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为积极应对本镇人口老龄化,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全镇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根据《县关于推进城乡一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现就本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老解忧”的工作宗旨,努力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服务需求,重点帮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内容,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工作原则

(一)服务大众,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二)依托村(社区)、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村(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努力营造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三)监管并举,规范推进。加强对各服务实体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绩效,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发展。

三、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全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分层次开展服务,对经济困难且符合《若干意见》中第四款15条规定的老年人,由政府采取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居家老年人,主要通过个人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低偿、有偿服务,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的公益。

(一)对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老年人,政府采取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

1、居住在本镇区域内的县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特殊(因病、因灾致贫)困难户、重点优抚对象、县级以上劳动模范;

3、独居(子女在县外)且生活不能自理或子女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有效照顾(子女弱智、肢残、重病等)。

(二)对自费购买服务的老人,提供其所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村(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邻里实行结对互助关爱活动,在村(社区)形成一张关爱老年人的爱心网络。

对符合政府补贴条件的服务对象视其需求程度,经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由村(社区)报镇老龄委居家养老服务部,经初审同意后,提交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进行身体自理能力评估核准后分别提供每天一小时至每周一小时不等的无偿服务,近期服务券的标准为10元/小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补贴发放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

四、服务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天凝镇特有的社区人文环境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通过在全镇合理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就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确定服务模式和内容,为本镇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活照料服务。通过专业服务人员、志愿者和其他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如:日托服务、定制菜肴、洗衣被、购物、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

(二)医疗康复服务。通过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室、医疗志愿工作者,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咨询,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等。

(三)精神慰籍服务。通过村(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村(社区)工作人员、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人力资源,为老年人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以及定期上门看望、电话问候、谈心聊天等情感沟通服务。

五、运作方式

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管理、指导下,镇成立居家养老服务部。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根据实际,实质性地开展本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镇居家养老服务部负责管理、指导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实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镇根据县政府制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二)由镇民政办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日常组织与实施。服务网点的规划和建设;服务对象的审核、服务质量监督评估等工作;对村(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复审,负责“服务券”的发放和兑换结算;建立信息库,汇总有关数据;做好服务站的检查监督;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

(三)村(社区)居委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所需服务时间,负责“服务券”发放对象及标准的初审,按县、镇的有关工作要求,分门别类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成立由党员、社长、村民代表、计生联络员、青年团员中的骨干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

(四)服务实体负责对服务对象开展上门等各项服务。专业服务人员应经技能培训后持证上岗,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六、实施步骤

(一)构建服务网络

1、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管理与指导下,镇居家养老服务部负责全镇居家养老服务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管、业务指导和人员管理等工作。

2、各行政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按照“四有(有专门场地、有专人管理、有专业队伍、有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组织居家养老志愿者开展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调查、评估、审核

各行政村(社区)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归类,确定本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及具体内容。对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人员结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核查,对符合政府补助条件的服务对象,开展身体状况、居家环境等评估,然后确定补贴标准、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并按本人申请、村(社区)进行初审、镇政府复审、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核准、并按公示的程序做好审核工作。

(三)组建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聘用服务员定向服务、志愿者关爱服务,周围邻里互助服务等形式展开。

1、村(社区)根据服务需求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组建上门服务专业服务队伍、专业服务人员优先择用本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从业困难人员,经集中培训后挂牌上岗,逐步形成专业化优势。

2、志愿者服务队伍应登记注册,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规程,按照就近原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服务,充分发挥本辖区内健康低龄党员和热心人的作用,为居家养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3、提倡和鼓励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对邻里提供的照料服务,村(社区)纳入相应管理范围,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把邻里“义工”提供的服务时间统计存入“义工银行”,以弘扬美德。

4、服务人员的配备:需生活护理的特殊人群一般按1:5比例配备;一般人群的服务按1:30比例配备。

(四)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资料台帐,通过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同时重视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费支付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公约、服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等,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经费筹措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资金的来源按“三个一点”的方式筹集,即县镇两级财政、集体经济、社会和个人出一点。

(一)对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或老年活动室设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以及政府以“服务券”形式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其所需资金由县、镇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

(二)支持、鼓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本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补助,原则上低偿、有偿服务运作中资金缺口部分由各村(社区)自筹解决(政府购买服务之外部分)。

(三)动员和吸纳民间资本捐助居家养老服务事业,鼓励单位、个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慈善捐助。

八、服务结算

“服务券”由县民政局统一制作,根据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所需服务的时间,核准后发放到镇民政办,下发至服务对象,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

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后,根据服务时间及服务质量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券”。每月底服务人员凭“服务券”经所在村(社区)服务站汇总后,向镇民政办兑换服务报酬。

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居家养老服务站要严格把关,及时掌握服务券的使用情况,适时跟踪服务质量。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保障。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在审核把关、协调管理、具体实施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针对老年人最需要的日间托管、配餐送餐、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要注意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服务资源。村、社区按照本区域老年人的情况,做好结对服务工作,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种新探索,采用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方式逐步展开。

1、试点先行。洪溪村作为试点单位,根据居家养老的有关实施方案,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其他各行政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按照“方便实用、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的原则,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居家养老――一种可行的养老模式

2012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4.3%,其中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口数约占到全国老年人口数的一半之多。由此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已经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发展,“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要求我国要大力发展完善养老福利事业。由于我国地区差异的存在,相对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来说,农村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更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也是最被老年人接受的养老方式,但正是这种最为普遍的养老方式日益遭受严峻的考验。此外,机构养老由于成本较高、缺乏家庭温暖、社会隔离等原因无法得到老年人的青睐,传统的思想观念令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怀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用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在农村经济水平不高、空巢老人逐渐增加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这种模式花费相对少,可以居住在家又可以接受各项服务,越来越受到老年人与社会的欢迎。

二、一个样本的说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位于浙江省中部城市的F村,村落形成于明朝初年,全村建成区总面积8.37公顷,户籍人口1230人,60岁以上老人311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4,村庄主要产业为农业与原料加工业。村集体收入微薄,年收入10万元左右,人均年收入12000元。自2011年起,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与市区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与推动,F村也开始筹备建设白天统一照料、晚上分散回家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区里民政给予10万元上限的财政补助,商会成员每家募捐3~10万不等,建成后政府配套补助每家每年3万元的运行经费,可持续服务20~30位老人。

中心是由村古建筑修缮而成,冬暖夏凉。据村两委介绍,“这是村里最好的几幢古宅之一,现把它贡献出来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算是物尽其用”。“老有所养,最难的还是吃饭吃好问题。”中心建成首先解决的就是村里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中心配备的硬件包括饭桌、藤椅、电视、风扇、洗衣机、冰箱、做饭的厨具,以及楼上可供休息的床等,另外中心还雇有两名厨师,一名保洁员,一名管理员,采购员是中心老人中每天挑选出两名进行当日的采购。现阶段服务对象是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与困难家庭60岁以上的老人,中心对于身体不适的老人,规定可以由家人将饭菜打包带回。每人每餐4元钱,个人支付2元,政府补贴1元,村里补贴1元。对于这么低廉又方便的服务,在调研中,大多数老年人是比较青睐的。“中晚两餐,自己只用4元,很多时候都自己在家,就不用烧饭了,还可以到这里和大家聊天,蛮好的。”

三、影响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营运资金与社会参与度

1.营运资金短缺,缺乏持续性供给机制

通过笔者对几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调研了解,中心大都由村里的旧宅、学校、祠堂等修缮而成,相对花费较少,但也都需要四五十万的成本,政府补贴的10万根本不够。再加上中心硬件的配备,人员的聘用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筹建的资金都是靠商会捐赠和村里自筹凑齐。“面对后面营运的资金来源,政府每年的三万元是肯定不够的,连厨师和保洁员的工资都开不出,更不要说还有采购食物,硬件修补等大的花销。”一位村干部刚开始就为今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营运担心起来。各地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虽然都在政府、企业和村庄自身的努力下成功建成,但是后续的资金供应链还没有规划完善,只是单单靠政府一年几万元的补助是难以维系其正常发展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营运资金怎样保持持续供给,成为其今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度不高

村书记在访谈中谈道:“现在都是政府在主导,很少有社会上的团体、机构来参与,最多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商会给我们捐了钱,后来也没有过问了。”可见,现阶段农村居家养老还是政府在主导,民间组织、机构都还没有规模性地介入其中,使得社会资源无法在更大范围得到有效利用。养老事业应该是全社会投入的一项福利事业,单单靠政府的参与,难免会有高投入、低效率等政府失灵现象的出现。

(二)服务与专业人员

1.服务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老有所养,最难的还是吃饭吃好问题。”但是,在温饱解决之后还有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如休闲娱乐的需求、交流倾诉的需求和心理慰藉的需求等。在调研中,多数中心还是停留在关注怎样照顾好老年人吃好饭等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还没有尝试去满足老年朋友们其他的心理需求,也没有相关的调查去了解他们真正想要得到的服务。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老年人更希望能有人和他们聊聊天,能有事情做。访谈中一位刚吃过午饭的老大爷跟我们说:“空闲时希望能有些事情做做,老了老了,也不愿一天就等着三顿饭,这样的生活好像没什么意思。”这体现出,对于进入老年阶段的老年人,还不能很好地接受自己的角色转型,存在一种失落感。

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

调研中,普遍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只是配备厨师、保洁人员和管理人员,并没有配备其他专业的人员来解决老年人有可能出现的健康、心理等问题。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服务老年人的经验与资质,甚至有些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了。一旦中心出现任何紧急事件,中心无法在第一时间提供专业的救助。而且,中心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想要找有资质的人员来中心工作也是有困难的,一方面工资支付不起,另一方面事这一行业的也没有多少,不知从哪里找。

(三)组织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组织要顺利地发展都必须要有一套明确可行的管理制度,它是组织正常运转的关键。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几处。首先,人员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都只是口头的传述。哪些人员有什么任务,何时何地该做什么,怎样考核管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分歧很难进行判定。其次,财务管理不清晰。例如,每天负责采购的人员安排,花费开销,经费结余等的记录、汇报、汇总等没有制定制度。最后,责任管理不明确。例如,老年人来中心就餐,那么他们自离家出门起,因为年纪大身体可能欠佳的原因,他们的人身安全责任怎样认定。如果在途中出现意外,后果怎样处理。还有就是,中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老年人在中心用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等问题,责任谁来承担等。这些管理问题在运行中似乎都被忽略了。

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参与是前提,社会多元参与是保障

1.坚持政府参与

在我国,政府作为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主体,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在经济上,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营运资金,政府要科学规划财政预算,争取逐年提高对其的财政补助,各级政府做好建立完善的财政补助计划的工作,为农村居家养老中心的持续运营提供资金支撑。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行,政府不仅要在经济上提供支撑,还要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包括舆论宣传、政策倾斜等在内的非经济资源的供给。政府应为居家养老服务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农村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惠及广大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做好政策的倾斜,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帮助,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养老的政策支持、对于捐助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等。

2.多元参与

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社会养老保障等公共服务应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家庭和社区等共同承担,因此养老服务这项重要的社会保障事业不仅仅需要政府的角色扮演,还需要社会多元的参与。一方面,在资金的筹集上,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庭及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非政府组织可以依靠自身的组织优势募集善款,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应积极投入到捐款的行列之中,家庭和个人也要为购买服务付出一部分资金,这样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有望持续地运作下去。另一方面,在服务的提供上,除政府出资购买部分服务之外,社会资本、非营利组织及社会志愿者也要以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出现,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

(二)丰富服务内容,培养专业人才

1.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丰富服务内容

就目前而言,多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多停留在做饭、洗衣等比较单一的层面上。而通过一些调查发现,许多老年人的需求已经超越了此层面,更有精神、心理层面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必须设立有效的调查反馈机制,根据实际,及时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服务的内容。针对老年人空闲时间多、寂寞无聊,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工场等,提供他们打发时间的场地;针对老年人心理上的空虚、抑郁,要开展心理咨询等服务。

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在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阶段,要注重工作人员入职前的培训,将必须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同时要有相关的考核机制,督促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另外,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投入到养老服务中去,在各大专院校设立相关专业及招募大批立志于此的社会人员投入学习,掌握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的管理、财务的管理及责任的管理等。首先在人员管理方面,要明确各个职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与工作责任,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包括服务的满意度、出勤率、投诉次数等,还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其次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一切刚刚起步,在财务制度的建立上还需要慢慢探索,但一定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例如,在采购人员的管理、账务的公开、经费的结余等方面要及时公布。最后,责任管理方面,要明确中心对老年人负有的责任,必要时要签订详尽的责任认定书,让老年人安心、安全地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带来的便利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春. 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0(06).

[2]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3]汪柏根.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服务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王碧红. 农村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与体系建构研究[D].厦门大学,2009.

[5]熊炜.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老年社区教育的意义

社区老年教育跟普通的老年大学相比较而言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老年人在自己家门口的居委会社区就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这不仅节约了老年人来回路上的时间,而且可以更好的兼顾家庭,十分灵活。老年社区教育不需要特别建立专门的活动场所,可以利用社区活动中心、会场、公园等现成的场所来开展教育活动,极大的降低了办学成本。另外,老年人有着比较高的个性化需求,而社区老年教育的机动灵活性恰恰能够满足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因此,社区教育逐步的被老年人所认可和推崇。老年教育的主体和重点也是老年社区教育。

二、老年社区教育的现状

?S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目前与老年人相关的一系列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制度层面

从法律制度层面来看,我国目前在老年教育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但是由于发展还未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制度层面

2007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颁布,使得我国老年政策日趋完善,更有利的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制度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待以加强。

(三)教育资源层面

从老年大学和学习场所资源层面来看,学校数量还偏少且各地区分布不均。如何将老年社区学习建设,特别是在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方面普及到各个区域也是需要极力发展的一部分。

三、老年社区教育的推进途径

(一)创新社区养教结合新模式

坚持社区养老与社区老年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让老年人在享受社区养老资源的同时吸收老年教育的各类素材。在充分保障自身养老需求的情况下,开拓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操,掌握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基本知识技能,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

(二)积极推进老年学校教育模式

地区老年大学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符合本地区特色的课程体系,助力老年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以本地区社区为根基,特色建设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开发符合本地区老年大学的专业课程、现代技术的老年电视大学、富有特点的教育培训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老年自主学习圈,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教育在老年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三)培养社区团队学习模式

同一社区的老年人平时往往交流相处比较密切,彼此生活在一个社区,相互熟悉。往往大家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也是一起进行的。发挥团队学习的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年人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丰富彼此之间的业余生活。因此,要提倡老年学校社团与老年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四)大力发展数字化学习,形成老年自主网络学习模式

信息化已经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大量的普及开来,对于社区老年教育而言,信息化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受教模式,数字化、信息化学习模式更加便捷高效。对于社区老年教育,可以开设“在线老年社区教育大课堂”,帮助老年人建立自主网上学习、参与网络老年竞技比赛的新模式。这样不仅更好的满足了老年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提升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老年社区教育网络平台还需进行更好的优化提升,更好的为老年人提高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老年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景

(一)发展老年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更紧密的相结合

随着大众教育的不断普及,社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更多的教育资源被社区所掌握,社区居民也越来越接受并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作为老年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社区教育对老年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区都是基础。老年教育的责任越来越多的由社区教育来赋予。社区教育拥有着充沛的课程、基础设施资源,这给老年教育提供了先天的现实条件,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更加紧密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二)完善老年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随着老年社区教育的普及,各地都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何规范和统一各地区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这将更好的整合资源,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比如加大政府工信部门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开拓资源渠道,加强老年社区教育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等标准化建设。各社区之间应加强联系,充分发挥资源共享。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完善三大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完善村级老龄委和老年协会,老年体协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将退居二线的村干部及离退休的老干部,充实到老龄干部队伍中来,切实提高老龄工作能力和水平,今年将主办两期培训班,提高村居老龄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并组织开展老龄干部看工业园区、看埭头、看活动。不断增强老年人建设美丽埭头的信心。其次是完善镇、村(居)二级工作组织网络,不断提升村(居)级组织养老服务站建设,增强老年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另外是完善动态化信息管理制度,以2012年建立的老龄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全镇老年人实现常态化的信息管理。

二、以人为本,做好几项具体工作

1.根据市老龄委工作意见精神,在全镇做好70岁以上贫困、空巢老人安装呼叫救助一键通服务工作,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急救求助等服务,提升为老服务体系建设质量。

2.全镇推进“敬老文明号”的创建工作,凡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都将参加全国“敬老文明号”的创建,并根据省市创建标准对号入座,拓展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

3.强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在抓好省级3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完善和巩固工作的基础上,典型引路,新增创建2-3个省3A级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村级“关爱之家”的创建工作。

4.继续推进老龄工作规范化示范村(居)创建,严格按照市老龄工作规范化示范村创建标准和要求,完善台帐资料,加强活动室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5.深化爱心助老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失独、空巢、残疾、高龄老年人为居家养老服务站志愿者服务对象,并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定期展开志愿者服务活动,使为老服务与建设美丽埭头融为一体。

6.加大力度营造氛围,围绕26个敬老日,组织展开百名老人看埭头,百名老人谈发展看变化等系列文体活动。在全镇开展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的教育活动。并利用农家书屋、老年学校、人口学校、成人教育等场所传授孝道文化,同时协调各级关工会组织在中小学开设孝道文化传承教育课,在全社会营造助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7.积极做好老年维权工作,共建和谐老龄年。今年将《老年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为各老年协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惠老政策,创新助老机制,加大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力度,用实际行动托起老年人幸福的晚年。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中国城镇老年人力资源状况

据胡祖才介绍,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在80%左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我国城镇化空间很大。因此,我们城镇老年人力资源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储备。中国城镇老年人力资源是在总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快速增加,分布不均衡,组成复杂,健康状况较好,劳动意愿比较强。

二、中国城镇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我国是属于“未富先老”,正确看待老年人力资源,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价值,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责任。[3]

(一)必要性

从2012年开始,适龄劳动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我们的人口机会窗口进入关闭期,劳动力年龄结构呈现了“两低一高”的局面。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劳动收入是老年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发达国家德国(69)、法国(67)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经验,结合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实际,“老有所为”是当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可行性

根据民政局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比16.1%,说明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最近的调查表明:离退休人员中有90%左右人员愿意继续工作,老年人力资源和适龄人力资源在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冲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两低一高”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可能。

三、城镇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有所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为它不仅关系老年人幸福,而且关系整个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4]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属于生存型,逐步向?l展型转变,对于满足老年人力资源的价值和需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社会的负担、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转变观念,消除歧视,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第一,从参与社会发展权利角度转变老年人口从被赡养人作为消费者的成本观念向消费者、生产者、和历史创造者“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观念、人力资本观念转变。

第二,从人力资源市场角度转变老年人力资源的就业观念,老年人再就业不会对年轻人的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不存在与他们争岗位、抢饭碗的问题。[3]

第三,从企业角度转变对老年人力资源的歧视,老年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国家关于老年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了有效提升老年人力资源参和分享社会的权利,我们从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从制度上保障老年人力资源的合法权益。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24个西方国家中规定65岁和67岁退休的国家占80%,延迟5年退休已经成为国际的共识。除了高强度的制造业,我们按照60岁退休,其他行业我们可以实行强制65岁退休,可以选择70岁退休。借鉴日本《老年人就业稳定法》,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积极开展老年志愿者活动为老年人力资源提供再就业的环境和机会。

(三)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向适合老年人力资源的产业倾斜,为老年人顺利就业提供了现实可能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实现老年自养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一种新思路。引导和帮助老年人力资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步推进,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

第二,大力奖励或补助使用老年人力资源比例较高的企业和单位,们解决了部分老年人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从事劳动的需求,同时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发展。

第三,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市场,依据法规法律,逐步健全各级老年人才市场和老年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数据库,免费为老年人力资源再就业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和老年人才沟通交流场所,最终实现老年人力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发展。

第四,大力资助老年人力资源的创新创业,帮助和支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进行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创新创业,引导更多地老年人力资源发挥创新创业的热情,创造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老年产业、产品和服务。

(四)完善企业老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

老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设计以中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招聘要以“取其长、避其短”的用人理念,以及“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灵活和相对宽松的管理政策,加强老年员工职业培训、职业教育,逐步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五)社区逐步健全老年人力资源参与社会活动的机制

社区在落实老年人力资源各项权益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逐步建设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组建相应的社区服务组织,设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推动老年人力资源由“社区人”向“社会人”转变,适应丰富多变的人力资源市场。

(六)老年人力资源主动参与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不仅国家、社会和企业改变自己的观念,老年人力资源本身要重视自己的价值,主动开发自己的价值,更好地参与社会劳动。

总而言之,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人力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老年人力资源的社会地位,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发挥他们的优势,为中国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能。