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二课堂形式

第二课堂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二课堂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课堂形式

第二课堂形式范文第1篇

一、日语校本课程的取材原则

1. 贴近生活、接地气。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应用情景的创建。对于处在母语学习的启蒙阶段的低年段学生,繁琐复杂的语法结构、生硬拗口的单词句子无疑是“天书”般的存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创建语言运用的场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从上课之初,我就有意识地创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例如上下学时的礼貌问候;购物、去餐厅就餐的日常会话;时下流行的动漫情节。

2. 尊重差、国际范。日语同属亚洲语系,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孝仍是日本文化的根本。这本是汉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所谓童蒙养正、立德树人,正是对这些礼仪的理解与学习。在校本课程的取材中,我融入了大量的礼仪文化教学。从日本人日常问候中的礼节、习惯用语入手,教授学生鞠躬问好的规则,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问候礼节之后,又逐步教授就餐礼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礼让他人的文明意识。同时,侧重于中日文化差异的对比,让学生从异文化中体会文化差异的概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尊重差异、独立自主的国际意识。

二、日语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形式

1. 创设多元情景,盘活语言技能。在《日本概况之食文化》这一课,我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动漫人物---哆啦A梦寻找日本美食的故事情节。哆啦A梦想去日式餐厅找好吃的,但它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帮帮它吗?随后将日语单词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流中轻松记住日语单词【寿司】【天D_】【そば】【刺身】【お子】【カレ`】,完成教学目标。

2.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先由教师担任对话中的引导角色,请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配合做示范,完成对话展示。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练习会话,既能发挥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示范作用,也能起到互助作用,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口说、大声说。在《食文化》这一课,我创设了在餐厅点餐的场景,我扮演店员,引导学生说出食物名称,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融入就餐时的日常用语:【……おい。】(请给我……)【はい、どうぞ。】(给你)【美味しい。】(真好吃)。

3. 利用多媒体辅助第二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所掌握话题背景知识的情况来选择多媒体资源,可以由简单的动画逐渐过渡到短片、MV、影视剧等。在《食文化》这一课,我结合主人公哆啦A梦,选择了其系列动画的片头曲,以及涉及日常问候的日语问候歌作为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唱跳中熟悉学过的日常用语,增加对日语会话场景的直观感受,进而促进听力和模仿能力。

三、小学低年段开展日语第二课堂面临的问题

第二课堂形式范文第2篇

一、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笔者对师生作了一番了解,教师以访谈为主,高一学生以学习兴趣、课余化学学习情况等展开问卷调查。由于初中化学内容渗透在《科学》知识中,所以很多学生对化学认识不多,也很少关注周围的化学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将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兴趣。笔者从生活化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第二课堂的实践研究。

二、实践研究

第二课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化学教材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掌握实际知识为原则。

1. 寻找教材与生活结合点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及对教材的研究,笔者从高一必修1中找到多处与生活的结合点。

高一刚开学,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趁机给几个课题:①汽水中的化学;②利用瓶装标签初步认识厨房中的酱油、米醋、烧酒、碘盐等成分;③家里各种洗涤剂成分。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找准生活化学实践研究的切入点,调整化学教学策略、第二课堂的实践策略,才能提高实践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

2. 实践形式多样化

课外活动的开展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

(1)个人研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而第二课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但大多数是以个人和小组活动为主。例如,豆浆和牛奶的丁达尔效应的研究,个人完全可以在家里研究。

海水中溴的提取,若是小组作为课题研究,分工合作,研究速度很快。从成员组成形式上讲,可以说第二课堂相对来讲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 转贴于

(2)多样的活动方式

笔者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活动方式。①办手抄报、黑板报。每学期学校会定期要求出黑板报,我会给相应学生主题,要求其查阅资料,整理出相应内容。班级里阶段性我会举办手抄报竞赛,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约六个人一组,比赛前必须向学生宣布制作要求,包括纸张的大小、手抄报内容、版面设计、交稿时间和评分标准等。例如,我给学生课题“大气污染”,各组学生会分别行动起来,先一起确定主题中的各小题,然后分工,直至完成任务。这种学习形式,不仅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进而学会交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②生活化学知识小竞赛。通常我会在一个专题学习结束后,举办一次生活化学小竞赛,将专题中能联系到生活的化学知识收集起来,经过重新编排,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兴趣性竞赛,或进行竞答活动。③分配课题到个人。例如,近期我授完二氧化硫的新课,我向学生布置一个课题: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pH,如果是酸雨,各自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酸雨防治的有关建议。④利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我给学生布置了四个课题给予选择,分别是对废旧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饮用水污染与人为因素的关系及控制对策、奶制品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校附近不洁食品状况调查,学生选择课题,通过合作探究,从而解决课题。

(3)丰富的活动场所

化学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笔者要求学生积极利用家庭环境,进行家庭小实验、化学小发明、化学小制作活动,利用家里的酱油、米醋等原料解决化学问题,研究课题,如将家里买来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结晶法。又如用面粉、米醋等检验加碘盐中的碘元素。同时也要积极利用社会环境。如学到二氧化硫内容时,可要求学生收集当地雨水,检测是否为酸雨。针对学校的现有条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完成课题,甚至有时自己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存在的化学疑问,安排学生的化学实验应尽量避免高、深、难的课题,实验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课题周期不超过一年。例如,我在授完碘内容时,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干海带中碘的提取,学生设计实验,展开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用了一星期就完成,学生都说收获很多。

三、体会和反思

第二课堂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二课堂;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06-03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进一步转型,不仅是国家、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辽宁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我们沈阳大学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向转变。全校上下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为辽宁地方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

在“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第一课堂外,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动手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计划课程学习之外所从事的活动,即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按其类型大致可分为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学术科技、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勤工助学、文艺体育等[1]。第二课堂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阵地。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等特点[2],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余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而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示与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创新教育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起创新过程所需的理论储备,但其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精深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等问题。而第二课堂内容形式多样,强调互动交流和发挥创造,相对于第一课堂,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

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一些高校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活动缺乏计划性。由于对第二课堂特点和价值认识偏颇,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因此,虽然也有第二课堂,但与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教学活动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等问题,对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的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方面做得很差,缺乏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措施。

2.活动缺乏创新性。由于对第二课堂不够重视,一些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从活动场地到教学设备,从活动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处于陈旧落后状态,如活动场所简单或不足、活动内容单调枯燥、现代化手段采用少、科技含量不够高等等。因为缺乏创新性,所以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远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活动缺乏可持续性。由于一些院校忽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忽略校企合作和双创基地建设、师生积极性不高,活动举步维艰。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得不到保障。

4.活动缺乏规范性。由于一些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进展较慢,所以目前可能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没有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师生参与活动的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

三、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专业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方法,努力为学生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活动的优良环境。我们认为利用第二课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方案。每学期都要在制定第一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周密严谨、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方案。这里不仅包括各类课程与活动的设计,而且对活动的内容、时间、场所、设备、资金、人员进行统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行性,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第二课堂活动必须与第一课堂教学密切衔接,充分发挥各自在创新教育中的优势,二者相得益彰。同时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创新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推进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3]。

2.设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内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于解决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教学问题。诸如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职业技能的训练,科学研究、参与社会能力的提高等等。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类活动课程、专业类活动课程、创新活动课程、职业训练课程等方面内容。综合类活动课程,主要由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和信息技术等课程构成。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类活动课程,以实践课为主,是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而开设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创新活动课程,主要是建立创新创业活动小组和科研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活动,以及科研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这里包括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课外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者来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第二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以及情境教学等等。如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注重主体性、自觉性、选择性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信息交流与评价反馈,运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富有趣味、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4]。应用多媒体或超媒体技术等方式,在不断拓宽实际情境的同时,创设虚拟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

4.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全面推动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要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放实验室等活动场地。同时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共建等方式利用社会资源设立创新创业实习、实验基地。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如我们专业与辽宁电视台、东软培训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长久的合作联系。我们聘请辽宁电视台多位资深专家和媒体人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和实践指导;学生也经常到辽宁电视台实习,到关东影视基地考察和实地演练。

5.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并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安排老师与学生一道走进企业、走到生产一线,接触新设备,学习新技术,拓宽新视野。只有“双师双能型”教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导师制是体现师生互动关系的一个有机模式,应由第一课堂教师与第二课堂教师共同组成导师组,确保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我们所有专任教师都承担了导师的重任,分工负责若干本专业学生,每月至少两次面对面的沟通,附加随时随地的微信平台互动联系。导师制的建立,增加了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机会,也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6.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5],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新性给予评价,同时还要评价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在评价重点上,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的状况。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既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又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考查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的整体效果[6]。

7.构建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网络,形成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各级管理体系,具体负责第二课堂的设计、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依托校园网设立第二课堂信息平台,实现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网上选课、教学、评价和成绩记载等功能。要采用学分制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还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在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时,把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表现和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作为主要指标。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校长年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学校每年都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

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通过第二课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技创新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概括说来,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主要有:

1.第二课堂可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通过第一课堂,学生只能够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第二课堂则可将这些知识继续充实、巩固和深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将一些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考核内容划分到第二课堂进行。如在《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中有一些需要讨论、自学的内容,要学生到第二课堂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摄影》、《影像拍摄艺术》课程中部分拍摄练习也要求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一些课程期末考核内容是创作作品,那么,我们安排学生在期末前4~5周开始,利用第二课堂分组、自主来完成。这样的做法,教学效果非常好。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可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理解更深,动手能力更强,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产生理论实践上的升华,从而使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2.第二课堂可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二课堂因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具有较第一课堂更自由灵活的开放性特征,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价值[6]。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镜头语言在校园风光片中应用的研究与尝试》,就是利用第二课堂来完成的。历经整整一年的时间,学生用到了他们学过的所有拍摄、编辑技巧,囊括全年各个季节气候带来的景色变化,涵盖校园每个景点的风光。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不仅进一步掌握了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3.第二课堂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第一课堂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学时、内容等方面的限制,而第二课堂却是学生张扬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展现创造力的平台。第一课堂的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展开的,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则包罗万象,很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这里,教师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与学生探讨问题来引导学生向创新方向发展。而学生则置于一个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以课外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活动,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进行,大家共同研究、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互补与合作,在争论与切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最后以集体的智慧取得创新性成果。在科研活动中,大学生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我们专业部分学生拍摄制作的作品,在国家、省、市大学生微电影节、广告大赛中均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实施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7]。作为地方高校教师,我们要主动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积极探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姿态去投身于学校发展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

参考文献:

[1]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C46.

[2]曾德芳,王B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93C96.

[3]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C102.

[4]于波,李秀双.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4,(4):111C113.

[5]魏昌东.第二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江苏高教,2010,(6):58C60.

第二课堂形式范文第4篇

1课题提出

笔者于2007年4月中旬在无锡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培训会》上,代表苏州市开设了一节《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内容的公开展示课,课题是“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作为有机化学一个典型物质的性质新授课,一般的习惯套路是“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此套路虽然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但仍未摆脱“满堂灌”的制肘;而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反应原理的认识,仅是现成知识的堆积,学生“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此教法很难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此,笔者特将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分子结构特征和苯酚的酸性归为第一课时,而选择苯酚与溴水的反应、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为第二课时的载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公开展示,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认知更好地理解有机反应中官能团的互相影响。

2教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搭积木是同学们童年喜爱的游戏吧,那我们也先来做个这样的游戏:请将下列基团组合成有机物,并说出这些物质的类别。

[学生]板演并总结酚和醇在结构上的区别。

[教师]评讲后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苯酚的酸性、显色反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苯酚,并体会有机物的性质除了受到官能团的影响外,基团间也会相互影响。

[过渡]苯能与溴发生反应,苯酚呢?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借班上的公开课,师生之间素不相识,运用类似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紧张气氛中放松下来,并且导入语起到承上启下,贯穿整节课知识结构的作用。

2.2活动一苯酚与溴的反应

[演示实验]向3mL浓溴水中逐渐滴加8滴苯酚稀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教师诱疑]前面我们学过: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乙烯又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苯酚与溴水呢?如果发生取代反应,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什么?如果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可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预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景,其目的是将学生思考范围和方向适当集中,避免放任自流。

[设疑]你能判断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吗?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讨论并交流]

方案1.在刚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溴离子,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方案2. 用pH 试纸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如果反应后pH减小,说明反应产生了氢离子,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方案3.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导电性变化。

设计意图: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学生设计出初步的实验方案,只要在把握研究方向上不产生偏差,就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这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特别对后两种方案中进行对比实验给予表扬;并指出方案1中若溴水中的溴离子过量也会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避免;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即可;同时,在水中滴加同样多的溴水进行对比试验。此外实施方案2时需注意反应前要分别测定苯酚、溴水的pH;

设计意图:设计方案的修订可以培养学生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除了检验试剂的选用在组合上有讲究外,试剂的添加顺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实验效果,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分析和比较,培养和提高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投影]修订后的实验方案

方案1.向3 mL苯酚稀溶液中逐渐滴加8滴浓溴水,并不断振荡,再滴加2滴AgNO3溶液;另取8滴浓溴水,向其中滴加3 mL水再滴入2滴AgNO3溶液作对比。

方案2. 用pH 试纸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测定反应液、苯酚、溴水的pH)。

[学生实验]操作方案1和方案2,并记录实验现象:方案1中前者产生了白色沉淀又溶解了,滴加AgNO3溶液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后者也产生淡黄色沉淀,但明显比前者浅;方案2中pH大小顺序为苯酚>溴水>反应液,但在溴水pH测定过程中有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

[教师]提问实验现象,指出方案1中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并提问方案2中解决建议:换用pH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使他们领悟到设计实验方案仅仅是实验探究的第一步,实验才是检验设计方案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很多理想化的实验设计方案不通过亲自实验,很难发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演示实验]验证方案3:苯酚与溴水反应体系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效果非常好,听到了学生们的欢呼声,学生情绪高涨。

(教师在实验室中分别选用2.5v和3.5v普通灯泡发现导电性差异不大,而改用发光二极管效果大大改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制了教具将反应液、苯酚、溴水三个电解槽的二极管放在一个电路板上,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反应前后溶液导电性的明显对比变化)。

[投影]

[结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更好呢?

[学生](异口同声)方案3

[教师]评价一个实验方案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原理清晰,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节省时间,节省药品;有环保意识,创意完美。

设计意图: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中,对于一个课题不同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同一个学生也会提出几套不同的方案,面对多种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实验方案评价标准,从而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

2.3活动二苯酚与钠的反应

[提问]请同学们预计:向苯酚的水溶液中加入金属钠,产物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再与苯酚反应生苯酚钠,……

[生2]因为苯酚的酸性大于水,故钠应先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

[教师]同学们的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苯酚与钠的反应?

[学生]在熔融条件下看苯酚是否与钠反应。

[教师]在课堂活动一中我们采用的最突出的实验方法就是对比,对于苯酚与钠的实验我们也采用对比的方法。

[演示实验] 取两支试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另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的苯酚,将它们置于同一热水浴中加热。热水浴的温度约为50℃。待苯酚熔化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反应快慢:乙醇>苯酚,加苯酚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

设计意图:由苯酚水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到熔化的苯酚与钠反应,对学生来说这个思维过渡并不困难,再引入无水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行对比,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埋下伏笔。教师演示实验时请学生代表仔细观察现象,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苯酚与钠的反应的差异打下基础。

[设疑]除了熔融的苯酚你还能设计什么条件比较苯酚、乙醇分别与钠的反应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使苯酚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教师]如何设计出更加“公平”的“比赛”方案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使它们均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浓度相等。

[教师]很好!为了给“比赛”增添气氛,我们还请了特约嘉宾:苯甲醇和乙醚。只可惜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我们不能看到比赛现场了,但同学们也不要遗憾,老师为你们拍了实况录像。

[实验录像]分别取相同体积的2 mol・L-1苯酚的乙醚溶液、2 mol・L-1乙醇的乙醚溶液、2 mol・L-1苯甲醇的乙醚溶液、乙醚置于四支试管内,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交流现象]在上述四支试管内,气泡产生量存在较大差异:苯酚>乙醇>苯甲醇>乙醚。

[教师]为何在不同条件下它们的反应速率不同呢?启发:同学们在观察反应速率的同时还看到什么现象?(熔融条件下加苯酚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是加热条件下苯酚氧化了?是乙醇受温度影响较大?乙醇、苯甲醇中含有的微量的水或酸会影响结果吗?它们的乙醚溶液浓度会不同?我们不期望一次实验就能成功,但实验带来的这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最大。由意外(没想到老师还要继续苯酚与钠反应的讨论,因为教材到此结束)到突破后的喜悦(主动思考想到使它们均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浓度相等)到失望(不能当场实验)到激动(看到四种溶液分别与钠的反应)到迷惑(为何实验结果与设想不同)。其实我也与学生一样感到实验结果很意外,并且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实验试图说明应该是苯酚的反应快些。比如考虑到试剂中含有的水的作用,我将所用试剂都用碱石灰进行了脱水处理,所用溶液均配制成相同浓度,不同浓度的对照……但结果还是与设想不同。反过来一想,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迷团,中学的一节课堂里一定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何不“将错就错”就将真实的结果展示出来,给学生一种悬疑,让他们去思考,教给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也许才是我的化学课上最应该做的。

[设疑]苯酚 、乙醇、苯甲醇三种物质的分子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而与钠反应为何具有差异呢?

[学生]烃基不同

[教师]可见有机物的性质除了受到官能团的影响外,也会受到烃基的影响。

2.4 课堂小结

[小结1]苯酚性质:到此我们已认识并研究了苯酚,并知道检测和处理苯酚污水的方法。

[设疑]同样是含有羟基为什么苯酚具有酸性,且在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同乙醇存在明显差异呢?同样是苯环上与溴的取代反应,苯酚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呢?

[投影]苯酚的结构

[教师]苯酚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含有孤对p电子,这p电子云可以跟苯环的大π键电子云从侧面有所重叠,使氧原子上的p电子云向苯环转移,氢氧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向氧原子方向转移,羟基中氢原子较易电离,使苯酚显示一定的酸性。又由于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氢原子变得活泼。

[小结2]以上充分说明了: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上的氢原子,而羟基则反过来影响了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小结3]我们通过对苯酚性质的研究,体会了对比实验是实验研究常用的方法。

3课后点评

3.1专家点评

课后课标组专家认为:“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一课总体是成功的。①在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上有所创新,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②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有录像(考虑安全性)很好,探究实验不一定都要有结论。③活动一苯酚与溴水反应的耗时过多,测pH和滴加AgNO3的实验不一定动手做,没有突出苯环结构的稳定性。④借班上课存在学生学过苯酚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会减弱,但设计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3.2同行点评

“苯酚的性质(第二课时)”一课是一节精心准备的研究课,在课堂设计和教学研究上看出教师花了很多功夫,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①这节课表面看似是一节性质课,实为一节突出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探究型课,令人耳目一新。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度的培养。②教师改进的导电性实验的教具,使实验效果大大提高。③由于学生接受这样的课堂思维训练较少,设置的问题又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踊跃。教师若直接清楚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研究方向,学生会更好把握。

参考文献:

[1]魏雯,陈益,陆真.创设真空学习情境 在探索中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J].化学教育,2006,(7):28-29.

[2]吕宏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理论与实践[J]. 化学教学,2006,(4):41-44.

第二课堂形式范文第5篇

一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1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拓展专业知识

当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往往需要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加以指导,学生就会主动调取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就会强化其对第一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的理解。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大多不只是需要单一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能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甚至会主动涉猎本专业之外的知识,进而形成更为系统、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2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发重要。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专业要求,所以营销专业的学生则更需培养综合能力。第一课堂的知识通过调研实践、学科竞赛、社团运营等第二课堂活动便能转化成更加合理的能力体系。[2]第二课堂对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补充能够缩短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追逐学术发展的前沿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学生如果只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容易与社会脱节,以至于走出校门之后不能尽快融入到岗位的工作中。第二课堂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的有效方式,通过校内校外等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社团类的活动,社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小型的社会网络,参与社团活动能够使学生缩短与社会的距离。

二市场营销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各大高校已逐渐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尤其是市场营销这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强的专业,更在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第二课堂活动的种类愈发丰富,形式愈发多样,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是综合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第二课堂的作用与功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

1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功能认识不足

尽管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也越来越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处在从属和补充的地位,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前面提到的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认为搞好专业课堂教学才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第一课堂才是他们的阵地,以至于没有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3]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规划

虽然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多样,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设计,更没有在制度、师资等方面相应的保障,所以第二课堂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性上明显不足,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第二课堂被边缘化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人均教学设施的不足,时常出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争夺资源的问题,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往往优先保证第一课堂,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备方面,学校各学院时常是只有一两名教师来负责上千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配备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几乎不可能。[4]

4学校引导作用发挥不足

纵观国内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比如参加学术讲座、参与学科竞赛、参加实习实训等,在执行的过程中,为快速形成数量和形式规模,由于急于求成,往往采取强制参加的方法,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快速开展,但偏离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执行不当就适得其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应该让学生自主自愿参加,而学校则可以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在学生兴趣取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市场营销专业要想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营销人才,就应该将第二课堂作为载体,通过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完善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

1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教育

为增强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的系统性,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场营销专业须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在硬件支持、制度规范、师资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设计,以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如在硬件支持方面,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5]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的经费大多都很紧张,主要保障第一课堂教学的使用,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与外界合作的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有偿服务等形式,寻求社会的支持;在师资保障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对专业教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指导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可以考虑分年级进行教学设计,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2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主要应该引导学生组建市场营销协会、市场营销系学生会等,以此为平台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并要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1)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掌握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如企业家论坛、专家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向学生讲授营销前沿理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营管理经验等。(2)用营销理论分析市场现象。如:案例分析,选择典型营销管理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使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有更加简明直观的了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使它成为培养未来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3)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如:按照企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的实验成果真正能为企业所用。(4)主办校内公开发行的营销专业报纸、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营销经理大赛、营销沙龙、商贸文化节、管理者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战以及模拟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5)参与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或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视野,在相对更大的舞台上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3完善第二课堂活动效果评价机制

既然第二课堂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总体规划中就应该不断关注教育的效果。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成效,要从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即除了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等,还要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完善,对第一课堂促进,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考查,并且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质量考评。通过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实现由学生主导,由学生主动参加来完成,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郭涛.“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州学刊,2007(5).

[2]张红玲.论第二课堂与综合素质培养[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吴怀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实践与探索),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