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诱导”一词在语言学、物理学、生理学、音乐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诱导概念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练习方法所具有的原始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因此在不同形式、不同场合下的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应用诱导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语言诱导
语言诱导即语言的引导、劝诱、教导,是运用学生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对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刺激,诱使第二信号系统积极活动,激发其练习的欲望,使技术动作在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一个形象概念的过程。语言诱导可分为情感性语言诱导、想象性语言、意志力语言诱导。
1.情感性语言诱导激发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主观愿望,教师才能予以启发。为使学生有“愤”、“悱”的内在要求,教师就应在教学方法上多作文章。在传统体育养生课的引入部分,运用语言诱导可达到此目的。例如,在上第一次养生课前,先讲一些关于我国古人养生的观点、方法、神奇的妙用等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欣赏古人怎样养生的境界,学生会跃跃欲试,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2.在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概念时运用想象性语言进行诱导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将所学的动作技术用语言提示,并诱导学生想象技术动作的形象、过程与节奏,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机体运动感觉(相似于心理训练的念动训练)。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是教师讲解示范后,紧接着诱导学生想象、念动动作过程。如:在教学五禽戏时,教师讲解示范后,随后让学生想象动作过程与表象,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形成动作概念,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3.教学中意志力语言诱导的应用
良好的课堂环境、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好胜心理,诱导其坚定地完成动作的心理,形成克服困难、勇于完成任务的心理品质。意志是完成一切活动或任务所必备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个性意志力的培养和诱导。如教学五禽戏时,教师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诱导他们学习各种动物的动作、神态,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言诱导要简明扼要、新颖有趣,掌握好运用的时机。
二、动作诱导
为了掌握技术动作所采取的一系列过渡性练习叫诱导练习。利用诱导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叫动作诱导。它是利用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方面较相似的动作,来引导刺激学生的本体感受器,使其感知身体的空间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适用于掌握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学习内容。
1.教学中的示范动作诱导(信号诱导教学法)
讲解是对示范动作的说明,是对学习过程的诱导。示范是对讲解内容的直观体现,是对讲解动作的展示,是形象动作向具体动作转化的过程。示范结合讲解能够对动作的概念、方法作进一步的分析。二者彼此诱导,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觉、语言、标志物等信号给予提示,用来纠正和预防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在学习新内容时,先从比较简单的教法入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对示范动作的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能给人以优美的感觉,同时要面向全体,注意示范的位置和示范的次数。
2.教学中相关动作的诱导
相关动作是指与所学动作在结构、用力顺序等方面较相似的动作,它的特点是难度小,易完成,是所学动作的过渡性练习。如八段锦教学,在教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时应注意练习次数适当,掌握好运用的时机,要不断提出要求,提高难度,直到正确掌握动作。
3.教学中慢动作模仿诱导
慢动作模仿适用于八段锦技术动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因为该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如“左右开弓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等。
4.手把手教学诱导
在学习或纠正某些协调性较高的动作时,可以手把手的牵拉、引导,使其完成动作。如在八段锦练习中,正确的预备势“抱球”时,应沉肩,垂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但学生在初学或紧张时大拇指容易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且一时难以纠正。此时如果能采用手把手的诱导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动作诱导特别适合于学习协调性要求较高的动作,例如:“左右开弓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攒拳怒目增力气”等,运用时要少而精,并注意运用时机。
三、同伴诱导
同伴诱导是指学生在练习中优美的动作对同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刺激,从而使其产生一种向上的、追求努力完成动作的欲望。它对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挑战困难等良好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即同伴间的诱导,这种诱导有利有弊,教师要善于发现,鼓励学困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对于动作较好的学生要不断提出要求,增加难度,防止其骄傲自满。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学生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在运用中,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同时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安全措施,按照教学规律办事,尽可能防止蛮干,提高课的质量。总之,在传统体育养生教学中掌握诱导的客观规律对于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加速教学进度,都能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章钜林,束纫秋.体育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2]沈钟.浅谈诱导教学法辽林体育科技,2003.4.
[3]张广德.导引养生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4.
摘 要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高职院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开展的可行性策略和发展模式,即系统与阶段统筹兼顾、加大宣传、完善机构、人才培养策略和教学、课外模式。
关键词 健身气功 高职院校 可行性
一、前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技术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的摇篮,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观念、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健身气功的概述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个概念提出之后,首先是在实践技术上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继而才在概念本身的界定上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二)健身气功的特点及其价值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健身气功是一种民族文化,它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受到气学、美学、玄学、中医学、丹术、道家、佛教、儒学、武术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健身气功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孕育的,注重俱德、修身、养心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体现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情感活动,这种身体情感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2.增强终身体育观念,丰富全民健身运动。体育不但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人们也越来越接受和认可“少吃药,多流汗”“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了体育锻炼中来。而健身气功自身所具备的:健身效果明显;形式多样;不同功法风格各异;并且不受场地、性别、年龄、体质、器械、和季节限制等特点,在增强习练者体质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充分显示出了健身气功的体育价值。
(三)健身气功的开展现状
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健身的迫切需要,2001年6月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3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持召开了“全国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工作会议”。
三、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一)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
“健身气功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其文化理论渊源是多元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又蕴含了医学、美学等传统科学的内核,渗透着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校中应得到重视。健身气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更可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在不断的练习中感受和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健身气功结合人体生理、心理等规律,其动作缓慢、简单易学,同时不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习练形式多样化,让大学生根据自身体条件和喜爱进行选择,既可以集体练习,亦可以单独练习,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二)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开展的策略
1.系统与阶段统筹兼顾策略。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乃至在全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过程。因此,健身气功的开展应分为不同的阶段制定各个阶段相应的计划和目标,而且每一阶段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手段与措施,这对于促进健身气功开展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宣传力度策略。加大宣传的力度与频度是健身气功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健身气功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以健康为主、文化为辅的信息传播策略,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宣传手段。
3.完善机构和人才培养策略。机构的健全和人才的培养是健身气功发展的关键,因此健身气功的开展需要从以下方面予以加强:健全和完善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积极加强体育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改善教练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完善健身气功的功法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健身气功科学研究力度。
(三)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模式
1.教学开展模式。教学是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开展健身气功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模式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健身气功的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将健身气功纳入体育课程设置中,使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渊源、文化和基本功法。
2.课外开展模式。为提高学生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情,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健身气功的需求,课余通过举行比赛、表演、培训、社团等方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通过相互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健身气功内容,促进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还能使形成一定的运动专长,为从事体育事业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
四、结语
健身气功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养生思想博大精深,以整体观、天人相应观为基础指导身体练习,其动作简单易行,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适合于普通高职院校的开展,也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一、从理论上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健康教育是针对“素质教育”而提出的教育主张,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健康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挥水平内充分发展,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力、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健康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健康,其中包括思想健康、科学文化素质高、身体素质好、心理健康和有一定的生活技能。健康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二、高校体育贯彻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
健康教育的教学思想早已深入到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日本,提倡“打破教学计划一致性、硬直性和闭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为目标”;在德国,提倡“不仅要求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能力、个性,还要努力加强学生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在美国,强调“对学生体育智力及社会情感方面的细心培养”。在我国,表现为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等方面。世纪之初,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校体育,如何主动适应跨世界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三、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体育极为重视,但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范围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
(二)高校现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区别、针对性差。
(三)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不合理。
(四)考核方法竞技化注重竞技结果。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健康教育的关健是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体育过程教育,淡化结果评价,体育育健康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三是吸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对高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目的的进行重构。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终生受益为出发点,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理顺。
(二)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当代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突破口。高校在修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力求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建议:(1)要更新、调整竞技运动项目的课程内容,逐步改革纯竞技式的运动项目教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流分考虑学生获得体育能力的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把在校培养的体育技能带到社会和生活中去。(2)要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休闲体育和乡土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3)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生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选择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4)增加综合性和针对性、趣味性的运动处方课程内容,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系统化和重点化趋向。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笔者认为,在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现教学法;因材施教的程序教学法与运动处方法;提高学生心理活动功能的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体育课程改革主要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1)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2)每周设两学时课外教学辅导课;(3)三、四年级应继续延长体育课,实行全过程教育。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在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具有民族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教学不仅遵循了世界体育教学的普遍特点,同时,作为我国独有的具有自身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向学生传授民族传统体育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从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与技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实质与内涵,其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每一个项目由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也要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中,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可能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1.2重视直观,以演示领做为主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很多,首先是民族传统体育类别繁多,结构多元;其次是动作复杂、方向多变、左右不对称、动作难以记忆;此外,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化比较复杂,每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也比较多,不仅在外形上有手、眼、身、步的配合,并且内在有精神、气、意、劲的统一;还有动作的节奏变化、技法特点、演练风格等等,都给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采取常规示范外,应特别注重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除教师示范,还应借助录像、图片等现代工具辅助教学。
1.3保证动作质量的同时,突出不同项目风格与特色
动作的规范性应作为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首要条件。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种族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使得各个项目各具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要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也要突出各个民族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特色。
1.4集体或多人项目的教学,应注重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中,除了少数是单人项目之外,多数体育项目皆以民族为纽带,以自身民族为特色形成了集体或多人项目。如具有我国深厚文化基础的典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此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名学生的集体配合和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舞龙动作。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础动作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强调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领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
1.5技术动作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元文化整体性特点,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汲取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融合道家哲学思想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也有在中医理论体系下形成的导引养生功理论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同时也要对动作背后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动作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并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1.6身体教育与人格教育共注重
我国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世界体育项目普遍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即运动员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同时,磨炼了个人意志与品格。如我国传统武术项目,运动员在习练该项目时,需要运动员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又有别于西方体育,甚至背道而驰。如太极拳,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相和谐,运动风格柔和缓慢,运动员在长期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品格及平和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传授动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特性的培养。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指的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它既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学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向教师反馈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达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1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形式有讲解、口令、语言提示等。讲解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言语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主要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并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民族文化,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使其受到启发和教育。常用的讲解方法有粗略讲述法、精细讲述法、鼓励法、复述法等。
口令是指教师以简洁的语言,用口令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动作方向和路线后,教师可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如舞狮课上,在教授转动狮头动作时,教师就要结合动作,发出左转,右转等口令,以提示学生正确练习。口令是指导学生练习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口令时,要注意口令的长短、音节的高低以及严肃性和及时性。
语言提示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提示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体会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如在练习太极拳时,教师通过提示 “沉肩坠肘”、“敛臀收腹”等的动作要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及时地改正错误动作。
2.2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作为教学的动作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练的方法。根据教学动作的复杂程度,进行动作示范时,可以选择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两种。分解示范主要运用于动作比较复杂,协调性要求高,方向线路变化较多的技术动作,分解示范法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完整示范动作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协调性要求较低,方向线路较少,或虽然动作比较复杂,但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较多,运动学习能力强时采用。教师在传授武术动作时,应运用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建立完整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完整示范必须正确、协调、优美,以便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才可以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完整示范可以使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的轮廓展现给学生, 而分解示范法可以使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使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示范给学生。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能力为前提。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各个项目的技术动作也比较复杂,因此直观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总体形象、结构、技术要领和完成方法,便于学生建立动作的表象。同时,高质量的动作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了解正确的动作全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建立学练的兴趣。
动作示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为了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示范时应注意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与讲解和启发的有机结合、示范面的运用和领做示范等。
2.3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输出并非简单的理想设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因不同情况出现不同的错误。因此,及时地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是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保证。另外,教师还应及时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纠错手段,并在纠正错误动作时,给予热情和耐心的指导。一般常用的纠错方法有指导法、静耗体验、语言提示、对比分析等。
2.4游戏娱乐教学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来源于生活节庆,因此,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法既有竞争性,又有娱乐性,并能使参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群体性的游戏练习,还可以培养队、组合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目前,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游戏法。
游戏法是以游戏的方式,以增加娱乐为目的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抢花炮、珍珠球等。游戏法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通过游戏法的练习,能使学生了解与游戏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格特色,达到陶冶情操和促进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体力与智力的同步发展。
2.5多媒体演示法
多媒体演示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或创新之后的现代教学方法,是以现代媒介为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和提高积极性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等手段与途径的辅助教学已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特别是以校园网络平台而做成的网站型课件,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以往教授复杂技术动作的难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3小结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分布较广,形成了以地域和民族为标志不同的文化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随着这一特性,也体现出了项目的多样性,项目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吸收现代体育新型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2] 周争蔚.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袁凤生等.学校体育教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5] 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6] 全国武术训练教材编写组.全国武术训练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7]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