”相结合。最后,根据可行性选择项目。

(3)方案设计。学生根据项目,结合成员特点、企业条件、专业知识与文献储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社会实践方案,包括目的、内容、方法、计划、预案、成果等。

(4)组织实施。系部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员工的生活中,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要求和劳动纪律,并严格按企业的要求,结合项目方案开展实践。组织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和企业代表要注意监控过程,既要保证不出事故,又要出成果。

(5)撰写报告。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所得数据与结论,经过处理加工。指导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鼓励学生发散性、创新性的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完成团队的报告。

(6)考核评价。按一定比例折算学生自我评价分、团队成员互评分、项目负责人给分、指导教师评分、企业代表评分等分数给出该项目学生的平时分,指导教师和企业代表根据项目完成质量给项目考核分,最后由两个分数得出最终成绩,并由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学分。

2.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优势

2.2.1校企合作,得实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不接地气”的现象,大多数社会实践队伍不能给地方、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故而地方不愿接待。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立项、组织实施,运用专业知识,充分利用高效的资源,满足企业经济发展。

2.2.2工学交替,获学分

与教学脱节、社会实践学分难以获得,是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工学交替,则将社会实践活动按不同的类型和内容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获得学分。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2.2.3自主调研,有干劲

在项目立项的时候,根据教学和企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自身发展需求,做到服务学生的“菜单式”和服务企业的“订单式”相结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实现学生自主调研、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4形式多样,不枯燥

在项目立项时,能充分的丰富实践内容,内容可包含技改、政策宣讲、生活调查、岗位实习、文化服务等。只要企业需要、学生需求、可执行的都可以组织实践。此外,还可以引导不同的年级,做不同侧重点的实践,让学生的大学三年或四年的实践中做到不重复实践。

2.2.5全员参与,无差别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因进入课程,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皆可以提出或选择自己喜欢和自己适合的项目实践。这种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只有少数学生干部参与的“精英化”实践。

2.2.6深入实践,有实效

通过项目化的运作,在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在工学交替中,能真正地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向社会学习、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了解国情、民情,实现“知―行―知”德育认识论,深化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发展,继续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一是基地建设应该不局限本专业领域,而是从全校的角度全盘布局,不同专业与学科的基地都要实践,做到专业性和人文素质性相结合。二是继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实践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三是建设好社会实践进入课程体系、学分制、校内外双指导教师的“导师制”。

参考文献

[1] 郭.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10).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Bas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Network Major

Liu Yang

(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256603,China)

Abstract:Analyzed the importance,guidelines,functions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s of Computer Network Practice Bases in Local colleges Edu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base is the key of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versatile and practical talents.

Keywords:Practice bases;Versatile and practical talents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使高校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校不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训、完成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1],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言,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明显。

然而,目前,很多地方院校的网络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基地很少或运转不够正常,甚至没有真正的网络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多数依靠模拟软件和多媒体教学,很多学生甚至从入学到毕业都没有见到一台真正的网络设备,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的实训或实习,他们缺乏对企业对技术需要和项目实践的了解。所以,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非常迫切和必须。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功能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培养既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和岗位群关键技能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二)功能

实践教学基地首先应该以服务于教学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必要的社会功能。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基地首先应该承担起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突出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技能,以为教学服务为宗旨,建设具有仿真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训教学环境,通过营造真实的项目工程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为本专业教师提供科研实验场所和设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而当前师资情况是,教师本身就没有或者缺乏网络实践经历。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和科研的空间,并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双师型”师资队伍。

3.为相关人群提供各种计算机网络方面培训以及技术支持。兼顾社会效益,实现实践基地对外开放和软件、硬件资源共享。

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相关学生和社会人才提供各种网络认证考试的培训(例如思科认证、软考培训等),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培训基地等。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指学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主要是保证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完成所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依托以下两方面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高校网络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际上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延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还很少;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缺乏创新,学校在具体执行时也是轻描淡写,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将所学应用到实践的目的。发达国家高校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实践教学项目必须是社会的或企业的实际需求[1]。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与实践接轨,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

现在,不少院校为了便于管理或者实验室数量不足,实训室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对学生开放,很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有时会存在多种设计方案,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一一尝试;有时为了减少维护的开销,很多网络设备成为了摆设。所以,实验基地应该实行开放式管理,允许学生课外进行自由实验。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在社会生产机构(包括企业或公司)中建立的教学点。其主要功能:一是完成教学大纲中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任务,学习企业或公司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的运作流程。二是本着双赢的原则,积极寻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拓展实习和就业渠道。三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支持,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的人才[2]。

建设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资金投入非常大,但学校没有必要引进所有先进的设备。我们可选择实力比较雄厚、运作规范、设备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坚持双赢的原则,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校企共建,订单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每年到企业中定期参观、见习或实习,或者由学校出资企业定期选派优秀的技术骨干到学校讲授前沿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也可以采用职业教育中的“顶岗”实习的方式,选派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顶岗”,使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管理和先进的技术,缩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四、结束语

地方院校办学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积极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是保障办学质量,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保障,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包括场地、设备、指导教师、教学计划、培训方案等。现就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专业发展情况

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一所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座落在高邮湖西、菱塘回族乡境内。菱塘回族乡经济主体为工业,现有工业企业120多家,主要以电线电缆制造及其配套产品为主,是中国“电缆之乡”。由于新材料(如纳米技术)广泛用于电线电缆制造行业,2009年菱塘回族乡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电缆制造基地”。作为与经济产业最切近的职业学校,学校也随时对当地企业的生产及用工进行跟踪调研,切实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职教富民。2001年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分析,因地制宜,学校开办了电线电缆制造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目前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43人。该专业通过10年的建设发展,并且在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扶持和指导下,创建了电线电缆研发工作室、技术检测工作室,为从事电线电缆制造业培养了大批适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邻近产业道路灯具、太阳能光伏、电子电器等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为把我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办大办强,办出特色,学校还与郑州电线电缆研究所、扬州轻工业学校、扬州易倍德公司等十多家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聘请专家来校授课。在专业实训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型实训,既降低了实训成本又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既丰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情趣爱好。同时,学生在企业仿真环境中实习操作不仅为企业生产作出贡献,而且又得到企业相应的资金赞助。

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技能,学校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一方面还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与新品研发。另外,还千方百计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行之有效地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学校把课堂开到企业、定位车间,企业将员工培训、专业理论学习放到我校,形成互动双赢,共谋发展。

二、专业师资及设备条件

学校拥有电线电缆制造专业教师25名。为使专业教学和实训上台阶、上水平,聘请了相关院校、相关知名企业专家及专业教师10多名。

为了切实办好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升发展后劲。第一,举全校之力,在电线电缆实训方面加大投入,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第二,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支持我校设备20万元。第三,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厂家的生产设备,组织学生实习实训。第四,利用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订单培养方式,鼓励企业为研发新的科研项目和精品、新品,添置必要的设备、器材,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产学研及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积极利用智力优势和科研力量,大力与电线电缆制造企业进行良好合作,共同研发新品10多个。如电缆中枢控制系统用综合屏蔽电缆获江苏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该产品节能环保,深受市场青睐。

学校先后与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长城电缆厂、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近几年来为企业输送各种技术人才近千名。

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近几年来,学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项目研发,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也在发展中给予学校相应的回报。

学校与多家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签订助学成长协议。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扬州和益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厂家先后为我校500多名学生提供定向实习、自助求学的机会。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心甘情愿、信心百倍地为企业工作,不少学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有的还成了企业老板。

学校先后与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长城电缆厂、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校助厂威,厂助校力,资源共享,共谋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精致的常规管理为我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建设与发展赢得了勃勃生机。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高邮市以电缆、灯具、光伏等“三新”产业为主,在扬州市工业排序中名列前茅,特别是新材料电线电缆制造基地、新光源灯具生产基地、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地方经济的速度,而且必然带来企业对人才的更大的需求,现有不少企业已经跨地区、跨省区招工,但招来的仅仅是初级工,远远不能胜任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要求。为此,我校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开设电线电缆制造专业,而要培养出最贴近地方特色的适用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实训基地。未来电线电缆制造的从业人员将会大幅度增多,因此,拥有一定规模、配备一定设备的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势在必行。同时,随着地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邮市每年都将有数万人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加之每年还有一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急需就业,而要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顺利转移就必须适时对他们开展立足家乡建设、发展家乡经济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就业、创业能力,而要开展这样的技能培训就离不开专业实训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再者,随着农村人口的无序流动,每年将有不少进城务工的人员、退役士兵、待岗青年和再就业青年回到家乡,从事劳动,发展产业。对于这一部分人,如果不能适时培训,也将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为此,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国家级示范性的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中专校的建设和发展。我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江苏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打造民族中专校品牌,菱塘回族乡政府协调100多亩土地,新建民族中专校,并多次给予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的极大支持。同时,学校自身也借助于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全力建设好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使该基地建设锦上添花,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2)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和创新,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已经在教学、实训等诸多环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较好而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技能训练体系。

(3)电线电缆制造专业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已拥有良好的场地、充足的师资和可靠的生源。当地电线电缆企业也十分愿意吸纳职校生去企业实习实训。并期望他们毕业后留在本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骨干,一道开发新品,拓展市场,发展生产,提升效益。学校还将出台新的举措,与市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联姻互补。还将针对企业对学校人才规格、智能结构、课程设置和绩效评估等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基地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4)扩大社会培训面,与学历教育并举提高基地效益。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通过课题实践和生产实践的结合迅速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他们参与企业实践、提供业务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实验基地建成后,还可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开展广泛性的学习和各类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进一步地显现拓展基地建设和培训效益。初步设想:紧紧围绕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电线电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之乡”的发展目标,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力争创建高邮电线电缆检测中心,届时将惠及近100家电线电缆企业。

五、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预期效益及保障措施

1.项目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出资、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共享开放”的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总体方针,构建高标准、多用途的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成后能最大范围内满足在校生的专业实训和社会培训的需要,努力为民族区域经济培养电线电缆制造领域的需求的各类适用型高技能人才,能为本地区电线电缆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创立提供技术支撑。

2.项目建设目标

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相关要求进行实施,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充实师资、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等措施,满足在校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和农村劳动力、退役士兵等转移社会培训的需求,使该专业实训工位满足教学需求,确保技能实训开课率达到100%。真正使其成为立足湖西、服务高邮、辐射扬州和友邻省市的具有国家示范性的品牌实训基地。

3.项目建设预期效益

电线电缆实训基地建成后可为全日制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同时,能为1500人次/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等各类职业技能提供培训。这不仅进一步扩大电线电缆应用专业和学校的规模,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新市民的择业能力,减轻社会用工压力,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期,提高企业员工和安全生产岗位人员的素质,多快好省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学校和相关企业参加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教育局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并进行跟踪管理;市财政局将筹措配套资金,按需实现配套建设和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专业负责人和电线电缆制造专业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相关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和技术支持。2011年12月完善基础设施,2012年4月安装调试,2012年8月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