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84-0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构建良好文明的班级文化。一般而言,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属于深层次的内容,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师生在校园范围内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精神以及制度等方面。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关键部分,其是对校园文化的微观反应[1]。一般班级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与校园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师生支架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目标缺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明确,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班级缺乏凝聚力。在开展各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没有全面清晰了解到活动的本质,无法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二是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仅仅只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师的一项任务,导致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支撑,流于形式,难以对班级管理产生映射作用。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导致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无法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全面开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难以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将自身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合理设计和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

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基础,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学生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自身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加强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从班级管理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情况出发,科学合理设计文化建设的方案,并以班级特色文化为依据,制定出共同的文化建设目标,有效开展相关的文化建设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如针对班级卫生较差的情况,可以以此为建设目标,开展相关的卫生活动。当然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以及科学的评价效果、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等,导致班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高。因此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完善校园文化制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重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79-02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略德、美、体、劳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等,这些问题都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多样性的特色集体教育活动,来实现班级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要研究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首先要弄明白班级管理的概念。那什么是班级管理呢?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学术定义。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从教育上说,班级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教育。

综合上述学者们对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和具体实践。可以说,一个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都要基于班级,源于班级。班级管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的效果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更为高效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环境中,班级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班级气氛对学生学习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喜爱班级生活。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老师能与学生建立互相理解、信任的真挚情感和友谊,那么老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老师时时给学生以热情关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专业理论指导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已有几百年,班级管理的实践也同时存在了几百年。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以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学习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基础,更不用说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条件了。如今,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们从事教师工作多年的经验。当然,人们不禁会问:“新入职的菜鸟老师,怎样进行班级管理呢?”尽管这些新老师之前学习了有关的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但很少会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向老教师学习所谓的“班级管理秘籍”。

(二)教师严重忽视小学生们心理发展规律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经常可见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虽然应该按照儿童心理机能的成熟度进行,离开了这一出发点,教学就无法进行,但它只是最低教学界限,如果教学只迁就这个界限是不利于发展的,发展取决于教学能否激发、启动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

(三)小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

现在教育中听得最多的是“个性张扬”。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其个性特长,成了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点。事物就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你重视了个性,就很容易忽略了共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个性的张扬,而忽视集体意识的形成。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现今独生子女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因为在家被父母长辈纵容养成骄横不讲理的毛病,这些不好的毛病被带到学校中,也就导致了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同时,这对于班主任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对班级管理常见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种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方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常规管理和平行管理为主,尤其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平行管理、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应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采用。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民主管理,如何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高段学生对班级管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一定标准和目标的约束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教师也要反对极端民主化,把班级管理权和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统一起来。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活动中,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能力、学识、人品。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的创作者也是艺术的传递者。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同步进行自我管理,按照社会、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期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修养,通过自己素养和影响力的提高,又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三)多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多考虑他们的感受

小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对象,诸多教育对象中又存在着差异。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全方位地呵护、关心我们的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尤其是纪律、学习等都不怎么优秀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去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只有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确是在关心自己,他们就不会再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或惩罚手段等方面产生抵触情绪,并且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任何的批评教育。如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就会更加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不是单独发挥育人功能的,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班级管理活动并不仅限于班级的范围,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还受到他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要有效地管理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还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家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助手。班级管理要向家庭延伸,要依靠家长的协助,使家长能够支持孩子在学校班级中学得的行为。小学生行为的可塑性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班级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庞国彬,赵小青,陈莉欣.小学班级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海洋.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3]倪绍兵.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文教资料,2010,(34).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of Shallow Strategy

CHEN Li-xin,DU Meng-ya

(Normal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622,China)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开展各类班级活动的基本载体。对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效度。由此可见,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只有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和齐备的管理制度,才能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小学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既要承担一般的教学任务,将知识和文化传递给学生,又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对班级管理工作直接负责。具体的讲,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重视并挖掘班级内拥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因人而异为学生布置适当的班级管理任务,以便于学生能够发挥个人所长,让学生可以广泛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相关文化、制度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班级活动,为班级凝聚向心力;另一方面,从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的深层含义来讲,成功的班级管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与举止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班级管理方法没有依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对于一、二年级的低龄学生来讲,由于学生比较单纯,班级管理难度相对较低,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对于班级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只需要通过批评或者惩罚的方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收效。而在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管理时,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不改变以往的班级管理方法,则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变差,学生厌学、逃学现象的增多,这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一些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其次,班级管理的覆盖面不全,存在一定的不公正问题。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班级管理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德育情况。但受限于个人精力和一些现实情况,班级管理还处于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境地,班主任要么关注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要么对那些差生存在歧视,这种带有严重个人喜好和倾向的班级管理方式,没有体现班级管理的公正与公平。

三、创新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理解

时至今日,可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多,得益于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完善。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有情感管理、对比管理、奖罚管理、目标管理等。每一种班级管理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比如,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来感染和感动每一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与信任,学生自然就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之情,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而这种融洽的师生感情正是做好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管理艺术,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特点量身订制班级管理方案,从内心深处多关心与关爱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权威管理的负面性影响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净的,也是比较脆弱的,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克服: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切忌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要用一种中立的态度看待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不仅要对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能有性别、亲疏、好坏之分,更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不能简单粗暴地发号班级管理命令,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与尊重。另一方面,在遇到班级管理难题时,学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采用积极正面的应对方法,以保护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妥善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进而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性。

(三)与家长密切联系,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优质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30

小学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的高效管理不仅对于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学生学习知识始终处于被动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小学管理的新方式,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创建符合当下学生心理和学习两方面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会极大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篇文章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各方面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提供相关的借鉴。

一、加强小学班主任优质管理的积极意义

当前阶段,教师们不断的意识到一个好的班级凝聚力带来的好处,不少教师对小学班级管理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改革,但是当前班级管理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个好的班级氛围下,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利的,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探究适合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让班级更加具有凝聚力,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班级大家庭中进行学习和成长。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方式落后,过分重视学生成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不少学校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不少教师和家长依然存在着“不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对于倡导的一些活动不理解,希望学生可以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来学习。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的目标,而且会让班级凝聚力大大降低。在近几年的教育质量评估中显示,我国小学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因此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单一的班级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能力有限,班级管理能力差

虽然我们在不断的倡导要加强学生培养,但是因为是在小学,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离不开教师的正确领导,教师可以设立班干部,但是不能将班级完全交给学生,毕竟学生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各项事情的处理没有那么的得心应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当前就存在一些教师存在懈怠心理,对于班级的事情疏于管理,更多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虽然说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苦恼,因此将班级完全交给学生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有一个领导的作用。

三、促进小学班主任高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默契

小学时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否科学化决定着我国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当前,我们要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班级管理的具体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对学生的教育和对学生的管理引导结合在一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默契度,教师要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小学是人一生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于各项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组织相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打开心扉去接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关爱,并逐渐形成互助友爱的好习惯;另外,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及时与情绪低落、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三)组织班级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和凝聚力,营造快乐的班级大家庭氛围。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在一起玩耍的群体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作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军人物,我们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相互照顾,彼此关爱,懂得团体的重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学生工作 班主任 教育教学

作为义务教育开始阶段的小学教育,最基本的工作是教学和学生管理,给每位适龄儿童营造出一个优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小学学生工作主要还是由各位班主任教师来具体执行,每位班主任教师就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和负责人,由于这种工作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开端以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一群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少年儿童,这就对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素质、个人能力、人格形象就有着一定的要求,小学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每一位班主任教师的精心付出。

一、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1.承担主要课程的教学安排。原则上,我国每位小学班主任教师都是主要课程的授课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教师在授课时,就有机会观察与研究每一位学生,发现一些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班级的纪律情况,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完成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课堂纪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每位班主任教师还应照顾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带领他们按时就餐、按时午休,让学校放心,更让家长放心,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在安心学习、生活。班主任教师还应加强对一些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们迅速适应学校和班级这个大集体,在这6年内,班主任教师一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3.班级组织。小学班主任教师还应做好班级组织工作,按照民主选举的原则,精心挑选出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热心助人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和少先队对长等,让他们成为班主任教师的小助手,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通过班主任――班干部――全体学生这个管理组织体系,把全体学生组织好,打造成团结向上的班级集体,以便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晚会、比赛、竞赛等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

二、班级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对小学班主任教师的要求

1.丰富的学识。小学班主任应具备丰富的学识,不管是哪门主要课程,语文还是数学,都应得心应手,顺利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知识的力量来感悟这些小学生,让他们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扩大知识视野,知识是无穷的,班主任教师是引导学生迈入知识海洋的领路人。班主任教师要熟悉一到六年级的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每位班主任教师都应加强学习,胜任每个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求。

2.高尚的品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教师不仅仅拥有丰富的学时,还应是道德的楷模,具备高尚的个人品格、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身体力行,最好学生的表率,不迟到不早退,对学生的要求,班主任教师也应自己做到,与学生一起,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认可和接纳自己的班主任教师,自觉维护班级纪律、遵守教学秩序,打造出优异的学风和班级形象。

3.具备一定的工作方法。小学班主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天真灿烂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还应是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周边环境、教师引导、同学关系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学校和班级环境,这也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教师应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爱心照顾好每一位学生,谨慎使用批评,以免在小学生的心灵中留下阴影。班主任教师还应和蔼可亲,如果整天不苟言笑、深不可测的样子,就容易给孩子带来恐惧,他们在内心里也会抵制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做法就会使得其反,也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求

1.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前提。在师生关系建设中,班主任是主导方,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及工作作风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类型。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及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有助于营造出优秀的班级集体。

2.组织好集体活动。班主任教师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提高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重要途径。集体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团结协作,运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凭借坚定不移的意志才能顺利完成的活动。积极有益的集体活动能形成自觉、和谐、愉快、团结的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挖掘集体活动本身所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的预定目标。

3.根据向师原理,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感悟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曾就教师与学生性格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有些性格特征还有较高的相关,这就是向师原理。教师的人格力量、精神品质就有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班主任教师营造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班级环境,发挥出学生本能存在的向师性,教师品质、行为以及语言等无时不为学生所观察和模仿,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向孩子们展示出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为他们树立效仿的榜样,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实现健康成长。

总之,我国小学中班级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教师来完成,班主任教师也是每一个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每位班主任教师都应明白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做好本职工作,为这学生创造出优异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