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职工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原则与理念。教育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德育为先、规范管理、强化管理的原则与理念。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缺失较为严重,很多高职院校都侧重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放松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缺乏对学生的关心
高职院校除了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之外,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让学生在教师和学校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拥有健康的心理,迎接社会的挑战。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情况来说,几乎所有学校都倾向于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育,几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学生在学校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学校给予关心,因为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就变得尤其重要。
(三)没有鲜明的管理策略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管理目标的时候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只是参照普通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上,过分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很强,但是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很多情况下无法完全控制自己,致使教学管理陷入混乱,很难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制度都会存在内容空泛的现象。教学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甚至根本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能起到规范学生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教学管理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或者在管理者检查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秩序,一旦没有监管就会失去原有的秩序,这是“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并非“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原始状态。这样的管理工作仅仅是一种形式,根本起不到管理的实质作用,也就是说,单凭几条笼统的管理内容,没有建立一定的管理体系,很难取得管理效果。
(五)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
对于教学管理,需要制度来进行硬性规范,但是遇到特殊情况就需要灵活使用制度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原则。制度的原则性,可以称之为“刚性”原则,而制度的灵活性又可以称之为“柔性”原则,这是制度具有一定弹性的体现。但是,如果制度过于灵活,很容易架空制度,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规范管理的作用。
三、创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一)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也就是提高教职工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教职工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对改革创新的理解各不相同。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不断加强教职工的培训,培养教职工的创新意识,除了提高教职工的教学水平,更要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管理水平。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职工创新发展的空间,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切合实际,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能力。
(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只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将教育现象与管理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科学有效地解决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
(三)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对教职工实施完善的绩效考核工作必不可少。绩效考核工作是检查教学管理制度,衡量学院及教职工工作成绩,防止教学管理目标发生偏离的有效手段。高职学校应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起到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的作用,不断促进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创新教学管理意识
教学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全校教职工要统一思想,在创新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落实创新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改革与创新,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培训,积极培养教职工的创新意识,用全新的思想理念引导教育学生,让创新的观点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五)创新教学模式
要想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所有的教学管理改革都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大纲。教学计划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教学结果。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让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四、总结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状况,因此,高校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优秀人才、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部分高校教职工队伍流动性大,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在新形势下,要求高校必须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以制度为保障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改革,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也难以有效激活教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教育实效性。加之部分学校盛行形式主义之风,导致分配不公,教职人员心态浮躁,无法彻底投入教研工作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不切实际,照搬照用,无区别。改革切忌照搬其他高校的方法、经验,而是必须结合自身校情、教职工情况来进行。但是,很多高校忽视了这一方面,无视是否具有足够的改革承受力,导致校内分配不公,财力不支,存在捉襟见肘等情况。
2、在进行改革措施的制定过程中,未事前进行科学调研,改革过程中未进行换位思考,致使旧弊端未除的同时,新矛盾频频出现。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与实施时,必须理性、稳健地推进,但很多高校充分进行调研,对于新问题、新矛盾未制定完善的方案加以解决,导致改革成效不大。
3、很多高校虽然推出了改革方案,但是朝令夕改、怪招迭起,似乎激活了一滩“死水”,但是却没有真正把握好改革的实质与价值,致使水越激越浑,有些高校人事改革方案及措施不断,但却“来匆匆、去匆匆”,导致教职人员不知所措,精神压力倍增。
4、改革措施单一化,更关注物质奖励,考核指标单一化。不少高校忽视教职人员的自觉性,将其视为单纯的经济人来对待,在开发其潜能方面过于单一化,只考虑到了物质需求,对于其精神需要则未涉及到。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发展途径分析
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其创新和发展,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必须转变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中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与陈腐观念,树立同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一方面,促进人事管理朝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标准化。转变传统高校人“人与事”的管理方式,朝着注重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重组、优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组织、安排高校人力,形成最优资源结构,继而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加快高校教职人员的身份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发展。岗位管理有助于打破教职人员身份终身制。依据“科学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优胜劣汰、严格考核”的基本原则,构建同市场经济、高校办学特点相适应的用人制度。结合高校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的需求,以科研、管理等多项任务作为基本依据,对各类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岗位的条件、职责,公开加以竞争,并依据岗位进行考核管理,基于教职人员相应的待遇。此外,还应转变传统经验式管理方法,朝着科学管理方向转变。为了促进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必须意识到人事管理的发展规律,采用现代化的科技对管理方法、手段加以改善,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方面理论、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信息、决策、执行等系统加以完善,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
2、加快制度创新,推行科学管理
一方面,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创新用人制度。实现人才的社会化、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人才素质的综合化发展。同时,构建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其由固定用工朝着合同制用工方向转变,实现身份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转变,实现行政性管理朝着市场法制化管理方向转变。全面落实聘用合同制,构建岗位聘任制,结合高校办学情况进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公开竞聘优秀人才,聘任之后要求教职人员应同学校签订相应的聘用合同,以确保双方权、义对等,激发其潜能与主动性,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与科学配置。另一方面,加快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就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指导,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高校新制度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快人才引进制度与考评制度的创新、发展。以教育理论为依托,促进考评制度更科学、更规范,满足各学科、岗位的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教学质量。
3、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快人事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争取到全体教职人员的支持与参与。人事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对象和主体,也是促进制度创新的主体,因此,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快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策略,实现教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现代化管理技能。采用新型管理方式、方法对人才加以科学管理。同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加快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和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人事管理制度优化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结构改善,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笳.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沈阳建筑大学人事处,2007,23(10):503-506.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是学校质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学校体育质量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入手,从五个方面分析高职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的现状及问题,力求探索出促进高职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建设的推进策略,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高职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
前言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随着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遴选、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举措的推进,高职院校的质量建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质量管理思想的理念、技术方法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评价到保障进而发展为文化建设。学校质量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是学校质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各方面,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及保障活动都为这一文化环境打下鲜明的标记。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发挥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外延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
质量文化最初主要是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使用的,是企业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意识、规范、行动准则、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即一种共同遵守的质量价值观[1]。只是最近几年,质量文化概念才被移植到高等教育系统中使用。笔者比较倾向,高校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涉及质量空间的一切精神活动及精神物化产品的总称。它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为主体,以教育过程为主线的一种文化。高校质量文化实际上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亚文化[2]。质量文化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部分,显性部分即质量管理对象、质量管理的手段、质量管理的结果等。隐性部分即隐藏在质量管理手段背后的管理思想,包括质量经营哲学、质量价值观念、质量道德规范等。
(二)学校体育质量文化的内涵
学校体育质量文化是学校体育所独有的、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共同持有的关于质量的价值观、信念、规范与行为形态等的综合体系,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学校体育质量文化的外延
学校体育质量文化是学校质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正是在传统学校质量文化与现代的教育质量文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以进一步传承与更新的。根据文化学对文化的分类,学校体育质量文化分为四个内容。
1.学校体育质量观念文化
学校体育质量观念文化是以教育质量价值观或教育质量意识形式存在的观念形式的学校体育质量文化形态。因此,学校体育质量观念文化的核心就是学校体育质量价值观,这是学校体育质量活动的动力系统。
2.学校体育质量制度文化
学校质量制度文化包括两个体系,一是机构体系,即政府与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管理、评价和监督机构以及人员组成体系;二是规范体系,包括各种各样的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其中主要的是教育质量责任制及其运行机制[3]。笔者认为,学校体育质量制度文化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学校体育质量有关的各类工作规范、规则等;二是监控体系,即学校与体育部门的体育工作质量管理、评价和监督机构以及人员组成体系;三是学校体育质量的监督与奖惩制度。这三方面组成的学校体育质量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质量活动的保证系统或制约系统。
3.学校体育质量行为文化
学校体育质量行为文化是在学校体育质量观念文化和学校体育质量制度文化共同作用下人所表现的行为特征的总和,因此,所有与学校体育质量有关的行为都是学校体育质量行为文化的内容。
4.学校体育质量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整个学校体育质量文化的最外层,是学校体育质量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物化,如师资队伍、师生员工的语言行为、心灵的文明化、带有校本特色的学校体育的育人环境、体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体育环境质量等。物质文化是直接可以感受到的,最直观地体现学校体育质量文化的依据。
二、高职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质量管理理念跟不上高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需求
高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高职和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管理方面照搬普通高校的套路,把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最终的质量管理理念,而未更多从职业教育方面出发,探索学校体育工作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关键的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与学生未来职业健康相关的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教学的校本体育工作的开发,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适合高职职业发展的需求,一切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而努力与创新。
(二)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主要是由于质量管理观念的落后,以及管理者的权力化,忽视体育教职工内在的主体价值取向、内在的成就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意识薄弱,教师缺乏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意识,体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选择与改革等都没有服务和服从于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更不用提及发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体育工作管理和监督机构不健全
高校在学校一级都设立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但是在系(部)一级,特别是体育工作教学的基层组织,如教研室、某一门课程,均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组织机构,因而没有形成体育工作质量管理的网络系统。由于学校教学单位多,学科、课程差异大,单靠校级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就容易造成体育工作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难以及时解决,从而出现问题把握不准,改进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规范缺乏时效性
工作制度规范都是具有时代性和时效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高职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只适应当时状态下的体育工作质量管理需要,它面对的是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稳定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课程改革的进展,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手段及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已经或将要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用传统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变化了的高职体育工作,其适应程度以及暴露的弊端可想而知。
三、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建设及推进策略
(一)更新观念,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方针,确立核心质量价值观
陈玉琨教授指出:“高等学校质量文化的内容广泛,学校成员的质量价值观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决定了学校决策行为的取舍原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导要素”[4]。无论对于学校领导还是教职工来说,要改变学校的风景、建筑特征等是可能的,出台和实施一项政策和措施也是不难的,然而要改变领导和教职工大脑深层次的观念或假设,从而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并影响其行为,这应该是最难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是有差异性的,因此,要统一和形成体育教职工质量管理思想,形成核心质量价值观,就要更新全体教职工思想观念,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方针。
第一,质量方针提升要体现校本特色。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方针才具有生命力、竞争力和应变力。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要针对高职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学校的实际,突出与职业相挂钩的特色。
第二,领导推动与践行。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文化首先是学校体育领导、尤其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理念、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的体现。特别是学校的高层领导,要在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方针的提升过程中,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集思广益,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推动与践行质量方针,发挥学校领导者的示范效应。
第三,全员参与。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工作活动,促进质量方针的实施,使质量方针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和工作的指南,从而确定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质量价值观。
(二)全体体育教职工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crosby)认为:“教育和培训是帮助所有的员工沟通对质量的观念,知道自己在改善质量中所负的责任,而且具备特殊的知识,足以处理即将面临的改变”[5]。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建设重要的工作是加强教职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三)完善规章制度和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管理、监督及激励体制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和运行是学校体育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用质量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学校体育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通过长期有效的质量运行使是学校体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体育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并强化运行,用质量责任把职能部门和体育教职工紧密联系为一体,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环节进行监控,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对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预防和改进各种问题,逐步培养教职工自觉遵守规章管理制度和按程序办事的行为习惯。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体现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促进质量文化建设的发展、教职工观念更新和积极性提高。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领导和教职工明确责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培养教职工对学校体育工作质量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工作模式,最终在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工作氛围、环境和程序,即就是质量文化的形成。
(四)体育工作领导的倡导与全员践行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建设首先从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做起,其担负学校体育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确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监督管理质量过程以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措施等方面的任务。同时,全体体育教职工是质量管理组织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重视全体体育教职工质量意识的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和专业水平,促进其充分参与质量管理过程才能为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最大的收益。
(五)建设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和师资队伍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文化建设中,建设与完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学校体育场场地设施、与体育文化、体育人物和体育史相关的宣传栏、文化氛围的布置和精心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文化,间接影响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体育思想、对体育的认识和促进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语言、行为以及心灵对于学生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业务能力以及师德修养两方面提高教师个体素质,从而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群体。
参考文献:
[1]周朝琦,侯龙文,郝和国.质量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31.
[2]孔凡莉.构建高校质量文化管理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3]杨天平,沈培健.学校质量管理新概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91.
为此,学校希望广大教职工在新的一年里,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踏实工作,潜心钻研,努力在提升水平、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上花足功夫,做足文章。
同时,希望我们的年轻教师在新的一年里,各方面都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争做一个思想品德优、行为习惯好的文明之师;二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努力提高身体素质,;三要注重教育教学上的进取,大力弘扬“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学风,成为在滨湖起航的排头兵。
面对新形势,校工会年的工作计划为: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办事能力。提高工会组织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动员和组织教职工的能力;提高表达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利权益的能力;提高协调劳动关系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为教职工服务的能力。
二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是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力求使校务公开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是继续加强民主管理学校的力度。依法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坚持和完善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好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落实好教职工的知情权、参政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用xx大精神统一工会的思想,指导工会的行动,把xx大精神贯彻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面向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以教代会、校务公开为主体,各种形式配合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切实开展好聚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等系列活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思想创新、机制创新;使校工会工作在内容和机制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落实《工会法》为契机,加强工会的制度建设,以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提升工会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s0100
主要工作计划1、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筹备召开我校五届六次教代会,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会工作创新活动3、加强工会的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学校的教代会制度和工会工作的各项制度,汇编成册。4、建设“教职工之家”是工会的特色工作,在去年“市先进职工之家”工作的基础上,要以建有“特色之家”来巩固建家成果,把工会建成“民主之家、发展之家、学习之家、健康之家、关爱之家”争创市模范职工之家。5、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上半年组织师生田径运动会,增加兴趣活动项目,动员教职工参与健身活动。倡导“步行健身”、“健康一刻钟”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春游踏青、秋游采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组织教职工开展“庆祝建国56周年,革命歌曲大家唱”,“卡拉0k大赛”活动。5、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根据教职工的需求,为教职工办实事。6、继续组织暑假外出学习活动,推出让教职工满意的线路,做好服务工作。7、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8、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既要练好内功,又要外树形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把工会建设成组织健全、工作规范,作用明显,广大教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为早日跻身于“模范职工之家”而努力奋斗!
妇联工作指导思想不断研究学校妇联工作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积极开展妇联工作创新活动,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学校妇联工作、队伍建设的新方式、新方法。组织贴近实际,贴近教职工的活动,以创新活动为载体,促进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素质。
主要工作计划1、发挥妇委会职能,维护女教职工权益。2、为了充分发挥女职工参政,议政职能,计划结合自身特点,对女教职工关心的集体以及个人问题进行调研,目的在于了解女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以及经济,政治方面的要求,并制成报告请学校审查。3、根据女职工占大多数,且育龄女职工也逐渐增多的特点,为保障女职工的生育权和健康权,同时也为了让女职工能更好地兼顾家庭和教学改革,将请专家进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配合教学改革,促进全院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4、为了便于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妇委会将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请教学竞赛优胜者进行示范教学。5、坚持为女职工办理“四种大病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